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2019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精练-世界地理(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鲁教版2019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精练-世界地理(解析)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精练-世界地理
一、单选题
下图为沿20°E经线的地形剖面和某季节的大气环流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该经线及附近的地形特征是
A.以高原、盆地为主B.山高谷深,崎岖不平
C.东西高,中部低D.北部多火山、地震
2.甲、乙、丙三地中
A.甲和乙都为热带草原气候B.乙和丙都是热带沙漠气候
C.乙和丙都是热带草原气候D.甲为地中海气候,丙为热带沙漠气候
3.此季节
A.甲地高温少雨B.乙地草木枯黄
C.丙地森林茂盛D.丁海区台风频繁
【答案】1. A 2. D 3. B
【解析】1.20°E经线和赤道交汇处为刚果盆地.故图中是非洲大陆沿20"E经线的地形剖面图。
结合剖面线,地形主要是高原和盆地为主,A对;高原上相对高度较小,地形较平坦,故B错;南北高,中部低,C错;20°E经线不穿过东非高原和埃塞俄比亚高原,北部主要是撒哈拉沙漠,火山、地震少,D错。
故选A。
2.结合图中纬度的分布可知:甲为地中海气候;乙地为热带草原气候;丙地热带沙漠气候。
故D正确。
3.据图中声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相对向北移,应为北半球的夏季,南半球的冬季,甲地温和多雨,A错;乙地处于南半球,此时为干季,草木枯黄,B正确:丙地炎热干燥黄沙漫漫,C错,丁地为地中海气候,夏季无台风,D错。
有一艘科考船从A科考站以40千米/小时返回悉尼,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 / 14
4.科考船航行途中可能遇到
A.台风B.寒潮C.冰山D.沙尘暴
5.科考船连续返航最短时间约为
A.3天B.6天C.9天D.l0天
6.船员到达悉尼,进行短暂休整,发现当地
A.门窗向南B.炎热干燥C.河流水量小D.正午人影朝南
【答案】4. C 5. B 6. D
【解析】4.南极科考主要在南半球的夏季(11月至次年3月),此时,南极大陆因为温度升高,部分大陆冰川断裂入海,形成冰山,故C正确;该地位于中高纬度,没有台风,A错;此时寒潮出现的可能性小,故B错,途径海洋,没有沙尘暴,故D错。
5.从A到悉尼,两地纬度相差约30°,长度为30*111
千米,经度差约为80°(A地为70°E,悉尼约为150°E,
两地经度差为80°),A地靠近南纬60°,对应长度为
111*80*cos60千米,组成直角三角形,斜边长为5550千米。
按照每小时40千米航行,约需要139小时,接近6天。
6.南极科考是南半球的夏半年,到达悉尼时,当地正是夏季,温和湿润,河流为汛期,为了充分采光,门窗朝北开,正午时太阳位于正北方向,人影朝南。
林线、雪线的高度分布对人类活动具有很大影响,日益为地理研究所重视。
山体效应是指由隆起山体造成的垂直带界限如林线、雪线等。
在内陆的巨型山体或山系中央和外围地区分布高度存在差异的现象。
地理研究团队调研某山脉时,绘制的该山脉沿39°N山体内外10℃等温线分布高度示意图(图a)及沿39°N的地形剖面图(图b)。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鲁教版2019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精练-世界地理(解析)
7.比较图b中甲、乙两地的气温
A.T甲﹥T乙B.T甲﹤T乙C.T甲=T乙D.无法判断
8.图乙中甲、乙两地的气温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甲地大气削弱作用较强B.甲地吸收地面辐射热量多
C.乙地大气保温作用较弱D.乙地气温垂直递减率较高
【答案】7. A 8. B
【解析】7.读图a可知,10°C线在落基山内部分布海拔较两侧高,根据图b,甲和乙两地海拔高度相同,所处位置不同,甲位于落基山内部,相同海拔气温较高,故选A。
8.读图,结合上题分析,甲气温高于乙地,甲地海拔高度较乙高,且距离山体近地面较近,而对流层大气的直接热源为地面,所以甲气温高于乙,故选B。
