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新能源汽车项目投资意向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贵州新能源汽车项目投资意向书
规划设计 / 投资分析
摘要说明—
培育一批有竞争力的领军企业。

引导省内氢燃料电池企业立足自身优势,加大整机产品、核心部件及制造设备的创新力度,打造一批行业龙头
企业。

鼓励省内整车生产企业面向应用需求布局氢燃料电池汽车,加快形
成整车研发和产业化能力。

围绕氢能生产、液氢储运和加注等领域,引进
一批具有较强带动能力的龙头企业。

强化氢能产业零部件配套和专业服务
能力,培育一批创新型企业。

加快培育制氢、储(输)氢、加氢装备产业。

围绕产业链缺失薄弱环节,发展石化装置副产氢装置、天然气制氢和纯化装备、电解水制氢装置、太阳能光解制氢和热分解制氢装备,70Mpa以上高压存储材料与储氢罐设备、高压氢气和液态氢的存储、运输装备,现场制氢、储氢、加注一体化装置
及系统等装备。

整体而言,中国氢能市场发展初期(2020-2025年左右),氢气年均需求约2200万吨;氢能市场发展中期(2030年左右),氢气年均需求约3500万吨;氢能市场发展远期(2050年左右),氢气年均需求约6000万吨。

在《中国制造2025》、《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中国氢能产业基础设施
发展蓝皮书(2016)》中提出了2020-2030年加氢站建设的规划。

进入2019年,广东、山西等10个省份将发展氢能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山东、河北浙
江等省份陆续发布本地氢能产业发展规划。

2020年3月发改委、司法部印
发《关于加快建立绿色生产和消费法规政策体系的意见》,要在2年内对
氢能立法,氢能源行业将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氢能将成为中国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预计到2050年氢能在中国能源体系中的占比约为10%,氢气需求量接近6000万吨,年经济产值超过10万亿元。

全国加氢站达到10.000座以上,交通运输、工业等领域将实现氢能普及应用,燃料电池车产量达到520万辆/年,固定式发电装置2万台套/年,燃料电池系统产能550万台套/年。

该新能源汽车项目计划总投资5055.98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4015.63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79.42%;流动资金1040.35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20.58%。

达产年营业收入7774.00万元,总成本费用6179.35万元,税金及附加83.81万元,利润总额1594.65万元,利税总额1898.41万元,税后净利润1195.99万元,达产年纳税总额702.42万元;达产年投资利润率31.54%,投资利税率37.55%,投资回报率23.65%,全部投资回收期5.73年,提供就业职位156个。

本报告所描述的投资预算及财务收益预评估均以《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为标准进行测算形成,是基于一个动态的环境和对未来预测的不确定性,因此,可能会因时间或其他因素的变化而导致与未来发生的事实不完全一致,所以,相关的预测将会随之而有所调整,敬请接受本报告的各方关注以项目承办单位名义就同一主题所出具的相关后续研究报告及发布的评论文章,故此,本报告中所发表的观点和结论仅供
报告持有者参考使用;报告编制人员对本报告披露的信息不作承诺性保证,也不对各级政府部门(客户或潜在投资者)因参考报告内容而产生的相关
后果承担法律责任;因此,报告的持有者和审阅者应当完全拥有自主采纳
权和取舍权,敬请本报告的所有读者给予谅解。

项目概况、项目背景及必要性、产业研究分析、投资建设方案、选址
科学性分析、土建工程研究、工艺先进性、环境影响概况、安全生产经营、建设风险评估分析、节能方案、项目实施计划、投资计划方案、经济效益、结论等。

第一章项目背景及必要性
一、新能源汽车项目背景分析
根据《浙江省培育氢能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征求意见稿)》,到
2022年,氢燃料电池及整车产业环节取得突破,氢能产业总产值规模超百
亿元;氢能供给基础设施网络加快布局,建成加氢站(含加氢功能的综合
供能站)30座以上;试点示范工作取得初步成效,氢燃料电池汽车在公交、物流等领域形成示范推广,累计推广氢燃料电池汽车1000辆。

