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高中化学所有知识点总结(可编辑)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 9
2 高中化学所有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 从实验学化学
一、可加热的仪器
2.仪器②的名称为蒸发皿。

使用方法:蒸发浓缩时要用玻璃棒搅拌。

3.仪器③的名称为坩埚,用于固体物质灼烧。

使用方法:把坩埚放在三脚架上的泥三角上加热,取放坩埚必须使用坩埚钳,加热完的坩埚应放在石棉网上冷却。

4.仪器⑦的名称为三颈烧瓶,使用方法:三口一般放置温度计、搅拌器、冷凝管、分液漏斗等。

二、常用的计量仪器
1.⎩⎪⎨⎪⎧①读数时眼睛要平视液体凹液面最低处;
②无“0”刻度,刻度由下而上逐渐增大;③精确度一般为 0.1 mL ;④选取规格要遵循“大而近”,如量取5.6 mL NaOH 溶液应选取10 mL 量筒, 而不能选用50 mL 量筒;
⑤不可加热,不可作反应容器,不可用于溶液的稀释。

2.⎩⎪⎨⎪⎧①所测量的温度要在温度计量程范围内;
②测量液体温度时,温度计的水银球部位应浸在液体内; 测量蒸气温度时,水银球应在液面以上; 测馏分温度时,应使温度计的水银球置于蒸馏烧瓶支管口处;③不能代替玻璃棒使用,温度计的水银球也不能接触容器内壁。

3.⎩⎪⎨⎪
⎧①使用前要检查是否漏水;②加液体用玻璃棒引流,当液面距刻度线1~2 cm 时改用胶头滴管, 加液体至凹液面最低处与刻度线相切。

4.⎩⎪⎨⎪⎧①使用前要检查是否漏水;
②“0”刻度在上;③精确度为 0.01 mL ;④A 用于量取酸性溶液和强氧化性溶液,B 用于量取碱性溶液;⑤要先用待装液润洗再装溶液。

2 / 92 5.⎩⎪⎨⎪⎧①称量前先要调零;
②左盘放物品,右盘放砝码;③精确度是 0.1 g ;④药品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易潮解、腐蚀性药品如NaOH 等应放在小烧杯中称量。

中学化学实验中用到温度计的3个实验
(1)实验室制乙烯:温度计的水银球插在乙醇与浓H 2SO 4混合液的液面下,用以测定混合液的温度,控制温度使其迅速升高到170 ℃。

(2)苯的硝化反应:温度计的水银球插在水浴中,用以测定水浴的温度,控制水浴温度在50~60 ℃。

(3)石油的蒸馏:温度计的水银球位于蒸馏烧瓶的支管口处,用以测定馏分的温度。

三、常用的分离、提纯仪器 仪器
主要用途
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普通漏斗
(1)向小口容器中转移液体 (2)加滤纸后,可用于过滤
(1)制作过滤器时,滤纸紧贴漏斗内壁,用水润湿,注意不得留有气泡
(2)过滤时,滤纸上缘低于漏斗边缘,液面低于滤纸边缘
分液漏斗
(1)A 用于反应中随时添加液体 (2)B 用于萃取、分液
(1)活塞不得渗漏
(2)分离液体时,下层液体由下口放出,上层液体由上口倒出
蒸发皿
蒸发或浓缩溶液
(1)可直接加热
(2)加热时液体体积不超过容积的2
3
(3)出现大量晶体时停止加热,利用余热蒸干
蒸馏烧瓶
蒸馏或分馏
(1)加热时要垫石棉网
(2)加热时液体的量不超过其容积的2
3
直形冷凝管组装蒸馏装置,将蒸气冷
凝为液体
蒸气流的方向与冷却水流的方向相反
洗气瓶除去气体中的杂质,其中
广口瓶可换作大试管或锥
形瓶
(1)一般选择能与杂质气体反应的试剂作吸收剂
(2)装入液体量不宜超过容积的
2
3
(3)气体的流向为A进B出
干燥管用于干燥或吸收某些气
体,干燥剂为颗粒状,常
用CaCl2或碱石灰等
(1)注意干燥剂或吸收剂的选择
(2)一般为大口进气,小口出气
四、其他仪器
.表面皿用途:①作烧杯、蒸发皿等容器的盖子;②用于pH试纸等试纸的变色实验。

