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报表说明
企业统计月报表指标说明
企业统计月报表指标说明一、工业总产值1、指标解释工业总产值是指以货币形式表现的工业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已出售或可供出售的工业产品总量。
2、计算原则(1)工业生产的原则工业总产值是将成千上万种具有不同使用价值的工业产品和劳务进行同一量度相加的唯一标志。
因此,凡是企业生产的产品和劳务,均应包括在内,不能有所遗漏,凡不是工业生产的产品,均不得计入工业总产值。
(2)最终产品原则以企业最终产品计算产值,不允许在同一企业内部产品价值的重复计算,亦即不能将工业企业一种产品的各生产环节,各个车间生产的产品价值简单相加,从而造成同一种产品的价值在企业内部的重复计算。
二、增加值1、指标解释增加值是国民经济各行业在生产过程创造的新增价值和固定资产的转移价值,既包括物质产品和物质性服务生产部门,也包括非物质性服务生产部门。
2、核算方法:采用收入法增加值=固定资产折旧+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本计算方法同样适合工业增加值的计算)(1)劳动者报酬:是指劳动者因从事生产活动所得的全部报酬。
劳动者范围:既包括本企业单位的职工,也包括从本企业单位获得报酬的临时人员,如冬季取暖临时聘用的锅炉工、临时搬运工等。
报酬的范围:主要包括三种形式:一是货币性收入,包括企业单位支付给劳动者的工资、奖金、各种津贴和补贴;二是实物收入,包括企业单位以免费或低于成本价提供给劳动者的各种物质产品和服务,还包括居民自产自用于生活消费的货物价值;三是企业单位为劳动者支付的社会保险,具体包括企业单位为劳动者向政府和保险部门支付的待业、退休、养老、人身、医疗、家庭财产等保险。
另外,对个体活动来讲,其所有者所获得的劳动报酬和经营利润不易分开,在增加值计算时,这两部分一并作为劳动者报酬处理。
(2)生产税净额:即除去所得税之外的其他所有税金之和(是指生产税减生产补贴的差额)。
生产税:是指政府对企业单位生产、销售和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以及因从事生产活动使用某些生产要素,如固定资产、土地等所征收的各种税、附加费和规费。
统计报表收入多报说明
统计报表收入多报说明
一、引言
统计报表作为反映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的重要手段,其数据的准确性和真实性至关重要。
然而,在实际统计过程中,报表收入多报现象时常出现,影响了报表的客观性和可靠性。
为了提高统计报表的质量,有必要分析多报现象的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加以解决。
二、多报现象的原因
1.统计人员业务不熟练
统计人员是报表编制的主体,其业务水平直接关系到报表质量。
部分统计人员对统计法规、报表制度和技术要求掌握不熟练,导致在报表编制过程中出现多报现象。
2.数据采集不规范
数据采集是统计报表的基础,数据质量直接影响报表的质量。
在实际数据采集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如采集对象不配合、数据填报不准确等,导致数据采集不规范,进而影响报表的准确性。
3.报表编制过程中存在错误
在报表编制过程中,从数据整理、审核、录入到最终生成报表,每一个环节都可能出现错误。
一旦出现错误,就容易导致报表收入多报。
三、解决多报现象的措施
1.加强统计人员业务培训
为提高统计人员的业务水平,应定期组织统计业务培训,使统计人员充分
了解和掌握统计法规、报表制度和技术要求。
此外,通过考核等方式,确保培训效果。
2.规范数据采集流程
数据采集是报表编制的基础,规范数据采集流程对提高报表质量至关重要。
一方面,要加强对数据填报的宣传和引导,提高数据填报的准确性;另一方面,加强对数据采集过程的监督和管理,确保数据质量。
2全国教育经费统计综合报表说明
全国教育经费统计培训材料二全国教育经费统计综合报表说明教育部财务司二Ο一二年十二月全国教育经费统计综合报表说明全国教育经费统计综合报表是根据教育经费统计基层报表数据汇总而生成的。
