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中国古代宫殿建筑

合集下载

第二章 宫殿、坛庙与陵墓建筑(录课)

第二章 宫殿、坛庙与陵墓建筑(录课)

4-2-3 陵墓建筑
帝陵
西汉陵邑 文帝霸陵 白鹿原 宣帝杜陵 少陵原 武帝茂陵等9陵 咸阳原
长安汉陵
4-2-3 陵墓建筑
汉武帝茂陵
4-2-3 陵墓建筑
汉宣帝杜陵
4-2-3 陵墓建筑
汉宣帝杜陵
4-2-3 陵墓建筑
老山汉墓动画演示
4-2-3 陵墓建筑
唐高宗与武则天合葬的乾陵
4-2-3 陵墓建筑
陵墓的由来
4-2-3 陵墓建筑
4-2-3 陵墓建筑
3、墓葬制度的完善-- --“事死如生”的陵寝观
基本形制 地下墓室:存放棺椁之处 地面纪念性建筑:享堂、牌坊、石像生 殉葬及陪葬制度 人殉制度到了殷商时期最为鼎盛 公元前384年,秦献公曾下令废止人殉 西汉初年,制度性的人殉正式被废除 明代帝王的人殉制度在明英宗朱祁镇临死前被废止 康熙皇帝即位后发布了禁止殉葬之令 陵墓的由来
战国 形制: 传统竖穴墓---横穴墓 木椁室---空心 砖椁室 封土堆、享堂 积石、积碳、屯沙、石膏泥 漆器、礼器、乐器随葬
湖北 九连墩楚墓群
4-2-3 陵墓建筑
虎座飞鸟 木雕明器 祥兽和瑞鸟,虎、凤、鹿,威严与祥和的象徵 古代凤神飞廉的造像或者是楚人灵魂升天的引导神
湖北 江陵李家台楚墓
4-2-3 陵墓建筑
4-2-3 陵墓建筑
秦始皇陵
4-2-3 陵墓建筑
2、汉 形制:横穴式的洞穴作墓圹﹐用砖和石料筑墓室﹐ 模仿现实生活中的房屋。 崖墓、土洞墓、西汉空心砖墓、砖室墓、画像砖墓 砖椁、石椁、有棺无椁、黄肠题凑 随葬漆器、陶质明器、车马 坟丘、祠堂、寝殿、石阙﹐石像生、石碑
4-2-3 陵墓建筑
崖墓
4-2-3 陵墓建筑
陵墓的沿革

中国古代宫殿建筑 (2)

中国古代宫殿建筑 (2)

看在 到随 更后 为发 规现 整的 的二 廊里 院头 式另 建一 筑座 群殿 。堂 遗 址 中 , 可 以
在偃师二里头遗址以东五六公里处的尸沟 乡,发现了一座早商城址,考古学家认为 这是商灭夏之后所建的都城---毫,由宫城、 内城、外城组成。宫城中已发现的宫殿遗 址上下叠压3层,都是庭院式建筑,其中主 殿长达90m,是迄今所知最宏大的早商单体 建筑遗址。 在湖北武汉附近黄陂县盘龙城,发现了另 一座商城遗址,城内东北隅有大面积的夯 土台基,上列平行布置的建筑3座,推测可 能是商朝某一诸侯国的宫殿遗址。 这是首次发现的前朝后寝分立的宫殿遗存。 F1、F2、F3三块建筑遗迹南北排列在一条 中轴线上。F1、F2为宫殿,F3为北廊庑。 F1:一座檐廊环绕的四室寝殿。 F2:一个大空间的厅堂,为处理政务的 “朝”。
东北部修建了大明宫,并将“大兴”改名为“长安”。 隋唐两京宫殿的布局方式主要为沿宫城中央的南北向轴线,按“三 朝五门”之制组织起一层层院落空间。 隋代营大兴城,宫内前朝一反汉至南北朝正殿与东西堂并列,即大 朝与常朝横列的布置,追绍《周礼》古意,比附三朝五门南北纵列 的布置方式,在中轴线上,于宫南正门内建太极、两仪两组宫殿。 唐承隋制,仅改殿门的名称。
南北朝
隋、唐至宋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即
封建社会中
期,也是我国古代建筑的成熟时期。无论在城市建设、木架建
筑、砖石建筑、建筑装饰、设计和施工技术方面都有巨大的发展。
隋朝在建筑上主要是兴建都城---大兴城和东都洛阳城,以及
大规模的宫殿和苑囿,并开南北大运河、修长城等。
唐代除沿用大兴、洛阳城中的隋代宫殿外,另外又在前者的
宫殿
宫殿是宫城及殿堂的总称,是帝王生活起居和听政理事之所, 具有居住和行政建筑双重特征。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中国古代建筑宫殿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中国古代建筑宫殿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中国古代建筑宫 殿
目录
• 宫殿建筑概述 • 宫殿建筑的布局与结构 • 宫殿建筑的艺术特色 • 宫殿建筑的文化内涵 • 著名宫殿建筑介绍
01 宫殿建筑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宫殿建筑是指古代帝王居住和处 理朝政的建筑,是皇权的象征。
特点
宫殿建筑通常规模宏大、气势磅 礴,采用最高级的建筑材料和装 饰工艺,展现出皇家气派。
03 宫殿建筑的艺术特色
装饰艺术
雕梁画栋
宫殿建筑的梁、柱、檐等部位都 经过精美的雕刻和彩绘,展现出
高超的装饰艺术水平。
图案寓意
宫殿装饰中常采用寓意吉祥的图 案,如龙、凤、麒麟等神话动物, 以及牡丹、莲花等花卉,寓意富
贵、吉祥、幸福。
室内陈设
宫殿内部的家具、窗帘、地毯等 陈设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反 映了古代工匠的精湛技艺和审美
彩画艺术
和玺彩画
01
宫殿建筑中最高等级的彩画,以龙、凤、狮子等为主题,色彩
鲜艳,构图建筑中较为常见的彩画,以莲花、牡丹等花卉为主题,色
彩柔和,构图灵活,给人以优美、清新之感。
苏式彩画
03
宫殿建筑中较为自由的彩画,以山水、人物等为主题,色彩明
快,构图生动,给人以活泼、自然之感。
宫殿建筑的历史沿革
01
02
03
秦汉时期
宫殿建筑开始形成规模, 注重建筑的空间布局和轴 线对称,如秦始皇的阿房 宫和汉长安的未央宫。
唐宋时期
宫殿建筑达到鼎盛,结构 更加成熟,装饰也更加华 丽,如唐长安的大明宫和 宋汴京的皇宫。
明清时期
宫殿建筑进一步发展,形 成了完整的建筑体系和风 格,如北京的故宫和沈阳 的故宫。
建筑色彩

