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油大学2010届电力系统分析大作业

合集下载

电力系统分析作业答案

电力系统分析作业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共20道小题)1。

构成电力网的主要设备有()(A) 变压器,用户(B)变压器,电力线路(C) 电缆,架空线(D)电阻,电容正确答案:B解答参考:2。

电力系统中一级负荷、二级负荷和三级负荷的划分依据是用户对供电的()(A)可靠性要求(B) 经济性要求(C)灵活性要求(D)优质性要求正确答案:A解答参考:3. 电力系统分析中,视在功率的单位常采用()(A) MW(B) MVar(C) MVA(D) Var正确答案:C解答参考:4. 在电力系统的有名制中,电压、电流、功率的关系表达式为()(A)(B)(C)(D)正确答案:A解答参考:5。

有备用电源接线方式的优缺点是( )(A)可靠性高、电压高(B) 可靠性高、造价高(C) 供电可靠性和电压质量高、造价高、调度复杂(D) 供电可靠性高、调度方便、造价高正确答案:B解答参考:6。

负荷的峰谷差是指日负荷曲线的( )。

(A) 最大负荷值(B)最大负荷与平均负荷之差(C)最大负荷与最小负荷之差(D) 平均负荷与最小负荷之差正确答案:C解答参考:7。

一台将220kV电压降为35kV的降压变压器连接两个网络,两侧均与线路相连,这台变压器的额定变比为()(A) 不接地(B)直接接地(C) 经电抗接地(D) 经电阻接地正确答案:B解答参考:8. 中性点不接地系统发生单相金属性接地故障,中性点对地电位升高为()(A)(B)(C)(D)正确答案:B解答参考:9. 电力线路中,电纳参数B主要反映电流流过线路产生的()(A) 热效应(B)电场效应(C) 磁场效应(D)电晕损耗正确答案:A解答参考:10。

采用分裂导线,与相同截面的普通架空三相输电线相比,可使其线路对地电容(). (A) 增大(B) 减小(C)不变(D) 无法确定正确答案:A解答参考:11. 输电线路的额定电压为UN=110kV,则它表示的是( )(A)(B)(C)(D)正确答案:C解答参考:12。

电力系统分析习题(附参考答案)

电力系统分析习题(附参考答案)

电力系统分析习题(附参考答案)一、单选题(共58题,每题1分,共58分)1.变压器等效电路中,电阻RT的物理意义表征的是(____)。

A、$铜损$B、铁损$C、$激磁阻抗D、$主磁通$正确答案:A2.线路首端电压一定(____)末端电压。

A、高于$B、$低于$C、$等于$D、$以上都有可能正确答案:D3.220kV系统中性点运行方式经常采用(____)。

A、$直接接地$B、不接地$C、$经电抗接地$D、$经电阻接地正确答案:A4.冲击系数Kim的数值变化范围是(____)。

A、$1≤Kim≤3B、$1≤Kim≤2$C、$O≤Kim≤2$D、O≤Kim≤l$正确答案:B5.有功负荷备用一般为最大负荷的(____)。

A、$5%-7%$B、$4%-5%$C、$5%-1O%D、2%-5%$正确答案:D6.关于电力元件的正序阻抗、负序阻抗和零序阻抗阻抗,下述说法中错误的是(____)。

A、静止元件的正序阻抗等于负序阻抗$B、$电抗器正序阻抗、负序阻抗和零序阻抗相等C、$旋转元件的正序阻抗、负序阻抗和零序阻抗严格讲各不相同$D、$静止元件的正序阻抗、负序阻抗和零序阻抗都不相同$正确答案:D7.系统电源容量应(____)系统总发电负荷。

A、大于$B、$小于$C、$等于$D、$以上情况都有可能正确答案:A8.并联电容器能向系统提供(____)无功功率。

A、感性$B、$容性$C、$为0$D、$不确定正确答案:A9.短路类型代表符号中(1)代表(____)短路类型。

A、$两相短路接地$B、$单相接地短路C、$两相短路$D、三相短路$正确答案:B10.短路电流最大可能瞬时值,称为(____)。

A、$阻性电流$B、冲击电流$C、$短路电流D、$容性电流$正确答案:B11.电力系统有功不足时,会造成(____)。

A、$电压升高$B、$无功减少C、$频率降低$D、频率升高$正确答案:C12.中性点不直接接地系统发生金属性单相接地时,故障相的电压变为(____)。

电力系统分析(本)网上作业一及答案

电力系统分析(本)网上作业一及答案

练习一:单项选择题1、额定变比为10.5kV/242kV的变压器工作于+2.5%抽头,其实际变比为()。

A 10.5kV/242kVB 10kV/220kV C10.5kV/248.05Kv(答案:C)2、额定变比为35kV/11kV的变压器工作于-2.5%抽头,其实际变比为()。

A 34.125kV/10.725kVB 34.125kV/11kV C35kV/11Kv(答案:B)3、三绕组变压器的结构,通常将高压绕组绕在铁心的()。

A 外层B 内层C中层(答案:A)4、采用分裂导线可()输电线电容。

A 增大B 减小C保持不变(答案:A)5、采用分裂导线可()输电线等效半径。

A 增大B 减小C保持不变(答案:A)6、短路电流周期分量的标么值与()有关。

A.转移电抗和短路时间B.计算电抗和短路点距离C.计算电抗和短路时间(答案:C)7、在系统发生短路时,异步电动机()向系统提供短路电流。

A.绝对不B.一直C.有时(答案:C)8、在运用计算曲线进行短路电流计算时,负荷。

A.用恒定阻抗表示B.用变阻抗表示C.不予考虑(答案:A)9、对于静止元件来说,其()。

A 正序电抗=负序电抗B正序电抗=零序电抗C负序电抗=零序电抗(答案:A)10、架空输电线的正序电抗()于其零序电抗。

A 大于B 小于C等于(答案:B)11、有架空地线的输电线的零序电抗()无架空地线的输电线的零序电抗。

A 大于B 小于C等于(答案:B)12、平行架设的双回输电线的零序阻抗()单回输电线的零序阻抗。

A 大于B 小于C等于(答案:A)13、对于变压器的各序漏抗,其值大小()A 相等B 不等C不能确定(答案:A)14、两相短路时的比例系数m(n)为()。

A.3B.1C.3(答案:A)15、电压和电流对称分量在经过()接线的变压器后相位不变。

A. Y,d11B. Y,y0C.Y,d1(答案:B)16、电力系统发生短路后,系统中各点电压的不对称程度主要由()序分量决定。

中国石油大学(2011-2012)电路期末试卷

中国石油大学(2011-2012)电路期末试卷

2011—2012学年第1学期《电路分析》试卷专业班级姓名学号开课系室电气工程系考试日期 2012年1月8日一、填充题:在下列各题中,请将题中所要求的解答填入题干中的各横线上方内。

(本大题共7小题,总计28分)1、(本小题3分)图示电路中电阻R 吸收的功率P =________W2、(本小题6分)图示电路中,若两个网孔电流的绕向均为顺时针方向,应用网孔电流法求电流I 1和I 2的方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此可解得I 1 = ________A, I 2 =________A 。

3、(本小题4分)用叠加定理计算图示电路。

当电压源单独作用时,U =______ V; 欲使U =4 V ,则电流源I S 应为________ A 。

+-U1I S4、(本小题4分)根据负载具有的以下特点,分别求其功率因数:(1)I =5A ,U =220V ,Q =880var ,功率因数应为 ;(2)Z =500Ω,I =5A ,P =5000W ,功率因数应为 ;5、(本小题4分)如图所示理想变压器,如.200S U V ︒=∠,则.I =Ω2Ω16、(本小题3分)图示正弦交流电路,已知电流表的读数分别为A 1:5A ,A 2:20A ,A 3:25A 。

如果维持A 1的读数不变,把电源频率提高一倍,则电流表A 2的读数为 A ;电流表A 3的读数为 A ; 电流表A 的读数 A 。

7、(本小题4分)图示对称二端口网络的Z 参数为:Z 11; Z 12= ;Z 21= ;Z 22=。

二、简要计算题:请简要写出作题步骤( 本 大 题共5小题,总计52分 ) 1、(本题10分)电路如图所示,试用结点电压法求解支路电流1I .1Ω11I Ω3432、( 本题10分 )图示电路原已处于稳态,当t =0时开关闭合,试用三要素法求i t (),u t (),t ≥0,并画出i t ()和u t ()的波形图。