一、综合报表的内容综合报表包括:——按教育经费来源渠道统计的“教育经费总收入表(教财综1表)”;——各级各类学校按教育经费来源渠道统计的“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经费收入情况表(教财综2表)”;——各级各类学校按支出经济分类科目统计的“教育经费支出明细表(教财综3表)”及“预算内教育事业费拨款和基建支出明细表(教财综4表)”;——反映各级各类学校人员情况的“各级各类学校基本数字表(教财综5表)”;——反映各级各类学校办学条件及效益的“各级各类学校办学条件及效益表(教财综6表)”;——反映不同办学主体普通高等学校收入、支出情况的“普通高等学校教育经费收支情况一览表(教财综7表)”;——反映地(市)、县(市、区)财政对教育投入情况的“地(市)、县(市、区)基本情况表(教财综8表)”;——反映省、自治区、直辖市财政对教育投入情况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基本情况表(教财综9表)”;——反映省、自治区、直辖市本级财政对教育投入情况的“省、自治区、直辖市本级教育经费基本情况表(教财综10表)”。
——反映各级各类学校债务情况的“各级各类学校年末债务情况表(教财综11表)”及“各级各类学校本年新增债务余额情况表(教财综12表)”——反映各级各类学校和教育事业单位以外的培训机构(如:就业培训中心、社会培训机构等)承办农民工培训、复转军人培训、岗前培训等继续教育培训的财政拨款及其支出情况的“其他教育培训机构继续教育培训财政拨款及其支出情况表(教财综补1表)”。
二、综合报表的特点1.教财综1表中央、地方是按资金来源划分;其余教财综表中央、地方是以学校(单位)隶属关系划分。
2.教财综1表既反映了教育部门和其他部门、企业办学、民办学校教育经费总投入中资金的来源渠道,又能分清这些资金是来自于中央的还是来自于地方的。
统计报表收入多报说明
统计报表收入多报说明摘要:一、统计报表收入多报的背景二、多报原因分析1.报表编制人员失误2.企业追求业绩和形象3.监管不力三、多报带来的影响1.误导投资者和市场2.对企业诚信形象造成损害3.影响国家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四、解决多报问题的对策1.加强报表编制人员的培训和监管2.完善企业内部审计机制3.加大政府监管力度五、总结正文:一、统计报表收入多报的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对报表数据的需求日益增长。
统计报表不仅是企业内部决策的重要依据,也是监管部门、投资者和市场判断企业发展状况的重要信息来源。
然而,近年来,统计报表收入多报现象屡见不鲜,引发社会广泛关注。
二、多报原因分析1.报表编制人员失误报表编制人员是数据质量的第一道关卡。
如果编制人员责任心不强、业务水平不高,容易出现数据错误。
此外,编制人员可能受到企业领导压力,导致虚报收入。
2.企业追求业绩和形象部分企业为追求业绩和形象,希望报表数据好看,有意多报收入。
这样既能提高企业在资本市场的估值,又能获得政府的奖励和支持。
3.监管不力虽然政府对统计报表有一定的监管力度,但监管手段有限,难以发现所有多报行为。
此外,部分地方政府为追求政绩,对企业的多报行为采取默许态度。
三、多报带来的影响1.误导投资者和市场多报收入会误导投资者和市场对企业的真实状况判断,导致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失灵。
长期来看,这会影响企业的融资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2.对企业诚信形象造成损害多报收入暴露出企业的不诚信行为,损害企业形象。
一旦被发现,企业可能会面临信誉危机,甚至被列入黑名单,影响企业的经营和发展。
3.影响国家统计数据的准确性企业统计报表数据是国家统计局进行宏观经济分析的重要依据。
如果企业多报收入,会导致国家统计数据失真,影响政府对经济形势的判断和决策。
四、解决多报问题的对策1.加强报表编制人员的培训和监管提高报表编制人员的业务水平和责任心,加大对编制人员的监管力度,杜绝数据造假行为。
全国教育经费统计报表填表说明
全国教育经费统计报表填表说明
一、填表目的
此报表旨在统计全国各地区教育经费支出情况,为教育部门提供数据支持,帮助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高教育质量。
二、填表范围
报表的填报范围包括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教育经费支出数据,数据时间跨度为一年,截止日期为每年12月31日。
三、填表内容
1.表格一: | 数据项 | 类型 | 说明 | |—————–|———-|——————
————–| | 学校经费支出 | 数值 | 各地区学校教育经费支出总额 | | 教育设施建设经费 | 数值 | 各地区用于教育设施建设的经费 |
2.表格二: | 数据项 | 类型 | 说明 | |——————|———-|—————
—————-| | 教育教学设备经费 | 数值 | 各地区用于教学设备的经费 | | 师资培训费用 | 数值 | 各地区教师培训的经费支出 |
