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脑血管母细胞瘤的磁共振诊断及其病理表现(附12例分析报告)

合集下载

小脑血管母细胞瘤20例临床及影像分析

小脑血管母细胞瘤20例临床及影像分析
1 3 实验室检 查 .
供 丰富 ,引流 静 脉显 而 易见 ,不 典型 者 仅 表现 为 一个 较 大 囊性 病 变 ,囊 液往 往 呈 铁锈 色 ,提 示 陈 旧 出血 。 实质 性 的结 节状 肿 瘤 由
海 绵状血管 构成 的密集 毛 细血 管 网组 成 , 具有 较缓慢 向周 围组织 的浸 润性 l。血 管母细 胞瘤 列入 l ( HO 。实质性 血管 母细 胞瘤 由于 2 】 级 W ) 有 浸润性预 后欠佳 。 管母细 胞瘤的镜 下所见 颇似血管母 细胞瘤性 脑 血 膜瘤 『 者鉴 别往往 要追溯 到手术 所见 , 据肿瘤 与硬膜 的 关系来 ’ J ,2 根 判 断。血管 母细 胞瘤是 成年 人常见 的小肿 瘤之一 ,常 发生于 3 -6 0 0 岁 。 男女 发 病 率 之 比为 2 : I 。 1 CT和M RI 对小脑血管 母细胞瘤 患者提供 了准确 的定 位诊 检查 断手段 , 但定性 诊断仍 有一 定困难 。 由于M RI 描不受 后颅窝伪 影的 扫 影响 , 较小 实质性 病灶 的检 出率高于 C 对 T扫描 ; 而且三 维成像 , 显 对
低信号 , , I T W 为高信 号 , 子密度 加权像 上呈 高信号 ; 质 而壁 结节在 T, WI 为等 信号 , 1 I T W 为高信 号 , 质子 密度 加权像 上呈高 信号 ; 肿瘤血 管 位于病 灶 中心或周 围一 侧 , 呈蛇 形 、迂 曲条 状无 信号 区【 3 l 。实质性
入院 时血常 规显示 红细胞 计数为 ( .7 .5 X 1n 3 5 ~6 2) 0 /L, 平均 47 .0× 1” 0 /L, 中超 过 55 其 .0× 1 L者 3 I 红蛋 白定量 为 0/ 例 血 ( .~1 .)/L, 1 7 6 6g 3 平均 1 .g 4 9 /L, 中超 过 1 .g 其 6 0 /L者 3 。术 例 后 1d复查 , 有患者 的血 红细胞 及血 红蛋 白均在 正常范 围 。 0 所 14 影像学 检查 . 均行 头颅 C T及 MR 扫描 ,2 例 中 , 例病 灶位 于左 侧小脑 半 I 0 9 球 ,例位 于右侧 小脑半 球 ,例位于 小脑蚓 部 ,例 同时累及 双侧小 脑 5 l 3

脑血管母细胞瘤

脑血管母细胞瘤

脑血管母细胞瘤脑血管母细胞瘤(Hemangioblastoma,HB),又称脑血管网织细胞瘤(Angioreticuloma,ARM),是中枢神经系统的一种真性血管性肿瘤。

本病占所有脑肿瘤的1.5~2%,占后颅窝肿瘤的7~12%。

早在1926年由Lindau在一例小脑半球内首先发现此瘤,因此,又称Lindau氏瘤。

其主要发生在小脑,少数在脑干和幕上,好发于青壮年。

本病大多数为良性、单发,极少恶性倾向。

当合并视网膜血管母细胞瘤和/或多脏器肿瘤如肾细胞癌、胰腺囊肿或肿瘤时,称为V on-Hipple-Lindau病(VHL病)。

约70%的血管母细胞瘤有囊性变,囊腔型血管母细胞瘤较实质性的更易出现临床症状、进展更快。

囊腔型血管母细胞瘤的瘤结节和实质性血管母细胞瘤均为高度血管化的瘤实体组织,由基质细胞(或称间质细胞)和大量的幼稚血管组织组成。

囊液富含蛋白并呈草黄色至深黄色。

30%左右的血管母细胞瘤有遗传背景,称家族性血管母细胞瘤,属VHL疾病范畴;没有遗传背景的称为散发性血管母细胞瘤,其发生一般认为系胚胎期中胚叶与上皮成分之间整合失败所致。

脑血管母细胞瘤全部切除可治愈本病,但实质性、家族性、多发性脑血管母细胞瘤,特别是位于脑干的治疗仍较困难,而家族性脑血管母细胞瘤(VHL病)因累及脏器多,易复发,预后较散发性差,临床应予以重视。