电力系统分析大作业

电力系统分析大作业

ANYA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电力系统分析》课程设计院(部)名称: 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专业班级: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2011级1班学生姓名:王江平学号:2011110200678-42 如图1所示电力系统中,有一个容量和内电抗不详的系统C ;发电机G 的额定容量为250MV A ,X ''d =0。

12;变压器T 的额定容量为240MV A,U K (%)=10。

5;电力线路L 1长为20km ,x 1=0。

4Ω/km ;L 2长为10km ,x 1=0。

4Ω/km.在下述三种情况下,分别求K 点三相短路时短路电流。

①系统C 的115kV 母线上,断路器QF 的断开容量为1000MV A;②系统C 的变电所115kV 母线三相短路时,由系统C 供给的短路电流为1。

5kA;③系统C 是无限大容量电力系统。

解(1)参数计算。

取S B =1000MV A ,U B =U av n =115kV ,则得 I B =10005.0233115B B S U ==⨯()kA (2-74) 各元件参数的标幺值为12''1122122210000.120.48250(%)10.510000.43810010024010000.4200.60511510000.4100.303115B G dN K B T N B L av n B L av n S X X S U S X S S X X L U S X X L U ==⨯===⨯===⨯⨯===⨯⨯=} (2—81)将计算结果示与图2等值网络中,此为纯电抗电路,电抗前j 已略去,可按实数运算。

图1 电力系统接线图()3图2 等值网络(2)确定X C ,计算短路电流。

①设在断路器QF 之后K ()32点发生三相短路,则发电机G 、系统C 供给的电流都通过QF ,其中发电机G 对K ()32点的等值电抗为X 1=0。

奥鹏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电力系统分析》2021年春季学期在线作业(二).doc

奥鹏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电力系统分析》2021年春季学期在线作业(二).doc

1.A.AB.BC.CD.D【参考答案】: BCD2.关于负荷特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动态负荷特性反映电压和频率急剧变化时,负荷功率随时间的变化B.静态负荷特性反映稳态时,负荷功率与电压频率的关系C.负荷端电压维持额定电压不变时,负荷功率与频率的关系称为负荷的频率静态特性D.频率维持在额定值时,负荷功率与电压的关系称为负荷的电压静态特性【参考答案】: ABCD3.同步发电机原始方程的参数中,是转子位置角的周期函数的有()A.定子绕组的自感系数B.转子各绕组的自感系数C.定子绕组间的互感系数D.转子各绕组间的互感系数【参考答案】: AC4.A.AB.BC.CD.D【参考答案】: ABC5.下列接线方式属于有备用网络的是()。

A.环网B.双端供电网络C.放射式网络D.双回路供电网络6.电力系统中往往需要有一定的备用容量,下列属于常用备用容量的是()A.负荷备用容量B.检修备用容量C.无功备用容量D.事故备用容量【参考答案】: ABD7.电力系统负荷变化时,只要还有可调容量的机组都要参与一次调频,而二次调频只由主调频厂参与()A.错误B.正确【参考答案】: B8.A.错误B.正确【参考答案】: B9.负荷在两台机组间进行分配,当两机组的能耗(或成本)微增率相等的时候,总的能耗(或成本)将达到最小()A.错误B.正确【参考答案】: B10.在有功负荷分布已确定的前提下,调整各个无功电源的负荷分布,使得网络有功损耗对各无功电源功率的微增率相等,这时网络的有功损耗达到最小()A.错误B.正确11.电力系统中常见的复杂故障是某处发生不对称短路时,有一处或者两处的开关非全相跳闸()A.错误B.正确【参考答案】: B12.同步发电机中,从abc坐标系到dq0坐标系的转换,其物理意义是把观察者的立场从转子上转移到了定子上()A.错误B.正确【参考答案】: A13.闭式网络潮流计算可以先找出功率分点,将闭式网络拆分成开式网络进行计算()A.错误B.正确【参考答案】: B14.短路冲击电流指的是短路电流最大可能的有效值()A.错误B.正确【参考答案】: A15.网络元件的电压降落和电压损耗指的是元件两端的电压绝对值之差()A.错误B.正确【参考答案】: A16.220kV及以上电力网络多采用中性点直接接地方式或经小电阻接地方式()A.错误B.正确【参考答案】: A17.电力系统频率的变化,主要是由有功负荷变化引起的()A.错误B.正确【参考答案】: B18.为了保持PV节点的电压数值在规定的水平,这类节点往往有可以调节的无功电源()A.错误B.正确【参考答案】: B19.三绕组变压器作为升压变压器时,往往将低压绕组排列在高压绕组和中压绕组之间()A.错误B.正确【参考答案】: B20.节点导纳矩阵属于稀疏矩阵()A.错误B.正确【参考答案】: B。