四、填表方法
1.请按照表格中所列的数据项填写相应的数据,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
整性。
2.所填写的数据应当是当年的实际支出情况,若有调整或变动,请在备
注栏中说明原因。
3.对于特殊情况或数据计算方式有疑问的,请在备注栏中注明,并提供
相关说明文档或证明材料。
五、填表截止日期
所有报表均需在次年1月15日前提交教育部门进行审核,逾期提交的报表可能会影响数据的统计和分析结果。
六、备注
请保证填写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一切数据均需经过审核确认后才能提交给上级主管部门。
对于数据不实或填报错误的情况,责任自负。
以上是全国教育经费统计报表的填表说明,请各地教育部门按照规定要求认真填写报表,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统计报表文字说明规范格式
附件:统计报表文字说明规范格式字体要求:标准字体(仿宋-GB2312、小四号)**区(县)2010年P201报表*月(季)报上报说明(2010年*月*日)一、月(季)报报表调查企业收集情况和变更情况1、2010年*月上报企业家,其中无上年同期数企业家,报告期无本期数企业家;和上月相比,增加企业家,减少企业家(增减企业法人代码和名称);和2008年P201月报固定调企业名录库相比,增加企业家,减少企业家。
(原因,分企业撰写说明。
——月报说明)2、2010年*季度上报企业家,其中无上年同期数企业家,报告期无本期数企业家;和上季度相比,增加企业家,减少企业家;和2009年工业B201产值月报相比,增加企业家,减少企业家。
(原因,分企业撰写说明。
——季报说明)二、季报上报说明(季度报表)1 能源消费情况和本地区产值数据衔接情况能耗增幅产值增幅B201电力消费增幅P201表电力消费增幅说明一季累计速度二季当季速度二季累计速度三季当季速度三季累计速度四季当季速度四季累季速度通过汇总表:上报综合审核:ZHSH04 产值能耗分组表(累计和当季)生成,对于产值增幅和能耗增幅有异常的情况需要写说明上报综合审核:ZHSH05 电力数据P201和B201对比2、主要能源品种期初、期末库存变动情况(通过汇总表:上报综合审核:ZHSH O9 企业期初期末库存变化幅度及差值表)3、对产值能耗变动幅度大的企业撰写说明4、对折标系数、单价超界的企业撰写说明5、对调整同期数的情况写说明。
三、月报上报分企业说明(月度报表)1、错误类信息:一般情况下,错误类必须修正数据,有特殊情况要求撰写说明;2、核查类:月报企业产值能耗变动幅度超限均要求写说明;3、加工转换效率变动异常的情况说明;4、排名前10的企业审核月报任务→简表→查询表八:TOP10 (TOP10企业综合表)从当月、同月和上月的能耗、工业总产值(现价)、P201 电力消费和P201电力产出的绝对量考量选取本地区综合能耗排名前10位的企业,从当月环比和同比速度判断企业是否稳定。
事业单位人员统计报表指标说明
事业单位人员统计报表指标说明(一)人社统PS1号表事业单位用人方式情况本单位编制总数:指编制管理部门核准的编制数。
本单位从业人员:截止2011年12月31日,本单位所有工作人员,但不含退休返聘人员、借调人员;本单位从业人员等于实有人员数与劳务(人事)派遣人员数之和。
实有人员数:指统计数字截止日,与本单位建立人事关系(劳动关系)的所有工作人员,含本单位正式在册人员和其他人员。
在册正式工作人员:指本单位在编人员和经上级部门批准超编配备的人员。
实有人员数为在册正式工作人员数与其他人员数之和。
其他人员:指与本单位建立人事关系(劳动关系)的所有人员中除正式在册人员之外,长期或临时聘用的各类人员。
本年度新进人员:指本年度内,本单位新招用的在册正式工作人员。
劳务(人事)派遣人员:指统计数字截止日,本单位通过劳务(人事)派遣方式使用的所有人员。
全额拨款:国家重点扶持、以社会效益为主、基本不具有创收能力、经费来源主要由财政拨款的事业单位。
差额拨款:以社会效益为主、具有一定创收能力和市场开发前景、经费来源部分由财政支持的事业单位。
经费自理:主要面向市场、创收能力强、经费自理的事业单位。
已签订聘用合同:指统计数字截止日,在实有人员中本单位已与其签订聘用合同的人员。
占在册正式人员比例一般应大于95%.已签订劳动合同:指统计数字截止日,在实有人员中本单位已与其签订劳动合同的人员。
未签订正式合同:指统计数字截止日,在实有人员中本单位尚未与其签订劳动合同或聘用合同的人员。
本年度新进人员其他方式新进人员需报说明。