中国古代宫殿建筑赏析

中国古代宫殿建筑赏析
此外,秦还修建了长城和秦始皇陵。
“一号宫殿”的复原想像图
“一号宫殿”遗址东西长60米,南北宽45米,高出地面约6米,利用土塬为 基加高夯筑成台,形成二元式的阙形宫殿建筑。它台顶建楼两层,其下各 层建围廊和敞厅,使全台外观如同三层,非常壮观。上层正中为主体建筑, 周围及下层分别为卧室、过厅、浴室等。下层有回廊,廊下以砖墁地,檐 下有卵石散水。室内墙壁皆绘壁画,壁画内容有人物、车马、动物、植物、 建筑、神怪和各种边饰。色彩有黑、赫、大红、朱红、石青、石绿等
白虎瓦当,白虎是战神、杀伐之神。白虎具有辟邪、避灾、祈丰及
惩恶的扬善、发财致富、喜结良缘等多种神力。之所以它叫白虎不是因 为它是白色,而是从五行中说的。但旧时也有认为白虎即是凶神,俗称 白虎煞。代表西方,秋季。
玄武瓦当,玄武瓦当是一种由龟和蛇组合成的一种灵物。玄武的本
意旧时玄冥,武、冥古音是想通的。武,是黑的意思;冥,旧时阴的意 思。因此,最早的玄武就是乌龟。代表北方的灵兽,代表的季节是冬季。
陕西岐山凤雏村的宫殿遗址
遗址中发现有瓦片,这证明此处建筑已使用了瓦 山西岐山凤雏村出土的西周瓦
瓦当
瓦当是古代中国建筑
中覆盖建筑檐头筒瓦前 端的遮挡。特指东汉和 西汉时期,用以装饰美 化和蔽护建筑物檐头的 建筑附件。瓦当上刻有 文字、图案,也有用四 方之神的“朱雀”“玄 武”“青龙”“白虎” 做图案的,是屋檐最前 端的一片瓦为瓦当,瓦 面上带著有花纹垂挂圆 型的挡片
所谓“左祖”,是在宫殿左前方设祖庙,祖 庙是帝王祭把祖先的地方,因为是天子的祖庙, 故称太庙;所谓“右社”,是在宫殿右前方设社 稷坛,社为土地,稷为粮食,社稷坛是帝王祭祀 土地神、粮食神的地方。
3、前朝后寝
前朝,是帝王上朝理政、举行大典的地方, 因位于整个建筑群的前部,称“前朝”。后寝 是帝王、妃子及其子女生活起居的地方,因位 于建筑群的后部,称“后寝”。

中国古代的宫殿和皇家建筑

中国古代的宫殿和皇家建筑

阿房宫:秦朝著名 的宫殿建筑,被誉 为“天下第一宫”, 具有极高的历史和 文化价值
汉长安城:汉朝的 都城,宫殿建筑众 多,其中未央宫是 汉朝的政治中心
汉明宫:汉朝的皇 家宫殿,建筑精美 ,是汉朝皇帝的居 住和办公场所
唐宋元明清时期的宫殿和建筑
添加 标题
唐代的宫殿和建筑:唐代的宫殿建筑以宏伟 壮丽著称,如大明宫、华清池等,是当时中 国建筑的代表之一。
故宫:作为中国最大的古代建筑群,故宫的保存状况良好,但仍需进行长期的保养和维护。
颐和园:颐和园的建筑和园林景观保存完好,但部分古建筑仍需进行修缮和维护。
承德避暑山庄:作为清代皇家园林建筑的代表,承德避暑山庄的保存状况良好,但仍需进行定 期保养和维护。
沈阳故宫:沈阳故宫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皇家宫殿建筑群之一,其保存状况良好,但仍需进行长 期的保养和维护。
历史见证:宫殿和皇家建筑见证了古代社会的历史变迁,是研究古代历史和文化的重要 实物资料。
宫殿和皇家建筑对现代建筑的影响和启示
建筑风格:宫殿和皇家建筑的风格和特点对现代建筑的设计和造型有着深远的影响,如对称、 中轴线等。
建筑材料:宫殿和皇家建筑所使用的材料和技术对现代建筑的创新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 如采用新型材料、运用先进技术等。
文化意义和价值
传承中华文明: 宫殿和皇家建筑 是中国古代文化 遗产的重要组成 部分,反映了中 华民族的历史、 文化和艺术传统。
彰显皇权:宫殿 和皇家建筑是皇 权的象征,代表 着封建社会的政 治、文化和艺术
高度。
建筑美学:宫殿 和皇家建筑的建 筑风格和美学理 念对中国古代建 筑艺术的发展产 生了深远的影响, 具有极高的艺术
修缮和维护:持 续投入资金和人 力,确保现存宫 殿和皇家建筑得 到及时修缮和维 护