<p>到2030年,氢能产业链条基本完备,基本形成氢能装备和核心零部件产业体系。

氢燃料电池电堆、关键材料、零部件和动力系统集成核心技术接近国际先进,部分技术达到国际领先;制氢、储(输)氢、加氢及配套设施网络较
为完善,氢能在乘用车、船舶、分布式能源、社会消费等应用领域量化推广,成为具有影响力的氢能产业高地和应用示范先行区。

<p>加快推进加氢、储(输)氢、制氢等设施建设与运营。

在全省规划建设700座综合供能服
务站中根据需要预留加氢装置空间,优先在产业基础好、氢气资源丰富、
推广运营有潜力的地区建设加氢站。

发挥联合建站集约优势,探索加氢/加油、加氢/充电等合建站发展模式,鼓励利用现有加油、加气站点网络改扩
建加氢设施。

加快高压存储材料与储氢罐设备应用,发展气氢、液氢、管
道氢气等多种输氢模式。

多渠道拓展氢源保障,充分利用好现有化工企业
富余氢能资源,同时推动制氢前沿技术和先进装备应用。

<p>加快关键核心
技术攻关。

瞄准世界领先水平,强化全球先进氢能前沿技术引入,推动产
业链上下游环节创新协同,制定氢能产业技术发展路线图。

重点突破高比
功率车用燃料电池电堆系统以及质子交换膜、集电器等核心器件相关技术;积极推动燃料电池整车集成技术以及宽温域适应性、快速动态响应能力和
高效率的燃料电池发动机系统创新;开展基于可再生能源的制氢技术、高
压储(输)氢设备轻量化技术、高效液氢制备与储运技术、氢燃料发电站
集成技术及分布式能源应用技术等领域研究。

<p>搭建高层次产业创新载体。

鼓励省内高校院所开展氢能前沿技术研究,重点推进氢安全实验室和重大
试验装备建设。

引导现有国家和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和企业
研发中心,省级重点企业研究院等平台开展相关氢能核心技术攻关。

开展
与氢能产业领域国际知名院校和研究机构合作,引进国内外知名的氢能研
究机构落户浙江。

强化产学研合作,搭建成果转化公共服务平台。

<p>强化
氢能产业创新人才集聚与培育。

加强与国内外“高精尖缺”人才团队的主
动对接,积极引进高层次氢能创新型团队。

依托高校和各类研发机构,培
养一批氢能技术研究、品开发和应用检测等创新型人才。

推动氢能专业领
域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培养各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

二、新能源汽车项目建设必要性分析
紧跟全球氢能产业发展前沿,以技术突破和产业培育为主线,按照试
点示范促设施建设、设施建设促推广应用、推广应用促产业发展的路径,
加快推动氢能产业发展壮大。

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与科技成果转化,积
极布局氢燃料电池及整车产业,拓展延伸氢能产业链,着力打造创新研发、装备制造、示范应用、设施建设、标准规范协同发展的氢能产业高地。

2019年8月28日,浙江省发布加快培育氢能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意见中指出:到2022年,通过技术突破、产业培育和推广应用,力争走在全国氢
能产业发展前列。

<p>创新研发。

氢燃料电池电堆、关键材料、零部件和动
力系统集成等核心技术取得较大突破,总体技术水平国内领先。

<p>产业发展。

氢燃料电池整车、系统集成以及核心零部件等产业链全面形成,氢燃
料电池整车产能达到1000辆,氢燃料发动机产量超过1万台,氢能产业总
产值超过100亿元。

<p>企业培育。

力争培育形成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国
内领先的氢燃料电池整车、发动机及零部件等优势龙头企业。