表内校核式:甲栏:2=3+12;3=4+11;5=6+7+……+10;4≥5乙栏:1=2+3+4 去除无效行(5行);1=5+6+7 去除无效行(1、12行)表间校核式:PS1甲4乙1= PS2甲1乙15=PS3甲1乙1 + PS5甲1乙1 - PS5甲2乙1+ PS10甲1乙1(二)人社统PS2号表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增加减少情况口径变化:专业技术人员是在专业技术岗位工作的人员和在管理岗位工作具有专业技术职务(资格)人员的总和。
统计工作报表填报说明
4
一、统计报表的分类和作用
(一)台帐表
城镇民用建筑能耗信息统计台帐 (城镇节能台1表) 能耗统计建筑集中供热(冷)信息统计台帐(城镇节能台2表)
作用:是报表制度的基础,是建立和形成城镇民用建筑能耗和节能
信息统计基层表的数据来源。台帐数据的准确直接关系到统计数据的可 信度。
为进一步做好统计数据的核查和分析工作,各地应在条件允许的情
况下,组织实施有关台帐填报工作,并建立完整的能耗统计数据台帐。
5
一、统计报表的分类和作用
(二)基层表
城镇民用建筑基本信息统计表(城镇节能基1表) 城镇民用建筑能耗信息统计表(城镇节能基2表) 城镇民用建筑集中供热信息统计表(城镇节能基3表) 能耗统计建筑集中供热(冷)信息统计表(城镇节能基4表) 城镇新建建筑节能信息统计表(城镇节能基5表) 城镇既有建筑节能改造信息统计表(城镇节能基6表) 城镇可再生能源建筑规模化应用信息统计表(城镇节能基7表)
组织填报形式
由各级国家机关事务管理机构、公共建筑所 有权人或使用权人、房管部门填报。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统计报表填表说明及指标解释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统计报表填报单位:(盖章)负责人:(签字)填表人:(签字)联系电话: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批准二○一○年十月1 / 17填报说明及要求一、统计范围与对象本表统计事业单位全部职工。
二、统计依据与分工1.按照管理体制和管理权限,谁管理的人员谁负责统计;按照单位的隶属关系,对人员进行分系统分层次统计。
2.原则上由人员工资关系所在单位负责统计。
在两个以上单位兼职的,原则上按最高职务统计。
负责统计填报的单位,要主动与兼职的单位联系,以防止重统漏统。
3.已到新单位任职,但其工资关系暂保留在原单位的人员,由其新任职单位按其新任职务进行统计。
三、报告期表中数字统计截止时间为2010年12月31日。
其中增加、减少和晋升等动态数字的统计起止时间为本年度的1月1日至12月31日。
四、填报要求1.各国有事业单位法人填报本表。
2.各填报单位在上报前要认真核对所有原始文件或材料,确保数据完整、准确。
3.各填报单位的表要经单位负责人审核并签名,加盖公章。
五、本报表指标解释仅限事业单位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统计工作使用。
2 / 17指标解释和逻辑关系式一、人社统1号表事业单位用人方式情况(一)指标解释1. 本单位编制总数:指编制管理部门核准的编制数。
2.本单位从业人员:指统计数字截止日,指本单位所有工作人员,但不含退休返聘人员、借调人员;本单位从业人员等于实有人员数与劳务(人事)派遣人员数之和。
3.实有人员数:指统计数字截止日,与本单位建立人事关系(劳动关系)的所有工作人员,含本单位正式在册人员和其他人员。
4.在册正式工作人员:指本单位在编人员和经上级部门批准超编配备的人员。
实有人员数为在册正式工作人员数与其他人员数之和。
5. 其他人员:指与本单位建立人事关系(劳动关系)的所有人员中除正式在册人员之外,长期或临时聘用的各类人员。
6.本年度新进人员:指本年度内,本单位新招用的所有工作人员,含编制内和编制外、吸收录用和聘用的各类人员。
区域销售额统计报表
区域销售额统计报表
报表名称:区域销售额统计报表
报表说明:本报表用于统计不同地区的销售额情况,以便企业了解各个区域的销售情况并进行决策分析。
报表内容:
1. 区域名称:列出各个区域的名称,包括国家、省份、城市等。
2. 销售额:统计每个区域的销售额,可以按照月度、季度或年度进行统计。
3. 百分比:计算每个区域的销售额占总销售额的百分比,以便比较不同区域的销售贡献度。
4. 增长率:比较不同时间段内各个区域销售额的增长率,以便了解各个区域的发展情况。
5. 排名:按照销售额进行排名,列出销售额最高和最低的
区域。
报表样式:
区域名称 | 销售额 | 百分比 | 增长率 | 排名
---------------------------------------
区域1 | xxx | xx% | xx% | 1
区域2 | xxx | xx% | xx% | 2
区域3 | xxx | xx% | xx% | 3
...
