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新型肥料研究现状与展望(学术报告)新概要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研究背景
要更新观念、打破传统,力争在未来20年, 我国肥料产业实施质量替代数量发展战略, 化肥供应量力争控制在5000万吨以内,通过 研制新型肥料,在不增加或少量增加化肥用 量的前提下,通过提高效率,保证我国粮食 及农产品的数量和质量安全,持续增强其供 给保障能力。
1 研究背景
1.4 农业非点源污染防控进展 1.4.1 提高N、P、K利用率
目前,包膜型缓/控释肥料和基质复合与胶粘 型缓释控释肥料发展较快,关键是包膜材料的研 制突破。
2 我国新型肥料的研究现状
2.2 生物肥料
根瘤菌肥料依然是最重要的品种。 最近20多年里发展较快,研究领域不断拓宽,溶磷、
解钾等微生物肥料新产品不断问世。 PGPR的促生防病研究成为近10年研究热点。 新型秸秆腐熟菌剂、土壤与环境污染修复菌剂等的研 发也发展很快。
发展的趋势
(1)商品化有机肥的生产与畜禽养殖废弃物处理相结合。 (2)快速发酵与除臭技术成为发展商品有机肥的技术关键。 (3)肥料制作的关键技术在于肥料剂型,即有机、无机与功能生物菌 群配伍。
3 新型肥料研究尚存的问题与发展趋势
3.4 功能性肥料研究尚存的问题与发展趋势
我国新型肥料研究现状与展望
Research Status and Prospect of China's New Fertilizer
四川师范大学:赵仕林
1 研究背景 2 新型肥料研究现状 3 新型肥料研发尚存的问题及其发展趋势 4 新型肥料的研发案例
1 研究背景
1.1 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 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 力 (中共中央 国务院2012一号文件)
1 研究背景
▪ 种植业秸秆年产量7.1亿吨左右,65%的秸秆未被综合
利用。产生了大量的NOx和COD污染物。
▪ 我国种植业源TN流失量159.78万t,TP流失量10.87万t
,分别占农业源的59.1%和38.2%,其中N流失量最大 ,成为水体N负荷的主要“贡献者”。
1 研究背景
1.3.2 养殖业点源污染上升至非点源污染 2010年我国规模化养殖已经达到了54%,产禽畜粪便 约30亿吨,其生产量是全国工业固体废弃物的2.4倍, COD负荷高达1.1亿吨,超过工业和生活废水的COD之 和;粪便中TN约1597万吨,TP越363万吨,肥料价值 超过我国化肥的年生产量。 据统计,养殖垃圾80%未得到有效治理,对空气( CH4和NOx)、水(COD和N/P)和土壤(重金属和 细菌)造成了严重污染。
2.3 有机肥料
国外在有机肥发酵工艺、技术和设备上已日趋完善,基本上达
到了规模化和产业化水平。 我国有机肥提供养分量的比例由1949年的99.9%下降到1980年 的49.0%,直到目前的30%。 研究的重点,一是秸秆直接还田技术;二是工厂化处理畜禽粪 便生产商品化有机无机复合肥技术。 目前,我国部分复混肥厂家开始生产有机复肥,原料主要是草 炭和风化煤类,真正实行的工厂化处理秸秆畜禽粪便废弃物生 产商品化有机肥的厂家还较少,生产规模小,效率低,污染较 严重。我国商品化有机肥生产技术还处于起步阶段,发酵技术、 除臭技术、关键设备等还有待完善。
1 研究背景
1.4.3 养殖垃圾资源化处理
▪ 养殖垃圾经干湿分离,废液作沼气燃料,固废还田作
有机肥(NPK养分含量低,有害微生物和细菌污染土 壤严重,运输成本高,农作物季节性生产难以有效消 纳)。
▪ 奶牛和家禽养殖粪便作猪鱼饲料。 ▪ 养殖垃圾与作物秸秆经堆肥处理,生产商品有机肥是
将来资源化利用发展的一个方向。
1 研究背景
▪ 农业源中畜禽养殖业排放化学需氧量1268.26万t,
TN102.48万t,TP16.04万t,分别占我国污染物总排放量 的41.9%、21.7%、37.9%、占农业源排放量的95.8%、 37.9%、56.3%。
▪ 据估计,2020年集约化养殖将达80%,养殖垃圾达41
亿吨。
1 研究背景
▪ 我国化肥利用率仅35%,发达国家已达50%左右。 ▪ 为追求农作物产量,我国化肥超量使用,更加剧了环