石油大学电力系统分析大作业

石油大学电力系统分析大作业

电力系统分析大作业%本程序的功能是用牛顿-拉夫逊法进行潮流计算.,其中第一列为节点注入参数’%第二列为节点负荷功率参数,第三列为节点电压参数,第六列为节点类型参数,%其中‘1’为平衡节点,‘2’为PQ节点,‘3’为PV节点.%B1是支路参数矩阵,第一列和第二列是节点编号,B2为节点参数矩阵.%对于含有变压器的支路,第一列为低压侧节点编号,第二列为高压侧节点编号. %第三列为之路串联阻抗参数.%第四列为含支路的对地导纳矩阵.%第五列为含变压器之路的变压器变比.%第六列表式是否含有变压器的参数,‘1’表示含有变压器,‘0’表示不含有.%源程序代码如下:disp('输出结果如下:')n=5;nl=5;isb=5;pr=0.0001;B1=[1 2 0.025+0.08i 0.07i 1 0;1 3 0.03+0.1i 0.09 1 0;2 3 0.02+0.06i 0.05i 1 0;4 2 0.1905i 0 1.0522 1;5 3 0.1905i 0 1.0522 1];%变压器侧为1,否则为0B2=[0 -0.8055-0.5320i 1 0 0 2;0 -0.18-0.12i 1 0 0 2;0 0 1 0 0 2;0 0.5 1.0522 1.0522 0 3;0 0 1.0522 1.0522 0 1]; disp('——————【已知量:】——————')disp('【支路参数矩阵】')disp(B1)disp('【节点参数矩阵】')disp(B2)X=[1 0;2 0;3 0;4 0;5 0];Y=zeros(n);U=zeros(1,n);cta=zeros(1,n);V=zeros(1,n);O=zeros(1,n);S1=zeros(nl);for i=1:nif X(i,2)~=0;p=X(i,1);Y(p,p)=X(i,2);endendfor i=1:nlif B1(i,6)==0p=B1(i,1);q=B1(i,2);else p=B1(i,2);q=B1(i,1);Y(p,q)=Y(p,q)-1./(B1(i,3)*B1(i,5));Y(q,p)=Y(p,q);Y(q,q)=Y(q,q)+1./(B1(i,3)*B1(i,5)^2)+B1(i,4)./2;Y(p,p)=Y(p,p)+1./B1(i,3)+B1(i,4)./2;enddisp('【导纳矩阵】Y=');disp(Y)%输出导纳矩阵G=real(Y);B=imag(Y);for i=1:ncta(i)=angle(B2(i,3));U(i)=abs(B2(i,3));V(i)=B2(i,4);endfor i=1:nS(i)=B2(i,1)-B2(i,2);B(i,i)=B(i,i)+B2(i,5);endP=real(S);Q=imag(S);ICT1=0;IT2=1;while IT2~=0IT2=0;t1=1;t2=1;for i=1:nif i~=isbC(i)=0;D(i)=0;for j1=1:nC(i)=C(i)+U(i)*U(j1)*(G(i,j1)*cos(cta(i)-cta(j1))+B(i,j1)*sin(cta(i)-cta(j1)));D(i)=D(i)+U(i)*U(j1)*(G(i,j1)*sin(cta(i)-cta(j1))-B(i,j1)*cos(cta(i)-cta(j1)));endDP(t1)=P(i)-C(i);t1=t1+1;if B2(i,6)==2DQ(t2)=Q(i)-D(i);t2=t2+1;endendendt1=t1-1;t2=t2-1;DPQ=[DP';DQ']; %求DP,DQfor i=1:t1+t2if abs(DPQ(i))>prIT2=IT2+1;endH=zeros(t1,t1);N=zeros(t1,t2);K=zeros(t2,t1);L=zeros(t2,t2);for i=1:t1for j1=1:t1if j1~=isb&j1~=iH(i,j1)=0-U(i)*U(j1)*(G(i,j1)*sin(cta(i)-cta(j1))-B(i,j1)*cos(cta(i)-cta(j1)));elseif j1~=isb&j1==iH(i,j1)=U(i)^2*B(i,j1)+D(i);endendendfor i=1:t1for j1=1:t2if j1~=isb&j1~=iN(i,j1)=0-U(i)*U(j1)*(G(i,j1)*cos(cta(i)-cta(j1))+B(i,j1)*sin(cta(i)-cta(j1)));elseif j1~=isb&j1==iN(i,j1)=0-U(i)^2*G(i,j1)-C(i);endendendfor i=1:t2for j1=1:t1if j1~=isb&j1~=iK(i,j1)= U(i)*U(j1)*(G(i,j1)*cos(cta(i)-cta(j1))+B(i,j1)*sin(cta(i)-cta(j1)));elseif j1~=isb&j1==iK(i,j1)=U(i)^2*G(i,j1)-C(i);endendendfor i=1:t2for j1=1:t2if j1~=isb&j1~=iL(i,j1)=0-U(i)*U(j1)*(G(i,j1)*sin(cta(i)-cta(j1))-B(i,j1)*cos(cta(i)-cta(j1)));elseif j1~=isb&j1==iL(i,j1)=U(i)^2*B(i,j1)-D(i);endendendJ=[H,N;K,L];%求雅可比矩阵disp('【雅可比矩阵:】');disp(J);modify=-J\DPQ;Dcta=modify([1:t1],:);t3=U(:,[1:t2]);DU=diag(t3,0)*modify([t1+1:t1+t2],:);t4=1;for i=1:t1if B2(i,6)~=1cta(1,i)=cta(1,i)+Dcta(t4,1);t4=t4+1;endendt5=1;for i=1:t2if B2(i,6)==2U(1,i)=U(1,i)+DU(t5,1);t5=t5+1;endendICT1=ICT1+1;end %修正原值for i=1:nUU(i)=U(i)*cos(cta(i))+1i*U(i)*sin(cta(i));endfor p=1:nc(p)=0;for q=1:nc(p)=c(p)+conj(Y(p,q))*conj(UU(q));ends(p)=UU(p)*c(p);enddisp('--------------------------------------------------------------------------------');disp('【各节点电压U为(节点从小到大排列):】');disp(UU);disp('--------------------------------------------------------------------------------');disp('【各节点电压相角为(节点从小到大排列):】');disp(180*angle(UU)/pi);disp('--------------------------------------------------------------------------------');disp('【按公式计算全部线路功率,结果如下:】');for i=1:nlif B1(i,6)==0p=B1(i,1);q=B1(i,2);else p=B1(i,2);q=B1(i,1);endSi(p,q)=UU(p)*(conj(UU(p))*conj(B1(i,4)./2)+(conj(UU(p)*B1(i,5))-conj(UU(q)))*conj(1./(B1(i, 3)*B1(i,5))));%各条支路首端功率Sif=[p,q,Si(p,q)];disp(f);endfor i=1:nlif B1(i,6)==0p=B1(i,1);q=B1(i,2);else p=B1(i,2);q=B1(i,1);endSj(q,p)=UU(q)*(conj(UU(q))*conj(B1(i,4)./2)+(conj(UU(q)./B1(i,5))-conj(UU(p)))*conj(1./(B1(i, 3)*B1(i,5))));%各条支路末端功率Sjf=[q,p,Sj(q,p)];disp(f);enddisp('--------------------------------------------------------------------------------');disp('【各条支路的功率损耗DS为(顺序同您输入B1时一样):】');for i=1:nlif B1(i,6)==0p=B1(i,1);q=B1(i,2);else p=B1(i,2);q=B1(i,1);endDS(i)=Si(p,q)+Sj(q,p);%各条支路功率损耗DSdisp(DS(i));endSp=0;for i=1:nSp=Sp+UU(isb)*conj(Y(isb,i))*conj(UU(i));enddisp('【平衡节点的功率:】');disp(Sp);输出结果如下:——————【已知量:】——————【支路参数矩阵】1.00002.0000 0.0250 + 0.0800i 0 + 0.0700i 1.0000 01.0000 3.0000 0.0300 + 0.1000i 0.09001.0000 02.00003.0000 0.0200 + 0.0600i 0 + 0.0500i 1.0000 04.0000 2.0000 0 + 0.1905i 0 1.0522 1.00005.0000 3.0000 0 + 0.1905i 0 1.0522 1.0000【节点参数矩阵】0 -0.8055 - 0.5320i 1.0000 0 0 2.00000 -0.1800 - 0.1200i 1.0000 0 0 2.00000 0 1.0000 0 0 2.00000 0.5000 1.0522 1.0522 0 3.00000 0 1.0522 1.0522 0 1.0000【导纳矩阵】Y=6.3560 -20.5272i -3.5587 +11.3879i -2.7523 + 9.1743i 0 0 -3.5587 +11.3879i 8.5587 -31.5772i -5.0000 +15.0000i 0 + 4.9889i 0-2.7523 + 9.1743i -5.0000 +15.0000i 7.7973 -29.3987i 0 0 + 4.9889i0 0 + 4.9889i 0 0 - 4.7414i 00 0 0 + 4.9889i 0 0 - 4.7414i【雅可比矩阵:】-20.5622 11.3879 9.1743 0 -6.4010 3.5587 2.752311.3879 -31.6372 15.0000 5.2493 3.5587 -8.5587 5.00009.1743 15.0000 -29.4237 0 2.7523 5.0000 -7.84230 5.2493 0 -5.2493 0 0 06.3110 -3.5587 -2.7523 0 -20.4922 11.3879 9.1743-3.5587 8.5587 -5.0000 0 11.3879 -31.5172 15.0000-2.7523 -5.0000 7.7523 0 9.1743 15.0000 -29.3737【雅可比矩阵:】-24.7747 13.7501 11.0245 0 -8.7903 3.9345 2.983113.5438 -36.5472 17.3684 5.6351 4.5948 -10.1178 5.731310.8460 17.3335 -33.7956 0 3.5781 5.8359 -8.93540 5.6351 0 -5.6351 0 0.5384 06.9176 -3.9345 -2.9831 0 -25.9551 13.7501 11.0245-4.5948 9.7878 -5.7313 0.5384 13.5438 -36.8940 17.3684-3.5781 -5.8359 9.0080 0 10.8460 17.3335 -33.8576【雅可比矩阵:】-24.1898 13.4226 10.7672 0 -8.4629 3.8896 2.957513.2489 -35.8499 17.0208 5.5803 4.4453 -9.9289 5.625310.6171 16.9918 -33.1727 0 3.4578 5.7123 -8.79750 5.5803 0 -5.5803 0 0.5003 06.8471 -3.8896 -2.9575 0 -25.2549 13.4226 10.7672-4.4453 9.5702 -5.6253 0.5003 13.2489 -36.0917 17.0208-3.4578 -5.7123 8.7994 0 10.6171 16.9918 -33.1741【雅可比矩阵:】-24.1809 13.4176 10.7633 0 -8.4576 3.8892 2.957413.2446 -35.8395 17.0155 5.5794 4.4428 -9.9265 5.623710.6138 16.9866 -33.1635 0 3.4557 5.7103 -8.79580 5.5794 0 -5.5794 0 0.5000 06.8466 -3.8892 -2.9574 0 -25.2449 13.4176 10.7633-4.4428 9.5665 -5.6237 0.5000 13.2446 -36.0795 17.0155-3.4557 -5.7103 8.7958 0 10.6138 16.9866 -33.1635--------------------------------------------------------------------------------【各节点电压U为(节点从小到大排列):】1.0928 + 0.0984i 1.0646 + 0.0736i 1.0598 + 0.0705i 1.0520 - 0.0214i 1.0522--------------------------------------------------------------------------------【各节点电压相角为(节点从小到大排列):】5.1431 3.9536 3.8076 -1.1673 0--------------------------------------------------------------------------------【按公式计算全部线路功率,结果如下:】1.00002.0000 0.3952 + 0.2502i1.0000 3.0000 0.4103 + 0.2818i2.00003.0000 0.0702 + 0.0377i2.0000 4.0000 0.5000 + 0.3984i3.0000 5.0000 0.3702 + 0.3585i2.0000 1.0000 -0.3902 - 0.3162i3.0000 1.0000 -0.3002 - 0.2646i3.0000 2.0000 -0.0700 - 0.0939i4.0000 2.0000 -0.5000 - 0.3301i5.0000 3.0000 -0.3702 - 0.3137i-------------------------------------------------------------------------------- 【各条支路的功率损耗DS为(顺序同您输入B1时一样):】0.0050 - 0.0659i0.1101 + 0.0171i0.0002 - 0.0562i0.0000 + 0.0684i-0.0000 + 0.0449i【平衡节点的功率:】-0.3702 - 0.3137i。