诊断脑血管母细胞瘤的诊断主要靠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改变。

对青壮年有颅内压增高和小脑症状者,应考虑本病可能,伴有家族史或VHL者诊断基本成立。

脑血管母细胞瘤CT和MRI特征:囊腔型脑血管母细胞瘤特征性表现是囊腔大,结节小及结节显著异常强化,影像学诊断囊性血管母细胞瘤的关键是检出肿瘤壁结节。

肿瘤壁结节大多单个、突入囊腔内,少数有多个壁结节或结节在瘤周。

多数囊壁无强化,少数囊壁有胶质增生或有肿瘤组织时可发生强化。

实质性脑血管母细胞瘤的影像表现没有囊结节典型,诊断困难。

因肿瘤由致密毛细血管网组成,T2呈高信号,且随TE延长信号进一步增强,增强扫描呈不均质显著强化。

桥小脑角区常见肿瘤及影像表现

桥小脑角区常见肿瘤及影像表现
区肿瘤的典型症状。
影像学检查
通过CT、MRI等影像学检查,观察 肿瘤的大小、形态、位置及与周围 组织的毗邻关系,判断肿瘤的性质 。
病理学诊断
通过手术或穿刺获取肿瘤组织,进 行病理学诊断,确定肿瘤的良恶性 及具体类型。
鉴别诊断方法与要点
脑积水
脑积水时脑室系统扩大,但桥小 脑角区肿瘤不会引起脑室扩大,
详细描述
MRA通过磁场和射频脉冲技术,能够显示肿瘤的血管结构, 有助于判断肿瘤的性质和生长方式,为手术切除和放疗提供 重要参考。
X线检查
总结词
X线检查是一种传统的影像学检查方 法,对于桥小脑角区肿瘤的诊断价值 有限。
详细描述
X线检查主要用于观察骨骼结构和颅 骨病变,对于脑实质病变的诊断价值 较低。在某些情况下,X线检查可以 作为辅助检查手段,帮助排除其他骨 骼病变。
表皮样囊肿
01
02
03
总结词
起源于皮肤外胚层的良性 肿瘤
详细描述
表皮样囊肿通常位于桥小 脑角区的中线部位,呈圆 形或椭圆形,质地软。
影像表现
CT扫描显示低密度肿块, MRI显示T1低信号、T2高 信号,增强扫描无强化。
蛛网膜囊肿
总结词
脑脊液填充的良性囊肿
详细描述
蛛网膜囊肿通常位Βιβλιοθήκη 桥小脑角区,可压迫脑组织引起症状,多为 先天性。
感觉障碍。
影像表现
03
CT扫描显示低密度或等密度肿块,MRI显示T1低信号、T2高信
号,增强扫描可见强化。
脑膜瘤
总结词
起源于脑膜组织的良性肿瘤
详细描述
脑膜瘤通常位于硬脑膜上,生长缓慢,可压迫脑 组织引起症状。
影像表现
CT扫描显示高密度肿块,MRI显示T1等信号、T2 低信号,增强扫描可见明显强化。

血管母细胞瘤 病情说明指导书

血管母细胞瘤 病情说明指导书

血管母细胞瘤病情说明指导书一、血管母细胞瘤概述血管母细胞瘤又称血管网织细胞瘤,是一种罕见的颅脑良性肿瘤。

患者临床上以头痛为首发症状,大部分患者还可见呕吐、眩晕和复视。

本病可散发,也可家族遗传。

目前有家族史的血管网织细胞瘤病例可诊断为von Hippel-Lindau’s Disease(VHL),患者可伴发视网膜血管瘤和其他内脏囊肿或肿瘤。

大多数血管网织细胞瘤可根治,但遗传性血管网织细胞瘤患者伴有恶性肿瘤形成的倾向,故应及时就医并定期复查。

英文名称:暂无资料。

其它名称:血管网织细胞瘤。

相关中医疾病:暂无资料。

ICD疾病编码:暂无编码。

疾病分类:暂无资料。

是否纳入医保: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部分患者具有家族遗传性。

发病部位:颅脑。

常见症状:头痛、呕吐、眩晕、复视。

主要病因:血管网织细胞瘤病因尚不明确,相关学者推测可能与胚胎发育有关。

检查项目:体格检查、血常规检查、颅脑MRI、CT检查、血管造影检查、腹部超声检查、基因检查、病理检查。

重要提醒:患者一旦确诊,应及时治疗,积极治疗,避免疾病进展。

临床分类:1、基于肿瘤组织成分分类(1)毛细血管型:肿瘤以毛细血管为主,常伴有囊肿。

(2)网织细胞型:肿瘤多为实体。

(3)海绵型:肿瘤由大小不同的血管及血窦构成,血运丰富。

(4)混合型:为以上几种类型的混合表现,其中,毛细血管型约占50%。

2、基于肿瘤性质分类(1)囊性:肿瘤内含草黄色或淡黄色的透明液体,内壁光滑,可见一个或多个瘤结节。

囊性肿瘤与周围脑组织无明显分界。

(2)实性:实质性血管母细胞瘤大体上呈红色或肉红色,边界清楚,包膜完整,血供极为丰富,可见怒张的引流静脉。

二、血管母细胞瘤的发病特点三、血管母细胞瘤的病因病因总述:血管母细胞瘤病因尚不明确,相关学者推测可能与胚胎发育有关。

一般公认血管母细胞瘤细胞起源于中胚层细胞的残余,这种细胞在胚胎发育第3个月时,应当发育为中枢神经的血管组织,异常发育则可能导致肿瘤的形成。

小脑肿瘤的鉴别诊断模板

小脑肿瘤的鉴别诊断模板

小脑肿瘤的鉴别诊断模板
小脑肿瘤的鉴别诊断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症状、体征、影像学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等多个方面。

以下是一个小脑肿瘤的鉴别诊断模板,供参考:
1. 病史采集:仔细询问患者的症状出现时间、进展情况、是否有头痛、呕吐、共济失调、视力问题等。

2. 神经系统检查:进行全面的神经系统检查,重点关注小脑功能,如步态、协调性、肢体运动、眼球运动等。

3. 影像学检查:
- 头颅 CT 和 MRI:可用于确定肿瘤的位置、大小、形态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

- 增强扫描:有助于判断肿瘤的血供情况。

4.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生化检查等,排除其他全身性疾病。

5. 鉴别诊断:
- 转移性肿瘤:对于有原发肿瘤病史的患者,需考虑转移性肿瘤的可能。

- 脑膜瘤:小脑脑膜瘤常与小脑皮质相连,边界清楚,增强明显。

- 血管母细胞瘤:多见于成年人,常位于小脑半球,可伴囊性变,强化明显。

- 胶质瘤:小脑胶质瘤多见于儿童和青年人,生长较快,常伴脑积水。

- 脓肿:小脑脓肿起病急,常有发热、头痛等症状,影像学上表现为环形强化。

6. 诊断依据:综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做出初步诊断。

请注意,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的鉴别诊断还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分析。