境污染。
减少化肥环境损失(淋溶,硝化与反硝化)和肥料养 分供给与作物吸收需求一致,从“源头”控制农业面 源污染,将成为环境和农业科学研究的新热点。
1 研究背景
1.4.2 基于秸秆资源化利用的生物质产业正在兴起 秸秆富含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粗蛋白,热值 量极高(折合标煤为3.5亿吨): 1)作肥料: 经堆肥作有机肥基料(NPK含量低) 2)作饲料: 经糖化发酵,代替饲料粮 3)作能源: 直接焚烧,火力发电,经物化处理, 分解成CH4和C2H5OH作气液体材料 4)作材料: 建材、合成板、吸附材料 5)作化学原料: 乳酸、乙醇、酸、糠醛、碳黑
▪快推进前沿技术研究,在农业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
、先进制造技术、精准农业技术等方面取得一批自主 创新成果,抢占现代农业科技制高点。
▪着力突破农业技术瓶颈,在节本降耗 良种培育 新型肥
药等方面取得一批重大实用技术成果。
1 研究背景
1.2 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对生态农业更迫切需求
▪ “十二五”发展规划要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
1 研究背景
1.3 农业可持续发展受到环境和资源的严重约束 1.3.1 种植业非点源污染呈恶化趋势
▪化肥、农药大量使用导致了农业面源污染严重
3亿亩农田重金属污染;70%的农田土壤被酸 化;55%的农田存在着土壤酸化、10%的耕地 有农残和重金属离子(Cd>Pb>Hg>As)污染 、营养元素富集的复合污染。化肥实质上已成 为土壤复合污染的隐形源,对粮食及食品安全 带来严重威胁。
2 我国新型肥料的研究现状
2.1 缓/控Hale Waihona Puke Baidu肥料
缓/控释肥,指通过各种调控机制使其养分最初缓慢释 放,延长作物对其有效养分吸收利用的有效期,使其养分 按照设定的缓释率和释放期缓慢或控制释放的肥料。其突 出特点是其释放率和释放期与作物生长规律有机结合,从 而使肥料养分有效利用率大大提高。
2 我国新型肥料的研究现状
1 研究背景
1.3.4 化肥需求总量不断攀升 致使P/K资源和环境不堪重 负
年份 粮食作物 经济作物 林业 草业 渔业 2005 300-375 204.3 145.9 12.2 33.7 2010 520-650 340.2 208.9 24.3 50.7 2015 760-950 476.4 271.8 36.5 67.5 2030 1400-1750 680.5 334.8 48.7 84.4
社会。 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节约资源、减少污染
▪ “十一五”期间的减排指标规定SO2、COD ▪ “十二五”期间的新增指标规定NOx、NH3-N
1 研究背景
新世纪以来我国粮食生产获得巨大成就,粮食连续七 年获得大丰收,总产量不断创新高,2010年全国粮食播 种面积109872khm2,比上年扩大886khm2,增长0.8% ;2010年全国粮食总产量为54641万吨,比上年增加 1559万吨,增产2.9%。人均粮食达400kg。 用世界9%的耕地、6%的可更新水资源养活并养好了 世界20%的人口。但现代农业表现出了高投入、高产出 和高污染的特征。 农业污染已成为我国第一污染源。
面对社会经济发展、环境污染控制、农业生态系统平 衡协调等种种需求,世界各国纷纷研发各种新型肥料 ,以支持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缓/控释肥料 生物肥料 有机肥料 功能性肥料
2 我国新型肥料的研究现状
2.1 缓/控释肥料 包膜型缓/控释肥料 合成型微溶态缓释肥料 化学抑制型缓效肥料 基质复合与胶粘型缓释控释肥料
%耕地缺锌和钼、99%耕地缺硼,土壤酸化、板结现象日趋严重。
▪ 水土流失严重,四川水土流失面积近20万Km ,其中旱坡耕地流失量占30%以
2
上。
▪ 自然灾害尤其干旱的频率增大,对农业增产增收带来了严重威胁。
1 研究背景