2010年电力系统分析B卷(07答案)

2010年电力系统分析B卷(07答案)

2010年电⼒系统分析B卷(07答案)2009—2010学年第 2 学期《电⼒系统分析》课程考试试卷( B 卷)专业:电⽓⼯程⾃动化年级:07 考试⽅式:开卷学分:5.5 考试时间:120 分钟⼀、填空题: (每空1分,共 22分)1、电压降落指元件两端电压的相量差。

2、在电磁环⽹中,由于变压器变⽐不匹配⽽产⽣的功率称为循环功率。

3、电⼒系统频率的⼀次调整,通过调节发电机组上的调速器完成。

4、双绕组变压器的分接头在⾼压绕组侧。

5、挂接在kV 10电⽹上的发电机的额定电压应为 10.5 kV ,该电压等级的平均标称电压为 10.5 kV 。

6.⽤功率和阻抗表⽰的电压降纵分量的表达式为_△U=PR QXU+_________。

7.潮流计算中,PV 节点是指__ P 和U 给定Q 和δ未知________的节点。

8.我国国家标准规定的常⽤的电⽹额定电压等级(10千伏及以上)包括_____.10 35 110 220 330 500_______千伏。

(写出5个)9.负荷曲线是指___负荷相对于时间变化_________的关系。

10.发动机输出电磁功率极限= 11、电能的质量指标是以电压、波形和频率来衡量的。

12、中枢点的调压⽅式分为三类,分别为逆调压、顺调压、和恒调压(常调压)。

13、所谓短路,是指⼀切不正常的相与相或相与地发⽣通路的情况 14、电⼒⽹的功率分布和电压计算称为电⼒⽹的潮流计算。

15、电⼒⽹络主要由电⼒线路和变压器组成。

⼆、选择题: (每题2分,共 20分)∑d q X VE1.在电⼒系统的标么值计算中,基准功率和基准电压之间的关系满⾜()。

A :3BB B I U S =B :B B B I U S =C :B B B I U S 732.1=D :B B B I U S 3=2.在标么制中,只需选定两个基准,常选的是( )A 电压、电流B 电压、功率C 电压、电路D 电流、阻抗 3.系统中有功功率不⾜,必定会造成( )。

电力系统分析作业答案解析

电力系统分析作业答案解析

电力系统分析作业答案解析哎呀,宝子们!咱来唠唠电力系统分析作业答案解析哈。

这电力系统分析啊,就像是一个超级复杂的大拼图,每一块都有它的讲究呢。

咱先说这作业里关于电力系统元件的部分吧。

像发电机啊,那可是电力系统里的大明星呢。

发电机的原理可就像魔法一样,它把机械能变成电能,就像魔术师把东西变没了又变出来似的。

它的各种参数啊,就像是明星的各种才艺,什么额定功率啦,额定电压啦,都得整明白。

要是这些参数搞混了,那就好比把明星的名字叫错了,可尴尬啦。

再说说变压器吧。

变压器就像一个翻译官,把电压从一个等级变成另一个等级。

它有初级线圈和次级线圈,这就像翻译官的两种语言,要准确地把一种电压“翻译”成另一种电压。

要是这个翻译官出错了,那整个电力系统可就要乱套了,就像不同国家的人互相听不懂对方在说啥一样。

还有输电线路呢。

输电线路就像是电力的高速公路,把电从发电厂送到各个地方。

这条高速公路也不是那么好走的,有电阻在捣乱呢。

就像路上有小石子,会阻碍车辆前进一样,电阻会让电能在传输过程中损失一部分。

所以我们得想办法减少这个损失,就像修路的时候把路上的小石子清理掉一样。

电力系统的稳定性也是作业里常考的点。

这就好比一个人走路,得稳稳当当的。

要是电力系统不稳定,那就像人走路东倒西歪的,很容易摔倒。

我们得通过各种控制手段,让电力系统保持稳定,就像人用拐杖来保持平衡一样。

电力系统分析作业还会涉及到潮流计算呢。

这潮流计算啊,就像是在给电力系统做一次全面的体检。

通过计算,我们能知道各个节点的电压、功率等情况,就像医生通过检查知道病人各个器官的状况一样。

要是这个计算出错了,那就像医生误诊了一样,后果很严重的。

宝子们,做电力系统分析作业的时候,可不能马虎。

每一个概念都要吃透,每一个计算都要认真。

这就像是一场冒险,我们得小心翼翼地避开各种陷阱,才能顺利到达胜利的彼岸呢。

这作业虽然难,但是只要我们认真对待,就一定能攻克它。

加油呀,宝子们!。

全国2010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全国2010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浙02310# 电力系统分析试卷 第 1 页 共 5 页 全国2010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电力系统分析试题课程代码:02310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目前,我国电力系统中火电厂主要有两类,即( )A.凝汽式电厂和热电厂B.地热电厂和热电厂C.水电厂和火电厂D.潮汐电厂和地热电厂2.双绕组变压器,将励磁支路前移的T 型等值电路中,其导纳为() A.G T +jB T B.-G T -jB TC.G T -jB TD.-G T +jB T3.500kV 系统的中性点运行方式经常采用( )A.不接地B.直接接地C.经电抗接地D.经电阻接地4.电力线路的等值电路中,电阻参数R 主要反映电流流过线路产生的() A.热效应 B.电场效应C.磁场效应D.电晕损耗5.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的运行方式,在实践中一般采用( )A.欠补偿B.过补偿C.全补偿D.恒补偿6.系统备用容量中,哪种容量可能不需要专门设置( )A.负荷备用B.事故备用C.检修备用D.国民经济备用7.发电机组的单位调节功率表示为( ) A.K=P f ∆∆ B.K=-f P∆∆ C.K=f P ∆∆ D.K=-P f∆∆8.利用发电机调压( )A.需要附加设备B.不需要附加设备浙02310# 电力系统分析试卷 第 2 页 共 5 页C.某些时候需要附加设备D.某些时候不需要附加设备9.经Park 变换后的理想同步发电机的电压方程含( )A.电阻上的压降B.发电机电势C.变压器电势D.A 、B 、C 均有10.电力系统中发生概率最多的短路故障是( )A.三相短路B.两相短路C.两相短路接地D.单相短路接地11.根据对称分量法,a 、b 、c 三相的零序分量相位关系是( )A.a 相超前b 相B.b 相超前a 相C.c 相超前b 相D.相位相同12.在发电机稳态运行状态中,机械功率P T 与电磁功率P E 相比( )A.P T >P EB.P T <P EC.P T =P ED.P T >>P E13.中性点直接接地系统中,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零序回路中不包含( )A.零序电流B.零序电压C.零序阻抗D.电源电势 14.作为判据d dP E >0主要应用于分析简单系统的( ) A.暂态稳定B.故障计算C.静态稳定D.调压计算15.变压器中性点经小电阻接地的主要目的是( )A.调整电压B.调整频率C.调控潮流D.电气制动16.无限大功率电源供电的三相对称系统,发生三相短路,a 、b 、c 三相短路电流非周期分量起始值( )A.i ap0=i bp0=i cp0B. i ap0≠i bp0≠i cp0C. i ap0=i bp0≠i cp0D. i ap0≠i bp0=i cp017.理想同步发电机,d 轴电抗的大小顺序为( )A.x d >x ′d >x ″dB. x ′d >x ″d > x dC. x ′d > x d >x ″dD. x ″d >x ′d > x d18.下面简单故障中属于对称短路的是( )A.单相短路B.两相短路C.三相短路D.两相短路接地19.三绕组变压器的分接头只装在( )A.高压绕组B.高压绕组和低压绕组C.高压绕组和中压绕组D.中压绕组和低压绕组20.中性点接地系统中发生不对称短路后,越靠近短路点,零序电压变化趋势为( )A.越高B.越低C.不变D.无法判断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