中外建筑史第2节中国古代建筑的发展概况资料文档

中外建筑史第2节中国古代建筑的发展概况资料文档

(1)阿房宫:公元前212年,秦始皇又开始兴建 史大的一组宫殿——朝宫。其前殿就是历史上有 名的阿房宫。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前 殿阿房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万人, 下可以建五丈旗,周驰为阁道,自殿下直抵南 山……。”
(2)秦始皇陵:秦始皇陵是古代陵墓中的宏伟作 品,是中国历史上体型最大的陵墓。史称“骊山” 的秦始皇陵在陕西临潼骊山北麓,现存陂体为三 层方锥形夯土台,周围有内外两重城垣。
构架屋顶有五种基本形式:庑殿、悬山、囤顶、 攒尖和歇山。
4、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建筑
两晋和南北朝300年里,南、北方在生产的 发展上比较 缓慢,在建筑上也没有太多的创造和 革新,主要是沿袭和继承了汉代的成就。但由于 佛教的传入,佛教建筑开始兴起,如佛塔和石窟 等。
最早的中国寺庙——洛阳白马寺
寺,原为汉代中央部门一种办事衙门的通称,如 鸿胪寺、光禄寺等。白马寺在兴建后也成为此类 机构,有如特设的外宾招待所。于是后世便相沿 以“寺”为佛教寺院建筑的通称了。中国人建寺, 走的是把院落式住宅改造为寺院之路。
仰韶文化时期房屋的平面有长方形和圆形两种形 式。房屋墙体和屋顶多采用木骨架经扎结后涂泥 的做法,为了承托屋顶中部的重量,常在室内用 木柱支撑。
仰韶文化聚落,常选择河流两岸,地势较高处;由 初步的区划布局;分为居住区、制陶区、墓葬区, 以壕沟隔开。
(5)龙山文化
龙山文化泛指中国黄河中、下 游地区约当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一类 文化遗存。分布于黄河中下游的山 东、河南、山西、陕西等省。
楼阁式塔
密檐式塔
中国的石窟来源于印度的石窟寺。南北朝时期, 凿崖造 寺之风遍及全国。著名的石窟有大同云冈、 洛阳龙门、敦煌鸣沙山、天水麦积山等。从建筑 功能布局看,石窟可分为三种:一是塔院型,二 是佛殿型,三是僧院型。

第二章中国古代城市建设与宫殿

第二章中国古代城市建设与宫殿

E.苑囿、寺庙。北京城园林绿化在明代有较大的发展,城内利用北海、 中海、南海和琼华岛建设了西苑,在中轴线上又人工堆筑景山。清 代在西郊建造了著名的“三山五园”,是世界上最大的皇家园林组群。
F.城市南北轴线。北京城的南北中轴线为(从南到北):永定门(外城 正门)——正阳门(内城正门)——天安门(皇城正门)——端门— —午门(宫城正门)——宫城内6座门、7座殿——神武门——景山— —地安门——鼓楼——钟楼。从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方面强调封建帝 王的至高无上。
二、 中国古代城市建设实例
1.西汉长安城
汉长安位于今西安市西北渭水南岸,由原来秦咸阳的离宫——兴乐宫 逐步增扩而来的。长安城平面很不规则 。
A.城墙道路。长安城墙全部由黄土夯பைடு நூலகம்,周边有8米宽的壕沟,每面各 有3座城门。通向城门有8条主干道,最长的安门大街,长5500米。街 道都是土路,这些街道都分成3股道(图2-7),中间是皇帝专用的御 道,街道两旁植槐、松、柏等树木。
宫殿——中轴对称
3、左祖右社 或称左庙右社中国的礼 制思想,有一个重要内容, 则是崇敬祖先、提倡孝道。 所谓“左祖”,是在宫殿左 前方设祖庙 ;所谓“右社”, 是在宫殿右前方设社稷坛 。 古代以左为上,所以左在前, 右在后。
太庙
4、前朝后寝 宫殿建筑群大体上有前后两部分,“前堂后室”,即“前朝后 寝”。所谓“前朝”,即为帝王上朝治政、举行大典之处,一般位 于南边。所谓“后寝”,即帝王与后妃们生活居住的地方,一般位 于北半部。
B.盛行高台宫室的阶段 西周早期瓦已经出现,但广泛应用是在春秋战国时期。同时各诸 侯国为了政治、统治和享乐的需要,竞相建造高台宫室。 C.宏伟的前殿和宫苑相结合的阶段 秦统一中国之后,在咸阳及其疆域内建造了规模空前的宫殿,广 袤数百里,数量众多,布局分散 。西汉初期有长乐宫、未央宫,后 期建北宫、桂宫、明光宫、建章宫等,各宫都围以宫墙,形成宫殿 。

中国古代宫殿建筑PPT演示课件

中国古代宫殿建筑PPT演示课件
17
东 晋 及 南 朝 建 康 宫 城 平 面 示 意 图
18
概治“伟隋
,
念唐 朝三沿唐
大 明
、朝用宫
宫 燕”西殿
复 原 图
朝(周建 )外天筑
的朝子宏19
太极殿复原图
20
唐含元殿复原图
/programs/view/4DPGb1mIio8/
大明宫/act/video.jsp?videoId=VIDE12066862293976291 7
98
仿秦宫殿
99
—魏晋南北朝. 宫室设计: 太极殿左右处理政务的东 西堂;中国式佛教宫殿建 筑成为最具有代表性建筑 艺术
100

