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化学发展简史教学内容

合集下载

化学发展简史

化学发展简史

化学发展简史引言概述:化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学科。

在人类历史长河中,化学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程,涌现出了许多伟大的科学家和重要的理论。

本文将从古代到现代,简要介绍化学发展的历史。

一、古代化学1.1 古代文明中的化学实践古代埃及、巴比伦、印度等文明都有独特的化学实践,如金属冶炼、染料制备等。

1.2 古希腊化学思想古希腊哲学家提出了“四大元素”理论,认为世界由地、水、火、气四种元素构成。

1.3 中国古代的炼金术中国古代出现了炼金术,追求将普通金属转化为黄金的梦想,同时也促进了药物和冶金学的发展。

二、中世纪至近代化学2.1 阿拉伯世界的贡献阿拉伯化学家在中世纪时期对化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如提炼酒精、发现酸碱等。

2.2 化学元素的发现17世纪至18世纪,化学元素陆续被发现,如汞、铅、锌等,为元素周期表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2.3 化学反应的研究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化学反应的研究逐渐深入,拉瓦锡、门捷列夫等科学家提出了许多重要的化学定律。

三、现代化学的兴起3.1 有机化学的发展19世纪,有机化学逐渐兴起,化学家们开始研究碳氢化合物的结构和合成方法。

3.2 物理化学的建立19世纪末,物理化学作为一个独立学科建立起来,研究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变化的关系。

3.3 化学工业的发展20世纪,化学工业得到了迅速发展,合成橡胶、塑料、化肥等化学产品成为重要的产业。

四、现代化学的新发展4.1 量子化学的兴起20世纪中叶,量子化学理论的提出为化学研究带来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4.2 生物化学的崛起20世纪以来,生物化学作为一个重要的交叉学科逐渐崛起,研究生命系统中的化学反应。

4.3 绿色化学的倡导近年来,绿色化学作为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理念逐渐受到重视,倡导减少化学废物和环境污染。

五、未来化学的展望5.1 纳米化学的发展随着科技的进步,纳米化学将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研究微观领域的化学反应和材料。

初中化学化学史教案

初中化学化学史教案

初中化学化学史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化学发展的历史,认识化学的重要里程碑;
2. 能够描述几位重要化学家的贡献及其理论;
3. 掌握化学史中的一些重要事件和实验。

二、教学重点难点:
1. 化学史的重要事件和化学家的主要贡献;
2. 离子理论、原子理论、周期表等化学理论的发展历程;
3. 化学实验对化学理论的推动作用。

三、教学内容:
1. 化学史的发展概况;
2. 一些重要的化学事件:化学元素的发现、周期表的建立等;
3. 几位重要化学家及其理论:道尔顿、门捷列夫等。

四、教学设计:
1. 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和图片展示等形式,引导学生思考化学的发展历史;
2. 学习(20分钟):介绍化学史的发展概况、重要事件、化学家及其理论;
3. 实验(15分钟):进行一些与化学史相关的实验,让学生亲自体验化学的奇妙之处;
4. 讨论(10分钟):让学生围绕化学史中的某个问题展开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创造力;
5. 总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展望下节课的内容。

五、教学评价:
1. 学生课堂表现;
2. 实验报告;
3. 小组讨论结果。

六、教学反思:
1. 是否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是否能够有效传达化学史的重要内容;
3. 是否能够激发学生对化学学习的热情和动力。

七、教学延伸:
1. 给学生布置相关阅读和研究任务;
2. 推荐化学史相关的书籍和网站。

八、教学资源:
1. 化学史教材;
2. 实验器材和化学试剂;
3. 图片和视频资料。

初中化学介绍化学史的教案

初中化学介绍化学史的教案

初中化学介绍化学史的教案教学内容:化学史
教学目标:
1. 了解化学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2. 掌握重要的化学史事件和人物;
3. 培养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和热爱。

教学重点:
1. 化学的起源和发展;
2. 重要的化学史事件和人物。

教学准备:
1. PowerPoint 等教学资源;
2. 化学史事件和人物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1. 讲解化学史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对化学感兴趣;
2. 提出课题:“什么是化学史?为什么要学习化学史?”
二、讲解化学的起源和发展(15分钟)
1. 介绍古代化学的起源和发展;
2. 讲解中世纪化学和近代化学的发展;
3. 着重介绍化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三、重要的化学史事件和人物(20分钟)
1. 介绍化学史上的重要事件,如化学元素的发现和分类;
2. 介绍化学史上的重要人物,如门捷列夫、道尔顿等。