读湖北省某月多年平均日照时数分布图(单位:小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面小题。
9.据统计,武汉市全年实际日照时数可达到1950小时,据图判断,图示月份最可能是A.1月B.4月C.7月D.10月
10.下列关于甲、乙两地实际日照时数的空间分布差异的描述,正确的是
A.甲地受夏季昼长影响,日照时间长,故日照时数较大
B.甲地受背风地形影响,气流下沉少雨,故日照时数较大
C.乙地受盆地地形影响,水汽难以扩散,故日照时数较小
D.乙地受地形抬升影响,湿润多雨,故日照时数较小
【答案】9. C 10. C
3 / 14
【解析】9.武汉市全年实际日照时数可以达到1950小时,则每月平均日照时数为162.5小时,图中该月武汉市日照时数为230~240小时,远大于月平均日照时数,说明该月晴天多,白昼时间较长。
武汉市位于长江中下游地区,7月受副高控制,形成伏旱天气,降水少,晴天多,且白昼时间长。
故选C。
10.从图中等值线可知,甲地日照时数为240~250时,乙地为160~180时,甲、乙两地纬度相当,夏季昼长相同,A错;甲地位于平原,乙地位于盆地,没有迎风坡、背风坡的差异,乙地也没有地形雨,B、D错,所以主要原因是乙地受盆地地形影响,水汽难以扩散,故日照时数较小。
故选C。
洞里萨湖位于湄公河下游平原,其水文特征深受湄公河的影响。
下图示意洞里萨湖主湖区与洪泛区湖水含沙量和湖水多年平均体积的季节变化。
图8示意湄公河流域部分地区及洞里萨湖位置。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1.洞里萨湖
A.雨季湖水含沙量增大B.热季洪泛区面积最大
C.湖面面积季节变化大D.旱季主湖区输沙量大
12.影响洞里萨湖4月含沙量大的主要原因是
A.湖面风较大,湖泊水位低B.湖水流速快,流域降水少
C.湖水流速慢,湖泊水位低D.湖面风较大,流域降水多
13.若在湄公河R处修建大型水利工程将导致洞里萨湖
A.生物多样性增加B.水温年际变化减小
C.洪泛区面积扩大D.泥沙沉积总量减少
【答案】11. C 12. A 13. D
【解析】11.东南亚属于热带季风气候,通常6—9月为雨季,10月—次年5月为旱季。
从左图中可以看出雨季湖水含沙量变小,A错;4月为最热月,热季洪泛区面积较小,B错;湖面面积季节变化大,C对;旱季主湖区含沙量大,水量小、输沙量小,D错。
12.4月湖面风较大、湖泊水位低,风浪搅动湖底泥沙,所以含沙量大,A对;4月湖
鲁教版2019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精练-世界地理(解析)
水少,湖水流速慢、流域降水少,B错;此时湖水流速慢、湖泊水位低,但不是导致含沙量大的原因,C错;湖面风较大、流域降水少,D错。
13.在湄公河R处修建大型水利工程也就是在河流的上游建造水库,会影响鱼的洄游,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A错;对水温年际变化影响小,几乎可以忽略B错;水库有调蓄防洪能力,洪泛区面积减少,C错;上游泥沙会沉积到水库,使得下游泥沙淤积总量减少,D对。
读图文材料,回答下面小题.
14.与天津市其他地区相比,北部地区降水较多的原因主要是()
A.锋面过境频繁B.地处迎风坡C.空气对流旺盛D.多气旋活动15.图中所示甲地比周边地区气温高的主要原因是()
A.海拔低B.降水少C.人口密度大D.距海远
【答案】14. B 15. C
【解析】14.由图示可知,与天津市其他地区相比,北部地区温度较南部低,说明北部地区海拔较高,处于夏季风的迎风坡,多地形雨,因而降水较多;锋面雨、气旋雨和对流雨影响不大。
选B正确。
15.甲地为天津市的中心城区,人口密度大,城市热岛效应明显,比周边地区气温高;不是海拔低、降水少、距海远的影响。
选C正确。
下图为 8 月份(北半球海洋水温最高月)太平洋表层海水温度等值线(单位:℃)分布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5 / 14
16.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M 处寒暖流交汇,等温线密集
B.N 处受西风漂流影响,等温线与纬线平行
C.P 处受寒流影响,等温线向北凸出
D.O 处受上升流的影响,形成大型渔场
17.据图中等温线和相关知识,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南半球高低纬度间温差比北半球的小
B.若 M 处表层水温明显高于①处的,则出现厄尔尼诺现象
C.北半球等温线较南半球的平直是海陆分布的影响
