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微课培养物理学科核心素养--读马九克《微课视频制作与翻转课堂教学》有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运用微课培养物理学科核心素养--读马九克《微课视频制作
与翻转课堂教学》有感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作为培养人才的教育行业更需要利用不断革
新的信息技术来提高课堂效率,让学生学科素养的培育真正“落地”。本文将重点
阐述如何灵活运用微课,帮助学生形成物理的基本观念、培养科学探究的能力、
形成良好的科学思维、培育正确的科学态度与责任感。
关键字:核心素养物理微课
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张绪培在一次关于核心素养的会议上说:“当你把在学校
学的知识都忘掉的时候,剩下的就是核心素养”。在信息时代,教师需要不断学习新的信息技术,融入课堂,提高课堂效率,让学生学科素养的培育真正“落地”。
认真阅读马九克《微课视频制作与翻转课堂教学》,我发现微课有很多的优势,
比如融入多种多媒体资源、内容精简、时间短、可以反复观看等,如果能充分利
用微课的优势辅助课堂教学,不仅能提升物理课堂的教学效率,也能为发展学生
的核心素养提供助力。
一、灵活运用微课,帮助学生形成物理的基本观念
在学校课堂中所学到的学科知识会随着时间遗忘,真正对我们的生活发挥作
用的不是具体的学科知识,而是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形成的观念和思维方式,比如
我们是如何看待这个世界的,我们是如何理解我们身边的人或事,这就是我们对
客观世界的认识。通过物理课程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从物理的视角理解这个世界,形成科学的观念。任何物理的观念都是建立在大量的客观事实基础上,是从
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微课以视频为主,融合了各种各样丰富的教学
资源,能够帮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取大量感性认识的材料,而且视频素材有
声音、有图像、有情景,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听觉、视觉、知觉器官,让学生从感
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形成物理观念。
例如“功”概念的建立,“功”是物理教学中非常重要的概念,它是建立“能量概念”的前提。可为什么要引入“功”的概念,学生是比较困惑的,课本上也没有做过
多的解释,从生活中也很难找到依据。它不像“测量”概念的引入是生活中需要比较,“质量”概念的引入是生活中需要描述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也不像“密度”概
念的引入是我们发现相同体积的不同物质质量不相同等,而实际上“功”概念的引
入也是有自己的历史背景,也是源自于生产的需要。工业革命的早期,蒸汽机发
明后,人们需要用一个物理量来描述蒸汽机的效率,在大量的生产实践中,人们
逐步认同用机器举起物体的重量与物体被举高的高度的乘积衡量机器的输出,并
把它命名为“功”。因此,可以利用微课创设工业革命的时代情景,让学生认识到
蒸汽机在那个时代的作用,然后向学生呈现不同能力的蒸汽机,让学生认识到不
同能力的蒸汽机的本领不一样,提出问题“如何描述蒸汽机的本领”,引入“功”的
概念,再提供多一些学生身边的生活中做功的情况,从大量的感性材料中进一步
加深对“功”概念的理解。
二、灵活运用微课,帮助学生培养科学探究的能力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探究成为课堂的主旋律,学生核
心素养的发展离不开科学探究的过程。初中物理课本上的重要概念或规律的获得
都离不开科学探究的过程,但课堂的时间是有限的,不是每一个实验学生都能亲
自动手去完成探究过程。整个初中物理义务教育阶段,必须进行的学生活动及实
验共59个,其中学生实验32个(探究型28个,测量型4个),演示实验27个。
在教学过程中,一线教师可能都碰到过这样的问题:当教师或学生在讲台上演示某
些实验时,很难做到让一个学生都能观察到现象,坐在前面的学生会挡住后面学
生的视线,如果实验现象本身不是特别明显,要仔细观察才能看到的,效果就更
不好了。
例如“探究音调与频率的关系”在初中物理教材中是一个演示实验,但教师或
学生在讲台上演示效果不是很理想,坐在教室后面的学生难以观察到实验现象,
也很难听出声音音调的不同。实验条件允许,不如让学生自己亲历这个探究过程
是非常好的。但如果实验条件不允许,可以制作微课来突破。在微课视频中将科
学探究的主要过程“提出问题、形成假设、设计实验、收集和处理信息、分析与论证、交流与反思”呈现给学生,并且让学生能通过视频中的图像和声音获得直观的信息,归纳总结出音调与频率的关系,还可以通过课后反复观看,自己亲自动手
进一步验证结论。
三、灵活运用微课,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科学思维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的和概括的反映。“科学思维”主要包括模型建构、科学推理、科学论证、质疑创新等要素。建模思维能力是物理学科要重点培养的
核心思维能力。初中物理中常见的物理模型可以分为三类:实物模型,比如薄透镜、轻质弹簧、轻质杠杆、薄壁容器、理想导体、绝缘体等;过程模型,比如匀
速直线运动等;试题模型,比如固体压强的切割和叠加问题、柱形容器中的压力
压强问题、非柱形容器的压力压强问题、容器注水问题、液面升降问题、杠杆动
态平衡问题、电路设计问题、电路故障问题、电路的安全与最值问题等等。
例如“柱形容器的压力压强问题”是中考中的重点,也是难点。在重难点学习
的过程中,如果学生能维持高度集中的注意力,学习效果会大大提升。“微课”的
时长一般为5—8分钟左右,有助于维持学生高度集中的注意力;“微课”的问题聚
集明确,主题突出,也有助于帮助学生抗外界因素干扰,能集中精力解决同一个
问题,总结解决这类问题的思考模型。这节习题微课的设计,可以通过三个微环
节来实现。第一个微环节利用例题1帮助学生回忆“装有液体的柱形容器,液体
对容器底部和容器对支撑面产生的压力压强问题”的解题思路;第二个微环节在例题1的基础上,在容器中放入一个物体后(物体可能漂浮、悬浮或沉底),且液
体没有溢出来,用公式推理法或受力分析法总结出放入物体后,液体对容器底部
和容器对支撑面产生的压力压强的规律。第三个微环节,在例题2的基础上,放
入物体后液体溢出来,总结新的规律。利用3道例题,在较短的时间,把解决问
题的思路总结提炼出来,而且课堂如果没有消化,还可以课后反复观看。
四、灵活运用微课,帮助学生培育正确的科学态度与责任感
物理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科学知识与技能,更重要是要充分挖掘学
生主动学习过程中蕴含的情感因素和内在价值,培育正确的科学态度、增强科技
意识、环保意识等。
例如在初中物理教材中第3章物态变化第4节“升华和凝华”中的“科技·社会·生活”,教材安排这部分内容的学习的目的之一就是让学生有爱护水资源的意识。教材中用了700多个字和一张图片来展示水资源的现状,可见其重要性,但
爱护水资源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又岂是这几百字和一张图能描述的?世界上各国各
地缺水的现状、水污染的现状何其严重,因此可以利用微课搜集大量的视频资料,分类整理呈现给学生,给学生带来视觉、知觉和情感的冲击,让学生深刻体会爱
护水资源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微课有着多媒体资源丰富、时间短、问题聚焦、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