.
个艺建隋 高术社唐 峰的 第 一会 建 筑中 国 封
隋代隆兴寺之摩尼殿
101
唐代大型宫殿建筑群 102
唐代宫殿复原模型
103
大明宫麟德殿复原图
104
浙江宁波保国寺大雄宝殿(宋) 105
62
63
64
交泰殿:内廷后三宫之一,位于乾清宫和坤宁宫之
间交泰殿为皇后千秋节受庆贺礼的地方。
清代,于此殿贮清二十五宝玺。
65
66
坤宁宫是内廷后三宫之一坤宁宫座北面南,面阔连 廊9间,进深3间,黄琉璃瓦重檐庑殿顶。明代是皇后的 寝宫。清顺治十二年改建后,为萨满教祭神的主要场所。 雍正以后,皇帝移住养心殿,皇后也不再住坤宁宫,坤 宁宫实际上已作为专供萨满教祭神的场所。
67
满人信奉萨满教,祭祀时,将活猪牵到坤宁
宫,在这里现场宰杀,然后剥皮、割解、再
放到坤宁宫的两口大锅里水煮。每年正月初
二,皇帝要钦点王公大臣“坤宁宫吃肉”,
吃过的人死后出殡的队伍里,可打出一块幡,

中国古代宫殿建筑PPT讲稿

中国古代宫殿建筑PPT讲稿

布 城,内有宏伟的宫殿。京城周围四十
局 里,有九个门。中央官署集中在京城
特 南部,鼓楼、钟楼在京城北部,整个
点 布局,匀称而又合理。
元大都城
金中都城
明清北京城 明、清北京城
皇城 宫城
京城 外城
钟楼 中央官署
万岁山 鼓楼 中央官署
西六宫—— 养心殿—— 隆宗门——
西 华 门
神武门
——御花园
-6
中国古代宫殿建筑课件
一 、中国古代宫殿建筑的起源与发展
中国古代宫殿建筑的起源和发展 中国古代宫殿建筑思想和形式意义
(一)中国古代宫殿建筑的起源和发展
• 宫,在秦以前,是一般居住房屋
建筑的通称
• 中国皇家宫殿建筑可以追溯到传
说中的大禹时期
• 河南偃师二里头商城址,是迄今
所知最宏大的早商单体建筑遗址
保和殿
乾清门为紫禁城内廷的正宫门。乾清门东为内左门及九卿值房, 西边内右门及军机处。门前广场东西两端为景运门、隆宗门。乾清 门是连接内廷与外朝往来的重要通道,在清代又兼为处理政务的场 所,清代的“御门听政”、斋戒、请宝接宝等典礼仪式都在乾清门 举行。
乾清宫,内廷后三宫之一乾清宫建筑规模为内廷之首,作为明 代皇帝的寝宫,自永乐皇帝朱棣至崇祯皇帝朱由检,共有14位皇帝 曾在此居住。清代康熙以前,这里沿袭明制,自雍正皇帝移住养心 殿以后,这里即作为皇帝召见廷臣、批阅奏章、处理日常政务、接 见外藩属国陪臣和岁时受贺、举行宴筵的重要场所。
——东六宫
—5—-4 3 —7
-2 ——1——太和殿东--太和门华门
金水桥
—— 午 门
故 宫 示 意 图
1.中和殿 2.保和殿 3.乾清门 4.乾清宫 5.交泰殿 6.坤宁宫 7.景运门

中外建筑史 · 第2章 秦汉及魏晋南北朝建筑

中外建筑史 · 第2章 秦汉及魏晋南北朝建筑
多层重楼建筑的兴起与盛行,高台建筑到东 汉时期开始衰落,被独立的、大型多层木构 阁楼所取代。
※ ※ 两汉时期是中国木构架建筑体 系形成期 ※ ※
第二章 秦汉及魏晋南北朝建筑
第三节 魏晋南北朝建筑(220年——589年)
我国传统木构建筑基本的结构形式(抬梁式, 穿斗式)已经成型
斗拱已普遍采用
屋顶形式多样化(悬山顶、庑殿顶最为普遍, 歇山和囤顶也已应用)
形成了中国古代建筑的基本类型:皇家建筑 (宫殿、陵墓、园囿)、礼制建筑(明堂、 辟雍、宗庙)、居住建筑(第宅、坞壁)
第二章 秦汉及魏晋南北朝建筑
第二节 两汉时期建筑(公元前206年——公元220年) 五、两汉时期建筑主要特点
一、城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建设
东汉末年曹魏王城,城址位于今河北 临漳与河南安阳交界处。
东西长:3000米,南北宽2160米。
邺城
戚里 宫城
文昌殿(大朝)
衙署
铜雀苑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唐 杜牧:《赤壁》
第二章 秦汉及魏晋南北朝建筑
第二节 两汉时期建筑(公元前206年——公元220年)
一、城市建设
邺城的意义
邺城
我国历史上第一座轮廓方形规整、功能分区明确、具有 南北轴线的都城。
将宫城设在北部,避免了宫殿与闾里的混杂; 将宫殿的主轴对准城市南北中轴,改变了此前都城的
不规则格局; 七座城门根据街道情况灵活分布,没有强求刻板的对
称;
体现出规整布局与讲求实效的统一,标志着中国都城规 划找到了规范的模式,对此后中国都城规划有深远影响。
中外建筑史
第二章 秦汉及魏晋南北朝建筑
第一节 秦代建筑(公元前221年-前206年) 第二节 两汉时期建筑(公元前206年-公元220年) 第三节 魏晋南北朝建筑(220年-589年)