报表用途:该报表可以帮助企业判断不同区域的销售情况,了解不同区域的销售贡献度和发展趋势,从而进行合理的
销售资源配置和市场决策。
可以帮助企业发现销售额较低
的区域,进行重点关注和推动;同时也可以发现销售增长
较快的区域,提高销售策略和资源投入。
工资统计报表说明
工资统计报表说明一、人事工资统计整体要求1.统计范围:机关、事业单位劳动工资计划管理所涉及到的各法人单位的全数职工,即机关事业单位正式工作人员、编外聘用人员(临时工)、离退休(退职)人员。
2.统计内容:主要调查各类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总额、平均工资、工龄等情形。
3.按行政隶属关系由中央、地方别离进行统计。
中央、国务院部、委、办、直属机构、民主党派、社会集体直属的机关、事业单位(含京外单位),由中央、国务院部、委、办、直属机构、民主党派、社会集体负责统计;地方所属的机关、事业单位,由地方负责统计。
中央、国务院部、委、办、直属机构、民主党派、社会集体直属单位除将报表报送主管部门审核汇总外,应同时抄送给驻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事厅(局)。
计划单列市除将报表报省、自治区、直辖市人事厅(局)审核汇总外,应同时抄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工资福利司。
4.按照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管理的需要,职工工资关系在哪个单位,就由哪个单位按现任职务、现聘职位进行统计,担任两种以上行政职务的按最高职务统计。
在事业单位中,同时在专业技术职位和管理职位任职的人员分两种情形进行统计:(1)执行管理人员工资标准的人员,按管理人员统计;(2)执行专业技术人员工资标准的人员,暂按专业技术人员统计。
由于特殊原因,职位(职务)变更而工资标准未变时,仍按原工资标准所对应的职位(职务)进行统计。
5. 各单位在统计工资总额时,应按实发数计算。
在实际操作中,要注意工资总额不包括的项目有:(1)按照国务院有关规定颁发的创造发明奖、国家星火奖、自然科学奖、科学技术进步奖和支付的合理化建议和技术改良奖和支付给运动员在重大体育比赛中的重奖。
(2)有关劳动保险和职工福利方面的费用。
具体有:职工死亡丧葬费及抚恤费、医疗卫生费或公费医疗费用、职工生活困难补助费、集体福利事业补助、工会文教费、集体福利费、探亲路费等。
(3)有关离休、退休、退职人员待遇的各项支出。
统计报表填写说明
15.第63至64栏填性别;
16. 第65、66栏填兼职和临时聘用的多少(人)
二、《已建大中型水库移民基本情况表》(表二)
1.第1、2、3栏同表(一);
2.第4栏填经省局核定的移民总人数;
3.第5栏和第6栏分别填报的资金直补人数和项目扶持人数(资金直补人数指通过农信社一折通发放资金的人数);
10.第36栏填:行政(第37栏)+事业(第38栏)+其他(第39栏)的实有人数的合计数;
11.第40至48栏分别填行政级别正厅至其他多少(人)(未定级人员、工勤人员填其他栏);
12.第49至第53栏分别填技术级别为教授级高工至技术员多少(人);
13.第54栏至57栏填年龄结构35岁以下至56岁以上多少(人);
8.第10栏填中央结余资金多少(万元);
9.第11、12栏分别填基本口粮田建设多少个,投资了多少(万元);
10.第13至最后一栏参考第11、12栏填报
七、《小型水库移民后期扶助项目实施情况表》(表七)
1.第1、2、3栏同表(一);
2.第4栏填本年度计划项目数(个);
11.第15栏至18栏填土地资源情况;
12.第19栏填人均住房面积、20栏填其中框架和钢混结构面积多少(平方米)
三、《已建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项目实施情况表》(表三)
1.第1、2、3栏同表(一);
2.第4栏填本年度计划项目数(个);
3.第5栏填本年度实际完成的项目数(个);
文档来自网络,是本人收藏整理的,如有遗漏,差错,还请大家指正!