四、活动(10分钟)
1. 学生分组进行化学史知识竞赛;
2. 老师辅导学生解答问题。

五、总结(5分钟)
1. 回顾本节课学习的内容;
2. 引导学生思考化学史对他们的启发。

教学反思:
通过对化学史的介绍,学生能够了解化学的起源和发展历程,培养对化学的兴趣和热爱。

但是,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内容的简明清晰,引导学生理解和思考化学史的意义。

化学史初中教学设计教案

化学史初中教学设计教案

化学史初中教学设计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化学史的发展过程
2. 掌握一些重要的化学史事件和人物
3. 能够通过化学史的学习,激发对化学的兴趣和学习热情
教学内容:
1. 化学史的起源
2. 原子论的提出
3. 化学元素的发现
4. 化学反应的研究
5. 化学实验的进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知识
通过介绍一些有关化学史的有趣故事或实验,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生对化学史的学习欲望。

二、授课内容讲解
1. 讲解化学史的起源,介绍古代有关化学的研究成果和主要人物
2. 讲解原子论的提出及其在化学史中的作用
3. 介绍一些重要的化学元素的发现过程和研究成果
4. 讲解化学反应的研究历程,重点介绍重要的化学反应实验
5. 简要介绍一些重要的化学实验和其在化学史中的地位
三、小组讨论和展示
让学生分成小组,研讨并讨论化学史中的一些重要事件和人物,然后请各组展示他们的研究成果。

通过小组讨论,深化学生对化学史的理解和认识。

四、课堂练习
在课堂上布置一些与化学史有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并帮助他们发现和解决学习中的问题。

五、课堂总结
对本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加深对化学史的理解和记忆。

教学反馈:
通过本节课程的教学,可以结合课堂练习、讨论和展示等形式,了解学生对化学史的理解和掌握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

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了解和研究有关化学史的知识,培养他们的科学兴趣和研究能力。

化学史教案

化学史教案

化学史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化学的发展历程,熟悉重要的化学事件和人物。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通过化学史的学习,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生对科学研究的热情,同时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化学史上的重要事件和人物,以及这些事件和人物对化学发展的影响。

2.难点:如何将化学史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化学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三、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一些与化学相关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思考化学的发展历程和意义。

2.讲授新课:按照时间顺序,介绍化学的发展历程,重点讲述重要的化学事件和人物。

3.课堂互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化学史上的某个事件或人物对化学发展的影响。

4.巩固练习:提供一些与化学史相关的题目,让学生进行思考和回答,以巩固所学知识。

5.归纳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化学史的重要性和意义。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讲授法:讲授新课时,采取讲授法为主的教学方法,系统地向学生介绍化学史的发展历程和重要事件。

2.互动教学法:在课堂互动环节,采用互动教学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兴趣。

3.多媒体辅助教学: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与化学相关的图片、视频等资料,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和理解能力。

五、课堂练习、作业与评价方式1.课堂练习:课堂上提供一些与化学史相关的题目,让学生进行思考和回答,以巩固所学知识。

2.作业:布置一些与化学史相关的作业题,要求学生完成并提交。

3.评价方式:对学生的评价主要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小组讨论的表现等方面。

同时,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以促进学生的自我反思和相互学习。

六、辅助教学资源与工具1.教材:选择合适的化学史教材,作为教学的主要参考书目。

2.图片资料:收集一些与化学史相关的图片资料,用于展示和辅助教学。

化学发展简史

化学发展简史

化学发展简史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组成、性质和变化的科学,它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

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化学发展的历程,从古代到现代,涵盖了重要的里程碑和突破。

1. 古代化学:古代化学主要集中在埃及、巴比伦、中国和印度等地。

在埃及,人们使用化学方法创造化妆品、药物和染料。

巴比伦人发明了炼金术,试图将普通金属转化为黄金。

中国古代的发明家陶弘景提出了“陶弘景炉”,用于炼制铁器。

印度的化学家阿拉伯达到了较高的水平,他们研究了酸碱盐和颜料的特性。

2. 17世纪的化学革命:17世纪是化学发展的重要时期,被称为化学革命。

这个时期有许多重要的科学家和发现。

罗伯特·波义耳提出了现代化学的基本概念,他将化学从炼金术中解放出来,强调实验和观察的重要性。

安东尼·冯·李文霍克发现了显微镜,并首次观察到了细胞和微生物。

罗伯特·哈克特发现了气体的存在,并提出了气体压力和容积之间的关系,奠定了气体定律的基础。

3. 化学元素的发现:18世纪和19世纪是化学元素发现的时期。

安托万·拉瓦锡提出了化学元素的概念,并发现了几个重要的元素,如氧、氢和氮。

亨利·卡文迪什发现了钾和钠,开创了金属元素的研究。

德米特里·门捷列夫发现了周期表,将元素按照一定的规律罗列。

4. 有机化学的发展:19世纪是有机化学的发展时期。

弗里德里希·凯库勒发现了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和化学键,奠定了有机化学的基础。