注意事项:不能加热。

考点2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一、1.洗净的标准内壁附着均匀水膜,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2.常见残留物的洗涤
待清洗仪器污物清洗试剂
做过KMnO4分解实验的试管MnO2热的浓盐酸
做过碘升华实验的烧杯碘酒精
长期存放FeCl3溶液的试剂瓶Fe(OH)3稀盐酸
做过银镜实验的试管银稀HNO3
做过铜与硫反应实验的试管硫热的烧碱溶液或二硫化碳
做过油脂实验的试管油污热的纯碱溶液
三、试纸的使用
3/ 92
1.试纸种类和用途
2.使用方法
(1)检验液体:取一小块试纸放在表面皿或玻璃片上,用蘸有待测液的玻璃棒(或胶头滴管吸取)点在试纸的中部,观察试纸颜色变化。

(2)检验气体:一般先将试纸润湿,粘在玻璃棒的一端,并使其接近集气瓶口,观察颜色变化。

四、物质的溶解
2.气体的溶解
(1)对溶解度不大的气体,如CO2、Cl2、H2S等,用如图(a)所示装置。

(2)对极易溶于水的气体,如HCl、NH3等,用如图(b)所示装置。

五、物质的加热
加热方式适应范围
直接加热瓷质、金属质或小而薄的玻璃仪器(如试管)等
隔石棉网加热较大的玻璃反应器(如烧杯、烧瓶等)
浴热(水浴、油浴、沙浴等) (1)需严格控制温度(如硝基苯的制备)
(2)需反应混合液静置(如银镜反应)
(3)蒸馏沸点差较小的混合液
4/ 92
5 / 92 六、仪器的安装、连接
1.安装顺序:一般从热源开始,按先下后上、从左到右的顺序。

2.连接顺序:洗气时,“长进短出”,如图a ;量气装置“短进长出”,如图b ;干燥管除杂时“大进小出”,如图c 。

拆分仪器的顺序与仪器安装顺序相反。

七、装置的气密性检查
方法
微热法
液差法
外压法
图例
具体 操作
塞紧橡胶塞,将导气管
末端伸入盛水的烧杯中,用手捂热(或用酒精灯微热)烧瓶 塞紧橡胶塞,用止水夹夹住导气管的橡胶管部分,从长颈漏斗向试管中注水
塞紧橡胶塞,打开止水夹推动注射器
现象 说明
烧杯中有气泡产生,停
止微热,冷却后导气管末端形成一段水柱,且保持一段时间不下降
停止加水后,长颈漏斗中的液面高于试管中的液面,且液面差不再改变
推动注射器之后导管中出现一段液柱,且液面差不改变
考点3 试剂的存放与实验安全
一、化学试剂的保存
1.试剂瓶的选择 (1)根据药品状态⎩⎪⎨⎪⎧固体:用广口瓶液体:用细口瓶 (2)根据感光性⎩
⎪⎨⎪⎧见光易分解的:用棕色瓶见光不分解的:用无色瓶
6 / 92 (3)根据酸碱性⎩
⎪⎨⎪⎧玻璃塞:不能盛放碱性物质
橡胶塞:不能盛放酸性、强氧化性物质和有机试剂
2.试剂的保存方法
三、常见意外事故的处理
酒精灯不慎碰倒起火用湿抹布盖灭
浓碱液溅到皮肤上用较多水冲洗,然后涂上硼酸溶液
浓硫酸溅到皮肤上用大量水冲洗,然后涂上3%~5%NaHCO3溶液
不慎将酸溅到眼中用大量水冲洗,边洗边眨眼睛,切不可用手揉眼睛,并及时送医院温度计水银球不慎碰破用硫粉覆盖
液溴、苯酚沾到皮肤上用酒精擦洗
重金属盐中毒喝大量豆浆、牛奶,并及时送医院
四、实验安全装置
1.防倒吸安全装置
2.防堵塞安全装置
3.防污染安全装置
(1)实验室制取Cl2时,尾气的处理可采用b、c装置。