《祖国的古建筑》教案设计

《祖国的古建筑》教案设计

《祖国的古建筑》教案设计第一章:引言1.1 课程背景1.2 教学目标1.3 教学内容1.4 教学方法第二章:中国古代建筑概述2.1 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2.2 中国古代建筑的分类2.3 中国古代建筑的历史演变2.4 学习活动: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和分类第三章:中国古代宫殿建筑3.1 宫殿建筑的特点3.2 宫殿建筑的代表作3.3 宫殿建筑的功能和布局3.4 学习活动:宫殿建筑的特点和代表作第四章:中国古代宗教建筑4.1 宗教建筑的特点4.2 宗教建筑的代表作4.3 宗教建筑的分类和功能4.4 学习活动:宗教建筑的特点和代表作第五章:中国古代民居建筑5.1 民居建筑的特点5.2 民居建筑的代表作5.3 民居建筑的分类和功能5.4 学习活动:民居建筑的特点和代表作第六章:中国古代园林建筑6.1 园林建筑的特点6.2 园林建筑的代表作6.3 园林建筑的分类和设计原则6.4 学习活动:园林建筑的特点和代表作第七章:中国古代桥梁建筑7.1 桥梁建筑的特点7.2 桥梁建筑的代表作7.3 桥梁建筑的分类和功能7.4 学习活动:桥梁建筑的特点和代表作第八章:中国古代水利建筑8.1 水利建筑的特点8.2 水利建筑的代表作8.3 水利建筑的分类和功能8.4 学习活动:水利建筑的特点和代表作第九章:中国古代防御建筑9.1 防御建筑的特点9.2 防御建筑的代表作9.3 防御建筑的分类和功能9.4 学习活动:防御建筑的特点和代表作10.2 学生作品展示10.3 拓展阅读和参观活动10.4 学习评估重点和难点解析一、课程背景与教学目标补充说明:在教案设计中,需要明确课程背景与教学目标之间的逻辑关系,确保教学目标的设定能够与课程背景相呼应,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程内容。

二、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补充说明:教案中应详细阐述中国古代建筑的主要特点,如木结构体系、建筑装饰、建筑布局等,以便学生能够深入理解并区分这些特点。

三、中国古代宫殿建筑补充说明:教案应着重介绍中国古代宫殿建筑的代表作品,如故宫,并分析其建筑特点、功能和布局,帮助学生形成直观的认识。

《中国建筑史》宫殿、坛庙、陵墓 (1)

《中国建筑史》宫殿、坛庙、陵墓 (1)

第二章宫殿、坛庙、陵墓第一节宫殿•问题1:宫殿应该具备哪些功能?•问题2:对宫殿建筑有什么直接的感觉?佛堂、斋宫、藏书阁、骑射场等供皇帝及家族进行宗教、祭祀活动与念书习武的场所3膳房、作坊、库房,大量服务人员的生活用房等辅助部分4包括皇帝、皇后、众多皇妃和太祖、太后生活、休息用的寝宫、园林、戏台生活起居2需要有举行各种礼仪和处理日常政务的殿堂、衙署、官府办理政务1对应的空间功能任何一幢或一组建筑,决定其规模和内容的自然首先是它们的功能需要。

宫殿建筑也是如此。

•宫殿是我国古代建筑中最高级、最豪华、艺术价值最高的一种类型。

它们是历代奴隶主和封建帝王把大量的财富、最好的建筑材料、最高级的匠师、最精湛的技艺集中起来建造的,代表了当代建筑技术与艺术的最高水平。

王朝的权威需要“天子以四海为家,非令壮丽无以重威”(《史记·高祖本纪》)。

萧何劝说汉高祖刘邦建设壮丽宏大的宫殿以显示皇天之重威。

历代帝王均是如此。

重重的院落,构成了恢弘的气势中轴对称,彰显稳固雄伟宫殿建筑发展的阶段1、“茅茨土阶”的原始阶段•年代:夏商时代•特点:茅草盖顶、夯土筑基,结构已初步完整,轴线出现应用于群体组合。

•举例:河南偃师二里头夏代宫殿遗址、河南安阳殷墟商代晚期宗庙、宫室遗址。

二里头宫殿复原总平面是目前所知中国最原始的宫殿建筑实例,堪称“华夏文明第一殿”。

回廊环绕,我国早期廊院建筑。

殿堂8开间,柱列整齐,前后左右相对应,开间统一,说明木构架技术有一定提高。

2、盛行高台宫室的阶段•年代:春秋战国时代•特点:夯土高台,台上木架建筑是一种体型复杂的组合 体,而不是庭院式建筑。

•举例:春秋时晋故都新田(山西侯马)、战国时齐故都临 淄(山东临淄)、赵故都邯郸(河北邯郸)、燕下 都(河北易县)、秦咸阳(陕西咸阳)等,都留有 高四五米至十多米不等的高台宫室遗址。

秦咸阳一号宫殿遗址复原3、宏伟的前殿和宫苑相结合的阶段•年代:秦汉•特点:前殿规模宏大,形式隆重。

中国古代建筑之宫殿建筑

中国古代建筑之宫殿建筑

中国古代建筑之宫殿建筑简述宫殿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建筑,是专供皇帝处理政务和日常生活起居的建筑。

宫殿以其巍峨壮丽的气势、宏大的规模和严谨整饬的空间格局,给人以强烈的精神感染,突现帝王的权威,体现了统治阶级的思想意识。

同西方相比,在古代中国这个以儒教为国教的君主制国家,宫殿是古代最重要的建筑。

宫殿的历史沿革1.作用:宫,在秦以前是居住建筑通用名;殿,原指大房屋。

秦汉以后,宫殿成为帝王居所中重要建筑的专用名。

“宫”主要指帝王生活起居的场所;“殿”是帝王朝政的场所。

宫殿,是古建筑中最高级、最豪华的一种类型,是帝王专有的居所。

历代朝廷都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使用当时最成熟的技术和艺术来营建这些建筑,因此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一个时期的最高建筑成就,是中国建筑文化类型的主角。

