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方言与水文化
天津语言文化
天津方言,不是天津地区的方言,而是特指以天津旧城为中心的一个尖朝南,底朝北的三角形方言岛内人们所说的土语,即天津话。
这个方言岛以北的居民,语言接近北京话,东北一带接近唐山一带方言,西南和东南则接近静海方言。
由于方言岛内居民祖先可能是来源于明初的安徽省东部和江苏省北部。
因此,这个方言区内的语言与“岛”周围的天津土语有很明显的区别。
[编辑本段]概况天津话,中国北方方言中的一种,流行于天津及其周边地区。
天津地区虽然面积不算太大,但各处天津话仍有些许区别。
一般认为,天津话以南开区的语音最为纯正,南开区相当于旧城里地区(也就是天津仅有的四条正南正北马路:东马路、南马路、西马路和北马路所围起来的地区)以及附近的南市地区和娘娘宫(中国最北的一座妈祖庙)附近地区。
起源假说中国人类学家李世瑜,在比较了天津话与周边方言的特点后,认为天津话是一个孤立的方言岛,提出了“天津方言岛”学说。
即天津话不是由周边的方言演变而成,而是被周边相似方言包围的,像一个孤岛一样的独立的方言区。
天津话的起源目前说法不一。
一种说法是,天津话是土著方言,是由静海话在声调发生演变之后而逐步形成的;另一说法从民间传说出发,不少天津人都听老人讲祖上在山西洪洞大槐树村,而根据有关资料,也确实发现天津许多早期人物籍贯是山西,因此山西移民的记载,使得一些人相信天津话来自山西;第三种说法认为天津人是“燕王扫北”时从江苏、安徽移来的,因此天津话的来源于苏、皖。
根据目前从历史及语音等角度考证,第三种说法最为可信。
历史发展“燕王扫北”即明成祖朱棣在登基之前被封为燕王,被明太祖朱元璋派往北京、天津一带戍边。
同时他也带去了不少家乡及附近的人——包括大量安徽人和苏北人等——戍边屯垦。
后来朱棣夺取帝位,亲赐天津这个地名,在此筑城设卫,即天津卫。
至此,天津成为真正的城市,并且从安徽及苏北来的军人是最大的群体。
他们的家眷、亲属等也随他们迁入天津。
这样,他们占据了当地的上层地位,其使用的江淮方言也成为强势语言。
天津方言使用态度调查
天津方言使用态度调查一、天津话概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天津这片热土养育了品性纯良的天津人他们操着一口热情而爽直的天津话 , 展示着天津历史悠久而朴实的民风。
天津话如同一朵富于生命力的奇葩 , 在汉民族众多方言中别具一格 , 以相声、小品、戏剧、电影等各种艺术形式广为流传。
很多人认为天津话本身就极具魅力 , 娱乐性极强。
本文将考查天津方言的使用状况 , 从而预测天津方言的发展趋势。
很多人认为“天津人说天津话” ,这个说法不一定正确 , 因为天津作为直辖市 ,辖区共包括 14个区和 4个县,根据地域划分 , 我们可将天津话区分为广义的天津话和狭义的天津话两类。
所谓广义的天津话 , 应该是生活在天津土地上的居民所使用的语言 ; 狭义的天津话 ,则是生活在天津市区 , 即和平、南开、红桥、河北、河东、河西六区和西青区大部分 , 以及东丽区小部分的土著居民所使用的具有独特的天津语音和相对丰富的词汇的一种语言 , 即天津方言。
天津作为中国近现代工商业发祥地之一和国际性港口城市 , 一百多年来一直是中国北方的经济中心和全国仅次于上海的第二大工商业都市 , 在中国近现代经济发展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2006年, 中央明确地将天津定位在中国“北方经济中心”的发展目标上。
说到天津话的使用问题 , 出于对家乡的热爱和情不自禁的自豪感 ,几乎每一个天津人都以说天津话而自豪 , 外地人也会觉得天津话亲近、易接受。
我们之所以做这次天津方言使用态度调查 , 主要基于以下几个原因:1.李世瑜先生提出“天津方言岛”论说之后 , 我们发现天津方言区域的范围有限 , 想了解在这个范围内的天津市民对他们所使用的天津话的态度。
2.天津方言使用区域有限 , 导致了天津话使用人群少。
这个调查,有助于了解人们对天津话的态度 , 从而可以对天津话的发展趋势做一个预测 ,为保护方言文化做好准备 , 也为调整语言政策提供一点资料。
3.自20世纪 50年代以来,伴随着普通话的普及 ,百姓日常使用普通话的频率大幅增长 , 同时也非常乐于接受普通话。
天津有这十种文化交融
天津:十种文化的交融中国四大直辖市之一的天津市,地处太平洋西岸环渤海弯边的华北平原东北部,位于海河流域下游,东临渤海,北依燕山,西靠首都北京,总面积 1.19 万平方公里,是中国北方最大的商业都市和港口城市。
天津建城600年来,形成了独特的城市文化。
对天津城市文化的形成以及多元化、兼容性的特点,进行简要的剖析和阐释,可以明显地感受到天津地域文化是由海河文化、城厢文化、寺庙文化、移民文化、军旅文化、漕运文化、商埠文化、码头文化、租界文化、慈善文化等10个方面融合而成的。
1、海河文化天津的自然生态环境,是长期由河流淤积而形成的沿海平原。
水是这座城市生成和发展的原动力。
贯穿天津的海河,将北运河、南运河、子牙河、大清河、永定河与渤海沟通起来,直接影响着天津的城市风貌和风土人情。
天津城市发展的最大优势,就是河海交汇形成的水文化。
以此为滥觞,又派生出运河文化、漕运文化、码头文化、盐商文化、港口文化及商埠文化。
