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选修4思维导图

合集下载

高中历史思维导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高中历史思维导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背景
新生的苏维埃政权面临国内外敌对势力联合武装干涉的威胁 粮食严重缺乏,经济极端困难
目的
集中全国的物力,财力,支持红军,战胜敌人
“战时共产主 义”政策
内容
农业:余粮收集制 工业:全面推行工业国有化 商业:取消自由贸易
分配:实行实物配给制,普遍义务劳动制
特征
兼有“战时”和“共产主义”特点
认识 背景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导致的经济,政治危机
农业:固定的粮食税
新经济政策
内容
工业:中小企业和国家暂时无力经营的企业,允 许本国和外国资本家经营,恢复私人小企业
商业:自由贸易
苏俄(联)社会 主义经济体制的 调整和创新
特点 作用 含义
分配:按劳取酬的工资制
背景
1922年苏联诞生;1924年斯大林上台
条件
实现工业化
目的 过程
成就

形成过程
目的

斯大林模式
对社会主义 改革的认识
苏联社会 主义改革
赫鲁晓夫改革 勃列日涅夫改革 戈尔巴乔夫改革
背景
内容
评介
取得一定成效,但没有突破斯大林模式的框架,只是局部调整
Hale Waihona Puke 失败原因 内容评价
取得一定成效,但没有突破斯大林模式的框架,后与美国开展军备竞 赛,使得苏联经济全面滑坡
失败原因 背景
内容
特点
后果
背离社会主义方向,导致苏联解体
农业集体化
过程
西方模式,

成就
斯大林模式,
中国特色社

所有制形式
实行单一的公有制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会主义模式 比较

经济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4优质课件2:第2课 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4优质课件2:第2课 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

五、晚年的反省 1.对治国策略的反省:晚年唐太宗仍要求大臣进谏,并撰写 《_帝__范___》,反省自己的过失,教育太子李治以古代的明贤帝王 为典范。 2.自我评价:唐太宗对自己一生的评价是:“济育苍生,其益 多;平定寰宇,其功大,益多损少。”他对自己一生 “_功__大__过__小___”的评价是贴切的。
[思维启迪 2] 唐太宗在《帝范》中写道:“若崇美以广德,则 业泰身安,若肆情以从非,则业倾身丧。且成迟败速者国基也, 失易得难者天位也。可不惜哉?!可不慎哉?!” 从这段话中你怎样看晚年的唐太宗? 提示:这段话表现了唐太宗晚年具有非常深刻的反省意识和能 力。为了能将国基与帝业稳固下去,他对继承者提出了终其一 生总结出的为君之道,特别是作为封建帝王应该拥有的品德和 修养,对国家、百姓的责任。由此可以说明唐太宗的确是我国 古代历史上非常杰出的政治家。
3.重视传播唐文化 (1)对朝鲜:中国的古代典籍、诗歌、艺术、典章制度广泛传播, 高丽、百济,特别是_新__罗___,大量吸收汉文化。 (2)对日本:贞观年间,在唐文化的影响下,日本发生了学习唐 朝文化、废除氏族制度的“__大__化__改__新__”,大大促进了日本的 封建化进程。
特别提醒:唐太宗对外政策的特点是对外开放,兼收并蓄。 这一政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体现了大国、强国的气派,对待东西文化十分大度和 宽容。
——吕思勉《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二,两则材料是如何评价唐太宗在“制度”上 的作为的。 (2)结合所学知识,唐太宗在政治、经济及律法等方面有什么建 树?简要评述明君、盛世与制度的关系。
[解析] (1)评价,根据材料一“但事实上太宗在执政时并没有 制定新制度……只是在唐高祖时稍加修改后又被采用”归纳回 答;根据材料二“隋、唐时的制度,如官制、选举、赋税、兵、 刑等,亦都能将前代的制度加以整理”归纳回答。(2)第一小问 建树,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唐太宗在政治、经济和法律方面的贡 献;第二小问关系,根据所学知识,三者之间的关系为明君是 盛世出现的重要原因,明君需在继承和完善前代制度的基础上 有所创新,但明君需要制度的制约,盛世更需要有制度的保证。