统计报表填写说明
一、《移民管理机构建设基本情况表》(表一)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统计报表有关情况说明
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统计报表具体情况
第7 页
PS6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分行业情况
➢ 1、关于“教育”里面,特别统计了“学前教育”、“小学”、“初中”、“高中”、“职业学 校”、“高等教育”,现在有些单位里面可能没有这么细化,如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在 一起的单位,在统计时,应该根据从事的工作和岗位,细化出来,填写到表格中。
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统计报表具体情况
第9 页
PS8 事业单位特殊专业技术人员情况
➢ 1、这张表格只统计“正式在册在职人员”,并需要在随报材料中提供名单。 ➢ 2、“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科学、技术、管理专家”是指国家的,不是“山东省有突出贡献中青
年专家”。
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统计报表具体情况
PS9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参加培训情况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分地区情况
10
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统计报表具体情况
第2 页
PS1 事业单位基本情况
➢ 1、单位类型:编制文件中,已经明确了“公益一类”就统计到“公益一类”;已经明确了“公 益二类”就统计到“公益二类”;其他的所有事业单位都填写到“其他”。
➢ 2、制度推行情况:这是多选项。 (1)已完成岗位设置方案备案的单位:指岗位设置方案已经通过人社部门核准的单位。 (2)已完成岗位设置的单位:指岗位聘用结果已经通过人社部门备案的单位。 (3)实行聘用管理制度的单位:指已经与工作人员签订聘用合同的单位。 (4)实行公开招聘制度的单位:指已经实施公开招聘制度的单位;部分事业单位虽然没有新进 人员,但是在我省公开招聘制度实施范围内的事业单位也包含在其中。
一、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统计报表总体情况
服务业统计报表填报说明
服务业统计报表填报说明服务业统计报表填报说明1、统计调查对象:除第一产业(农业)和第二产业(工业、建筑业)、批发与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房地产开发经营业以外的其他行业单位,均需上报各类服务业财务状况统计报表,具体包括交通运输业、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金融业,租赁与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与地质勘查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居民服务业和其他服务业,教育,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文化体育与娱乐业,公共管理与社会组织,国际组织等12个行业及其他房地产业1个大类。
2、上报网址:http://60.190.71.140:8010(温州市统计局服务业统计报表在线填报系统)。
3、上报时间:2007年年报2008年1月25日前上报。
2008年定期报表:3月15日前上报1-2月份统计报表,6月15日前上报1-5月份统计报表,9月15日前上报1-8月份统计报表。
4、报表调整说明:为与2007年新会计制度做好衔接,2007年年报和2008年定期报表《服务业行政、事业法人单位财务状况调查表》调整了以下几个指标:(1)“财政拨款”调整为“财政拨入(补助)收入”,2007和2008年数据对应行政单位“收入支出表”中的“拨入经费”,事业单位“收入支出表”中的“财政补助收入”;2006年对应“收入支出表”中的“财政拨款”。
(2)“人员支出”调整为“工资福利支出”,2007和2008年数据对应“基本支出明细表”中的“工资福利支出”;2006年数据对应“基本支出明细表”中的“人员支出”。
(3)“公用支出”调整为“商品和服务支出”,2007和2008年数据对应“基本支出明细表”中的“商品和服务支出”科目;2006年数据对应“基本支出明细表”中的“公用支出”扣除“各种设备、交通工具购置费”、“基本建设支出”、“其他资本性支出”等科目后的数据。
(4)“各种设备、交通工具及图书资料购置费”调整为“各种设备、交通工具购置费”,对应数据都可以从当年“基本支出明细表”中相应科目加总得到。