可以说:“水”是天津地域民俗文化的第一要义。
水文化的流动性,催生了天津都市文化的开放性、包容性和多元性。
天津从村落开始,就借助与水密切相关的鱼盐之利而发展;隋炀帝开通大运河之后,天津又和黄河、长江水系相连,南粮北运以及盐业的发展,使天津成为河海交织的航运码头,从而促进了漕运、商业、贸易的发展。
天津在明清两代是拱卫京师之门户、河海转运的枢纽、贸易繁茂的商埠。
在当时,粮、盐贸易为其两大经济支柱,而鱼、盐是天津两项重要的财源。
2、城厢文化老城厢是天津形成和发展的摇篮,从建城以来,直至20世纪20年代,老城厢始终是天津市的中心区。
1901年,城墙拆除,在原址建成东南西北四条马路。
老城分四个居住区,即东北角、东南角、西北角和西南角,建筑风格和道路形成各有不同。
东北角和东南角多为商贾富户,建筑宏伟,院深宅大。
而西南城区,地势低洼,是贫苦百姓的居住地。
因此素有“北门富,东门贵,南门贱,西门贫” 之说。
城厢文化属于上层儒雅文化,如果说:明正德十一年(1516),天津记载中的第一座官署园林一一浣俗亭(筑于户部分司官署内),开创了天津上层儒雅文化建设的先河;那么,天津城四面的门额一一“拱北、定南、安西、镇东” ——和鼓楼上津门诗人梅宝璐撰联一一“高敞快登临,看七十二沽往来帆影;繁华谁唤醒,听一百八杵早晚钟声”一一则是天津儒雅文化的典型昭示。
天津方言与民俗文化
天津方言与民俗文化一、本文概述天津,这座位于华北平原的海滨城市,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孕育出了丰富多彩的方言与民俗文化。
本文旨在深入探究天津方言的形成与发展,以及它与当地民俗文化的紧密联系,从而揭示出这座城市的独特魅力。
我们将首先概述天津方言的基本特点,包括语音、词汇和语法等方面的独特性。
通过对天津方言的深入研究,我们可以发现它融合了多种语言的元素,形成了独具一格的语言体系。
同时,天津方言中蕴含的丰富词汇和生动的表达方式,也为我们提供了了解当地人民生活习惯和思维方式的重要窗口。
接着,我们将探讨天津方言与民俗文化的相互关系。
民俗文化是一个地区人民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共同信仰、风俗习惯、民间艺术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总和。
天津方言作为当地人民日常交流的工具,不仅承载着丰富的民俗文化信息,同时也在传承和发展民俗文化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通过对比分析、实地考察和文献研究等多种方法,全面展示天津方言与民俗文化的独特魅力。
希望通过本文的阐述,能够增进对天津这座城市的了解和认识,同时也为方言与民俗文化的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二、天津方言的特点天津方言,作为华北地区的一种地方语言,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文化底蕴。
它既继承了华北官话的基础特征,又因其独特的历史、地理和社会背景,形成了自己独有的语言特点。
在语音上,天津方言的发音清晰,语调明快,具有一定的音乐性。
例如,天津人常常使用儿化音,如“今儿个儿”“明儿个儿”,这种语音特点使得天津方言听起来更为亲切和生动。
天津方言还有一些特殊的发音习惯,如将“人”读作“银”,“乐”读作“勒”,这些都是其他地方语言中所不常见的。
在词汇上,天津方言词汇丰富,表达力强。
它既有大量的土语、俚语,也有许多富有地方特色的词汇。
例如,“嘎巴菜”指的是一种天津特有的早餐食品,而“愣子”则用来形容一个人的性格倔强或固执。
这些词汇反映了天津人民的生活方式和文化背景,使得天津方言更具地方特色。
浅析天津方言
浅析天津方言天津方言常会出现在春节晚会的小品里,还有相声名家的段子里,如马三立的“逗你玩”,天津话怎么就这么哏?喧嚣的火车站一句“嘛呀!”就能让你找到老乡,两眼泪汪汪,天津话怎么就这么有特点?李世瑜老先生跋山涉水探询天津方言的源头,天津话怎么就这么传奇?当我开始研究天津方言时,我感到既熟悉又陌生,仿佛她抱着琵琶等了很久……一、天津方言的形成和发展1形成:方言的产生和积累须经过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且由时代和地域两方面决定的。
一种方言的形成主要原因有社会的分离、地理的阻隔、人民的迁徙、民族的融合和语言的接触。
在天津的历史中我们可以找到准确的依据:天津近东海,故荒石芦荻处。
永乐初始辟而居之,杂以闽、广、吴、楚、齐、梁之民”(天津卫志毛恺德政碑) 这说明了明初天津人口的主要构成是“军事移民”。
这些移民实行军事建制,“家庭承袭,邻里相望”,形成相对牢固的“语音小区”,于是,具有低平调的江淮方言成了天津卫的通用语。
而在天津民间流传着“燕王扫北”的故事。
明代朱元璋称帝后,封了很多藩王。
四子朱棣握有重兵,且屡建战功,故遭朱元璋忌惮。
为削弱他的实力,朱元璋封朱棣为燕王,让他带领大批老弱残兵到北京、天津一带戍边。
燕王朱棣不但扫北得胜,还把他从家乡安徽带来的士兵安置在天津地区戍边屯垦。
朱棣夺取帝位后,为天津赐名,还设立了天津卫。