1.7新型肥料的研发是当前国际农业高科技竞争的重要制 高点 针对普通化学肥料利用率低,使用过程中容易出现 大量流失而污染环境等问题, 世界普通化肥用量出现负增长,但是新型缓控释 肥料消费每年以高于5%的速度增长。近20年来,日、 美等国聚合物包膜控制释放肥料的消费量年平均增长 速度为常规肥料的10倍以上。因而世界各国都把新型 肥料的研发作为国际农业高技术领域竞争的重要制高 点。
合计
需求总量
696-771
4781-4856
1144-1274
5229-5359
1612-1802
5697-5887
2548-2898
6633-6983
我国2030年化肥需求量6800万吨,比目前每年再增加2650 万吨,需增加投资约1500亿,每年多耗费外汇15亿美元,农民需 增加1000亿元购肥开支。2030年要使耕地施肥680Kg/hm2是很 难达到的,也是土壤、环境难以承受的。
3 新型肥料研究尚存的问题与发展趋势
3.2 微生物肥料研究尚存的问题与发展趋势
存在的问题
(1)质量和产量不稳定。 (2)基础研究落后于生产实践。 (3)研究大多集中于促进植物生长的细菌,而对真菌研究较少。 (4)菌种退化严重。
发展的趋势
(1)加强微生物肥料的应用基础研究。 (2)加强促作物生长与防病结合的多功能生物肥料的研究。 (3)构建多功能组合菌群肥料。 (4)加强生物肥料质量和产量的稳定性研究。
▪ 我国农业污染表现在: ▪ 集约化蔬菜、果园种植区和规模养殖导致的水体富营
养化问题;
▪ 区域之间污染差别较大; ▪ 污染物总类、来源、强度有上升趋势。
1 研究背景
1.3.3 农业污染源带来诸多的环境问题 据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的研究调查结果, 每年我国有123.5万吨氮通过地表水径流到江河湖泊, 49.4万吨进入地下水,299万吨进入大气。长江、黄河 和珠江每年输出的溶解态无机氮达到97.5万吨,其中 90%来自农业,而氮肥占了50%。据对长江流域调查, 来自“农业面源污染”的程度是工业排放的5-6倍。
1 研究背景
1.5 “高效有机肥”将成为现代生态农业的关键链节点 1.5.1 当下农业生态系统物质循环链节缩短,导致生态系统失 衡和环境污染严重
秸秆 (65%未被利用)
种植(生产者)
养殖(消费者)
土壤复合污染严重
垃圾80% 排于环境
化肥
化肥养分65%流失于环境
1 研究背景
1.5.2 以高效有机肥为“链节点”,构建现代生态农业产业链
其它方面的功能肥料研究,只有零星报道,离产业化
要求相差还甚远。
3 新型肥料研究尚存的问题与发展趋势
3.1 缓/控释肥料研究尚存的问题与发展趋势
存在的问题
(1)养分单一 (2)功能单一 (3)控释材料单一 (4)价格昂贵
发展的趋势
(1)结合经济、环境来研发合适的控释材料与合成工艺。 (2)养分多元化(NPK、微量元素、有机、微生物)。 (3)多功能化(保水、控释、解磷钾、降农残等)。
种植(生产者) 饲料 生物质产业 秸秆 高效有机肥 (消解者) 实现物质、能量科学有序流动,提高物质循环利用率(延长农业产业链),增 强农业生态系统稳定性,使社会、环境、经济三效益最大化。 垃圾 养殖 (消费者)
1 研究背景
1.6 四川农业可持续发展更需要研发新型肥料
▪ 四川是一个人多地少、耕地资源匮乏的农业大省,人均耕地面积只有0.67亩。 ▪ 耕地资源质量较低,中产田占70.6%,低产田占17.4%,高产田仅占12%左右。 ▪ 农耕地土壤肥力持续降低,50%耕地少氮、58%耕地缺磷、73%耕地缺钾、77
2 我国新型肥料的研究现状 2.4 多功能肥料
具有改善水分利用率的肥料,改善土壤结构的肥料,
适应优良品种特性的肥料,改善作物抗倒伏性的肥料, 具有防治杂草的肥料,以及具有抗病虫害功能的肥料 等。
有关功能性肥料的研究与开发,国内外做的工作还不
多。我国华南农业大学等率先开展了保水型控释肥的 研究。
3 新型肥料研究尚存的问题与发展趋势
3.3 有机肥料研究尚存的问题与发展趋势
存在的问题
(1)有机组分主要来自于泥炭、风化煤等,工厂化处理秸秆和禽畜粪 便废弃物的商品化有机肥厂家较少、规模小、污染大。 (2)发酵技术、除臭技术、生产技术、关键设备等还落后于发达国家。 (3)有机肥料功能单一、成本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