研究生考试 北京大学光华 光华金融初复试经验贴合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年光华金融初复试经验贴合集目录:
1、2012光华初试感想(400)-------------------------------------------------------------------------2
2、我的光华考研经验——For the Glory of the GSMers(399)-----------------------------4
3、2012我的初试经验(414)------------------------------------------------------------------------12
4、光华跨考经验(389)-------------------------------------------------------------------------------16
5、我的12年光华金融初试经验—工科跨考经验(381)----------------------------------20
6、2012光华金融初试排第四的师兄的经验(401)------------------------------------------27
7、2013备考光华必备资料-----------------------------------------------------------------------------39
1、2012光华初试感想
复试后很久没上过论坛,今天一上看到好多经验贴,我也说说初试经验吧。
初试成绩:政治72 英语79 数学146 专业课103,总分400
我去年考过CCER,最终因初试专业课分低和复试表现不佳挂掉。
关于初试很多大牛先辈和同学已经讲了不少,我在备考时也参考了不少,重复的就不讲了,我就说说自己的感想。
1 结合自身特点及科目特点,分配复习时间
我英语基础较好,加上今年复习时间较紧,所以英语花的时间最少。
我去年专业课考得不好,加上专业课难度大,所以专业课花的精力很多。
总体来说,我的精力和时间分配是:专业课略大于数学课,数学大于政治大于英语。
我觉得四门里面,数学是最好把握的,只要复习到位,不会出现意外情况,所以一定要保证数学尽可能不丢分。
2 基础知识很重要
数学基本就是对基本概念和常见方法的考察,专业课波动大,但是基础知识掌握好了,应对变化肯定有帮助。
除了英语,我其他三门都是先看书复习基础知识,再做题查缺补漏,反复进行,同时进行一些拓展。
在复习基础点时,我一般都会进行总结,全部复习一遍后,争取做到对大的框架认知清楚,对重要的细节深入掌握。
比如数学线性代数部分,我自己画过好几张白纸,就是为了理清各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复习时要避免死角,特别是专业课,第一遍过基础时可以以一本书为主,其他相关书籍进行参考,综合构建基础知识系统。
3 真题是最好的题目资料
数学和英语一定要成套的做真题,数学参考答案的解题方法,英语作文的官方(包括一些考试机构)参考范文都很有参考价值。
专业课及政治的真题可以成套做,也可以按知识点分类做。
个人认为,政治大题的阅卷参考答案很值得揣摩,答政治大题就是要以官方(Party和政府)的视角思考问题,以官方用语特色组织语言,替官方发声。
4 关于专业课的一点感想
微观:做完历年光华真题,觉得光华微观题目特点是广且深。
“广”是几乎所有中级微观知识点都考过,因此复习基础知识时要广撒网,不要认为不重要就不看,做好相关的梳理总结很重要。
“深”就是考的难,很多题目本质上考的是常见的知识点,但是技术上综合好几个知识点,并进行了扩展。
在复习时,最好也在重点内容部分进行一定的扩展。
我觉得产业组织里的各种价格竞争、产量竞争,博弈,一般均衡的艾奇沃斯盒子等都是复习时值得扩展的部分。
例如博弈,最好看一下拍卖的均衡,多期重复博弈中的折现因子,payoff是连续型而不是离散型情况下的均衡等内容。
这些内容可能分散在几本主要的教材中,比如范里安的书就讲到过拍卖,艾奇沃斯盒子中分析垄断下的均衡等内容,时间充裕可以看一看。
技术方面,KKT等最优化方法也是必须掌握的。
我在最后复习阶段,看了一些通过网络下载的国外中微课程的考试题,这些题目比较综合,对思维有一定启发作用,如果大家需要,我可以上传sina文库,并在这里分享。
统计:感觉这两年来计量部分涉及的面越来越广,说来惭愧,我大四下上过一门计量2,讲到了用Probit和logit模型来估计二元选择模型,但我自己复习统计把精力全花在了传统考点上,没有看这一部分,考场上只能是干着急,心里知道意思却写不出名字。
大家在复习时可以看看经济学/金融学本科课程第二学期的计量课内容,了解GMM,GLS,二元选择模型等概念。
我的感想就这些了,有些感想可能个人色彩较浓,只适用于我自己,仅供参考。
希望大家在进军光华的路上一路顺风。
2、我的光华考研经验——For the Glory of the GSMers
昨天出了名单,终于可以为坛子做点贡献啦
先在自我介绍下吧。
我是应届生,本科人大信息学院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
对这个专业不怎么感冒,大一下的时候接触到了经济学,为了自学,大二下的时候辅修了数学,选的都是跟经济学有关的课;大三上又去经院旁听了一学期的课。
总体上算是半个跨考半个科班吧。
政治0基础,也没报班;英语一般,6级刚过500;数学不赖,本专业学的数一,各科全都4.0。
为便于阅读,本帖结构如下:
2楼是复试经过。
先贴个轻松点的,后边初试经验感觉写的干巴巴的……
3楼是政治;
4楼是英语;
5楼是数学;
6楼是专业课。
此外,初试经验里有不少事我的一己之见,大家还要多参考其他考上的大牛们的经验~
我是一组6号,刘力老师那组。
面完前五个有个中场休息,老师们吃饱喝足后就开始轮番轰炸我了……
右二:你说你要转金融,那你说说你有什么优势,我们凭什么要录你?