(2)制取CO时,尾气的处理可采用a、c装置。

(3)制取H2时,尾气的处理可采用a、c装置。

考点4化学常用仪器的创新应用
1.(1)符合启普发生器原理的制气装置
(2)可以测量气体体积的装置
7/ 92
(3)可作为冷凝或冷却的装置
(4)可作为气体干燥或除杂的装置
2.实验仪器的“一器多用”
(1)多变的角色——球形干燥管
①干燥管可作干燥、吸收及检验装置。

a.干燥管内盛无水硫酸铜时,可用于水蒸气的检验。

b.可用于气体的尾气吸收,如内盛碱石灰,可吸收HCl、Cl2、SO2等。

c.可用于测定气体质量时作隔绝装置。

定量测定时,有时需要考虑空气中的成分对测定产生的影响,所以吸收气体的装置后还要另接一个干燥管,目的是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或二氧化碳等对定量测定产生干扰。

②球形干燥管的创新用途
(2)集气瓶的创新用途
集气瓶除用于收集气体外,还可用于贮存气体(如图①)、测量气体体积(如图②)、作洗气瓶(如图③)等。

3.其他装置(1)蒸馏装置的创新
由于冷凝管竖立,使液体混合物能冷凝回流,若以此装置作反应容器,可使反
8/ 92
应物循环利用,提高反应物的转化率。

(2)洗气装置的创新——双耳球吸收法
由于双耳球上端球形容器的容积较大,能有效地防止倒吸。

故该装置既能除去气体中
的气态杂质,又能防止倒吸。

第二讲物质的分离和提纯
一物质分离、提纯的物理方法
试根据所学的知识填写操作方法及相关内容。

1.如图1,所采用的操作方法的名称:过滤。

适用范围:把不溶性固体与液体进行分离。

2.如图2,所采用的操作方法的名称:蒸发结晶。

适用范围: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小的物质。

3.如图3,所采用的操作方法的名称:萃取、分液。

适用范围:①萃取:利用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的溶解度不同,用一种溶剂把溶质从它与另一种溶剂组成的溶液里提取出来;②分液:两种液体互不相溶且易分层。

注意事项:①溶质在萃取剂中的溶解度比在原溶剂中大;②萃取剂与原溶剂不反应、不相溶;③萃取剂与溶质不反应。

4.如图4,所采用的操作方法的名称:蒸馏。

适用范围:沸点相差较大的液体混合物。

注意事项:①温度计的水银球放在蒸馏烧瓶的支管口处;②蒸馏烧瓶内要加沸石;③冷凝管水流方向应为“逆流”。

5.如图5,所采用的操作方法的名称:升华。

适用范围:某种组分易升华的混合物,利用物质升华的性质在加热条件下分离的方法。

6.如图6,所采用的操作方法的名称:渗析。

适用范围:用半透膜使离子或小分子从胶体中分离出来,如除去淀粉胶体中的NaCl。

9/ 92
考点2物质分离和提纯的化学方法
第三讲物质的量气体摩尔体积
一、物质的量
1.概念:物质的量是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合体的物理量,单位为摩尔(mol),符号为n。

2.物质的量与微粒个数、阿伏加德罗常数之间的关系为n=N
N A。

二、摩尔质量
1.概念:摩尔质量是指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其符号为M,单位为g·mol-1(或g/mol)。