奥古斯特·凯库勒发展了苯环理论,为有机化学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工具。

这个时期还发现了许多重要的有机化合物,如乙醇、醋酸和甲醛。

5. 化学反应动力学的研究:20世纪是化学反应动力学研究的时期。

化学家们开始研究化学反应的速率和机理。

斯文·奥斯特瓦尔德提出了反应速率方程,描述了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之间的关系。

皮埃尔·居里和玛丽·居里发现了放射性衰变和放射性元素,为核化学的研究打下了基础。

中国化学发展简史

中国化学发展简史

中国化学发展简史咱来唠唠中国化学的发展,那可真是一部超级精彩的故事呢。

很久很久以前,在中国古代,化学就已经开始悄悄萌芽啦。

那时候虽然没有“化学”这个词,但咱老祖宗干的事儿可和化学息息相关。

比如说炼丹术,那些炼丹家们可算是最早的化学探索者了。

他们在丹炉里捣鼓各种矿物、草药啥的,就盼着能炼出长生不老的丹药。

虽然长生不老没实现,但是他们却在这个过程中发现了好多有趣的化学现象。

像汞这种神奇的金属,就是他们发现的。

炼丹家们看到汞在常温下是液态,还能和其他物质发生反应,估计当时惊掉了下巴。

而且他们还无意间发明了火药呢!这可是个超级厉害的东西,后来改变了整个世界的战争格局和烟花的绚烂。

然后就到了造纸术的出现。

你想啊,把植物纤维弄成纸,这里面就涉及到好多化学过程。

先把植物原料泡啊、煮啊,把那些杂质去掉,然后再加工成薄片状的纸。

这可不仅仅是手工活,里面有化学在悄悄起作用呢。

还有陶瓷,中国的陶瓷那可是闻名世界啊。

从泥土到精美绝伦的瓷器,在高温烧制的过程中,泥土里的各种成分发生了复杂的化学变化,这才有了那些漂亮的颜色和坚固的质地。

不过呢,古代的化学更多是一种经验性的摸索,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

近代的时候,中国化学开始慢慢和西方接轨。

西方的化学知识开始传入中国,有很多留学生到国外去学习化学知识,然后带回国内。

这个时候,中国开始建立起一些化学的教育机构和实验室。

但是呢,当时国家处于动荡时期,化学的发展受到了不少的限制,就像小树苗在狂风中努力生长一样艰难。

新中国成立后,那可就是中国化学的春天啦!国家大力支持化学研究和教育。

科研人员们就像打了鸡血一样,干劲十足。

在有机化学方面,开始合成各种各样有用的有机化合物。

像合成橡胶、塑料这些材料,对咱们国家的工业发展那是至关重要的。

因为有了这些材料,咱们就能制造出很多以前不能制造的东西,比如汽车的一些零部件啊,生活用品啊等等。

在无机化学领域,对矿产资源的研究和开发也有了很大的进步。

咱们国家地大物博,矿产丰富,但是要把这些矿产变成有用的东西,就需要化学知识。

高中化学史校本教案

高中化学史校本教案

高中化学史校本教案
教学内容:化学史
教学目标:
1. 了解化学史的发展阶段和重要人物;
2. 掌握化学史中的重要实验和发现;
3. 能够分析化学史中的重要事件和转折点。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化学史的发展阶段和重要实验;
难点:化学史中的事件和转折点的分析。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通过谈论化学在学生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引出化学史的重要性。