A:额,第一,我对金融学有兴趣(刘力表示不满,“兴趣谁都有。
”我无语……);第二,我数学好,辅修过一定课程;第三,我关注市场,关注各方面动态(本来想他们可能对太学术的学生没兴趣,就想往时事上引导,没想到下面小悲情了。
)刘力表示不理解:你学理论的为什么要关心市场(大意如此)?(我囧,怎么你们要的是书呆子……)
A:我觉得理论肯定要学好,但是市场也要关注,理论总是跟实际有出入的,得多关注活生生的金融才行.
某:那你说说你都关心那些活生生的事儿啊?
A:额,比如最近比较热门的中小企业融资难(我准备好久的信贷配给啊……还是在这出问题了……)、新股发行机制、营业税转增值税等。
右二(刻骨铭心的右二啊……):那你讲讲中小企业融资难,为什么中小企业融资难?
A(激动~):额,中小企业融资难从经济学角度讲就是一个资金需求者与资金供给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正准备展开就被打断了)
(这一段有点忘了……)
右二:那你说说怎么解决?
A:得加强对中小企业的扶助吧,设立中小企业发展专项基金……(又被打断……)
右二:这个有!
A:那就得加强相关的信用体系建设吧……(再次被打断…………)
右二:这个也有,你别从这个角度讲。
A:……额,那个前两年有个诺贝尔和平奖的,他的五人联保制度就挺好的……
右二:我知道,尤纳斯!他的联保咱们国也有!你能想到的咱们都有!
A:……
右二:你别从信息不对称这方面讲,你就从中小企业自身讲讲,为什么融资难?
A(……亲~我一个象牙塔里的人怎么知道他们中小企业的状况……):额……嗯……中小企业可能抵押担保品较少,偿还贷款意识差吧……(罗嗦了半天……)
(总之,这个问题没答好,哎……)
右二:看来你关注的不够深啊
(我坦然……)
刘力:那你说说新股发行上的事儿吧,有什么问题
A:新股发行出现了“三高”
刘力:“三高”又怎样?“三高”就不合理了吗?什么才算合理?
A(我还以为他让我回答企业价值呢):恩,这得看企业的价值……(第N次被打断)
刘力:你别说企业价值……
然后刘力老师自言自语了一顿……大意是:企业本来就打算10块一股发个1千万股,现在能卖到30块一股,它何乐而不为呢?
A:恩……这个从两方面讲,首先,发行人跟主承销商之间形成了利益共同体……(第N+1次被打断………………)
刘力:你别从这个角度讲,这市场经济一个愿买一个愿卖,有啥不合理了?
A(……怎么您好像挺支持“三高”的?):哦,这个就是第二方面了,广大投资者打新热情高涨,我国以前对市盈率有上限,导致了新股不败的神话,二级市场上投资者形成了非理性的预期,这样,从需求方角度讲就对新股“三高”形成了支持。
(好歹混过去了……)
左二杨云红老师:你说你对衍生品感兴趣,那我问你,股指期货的推出对市场有什么影响?A(……影响?我现在也没搞明白“影响”是什么意思?是“影响”大盘涨跌吗?于是随便扯了扯,说什么取决于多空双方的力量对比神马的……)
左二:看来你对市场了解的还不广泛嘛!