如有需要,请咨询专业的神经外科医生以获得准确的诊断和治疗建议。

脑肿瘤的MRI诊断

脑肿瘤的MRI诊断
❖ I级星形细胞瘤无强化或仅轻度强化,II、III级星 形细胞瘤有明显强化,形态与厚度不一,在环壁 上有时有一强化的肿瘤结节。有时可呈边界不清 或清楚的弥漫性或结节性强化。IV级强化更明显, 形态更不规则。
MRI表现:
❖ 星形细胞瘤多呈长T1长T2信号,部分呈混杂信 号,内可见囊变、坏死、出血和钙化等信号改变。 出血坏死低度星形细胞瘤少见,而高度星形细胞 瘤多见。钙化显示不如CT敏感。MRI显示脑水肿 和占位效应较CT敏感、准确。瘤体可跨越胼胝 体向对侧生长,也可沿脑室室管膜种植性转移。
CT表现:
❖ 平扫:鞍内占位,向上向下生长,多为 等密度,少部分可出血,蝶鞍扩大,鞍 底下凹变薄,侵蚀或破坏。
❖ 增强扫描:肿瘤中度以上强化。 ❖ 微腺瘤表现垂体内圆形或不规则小的低
密度区,鞍隔隆起,垂体柄偏移,增强 扫描垂体内低密度区更明显。
MRI表现:
❖ 肿瘤形态:垂体微腺瘤表现为垂体高度增加(通常 ﹥9mm),局部向上或向下膨隆,多数表现为圆形低 信号灶,垂体漏斗部或垂体柄向一侧偏移。垂体大腺 瘤表现为鞍内和鞍上圆形或分叶状肿块。
(脑内髓母细胞瘤,脑外SPNET)
六、血管性肿瘤:
❖ 1.成血管细胞瘤(血管网织细胞瘤、血管 母细胞瘤)
❖ 2.动脉瘤 ❖ 3.海绵状血管瘤 ❖ 4.畸形细胞肉瘤
七、含脂类肿瘤:
❖ 1.胆脂瘤(表皮样囊肿) ❖ 2.脂肪瘤
❖八、恶性淋巴瘤 ❖九、颅咽管瘤 ❖十、脉络丛乳头状瘤
十一、骨肿瘤
❖ 1.脊索瘤(斜坡) ❖ 2.骨瘤、骨软骨瘤、软骨肉
❖ 增强扫描:增强扫描后脑膜瘤呈明显均匀强化, 如果与瘤体相连的脑膜强化,呈鼠尾状或线状, 称脑膜尾征。
T1WI
T2WI
+C --C

骨血管瘤的临床分析(附12例报告)

骨血管瘤的临床分析(附12例报告)

骨血管瘤的临床分析(附12例报告)
陈君三
【期刊名称】《现代肿瘤医学》
【年(卷),期】1998(000)004
【摘要】骨血管瘤系属骨附组织的一种肿瘤,临床上较少见,国内报导也较少,属良性肿瘤,一般分两大类,即海绵状血管瘤和毛细血管瘤。

本文收集有完整资料者12例,其中最小年龄7岁,最大年龄57岁,女性多于男性,其临床特点是,发生在脊柱者多有神经根刺激症状如出现截瘫,若发生扁平及长管骨者后部常有疼痛,可触及包块,X 线的特征为病发部位的栅状栏,蜂窝状改变,对其治疗我们采取了刮除植骨和放疗,获得了较好的效果。

【总页数】1页(P232)
【作者】陈君三
【作者单位】陕西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骨伤科,西安71000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8.1
【相关文献】
1.颅骨血管瘤(附1例报告) [J], 韩志江;曹志坚;李军孝
2.颅骨血管瘤的X线诊断(附15例报告) [J], 邱乾德;程通;闫海滨
3.小儿骨血管瘤X线诊断(附3例报告) [J], 张宏波;彭明惺;刘利君;唐学阳
4.尺骨骨血管瘤并肌间血管瘤非典型影像表现(附1例报告) [J], 李小宝
5.眼眶原发骨血管瘤的诊治(附5例报告) [J], 刘向东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小儿神经母细胞瘤的MRI诊断

小儿神经母细胞瘤的MRI诊断
1 5 4
第2 O卷 2期 2 0 1 4年 3月
天 津 医科 大 学 学 报 J o u r n a l o f T i a n j i n M e d i c a l U n i v e r s i t y
V o 1 . 2 0 . N o . 2
Ma r . 2 01 4
同 的分类 分别 进行 磁共 振 的阅 片和分 析 总结 。
2 结果
见的恶性肿瘤 , 其发生率一般报道为 1 / 7 0 0 0 ~ 1 / 1 0 0 0 0 , 仅低 于 白血病 和 中枢 神 经 系统 肿瘤 的发生 率 , 占小 儿恶 性 肿 瘤 的 8 %~ 1 0 %I l l 。 由于 神 经母 细 胞 瘤 的 临 床表 现多 样 、复杂 , 6 0 %患 儿就 诊 时 已发生 转 移 , 预 后较 差 , 故对其 早 期诊 断较 为 困难 l 2 l 。现 阶段 N B的
9月 一 2 0 1 3年 3月期 间 就诊 的 2 0例 经 手 术 和 病 理 学 检 查证 实 为 神经 母 细胞 瘤 的患 儿 , 其 中男 1 3例 , 女 7例 ; 年龄最小 1 个月, 最大4 0个 月 , 平 均 年 龄
明确诊断仍依靠术后病理学检查 , 对于某些临床分 期为 I I I 、 I v期 患 儿 、 需 早 期 行 化疗 的患 儿 , 术 前 的
早期 诊 断 显得 尤 为重 要 1 。核 磁 共振 作 为 临床 上 一 种 重要 的检测 方 法 , 具 有安 全 无创 、 成像 清 晰 、 对 软
收集 天 津 医科 大学 总 医院 2 0 1 2年
1 . 1 临床 资料
例, 余均 可 在肿瘤 周边 或远 处 发现转 移病 灶 。 肿瘤最 大为 1 4 c mx l 2 c ux r 8 . 5 c m,平 均大 小 为 8 . 0 8 c mx 7 . 5 c m x 7 - 3 c m( 表 1 ) 。 T WI 扫描 主要表 现 为实性 占位性 病变 , 边 缘 可见 包 膜 , 并 向周 围压迫 邻 近器 官 , 如肠 管、 肾脏 、 肝脏 、 胰腺 、 气管 、 心肺 等 , 大 部 分 病 例 肿 瘤 内 MR信 号 不 均 匀 ,内可 见 散 在 小 类 圆形 高 信