2.历史发展:宫殿的形制有一个历史发展的过程:(1)殷商:帝王宫殿呈院落式三布局。

(2)周、春秋、战国:分外朝、内廷两部分和“三朝五门”制。

(3)秦汉:各宫占地面积大,建筑物布局稀疏。

秦有咸阳旧宫、甘泉宫和阿房宫,汉有汉三宫(未央宫、长乐宫、建章宫)。

(4)隋唐:在中轴线上建“五门”、“三朝”,有唐三宫(太极宫、大明宫、兴庆宫)。

(5)明清:北京故宫、沈阳故宫、布达拉宫为代表。

宫殿虽豪华壮丽,但大多数都在王朝更替或是争夺王位时,毁于战火或被拆毁,变成了废墟,留给后人的只是史书记载和遗址,供人研究与凭吊。

宫殿的建筑规制1.中轴对称为了表现君权受命于天和以皇权为核心的等级观念,宫殿建筑采用严格的中轴对称的布局方式。

中轴线上的建筑高大华丽,轴线两侧的建筑低小简单。

这种明显的反差体现了皇权的至高无上,中轴线纵长深远更显示了帝王宫殿的尊严华贵。

世界各国,惟我国对此最强调,成就也最突出。

2.左祖右社又称左庙右社,体现了中国礼制思想中崇敬祖先、提倡孝道、祭祀土地神和粮食神的重要思想。

所谓“左祖”,是指在宫殿左前方设祖庙,祖庙是帝王祭祀祖先的地方,因为是天子的祖庙,也称太庙;所谓“右社”,是在宫殿右前方设社稷坛,社为土地,稷为粮食,社稷坛是帝王祭祀土地神、粮食神的地方。

《中国古建筑赏析》学习指导书(必修)

《中国古建筑赏析》学习指导书(必修)

《中国古建筑赏析》学习指导书一.关于本指导书在学习本课之前,请仔细阅读本指导书。

本书专门针对本门课程的性质和特点,为学习者提供学习方法与学习进度建议,介绍作业、考试安排,有利于学习者快速进入学习状态、合理安排学习时间,获得最佳学习效果。

二.课程简介《中国古建筑赏析》为本学院开设的通识课程,介绍中国古建筑基础知识,并带领学生欣赏城市、宫殿、坛庙、陵墓、宗教建筑、园林、楼阁、住宅民居、桥梁等九大类古建筑的经典之作。

本课采用师生对话体讲解中国古建筑知识,同时深度展现其人文内涵。

是一套凝结了学科指导老师、课程设计师和制作者的集体心血的精品课程。

本课形式生动、内容丰富,包括文字、图片、动画、视频、音乐等多媒体形式;视角独特、难度适中、逻辑严谨、语言准确,完全符合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节奏;同时充分利用网络教学的特点,插入大量交互式学习活动,增强趣味性和互动性;此外设有展厅、词典和本节小结,便于学生查阅知识点。

三.学习材料《中国古建筑赏析学习指导书》一册《中国古建筑赏析》光盘一张四.学习及考核方法1.本课程以多媒体课件教学为主,适合线上自学。

学习者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线下拓展学习,如有问题可随时通过网络提问;2.本课程设有随堂游戏练习,可以随时检验学习效果;3.本课程建议学习周期为一学期(10周)。

其中前8周进行新课学习,每周2课时,共16课时;考前复习2周;4.本课程不设实习。

考核及考前答疑方式请关注教务统一安排。

《中国古建筑赏析》教学大纲一.教学目的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包括以下两方面:1.言语信息和智慧技能目标•掌握中国古建筑的基本分类、功能以及简单的术语,能够看懂景点介绍的文字说明;•理解中国古建筑的特点,以及和西方古建筑、现代建筑之间的区别和联系•了解中国古建筑中所涉及的简单的文学、历史、地理及科技知识;•积累中国古建筑中所涉及到的历史、文学、建筑学、宗教、社会学、民俗学等方面知识;•掌握至少三十座知名古建筑的名称、位置、建造背景、技术特点、历史地位及其他相关知识。