2.数值:以g·mol-1为单位时,任何粒子的摩尔质量在数值上都等于该粒子的相对分子(原子)质量。

3.关系:摩尔质量与物质的量、物质的质量之间的关系为n=m
M。

考点2气体摩尔体积、阿伏加德罗定律
10/ 92
一、影响物质体积大小的因素
1.构成物质的微粒的大小(物质的本性)。

2.构成物质的微粒之间距离的大小(由温度与压强共同决定)。

3.构成物质的微粒的多少(物质的量的大小)。

二、气体摩尔体积
1.含义:单位物质的量的气体所占的体积,符号V m_,标准状况下,V m=22.4_L·mol-1。

2.相关计算(1)基本表达式:V m=V
n。

(2)与气体质量的关系:
V
V m=
m
M。

(3)与气体分子数的关系:V
V m=N
N A。

3.影响因素:气体摩尔体积的数值不是固定不变的,它取决于气体所处的温度和压强。

①标准状况下,V m=22.4 L·mol-1,在非标准状况下,气体摩尔体积也可能为22.4 L·mol-1。

②气体摩尔体积只适用于气体,应用22.4 L·mol-1计算时一定要看清是否是标准状况。

三、阿伏加德罗定律及其推论
1.阿伏加德罗定律
可总结为:“三同”定“一同”,即同温、同压下,同体积的任何气体具有相同的分子数。

第四讲物质的量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
一、物质的量浓度
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一、主要仪器
1.托盘天平:可精确至0.1 g,称量前先调零,称量时物品放在左盘,砝码放在右盘。

2.容量瓶:配制溶液的专用精确容器,主要规格有100_mL、250_mL、500_mL、1_000_mL。

3.其他仪器:量筒、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等。

11/ 92
二、配制过程(以配制500 mL 1.00 mol·L-1 NaOH溶液为例)
1.配制过程
2.误差分析请完成下表中的误差分析(填“偏高”“偏低”或“不变”):
实验操作
因变量
c(mol/L) n(溶质) V(溶液)
用滤纸称量NaOH固体减小偏低砝码与物品颠倒(使用游码) 减小偏低称量前小烧杯内有水不变不变称量时间过长减小偏低向容量瓶中移液时少量溅出减小偏低
12/ 92
未洗涤烧杯和玻璃棒减小偏低
定容时仰视刻度线增大偏低
定容时俯视刻度线减小偏高
定容摇匀后液面下降再加水增大偏低
未等溶液冷却就定容减小偏高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一、元素、微粒及物质间的关系
1.元素在物质中的存在形态
(1)游离态:元素以单质形式存在的状态。

(2)化合态:元素以化合物形式存在的状态。

2.同素异形体
(1)同种元素形成的不同单质叫同素异形体。

同素异形体的形成有两种方式:①原子个数不同,如O2和O3;②原子排列方式不同,如金刚石和石墨。

(2)同素异形体之间的性质差异主要体现在物理性质上,同素异形体之间的转化属于化学变化,但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三、物质变化中的“三馏”“四色”“五解”和“十八化”归类
物质变化物理变化化学变化
三馏蒸馏、分馏干馏
四色焰色反应
显色反应、颜色反应、
指示剂变色反应
五解潮解分解、电解、水解、裂解
十八化熔化、汽化、
液化、酸化
氢化、氧化、水化、风化、炭化、钝化、催化、皂化、
歧化、卤化、硝化、酯化、裂化、油脂的硬化
考点3分散系与胶体
一、分散系
13/ 92
14 / 92 分类(1)按照分散质粒子直径的大小 二、胶体的性质及应用 1.丁达尔效应
可见光束通过胶体时,在入射光侧面可看到一条光亮的通路,这是胶体粒子对光线散射而形成的,可用此性质来鉴别溶液和胶体。