A:……(惭愧………)
左一:你说你看过“孤儿”(对!!!她是这么发音的!我都愣了……)的书(我嘛时候看过“孤儿”的书……),看过ROSS的书(我这才反应过来,合着她是看到了我的报名登记表……)和“孤儿”的《期权期货及其他衍生品》。
那你说说哪一块你最喜欢、觉得最神奇?
(我想我报的方向是衍生品,就往这方面引吧,最爱的当然是B-S啦,毫不犹豫地就说了,然后就悲剧鸟~~)
A:最让我感兴趣的是B-S公式,我觉得最神奇的就是它那个微分方程里面没有了预期收益率,由此才有了风险中性定价(事后一想,我当时真是嘴贱啊……非要提这个……)
(这段好像又忘了点……)
左二杨云红老师:那你说说为什么会没有预期收益率?
A:(我就把动态套期保值说了说)这是因为我们在动态套期保值、构造一个瞬时无风险的资产组合的时候,预期收益率正好被抵消掉了。
左二、左一:为什么会被抵消呢?
A(原来您是要问我风险中性的来由……亲呐~~Hull那本书里也只是象征性的说没出现预期收益率啊……)恩……额……因为衍生资产的收益是依赖于原生资产的,这样的话,只要市场是完备的,我们就可以用原生资产来复制衍生资产的收益,形成无风险套利。
左二(做仰天大笑井底之蛙状):你这跟没说似的……
A:…………(又把刚才说的重复了一遍)
左二:(仍是不满意)
A(无奈,放弃):恩……老师,我承认我只想明白了无风险套利这一块,从无风险套利怎么过渡到风险中性上我还没完全想通……
右一(忙做打圆场状):那你说说衍生品定价都有哪些方式?
A:第一种就是要解偏微分方程,根据期权的边界条件解那个微分方程;第二个就是风险中
性定价了。
(后来一想,第一种应该是无风险套利或者等价鞅测度……)
右一(貌似数他和刘力最和蔼可亲了~~)那你讲讲资产怎么定价?
A(资产?是CAPM?)额……资产的话……那要考虑两方面……一个是资金的时间价值,另一个是由于包含系统风险而要有的风险溢价补偿……
左一:什么是系统性风险?
A(大喜~终于有一个适合俺这跨考的问题了……)就是不能由投资分散掉的风险
左一:那假如说央行昨晚上宣布加息,这算不算系统风险?
A:算,因为它影响了所有的资产?
左一:怎么影响?
A:由于利率上涨,股东要求的收益率上涨,导致股价有下跌的压力
左一:那你说有没有可能股市上涨?
A:额,可能,比如说有其他的利好消息……
刘力(作嘲讽无知小儿状):你说的那是其他因素对股市的影响,我们问的是只利率上涨会不会造成股市上涨
A(……亲~你又没说ceteris paribus……):额……这……可能性比较小吧
左一:那你的意思是不可能了?
A:额……(貌似不是他们想要的答案,改!)不是的,比如说,假如人民币有升值预期,我是说假如现在有,这样的话,加息会使中国跟欧美的利差增加,可能会使热钱流入加快、升值预期加强,这样更多资金涌入证券市场也可能使股市上涨……
刘力:哦,你这么想啊……
A(好像还不是他们想要的……):额,还有就是加息可能会对部分利率敏感的行业有利,比如……比如商业银行,往往长期的贷款加息幅度更大,对银行板块是利好。
刘力:好了,时间到了
(什么?到了?……这么快……)
复试经过就是这样了,大致有几点要注意:
一是要放松。
我是抱着跟老师聊天的心态进去的,自始至终也没觉得多紧张,比初试专业课发挥的好得多了。
二是尽量往熟悉的领域引导,有时候不需要说出自己最真实的想法。
比如衍生品那个,我想也没想就把自己最直接的想法说出来了,结果杯具