二、展开(30分钟)
1. 古代化学:介绍古代化学的发展,如古代文明中的化学实践和理论。

2. 中世纪化学:介绍中世纪时期的化学成就,如炼金术、草药医学等。

3. 近代化学:介绍近代化学的发展,如拉瓦锡、达尔文等的工作。

三、总结(10分钟)
结合化学史中的重要事件和转折点,让学生总结化学史的发展脉络。

四、讨论(10分钟)
讨论化学史对当代化学科学的影响和启示,启发学生对化学科学的思考。

五、作业(5分钟)
布置作业:让学生选择一个化学史中的重要人物或实验,写一份短文进行介绍。

教学反思:
通过本课的教学,学生能够对化学史有一个整体性的了解,并能够应用化学史中的知识分析当代化学科学。

在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从历史转折点中发现化学科学的发展规律,培养学生对化学科学的兴趣和热爱。

【化学课件】第一章化学发展简史

【化学课件】第一章化学发展简史

化学简史总题1.化学发展简史2.化学史上的中国人3.中国化学史上的“世界第一”4.化学史大事年表5.科学家与化学史6.古代和近代化学史7.与《绪言》有关的化学历史8.化学发展简史习题9.中外化学家简介1化学发展简史1.1、化学的前奏1.人类文明的起点——火的利用在几百万年以前,人类过着极其简单的原始生活,靠狩猎为生,吃的是生肉和野果。

根据考古学家的考证,至少在距今50万年以前,可以找到人类用火的证据,即北京周口店北京猿人生活过的地方发现了经火烧过的动物骨骼化石。

有了火,原始人从此告别了茹毛饮血的生活。

吃了熟食后人类增进了健康,智力也有所发展,提高了生存能力。

后来,人们又学会了摩擦生火和钻木取火,这样,火就可以随身携带了。

于是,人们不再是火种的看管者,而成了能够驾驭火的造火者。

火是人类用来发明工具和创造财富的武器,利用火能够产生各种各样化学反应这个特点,人类开始了制陶、冶金、酿造等工艺,进入了广阔的生产、生活天地。

2.历史悠久的工艺——制陶陶器是什么时候产生的,已很难考证。

对陶器的由来,说法不一,有人推测:人类最原始的生活用容器是用树枝编成的,为了使它耐火和致密无缝,往往在容器的内外抹上一层粘土。

这些容器在使用过程中,偶尔会被火烧着,其中的树枝都被烧掉了,但粘土不会着火,不但仍旧保留下来,而且变得更坚硬,比火烧前更好用。

这一偶然事件却给人们很大启发。

后来,人们干脆不再用树枝做骨架,开始有意识地将粘土捣碎。

用水调和,揉捏到很软的程度,再塑造成各种形状,放在太阳光底下晒干,最后架在篝火上烧制成最初的陶器。

大约距今1万年以前,中国开始出现烧制陶器的窑,成为最早生产陶器的国家。

陶器的发明,在制造技术上是一个重大的突破。

制陶过程改变了粘土的性质,使粘土的成分二氧化硅、三氧化二铝、碳酸钙、氧化镁等在烧制过程中发生了一系列的化学变化,使陶器具备了防水耐用的优良性质。

因此陶器不但有新的技术意义,而且有新的经济意义。

初中化学古代史教案

初中化学古代史教案

初中化学古代史教案
第一课时:化学的起源和发展
一、学习目标
1. 了解古代化学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2. 掌握古代化学家的主要成就和贡献
3. 理解古代化学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二、教学重点
1. 古代化学的起源和发展
2. 古代化学家的主要成就和贡献
三、教学难点
1. 理解古代化学家如何进行实验和研究
2. 探讨古代化学的发展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图片和视频介绍古代化学家及其成就,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学习:讲解古代化学的起源和发展历程,介绍古代化学家如何进行实验和研究。

3. 练习:让学生分组讨论古代化学家的主要成就和贡献,汇总各组的讨论结果。

4. 总结:回顾本课学习的内容,提出问题让学生自由讨论,加深对古代化学的理解和认识。

5. 完成作业: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古代化学的发展历程及其对现代社会的影响的作文。

五、教学评价
1. 学生的参与度和讨论情况
2. 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和水平
六、教学反思
1. 教学过程中是否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
2. 是否充分利用多媒体和其他教学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化学发展简史