2010自考电力系统分析试卷参考答案

2010自考电力系统分析试卷参考答案

全国2001年10月自学考试电力系统分析试题课程代码:02310一、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用功率和阻抗表示的电压降纵分量的表达式为__U QXPR U +=∆_______。

2.环网潮流的自然分布是按线路的__阻抗___来分布的。

(反比)3.潮流计算中,PV节点是指__已知注入有功和电压值________的节点。

4.牛顿一拉夫逊法__适用于________求解任意连续可导的非线性代数方程。

5.发电机组有功功率静态频率特性曲线斜率的负值称为___发电机单位调节功率_______。

6.电力系统电压中枢点是指__反映和控制整个系统电压水平的点________。

7.一组非对称的三相量可以分解成三组__对称________的三相量。

8.电力系统发生三相短路时零序电流等于___0_______。

9.暂态稳定性是研究系统在___大_______扰动下的稳定性问题。

10.在同一系统中,为使系统维持暂态稳定性,使极限切除角最小所对应的短路故障应是_三相短路_________。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从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号码写在题干后面的括号内。

)11.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系统中一般采用( )①欠补偿形式②过补偿形式③全补偿形式④补偿形式不变12.在标么制中,只需选定两个基准,常选的是( )①电压、电流②电压、功率③电压、电路④电流、阻抗13.电力系统分析中,阻抗指的是( )①一相等值阻抗②三相阻抗③两相阻抗④三相不等值阻抗14.潮流方程是( )①代数方程②微分方程③代数方程组④微分方程组15.解潮流方程的方法是( )①解析法②数值方法③手算法④对数法16.有功功率最优分配的准则是( )①按等耗量微增率分配②按等比耗量③按效率相同④按消耗量17.频率的二次调整是( )①发电机组的调速系统完成的②负荷的频率特性来完成的③发电机组的调频系统完成的④功率确定的18.同步调相机可以向系统中( )①发出感性无功②吸收感性无功③只能发出感性无功④既可为1,也可为219.电压中枢点是指( )①反映系统电压水平的主要发电厂母线②反映系统电压水平的主要变电所母线第 1 页第 2 页③1或2④电机输出线20.无限大功率电源供电系统发生三相短路,短路电流的非周期分量的衰减速度( )①ABC 三相相同 ②BC 两相相同 ③A 、B 两相相同 ④AC 两相相同21.冲击系数k im 的数值变化范围是( )①0≤k im ≤1 ②1≤k im ≤2 ③0≤k im ≤2 ④1≤k im ≤322.电力系统不对称短路包括几种短路类型( )(只有三相短路对称)①1 ②2 ③3 ④423.无限大功率电源的内部电抗为( )①∝ ②0.0 ③0.3~1.0 ④1.0~1024.发电机同步电抗x d 暂态电抗x d ′次暂态电抗x d ″之间的数值关系为( )①x d >x d ′>x d ″ ②x d >x d ′<x d ″ ③x d <x d ′<x d ″ ④x d <x d ′>x d ″25.理想同步发电机ABC 坐标系下,定子绕组间的互感系数的变化周期( )①常数 ②π ③2π ④3π26.将三个不对称相量分解为三组对称相量的方法是( )①小干扰法 ②对称分量法 ③牛顿一拉夫逊法 ④龙格一库塔法27.三相短路的短路电流只包含( )①正序分量 ②负序分量 ③零序分量 ④反分量28.三相短路的附加电抗等于( )①0 ②Z 2∑+Z 0∑ ③Z 2∑ ④Z 2∑//Z 0∑29.在系统的初始运行条件、故障持续时间均完全相同的情况下,导致系统的暂态稳定性最差的故障应为( ) ①单相接地短路 ②两相短路 ③三相短路 ④断相故障30.快速切除故障将使得系统的暂态稳定性得到( )①无变化 ②提高 ③降低 ④微弱的负值变化三、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31.有备用电源接线方式的五种接线形式是什么?辐射网、干式、链式、环网、双电源供电32.进行潮流计算时,对节点是如何分类的?PQ 、PV 、平衡节点33.试说明隐极式同步发电机突然三相短路时定、转子电流中所含的成分。

电力系统分析(本)网上作业二及答案

电力系统分析(本)网上作业二及答案

练习二:单项选择题1、通过10kV输电线接入系统的发电机的额定电压是()。

A 10kVB 10.5kV C11kV(答案:B)2、根据用户对()的不同要求,目前我国将负荷分为三级。

A 供电电压等级B 供电经济性C供电可靠性(答案:C)3、为了适应电力系统运行调节的需要,通常在变压器的()上设计制造了分接抽头.A 高压绕组B中压绕组C低压绕组(答案:A)4、采用分裂导线可()输电线电抗.A 增大B 减小C保持不变(答案:B)5、在有名单位制中,功率的表达式为()A S=1。

732×V×IB S=V×IC S=3×V×I DS=VICOS(答案:A)6、电力系统的中性点是指( )A变压器的中性点B星形接线变压器的中性点C发电机的中性点 D B和C(答案:D)7、我国电力系统的额定电压等级为()A 3、6、10、35、110、220(KV)B 3、6、10、35、66、110、220(KV)C 3、6、10、110、220、330(KV)D 3、6、10、35、60、110、220、330、500(KV)(答案:D)8、计算短路后任意时刻短路电流周期分量时,需要用到()。

A.互阻抗B。

转移阻抗 C.计算电抗(答案:C)9、冲击电流是短路电流()。

A.最大瞬时值B.最小瞬时值C。

有效值(答案:A)10、短路电流周期分量的标么值与()有关。

A。

转移电抗和短路时间 B.计算电抗和短路点距离 C.计算电抗和短路时间(答案:C)11、在系统发生短路时,异步电动机( )向系统提供短路电流。

A.绝对不B。

一直C。

有时(答案:C)12、对于静止元件来说,其().A 正序电抗=负序电抗B正序电抗=零序电抗C负序电抗=零序电抗(答案:A)13、有架空地线的输电线的零序电抗()无架空地线的输电线的零序电抗。