三是准备要全面。
老师基本无视我的自我介绍,连PS都基本没怎么看,反倒是注意了我的报名登记表……
一、政治
政治考得一般,才73。
考完我就觉得题目太扯了,尤其选择,不少都拿不准,完全没有平时做模拟的顺畅感觉。
我就说说我的经验教训吧。
政治这门课我是10月1日正式开始看的,之前没碰过任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东西,没上过辅导班,也没提前看红宝书,当我开始看政治的时候,考CCER的一哥们已经开始背政治了……不过我感觉政治3个月就足够了,即使是像我这样连团员也不是的理科生。
复习计划大致如下:10月份过了一遍红宝书(10.01~10.24);10.25~11.05用李海洋老师的《考点图解》大致建立了体系(后来感觉花得时间太多了,只需要马原那部分有个体系就OK了);11.06~12月中旬又过了一遍红宝书,刷了刷任二、肖秀荣之类的习题(后来证明这是一个重大败笔,直接导致我没多少时间研究怎么回答答题);之后刷了刷模拟题,看了看张剑锋的分析题,背背《20天20题》、风中劲草。
现在再来看我这份复习安排,我觉得不少地方都耽误了不少时间。
首先是第一遍过红宝书,我看得死慢死慢,事实上,只需要认真看看马原、毛中特的前10章、史纲就行了,其他部分都是正确的废话,大略翻翻就行。
其次是选择题刷得太多了,我真心的要说,现在市面上的题目跟真题差的太远了,不是扣得太细就是超纲。
最后,没有重视大题,尤其是真题的大题,大题确实就是要扯,但是怎么扯是有学问的,真题确实能教你怎么扯。
因此,我建议的复习规划是:看书——>看书+提高选择题正确率——>背知识点+研究大题——>做模拟题。
下面对每个环节都说明下:
①看书。
如前所述,重点部分(马原、毛中特的前10章、史纲)一定要认认真真地看,其余部分(尤其毛中特后几章、思修法基、当代政经)可以看得粗一点节省时间。
②选择题。
马原部分,大多数辅导书的题目都不错,尽量选有名气的书做题;毛中特这部分真题很水,不必花大量时间做题;史纲部分,今年的真题出得超级偏,建议用《任二》,老任的书各个部分知识点都很细,正好对真题史纲的风格;思修法基这部分各参考书都差不多。
我用的是《任二》和肖秀荣,感觉《任二》太抠细节了,除马原、史纲、思修外没特别大的用处;肖秀荣的感觉马政经和史纲部分超纲太多。
总体上,没哪本辅导书十全十美。
③知识点、大题。
个人感觉真题的大题得做做,此外张剑锋的《分析题200题》也不赖。
知识点的话,风中劲草、《20天20题》、TWB等等都不错。
一句话,考研政治辅导书市场那是相当的有效~
④模拟题。
各个模拟题的出题风格感觉都跟真题不一样,比如像任汝芬的,感觉延续了他抠细节的风格。
尽可能的做吧,而且不要把模拟题太当回事,我有2/3的模拟题选择题都在45分以上,最后真题选择题还是一塌糊涂……
其他的一些我想到的问题:
(1)政治要不要报班?
A:这个我也纠结过,最后下定决心——一个班也不报~最后结果倒也不算太赖。
其实要不要报班因人而异,我感觉对一般人而言,可能冲刺班的笔记(我说的是笔记,不是冲刺班,所以完全可以只要个笔记不去听课)以及马原(政治里最难的一块)基础班可能会用处比较大;如果感觉看不进去书或者学不进去,不妨考虑报班。
而且,网上也有不少辅导班的视频,灰常不错,我有一阵儿晚上睡前就听听政治,听着听着就睡着了,相当促进睡眠了……
(2)辅导书怎么选?