<p>推广应用。

氢燃料电池在公交、物流、船舶、储能、用户侧热电联供等领域推广应用
形成一定规模,累计推广氢燃料电池汽车1000辆以上。

<p>加氢设施。


现有加油(气)站以及规划建设的综合供能服务站内布局建设加氢站,力
争建成加氢站30座以上,试点区域氢气供应网络初步建成。

<p>到2025年,基本形成完备的氢能装备和核心零部件产业体系;氢燃料电池电堆、关键
材料、零部件和动力系统集成核心技术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加氢设施网络
较为完善,氢能在汽车、船舶、分布式能源等应用领域量化推广,成为国
内氢能产业高地。

<p>在开展产业化和应用示范试点方面,浙江将依托嘉兴
氢能技术创新和产业化示范试点、宁波氢燃料电池汽车物流运输应用示范
试点湖州氢能产业链一体化示范试点、杭州氢燃料电池汽车城市公交应用示范试点和由省能源集团牵头的加氢站建设示范试点等。

第二章项目概况
一、项目概况
(一)项目名称
贵州新能源汽车项目
加快培育制氢、储(输)氢、加氢装备产业。

围绕产业链缺失薄弱环节,发展石化装置副产氢装置、天然气制氢和纯化装备、电解水制氢装置、太阳能光解制氢和热分解制氢装备,70Mpa以上高压存储材料与储氢罐设备、高压氢气和液态氢的存储、运输装备,现场制氢、储氢、加注一体化装置
及系统等装备。

2019年8月28日,浙江省发布加快培育氢能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意见中指出:到2022年,通过技术突破、产业培育和推广应用,力争走在全
国氢能产业发展前列。

紧跟全球氢能产业发展前沿,以技术突破和产业培
育为主线,按照试点示范促设施建设、设施建设促推广应用、推广应用促
产业发展的路径,加快推动氢能产业发展壮大。

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与
科技成果转化,积极布局氢燃料电池及整车产业,拓展延伸氢能产业链,
着力打造创新研发、装备制造、示范应用、设施建设、标准规范协同发展
的氢能产业高地。

在低碳清洁方面,氢能与燃料电池技术在排放方面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结合氢源的“绿色”制备,可实现“低碳生产,零碳使用”,有利于
实现终端能源消费领域深度脱碳。

《中国制造2025》明确支持燃料电池汽
车发展;《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提出要开发氢能、燃料电池等新
一代能源技术;《能源技术革命创新行动计划(2016—2030年)》将氢能
与燃料电池技术创新作为重点任务,实现大规模、低成本氢气的制取、存储、运输、应用一体化,加氢站现场储氢、制氢模式的标准化和推广应用。

同时,《“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也提出推动车载储氢
系统以及氢制备、储运和加注技术发展,推进加氢站建设,到2020年,实
现燃料电池汽车批量生产和规模化示范应用。

(二)项目选址
xxx经济新区
贵州,简称“黔”或“贵”,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

省会贵阳,地处中国西南内陆地区腹地。

是中国西南地区交通枢纽,长江经济带
重要组成部分。

全国首个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世界知名山地旅游目
的地和山地旅游大省,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


于北纬24°37′~29°13′,东经103°36′~109°35′,北接四川和重庆,东毗湖南、南邻广西、西连云南。

<p>贵州境内地势西高东低,自中部
向北、东、南三面倾斜,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说。

全省地貌可概括
分为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四种基本类型,其中92.5%的面积为山地和丘陵。

总面积17.62万平方千米,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地跨长江和珠江两大
水系。

贵州地貌属于中国西南部高原山地,境内地势西高东低,自中部向
北、东、南三面倾斜,平均海拔在1100米左右。

贵州高原山地居多,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说。

全省地貌可概括分为:高原、山地、丘陵和盆
地四种基本类型,其中92.5%的面积为山地和丘陵。

境内山脉众多,重峦叠嶂,绵延纵横,山高谷深。

北部有大娄山,自西向东北斜贯北境,川黔要
隘娄山关高1444米;中南部苗岭横亘,主峰雷公山高2178米;东北境有
武陵山,由湘蜿蜒入黔,主峰梵净山高2572米;西部高耸乌蒙山,属此山
脉的赫章县珠市乡韭菜坪海拔2900.6米,为贵州境内最高点。