相传移民者大都是明代朱洪武的江淮兵,天津又是清代淮军的大本营,所以天津的地方话,受苏北江淮一带的方言影响较大。
2母方言:但是天津方言,不是天津地区的方言,而是特指以天津旧城为中心的一个尖朝南,底朝北的三角形方言岛内人们所说的土语,即天津话。
这个方言岛以北的居民,语言接近北京话,东北一带接近唐山一带方言,西南和东南则接近静海方言。
由于方言岛内居民祖先可能是来源于明初的安徽省东部和江苏省北部。
因此,这个方言区内的语言与“岛”周围的天津土语有很明显的区别。
那么燕王扫北占据这个地方,有多少人,从哪里来,他们说的话怎么是天津话?怎么把静海话压倒的?天津方言近600年的身世,终于被破解,而为得到这一成果让一个青年变为一个古稀老人。
纯天津人的说话习惯
纯天津人的说话习惯纯天津人管那不叫那,叫内。
纯天津人管女人不叫女人,叫娘们儿。
纯天津人管男人不叫男人,叫爷们儿。
纯天津人管朋友不叫朋友,叫哥们。
纯天津人管妻子的姐妹的丈夫不叫姐妹的丈夫,叫一担儿挑。
纯天津人管情人不叫情人,叫姘。
纯天津人管小女孩不叫小女孩,叫小闺女儿。
纯天津人管姑娘不叫姑娘,叫小女儿。
纯天津人管肥皂不叫肥皂,叫胰子。
纯天津人管真漂亮不叫真漂亮,叫真遵。
纯天津人管火柴不叫火柴,叫洋火。
纯天津人管山楂不叫山楂,叫红果。
纯天津人管西红柿不叫西红柿,叫火柿子。
纯天津人管扫把不叫扫把,叫笤帚。
纯天津人管墙角不叫墙角,叫旮旯儿。
纯天津人管散步不叫散步,叫溜溜。
纯天津人管急了不叫急了,叫火了。
纯天津人管修理你不叫修理你,叫给你拿拿龙。
纯天津人管打你不叫打你,叫捋你。
纯天津人管拳击不叫拳击,叫捣皮拳儿。
纯天津人管不给面子不叫不给面子,叫掉脸儿。
纯天津人管来劲不叫来劲,叫上脸儿。
纯天津人管特别不叫特别,叫倍儿!纯天津人管好玩不叫好玩,叫哏儿!纯天津人管棒棒糖不叫棒棒糖,叫唆啦蜜!纯天津人管梳子不叫梳子,叫拢子!纯天津人管打喷嚏不叫打喷嚏,叫打嚏愤!纯天津人管找东西不叫找东西,叫撒么!纯天津人管买东西不叫买东西,叫学么!纯天津人管糖葫芦不叫糖葫芦,叫糖堆儿!纯天津人管乱动不叫乱动,叫奋鳅!纯天津人管参加不叫参加,叫掺和也叫惹惹!纯天津人管扔不叫扔,叫拽!纯天津人管可能是不叫可能是,叫横四!纯天津人管什么不叫什么,叫“嘛!纯天津人管拖把不叫拖把,叫墩布!纯天津人管骂人不叫骂人,叫卷街!纯天津人管这不叫这,叫介!纯天津爷们管怎么不叫怎么,叫嫩么!纯天津人管专家不叫专家,叫大拿!纯天津人管接吻不叫接吻,叫咬鱼儿!纯天津人管耍贫嘴不叫耍贫嘴,叫贫气!纯天津人管从小一起长大的朋友不叫从小一起长大的朋友,叫发小儿!纯天津人管恶心不叫恶心,叫硌应!纯天津人管吝啬不叫吝啬,叫抠门儿!纯天津人管开玩笑不叫开玩笑,叫开涮!纯天津人管扔下事情不管了不叫扔下事情不管了,叫撂挑子!纯天津人管明白的事不叫明白的事,叫门儿清!纯天津人管脸皮薄不叫脸皮薄,叫面嫩!纯天津人管显摆本事不叫显摆本事,叫能个儿!纯天津人管仗义不叫仗义,叫板槽!纯天津人管脾气执拗不叫脾气执拗,叫拧!纯天津人管没见过世面的人不叫没见过世面的人,叫老坦儿!纯天津人管安静不叫安静,叫消停!纯天津人管馊主意不叫馊主意,叫幺蛾子!纯天津人管派出所不叫派出所,叫派所!纯天津人管劝业场不叫劝业场,叫劝场!纯天津人管吃不叫吃,叫塞!纯天津人管修理不叫修理,叫得楞!纯天津人管一群人不叫一群人,叫一帮一伙的!纯天津人管别扭不叫别扭,叫走机!纯天津人管拐卖小孩不叫拐卖小孩,叫拍花子!纯天津人管恶心不叫恶心,叫孬心!纯天津人管粗不叫粗,叫憨!纯天津人管讨厌不叫讨厌,叫腻味纯天津人管附近不叫附近,叫门口儿纯天津人管自己不叫自己,自个儿(或自己个儿)纯天津人把什么不叫什么,叫嘛。
天津地区涉水地名语言文化解析
周庆熙地名是一种特殊的文化,它代表着一个特定区域的特色和风格。
天津地势低平,河流密集。
大、小河流约有300余条,天津的许多地名与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如天津、静海、武清、宁河、独流、东流等都直接反映出天津用水、观水、治水的亲水感情。
天津语言中对河边的地形、地貌更有精确的词汇表达,诸如:“沽、汀、瞿阝、垡、滩”等。
虽然都是描绘河边之地相关的特色词汇,但具体含义各有不同:以往对它们的研究都甚少,本文拟从字形、语义、语用以及地貌认知多角度对其进行分析、研究。
一.依据《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归纳所作从字形的角度比较“沽、汀、瞿阝、垡、滩”并对其差异进行解释;下表是根据《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归纳所作:1、沽Gū:(小篆),部首为水,结构类型为形声、从水,声部为古声,构造为水、古;字典解释:水出漁陽塞外,東入海。
1.1、水:象形字。
甲骨文字形。
中间像水脉,两旁似流水。
“水”是汉字的一个部首。
从水的字,或表示江河或水利名称,或表示水的流动,或水的性质状态。
1.2、古:故也。
———《说文解字》清代段玉裁『說文解字注』沽水出漁陽塞外。
東入海。
漁陽下當有縣字。
水經曰。
沽河從塞外來。
南過漁陽狐奴縣北。
西南與濕餘水合爲潞河。
又東南至雍奴縣西爲笥溝。
又東南至泉州縣與淸河合。
東入於海。
从水。
古聲。
沽:即河水流动发出“古”的声音。