A 大于B 小于C等于(答案:B)14、系统中所有电力用户的用电设备所消耗的电功率总和称之为()。

中国石油大学电力系统分析matlab编程

中国石油大学电力系统分析matlab编程

中国⽯油⼤学电⼒系统分析matlab编程电⼒系统分析⼤作业m=2; %m=PQ节点个数v=1;%v=PV节点个数P=[-0.3 -0.55]; %P=PQ节点的P值Q=[-0.18 -0.13]; %Q=PQ节点的Q值PP=[0.5];%PP=PV节点的P值V=[1.1];%V=PV节点的U值E=[1 1 1.1 1.05]'; %E=PQ,PV,Vθ节点e的初值F=[0 0 0 0 ]'; %F=PQ,PV,Vθ节点f的初值G=[1.042093 -0.588235 0 -0.453858;-0.588235 1.069005 0 -0.480769;0 0 0 0;-0.453858 -0.480769 0 0.934619];B=[-8.24834 2.352941 3.666667 1.891074;2.352941 -4.727377 0 2.403846;3.666667 0 -3.333333 0;1.8910742.403846 0 -4.26142];Y=G+j*B;X=[]; %X=△Xn=m+v+1;%总的节点数FX=ones(2*n-2,1);%F(x)矩阵F1=zeros(n-1,n-1);%F(x)导数矩阵a=0;%记录迭代次数EF=zeros(n-1,n-1);%最后的节点电压矩阵while max(FX)>=10^(-5)FX(2*i)=Q(i);%△Qfor w=1:nFX(2*i-1)=FX(2*i-1)-E(i)*G(i,w)*E(w)+E(i)*B(i,w)*F(w)-F(i)*G(i,w)*F(w)-F(i)*B(i,w)*E(w); %△PFX(2*i)=FX(2*i)-F(i)*G(i,w)*E(w)+F(i)*B(i,w)*F(w)+E(i)*G(i,w)*F(w)+E(i)*B(i,w) *E(w); %△Q endendfor i=m+1:n-1 %PV节点FX(2*i-1)=PP(i-m);%△PFX(2*i)=V(i-m)^2-E(i)^2-F(i)^2; %△QFX(2*i-1)=FX(2*i-1)-E(i)*G(i,w)*E(w)+E(i)*B(i,w)*F(w)-F(i)*G(i,w)*F(w)-F(i)*B(i,w)*E(w);%△Pendendfor i=1:m %PQ节点for w=1:n-1if i~=wF1(2*i-1,2*w-1)=-(G(i,w)*E(i)+B(i,w)*F(i));F1(2*i-1,2*w)=B(i,w)*E(i)-G(i,w)*F(i);F1(2*i,2*w-1)=B(i,w)*E(i)-G(i,w)*F(i);F1(2*i,2*w)=G(i,w)*E(i)+B(i,w)*F(i);elseF1(2*i-1,2*w-1)=-G(i,i)*E(i)-B(i,i)*F(i);F1(2*i-1,2*w)=B(i,i)*E(i)-G(i,i)*F(i);F1(2*i,2*w-1)=B(i,i)*E(i)-G(i,i)*F(i);F1(2*i,2*w)=G(i,i)*E(i)+B(i,i)*F(i);for k=1:nF1(2*i-1,2*w-1)=F1(2*i-1,2*w-1)-G(i,k)*E(k)+B(i,k)*F(k);F1(2*i-1,2*w)= F1(2*i-1,2*w)-G(i,k)*F(k)-B(i,k)*E(k);F1(2*i,2*w-1)=F1(2*i,2*w-1)+G(i,k)*F(k)+B(i,k)*E(k);F1(2*i,2*w)=F1(2*i,2*w)-G(i,k)*E(k)+B(i,k)*F(k);endendfor i=m+1:n-1 %PV节点for w=1:n-1if i~=wF1(2*i-1,2*w-1)=-(G(i,w)*E(i)+B(i,w)*F(i));F1(2*i-1,2*w)=B(i,w)*E(i)-G(i,w)*F(i);F1(2*i,2*w-1)=0;F1(2*i,2*w)=0;elseF1(2*i-1,2*w-1)=-G(i,i)*E(i)-B(i,i)*F(i);F1(2*i-1,2*w)=B(i,i)*E(i)-G(i,i)*F(i);F1(2*i,2*w-1)=-2*E(i);F1(2*i,2*w)=-2*F(i);for k=1:nF1(2*i-1,2*w-1)=F1(2*i-1,2*w-1)-G(i,k)*E(k)+B(i,k)*F(k);F1(2*i-1,2*w)= F1(2*i-1,2*w)-G(i,k)*F(k)-B(i,k)*E(k);endendendX=inv(F1)*(-FX) ;for i=1:n-1E(i)=E(i)+X(2*i-1);F(i)=F(i)+X(2*i);enda=a+1;fprintf('第%d次迭代后的节点电压分别为:\n',a);disp(E+j*F);fprintf('第%d次迭代后功率偏差△P △Q电压偏差△V的平⽅分别为:\n',a); disp(FX); enddisp('收敛后的节点电压⽤极坐标表⽰为:');EF=E+j*F;for i=1:n-1fprintf('%d号节点电压的幅值为:',i)disp(abs(EF(i)));endPPH=0;for i=1:nPPH=PPH+EF(n)*conj(Y(n,i))*conj(EF(i));endfprintf('平衡节点的功率');disp(PPH);运⾏结果:第1次迭代后的节点电压分别为:0.9928 - 0.0087i0.9759 - 0.1077i1.1000 + 0.1268i1.0500第1次迭代后功率偏差△P △Q电压偏差△V的平⽅分别为:-0.0564-0.52600.01960.5000第1次迭代后雅克⽐矩阵为:-1.0194 -8.3719 0.5882 2.3529 0 3.6667 -8.1248 1.0648 2.3529 -0.5882 3.6667 0 0.5882 2.3529 -1.0450 -4.8770 0 02.3529 -0.5882 -4.5778 1.0930 0 00 4.0333 0 0 0 -3.66670 0 0 0 -2.2000 0第2次迭代后的节点电压分别为:0.9840 - 0.0084i0.9586 - 0.1083i1.0924 + 0.1293i1.0500第2次迭代后功率偏差△P △Q电压偏差△V的平⽅分别为: -0.0015-0.0028-0.0137-0.0547第2次迭代后雅克⽐矩阵为:-0.8069 -8.3606 0.6044 2.3308 0.0318 3.6401 -7.9984 1.4051 2.3308 -0.6044 3.6401 -0.0318 0.8276 2.2330 -1.0182 -4.6347 0 02.2330 -0.8276 -4.3623 2.0871 0 0-0.4651 4.0333 0 0 -0.0318 -3.64010 0 0 0 -2.2000 -0.2537第3次迭代后的节点电压分别为:0.9839 - 0.0084i0.9583 - 0.1083i1.0924 + 0.1293i1.0500第3次迭代后功率偏差△P △Q电压偏差△V的平⽅分别为:-0.0000-0.0003-0.00110.0001-0.0001第3次迭代后雅克⽐矩阵为:-0.7913 -8.2929 0.5985 2.3103 0.0308 3.6079 -7.9219 1.3979 2.3103 -0.5985 3.6079 -0.0308 0.8188 2.1918 -0.9856 -4.6126 0 02.1918 -0.8188 -4.2190 2.0881 0 0-0.4739 4.0055 0 0 -0.0308 -3.60790 0 0 0 -2.1848 -0.2585第4次迭代后的节点电压分别为:0.9839 - 0.0084i0.9583 - 0.1083i1.0924 + 0.1293i1.0500第4次迭代后功率偏差△P △Q电压偏差△V的平⽅分别为:1.0e-006 *-0.0072-0.0078-0.0808-0.0015第4次迭代后雅克⽐矩阵为:-0.7912 -8.2920 0.5985 2.3100 0.0308 3.6075 -7.9209 1.3979 2.3100 -0.5985 3.6075 -0.0308 0.8186 2.1910 -0.9850 -4.6123 0 02.1910 -0.8186 -4.2163 2.0881 0 0-0.4740 4.0054 0 0 -0.0308 -3.60750 0 0 0 -2.1848 -0.2585收敛后的节点电压⽤极坐标表⽰为:1号节点电压的幅值为: 0.98391号节点电压的相⾓度数为-0.48922号节点电压的幅值为: 0.96442号节点电压的相⾓度数为-6.4505 3号节点电压的幅值为: 1.10003号节点电压的相⾓度数为 6.7491 平衡节点的功率0.3680 + 0.2672i。

天大《电力系统分析》2017年6月考试期末大作业

天大《电力系统分析》2017年6月考试期末大作业

天大《电力系统分析》2017年6月考试期末大作业电力系统分析要求:一、独立完成,下面已将五组题目列出,请任选一组题目作答,满分100分;二、答题步骤:1.使用A4纸打印学院指定答题纸(答题纸请详见附件);2.在答题纸上使用黑色水笔..作答;答题纸上全部信息要求手....按题目要求手写写,包括中心、学号、姓名、科目、答题组数等基本信息和答题内容,请写明题型、题号;三、提交方式:请将作答完成后的整页答题纸以图片形式依次粘贴在一个...........Word文档中...上传(只粘贴部分内容的图片不给分),图片请保持正向、清晰;1.上传文件命名为“中心-学号-姓名-科目.doc”2.文件容量大小:不得超过10MB。

提示:未按要求作答题目....0.分记..!.....,成绩以...及雷同作业........的作业题目如下:第一组:一、问答题(每题25分,共100分)1. 试说明潮流计算中PV、PQ与平衡节点的概念。

2. 简述电力系统稳定性几种常见分类及特点?3.试说明节点导纳矩阵的特点及其元素的物理意义。

4.试写出任意一种形式的发电机转子运动方程,并解释式中各变量的物理意义及单位,解释发电机额定惯性时间常数的物理意义。

第二组:一、问答题(每题25分,共100分)1.潮流计算快速解耦法无论在内存占用量还是计算速度方面,都比牛顿法有了较大的改进,试说明其原因。

U恒定时,发电2.试分别列写考虑自动励磁调节器(AVR)作用情况下,q E'与Gq机随功角δ变化的功率特性。

3.对于单机无穷大系统,请利用等面积定则来解释故障持续时间长短对系统暂态稳定性的影响。

4.试说明同步发电机转子角是如何定义的?发电机哪些绕组间的互感系数是转子角以π为周期的周期函数?发电机哪些绕组间的互感系数是转子角以2π为周期的周期函数?那些绕组间的互感系数与转子角无关?第三组:一、问答题(每题25分,共100分)1.试说明潮流计算中PV、PQ与平衡节点的概念。