化学发展简史

马和
我国唐朝的炼丹家,是世界是最早发现氧气的人。马 和写有一本书叫做《平龙认》,马和的《平龙认》一 直流传到清代,后来被德国侵略者乘战乱时抢走,我 国现无保存。不过,在1807年,俄国彼得堡科学院的 一次学术讨论会上,德国汉学家朱利斯·克拉普罗兹 (Klaproth)宣布了一篇论文,文中说他见过《平龙 认》的中文手抄本。近代一些国外专著也提到了马和 及《平龙认》。如英国梅勒的《无机化学大全》,苏 联湿克拉索夫的《普通化学》教程。涅克拉索夫写道: “在8世纪时,中国学者马和的著作中就明确指出了 空气组成的复杂性,提出了制备氧气(阴气)的方法, 并发展了燃烧的假设”。 瑞典化学家舍勒和英国化学家普利斯特里发现氧气是 18世纪70年代,比马和的发现要晚1000多年。
二、近代化学——探索物质结构
徐寿:我国清末科学家。江苏无锡人。 徐寿:我国清末科学家。江苏无锡人。我国近 代化学史上一位重要人物。他一生著作很多, 代化学史上一位重要人物。他一生著作很多, 在化学方面主要有《化学鉴原》 在化学方面主要有《化学鉴原》、《化学鉴原 续编》 化学鉴原补编》 化学考质》 续编》、《化学鉴原补编》、《化学考质》、 化学求数》等书籍。 《化学求数》等书籍。他的著作系统地介绍了 19世纪七八十年代化学知识的主要内容。此外 世纪七八十年代化学知识的主要内容。 世纪七八十年代化学知识的主要内容 他于1875年在上海创立了“格致学院”(格 年在上海创立了“ 他于 年在上海创立了 格致学院” 致即格物致知,清末时对物理、化学的总称) 致即格物致知,清末时对物理、化学的总称) 公开讲演自然科学知识,还进行化学演示实验, 公开讲演自然科学知识,还进行化学演示实验, 对我国近代化学的发展起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道尔顿、阿伏伽德罗、门捷列夫
化学由宏观进入到微观的层次,使化学研究建 立在原子和分子水平的基础上。 元素周期表

初中化学古代史教案

初中化学古代史教案

初中化学古代史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古代化学的发展历程,掌握一些古代化学成就。

2. 培养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 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古代化学成就的掌握。

2. 培养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学难点:1. 古代化学成就的理解和运用。

2. 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的古代化学成就的资料和实例。

2. 学生准备笔记本和笔。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引入话题:“同学们,你们知道化学在古代就有了吗?古代的化学又是怎样的呢?”来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

二、讲解古代化学成就(15分钟)1. 教师讲解古代化学成就,如造纸、火药、烧瓷器等,并通过实例进行说明。

2. 学生认真听讲并做好笔记。

三、小组讨论(10分钟)1. 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并提供一些古代化学问题的实例。

2. 学生通过讨论和合作,运用所学的古代化学知识解决问题。

四、展示和总结(5分钟)1. 每个小组展示他们的讨论结果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2. 教师对学生的展示进行评价和总结,强调古代化学成就的重要性。

五、作业布置(5分钟)1. 教师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古代化学成就的小论文。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古代化学成就,让学生了解化学在古代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同时,通过小组讨论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教师应及时给予反馈和评价,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化学史 第一章中国古代化学

化学史 第一章中国古代化学

一、教学目的:1.掌握化学史的发端;2.了解三大能源、陶瓷与玻璃、造纸、火药等发明及其与化学的发展关系;3.了解了解炼金术与炼丹术的区别。

二、教学方法:以课堂讲授为主,结合课堂讨论。

三、教学手段:采用多媒体授课四、学时分配:2学时五、重点、难点:重点:化学史的发端六、思考(作业):1.化学史的发端是( ),三大天然能源是( ),黑火药的主要成分是( )。

2.陶与瓷的区别是什么?玻璃是古代什么人发明的?3.蔡伦、葛洪、李时珍的历史贡献分别是什么?为什么中国古代化学没有发展成为化学?4.炼丹术与炼金术的区别是什么?为什么说炼金术是化学的原始形式?5.从文字记录材料的发展历史,谈谈你对计算机、网络的看法。