<p>而黔东
南州的黎平县地坪乡水口河出省界处,海拔为147.8米,为境内最低点。

贵州岩溶地貌发育非常典型。

喀斯特地貌面积109084平方千米,占全省国
土总面积的61.9%,境内岩溶分布范围广泛,形态类型齐全,地域分布明显,构成一种特殊的岩溶生态系统。

<p>贵州的气候温暖湿润,属亚热带湿润季
风气候。

气温变化小,冬暖夏凉,气候宜人。

从全省看,通常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多在3℃~6℃,比同纬度其他地区高;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
一般是22℃~25℃,为典型夏凉地区。

降水较多,雨季明显,阴天多,日
照少。

<p>受大气环流及地形等影响,贵州气候呈多样性,有“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之说。

另外,气候不稳定,灾害性天气种类较多,干旱、秋风、凝冻、冰雹等频度大,对农业生产危害严重。

<p>贵州河流处在长江和
珠江两大水系上游交错地带,有69个县属长江防护林保护区范围,是长江、珠江上游地区的重要生态屏障。

全省水系顺地势由西部、中部向北、东、
南三面分流。

<p>苗岭是长江和珠江两流域的分水岭,以北属长江流域,流
域面积115747平方千米,占全省国土面积的66.1%,主要河流有乌江、赤
水河、清水江、洪州河、舞阳河、锦江、松桃河、松坎河、牛栏江、横江等。

苗岭以南属珠江流域,流域面积60420平方千米,占全省国土面积的35%,主要河流有南盘江、北盘江、红水河、都柳江、打狗河等。

<p>贵州
矿产资源丰富,是矿产资源大省。

发现矿产110多种,其中有76种探明了
储量,有多种保有储量排在全国前列,排在第一位的有汞、重晶石、化肥
用砂岩、冶金用砂岩、饰面用辉绿岩、砖瓦用砂岩等,排在第二位的有磷、铝土矿、稀土等;排在第三位的有镁、锰、镓等;此外,煤、锑、金、硫
铁矿等在国内占有重要地位。

煤炭储量大,煤种齐全、煤质优良,素有
“江南煤海”之称,2002年末保有储量为492.27亿吨;铝土矿保有储量为4.24亿吨;磷矿储量26.95亿吨,占全国总量的40%以上;重晶石储量为
全国的三分之一;金矿储量居全国第十二位,是中国新崛起的黄金生产基地。

<p>贵州省土地资源以山地、丘陵为主,平原较少。

山地面积为108740平方千米,占贵州省土地总面积的61.7%,丘陵面积为54197平方千米,占贵州省土地总面积的31.1%;山间平坝区面积为13230平方千米,仅占贵州省土地总面积的7.5%。

可用于农业开发的土地资源不多,由于人口增多,
非农业用地增多,耕地面积不断缩小。

2002年底,贵州省实有耕地面积176.94万公顷,比2001年减少6.29万公顷,人均耕地面积不到0.05公顷,远低于全中国平均水平。

土层厚、肥力高、水利条件好的耕地所占比重低。

<p>贵州省有维管束植物9982种(包括亚种、变种,下同),其中可食用
的700多种,绿化、美化以及能抗污染、改善环境的2000多种;列入国家
Ⅰ级保护的珍稀植物有冷杉、银杉、珙桐、贵州苏铁等16种。

野生动物资
源丰富,有脊椎动物1053种,其中兽类141种,鸟类509种,爬行类104种,两栖类74种,鱼类225种;列入国家一级保护的珍稀动物有黔金丝猴、黑叶猴、黑颈鹤等15种。