2.介稳性 胶体的稳定性介于溶液和浊液之间,属于介稳体系。

注意:同种胶体粒子的电性相同,互相排斥,是胶体较稳定的主要原因。

3.电泳 由于胶体粒子带有电荷,在电场作用下,胶体粒子在分散剂中作定向移动的现象。

此性质可用于工业上的静电除尘。

4.聚沉 (1)概念:使胶体凝聚形成沉淀析出的现象。

(2)方法:加热或搅拌加入电解质溶液加入带相反电荷的胶体粒子。

(3)应用,如制作豆腐、明矾净水等。

三、Fe(OH)3胶体的制备
向沸水中逐滴加入饱和FeCl 3溶液,继续煮沸至溶液呈红褐色,停止加热,即制得Fe(OH)3胶体,化学方程式为FeCl 3+3H 2O=====△
Fe(OH)3(胶体)+3HCl 。

第二讲 离子反应
强电解质:完全电离,用“===”表示。

如H 2SO 4、 (NH 4)2SO 4的电离方程式分别为H 2SO 4===2H +
+SO 2-
4、(NH 4)2SO 4===2NH +
4+SO 2-
4__。

2.弱电解质:部分电离,用“
”表示。

(1)多元弱酸分步电离,且电离程度逐步减弱,以第一步电离为主。

如H 2S 的电离方程式为H 2S H +

HS -
、HS

H ++S 2-。

(2)多元弱碱分步电离,但一步写出。

如Cu(OH)2的电离方程式:Cu(OH)2Cu 2+
+2OH -。

(3)两性氢氧化物双向电离。

如Al(OH)3的电离方程式:H +
+AlO -
2+H 2O Al(OH)3
Al 3+
+3OH -。

3.酸式盐
(1)强酸酸式盐完全电离,一步写出。

如NaHSO 4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为NaHSO 4===Na ++H ++SO 2-
4,
在熔融状态下的电离方程式为NaHSO4===Na++HSO-4__。

(2)多元弱酸酸式盐第一步完全电离,然后酸式酸根部分电离。

如NaHCO3===Na++HCO-3、HCO-3H++CO2-3。

考点2离子反应及离子方程式
一、离子反应1.离子反应的条件
①生成难溶的物质、②生成难电离的物质、③生成易挥发的物质、④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二、判断离子方程式正误的“4看”
1.看电解质拆分是否正确
(1)强酸、强碱和可溶性盐写成离子,弱电解质、沉淀、氧化物、单质一律保留化学式。

(2)对于微溶性的强电解质,在反应物中视情况而定,若为其澄清溶液则拆,浊液则不拆。

如澄清石灰水中Ca(OH)2以Ca2+、OH-存在,可拆成离子形式;若为石灰乳,则写作Ca(OH)2。

在生成物中,微溶物则看作沉淀,不能拆。

(3)可溶性多元弱酸酸式盐的酸根一律保留酸根形式,如在水溶液中HCO-3不能写成H++CO2-3。

2.看配平是否正确
电荷是否守恒;若为氧化还原型的离子反应还要注意化合价升降是否相等;若是与量有关的离子反应要注意离子配比是否符合条件。

如FeCl3溶液与Cu反应,不能写成Fe3++Cu===Fe2++Cu2+,而应写成2Fe3++Cu===2Fe2++Cu2+。

3.看符号运用是否合理:“===”“”“↓”“↑”及必要条件是否正确、齐全。

4.看离子反应是否符合客观事实
如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Fe2+而不生成Fe3+。

再如将少量SO2通入漂白粉溶液中:H2O+SO2+Ca2++2ClO -===CaSO3↓+2HClO错在忽略了HClO可以将+4价的硫氧化,且反应条件为碱性,应为Ca2++ClO-+SO2+2OH-===CaSO4↓+Cl-+H2O。

考点5离子共存、离子检验和推断
一、离子共存离子共存问题是离子反应条件和本质的最直接应用,所谓几种离子在同一溶液中能大量共存,就是指离子之间不发生任何反应;若离子之间能发生反应,则不能大量共存。