血管母细胞瘤的MRI表现与诊断

血管母细胞瘤的MRI表现与诊断

血管母细胞瘤的MRI表现与诊断作者:向成燕白卓杰张本善来源:《中外医疗》 2014年第30期向成燕白卓杰张本善东南大学附属南京江北人民医院放射科,江苏南京210048[摘要] 目的探讨颅内血管母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及鉴别诊断。

方法回顾性分享10例经MRI及手术病理证实为血管母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

结果该组肿瘤发生于小脑半球7例,位于小脑蚓部1例,桥小脑角1例,右侧脑白质与颞叶交界处1例。

大囊小结节型7例,其中1例位于幕上;单纯囊肿型2例,均位于小脑半球;实质型1例,位于桥小脑角区。

结论血管母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可提示其诊断。

[关键词] 颅内肿瘤;体层摄影术;核磁共振成像[中图分类号] R739.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4)10(c)-0048-02[作者简介] 向成燕(1985-),女,江苏盐城人,本科,住院医师,主要从事医学影像工作。

血管母细胞瘤亦称血管网织细胞瘤,来源于血管内皮细胞,是一种良性脑肿瘤,占颅内肿瘤的1.3%~2.4%,男性发病率大于女性。

血管母细胞瘤多为单发,有时可为多发;可发生于脑的任何部位,90%以上位于小脑半球,少数位于延髓、脊髓、幕上脑实质。

血管母细胞瘤多数为散发,少数具有家族性;血管母细胞瘤(即血管网织细胞瘤)有大囊小结节型、单纯囊肿型以及实质型,以大囊小结节型为最多见,约占60%~90%,实质型约占10%~40%。

血管母细胞瘤列入1级(WHO),实质性血管母细胞瘤由于有浸润性预后欠佳。

该研究收集和分析该院2003年1月—2011年10月年经MRI检查,手术病理证实的10 例血管母细胞瘤,旨在探讨其MRI 表现特征,以进一步提高对血管母细胞瘤MRI表现的认识。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搜集经MRI检查及手术病理证实的血管母细胞瘤10例,其中男6例,女4例;年龄24~61岁,中位年龄42岁。

其中大囊小结节型7例,单纯囊肿型2例,完全实质型1例。

髓母细胞瘤的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

髓母细胞瘤的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
¡ 髓母细胞瘤的MRI表现;T1加权像为稍低或等 信号,T2加权像信号多变,可为低、等或稍高信 号,增强扫描呈中等度均匀强化。
病史;女性,30岁,反复头晕呕吐伴颈部疼痛1周
鉴别诊断
脑膜瘤: ¡ 好发于中年女性,属于脑外肿瘤,大多数胸膜瘤
T1加权像呈等或稍低信号,T2加权像呈稍高或 等信号,部分脑膜瘤为T1加权像呈低信号,T2 加权为高信号,增强明显强化;肿瘤边缘一般清 楚,T2加权像常可见肿瘤边缘“假包膜”存在, 有时见“脑膜尾征”;而髓母细胞瘤尽管肿瘤近 小脑表面,但仔细分析肿瘤边缘无假包膜存在, 增强呈中度或轻度强化。
髓母细胞瘤的 影像诊断
与鉴别诊断
髓母细胞瘤
¡ 髓母细胞瘤系中枢神经系统的一种高度恶性的肿 瘤,好发于儿童,男性多见,生长于小脑蚓部、小脑 半球及第四脑室,主要症状头晕、呕吐,视力障 碍和共济失调,后期引起梗阻性脑积水症状。
¡ 髓母细胞瘤多为实性,类圆形或不规则形,边界较 清楚,内部可出现囊变,但出血及钙化少见。
血管母细胞瘤
同一病例(增强)
鉴别诊断
小脑转移瘤: ¡由于病理情况复杂,肿瘤信号变化较
多,其影像学表现多种多样。结合病 史,是否存在原发灶。 ¡转移瘤大多数为多发, 少数单发, 周围 水肿明显, 多发者呈结节或环状, 单发 者呈囊状, 其内见壁结节, 平扫呈长T1 长T2 信号, 增强后扫描呈明显结节状 或环状强化。
血管母细胞瘤: ¡ 本病好发于青壮年, 男多于女,可有家族史。
典型表现为“大囊小结节”征。瘤内及瘤周 异常扩张血管影也是本病的一个重要特点,可 见血管流空现象。 ¡ 囊结节型和囊实质型囊液T1W I为等或稍高 于脑脊液信号,T2W I囊液为明显高信号, 壁结节或实质肿块呈稍高信号,小结节可被 囊液掩盖而遗漏。增强扫描结节或实性部分 可显著强化。囊结节型囊壁一般无强化。

恶性脑膜瘤的临床和病理(附12例报告)

恶性脑膜瘤的临床和病理(附12例报告)
关 键词 1 脑 膜 瘤 ; 性 肿 瘤 fT; 理 学 ; 术 恶 C 病 手
文章编 号 】 1o — 5 X(0 2 0 — 0 2 0 o 9 13 2 0 ) 10 5 - 2
【 文献标 识码 1 u
【 中圄分类号 】 R 7 94 3 .5
恶 性 脑 膜瘟 临 柬 上 较 为 少 见 ,我 科 t 8 9 6年 至
大脑镰旁 2 ,矢状窦旁 、海绵窦旁及蝶骨嵴各 1 例
例 。肿瘤 直 径 3 1 m 平 均 66c  ̄ 2c , . m.
1 病 理检 查 内 皮细 胞 型 7例,纤 维母 细 胞 型 和 . 4 混合 型各 2例, 乳头 型 1 。 例 肿瘤 内有 局 灶性 坏死 l 0 例, 分 裂 (3个/ 0个 高倍 视 野 ) , 数 增 多 6 核 > 1 9例 细胞
中 刮临 床 种 经 外 科 杂 志 20 年 2月 第 7卷 第 1 02 期