2、汀tīnɡ:(小篆),部首为水,结构类型为形声、从水,声部为丁声,构造为水、丁;字典解释:平也。
2.1、水:象形字。
甲骨文字形。
中间像水脉,两旁似流水。
“水”是汉字的一个部首。
从水的字,或表示江河或水利名称,或表示水的流动,或水的性质状态。
2.2、丁:象声词,形容伐木、下棋、弹琴的声音。
汀,平也。
———《说文解字》。
段玉裁注:“谓水之平也。
水平谓之汀,因之洲渚之平谓之汀。
”徐锴注:“水岸平处。
”汀:即能听到水流声的岸边。
3、“瞿阝”quān:部首为阝,构造为瞿、阝;字典解释:用于地名。
因《说文解字》无此字,该字应为后造字。
话说天津话
话说天津话天津话,中国北方方言中的一种,流行于天津及其周边地区。
天津地区虽然面积不算太大,但各处天津话仍有些许区别。
一般认为,天津话以南开区的语音最为纯正,南开区相当于旧城里地区(也就是天津仅有的四条正南正北马路:东马路,南马路西马路和北马路所围起来的地区)以及附近的南市地区和娘娘宫(中国最北的一座妈祖庙)附近地区。
起源假说中国人类学家李世瑜,在比较了天津话与周边方言的特点后,认为天津话是一个孤立的方言岛,提出了“天津方言岛”学说。
即天津话不是由周边的方言演变而成,而是被周边相似方言包围的,像一个孤岛一样的独立的方言区。
天津话的起源目前说法不一。
一种说法是,天津话是土著方言,是由静海话在声调发生演变之后而逐步形成的;另一说法从民间传说出发,不少天津人都听老人讲祖上在山西洪洞大槐树村,而根据有关资料,也确实发现天津许多早期人物籍贯是山西,因此山西移民的记载,使得一些人相信天津话来自山西;第三种说法认为天津人是“燕王扫北”时从江苏、安徽移来的,因此天津话的来源于苏、皖。
根据目前从历史及语音等角度考证,第三种说法最为可信。
历史“燕王扫北”即明成祖朱棣在登基之前被封为燕王,被明太祖朱元璋派往北京、天津一带戍边。
同时他也带去了不少家乡及附近的人——包括大量安徽人和苏北人等——戍边屯垦。
后来朱棣夺取帝位,亲赐天津这个地名,在此筑城设卫,即天津卫。
至此,天津成为真正的城市,并且从安徽及苏北来的军人是最大的群体。
他们的家眷、亲属等也随他们迁入天津。
这样,他们占据了当地的上层地位,其使用的江淮方言也成为强势语言。
而天津卫内其他地区的人较少,所以形成北京音与静海音包围天津方言岛的态势。
到了清朝,天津改为州,后来改为府。
天津在清代也是淮军的大本营。
天津同北京的经济、文化交流日益频繁,而且天津还是离京城最近的大都市,不少官员、贵族等在此做官或修宅。
因此,宫廷用语开始影响天津话。
此时,天津话开始同北京话进行了双向影响。
天津话与北京话出现了大量相同的词汇与读音。
天津方言大全
天津方言大全吧唧(“唧”读jī)———献殷勤。
“你别吧唧我,我不给你工程作”拔———食物放在水中浸泡。
“肉放在水里拔一下再炖。
”拔撞———打抱不平。
“媳妇受气,娘家哥来给妹子拔撞。
”拔裂儿———开裂。
“冬天手上搽点凡士林,别冻得拔裂儿。
”把———次、回。
“别管成不成,咱先试一把。
”把对(“对”读三声)———双方的拖欠互相抵偿。
巴皮---蚂蟥水蛭耙———①泥泞。
“道上耙极了。
”②用脚踩泥水。
“我耙了一脚泥。
”白吃饱儿———不做事白吃饭。
“他什么都不干,整天白吃饱儿。
”白给———①白白地送人。
“这些破烂东西,白给也没人要。
”②不是对手。
“你还要跟他较量,白给!”白话(“话”读轻声)———胡说、乱讲。
“别听他乱白话了,没那么回事。
”也作“白话舌”、“白话蛋”。
白眼儿———外孙子(女),“白眼狼”的简称。
摆谱儿———摆阔气讲排场。
板———纠正、改掉坏习惯。
“你这个毛病可得板着点儿。
”半参子(“参”读四声)———事情没做完。
“他又弄个半参子,搁下走了。
”拌蒜了———踉跄、蹒跚。
“我脚底下都拌蒜了。
”膀大力的———到头了、到底了、到家了。
“跟您说个膀大力的吧,最低价是18万,再少不行了。
”棒硬———坚硬。
“还没煮烂呢,你尝尝还棒硬呢。
”包了儿———全部买下,也作“包圆儿”。
报儿———一次、一回,指哭。
“这孩子一天不知哭多少报儿。
”“冲着我妈的遗像哭了一大报儿。
”爆皮———皮肤皴裂。
“抹点唇膏吧,嘴唇都爆皮了。
”抱热火罐儿———空想。
“没有希望了,别再抱热火罐儿了。
”背(读一声)———平均、分摊。
“每人才背十块钱,真便宜。
”背黑锅———受牵连,落埋怨。
“本来没他的事,也跟着背黑锅。
”备不住———或许,可能。
“天这么阴,备不住要下雨。
”贝(读二声)儿贝儿———傻子。
“别管怎么打扮也像个傻贝儿贝儿。
”倍儿———很、非常、十分。
比划———较量。
“你要不服咱俩就比划比划。
”不分流儿“流”读四声———手的动作不灵活。
“冻得我的手都不分流儿了。
水文化知识part4粤语
粤语一区水文化遗产传承面临嘅咁挑战㖞。
01
02
03
传承人缺乏
随着老一辈传承人嘅逐渐 少,水文化遗产嘅传承面 临人缺乏嘅困境。
保护经费唔够
水文化遗产保护要大量嘅 经费支持,但目前经费来 源单一,都满足保护工作 嘅需要。
社会认知度低
地方居民对水文化遗产嘅 价值识瞓,缺乏保护意识。
粤语一区水文化遗产保护同传承嘅咁措施同建议
水文化知识part4粤语
目录 CONTENT
• 水文化概述 • 粤语与水文化嘅咁紧要? • 水文化喺粤语中嘅咁体现 • 水文化喺粤语一区嘅咁保护同传
承 • 结论
01
水文化概述
水文化嘅咁定义与特点