七、辅导安排随堂辅导八、教学内容:第一篇古代化学时期第一章中国古代化学❖在古代,化学没有具体的研究对象.因而科学的化学也就不存在,化学在这一时期只是以知识的形态存在着、积累着.它是化学史的重要构成部分.这个时期的化学知识主要来源于四个方面.❖ 1.古代实用化学,是一些具体工艺中的化学知识,如陶瓷、冶金、酿造等.❖ 2.人类对自然界万物的本原、构成及其变因的认识,即古代的物质观.❖ 3 .炼金术.在中国炼金术出现最早,称其为炼丹术,后经阿拉伯传至欧洲,使之成为化学的原始形式.❖ 4.由于在炼金实践过程中屡遭失败,金丹之术从追求虚幻的”点金之石”或”长生不老之药”转移到实用方面.出现了医药化学和冶金化学.❖第一节化学史的发端-----火的认识和利用1、火的认识在自然界,火山爆发、雷打电击、陨石降落或树枝因大风摇动而起摩擦,都会引起森林失火.干枯植物的自然堆积也会导致着火等等.这些现象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不断地刺激着人类的感官,一次又一次地印入人类的脑海,人类就是这样在长期的观察实践和思索中最早认识到火,并有意识地控制和利用火.2.火的利用学会用火是人类最早也是最伟大的化学实践.它是人类第一次开发除自身的体力即生物能以外的一种强大的自然能源,获得了改造自然的有利手段.可以说人类学会用火标志着化学史的发端.天然野火----引进火种----保存火种----火种熄灭----人工取火----摩擦取火----钻木取火,等等.中国云南元谋人(180万年前)遗址、北京周口店北京人(50万年前)遗址发现有人类的用火遗迹.人类学会用火是化学史的发端。

第一章 化学发展简史

第一章 化学发展简史

化学简史总题1.化学发展简史2.化学史上的中国人3.中国化学史上的“世界第一”4.化学史大事年表5.科学家与化学史6.古代和近代化学史7.与《绪言》有关的化学历史8.化学发展简史习题9.中外化学家简介1化学发展简史1.1、化学的前奏1.人类文明的起点——火的利用在几百万年以前,人类过着极其简单的原始生活,靠狩猎为生,吃的是生肉和野果。

根据考古学家的考证,至少在距今50万年以前,可以找到人类用火的证据,即北京周口店北京猿人生活过的地方发现了经火烧过的动物骨骼化石。

有了火,原始人从此告别了茹毛饮血的生活。

吃了熟食后人类增进了健康,智力也有所发展,提高了生存能力。

后来,人们又学会了摩擦生火和钻木取火,这样,火就可以随身携带了。

于是,人们不再是火种的看管者,而成了能够驾驭火的造火者。

火是人类用来发明工具和创造财富的武器,利用火能够产生各种各样化学反应这个特点,人类开始了制陶、冶金、酿造等工艺,进入了广阔的生产、生活天地。

2.历史悠久的工艺——制陶陶器是什么时候产生的,已很难考证。

对陶器的由来,说法不一,有人推测:人类最原始的生活用容器是用树枝编成的,为了使它耐火和致密无缝,往往在容器的内外抹上一层粘土。

这些容器在使用过程中,偶尔会被火烧着,其中的树枝都被烧掉了,但粘土不会着火,不但仍旧保留下来,而且变得更坚硬,比火烧前更好用。

这一偶然事件却给人们很大启发。

后来,人们干脆不再用树枝做骨架,开始有意识地将粘土捣碎。

用水调和,揉捏到很软的程度,再塑造成各种形状,放在太阳光底下晒干,最后架在篝火上烧制成最初的陶器。

大约距今1万年以前,中国开始出现烧制陶器的窑,成为最早生产陶器的国家。

陶器的发明,在制造技术上是一个重大的突破。

制陶过程改变了粘土的性质,使粘土的成分二氧化硅、三氧化二铝、碳酸钙、氧化镁等在烧制过程中发生了一系列的化学变化,使陶器具备了防水耐用的优良性质。

因此陶器不但有新的技术意义,而且有新的经济意义。

初中化学历史挂图教案

初中化学历史挂图教案

初中化学历史挂图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化学的起源和发展历史;
2. 知道化学在人类社会中的重要地位;
3. 能够掌握一些重要的化学史事件和人物。

【教学重点】
1. 化学的起源和发展历史;
2. 化学史中的重要事件和人物。

【教学难点】
1. 化学在人类社会中的重要地位;
2. 重要事件和人物的理解与记忆。

【教学准备】
1. 化学历史挂图;
2. 讲义及教学PPT;
3. 学生笔记本。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1. 讲师向学生简要介绍化学的起源和发展历史,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二、学习化学历史挂图(15分钟)
1. 学生观看化学历史挂图,并跟随讲师一起回顾化学的发展历程;
2. 讲师讲解挂图中的重要事件和人物,引导学生重点关注。

三、讨论与总结(10分钟)
1. 学生分组或整体分享自己对化学历史的理解;
2. 讲师引导学生总结所学内容,回答相关问题。

四、小结与检查(5分钟)
1. 讲师对整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督促学生进行知识巩固;
2. 学生互相检查笔记,帮助准确掌握化学历史知识。