全国教育经费统计报表填表说明及指标解释课件
2019年5月26
感谢你的观看
8
二、主要指标解释—基1-1表
6.年末固定资产总值:填报统计年度末学校固定资产总 价值,即会计报表固定资产科目的期末数。
16
二、主要指标解释—基1-2表
15.补充资料
(1)“捐赠收入中港澳台及海外捐赠”:填报海外侨 胞、港澳台胞、外籍团体、友好人士等对教育的资助 和捐赠资金。
(2)“事业收入中从非本级财政或其他政府部门①、 公办科研机构②取得的用于科研的财政拨款”:填报高 等学校从非本级财政或其他政府部门、公办科研机构 取得的,未列入“科研拨款”的所有用于科学研究并 源自财政拨款的经费。
“其中,专任教师”填报年初正式在编的教职工中专门从事 教学工作的人员。
2.年末在职教职工:填报统计年度12月31日正式编制在学校, 并从事教学、管理和后勤保障工作的固定人员(不含临时工和 编制外聘任人员)。
“其中,专任教师”填报年末正式在编的教职工中专门从事 教学工作的人员。
3.年末离退休人员: 填报学校离退休人员年末数,包括已纳 入社会保障部门统一管理并发放离退休费用的退休人员。
8.经营收入:填报学校在教学业务活动及其辅助活动之 外开展非独立核算经营活动取得的收入。
9.附属单位上缴收入:填报学校附属独立核算的单位按 照有关规定上缴的各种收入。
10.上级补助收入:填报学校从主管部门和上级单位取 得的非财政补助收入。
11.其他收入:填报除上述各项收入以外的其他各项收 入。如:捐赠收入、投资收益、利息收入、联合办学 (班)收入等。
报表数据统计说明
最新报表数据统计说明背景介绍作为企业的重要运营工具,报表数据统计是了解企业运营状况、制定下一步决策的重要依据。
本文将介绍最新的报表数据统计情况,以便企业决策者更好地了解企业的运营状况。
报表分类根据企业的不同需求,我们将主要介绍以下三类报表:财务报表财务报表是体现企业财务状况的一个重要工具。
损益表以下是2019年和2020年财务损益表:2019年2020年收入100,000 120,000成本70,000 90,000利润30,000 30,000由上表可以看出,虽然2020年收入增加,但由于成本的增加导致利润没有增加。
企业在接下来需要考虑怎样减少成本,以提高利润。
资产负债表以下是2019年和2020年的资产负债表:2019年2020年资产500,000 700,000负债200,000 400,000净资产300,000 300,000根据上表可以看出,2020年公司的资产和负债都增加了,但净资产没有增加。
企业需要思考如何更好地利用资产,增加净资产值。
渠道报表渠道报表是体现企业销售渠道状况的一个重要工具。
以下是2019年和2020年的渠道销售报表:渠道名称2019年销售额2020年销售额2020年销售额占比A渠道50,000 80,000 40%B渠道30,000 50,000 25%C渠道20,000 30,000 15%D渠道15,000 25,000 12.5%E渠道10,000 15,000 7.5%由上表可以看出,A渠道的销售额在2020年有了大幅的增长,占比也增加了。
而B、C、D、E四个渠道的销售额都有所增长,但占比相对降低。
企业需要考虑如何更好地调整各渠道的销售策略,提高销售额和占比。
绩效报表绩效报表是体现企业工作效率、员工绩效和部门绩效的一个重要工具。
以下是2020年各部门绩效报表:部门名称完成任务数完成时间完成率评价人事部门30 25 83.3% 良好销售部门200 205 102.5% 优秀研发部门50 40 80.0% 一般由上表可以看出,销售部门的绩效优秀,超过了完成任务的数量,较好地完成了任务,需要给予表扬和奖励。
统计报表收入多报说明
统计报表收入多报说明(实用版)目录1.统计报表的作用和重要性2.收入多报的原因3.收入多报的影响4.如何避免收入多报5.总结正文一、统计报表的作用和重要性统计报表是对某一领域或某一时间段的数据进行整理、汇总和分析的工具,它有助于我们了解事物的发展趋势和规律,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在各个领域,尤其是企业和政府部门,统计报表是评估业绩、制定政策和规划发展的重要依据。
因此,统计报表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至关重要。
二、收入多报的原因收入多报是指在统计报表中,某一收入项目的数额高于实际收入。
这种情况通常由以下原因导致:1.报表制作人员的疏忽或错误,可能导致收入数据的录入或计算错误。
2.企业或政府部门为了达到一定的业绩目标或考核要求,有意夸大收入数额。
3.收入来源复杂,难以准确统计,可能导致收入数据的高估。
三、收入多报的影响收入多报不仅会影响统计报表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还会对企业和政府部门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1.影响决策:基于错误的收入数据,企业和政府部门可能制定错误的发展策略和政策,导致资源浪费和效益不佳。
2.损害信誉:若收入多报现象被揭露,会损害企业和政府部门的信誉,降低公众信任度。