定义
水文化系指与水有关嘅文化现象 ,包人类对水资源嘅识、利用、 保护同治理过程中所创造嘅一切 物质同精神财富嘅总和。
,提高保护效果。
05
结论
水文化喺粤语一区嘅咁重要性同影响
传承历史文化
促进旅游发展
水文化作为中文化重要组成地方,透过粤 语呢载体,得以传承同发扬,丰富咗区域 文化嘅内涵。
水文化景观同历史遗迹成为旅游资源,吸 引游客前来参观游览,对区域旅游业嘅发 展起到推动作用。
upgrade居民生活质量
推动文化创新
粤语喺水文化传承中嘅咁作用
粤语作为口头传承重要载体,喺 水文化传承中发挥住重要嘅作用。
通过粤语,水乡居民得以传递与 水有关嘅历史、传统同习俗,令
到啲文化同学识得以延续。
喺水乡一区,广州话系维系议员 凝聚力同认同感重要纽带。
粤语同水文化互相影响
粤语同水文化之间存在住密切嘅互动关系,大家互相影响、互相塑造。
粤语故仔同传说中同水有关嘅咁内容
天津方言大全
天津方言大全天津方言是指在天津地区使用的一种语言,它是天津地区的特色之一,也是天津人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天津方言在日常生活中得到广泛应用,不仅是天津人的交流工具,也是天津地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下面将为大家介绍一些天津方言的基本特点和常用词汇,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和学习天津方言。
一、基本特点。
1. 发音独特,天津方言的发音独特,有一些音与普通话不同,如将普通话中的“sh”读成“s”,将“ch”读成“c”等。
2. 词汇丰富,天津方言的词汇丰富多样,有很多独特的词汇只在天津地区使用。
3. 语调轻快,天津方言的语调轻快活泼,给人一种亲切的感觉。
二、常用词汇。
1. 老板娘,指女老板,也可以用来称呼女性老板。
2. 老爷们,指男性,有时也用来称呼有男子气概的女性。
3. 老北京,指北京人,有时也用来泛指北方人。
4. 哥们儿,指朋友,兄弟。
5. 姐儿,指姐妹,女性朋友。
6. 儿啊,用来加在词语后面,表示亲昵或加强语气。
7. 瞧这点儿事儿,看这点事情。
8. 瞅啥呢,看什么呢。
9. 啥时候来着,什么时候来。
10. 算咋回事儿,怎么回事。
11. 搁那儿呢,放在那里。
12. 跟着我来,跟着我。
13. 你咋不说话了,你怎么不说话了。
14. 你这不是废话吗,这话不是废话吗。
15. 你这是咋了,你怎么了。
以上是一些天津方言中常用的词汇,这些词汇在天津地区的日常生活中经常被使用,了解这些词汇有助于更好地融入天津的生活和文化中。
三、日常用语。
1. 撩是,吃饭。
2. 老板娘,来两碗炸酱面,别太辣。
3. 咋地,怎么样。
4. 你咋地了,你怎么了。
5. 出去玩儿,出去玩。
6. 咱们这就走,我们现在就走。
7. 你这是咋了,你怎么了。
8. 看这点事儿,看这点事情。
9. 你这不是废话嘛,这话不是废话吗。
10. 你咋不说话了,你怎么不说话了。
以上是一些天津方言中常用的日常用语,这些用语在天津地区的日常交流中经常被使用,了解这些用语有助于更好地融入天津的生活和文化中。
从天津方言解读“津味儿”民俗文化
第七章结语
盛,说到底是水文化在持久地发挥作用。
有了水,就为天津大都市的崛起奠定下了根基。
从现代都市发展的轨迹来看,水是它们的生命线,当今世界名城十之八九都是临海或临河而居。
“水文化’’的流动性催生了天津的开放性、包容性和多元性,并为天津城带来了漕运、码头、商埠等多种文化形式的深远影响。
天津特殊的历史条件和地理位置,形成了独具自身特色的地域方言和“津味儿”民俗文化。
本文尝试从饮食、服饰、宗教信仰等不同社会生活领域的天津方言和俗语入手,探寻其产生的文化背景和民俗根源,找到解开地域文化和民俗特色的钥匙。
虽然由于篇幅所限,本文的举例未能涉及到天津方言与民俗文化的各个角落,不过从中我们已经可以看出语言与文化之间的密切联系。
我们认为,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文化得以建构和传承的形式和手段,而作为语言地域变体的方言,就像是面多棱镜,从中可以折射出物质文化、风俗制度、民族心理等诸多层面内容。
天津方言是中国语言文化花园中的一支奇葩,在语言文化的传播和融合中,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和竞争力。
尤其在词汇方面,天津话富有地方特色的方言词汇十分丰富,它生动形象、含蓄质朴、感情深厚、贴近生活、幽默诙谐,成为构筑天津文化氛围和文化环境不可缺少的因素。
因此以文化语言学的观点记录并研究这些方言现象,深入挖掘其背后蕴涵的民俗文化因素,必将为拓展文化语言学的研究视野和传承我国的民俗文化起到重要作用。
天津方言大全(有图有真相)
天津方言大全(有图有真相)很多来天津的外地朋友说天津话好有意思,听起来特好听,但是好多俚语不明白。
好吧,小编今天就为大家普及一下地道天津人的地道天津话。
大家有不懂天津方言可以查看以下资料。
天津话,中国北方方言中的一种,流行于天津及其周边地区。
天津地区虽然面积不算太大,但各处天津话仍有些许区别。