D.中低纬地区大陆东部海水水温比大陆西部海水水温高
【答案】16.D17.D
【解析】16.读图,M 处位于赤道附近,有暖流经过,没有寒流,A错误。
N 处下垫面性质单一,等温线与纬线平行,B错。
P 处等温线向北凸出,温度比两侧高,是受暖流影响,C错。
O 处有秘鲁寒流经过,受上升流的影响,形成大型渔场,D错。
17.根据图中等温线数值,南半球高低纬度间温差比北半球的大,A错。
若 M 处表层水温明显高于①处的水温,则出现拉尼娜现象,B错。
北半球等温线较南半球的弯曲,是海陆分布的影响,C错。
中低纬地区大陆东部海水水温比大陆西部海水水温高,D对。
雪线高度是指终年积雪下限的海拔。
该图表示全球不同纬度气温、降水量、多年平均雪线高度的分布。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鲁教版2019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精练-世界地理(解析)
18.影响图中曲线③分布规律最直接的因素是
A.太阳辐射B.大气环流C.海陆位置D.地形
19.曲线③在北纬50°-60°数值明显小于南半球同纬度,主要原因是
A.北半球大陆性强,冬季气温低,导致年均温低
B.北半球该纬度范围山体普遍偏低,导致雪线低
C.北半球陆地面积大,受大陆气团影响,降水少
D.南半球西风漂流规模大,温度低,受其影响降水少,导致雪线高
20.曲线①在南北纬30°附近数值较大,原因是
A.两至前后,太阳直射点分别直射南北回归线,导致气温较高
B.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影响,降水稀少,导致雪线偏高
C.信风带由海洋带来充足水汽,导致降水增加
D.山麓基带为热带沙漠带,气温高,导致雪线高
【答案】18.B19.C20.B
【解析】18.该图表示全球不同纬度气温、降水量、多年平均雪线高度的分布,根据曲线形态,图中曲线③表示降水量,影响其分布规律最直接的因素是大气环流,B对。
太阳辐射是气温曲线形成的直接原因,A错。
海陆位置、地形不是降水量纬度变化的主要原因,C、D错。
19.结合图示曲线形态,曲线③是降水量曲线,A、B错。
在北纬50°-60°数值明显小于南半球同纬度,主要原因是北半球陆地面积大,受大陆气团影响,降水少,C对。
南半球海洋面积广,降水多,D错。
20.曲线①表示多年平均雪线高度变化,在南北纬30°附近数值较大,原因是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影响,降水稀少,导致雪线偏高,B对。
曲线②表示气温变化曲线,A错。
降水增加,雪线低,C错。
该纬度大陆东岸缺少热带沙漠带,D错。
纳米布沙漠濒临大西洋,沿岸海雾浓重。
在海岸附近的浅滩上,栖息着数以万计披着火红羽毛的火烈鸟,使该地区显得生机盎然。
纳米比亚沙漠腹地的辛巴族仍然保存着较原始的生活方式,终年不洗澡,也从不穿上衣,代之以用混合着黄油和香料的红土涂抹在
7 / 14
身上、头发上,被人们称为“红泥人”。
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1.关于沿岸海雾浓重、多而不散,其原因说法正确的是
①热带地区,气温高,蒸发旺盛②海洋水汽较多
③沿岸暖流增湿明显④副热带高压控制,气流下沉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22.该地适合火烈鸟集聚的根本原因是
A.该地气候温和,适宜火烈鸟越冬
B.丰富的营养物质使鱼类大量繁殖,火烈鸟食物充足
C.地形平坦开阔,为火烈鸟提供广阔的栖息地
D.该地人类活动少,对火烈鸟影响小
23.从适应环境角度,辛巴族人将红土涂抹在身体上的原因不包括
A.该地降水少,晴天多,太阳辐射强,红泥可抵御烈日暴晒
B.该地多晴天,昼夜温差大,红泥可以封闭毛孔能抵御夜晚低温
C.该地植被少,红泥颜色与环境相近,能起到隐蔽作用,抵御野兽袭击
D.该地气温高,多蚊虫滋生,红泥防止蚊虫叮咬
【答案】21. B 22. B 23. C
【解析】21.该地位于热带地区,蒸发旺盛,海洋水汽较多;水汽受沿岸寒流影响冷凝成雾;副高下沉气流使得雾不易扩散,①②④对,故B项正确。
22.该地沿岸的上升流将深层海水营养物质带到表层,饵料丰富,鱼类大量繁殖,火烈鸟食物相对充足;此外,该地多浅滩,适合火烈鸟栖息,故B项正确。
23.辛巴族人将红土涂抹在身体上白天可以抵御烈日暴晒;红泥可以封闭毛孔,抵御夜晚低温,起到保暖作用;该地气温高,多蚊虫滋生,红泥防止蚊虫叮咬可以防止蚊虫叮咬,故C项错误,符合题意要求。
下图为世界某地区海陆分布图,图中甲地气温年较差约 6.3℃,乙地气温年较差约为14.6℃。