中国古代的宫殿与园林建筑

中国古代的宫殿与园林建筑

宫殿建筑的文化内涵
宫殿建筑是中国 古代建筑的重要 组成部分,体现 了古代社会的政 治、文化、艺术 和建筑技术。
宫殿建筑代表了 当时社会的最高 建筑水平,是古 代皇家权威的象 征,也是当时社 会文化的体现。
宫殿建筑的设计 和布局体现了古 代的哲学思想, 如天人合一、阴 阳五行等,这些 思想在建筑中得 到了充分的体现。
中国古代的宫殿与园 林建筑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汇报人:
壹目
录 文 本
目录
贰宫
殿 建 筑
叁园
林 建 筑
肆 筑宫
的殿 比与 较园
林 建
伍 筑宫
的殿 现与 代园 价林 值建
第一章
添加章节标题
第二章
宫殿建筑
宫殿建筑的起源与演变
起源:中国古代宫殿建筑始于夏朝,是中国古代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
演变:随着朝代的更迭,宫殿建筑不断演变,从秦汉时期的“高台建筑”到明清时期的“故 宫”,风格和形式不断变化。
特点:宫殿建筑通常采用木结构,注重对称布局和装饰,代表了中国古代建筑的最高水平。
影响:宫殿建筑不仅在当时具有重要的政治、文化意义,而且对后世建筑和文化产生了深远 的影响。
宫殿建筑的特点与风格
建筑规模宏大,布 局严谨
注重中轴线对称, 彰显皇权至上
建筑装饰华丽,色 彩丰富
融合多种建筑风格 ,展现文化多元性
宫殿与园林建筑作为文化遗产,具 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可以帮 助学生了解古代文化和历史背景。
教育价值
宫殿与园林建筑作为建筑艺术的代表, 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建筑设计和规划方 面的知识,为未来的建筑和城市规划 打下基础。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2-23
大明宫玄武门与重玄门的复原想像图
图2-24 含元殿复原想 像图及立面复原图
图2-25
麟德殿复原图
四、五代宋元宫殿建筑 这一时期的中国建筑艺术特点为多种风格交融、共存, 新的建筑类型和风格不断涌现。 这些新的建筑类型主要表现在庙宇、佛塔、陵墓等方面, 而在宫殿的总体布局上,则依然遵循“三朝五门”的原则, 主要沿殿宇的中轴线布局,辅助建筑分别沿平行于中轴的次 轴线布置。但各个朝代还是有些创造,如宋代的宫殿建筑中 出现了“工字殿”等,且其宫殿建筑大量使用黄琉璃瓦和红 宫墙,创造出一种金碧辉煌的艺术效果。
图2-14 汉代明器中的斗拱
⑴宫殿 未央宫 未央宫位于西汉长安城西南,整个宫殿面积5平方公里, 占全城的1/7。宫内主要有前殿、宣室殿、温室殿、昭阳殿、柏梁台等 大量殿宇建筑。它的建筑特点是屋角平直无起翘,建筑造型质朴简洁, 体量雄伟,气势恢弘。 建章宫 汉武帝修建,号称“千门万户”,宫内有高50丈的神明 台,井干楼,有太液池,池中有蓬莱,方丈、瀛洲、壶梁等象征海中 仙山的建筑。太液池旁还有高20丈的渐台,其规模同样宏大,壮丽无 比。 清人所绘的建章宫图(图2-15)。
图2-4
陕西岐山 凤雏村的宫殿遗址
图2-5
山西岐山凤雏村出土的西周瓦
图2-6 瓦 当
图2-7
“三朝五门”(或“五门三朝”)
是周代宫殿的布局制度。“三朝” 指外朝、中朝(治朝)、内朝(燕朝), 分别是君王举行颁诏、受俘等大礼,日 常办公、居住之所;“五门”即皋门、 库门、雉门、应门和路门。“三朝五门” 制度从建筑布局上讲就是沿纵深布置层 层门禁,门内为不同职能的宫殿建筑, 以满足君王不同的需要。因年代久远, “五门”的排列顺序每有争议。
图2-77
大成殿
图2-78 大成殿前檐柱
第二章 “非壮丽无以重威”(一) ——中国古代宫殿建筑
宫殿是中国发展最为成熟、成就最高、规模最大的建筑,是中国 建筑的主要组成部分。
“宫”字首见于殷墟甲骨文
图2-1
一、夏商周春秋战国时期的宫殿 1、夏 夏代的宫殿建筑在布局上初步形成了将建在夯土台上的殿堂用 廊院围绕起来的“廊院格局”,以后的宫殿建筑大都继承了这种格 局,由此形成了中国建筑体系的一大特色。 河南偃师二里头、被称作“一号宫殿”的夏代建筑群,是我国 目前发现得最早的宫殿建筑。(图2-2)
图2-30
紫禁城
图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31
天安门
图2-32
华表
建筑大师:蒯祥
图2-33 (1) 千步廊与大清门
图2-33 (2)
千步廊与大清门
图2-34
清末的天安门及其狭长的广场
图2-35
午门
图2-36
太和门
图2-37
太和门全景
图2-38
太和门回看午门
图2-39
太和殿(1)
图2-40
太和殿(2)
图2-17 周、秦明堂图
图2-18
汉武帝的明堂复原想像图
图2-19
汉平帝明堂复原图
图2-20
汉平帝明堂——太室
图2-21
王莽宗庙
3、魏晋南北朝 从东汉末年经三国、两晋到南北朝,是我国历史上政治不稳 定、战争破坏严重、长期处于分裂状态的一个阶段。在这300多 年的时间里,社会生产发展比较缓慢,在建筑的创造和革新方面 也远远落后于两汉,主要是继承和运用了汉代的成就。
三、隋唐时期的宫殿 隋唐是中国历史上最为辉煌的时代之一,中国传统建筑的技 术与艺术在这三百多年间达到了一个伟大的巅峰。 隋 隋代建有东西二京,西都大兴城,东都洛阳,城内都有 正式的宫殿,而洛阳城内的宫殿建于隋炀帝继位之后,其华丽壮 观的程度远远超过了大兴城。
唐 唐代的宫殿除了延用隋代大兴、洛阳城中的宫殿外,还修 建了大明宫等。唐代的建筑艺术形成了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盛唐 风格” ,具体体现在建筑上,即比例宏大宽广,造型富于弹性和张 力,在稳重大方中又不失轻灵潇洒。
图2-52
乾清门
图2-53
后三殿
图2-54
乾清宫
图2-55
御花园
图2-56
御花园中的铜香炉
图2-57
钦安殿