【课后作业】
1. 完成相关练习题,加深对化学史事件和人物的了解;
2. 做一份化学历史概览笔记,归纳重要内容。

【教学反思】
通过化学历史挂图教学,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了解化学的起源和发展历史,激发对化学的
兴趣和探索欲望。

同时,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帮助他们形成完整的认识体系。

化学发展史教学设计

化学发展史教学设计

化学发展史教学设计引言: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组成、性质和变化规律的学科,它对于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了解化学发展史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化学原理和概念,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科学探索精神。

本文将介绍一种关于化学发展史的教学设计,旨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化学的演变过程,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一、教学目标:1.了解和掌握化学的起源和发展历程;2.认识化学发展对人类社会的重要意义;3.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科学探索精神。

二、教学内容:1.化学的定义和基本概念;2.古代化学的起源和发展;3.中世纪化学的重要贡献;4.现代化学的主要突破和发展。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课堂讲解和示范,向学生介绍化学的定义和基本概念,以及各个历史阶段的重要事件和人物。

2.案例分析法: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和分析具体案例,如古代的炼金术和中世纪的药物研究,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化学的发展过程。

3.实验法:组织适当的化学实验,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让学生亲身体验化学变化的过程,并探讨实验结果与历史发展的联系。

四、教学步骤:1.导入:通过提问和讲故事的方式,引发学生对化学发展史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思考。

2.讲授:通过讲解和示范,向学生介绍化学的定义和基本概念,以及古代、中世纪和现代化学的主要事件和重要人物。

3.案例分析: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和分析具体案例,引导他们探讨炼金术和药物研究在化学发展史上的作用和贡献。

4.实验操作:组织学生进行适当的化学实验,例如金属的腐蚀实验,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让学生理解金属腐蚀的原理和化学反应过程。

5.总结归纳:引导学生回顾所学内容,总结化学发展史对人类社会的重要意义,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科学探索精神。

五、教学评估:1.课堂表现:通过观察学生的课堂参与情况,了解学生对化学发展史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案例分析:评估学生对具体案例的分析和讨论能力,以及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认知程度。