二、熟记常见离子的性质
15/ 92
注意:“两性离子”指既能与强酸反应又能与强碱反应的离子,一般为多元弱酸的酸式酸根离子。

三、常见溶液酸、碱性的判断
1.酸性溶液
pH<7(常温);能使pH试纸呈红色的溶液;能使甲基橙呈红色或橙色的溶液;能使石蕊试液呈红色的溶液。

2.碱性溶液
pH>7(常温);能使pH试纸呈蓝色的溶液;能使石蕊试液呈蓝色的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呈红色的溶液。

3.呈酸性或碱性的溶液
和Al反应放出H2的溶液(HNO3除外);能使甲基橙呈黄色的溶液;c水(H+)或c水(OH-)等于10-a mol/L(a >7)的溶液。

四、常见离子检验“三法”
16/ 92
体法CO2-3稀盐酸和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
HCO-3、SO2-3、
HSO-3也有此现象SO2-3稀H2SO4和品红溶液品红溶液褪色
显色法
I-氯水(少量)和CCl4下层为紫色
Fe2+KSCN溶液,再滴氯水先是无变化,滴氯水后变红色
Fe3+
KSCN溶液红色
苯酚溶液紫色
Na+、K+铂丝和HCl 火焰为黄色(Na+)、浅紫色(K+)
要透过蓝色钴玻璃
观察K+的焰色
第三讲氧化还原反应
考点1氧化还原反应的相关概念及表示方法
1.具有中间价态的物质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具有中间价态的物质氧化产物还原产物
Fe2+Fe3+Fe
SO2-3SO2-4S
H2O2O2H2O
其中:Fe2+、SO2-3主要表现还原性,H2O2主要表现氧化性。

考点2物质的氧化性、还原性强弱比较
一、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认识
1.氧化性是指物质得电子的性质(或能力);还原性是指物质失电子的性质(或能力)。

2.氧化性、还原性的强弱取决于物质得、失电子的难易程度,与得、失电子数目的多少无关。

例如:Na -e-===Na+,Al-3e-===Al3+,但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Na比Al活泼,更易失去电子,所以Na比Al 的还原性强。

二、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比较方法
17/ 92
18 / 92 方法一 依据反应原理
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

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

方法二 依据金属活动性顺序
方法三 依据非金属活动性顺序 ―――――――――――――→F 2 Cl 2 Br 2 (Fe 3+
) I 2 S P
得电子能力逐渐减弱,氧化性逐渐减弱 ―――――――――――――→F - Cl - Br - Fe 2+ I - S 2- P 3

失电子能力逐渐增强,还原性逐渐增强
方法四 依据元素周期表
方法五 依据电化学原理
(1)原电池:一般情况下,两种不同的金属构成原电池的两极,其还原性:负极>正极。

(2)电解池:用惰性电极电解混合溶液时,在阴极先放电的阳离子的氧化性较强,在阳极先放电的阴离子的还原性较强。

方法六 依据反应条件及反应的剧烈程度
反应条件要求越低,反应越剧烈,对应物质的氧化性或还原性越强,如是否加热、反应温度高低、有无催化剂和反应物浓度大小等。

例如:根据2Na +2H 2O===2NaOH +H 2↑,Mg +2H 2O=====△
Mg(OH)2+H 2↑,可以推知还原性Na>Mg 。

考点3 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规律及其应用
1. 电子守恒: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得到电子的总数等于还原剂失去电子的总数。

2.价态规律 (1)归中规律
①含义:含不同价态同种元素的物质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时,该元素价态的变化遵循“高价+低价―→中间价”,而不会出现交叉现象。

