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复句关联词类型列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用关联词类型列举
句子按结构分,可分为单句和复句。由一个词或短语构成,能够表达完整意思的句子就是单句。复句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句组成,表达比较复杂的意思,分句之间常用关联词连接。把两个或者两个以上语意密切相关的句子连接起来的词语,就是关联词。现将常用复句关联词类型列举如下:
1、并列关系——几个分句分别叙述、说明几件事或几种情况。各个分句并列组合,分句之间没有主次之分。一般情况下调换次序,句子意思不变。常用关联词有“既……又……;一边……一边……;有的……有的……;不是……而是……”,其中“不是……而是……”,是意义上对立的并列关系。
2、递进关系——后一分句的意思比前一分句更进了一层。常用关联词有“不但……而且……;不仅……还……;不光……还……;……甚至……”。
3、选择关系——几个分句分别列举几种情况,从中选择一种。
一种是无取舍关系的选择句,对几种可能的情况,没有明确作出选择。有两种类型:
一是或此或彼,任选其一,不排斥其他可能性。常用关联词有“是……还是……;或者……或者……;也许……也许……”;二是非此即彼,互不相容。
对几种可能情况,只能选其一。常用关联词有“不是……就是……;要么……要么……”。例如:
A、不是鱼死,就是网破。
B、要么我去,要么你去。
另一种是有取舍关系的选择句,对两种可能的情况有明确的选择,舍此取彼,仅选其一。常用关联词有“与其……不如……;宁可……也不……”。例如:
A、与其束手待毙,不如破釜沉舟。
B、xx站着死,也不跪着生。
4、转折关系——后一分句的意思不是顺着前一分句说下去,而是转换了句意,逆向叙述,说出与前一分句相对或相反的意思。常用关联词有“虽然……但是……;尽管……还是……;……却(然而)……”等等。
5、假设关系——前一分句假设一种情况,后一分句说出在这种情况下会产生的结果。常用关联词有“如果……就……;要是……就……;假如……就……;即使……也……;哪怕……也……”等等。
6、因果关系——有说明因果和推论因果两种。一个分句说明原因,另一个分句说明这个原因产生的结果,属于说明因果。常用关联词有“因为……所以……;之所以……是因为……;……因此(因而、以致)……”。
前一分句承认某种事实作为依据或前提,后一分句由此推出结论,属于推论因果。常用关联词有“既然……就……;既然……那么……”等等。
7、条件关系——前一分句提出特定的条件,后一分句是说出这个条件下产
生的结果。常用关联词有“只要……就……;只有……才……;无论……都……;不管……都(还是)……;除非……才……;任凭……也……”等等。
以下四组关联词使用时最容易混淆,必须仔细辨别:
A、不是……而是……(表并列);
B、不是……就是……(表选择)
C、只有……才……(必要条件);
D、只要……就……(充分条件)
【难点辨析】
A组表示并列关系,不要误以为是选择关系或转折关系。“不是……而是……”,否认一项,承认一项,语意相对或相反,没有轻重主次之分,两个分句平等处于同一个水平面上,因此,属于并列关系。而转折关系的两个分句,语意重点落在后一个分句,有轻重主次之分。
B组两个分句分别说出两种情况,有非此即彼的选择余地,因此,两个分句之间属于选择关系。
C组强调只有具备前一分句所说的唯一条件,才能产生后一分句的结果。
D组表示只要具备前一分句所说的充足条件之一,就会产生后一分句的结果,前提并非唯一条件。如果具备其他条件,也会产生同样结果。
【注意事项】
构成复句的几个分句常用关联词连接,因此,关联词是判断是否复句的主要依据,但有无关联词,不能作为判别的唯一标准。因为关联词既可连接复句中几个分句,也可连接句子成分,不能误以为有关联词就是复句。是单句还是复句,最可靠的办法应从句子结构成分上分析。譬如:
A、只有他,才是真正的朋友。
B、无论谁,都应坚持原则。
以上两句虽然用了关联词,但从句子结构成分上分析,只是个单句,并不是复句。句中所用的关联词,其实只是连接句子主要成分主语和谓语。主语后分别用逗号隔开,目的是为了强调和突出主语。
从上述两个例句可以看出,单句一般由主谓两部分组成,只有一套句子成分,即使用上关联词,也只是连接句子成分,并非连接分句。
使用关联词时必须注意以下两点:
(1)关联词搭配要妥当。关联词往往“成双配对”,前后呼应,不能交叉使用。分句间需要哪种关联词,要根据上下句意思来决定,不能生搬硬套。
(2)检查复句中的关联词是否用得妥当,首先要根据前后两个分句的意思,弄清两者之间的关系,判断它属于哪种复句,然后配上相应的关联词试读一下,检查句子是否通顺,表意是否准确,搭配是否妥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