3.实验报告:要求学生撰写实验报告,评估他们对化学实验的设计和操作能力,以及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和归纳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工大之魂——时钧
The Soul of NJUT
时钧,化学工程学家,教育家。 60 多年来,他在化工高等教育辛勤耕 耘,桃李满天下,他的学生有不少 是蜚声中外的科学家,两院院士就 有14位。时钧先生是我国水泥专业、 化学工程专业的创导者和开拓者, 对吸收、干燥技术、膜分离技术和 化工热力学等方面的研究有重要贡 献,先后获得了“全国化工有重大 贡献的优秀专家”称号、何梁何利 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和多项国家 和省部级科技进步奖 。
西方化学知识的引进与应用
Introduction & Application of Western
Knowledge
清代前期来华的耶稣会士也曾介绍一些西方的化学知识, 在这些化学知识中,对于中国学者来说,无机酸及其性质 是一种既有理论价值又有实际意义的新鲜知识。如赵学敏 《本草纲目拾遗》载:“强水,西洋人所造,性最猛烈, 能蚀五金。王怡堂先生云, 其水至强,五金八石皆能穿 漏,惟玻璃可盛。……”赵学敏在这里介绍了硝酸(即强 水)的性能和制造方法,以及硝酸在锓制铜版画方面的实 际应用。18 世纪中叶,乾隆曾命宫廷画师意大利人郎世 宁等人绘制《武功图》16 幅送往欧洲锓制铜版,亦曾命 人将圆明园西洋建筑测绘成图,在国内锓制铜版印刷,说 明当时我国已经掌握了制取硝酸并应用于铜版印刷的技术。
侯德榜—侯氏制碱法 The Manufacture of Soda
侯德榜,中国化学家,“侯氏制碱法” 的创始人。侯德榜一生在化工技术上有 三大贡献。第一,揭开了苏尔维法的秘 密。第二,创立了中国人自己的制碱工 艺——侯氏制碱法。第三,他为发展小 化肥工业所做的贡献。1921年,他在哥 伦比亚大学获博士学位后,怀着工业救 国的远大抱负,毅然放弃自己热爱的制 革专业,回到祖国。
工业先导,功在中华——范旭东 The Pioneer of Industry
范旭东(1883-1945),杰出的化 工实业家,我国重化学工业的奠基人, 被称作“中国民族化学工业之父”。 20年代初,他创办了亚洲第一座纯碱 工厂——永利化学公司碱厂,突破了 外国公司的垄断,与侯德榜等成功地 解决了制碱过程一系列化学工艺与工 程技术问题。30年代,他创办了我国 第一座生产合成氨的联合企业——永 利化学公司錏厂。抗战期间,他在大 后方先后创办了久大川厂和永利川厂, 推进了大西南建设,支援了抗战。他 为我国民族工业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 献。
清朝前期,我国的化学仍处于继承传统与学习西方的知识 积累阶段,尚未形成一门独立的学科。与此同时,欧洲则 处于近代化学的孕育与发轫时期, 陆续发现了碳酸、氢、 氮、氧、氯等重要气体和锌、镍、磷、钨等重要元 素并 相继建立了化学元素概念,科学的燃烧学说,化学基本定 律和原子论。 但这些新发现并没有及时传入我国,鸦片 战争之前中国的化学理论并不全面。鸦片战争以后,随着 英国医生合信著《博物新编》,徐寿和傅兰雅合译《化学 鉴原》等出版,中国的化学才开始真正走上了近代化学的 发展道路。
传统化学工艺的发展
In Traditional Chemistry Technics
清代康熙、乾隆时期,与化学工艺有关的一些传统手工 业技术,如冶金、 纺织、陶瓷、造纸、制盐等,获得了 进一步的发展,其中有些工艺技术不仅 引起欧洲工商界 的关注,而且受到一些化学家的重视,对欧洲化学的发展 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赵学敏《本草纲目拾遗》就有制取乌 头生物碱的完整记载。在欧洲,德国化学家泽迪内尔 (F.Sertüner)于 1817 年制得吗非碱,被认为是世 界上 最早发现的生物碱,而提取乌头碱则到 19 世纪中叶才实 现。
火药是中国汉族发明于隋唐时期,距今已有一千多年了。 火药的研究开始于古代道家炼丹术,古人为求长生不老而 炼制丹药,炼丹术的目的和动机都是荒谬和可笑的,但它 的实验方法还是有可取之处,最后导致了火药的发明。恩 格斯高度评价了中国在火药发明中的首创作用:“现在已 经毫无疑义地证实了,火药是从中国经过印度传给阿拉伯 人,又由阿拉伯人和火药武器一道经过西班牙传入欧洲。” 火药的发明大大的推进了历史发展的进程,是欧洲文艺复 兴的重要支柱之一。
新中国,新成就
Achievements Under Communism
1949~1965年是中国现代化学全面、快速发展时期。我 国化学研究迅速改变了基础薄弱、水平落后的局面,逐 步建立了专业齐全的研究部门,形成了一支具有一定研 究能力的队伍,在一些研究领域接近或达到世界水平。
天然有机化学是我国老一辈有机化学家赵承嘏、庄长恭、 黄鸣龙等最早涉足的研究领域。解放后最初几年新中国 化学研究工作的世人瞩目的成就首先也是在此领域取得。 庄长恭等从汉防己中分离出了防己诺林碱,证明其为脱 甲基倒地拱碱;赵承嘏等从木防己中分离出了防己甲、 乙两素;朱子清提出了贝母碱的结构骨架,攻克了国外 化学家半个多世纪未能解开的一个谜,引起国际有机化 学界的轰动。
新中国,新成就 Achievements Under Communism
在80年代,我国晶体生长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中国科 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用坩埚下降法成功地生长出长度达 25cm,重25kg的BGO大晶体。中国科学院福建物构所 1984年和1987年先后研制成功新型非线性光学材料BBO 和LBO,以及国际上公认的极为难培养的大尺寸自激活激 光晶体NAB,使我国晶体生长技术居于国际先进水平。 我国稀土化学起步于50年代初。经过数十年研究,到80 年代,我国化学家解决了北南两大稀土资源的选冶产业化 问题,1986的我国稀土总商品量达到11860吨,第一次超 过一直处于世界第一的美国,成为世界第一稀土大国
中国化学发展简史
火药的发明 The Invention of Gunpowder
一种黑色或棕色的炸药,由硝酸 钾、木炭和硫磺机械混合而成, 最初均制成粉末状,以后一般制 成大小不同的颗粒状,可供不同 用途之需,在采用无烟火药前, 一直用作唯一的军用发射药。
火药的发明 The Invention of Gunpowder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