53
B re 等 将 肿 瘤 侵 犯 脑 组 织 和/ 转 移 定 为 恶 性 ug r 或 脑 膜瘤 的 绝对标 准 , J kk lie 而 a sean n等 则 通 过 对肿 瘤 的 细胞 密度 、 异 型性 、 分 裂 、 死 、 长方 式 等 核 核 坏 生 组 织学 指 征进 行 评 分来 确 定 良 、 性 脑 膜瘤 的诊 断 , 恶
膜瘤 的依 据 。 在 实 际 临 床工 作 中 , 时具 有 上述 所 但 同 有 特 点 的 肿 瘤 并 不 多 , 大 多 存 在 其 中 4 5个 I  ̄ 】 。
作 者 单 位 : 京 医 科 大 学 附 属 脑 科 医 院 神 经 外 科 ( 京 ,1 0 9) 南 南 202
维普资讯
3 讨 论

MRI诊断报告模板

MRI诊断报告模板

MRI诊断报告模板MRI诊断报告模板2011年11月10日头颅颅内未见明显异常双侧大脑半球对称,灰白质对比正常,未见局灶性信号异常,各脑室、脑池大小形态正常,中线结构居中,幕下小脑、脑干无异常,矢状面扫描示垂体大小形态正常。

脑部MRA未见明显异常。

颅脑MRA示脑基底动脉环完整,双侧大脑中动脉、颈内动脉、大脑前动脉及大脑后动脉及其分支走行正常,无明显局灶性增粗或变细。

鞍内及鞍上占位性病变,性质考虑为垂体腺瘤冠状面及矢状面扫描示垂体窝扩大,鞍内及鞍上可见实性占位性病变,大小约为: X Xcm,边界清楚,T1WI呈等信号,T2WI为略高信号,增强扫描后有轻中度强化,信号均匀,病灶呈"花生米"状,在鞍隔平面受阻变窄,垂体柄受压显示不清,视交叉受压,第三脑室及双侧脑室对称性扩大积水。

垂体内小信号异常,符合垂体微腺瘤。

垂体冠状及矢状面示垂体上下径为 cm,上缘膨隆,垂体信号欠均匀,于垂体左/右侧/底部见一T1WI小低信号异常影,直径约为 cm,垂体柄向左/右侧偏移,动态增强扫描示正常垂体明显均匀强化,垂体内病灶呈低信号,鞍底骨质下陷,鞍旁及鞍上其它结构未见异常。

颅内多发占位性病变,性质考虑为脑转移瘤。

于脑内双侧大脑半球灰白质交界区可见多发大小不等类圆形病变,T1WI呈低信号,T2WI高信号,中央有坏死,显示更长T1及更长T2信号,病灶周围大片状水肿,增强扫描后病灶呈不规则环状强化,周围水肿无强化,中线结构向左/右侧偏移。

鞍内及鞍上占位性病变,性质考虑为颅咽管瘤。

矢状及冠状面扫描示鞍内及鞍上占位性病变,大小约为: X X cm, T1WI呈低信号,T2WI呈明显高信号,水抑制序列仍呈高信号,肿块边界清楚,Gd-DTPA增强扫描病灶呈环形强化,三脑室前下部受压,三脑室后部及侧脑室扩张积水,垂体受压变扁位于肿块下方。

左/右侧额/颞/顶/枕叶占位性病变,性质考虑为Ⅰ-Ⅱ级星形细胞瘤。

平扫示左/右侧额/颞/顶/枕叶见一类圆形占位性病变,大小约为 X X cm,形状规则/不规则,边界清楚/欠清楚,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信号均匀/略不均匀,周围无水肿/水肿较轻, Gd-DTPA增强扫描肿瘤轻度强化/无强化,水肿不强化。

小脑肿瘤的影像诊断 ppt课件

小脑肿瘤的影像诊断  ppt课件

ppt课件
53
髓母细胞瘤
室管膜瘤
ppt课件
54
转移瘤
转移性肿瘤:年龄大,病程短,发展快,可找到原 发灶。
最常见原发肿瘤如肺癌和乳腺癌,还有黑色素瘤、 甲状腺癌和肾癌。
小脑转移性肿瘤多同时伴有大脑的转移病灶出现, 多发于小脑皮髓质交界区。(转移瘤大部分为血 行播散性疾病,脑供血动脉在皮髓质交界处变细, 瘤栓易受阻于此而形成瘤灶,因此转移瘤多位于 小脑半球周边部位,少数位于小脑蚓部)
ppt课件
55
临床特点:
一般发病较急,病程短。
大部分病人在出现脑部症状之前,临床上已确诊其原发癌。也有少 数病人颅内症状出现先于原发灶的发现,其中以肺癌最多见。
颅内转移的症状根据肿瘤所在位置而异。
ppt课件
56
MHale Waihona Puke 特点:位于小脑半球较表浅处,直径多在5cm以下,常有囊变坏死,瘤周 多伴有水肿带(中重度?轻度?)。
ppt课件
case1 男,14y
头晕一周
CT
46
MR
T2
T1
DWI
ppt课件
47
+C
case2 男 13y 头晕、呕吐 CT
铸型
ppt课件
48
T2
经过侧孔及中间孔延伸—塑形生长
ppt课件
49
T2
T1
Case3 男,3y 反复呕吐2月 行走不稳1月余
DWI
ppt课件
50
+C
室管膜瘤VS髓母细胞瘤
特点:弥散DWI亮—肿瘤细胞较密集,核浆比高
ppt课件
32
ppt课件
33
T2 T1-sag
T1