可总结为价态相邻能共存,价态相间能归中,归
中价态不交叉,价
19 / 92 升价降只靠拢。

例如:H 2S 与浓硫酸的反应:
(2)歧化规律 “中间价―→高价+低价”。

具有多种价态的元素(如氯、硫、氮和磷元素等)均可发生歧化反应,如Cl 2+2NaOH===NaCl +NaClO +H 2O 。

3.强弱规律
在浓度相差不大的溶液中:
①如在FeBr 2溶液中通入少量Cl 2时,因为还原性:Fe 2+
>Br -
,所以Fe 2+
先与Cl 2反应。

②如在含有Fe 3+
、Cu 2+
、H +
的溶液中加入铁粉,因为氧化性Fe 3+
>Cu 2+
>H +
,所以铁粉先与Fe 3+
反应,然后依次为Cu 2+
、H +。

如FeBr 2溶液中缓缓通入Cl 2时,发生离子反应的先后顺序为2Fe 2+
+Cl 2===2Fe 3+
+2Cl -
,2Br -
+Cl 2===Br 2+2Cl -。

第三章 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
1.钠的物理性质
颜色:银白色,熔点:低,硬度:小,导电、导热性:良好,密度:ρ(H 2O)>ρ(钠)>ρ(煤油)。

2.钠的化学性质
(1)主要化学性质(填化学方程式) [总结] 钠与水、酸反应的实质都是钠与H +
的反应。

Na

⎪⎨⎪⎧与非金属单质反应⎩⎨⎧O 2
⎩⎨⎧常温:4Na +O 2===2Na 2
O
点燃:2Na +O 2
=====点燃
Na 2
O
2
Cl 2:2Na +Cl 2
=====点燃
2NaCl
与水反应:2Na +2H 2O===2NaOH +H 2↑
与酸(如HCl )反应:2Na +2HCl===2NaCl +H 2↑
与盐溶液(如CuSO 4溶液)反应:2Na +CuSO 4+2H 2O===Cu (OH )2↓+Na 2SO 4+H 2↑
(2)钠与含有酚酞的水溶液反应的实验现象及解释
20 / 92
3.钠的保存 实验室中通常将少量钠保存在煤油中,目的是防止钠与空气中的氧气和水发生反应。

4.钠的用途 (1)工业上用钠作强还原剂,用于冶炼金属,如4Na +TiCl 4=====熔融
Ti +4NaCl 。

(2)Na K 合金(液态)用作原子反应堆的导热剂。

(3)高压钠灯。

考点2 氧化钠和过氧化钠 氧化钠与过氧化钠的比较
氧化钠 过氧化钠 化学式 Na 2O Na 2O 2 氧元素的化合价
-2
-1
电子式
化合物类型 离子化合物 离子化合物 颜色状态
白色固体
淡黄色固体
考点3 碳酸钠与碳酸氢钠
1.性质(填化学方程式)
考点4 碱金属元素、焰色反应
21 / 92 1.碱金属的一般性与特殊性 (1)一般性
①碱金属的密度一般随核电荷数的增大而增大,但钾的密度比钠的小。

②碱金属一般都保存在煤油中,但由于锂的密度小于煤油的密度而将锂保存在石蜡中。

③碱金属跟氢气反应生成的碱金属氢化物都是离子化合物,其中氢以H -
形式存在,显-1价,碱金属氢化物是强还原剂。

2.焰色反应 (1)焰色反应的概念
某些金属或它们的化合物在灼烧时都会使火焰呈现出特殊的颜色,其属于物理变化,属于元素的性质。

(2)焰色反应的操作
铂丝――→酒精灯
灼烧无色――→蘸取
待测物――→酒精灯
灼烧观察火焰颜色――→用稀盐酸
洗涤铂丝――→酒精灯
灼烧无色 (3)常见元素的焰色
钠元素:黄色;钾元素:紫色(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铜元素:绿色。

考点2 铝的重要化合物
1.氧化铝
22 / 92 (1)物理性质:白色固体,难溶于水,有很高的熔点。

(2)化学性质(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氢氧化铝
(1)物理性质:白色胶状不溶于水的固体,有较强的吸附性。