下图示意三地年降水量及其季节变化。
读下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鲁教版2019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精练-世界地理(解析)
24.导致甲、乙两地气温年较差不同的主导因素是
A.海陆位置B.纬度位置C.地形起伏D.植被状况
25.图中与甲、乙两地降水特征相符的曲线分别是
A.a c B.a b C.b c D.c a
26.造成甲、乙两地年降水量大小不同的根本原因是
A.纬度位置B.大气环流C.洋流性质D.地形起伏
【答案】24.A25.B26.A
【解析】24.从图中可以看出,甲地距海洋较近,升温和降温速度慢,造成该地气温年较差较小;乙地距海洋较远,升温和降温速度快,造成该地气温年较差较大,故A正确。
其它选项可排除。
25.根据图中海岸线轮廓和经纬度纬度位置可知,该地位于澳大利亚西部。
其中甲地位于澳大利亚西南部,冬夏季分别受西风带和副热带高压带交替控制,形成地中海气候,降水主要集中在冬季(7月份前后),对应a曲线。
乙地位于澳大利亚西北部,冬夏季分别受东南季风和西北季风影响,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1月份前后),对应c曲线;故本题选A。
其它选项可排除。
26.通过上题的分析,可知两地的降水差异与地形和洋流无关,故CD排除。
两地由于所处的纬度位置不同,甲地受气压带和风带的影响,乙地受季风环流的影响,故B排除,答案选A。
下图为“热带太平洋沃克环流图”。
完成下列问题。
27.沃克环流形成的原理是
A.海面冷热不均B.降水分布不均
C.水平气压差异D.气流升降运动
28.厄尔尼诺现象可能导致
9 / 14
A.东太平洋渔业歉收B.西太平洋地区气候变湿
C.东太平洋水循环减弱D.西太平洋沿岸暴雨成灾
【答案】27. A 28. A
【解析】27.沃克环流形成的原理是海面冷热不均,导致海面空气上升或下降,影响大气环流状况,A对。
由于大气运动,导致降水分布的变化,B错。
海面气温差异,引起空气升降运动,产生了水平气压差异,C、D错。
28.读图,厄尔尼诺现象时,赤道东太平洋偏暖,海面气温较高,沿岸秘鲁寒流上升流减弱,鱼类饵料少,可能导致东太平洋渔业歉收,A对。
东太平洋上升气流增强,降水增多,水循环增强,C错。
西太平洋地区下沉气流增强,降水减少,气候变干,B错。
西太平洋沿岸暴雨减少,D错。
下图为“非洲气候类型分布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29.①地成为世界上最干旱的地区之一,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A.纬度因素B.大气环流C.洋流因素D.海陆分布
30.②地与③地气候类型相同,但面积相差很大,
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A.纬度因素B.大气环流C.洋流因素D.海陆分布
【答案】29. B 30. D
【解析】29.读图,①地是撒哈拉沙漠,成为世界上最干旱的地区之一,其主要影响因素是大气环流,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或信风带控制,B对。
相同纬度大陆东岸不是沙漠气候,纬度不是主要原因,A错。
洋流、海陆分布是影响因素,不是形成广阔沙漠的原因,C、D错。
30.②地与③地气候类型相同,都是地中海气候,但面积相差很大,其主要影响因素是海陆分布,②地陆地面积大,③地的陆地面积小,D对。
纬度因素、大气环流、洋流因素相同,不是差异原因,A、B、C错。
鲁教版2019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精练-世界地理(解析)
二、综合题
3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洞里萨湖是东南亚最大的淡水湖,是湄公河的天然蓄水池。
洞里萨湖最大水面面积可达1万平方千米,水深可达11米;最小水面面积只有2 700~3 300平方千米,平均水深仅1米左右。
洞里萨河连接着洞里萨湖与湄公河(发源于青藏高原唐古拉山脉)。
材料二湄公河三角洲分布着由湄公河及众支流形成的稠密河网,它包括越南南部的大部分和柬埔寨东南部,面积44 000平方千米,是东南亚地区最大的平原。
(1)洞里萨湖水位季节变化非常大,试分析其原因。
(2)洞里萨河的流向有明显的周期性变化,试推测1、7月的洞里萨河的流向有何差异,并说明原因。
(3)夏季,甲区域的海水温度比同纬度的南海其他海域的水温低,请简述原因。
11 / 14