脑肿瘤的磁共振诊断ppt课件

脑肿瘤的磁共振诊断ppt课件
8
肿瘤信号的均匀度
• 肿瘤囊变、坏死、出血、化钙、含脂肪 或蛋白质-表现混杂信号。 • 囊变或坏死,T 1低信号中有更低信号区, T2高信号中有更高信号区;
9
肿瘤强化
• 强化原理:血脑屏障破坏、肿瘤血管 • 强化类型:片状、结节或块状、环状或 花环状、环-结节强化

10
瘤周水肿及占位效应
• 肿瘤周围水肿-血管性水肿。 • 水肿形态: 片状或带状 车轮状或指套状 • 占位效应: 脑室-变形移位 中线-移位
22
星形细胞瘤Ⅲ - Ⅳ级 (astrocytoma grade 3-4)
23
星形细胞瘤Ⅲ - Ⅳ级 (astrocytoma grade 3-4)
24
星形细胞瘤Ⅲ - Ⅳ级 (astrocytoma grade 3-4)
25
星形细胞瘤Ⅲ - Ⅳ级 (astrocytoma grade 3-4)
34
少突胶质细胞瘤 oligodendroglioma
• MR表现: 1. T1呈等或稍低信号,T2稍高信号,囊变 区信号更高,钙化呈低信号,有瘤周水 肿。 2. 肿瘤中等度强化,呈不规则形或块状。
35
少突胶质细胞瘤 oligodendroglioma
36
少突胶质细胞瘤 oligodendroglioma
37
室管膜瘤ependymoma
• 起源于室管膜细胞; • 成人多见于侧脑室,儿童多见于第四脑 室;少数发生于脑实质内。
11
常见脑肿瘤
• 神经上皮瘤(neuroepithelial tumors):通称胶 质瘤(glioma) 最常见,40%-50%,包括星形细胞瘤 astrocytoma,少突胶质细胞瘤 oligodendroglioma,室管膜瘤ependymoma, 髓母细胞瘤medulloblastoma等 • 星形细胞瘤分级: Ⅰ级 ,Ⅱ级 , Ⅲ 级 , Ⅳ 级

十二道《病理生理学》病例分析(附答案)

十二道《病理生理学》病例分析(附答案)

十二道《病理生理学》病例分析(附答案)一、病例思考(水电)患者女性,16岁,因心慌、气短1年,咳嗽、咯血、腹胀和尿少2周入院。

入院后经各种检查诊断为: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心功能Ⅳ级,肺部感染。

实验室检查:血K+L,Na+144mmol/L,Cl-90mmol/L,HCO-329mmol/L。

住院后给予强心、利尿(氢氯噻嗪25mg/次,3次/日)、抗感染治疗,并进低盐食物。

治疗7天后,腹胀、下肢浮肿基本消失,心衰明显改善。

治疗18天后,心衰基本控制,但一般状况无明显改善,且出现精神萎靡不振、嗜唾、全身软弱无力、腹胀、恶心、呕吐、不思进食及尿少等,并有脱水现象;血K+L,Na+112mmol/L,L,HCO-L。

立即给予静脉补充含氯化钾的葡萄糖盐水。

5天后,一般状况明显好转,食欲增加,肌张力恢复,尿量亦逐渐正常;血K+L,Na+135mmol/L,Cl-91mmol/L,HCO-330mmol/L。

讨论题:1、引起患者出现低血钾、低血钠的原因有哪些2、哪些症状与低血钾有关说明其理由。

为什麽需补钾5天后病情才好转3、患者是否合并酸碱平衡紊乱是何原因引起为何种类型《二、病例思考(酸碱)限于篇幅,不再另加病例。

病例一、二、和三分别见A型选择题30、31和32。

请分别分析这些患者体内的酸碱平衡状况。

病例一、某慢性肺气肿患者,血气分析及电解质测定结果如下:,PaCO2(67mmHg),[HCO-3]40mmol/L,[Na+]140mmol/L,[Cl-]90mmol/L.病例二:某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因上腹部不适呕吐而急诊入院,血气分析及电解质测定结果如下:,(44mmHg), [HCO3-]26mmol/L, [Na+]142mmol/L,[Cl-]96mmol/L。

病例三:某重症肺心病伴下肢浮肿患者应用速尿治疗两周后,作血气分析及电解质测定,结果如下:,PaCO2 (66mmHg),[HCO3-]36mmol/L,[Na+]140mmol/L,[Cl-]75mmol/L.三、病例思考(缺氧)患者女性,45岁,菜农。

[神经影像]“髓母细胞瘤”的临床表现、MRI特点及鉴别诊断(建议收藏)~~~

[神经影像]“髓母细胞瘤”的临床表现、MRI特点及鉴别诊断(建议收藏)~~~

[神经影像]“髓母细胞瘤”的临床表现、MRI特点及鉴别诊断(建议收藏)~~~髓母细胞瘤【临床表现】髓母细胞瘤(medulloblastoma)是一种高度恶性(WHO分类Ⅵ级)的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

发病年龄多在20岁以内,高峰在15岁之前,男性多见。

躯体平衡障碍、共济失调、脑干受压及神经根受刺激为常见其临床症状。

【MRI表现】(1)病变位于第四脑室顶部及小脑蚓部,呈类圆形或类椭圆形,有分叶,边界不清。

以实性成分为主(图1)。

(2)肿瘤的上方或前方可见新月形脑脊液残留,瘤周有轻中度水肿,第四脑室及脑干受压变形移位,引起幕上梗阻性脑积水,易经脑脊液广泛种植转移。

(3)信号较均匀,T1WI呈低信号,T2WI呈等或稍高信号,T2 FLAIR及DWI呈高信号,ADC值明显降低。

(4)增强扫描示病变呈明显较均匀性强化。

(5)成人髓母细胞瘤常位于小脑半球,边界一般较清楚,但无明确包膜,囊实相间或以囊性成分为主,信号不均匀,囊变区呈更长T1、长T2信号。

增强扫描多为不规则环状强化,可见大的壁结节,小脑半球表面受累时呈脑回样强化。

图1髓母细胞瘤A、B.分别为横断面T1WI及T2WI,示小脑蚓部及第四脑室腔内类圆形肿块,呈稍长T1、稍长T2信号,信号欠均匀,边界欠清,瘤周无明显水肿;C. DWI,示病灶呈高信号;D.矢状面T1WI,示病灶与小脑蚓部分界不清,脑干呈受压改变【诊断及鉴别诊断】1.诊断依据第四脑室顶部及小脑蚓部实性肿块,DWI呈高信号,常致幕上梗阻性脑积水,易经脑脊液播散种植于脑室及蛛网膜下隙。