贵州是中国四大中药材产区之一,有“夜郎无闲草,黔地多良药”之称,全省有药用植物4419种、药用动物301种,享誉
国内外的“地道药材”有50种,已开发利用的中草药资源有350余种,天麻、杜仲、黄连、吴萸、石斛是贵州五大名药。

<p>
(三)项目用地规模
项目总用地面积14353.84平方米(折合约21.52亩)。

(四)项目用地控制指标
该工程规划建筑系数75.50%,建筑容积率1.32,建设区域绿化覆盖率6.05%,固定资产投资强度186.60万元/亩。

(五)土建工程指标
项目净用地面积14353.84平方米,建筑物基底占地面积10837.15平
方米,总建筑面积18947.07平方米,其中:规划建设主体工程12619.61
平方米,项目规划绿化面积1146.18平方米。

(六)设备选型方案
项目计划购置设备共计44台(套),设备购置费1593.90万元。

(七)节能分析
1、项目年用电量624321.32千瓦时,折合76.73吨标准煤。

2、项目年总用水量4055.13立方米,折合0.35吨标准煤。

3、“贵州新能源汽车项目投资建设项目”,年用电量624321.32千瓦时,年总用水量4055.13立方米,项目年综合总耗能量(当量值)77.08吨标准煤/年。

达产年综合节能量31.48吨标准煤/年,项目总节能率21.27%,能源利用效果良好。

(八)环境保护
项目符合xxx经济新区发展规划,符合xxx经济新区产业结构调整规
划和国家的产业发展政策;对产生的各类污染物都采取了切实可行的治理
措施,严格控制在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内,项目建设不会对区域生态环境
产生明显的影响。

(九)项目总投资及资金构成
项目预计总投资5055.98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4015.63万元,
占项目总投资的79.42%;流动资金1040.35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20.58%。

(十)资金筹措
该项目现阶段投资均由企业自筹。

(十一)项目预期经济效益规划目标
预期达产年营业收入7774.00万元,总成本费用6179.35万元,税金
及附加83.81万元,利润总额1594.65万元,利税总额1898.41万元,税
后净利润1195.99万元,达产年纳税总额702.42万元;达产年投资利润率
31.54%,投资利税率37.55%,投资回报率23.65%,全部投资回收期5.73年,提供就业职位156个。

(十二)进度规划
本期工程项目建设期限规划12个月。

实行动态计划管理,加强施工进度的统计和分析工作,根据实际施工进度,及时调整施工进度计划,随时掌握关键线路的变化状况。

认真做好施工技术准备工作,预测分析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技术难点,提前进行技术准备,确保施工顺利进行。

对于难以预见的因素导致施工进度赶不上计划要求时及时研究,项目建设单位要认真制定和安排赶工计划并及时付诸实施。

(三)“三线一单”符合性
1、生态保护红线:贵州新能源汽车项目用地性质为建设用地,不在主导生态功能区范围内,且不在当地饮用水水源区、风景区、自然保护区等生态保护区内,符合生态保护红线要求。

2、环境质量底线:该项目建设区域环境质量不低于项目所在地环境功能区划要求,有一定的环境容量,符合环境质量底线要求。

3、资源利用上线:项目营运过程消耗一定的电能、水,资源消耗量相对于区域资源利用总量较少,符合资源利用上线要求。

4、环境准入负面清单:该项目所在地无环境准入负面清单,项目采取环境保护措施后,废气、废水、噪声均可达标排放,固体废物能够得到合理处置,不会产生二次污染。

二、项目评价
1、本期工程项目符合国家产业发展政策和规划要求,符合xxx经济新区及xxx经济新区新能源汽车行业布局和结构调整政策;项目的建设对促进xxx经济新区新能源汽车产业结构、技术结构、组织结构、产品结构的调整优化有着积极的推动意义。