A:个人感觉辅导书各有优势,建议不要全买一个系列的(比如只卖任汝芬或只买张剑锋、肖秀荣的)。
像任二就太抠细节了,肖秀荣的有些超纲(虽然不少题目真的挺好)。
建议在精做一本的基础上根据自身缺陷多元化投资于辅导书中~~
最最后,奉上政治考好的必要条件:(至少在考研期间)要有“*性”,要拥护*,要勇于并善于说正确的废话……
二、英语
英语考得一般吧,77分,理我预期的80+尚有差距。
不过坦白的说,最后一个月英语上确实状态不佳。
大学里基本没有主动学习过英语……四级550+,六级刚过500,不过我感觉我语感不差,比较认同英语的思维逻辑,也算是点优势吧。
英语的复习时间比较长,也比较零碎……貌似2010年11月份(就是离考研还有一年多的时候)就开始背考研英语单词了,当时一边在经院旁听一边背单词,一直背到寒假才把那本乱序背完……寒假后一直到5月份,每天就是背单词、做4篇阅读。
到5月份的时候,实在不想看英语了,因为单词没啥可背了,做张剑的基础阅读(对,基础!)备受打击,当时每天在看英文原版的经济学教材,所以就决定英语放一放。
这一放就是两个月……暑假期间总算坚持着又看英语了,不过感觉已经没以前的状态了。
9月份的时候开始一边研究真题一边联
系作文,每天花大把大把的时间在英语上,这段时间也许是英语上感觉最好的时候。
11月份之后由于每天花大把时间在政治上,英语上的感觉又丢了,到最后也没完全找回来……现在反思,我觉得5月份之后我的英语复习上就走极端了:每天要么不怎么看,要么花大把时间啃,直接导致状态跟过上车似的起伏不定。
因此,最大的教训就是:英语的复习应当循序渐进,每天都要坚持,每天也不宜太狂热。
英语上我觉得基础和真题是最重要的。
一一地说吧。
基础上,要背好单词,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状态。
单词上,新东方的乱序、顺序,徐绽的词根词缀,蒋峥的词根词缀我都背过,基本上后期几乎就不需要再怎么背单词了。
阅读上,多做几本阅读书基本上就不愁语法和长难句了。
个人觉得,阅读想做好既要有技巧和能力,又要有信心。
不少人就是因为没信心,阅读的正确率才上不上去。
我的建议是,前期做比较基础的阅读(胡敏的200篇之基础部分,人大白洁的200篇,考研一号的90篇等),中期做点有难度的(张剑的基础篇),后期再做基础的阅读。
越是到后期越要对自己阅读有信心。
真题可以说是考研英语最最重要的资料了。
没有那本辅导书或模拟题在难度和风格上高度接近真题,所以真题一定要珍惜,近10年的真题第一边做一定要认真做,每道题都要做,不要过分限时。
真题的研究可以分步进行,2000年之前(含2000年)的真题宜在中前期做(不做也罢,我就没做),2001年之后尤其近10年真题一定要在后期做,开始的太早到最后你会对真题有厌恶感。
很多人都明白真题要研究,但不明白怎么研究。
我说下自己的经验和教训吧。
完型主要靠语感,没太多经验;翻译年年都恶心,也没啥可说的。
主要就说说阅读、新题型和作文吧。
阅读上,研究真题无非就是研究长难句和主旨。
基础好的童鞋就不必管长难句了,基础一般童鞋,个人建议把每年阅读里的长难句跳出来翻译下就OK了。
值得一提的是,千万不要翻译整篇文章,既耽误时间又降低语感,我就是因为翻译整篇文章导致英语上状态全无。
主旨的话有个窍门,就是按高中学语文的方法,归纳每段段意,给文章分层,总结文章中心思想,最后找出每道题目出处就OK了。
新题型有三种:插空、匹配、排序。
匹配最简单,送分不解释~。
个人认为排序也相当简单,不必看完全文,只需要看每段段首段尾衔接,掌握规律的话两分钟拿下10分~。
插空以前比较难,今年也沦为了只需要看空白处上下文就能选对的题目。
新题型主要就看文章的衔接的,除匹配外不必死读文章,找到真题规律的话正确率会很高。
作文上,很多人都是直接背模板,个人觉得不太靠谱……如果复习时间不够或者风险规避程度较低,可以尝试此法。
其实考研作文基本上只有两类:哲理型和现象型。
哲理型作文就是给一个小孩都懂的道理(比如木桶原理,创新之类),让你论证、说理,偶尔再举个例子;现象型作文就是给一个社会不良现象(虐待老人、乱扔垃圾之类),让你分析现象原因、结果,再提提建议。
我推荐考研一号的《写作160篇》,里面内容很全,范文大部分都写得很好,结构也很好。
其次,作文可以跟政治结合起来。