2.鉴别诊断(1)毛细胞型星型细胞瘤:多为囊性,囊壁可伴或不伴壁结节,增强扫描呈花环状或不规则强化,强化程度不及髓母细胞瘤。

(2)室管膜瘤:第四脑室内最多见,常伴有交通性脑积水,瘤周可见脑脊液呈环形线状包绕,多有钙化。

(3)血管网状细胞瘤:典型者呈大囊小结节型,壁结节内及瘤周见流空血管影,增强壁结节明显强化。

脑小血管病影像学诊断

脑小血管病影像学诊断
200μm) ✓ MCA1 段发出的豆纹动脉(200~400μm) ✓ PCA 近端和 PCoA 发出的穿丘纹动脉(100~
400μm) ✓ 基底动脉发出的脑桥穿支动脉(50~500μm) ✓ 侧脑室旁血供来源于两组动脉,即离心性和向
心性动脉。前者为脉络膜前动脉或豆纹动脉分 支(室管膜下动脉),后者为长髓质动脉。两 者之间吻合支稀少,为分水岭区供血,此区域 对全身或局部血流量的降低十分敏感
隙灶和血管周围间隙扩大
新发皮层下小梗死(Recent small subcortical infarct)
该类病变是指影像发现的近期位于皮层软脑膜动脉分布区的小梗 死
影像或临床提示病变新近发生(急或亚急性),直径 < 20 mm 动脉壁斑块脱落或血栓脱落所致
(三)脑白质病变(缺血性)
由多种不同病因引起的一组由影像学所表述的脑室旁、深部白质、皮 层下白质高信号的病变
腔隙性梗死、脑白质病变、微出血、 VR间隙扩大
临床表现
受损脑组织的神经系统定位症状及 体征
可不出现临床症状;认知功能障碍、 缺陷血性脑卒中、脑出血、步态异 常和老年情感障碍
CSVD占所有卒中的20%-25% 临床表现多种多样: ✓ 腔隙性综合征:单纯运动性偏瘫、单纯感觉障碍等 ✓ 非特异性症状:头晕、认知障碍、血管性痴呆、步态异常、帕
腔隙性脑梗死与血管周围间隙扩大鉴别
(六)脑萎缩
脑萎缩(brain atrophy)是指在CSVD的前提下出现的脑容积减少, 而非肉眼可见的特定局部损伤例如颅脑创伤或脑梗死所致
MRI可见脑体积缩小,脑沟变宽加深,脑回变窄,脑室扩大。理想情 况下,脑萎缩的判断需要长期的随访并与先前影像学比较。散发的局 部病变,例如皮质梗死,所致的脑组织缺损容易在影像学上发现,注 意不要与继发于弥漫病变的全脑或局部脑萎缩混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脑血管母细胞瘤的磁共振诊断及其病理表现(附12例分析报告)
发表时间:2009-09-28T09:12:10.46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第22期供稿作者:李建平胡俊松 (江西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江西九江 3 [导读] 探讨小脑血管母细胞瘤的磁共振征象
【中图分类号】R7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09)22-0044-02
【摘要】目的探讨小脑血管母细胞瘤的磁共振征象。

方法对已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小脑血管母细胞瘤的MRI征象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

结果 12例患者中位于左侧小脑半球的2例,右侧小脑半球3例,小脑蚓部3例,左侧桥小脑角2例,右侧桥小脑角1例,多发病灶1例,位于双侧小脑半球。

影像上呈大囊小结节型6例,实质型4例,单纯囊性型2例。

结论在小脑血管母细胞瘤的磁共振诊断上,可将其形态分为大囊小结节型、实质型、单纯囊性型,MRI对其定位、定性诊断均有较高价值。

【关键词】小脑血管母细胞瘤磁共振成像
血管母细胞瘤又名血管网状细胞瘤,是一种罕见的肿瘤,占颅内肿瘤的1.5%左右,多发生于幕下小脑半球,本文收集我院2005年3月-2008年12月期间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2例小脑血管母细胞瘤并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结合相关的文献资料,探讨其MRI征象,总结经验以提高对其诊断、鉴别诊断水平。

1 材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病例为2005-2008年间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2例患者,男性 7例,女性5例,年龄6-63岁,平均年龄27岁。

临床表现:均有头痛、头晕逐渐加重并伴恶心呕吐,以枕部疼痛为主,部分有视物模糊、行走不稳,病史2周-1年多不等.
1.2 方法 12例均做磁共振检查,磁共振机使用GE公司1.5超导型磁共振扫描仪,常规行轴位SET1WI、T2WI及水抑制成像序列;失状位及冠状位T1WI扫描,扫描参数T1WI TR:400ms,TE:14ms;T2WI TR:5000ms,TE:128ms;水抑制像TR:9000ms,TE:110ms,层厚:8mm;矩阵:198×256;FOV:184×210nm。

所有病例均行增强扫描,对比剂为Gd-DTPA,注射剂量为0.1mmol/kg,注入对比剂后行SE序列3个断面T1WI扫描。

2 结果
2.1 肿瘤的影像学表现①肿瘤部位、大小:右侧小脑3例,左侧小脑2例,蚓部3例,右侧桥小脑角1例,左侧桥小脑角2例,多发1例,位于两侧小脑半球;肿瘤(以肿块的最大经线计)最大者6cm,最小者2.0cm。