2、xxx集团为适应国内外市场需求,拟建“贵州新能源汽车项目”,本期工程项目的建设能够有力促进xxx经济新区经济发展,为社会提供就业职位156个,达产年纳税总额702.42万元,可以促进xxx经济新区区域经济的繁荣发展和社会稳定,为地方财政收入做出积极的贡献。

3、项目达产年投资利润率31.54%,投资利税率37.55%,全部投资回报率23.65%,全部投资回收期5.73年,固定资产投资回收期5.73年(含建设期),项目具有较强的盈利能力和抗风险能力。

4、鼓励民营企业参与智能制造工程,围绕离散型智能制造、流程型智能制造、网络协同制造、大规模个性化定制、远程运维服务等新模式开展应用,建设一批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引导产业智能升级。

支持民营企业开展智能制造综合标准化工作,建设一批试验验证平台,开展标准试验验证。

加快传统行业民营企业生产设备的智能化改造,提高精准制造、敏
捷制造能力。

提振民营经济、激发民间投资已被列入重要清单。

民营经济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壮大区域经济、安排劳动就业、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以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如何做大做强民营经济,已成为当前的一项重要课题。

第三章项目建设单位
一、项目承办单位基本情况
(一)公司名称
xxx投资公司
(二)公司简介
公司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特别是随着新项目的建设及未来产能扩张,将需要大量专业技术人才充实到建设、生产、研发、销售、管理等环节中。

作为一家民营企业,公司在吸引高端人才方面不具备明显优势。

未来公司
将通过自我培养和外部引进来壮大公司的高端人才队伍,提升公司的技术
创新能力。

贯彻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持问题导向,面向未来发展,
服务公司战略,制定科技创新规划及年度实施计划,进行核心工艺和关键
技术攻关,建立了包括项目立项审批、实施监督、效果评价、成果奖励等
方面的技术创新管理机制。

优良的品质是公司获得消费者信任、赢得市场
竞争的基础,是公司业务可持续发展的保障。

公司高度重视产品和服务的
质量管理,设立了品管部,有专职质量控制管理人员,主要负责制定公司
质量管理目标以及组织公司内部质量管理相关的策划、实施、监督等工作。

本公司秉承“顾客至上,锐意进取”的经营理念,坚持“客户第一”
的原则为广大客户提供优质的服务。

公司坚持“责任+爱心”的服务理念,
将诚信经营、诚信服务作为企业立世之本,在服务社会、方便大众中赢得
信誉、赢得市场。

“满足社会和业主的需要,是我们不懈的追求”的企业
观念,面对经济发展步入快车道的良好机遇,正以高昂的热情投身于建设
宏伟大业。

公司根据市场调研,结合国家产业发展政策,在大力发展相关产业的
同时,积极实施以“节能降耗、环境保护、清洁生产”为重点的技术改造
和产品升级换代,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企业将以全国性的
销售网络、现代化的物流运作、科学的管理、良好的经济效益、与客户双
赢的经营方针,努力把公司发展成为国内综合实力较强的相关行业领军企
业之一。

公司能源计量是企业实现科学管理的基础性工作,没有完善而准
确的计量器具配置,就不能为企业能源消费的各个环节提供可靠的数据,
能源计量工作也是评价一个企业管理水平的一项重要标志;项目承办单位
依据ISO10012-1标准建立了完善的计量检测体系,并通过审核认证;随后
又根据国家质检总局、国家发改委《关于加强能源计量工作的实施意见》
以及xx省质监局《关于加强全省能源计量工作的通知》的文件精神,依据
国家《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GB17176-2006)的要求
配备了计量器具并实行量化管理;项目承办单位已经建立了“能源量化管
理体系”并通过了当地质量技术监督局组织的评审认证,该体系的建立,
进一步强化了项目承办单位对能源计量仪器(设备)的管理力度,实现了
以量化管理促节能,提高了能源计量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凭借着不断
完善的能源量化体系,实现了对各计量数据进行日统计、周分析、月汇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