一般认为,天津话以南开区的语音最为纯正,南开区相当于旧城里地区(也就是天津仅有的四条正南正北马路:东马路、南马路、西马路和北马路所围起来的地区)以及附近的南市地区和娘娘宫(中国最北的一座妈祖庙)附近地区。
哎(ai二声):天津人常用的发语词,尤多见于争吵,有京剧叫板的功效,如:哎你介人恁么不讲理呢?熬鳔:纠缠别人,或者是无所事事的消磨时间。
如:介小子没事就跟我这儿熬鳔。
倍儿:副词,很、非常的意思,如:倍儿哏儿白豁(huo轻声):漫无边际的瞎聊、吹牛,北京叫山侃、侃大山霸呲:乱踩踏,乱走;比如妈妈说小孩:“二子!下雨了,别上外边乱霸呲去!”不觉(jiao三声)闷:不识趣,没有眼力劲拔闯:替别人打抱不平扯:指年轻女性疯疯颠颠,不稳重椽儿亮:办事大方、周到,善解人意,也作“亮嗖”凑分(fen四声)子:大家一起凑钱吃“挂落(liao四声)儿”:因为别人的错误导致自己跟着受连累大了(liao三声):专门替人操持婚丧嫁娶一应事情的人大梨:外行、不懂装懂的人,如:有人形容“安利”传销就是“财迷赚大梨”叠了:形容事情办失败了,或者人落魄、失意打镲(ca三声):开玩笑,如:别拿我打镲啊!就是别拿我开玩笑的意思。
得空儿:有时间、有空得楞(leng轻声):修理、调试的意思,比如下次自行车坏了就可以和修车的师傅说:“师傅麻烦给得楞得楞。
”二五眼:稀里糊涂的人饭口:开饭的时间,如:介人真够不觉闷的,回回赶饭口来奋秋(qiu轻声):一般指手脚乱动,如:坐稳了!别跟这儿奋秋哏儿:有意思、风趣幽默归齐:副词,到底、最后、结果的意思,如:归齐我一打听,明儿还一拨儿(高英培相声《钓鱼》)果篦儿:早点的一种,油炸的膨化薄饼,常和油条在一起卖,北京叫“薄脆”,也叫果子饼呱唧:可做语气助词,如棱了呱唧;也可做象声词;还可做动词,指鼓掌够板:够朋友、够意思、够交情旮旯:角落硌窝儿:磕瘪了但是没有破的鸡蛋,蛋青、蛋黄没有流出来,还能保存一段时间,比好鸡蛋便宜,过去定量供应时也不要票,算残次品卖关钱:领工资齁(hou一声)儿:太甜或太咸,后泛指味道重,如:齁酸喝雷子:拼命,豁出去了黑晌儿、夜黑晌儿:前一天的夜晚介:代词“这”的天津音街底儿:胡同的最里面的那一家简直走:一直走接风儿:打牌用语,泛指搭顺风急赤白脸:气急败坏酒地:指眼前的地方、地面,如:别拎着了,搁就地上吧。
【分析】天津地名文化
【关键字】分析一.从地理角度分析天津地名文化1.与“水”结缘天津早期名称是“直沽寨”“海津镇”和“天津卫”。
不管地名怎样演变,“沽”“海”“津”三字都是“水”偏旁。
天津18个区县里,有10个区县名中有带“水”偏旁的字。
这些水气迷漫的地名反映了天津地势低洼、潮湿多水的特点。
天津位于“九河下梢”,有大小河流300余条,坑、塘、洼、淀星罗棋布。
天津带“沽”字的地名很多,如塘沽、大沽、汉沽、葛沽、西沽、后沽、大直沽、小直沽、咸水沽、丁字沽、东泥沽等。
天津又称为“津沽”“沽上”;海河又名“沽水”,是天津的风景轴线。
“沽水流霞”是令人陶醉的都市景观。
除“沽”之外,以“港”“泊”“洼”“淀”“沟”“湾”“滩”等命名的天津地名亦为多见,如大港、双港,团泊洼、青泊洼,南淀、茶淀,陈家沟、九道沟,唐家湾、西大湾子,柳滩、大滩等。
如此之多的带“水”偏旁字的地名,不正是天津低洼多水的地理特点的生动写照吗?另外与河流有关的“口”“嘴”“圈”“堤”“桥”“闸”“码头”“渡口”“水库”等命名的地名也不少见,例如:北塘口、小稍直口,梁家嘴、霍家嘴,上河圈、西湖圈,王顶堤、西横堤,引河桥、千米桥,北闸口、二道闸,万家码头、崔家码头,炮台渡口、柳滩渡口,双港水库、于桥水库等。
2.择高而居天津以“台”(高地)、“坨”(土堆)、“头”(河岸的末梢)等为地名的更为多见,例如芦台、八里台,王庆坨、西塘坨,西堤头、上河头等。
“台”“坨”“头”等字的形虽不直接从水,但作为地名用字的词义却与“水”密切关联。
如此众多的与水结缘的“台”“坨”“头”等地名,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天津地势低洼,人们只能择高台而居的历史状况。
3.方向感由于城市建筑是沿河修造的,所以天津街道的方向、方向很不端正。
但是,老城里一带的街道却显示出严整的方向,这是以四条马路、四座城门和四个城角为坐标之使然;例如北马路、东门里、南门西、北门外、西南角等地名的方向感十分明晰。
带方向词的天津老地名为数不少,例如东局子、西堤头、南马集、北大关,上古林、下瓦房,前营、后台等等。
天津方言形成的地域因素及历史因素分析
天津方言形成的地域因素及历史因素分析一、天津方言的定义天津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天津方言是天津文化的主要载体。
所谓天津方言(或天津话)就是指市内六个区和西青区大部分、东丽区小部分土著居民所使用的方言。
简言之,天津市的方言从辖区地图由北往南的大体状况是,唐山话—北京话—天津话—静海话—沧州话。
天津方言属于北方方言区的一个分支,天津方言片的东、南、西三面被静海方言片包围着,北部则是武清方言片,这就形成了一个“方言岛”。
方言岛是语言学的一个术语,即由于历史上大规模移民,使外来的方言势力占据了原来某方言区,形成被原方言区包围着的独立的方言区域。
天津方言岛,呈倒了个的等腰三角形,其底边距旧城北约l 公里,尖端距旧城南约22 公里。
方言岛以北的居民,语言接近北京话,东北接近唐山方言,西南和东南接近静海一带方言。
据专家考查推测,这个方言岛中的天津话来源于江苏和安徽北部的方言。