电力系统分析习题集与答案解析

电力系统分析习题集与答案解析

电力系统分析习题集华北电力大学前言本书是在高等学校教材《电力系统稳态分析》和《电力系统暂态分析》多次修改之后而编写的与之相适应的习题集。

电力系统课程是各高等院校、电气工程专业的必修专业课,学好这门课程非常重要,但有很大的难度。

根据国家教委关于国家重点教材的编写要求,为更好地满足目前的教学需要,为培养出大量高质量的电力事业的建设人材,我们编写了这本《电力系统分析习题集》。

力求使该书具有较强的系统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以便能够使学生扎实的掌握电力系统基本理论知识,同时也能够为广大电力工程技术人员提供必要的基础理论、计算方法,从而更准确地掌握电力系统的运行情况,保证电力系统运行的可靠、优质和经济。

全书内容共分十五章,第一至第六章是《电力系统稳态分析》的习题,第七至第十四章是《电力系统暂态分析》的习题,第十五章是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本书适用于高等院校的师生、广大电力工程技术人员使用,同时也可作为报考研究生的学习资料。

由于编写的时间短,内容较多,书中难免有缺点、错误,诚恳地希望读者提出批评指正。

目录第一部分电力系统稳态分析第一章电力系统的基本概念第二章电力系统的元件参数及等值电路第三章简单电力系统的计算和分析第四章电力系统潮流的计算机算法第五章电力系统的有功功率和频率调整第六章电力系统的无功功率和电压调整第二部分电力系统暂态分析第七章电力系统故障分析的基本知识第八章同步发电机突然三相短路分析第九章电力系统三相短路的实用计算第十章对称分量法及元件的各序参数和等值电路第十一章不对称故障的分析、计算第十二章电力系统各元件的机电特性第十三章电力系统静态稳定第十四章电力系统暂态稳定第十五章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附录第一部分电力系统稳态分析电力系统稳态分析,研究的内容分为两类,一类是电力系统稳态运行状况下的分析与潮流分布计算,另一类是电力系统稳态运行状况的优化和调整。

第一章电力系统的基本概念1-1 什么叫电力系统、电力网及动力系统?电力系统为什么要采用高压输电?1-2 为什么要规定额定电压?电力线、发电机、变压器和用电设备的额定电压是如何确定的?1-3 我国电网的电压等级有哪些?1-4 标出图1-4电力系统中各元件的额定电压。

大四专用大作业

大四专用大作业

ANYA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电力系统分析》课程设计院(部)名称: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专业班级: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2011级1班学生姓名:谭若施学号:2011020400702014 年12 月已知某系统接线如图1.1所示,各元件电抗均已知,当k 点发生BC 两相接地短路时,求短路点各序电流、电压及各相电流、电压。

G1 T1lk T2 G210.5KV 10.5KV 50MV A60MV A120.4/x x km ==Ω31.5MV A 25MV A cos 0.85ϕ= 10.5/121KV012x x =10.5/121KV cos 0.85ϕ=%10.5k U = 50l km =%10.5k U =''0.125d X =20.16X =*11E j =图1.1 系统接线图解:1、计算各元件电抗标幺值(取B S =100MV A, B av U U =)。

*(%)100G BG NX S X S =⨯ *(%)100k BT NU S X S =⨯ (1-1) 1*12av nSBX x lU = 见课本第40页式(2-18)根据上述公式可求得各元件电抗标幺值如下: 发电机G1''1%1000.1250.2510050B d N X S X S =⋅=⨯=22%1000.160.3210050B N X S X S =⋅=⨯= 发电机G2''1%1000.1250.510025B d N X S X S =⋅=⨯=''0.125d X =20.16X =*11E j =22%1000.160.6410025B N X S X S =⋅=⨯= 变压器T1120%10.51000.175********k B N U S X X X S ===⋅=⋅= 变压器T2120%10.51000.33310010031.5k B N U S X X X S ===⋅=⋅= 线路l121221000.4500.15115B B S X X x lU ===⨯⨯= 01220.150.30X X ==⨯=2、以A 相为基准相作出各序网络图,如图1.2中的(a )、(b )、(c )图所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力系统分析大作业牛顿拉夫逊潮流计算电气10021、牛顿-拉夫逊法潮流算法的基本原理电力系统潮流计算是电力系统运行和规划中最基本和最经常的计算,其任务是在已知某些运行参数的情况下,计算出系统中全部的运行参数,一般来说,各个母线所供负荷的功率是已知的,各个节点电压是未知的(平衡节点除外),可以根据网络结构形成节点导纳矩阵,然后由节点导纳矩阵和网络拓扑结构列写功率方程,由于功率方程里功率是已知的,电压的幅值和相角是未知的,这样潮流计算的问题就转化为求解非线性方程组的问题了。

为了便于用迭代法解方程组,需要将上述功率方程改写成功率平衡方程,并对功率平衡方程求偏导,得出对应的雅可比矩阵,给未知节点赋电压初值,一般为额定电压,将初值带入功率平衡方程,得到功率不平衡量,这样由功率不平衡量、雅可比矩阵、节点电压不平衡量(未知的)构成了误差方程,解误差方程,得到节点电压不平衡量,节点电压加上节点电压不平衡量构成新的节点电压初值,将新的初值带入原来的功率平衡方程,并重新形成雅可比矩阵,然后计算新的电压不平衡量,这样不断迭代,不断修正,一般迭代三到五次就能收敛。

2、节点导纳矩阵的算法根据定义直接求取节点导纳矩阵时,注意以下几点:(1) 节点导纳矩阵是方阵,其阶数就等于网络中除去参考节点外的节点数。

参考节点一般取大地,编号为零。

(2) 节点导纳矩阵是稀疏矩阵,其各行非零非对角元素就等于与该行相对应节点所连接的不接地支路数。

(3) 节点导纳矩阵的对角元素就等于该节点所连接导纳的总和。

因此,与没有接地支路的节点对应的行或列中,对角元素为非对角元素之和的负值。

(4) 节点导纳矩阵的非对角元素等于连接节点i,j支路导纳的负值。

因此,在一般情况下,节点导纳矩阵的对角元素往往大于非对角元素的负值。

(5) 节点导纳矩阵一般是对称矩阵,这是网络的互易特性所决定的。

从而,一般只要求取这个矩阵的上三角或下三角部分。

(6) 网络中的变压器。

5. 牛顿—拉夫逊迭代法的步骤及算法流程图:(1)形成各节点导纳矩阵Y。

(2)设个节点电压的初始值U和相角初始值e 还有迭代次数初值为0。

(3)计算各个节点的功率不平衡量。

(4)根据收敛条件判断是否满足,若不满足则向下进行。

(5)计算雅可比矩阵中的各元素。

(6)修正方程式个节点电压(7)利用新值自第(3)步开始进入下一次迭代,直至达到精度退出循环。

(8)计算平衡节点输出功率和各线路功率流程图如下:6、心得体会把潮流计算的任务完成后,有一些体会,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对Matlab这个工具本身有了一些了解,包括它的集成开发环境,调试运行方式,程序的基本语句以及控制方式。

其中感受最深刻的是Matlab的数据结构,很多书上介绍说Matlab的数据单元是矩阵,但自己看了以后并没有什么体会,在编写调试程序时,出于C 语言的习惯,我们把节点的初始电压,节点的输出功率都设置成单个数据的形式,但在写功率平衡方程用到For语句时,单个数据就很不方便,于是又改成了矩阵形式,在后续的程序中,也均使用矩阵做为数据单元。

通过编写Matlab程序,对“Matlab的基本数据单元是矩阵”这句话有了一定的了解。

(2)、对潮流计算也比以前有了进一步的体会,在学习潮流计算时,虽然依次学习了节点导纳矩阵,功率方程、雅可比矩阵,但不能将它们联系起来,更不知道其中的原委,通过程序的编写,知道了其中的联系,也知道了每个方程、矩阵在计算中的作用。

(3)、在接到这个课外课题时,由于以前没有用过Matlab,刚开始感觉有些茫然,不知道从何做起,但后来通过看书,对Matlab有了一定了解,又觉得和C语言差不多,没什么难的,真正开始写程序时,发现既不是我们想的那么简单,也不是难得无法下手,说它不是那么简单,是因为Matlab和C语言有一定区别,它的数据结构主要是矩阵,另外功率方程里的求和部分也不像WORD里那样,可以用公式编辑器写出,得用循环实现。