图2-58
御花园的地面图案
图2-59
角楼
图2-60
角楼
沈阳清故宫 沈阳故宫的建筑等级、规模和华丽程度都远不及北京 故宫,其建筑风格朴实粗犷,带有少数民族的地方特色。 其布局分为三路,中路以崇政殿为主,是主体部分; 东路以大政殿为主;西路以文渊阁为主,是皇帝读书看戏 的场所。 凤凰楼(图2-61) 东路的主殿大政殿(图2-62、63、64) 。
图2-10
“一号宫殿”的复原想像图
图2-11
一号宫殿剖面图
图2-12 四号宫殿遗址
图2-13 阿房宫的铺地砖
上有“海内皆臣,岁登成熟, 道毋饥人”的模印字样
2、汉 汉代在建筑上的突出表现为木架建筑渐趋成熟,砖石建筑和拱券结 构有了很大发展。汉代是确立斗拱在中国木构件建筑体系重要地位的时 期。从明器上能看到汉代斗拱的特点(图2-14)。
2、商 殷商王朝的建筑技术更为先进,其建筑的规模、体量都较过去 更雄伟、复杂,建筑群组织更严密、系统,建筑类型也更多样化。 商代中期的城市郑州商城中发现的宫殿遗址,它向我们揭示了 商代宫殿的面貌(图2-3)。其外现古拙简洁但其建筑形象依然沿续 了夏代的“茅茨土阶”、“四阿重屋”。
图2-2
河南偃师二里头夏代建筑群
图2-8
春秋战国时期建筑复原图
图2-9
战国时期的瓦
二、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宫殿
1、秦 秦始皇好大喜功,在建筑上也颇有作为。统一中国后,秦建造 了阿房宫等众多宫室,使咸阳城“自雍门以东至泾渭,殿屋复道周 阁相属”。 这一时期的宫殿建筑一味追求穷奢极欲的享乐和壮丽庄严的逼 人气势,以表现至高无上的皇权,其建筑规模空前庞大,如秦始皇 修建的阿房宫和诸座离宫别馆,多依山傍水连绵百里。 此外,秦还修建了长城和秦始皇陵。 秦咸阳宫殿建筑遗址中“一号宫殿”的复原想像图(图2-10) 其剖面图(图2-11); “四号宫殿”的遗址(图2-12) 阿房宫的铺地砖(图2-13)。
元代的宫殿继承了前朝的“工”字殿格局,又在台基形式 上有所发展。 元大都宫殿主殿 大明殿
大明殿复原图(图2-27)。
大明殿的复原鸟瞰图(图2-28)
故宫的汉白玉台基(图2-29)
图2-27
大明殿
图2-28
大明殿复原图
图2-29
汉白玉台基
五、明清宫殿建筑 1、明清宫殿 明清时期是中国古代建筑体系的最后一个发展阶段。这一时 期,中国古代建筑在单体建筑的技术和造型上日趋定型,但在建 筑群体组合、空间氛围的创造上,却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图2-15
清人所绘建章宫图
⑵坛庙
“礼制建筑”即泛指中国源于原始崇拜和祖先崇拜观念的祭祀建筑, 是中国特有的一种重要建筑类型,既非宗教建筑,也不是供实际使用的 建筑,可以“准宗教建筑”来定位。 明堂 又称“世室”、“重屋”,是古代天子居住、布政教、沟通 天地祖先的场所,其功用相当于后代的宫殿和坛庙的总和。“明堂”的 概念十分复杂而含混,大致是一种用于祭祀天地神祗和祖宗的综合性的 祭祀建筑。 古人所画的周代及秦代的明堂平面图(图2-17) 汉武帝的明堂复原想像图(图2-18) 汉平帝明堂(图2-19、20) 王莽宗庙 (图2-21)
4、春秋战国 其主要特征为高台建筑——“高台榭,美宫室”。 春秋战国时期的高台建筑可分为两类:一是将建筑建 在夯土台的顶上,一是围绕夯土台建造多层建筑。(图28)是这一时期的建筑复原图。 春秋战国时期,瓦已经普遍使用(图2-9)。且在一 些遗址中还出土了砖及质地坚硬、表面有花纹的空心砖。 春秋战国时期的建筑技术和艺术都取得了飞跃性的进 展,中国传统的建筑体系初步形成。
大明宫 大明宫周长约7600米,面积约3.2平方公里。其轴线 上的主要殿宇为正殿含元殿,后为宣政殿、紫宸殿,宫内还有专门 用于宴会的麟德殿,大明宫的北部是以太液池为中心的皇家园林。 大明宫图(图2-22) 为大明宫玄武门与重玄门的复原想像图(图2-23) 含元殿(图2-24) 麟德殿(图2-25)
图2-22 大明宫图
建筑大师:梁九
图2-42
吻兽
图2-43
屋脊饰件
图2-44
槅扇
图2-45
槅扇局部
太和殿皇帝宝座
图2-46
太和殿藻井
图2-47
中和殿
图2-48
前三殿
图2-49
三大殿台基
图2-50
螭首
图2-51
保和殿北面御道
建筑大师冯巧:生卒年月不详,明代皇家御用建筑师。现存故宫前三殿的 中和殿、保和殿是明万历四十二年(1614)由冯巧主持重建的。
北京故宫、沈阳故宫——中华文化的无价之宝; 天坛 ——沟通天地的神妙艺术。
明清宫殿继承了宋元宫殿的一些特点,总体布局原则依然延 续历代宫殿所遵循的“三朝五门”制度,同时也有所调整和发展。 这主要表现为简化院落层次,突出主要殿宇在宫殿建筑群中的地 位,进而强化宫殿空间序列的艺术感染力。北京故宫充分体现了 明清两代以建筑群体结构组织空间的高超艺术。
样式雷家族:始祖雷发达(1619—1693),今江西永修人,清初应募为宫廷 服役。康熙年间,在重建太和殿工程中表现突出,被封为工程营造所长班,负责 宫廷建设。因其技能卓越,被誉为“上有鲁班,下有长班”。其子雷金玉继承父 业,参与了圆明园的建设。直至清末,雷家前后有六代人都供职于清廷,负责建 造故宫、三海、圆明园、静宜园、承德避暑山庄、清东西陵等重要工程。雷家施 工前均以1/100或1/200的模型做设计,模型用草纸板热压而成,称“烫样”,所 以雷家人被誉为“样式雷”。现在,这些烫样还有部分保存于故宫,对研究清代 官式建筑有重要意义。 清代编修了《工程做法则例》,用以官式建筑的建造标准,其中将建筑分 为72种类型,对每种类型的尺度、用料都做了严格的规定。与宋代的《营造法式》 相比《工》显得过于死板,缺乏必要的灵活变通,因此很难发挥工匠在单体建筑 上的创造力。其实“样式雷”家族以“烫样”模型来推敲建筑设计,就是在单体 建筑已经趋于定型的基础上追求群体的创新。可见,建筑群体关系的营造是明清 这个时代的主题。千篇一律的单体建筑和变化万千的群体,是明清官式建筑的显 著特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