经著名社会历史学家学者李世瑜先生在上个世纪80 年代中期的调查考证:天津方言的母方言来自以宿州为中心的皖北平原。
二、天津方言形成的地域文化因素分析天津方言的形成和发展与天津所处的地理位置及特殊的历史背景有着直接的因果关系。
天津地处渤海之滨、华北平原的东北端,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先民在此休养生息。
天津城市的形成与发展得益于地近渤海、河渠纵横,与我国近代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北京相邻,是北京与东北、辽东半岛、胶东半岛水陆相通的要路。
天津人爱说话,是地理位置之使然。
九河下梢,交通枢纽;漕运码头,河海相通;移民城市,五方杂处。
天南地北的人聚到一块,无论经商贸易,还是装船卸货,第一要务,就是用语言沟通。
———这是天津人能说会道的动因。
天津是商埠码头,九国租界,多元文化。
当年,租界里住着末代皇帝、总统总理、部长督军、豪族贵戚、盐商巨贾、外国政要和高官寓公。
南北文化交汇,东西文化相生,上层雅文化与下层俗文化在这里融合。
于是,天津人经多识广,眼界开阔。
天津地名考128:水文化与津沽地名
天津地名考128:水文化与津沽地名天津自然环境的主体,是长期由河流淤积的沿海平原,水是其生命的原动力。
贯穿天津的海河,将北运河、南运河、子牙河、大清河、永定河与渤海沟通起来,直接影响着天津的风土人情。
天津的地理与人文的交融,就是以“水文化”为滥觞而产生的所谓运河文化、码头文化和商埠文化。
“水”是天津城市的生命线,是地域文化的第一要义。
“水文化”的流动性催生了天津都市文化的开放性、包容性和多元性。
天津从村落开始,就借助与水密切相关的“鱼盐之利”而发展;隋炀帝开通大运河之后,天津又和黄河、长江水系相连,南粮北运以及盐业的发展,使天津成为河海交织的航运码头,从而促进了漕运、商业、贸易的发展。
天津早期名称是“直沽寨”、“海津镇”和“天津卫”。
不管地名怎样演变,“沽”“海”“津”三字都是“水”偏旁。
天津全市18个区县里,有10个区县名中有带“水”偏旁的字。
这些水气迷漫的地名反映了天津地势低洼、潮湿多水的特点。
俗话说天津位于“九河下梢”,就是发源于山西省、河北省和北京市山地的南运河、北运河、永定河、子牙河和大清河五大水系,分别从西南、西、西北和北向天津汇聚,经过海河干流,从大沽口入海。
天津全市共有包括月牙河、西减河、东减河、洪泥河、卫津河等人工河渠在内的大小河流300余条,坑、塘、洼、淀星罗棋布。
这种独特的地形地貌特点在天津地名中就有典型的反映。
天津市带“沽”字的地名很多,有“七十二沽”之说。
实际上,“沽”是一条古河名。
沽河故址在今通县以东,并有东西之分。
东沽河就是今之潮河、蓟运河等;西沽河就是今之北运河与海河。
凡是带“沽”字的天津村镇地名,几乎都坐落在沽河两岸。
例如“塘沽”、“大沽”、“汉沽”、“葛沽”、“西沽”、“后沽”、“大直沽”、“小直沽”、“咸水沽”、“丁字沽”、“东泥沽”、“三叉沽”等,都是西沽河流经的区域。
宝坻、宁河两县境内带“沽”字的地名也很多,那里是东沽河流域。
另外,天津又称为“津沽”、“沽上”;海河又称为“沽水”,是天津市的风景轴线。
天津话典故
天津话典故
天津话典故中,有一个关于夏天的荷花池的故事。
故事发生在很久以前的一个夏天,当时天津的夏天非常炎热,人们都喜欢去荷花池避暑。
荷花池位于天津市区的一个小公园里,是一个非常美丽的景点。
夏天的时候,荷花池里的荷花盛开,花朵盛大而美丽,整个池塘都被粉红色的花朵所覆盖。
人们来到这里,可以欣赏到荷花的美丽,感受到清凉的池水带来的舒适。
有一天,一个年轻人来到荷花池附近的小公园。
他正好碰上了一个年轻女子,两人都被荷花池的美景所吸引。
年轻人主动向女子打招呼,两人便开始聊了起来。
他们一起欣赏着荷花,说着天南地北的话题,渐渐地熟悉了起来。
他们发现彼此都对天津的历史文化非常感兴趣,于是决定一起去参观附近的天津博物馆。
在博物馆里,他们一起学习了很多关于天津的历史知识,了解了这座城市的发展变迁。
两人通过这次相识,不仅增进了对天津的了解,还培养了深厚的友谊。
夏天的荷花池成为了他们美好回忆的起点。
每当夏天来临,他们便会相约再次来到荷花池,回味当初的那段温馨的相遇。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夏天的荷花池不仅是一个美丽的景点,更是人
们相遇、交流和友谊的寄托。
无论是天津人还是来自其他地方的游客,都可以在这里找到一份宁静和美好。
荷花池的故事让人感受到了天津的热情和温暖。
它不仅是一种风景,更是一种情感的交流。
每当夏天来临,人们都可以来到这里,欣赏荷花的美丽,感受到天津的独特魅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期李青:城市水文防汛预警系统实现和应用71渠道查看城区各主要防汛点水文信息,尽量减少出
行避开积水路段,防范和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从
而保障生命与财产安全;另一方面,城市防汛部门
可以通过该系统记录的历史数据和现有的数据分
析未来的走势,密切关注雨情变化,对未来强降雨
天气提早部署,及时排除积水.