3.引发风险:收入多报可能导致企业或政府部门的财务风险,如债务违约、资金链断裂等。
四、如何避免收入多报为确保统计报表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企业和政府部门应采取以下措施避免收入多报:1.加强培训:提高报表制作人员的业务水平,减少疏忽和错误。
2.完善制度:建立健全收入统计制度,明确收入统计的流程和责任,加强内部监督和审计。
3.采用先进技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如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提高收入统计的准确性和效率。
五、总结统计报表是重要的决策依据,其准确性和可靠性不容忽视。
收入多报会影响统计报表的质量,对企业和政府部门造成负面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个分析参数标准差
实例:比较下列二个小组语文考试的成绩:
1组:82 83 84 87 88 88 89 89 90 90
2组:53 73 85 88 89 92 95 96 99 100
二个组的平均分都是87,各组分数的分散程度各不相同:2组的分散程度大于1组,如下图所示。
这说明比较两组以上的分数时,只求平均分还不能看到它们的差异。
因此,还需要能描述差异的量数。
定义:差异量数是一组数据离中趋势的统计量的总称,表示数据之间的差异程度。
标准差是统计学中常用的差异量数之一,在教育统计学中占有重要地位。
标准差的计算公式为:
公式中:
S ---- 标准差。
x ---- 学生个人的百分制分数,在本文中称为“原始分”。
M ---- 学生群体原始分的平均分。
N ---- 学生群体中的学生人数。
由上述公式可以算出:1组的标准差= 2.79 , 2组的标准差= 13.58。
计算结果说明:
(1)在平均分相同的情况下,标准差大,表明分数分散,好差悬殊;标准差小,表明分数比较集中,差距较小。
(2)如果两组对比的数据,平均分相差太大,则标准分没有对比的意义
第二个分析参数 B值
实例:
可以看出,1班均分最低,2班居中,3班最好。
如果衡量这种差距,引入了一个概念:B 值。
定义:B值=班级平均分/年级平均分
通过计算:1班B值=0.90
2班B值=1.01
3班B值=1.03
计算结果说明:
(1)在班级学生基础均匀的情况下,用B值可以反映出班级均分在年级均分中所在的比值,此数值越大越好,说明班级整体成绩越好。
(2)因为B值=班级平均分/年级平均分,所以适用于各年级各学科间的对比。
(2)如果同年级班级不均匀,B值计算出来无实际对比意义。
第三个分析参数标准分
目前,学校一般采用百分制来衡量学生的考试成绩。
试题的难易程度是决定考生分数的主要因素,而试题则受到命题者诸多因素的影响。
因此,学生的考试分数或原始分没有绝对的零点,也没有统一的单位,用它来评价学生的成绩,有以下诸多弊端:
●不能将一个学生前后多次考试的成绩进行比较。
●不能对不同科目的成绩进行比较。
●难以判断学生成绩的变化趋势。
●难以量化分析教师的教学质量。
●…
这些弊端出现的原因是:原始分不能表示学生的成绩在群体中的位置。
为了克服上述弊端,在原始分的基础上,增加了计算标准分的功能,以评价分析学生的成绩和教师的教学质量。
并且,根据不同的研究对象,将标准分细分为“学生标准分”、“班级标准分”和“学校标准分”。
班级标准分:以班级为研究群体,根据班级的平均分,由计算机自动计算得出,它说明一个班级的成绩在其群体量数中的位置。
其公式为:
班级标准分=(班级平均分-年级平均分)/年级标准差
此公式由以下公式变化得来,因学校不同,此公式应用有所不同,但意义相同:Z = (x - M ) / S
公式中:
Z ---- 班级标准分。
x ---- 班级平均分。
S ---- 班级平均分的标准差。
M ---- 班级平均分的平均分,即各班级平均分之和除于班级数。
计算结果说明:
(1)在班级学生基础均匀的情况下,用班级标准分值可以反映出班级均分在年级均分中所在的比值,此数值越大越好,说明班级整体成绩越好。
(2)因为班级标准分已处理量化,所以适用于各年级各学科间的对比。
(2)如果同年级班级不均匀,B值计算出来无实际对比意义。
第四个分析参数 M值和均量值
为了衡量各班各等次的分布情况,引入均量值和M值的计算,这两个公式作用相同,只是为了满足不同学校的需要。
在设置等级系数时,A等级(最好等级)的系数应为最大,表示A等在整体中所在比重较重。
在设置等级系数时,E等级(最差等级)的系数应为最小,表示E等在整体中所在比重较轻。
定义:
均量值=[(A级人数)×A等系数+(B级人数)×B等系数+(C级人数)×C等系数+(D级人数)×D等系数+(E级人数)×E等系数]÷(范围人数)
M值=M=[(A级人数)×A等系数+(B级人数)×B等系数+(C级人数)×C等系数+(D级人数)×D等系数+(E级人数)×E等系数]÷100
计算结果说明:
(1)均量值和M值越大越好,表示好的等级占的比较越大。
(2)各等级和系数在:计算总分窗口可以更改。
根据学校的需要来设置开设等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