说它不是难得无法下手,是因为通过我们查阅资料和自己调试,最后完成了潮流计算的程序并得到了收敛的结果。

7、附上程序代码及详细注释:%本程序是用牛顿-拉夫逊法极坐标进行潮流计算.%第一列为节点注入参数%第二列为节点负荷功率参数,第三列为节点电压参数,第六列为节点类型参数%其中‘1’为平衡节点,‘2’为PQ节点,‘3’为PV节点.%B1是支路参数矩阵,第一列和第二列是节点编号,B2为节点参数矩阵.%对于含有变压器的支路,第一列为低压侧节点编号,第二列为高压侧节点编号.%第三列为之路串联阻抗参数.%第四列为含支路的对地导纳矩阵.%第五列为含变压器之路的变压器变比.%第六列表式是否含有变压器的参数,‘1’表示含有变压器,‘0’表示不含有.%源程序代码如下:clc%清屏cleardisp('各输出结果如下:')n=5;nl=5;isb=5;pr=0.0001;B1=[1 2 0.025+0.08i 0.07i 1 0;1 3 0.03+0.1i 0.09 1 0;2 3 0.02+0.06i 0.05i 1 0;4 2 0.1905i 0 1.0522 1;5 3 0.1905i 0 1.0522 1];%变压器侧为1,否则为0B2=[0 -0.8055-0.5320i 1 0 0 2;0 -0.18-0.12i 1 0 0 2;0 0 1 0 0 2;0 0.5 1.0522 1.0522 0 3;0 0 1.0522 1.0522 0 1];%题中已知矩阵disp('——————【已知量:】——————')disp('【支路参数矩阵】')disp(B1)disp('【节点参数矩阵】')disp(B2)X=[1 0;2 0;3 0;4 0;5 0];%输入节点序号Y=zeros(n);U=zeros(1,n);cta=zeros(1,n);V=zeros(1,n);O=zeros(1,n);S1=zeros(nl); for i=1:nif X(i,2)~=0;p=X(i,1);Y(p,p)=X(i,2);endend%————————————求导纳矩阵———————————————for i=1:nl%从1到n1(总支路数)if B1(i,6)==0p=B1(i,1);q=B1(i,2);else p=B1(i,2);q=B1(i,1);endY(p,q)=Y(p,q)-1./(B1(i,3)*B1(i,5));%非对角元Y(q,p)=Y(p,q);%非对角元Y(q,q)=Y(q,q)+1./(B1(i,3)*B1(i,5)^2)+B1(i,4)./2;%对角元Y(p,p)=Y(p,p)+1./B1(i,3)+B1(i,4)./2;%对角元enddisp('——————【计算量:】——————')disp('【导纳矩阵】 Y=');disp(Y)%输出导纳矩阵%-----------给定各节点初始电压及给定各节点注入功率-------------G=real(Y);B=imag(Y);%分解出导纳阵的实部和虚部for i=1:ncta(i)=angle(B2(i,3));U(i)=abs(B2(i,3));V(i)=B2(i,4);%PV、平衡节点及PQ节点电压模值endfor i=1:n%给定各节点注入功率S(i)=B2(i,1)-B2(i,2);%i节点注入功率SG-SLB(i,i)=B(i,i)+B2(i,5);%i节点无功补偿量(电纳值)end%=============用牛顿-拉夫逊法迭代求解非线性代数方程(功率方程)============== P=real(S);Q=imag(S);%分解出各节点注入的有功和无功功率ICT1=0;IT2=1;%迭代次数ICT1;不满足收敛要求的节点数IT2while IT2~=0IT2=0;t1=1;t2=1;for i=1:nif i~=isbC(i)=0;D(i)=0;for j1=1:n %第i行共n列(n个节点间互导纳及节点电压相乘即电流)C(i)=C(i)+U(i)*U(j1)*(G(i,j1)*cos(cta(i)-cta(j1))+B(i,j1)*sin(cta(i)-cta(j1)));D(i)=D(i)+U(i)*U(j1)*(G(i,j1)*sin(cta(i)-cta(j1))-B(i,j1)*cos(cta(i)-cta(j1))); endDP(t1)=P(i)-C(i);t1=t1+1;if B2(i,6)==2DQ(t2)=Q(i)-D(i);t2=t2+1;endendendt1=t1-1;t2=t2-1;DPQ=[DP';DQ']; %求DP,DQ%============== 以下为形成完整的Jacobi矩阵 ===============for i=1:t1+t2if abs(DPQ(i))>prIT2=IT2+1;endendH=zeros(t1,t1);N=zeros(t1,t2);K=zeros(t2,t1);L=zeros(t2,t2);for i=1:t1for j1=1:t1if j1~=isb&j1~=iH(i,j1)=0-U(i)*U(j1)*(G(i,j1)*sin(cta(i)-cta(j1))-B(i,j1)*cos(cta(i)-cta(j1))); elseif j1~=isb&j1==iH(i,j1)=U(i)^2*B(i,j1)+D(i);endendfor i=1:t1for j1=1:t2if j1~=isb&j1~=iN(i,j1)=0-U(i)*U(j1)*(G(i,j1)*cos(cta(i)-cta(j1))+B(i,j1)*sin(cta(i)-cta(j1))); elseif j1~=isb&j1==iN(i,j1)=0-U(i)^2*G(i,j1)-C(i);endendendfor i=1:t2for j1=1:t1if j1~=isb&j1~=iK(i,j1)=U(i)*U(j1)*(G(i,j1)*cos(cta(i)-cta(j1))+B(i,j1)*sin(cta(i)-cta(j1)));elseif j1~=isb&j1==iK(i,j1)=U(i)^2*G(i,j1)-C(i);endendendfor i=1:t2for j1=1:t2if j1~=isb&j1~=iL(i,j1)=0-U(i)*U(j1)*(G(i,j1)*sin(cta(i)-cta(j1))-B(i,j1)*cos(cta(i)-cta(j1))); elseif j1~=isb&j1==iL(i,j1)=U(i)^2*B(i,j1)-D(i);endendendJ=[H,N;K,L];%输出雅可比矩阵disp('【雅可比矩阵:】');disp(J);modify=-J\DPQ;Dcta=modify([1:t1],:);t3=U(:,[1:t2]);DU=diag(t3,0)*modify([t1+1:t1+t2],:);t4=1;for i=1:t1if B2(i,6)~=1cta(1,i)=cta(1,i)+Dcta(t4,1);t4=t4+1;endt5=1;for i=1:t2if B2(i,6)==2U(1,i)=U(1,i)+DU(t5,1);t5=t5+1;endendICT1=ICT1+1;end %求修正值for i=1:nUU(i)=U(i)*cos(cta(i))+1i*U(i)*sin(cta(i));endfor p=1:nc(p)=0;for q=1:nc(p)=c(p)+conj(Y(p,q))*conj(UU(q));ends(p)=UU(p)*c(p);enddisp('-------------------------------------------------------------------'); disp('【各节点电压U为(节点从小到大排列):】');disp(UU);disp('-------------------------------------------------------------------'); disp('【各节点电压相角为(节点从小到大排列):】');disp(180*angle(UU)/pi);disp('-------------------------------------------------------------------'); disp('【按公式计算全部线路功率,结果如下:】');for i=1:nlif B1(i,6)==0p=B1(i,1);q=B1(i,2);else p=B1(i,2);q=B1(i,1);endSi(p,q)=UU(p)*(conj(UU(p))*conj(B1(i,4)./2)+(conj(UU(p)*B1(i,5))-conj(UU(q)))*c onj(1./(B1(i,3)*B1(i,5))));%各条支路首端功率Sif=[p,q,Si(p,q)];disp(f);endfor i=1:nlif B1(i,6)==0p=B1(i,1);q=B1(i,2);else p=B1(i,2);q=B1(i,1);endSj(q,p)=UU(q)*(conj(UU(q))*conj(B1(i,4)./2)+(conj(UU(q)./B1(i,5))-conj(UU(p)))* conj(1./(B1(i,3)*B1(i,5))));%各条支路末端功率Sjf=[q,p,Sj(q,p)];disp(f);enddisp('------------------------------------------------------------------'); disp('【各条支路的功率损耗DS为(顺序和输入的B1时一样):】');for i=1:nlif B1(i,6)==0p=B1(i,1);q=B1(i,2);else p=B1(i,2);q=B1(i,1);endDS(i)=Si(p,q)+Sj(q,p);%各条支路功率损耗DSdisp(DS(i));endSp=0;%最后求平衡节点功率for i=1:nSp=Sp+UU(isb)*conj(Y(isb,i))*conj(UU(i));enddisp('【平衡节点的功率:】');disp(Sp);8、程序运行结果截图(此为matlab2013运行截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