参考文献:
[1] 吴乃康.浙江城市防洪问题研究[J ].浙江水利水电专科学校 学报,2008,20(4) :51 -54.[2] 刘延凯.城市防洪与排水[M ].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3] 林祚顶.水文现代化与水文新技术[M ].北京:中国水利水电 出版社,2008.[4] 刘文光.水文分析与计算[M ].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1989.[5]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GB /T 224S 2 —2008水文情报预报规 范[S ].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9.[6]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SL 61 —2003水文自动测报系统技术 规范[S ].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3.[7]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HJ /T 174 —2005降雨自动采样器技术要 求及检测方法[S ].北京:中国环境出版社,2005.
[8] 屠慧林,冯磊.平湖市城市防洪工程的建设与运行[J ].浙江
水利水电学院学报,2014 J 0(3) :64 -66.
天津方言与水文化
天津是九河下梢.横贯市区的海河,将大清河、永定河、子牙河、北运河等多条河流与浩瀚的渤海连成一气,形成河海通津 的壮观.这种得天独厚的地势,使天津成为中国北方最大商埠,三北物流中心,南北交通枢纽,河海漕运码头.清乾隆举人杨一 昆所作《天津论》开篇即咏:“天津卫,好地方,繁华热闹胜两江.”天津的自然环境,是长期由河流淤积而形成的沿海平原,水是 我们这座城市生成和发展的原动力.
天津早期的名称是直沽寨、海津镇和天津卫.不管地名怎样演变,“沽”、“海”、“津”三字都是“水”偏旁.全市各个区县的 名称,大都有带“水”偏旁的字.这些水汽弥漫的地名反映了天津地势低洼、潮湿多水的特点.天津全市共有包括月牙河、西减 河、东减河、洪泥河、卫津河等人工河渠在内的大小河流300余条,坑、塘、洼、淀星罗棋布.这种独特的地形地貌特点在天津地 名中确有典型反映.
天津有七十二沽之说,凡带“沽”字的村镇地名,几乎都坐落在海河水系地区,如塘沽、大沽、汉沽、葛沽、西沽、后沽、大直 沽、小直沽、咸水沽、丁字沽、东泥沽、三叉沽等.
俗语“九河下梢天津卫,三道浮桥两道关”,是说海河上游支流众多,大小约有300余条,所谓“九河”乃举其要者,一般指 北运河、南运河、大清河、子牙河、永定河、漳河、卫河、潮白河、蓟运河.所谓“三道浮桥”,指钞关浮桥、盐关浮桥、窑洼浮桥.所 谓“两道关”,指钞关和盐关.
天津话词语“撂旱地儿”,它的产生反映了天津地域文化的特点.当年,乾隆下江南,乃至南北贸易,商贾往来,漕运粮盐 等,都靠水路行船.如果船行受阻,舟船搁浅,或把船撂在陆地上,那就意味着遭到横祸,无异于坐以待毙一这种情况就是“撂 旱地儿在天津人眼里,诸如“过河拆桥”、“卸磨杀驴”、“落井下石”、“撺掇别人上房,然后撤梯子”、“把人撂在旱地儿上”等 等,都是“缺了大德”的恶行,是受谴责遭报应的.
天津俏皮话:“挑水的看大河一净是钱啦! ”说的就是以供水为业的人.随着人口增加和城市规模扩大,天津出现了以挑水 出卖为生的行业一水铺.运水到户的工具逐步变化:从最初的一根扁担俩水桶变为独轮车、双轮车,后又从人力车变为牲畜拉 木制水箱车,有的水铺还增添了供应开水的业务.天津民俗歇后语“水铺的锅盖一两拿着”,就道出了当年水铺炉灶烧锯末、用 大铁锅烧水的情状.仅在红桥、南开两区就保存了不少以“水铺”命名的巷名,例如水铺胡同、谢家水铺胡同、张家水铺胡同、杨 家水铺前胡同、郭家水铺胡同,单家水铺胡同等.
那时候的河岸并非石砌,大河流水乃是自然形成的土岸.于是挑水的人们便在岸边设立水梯子.这种木制水梯子形成阶 梯,自上而下通向水畔,一蹬一踏,避免挑水者失足落水,起到安全保护的作用.河北区老地名水梯子大街就由于紧临人们挑 水的东河而得名.当年住在御河(南运河)两岸的人家吃水,也是要到河里去挑的.当地为了方便挑水,便在河岸上设立一座座 探入河面之上的水凳子,以免挑水者滑坡落水.杨柳青一带的水凳子,与天津东河畔的水梯子,原理相同,结构相近,只是水梯 子规模大些,水凳子规模小些.
自来水进入天津始于1898年.英商仁记洋行于是年开办了天津第一家自来水公司,水厂设在巴克斯道(今保定道)和达 文波道(今建设路)拐角处.从宝顺道(今太原道)东口由海河取水,后改为凿深井取水,在洛阳道和潼关道分别设立了两家分 厂.但供水范围只限于英、法租界.1904年由英商瑞记洋行创办、中外合资成立了济安自来水公司,水厂设在南运河南岸的芥 园.在城厢西北角建起一座水塔,成为当时天津的制高点.后各家水商逐渐将大河挑水改为经营自来水.这家济安自来水公 司,在天津经营了将近半个世纪,始终居于自来水供应之首.1948年,仅济安自来水公司下属的水铺就达620余家.
摘自中国水文化
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