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参考格式2012-6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xxx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参考格式
一、专业名称(包括填写专业代码)
参照《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教育指导性专业目录》(含目录内和目录外)。与目录不一致的,请说明理由。
二、基本学制与招生对象
三年制。
“教职成司函[2011]158号通知”要求:原则上,同一专业不同的招生对象,应制定不同的专业基本要求,例如,高中毕业生、“三校生”、退役士兵等。
三、设计依据(简要分析)
(一)专业社会背景与人才需求分析
(二)职业岗位与职业能力分析
(三)生源分析
四、校企合作共建专业
五、专业培养目标
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某行业或职业领域)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具有从事本职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技能和初步能力,掌握本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门知识,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的,……(某类具体职业岗位)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
人才培养目标的表述:参考了教育部教高[2000]2号文件的表述模式;采用教育部教职成[2011]12号文件培养目标: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内容包括政治规格、服务职业领域、定位基层一线、全面发展、基本技能和初步能力、基础理论知识和专门知识、职业素质、具体岗位、专门人才等特点。其中,采用了高等教育法第十六条关于专科教育学业标准“应当使学生掌握本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的基本技能和初步能力”。这里“本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专门知识”,不可缩窄为专业技术的基础理论知识,包涵受过高等教育的社会人的基础理论知识;“实际工作的基本技能和初步能力”也不可以缩窄为专业技术的技能和能力。
六、人才培养规格
(一)服务面向:如:学生毕业后主要去……(某行业、职业或某类职业领域企业)生产第一线,从事制造(施工、运行、维修、测试)等方面的岗位技能工作或工艺、技术和管理工作。应该根据专业当时所服务的行业、职业或某类职业领域企业(例如,为
某行业企业定向培养),以及学生毕业后可以从事的主要岗位工作进行具体化描述,不宜面面俱到,应突出本专业的特点。
(二)就业的职业岗位(群):
主要就业岗位:
相关工作岗位:
发展工作岗位(预计平均获得的时间):
指与本专业最直接相关的就业职业岗位等,即本专业毕业生可以从事的初始职业岗位、相近的职业岗位以及在获得一定工作经验(或进修)后可升迁的职业岗位群。
(三)职业能力结构,或者知识、能力、素质结构
职业能力结构,可以有三种表述思路,只能按照其中一种,不要交叉混用:
(1)按照职业能力的性质分类来描述:基本职业能力(即专业能力,含专业单项技能与知识、专业综合技能与知识)和关键能力(跨专业跨职业跨行业的能力,含社会能力、方法能力、职业道德、通用知识等;参考文献[2] P96~98);
(2)按照职业能力的内容分类来描述: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参考文献[3] P20~22,参考文献[2] P95~96);
这两种分类的职业能力内涵都包括知识、技能和素质的要求。
(3)按照毕业生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含职业态度)、知识要求、能力要求来描述。
相对比来说,按照基本职业能力和关键能力分类来描述,教师更容易准确表述。
(四)毕业资格与要求
学分、计算机能力要求、外语能力、普通话等要求
国家或行业的职业资格证书(说明职业资格证书的名称和技术、技能等级)
职业资格证书是指针对主要职业岗位的职业资格证书或针对基本职业能力的中级及以上职业技能证书的要求(有对应的职业资格证书的)。
七、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的设计
描述在现代教育理论、教育思想指导下为实现专业培养目标和规格的可具体实施的专业人才培养过程和教学模式、方法及课程体系的文字描述、图表分析。
课程体系应是工作过程系统化(或具有工作过程特征)的,包括主要基础课程和主要专业课程,既要强调系统的实践能力培养,也要强调系统的基础理论知识学习。系统的基础理论知识学习不是指单设的理论课程成体系,一体化课程也是理论知识学习的主要构成部分。
八、专业主干课程简介(6~8门左右,包括专业核心课程、顶岗实习等)
简介应含课程名称、课程性质、课程目标、课程主要内容、教学模式、考核评价,不宜用表格介绍。专业核心课程是校企合作开发的,主要教学模式不再是先理论后实践的,应是理论和实践相融合的,多学科知识一体化的,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设计学生在完成典型工作任务(或仿真生产项目)过程中独立自主地学习。
建议借鉴德国“学习领域”课程开发的理念和技术,开发和建设适宜我国国情且各专业普遍适用的“项目课程”(不用“学习领域”概念)。项目课程名称相对比较灵活,不必强求与真实生产结合,仿真项目亦可达到较为理想的“做中学”的效果,且教师课程改革的困难降低了。注意不要将课程标准和教学实施方案的内容列在这里。
九、课程设置及教学安排表
应运用准确术语“课程”、“公共基础课程”、“专业课程”、“拓展课程”,不宜使用“公共基础学习领域”“专业学习领域”“拓展学习领域”等术语。
十、教学进程表从入学到毕业三年主要教学活动进程
十一、课外培养计划表
对学生参加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讲座、学校有计划有组织的社团活动、科技活动、文体活动、创新能力学习、心理健康教育、安全教育等提出要求;对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参与公益活动提出要求,引导学生个性发展、锻炼才干、增长知识,培养关键能力与综合素质,促进全面发展。
十二、专业教学基本条件
(一)“双师型”专业教学团队配置条件
1、专业教学团队人员结构
2、双专业带头人和专业骨干教师标准建议,
3、专业专任教师标准建议,公共基础课任课教师应具有专业背景。
4、专业兼职教师标准建议。
对专任教师的教师资格、行业企业工作阅历、职业资格及能力和知识结构的要求。
对兼职教师的行业企业相应工作岗位年限、职业资格及能力和知识结构的要求。
(二)校内、外实践教学条件的配置条件(含环境和设备、技术要求)
1、对校内实训基地生产性和仿真实训环境和设施设备条件的要求。
2、对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及条件要求。
实训基地的性质、环境,技术水平、管理等,满足学生顶岗实习的岗位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