②肿瘤的形态及表现:大囊小结节型6例,实质型4例,形状多为椭圆形或不规则形,单纯囊型2 例,多呈类圆形。

大囊小结节型:多表现为囊性,内有壁结节,囊腔张力较高,边缘较光滑,境界清楚,T1WI信号稍高于脑脊液,T2WI为均质性高信号,壁结节约0.4-1.5cm不等,多附着于囊腔贴近脑膜的一面,T1WI稍高于脑脊液(附图),5例结节内可见流空的血管影,增强均示结节呈高度强化,部分较大结节内可见细条状分隔,囊液无强化。

实质型:平扫T1WI 信号高于脑脊液液,T2WI呈低于脑脊液而高于脑实质信号,增强后明显均匀强化(4例)或不均匀强化(2例),增强后密度迅速升高,但又很快降低。

单纯囊性型:与一般的囊肿影像学上较相似,由于囊液含有蛋白质和出血,水抑制相为稍高信号。

部分肿瘤周边可见轻度的脑水肿,以实质型最多见,轻度占位效应。

③并发症:12例中10例伴有四脑室受压、移位而导致不同程度的脑积水,本组病例中实质型肿瘤周围脑水肿较严重,但也可以呈轻至中度,其中有6例造成重度脑积水,与其位置及肿瘤的大小有关。

2.2 病理大体病理:瘤体鲜红,血运丰富,可见怒张的引流静脉,囊液呈黄绿色或淡黄色胶冻样液体,瘤结节质硬,切面鲜红,富含小血管,单个或多发,均位于靠近脑表面的一侧囊壁处找到结节。

手术病理证实明显强化部分为肿瘤组织,大囊小结节型强化后囊壁轻度强化者为3个。

3 讨论
3.1 影像表现血管母细胞瘤影像上;可分为大囊小结节型、单纯囊型以及实质型[1],其中以大囊小结节型最常见,本组12例肿瘤(50%)以此为主要表现。

大的病变常引起四脑室受压变小,本组有10例伴不同程度梗阻性脑积水,但未见引起小脑扁桃体下疝。

MRI图像上:实质型肿瘤或囊内的结节多呈均匀的等T1等T2信号,但边缘多不清晰。

囊性部分或囊性型肿瘤则多为均匀的长T1长T2信号,周边常可见长T1长T2的水肿。

实质型肿瘤、囊腔内的结节及肿瘤的周边尚可见血管流空影,增强扫描后壁结节明显强化,囊壁则少见强化。

肿瘤可压迫周围脑组织、脑室,引起梗阻性脑积水,小脑扁桃体下疝等占位征象。

实质型肿瘤增强后多均匀强化,有报道[2]认为:实质型肿瘤MRI表现不典型,瘤内或瘤周多可见血管流空低信号影,本组有11例在肿瘤周边或实质性肿瘤内部可见流空血管影,平扫T1WI或T2WI瘤内及瘤周见异常扩张血管流空信号为实质性血管母细胞瘤特征性表现之一。

3.2病理血管母细胞瘤是中枢神经系统较特殊的良性肿瘤,比较少见,为颅内血管丰富的肿瘤,又称血管网状细胞瘤。

大体病理:本组病例中大囊小结节型占多数,囊腔形成原因可能与肿瘤组织退变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过渡表达作用于血管致使血管通透性增高,血浆外漏所致,结节大小多在0.4-1.5cm之间,与文献报道相符,且结节均位于囊腔内靠近大脑表面一侧,电子显微镜下在肿瘤和大脑外界交界处可见大量的毛细胞样星形细胞增生,并可见Rosenthal纤维,此为壁结节的主要成分,亦为肿瘤的实性部分。

光镜观察,肿瘤组织有两种成分构成;一是丰富的血管,为不同成熟阶段的毛细血管(内皮细胞);二是毛细血管网之间可见大量的间质细胞,在血管网之间呈巢状或片状排列。

根据组织中毛细血管和间质细胞的比例不同,将其分为分为3型,经典型(两种成分大致比例相同)、网状型(以毛细血管为主)、细胞型(以间质细胞为主)。

我们认为此三种类型分别与影像学分类大囊小结节型、单纯囊性型及实质型相对应,但有待于进一步证实。

3.3 鉴别诊断血管母细胞瘤的影像表现已有较多相关文献报道,对于部位及征象不典型者应与以下肿瘤相鉴别:(1)大囊小结节型血管母细胞瘤应与单发转移瘤及囊性星型细胞瘤相鉴别,转移瘤多有原发部位的病史,且周围水肿较明显;而囊性星型细胞瘤的附壁结节强化程度不如血管母细胞瘤的明显,在T1WI上往往高于脑脊液信号,结节的体积较血管母细胞瘤的大。

(2)单纯囊型血管母细胞瘤与单纯囊肿较难鉴别,应做增强扫描以增加的瘤结节的显现,并做多个平面的扫描。

(3)实质型血管母细胞瘤应与胶质瘤、脓肿、及脑膜瘤相鉴别,除依靠病史和临床资料外,冠状位有助于显示小脑天幕,再加以增强扫描,则有助于鉴别血管母细胞瘤和脑膜瘤,后者往往以宽基地附着于小脑天幕,脑膜增强明显,凡小脑的实质性占位病变,增强时明显均匀强化而周边水肿不明显时要考虑此病。

总之,小脑血管母细胞瘤的诊断,在分析其形态及内部特点的基础上,一定要密切结合临床,虽然一些征象十分典型,但无绝对的特异性,掌握好小脑血管母细胞瘤的磁共振征象,可以明显提高诊断符合率,给病人创造了手术根治的机会。

参考文献
[1] 高元桂,蔡幼铨,蔡祖龙.磁共振成像诊断学[M].第1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4:161-163.
[2] 刚宪祯,施增儒,刘智慧,等.血管母细胞瘤MRI诊断.实用放射学杂志,200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