【答案】(1)洞里萨湖周边地区地势低洼,主要水源来自降水和周围河水的注入;河流水源主要靠雨水补给,其流量季节变化大;位于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的季节变化大。
(2)7月,由东南流向西北;1月,由西北流向东南。
成因:7月处于雨季,湄公河干流处于洪水期,河流水位上涨并高于洞里萨湖水位,河水补给洞里萨湖,所以洞里萨河自东南向西北流;1月处于旱季,湄公河干流处于枯水期,水位回落并低于洞里萨湖水位,湖水补给湄公河干流,所以洞里萨河自西北向东南流。
(3)夏季,该区域东部沿岸海域盛行西南季风,属于离岸风,风使表层海水向偏离中南半岛的方向流动,深层的冷海水上泛,导致表层海水温度低于同纬度其他海域。
【解析】 (1)从地形看,洞里萨湖周边地区地势低洼,主要水源来自降水和周围河水的注入。
位于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季节变化大,河流水源主要靠雨水补给,其流量季节变化大。
所以洞里萨湖水位季节变化非常大。
(2) 洞里萨河连接着洞里萨湖与湄公河。
该地是热带季风气候,7月是雨季,湄公河干流处于洪水期,河流水位上涨快,高于洞里萨湖水位,河水补给洞里萨湖,洞里萨河自东南向西北流。
1月是旱季,湄公河干流处于枯水期,水位回落快,低于洞里萨湖水位,湖水补给湄公河干流,洞里萨河自西北向东南流。
(3)该地是热带季风气候,夏季,甲区域东部沿岸海域盛行西南季风,属于离岸风。
表层海水被吹走,向偏离中南半岛的方向流动,深层的冷海水上泛,导致表层海水温度低于同纬度其他海域。
3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下图为南亚局部略图。
孟加拉湾是风暴潮的多发区,也是风暴潮的重灾区。
鲁教版2019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精练-世界地理(解析)
材料二:我国一艘远洋船经过图示海域的航行日志记录:今天继续保持昨天的总体航向;北京时间8时20分太阳从正东方海面升起;桅杆的影子在正北方时,影子比昨天明显长一些;日落时北京时间为20时4分。
(1)指出孟加拉湾风暴潮的多发季节,并说明原因。
(2)分析图中灌溉农业区发展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
(3)描述图中A河上游的水文特征。
(4)说出远洋船在该日日出、日落时的经度及其总体航向。
【答案】(1)夏季(5~10 月)。
夏季飓风频繁;正值雨季,河流径流量大;海潮的顶托作用等。
(2)热带季风气候区,光热充足;冲积平原,土层深厚,土壤肥沃;河流众多,水源充足;纬度低,生长期长;地形平坦,耕地面积广;雨季短暂,旱季长。
(3)A 河上游径流量大,有明显的季节变化;流速快;含沙量较小;无结冰期等。
(4)85° E。
东北。
【解析】(1)风暴潮按成因分为温带风暴潮和台风风暴潮两类,孟加拉湾5~10月份多飓风活动,故此时段多风暴潮。
另外此时段,该区域盛行西南风,河流又处在汛期,加剧了风暴潮的发生频率和带来的危害,同时海水涌入河道,还要考虑海水的顶托作用。
(2)本题主要考查农业自然区位条件分析。
据图可知,该地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光热充足;位于大河的冲积平原,土层深厚,土壤肥沃;地形平坦,耕地面积广;纬度低,生长期长。
该地雨季短暂、旱季长,水分条件不能完全满足农作物的需求,需要灌溉,而这里河流众多,水源充足。
(3)A河为恒河,恒河上游发源于喜马拉雅山南麓,此地位于西南季风的迎风坡,降水较多但季节差异大,河流流量大且有明显的季节变化;高山地势起伏大,河流流速快;植被覆盖率高,河流含沙量小;此地纬度较低,平均温度
13 / 14
较高,河流无结冰期。
(4)日出、日落时的经度及其总体航向可以从正午太阳高度及地方时时差角度考虑。
根据日出方位为正东方向,说明该日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全球昼夜等长,各地日出时间均为地方时6时,而日出时北京时间为8点20分,由两地时差可以计算得出,此时船只位于85°E,日落时北京时间为20点4分,而日落当地时间为18时,根据时差计算可得,此时船只位于89°E,从而可以推测,当时船只向偏东方向航行。
桅杆的影子在正北方,说明此时为当地正午,因航行与昨天相同,但正午桅杆的影子明显比昨天长,说明船只离太阳直射点渐远,即船只向偏北方向航行,综合分析,该日船只向东北方向航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