(2)化学性质(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Al(OH)3的电离方程式为

②受热分解:2Al(OH)3=====△
Al 2O 3+3H 2O 。

(3)制备
①向铝盐溶液中加入氨水,离子方程式为Al 3++3NH 3·H 2O===Al(OH)3↓+3NH +
4。

②向NaAlO 2溶液中通入足量CO 2,离子方程式为AlO -
2+CO 2+2H 2O===Al(OH)3↓+HCO -
3。

③NaAlO 2溶液与AlCl 3溶液混合:3AlO -
2+Al 3+
+6H 2O===4Al(OH)3↓。

3.常见的铝盐
(1)硫酸铝钾是由两种不同的金属离子和一种酸根离子组成的复盐。

(2)明矾的化学式为KAl(SO 4)2·12H 2O ,它是无色晶体,可溶于水,其水溶液pH<7。

明矾可以净水,其净水的原理是Al 3+
+3H 2O
Al(OH)3(胶体)+3H +
,Al(OH)3胶体吸附水中杂质形成沉淀而净水。

第三讲 铁及其重要化合物
1.铁的物理性质
纯铁具有金属的共性,如具有银白色金属光泽,具有导电、导热和延展性,具有能被磁铁吸引的特征。

2.铁的化学性质(用化学方程式或离子方程式表示)
铁单质性质活泼,有较强的还原性,主要化合价为+2价和+3价。

23 / 92 (1)与非金属单质的反应 ①与O 2的反应
常温:铁被腐蚀生成铁锈,其主要成分为Fe 2O 3。

点燃:3Fe +2O 2=====点燃Fe 3O 4。

②与Cl 2的反应:2Fe +3Cl 2=====点燃
2FeCl 3。

③与S 的反应:Fe +S=====△
FeS 。

(2)与水的反应:常温下铁与水不反应,在高温条件下与水蒸气反应:3Fe +4H 2O(g)=====高温
Fe 3O 4+4H 2。

(3)与酸的反应
①与非氧化性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Fe +2H +
===Fe 2+
+H 2↑。

②与氧化性酸反应:遇冷的浓硫酸或浓硝酸发生钝化,与稀硝酸或在加热条件下与浓硫酸、浓硝酸反应,但无H 2产生。

(4)与盐溶液的反应
①与CuSO 4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Fe +Cu 2+
===Fe 2+
+Cu 。

②与FeCl 3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Fe +2Fe 3+
===3Fe 2+。

5.亚铁盐和铁盐 (1)亚铁盐
含有Fe 2+
的溶液呈浅绿色,Fe 2+
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Fe 2+
与Zn 、Cl 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分别为Zn +Fe 2+
===Zn 2+
+Fe 、2Fe 2+
+Cl 2===2Fe 3+
+2Cl -。

(2)铁盐
①氧化性:含有Fe 3+
的溶液呈棕黄色,Fe 3+
具有氧化性,Fe 3+
与Cu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Fe 3+
+Cu===2Fe 2+
+Cu 2+。

②特性:含有Fe 3+
的盐溶液遇到KSCN 时变成红色。

③易水解:FeCl 3滴入沸水中的化学方程式:FeCl 3+3H 2O=====△
Fe(OH)3(胶体)+3HCl 。

考点2 “铁三角”及Fe 2+
、Fe 3+
的检验
1.“铁三角”的转化关系
(1)Fe 2+
与强氧化剂(O 2、Cl 2、Br 2、H 2O 2、Na 2O 2、KMnO 4、浓硫酸、HNO 3、NO 2、K 2Cr 2O 7等)反应时,
被氧化为Fe 3+。

例如:6Fe 2+
+Cr 2O 2-
7+14H +
===2Cr 3+
+6Fe 3

+7H 2O 。

(2)Fe 3+与Fe 、Cu 、S 2-(H 2S)、I -(HI)等还原剂反应时生成Fe 2+。

例如:2Fe 3++Cu===2Fe 2++Cu 2+
(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