你可以学学政治红宝书是怎么论证一个正确的废话的,这对哲理类作文很有帮助;而“只有怎么怎么做,才能实现科学发展/才能建设小康(或和谐)社会”等等则是现象型作文的经典结尾~~。
真心的,红宝书里很多话网上都有非常犀利的英文翻译,写进英语作文里相当给力了,我总结了整整一个小本本,可惜是没法传网上了……
最最后,总结一句:英语是一门适合长线投资的科目,每天坚持练习,保持好状态,考场上不要过于紧张,相信你能又一个不错的投资回报的
三、数学
数学,哎,我该说是杯具呢还是洗具呢?提前一个多小时写完,把除证明题外的所有题仔仔细细地检查了两遍,结果唯一没检查的证明题(当时认为证明题思路对了就对了)算错数了,交卷前最后一分钟还发现有一问忘做了急忙补上……事后估分我一直把数学估140,结果又
出乎我意料了……145……
数学上就说两点吧——打好基础,还有,要细心。
(1)首先,每个打算数学取得一个不赖的成绩的童鞋,我都建议要把基础打好,最好是弄清楚每个定义、定理、公式,在此基础之上再做题。
千万不要用做题来打基础,那样会很痛苦的……
数学上,我足足花了5个月来打基础。
从1月份初步准备考研一直到6月份,终于啃完了同济的高数上下册(考数三的都知道,下册不在考纲里),顺带刷刷《吉米洛维奇》,其中3月份看完线代,概率论跟专业课统计部分放一块看了。
7月份才开始做李永乐,9月份刷了《660题》又过了过李永乐,10月份之后就是真题、模拟题的循环了……个人觉得,打好基础的话,无论做什么题心理都很稳,数学是我考场上唯一一门没怎么紧张的科目。
(2)不夸张的说,数三考的不是能力而是细心程度。
在今年900多位光华考生中,我相信至少有200位都有冲刺满分的实力,不过最终满分的寥寥无几。
考研这十几年,政治、英语变来变去,只有数学变化很小(而且近几年有越来越简单的趋势),吃透考研数学的那些考点实在不算难事;但想拿满分或接近满分,却需要你非常的细心。
首先,个人觉得一定要重视错题,时间充足的可以整个错题本,不充足的至少也要把错题标出来。
最后一两个月可以总结一下那块最容易出错,有空刷刷错题。
其次,有个小窍门:每张卷子一定要重视检查,一定要会检查。
其实,数三里至少一半的题目都可以验算或用另一种方法计算,比如微分方程可以直接把解代入验算,求极限一般既可以用洛比达也可以用泰勒展开,求导可以积分验算,求不定积分可以求导验算,求特征值可以验算迹,解线性方程组可以直接代入解验算,求概率密度函数可以积分看看是否为1……基本上,用验算的方法可以锁定大部分题目是一定正确的。
剩下无法验算、又容易出错的可能就只有二重积分了。
最后,血的教训,一定要检查证明题~。
模拟题里面证明题都有点偏,往往思路对了不需要怎么算数就能证出来;但千万不要因此就认为证明题不需要检查了。
最最后,总结一句:数三拼的就是细心。
还有,数三不代表一切,数三的那些知识做经济学或金融学的研究是远远不够的。
四、专业课
专业课104,考场上太紧张了,考得一般。
我的专业课复习不具代表性,因为大部分时间我都是在看一些跟考研完全无关的书——我想趁着考研我这人生中数学最好的一年多啃一啃经济学理论。
所以,接下来就主要分析专业课考点吧,我就不提我的复习计划了。
(1)微观
很多人抱怨今年的题目难,那么,究竟难在哪里?
第一题考的是不确定下的选择,说难主要难在题意的理解上,也就是如何列出来最优化函数。
事实上,虽然题目有歧义,但是通过尝试,只有一种理解是最合适的,其他的理解列出的最优化函数压根就是单调函数,无所谓最优化。
另一个难点可能就是计算化简上吧,参数比较多,我当时可能太紧张了(毕竟费了不少劲理解题意),化简了快20分钟。
第二题考得是三级价格歧视,难就难在有两个参数、计算福利太复杂。
这道题我前前后后算了好几次,卷面一塌糊涂……最终利用图形找到了一个还算不麻烦的计算方法。
真心的,亲,计算福利就画图吧,别装13用高微的积分求福利,没前途的……
第三、四题考得都是完全信息动态寡头博弈,属于产业组织理论的内容。
思路很简单:后向归纳,难就难在第二阶段反应函数的求解上,求解反应函数要列个最优化,但不幸的是,这两道题都是分段函数的最优化问题:第三题是分段不连续函数的最优化,第四题是分段连续函数的最优化。
说得可能比较玄乎,其实就是要分段讨论,但是参数太多了(万恶的a,b,c,k……),在考场上很容易忽略某种情形或者计算错误。
我第三题就是漏了一种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