高中历史选修3思维导图

高中历史选修3思维导图
26
高中历史选修3思维导图
27
中历史选修3思维导图
28
高中历史选修3思维导图
29
高中历史选修3思维导图
30
高中历史选修3思维导图
31
高中历史选修3思维导图
32
高中历史选修3思维导图
33
15
高中历史选修3思维导图
16
高中历史选修3思维导图
17
高中历史选修3思维导图
18
高中历史选修3思维导图
19
高中历史选修3思维导图
20
高中历史选修3思维导图
21
高中历史选修3思维导图
22
高中历史选修3思维导图
23
高中历史选修3思维导图
24
高中历史选修3思维导图
25
高中历史选修3思维导图
高中历史选修3思维导图
4
高中历史选修3思维导图
5
高中历史选修3思维导图
6
高中历史选修3思维导图
7
高中历史选修3思维导图
8
高中历史选修3思维导图
9
高中历史选修3思维导图
10
高中历史选修3思维导图
11
高中历史选修3思维导图
12
高中历史选修3思维导图
13
高中历史选修3思维导图
14
高中历史选修3思维导图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4第三单元第1课英国革命的领导者克伦威尔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4第三单元第1课英国革命的领导者克伦威尔教学设计
2.针对难点内容,采用以下教学策略:
a.组织课堂辩论,让学生站在不同立场评价克伦威尔,培养他们的思辨能力和历史观念;
b.教师适时引导,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克伦威尔及其时代背景,帮助学生形成客观、公正的评价;
c.设计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克伦威尔进行评价,巩固所学内容。
3.教学过程设想:
a.导入新课:通过提出问题,引发学生对英国革命和克伦威尔的兴趣,为新课学习做好铺垫;
b.讲解新课:以课本为依据,结合多媒体教学手段,讲解克伦威尔的生平事迹、政治理念、军事才能及执政措施;
c.课堂互动:组织学生讨论、辩论,提高他们的参与度和思考能力;
d.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
3.培养学生的民主、法治意识,让他们认识到克伦威尔在英国革命中推动民主、法治进程的积极作用;
4.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到历史事件与人物的评价应遵循客观、公正、全面的原则;
5.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让他们认识到国家繁荣昌盛的重要性,为实现民族复兴而努力奋斗。
二、学情分析
高中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储备,对英国革命这一历史事件有初步的了解,但对于克伦威尔这一历史人物的了解可能较为片面。在此基础上,学生对本章节的学习有以下特点:
4.能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对克伦威尔及其时代背景进行客观评价;
5.提高学生的史料阅读能力、信息提取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将采用以下方法引导学生学习:
1.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与克伦威尔相关的历史图片、文献资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克伦威尔在英国革命中的作用和影响;
(二)讲授新知,500字

高中政史地全部知识点思维导图

高中政史地全部知识点思维导图
1、农业:春秋时期井田制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出现,战国得到确立;铁犁牛耕春秋出现、战国推广;以精耕细作、小农经济为特征的传统农业出现。2、手工业:春秋晚期出现钢剑,战国铁农具推广;丝织品品种多、产量大、质量高。3、商业:打破官府控制,涌现大商人,春秋末的范蠡被后世尊为商人祖师;商业发展促进城市繁荣,各主要诸侯国都城成为繁华商业城市。
政治
1、秦始皇灭六国建立第一个统一多民族国家,确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皇帝制、三公诸卿制、郡县制等)。2、汉承秦制,但有所损益。中央:汉武帝时,任用布衣为相,中央丞相、御使大夫、太尉等“三公”构成的“外朝”掌执行,尚书令、侍中等组成的“中朝”掌决策;东汉光武帝时进一步剥夺三公权限,使尚书台成为决策和发号施令的中枢机构,出现“虽置三公,事归台阁”的局面。地方:西汉武帝时的“推恩令”解决王国对中央的威胁,使中央集权得到初步巩固;东汉时,西汉的地方监察区州演变为郡以上的行政机构,形成州郡县三级行政体制。
魏晋南北朝时期,掌握实权的先是尚书省,继而又有中书省、门下省,逐步形成三省体制。
文化
1、思想:秦始皇焚书坑儒、加强思想控制;西汉董仲舒发挥儒家学说(大一统、天人感应与天人合一、仁政和纲常),汉武帝全面肯定其主张,儒学取得正统地位。2、文艺:秦统一文字,篆、隶通行,东汉始创楷书;绘画门类丰富,帛画与战国传承明显。赋是汉代流行的文学体裁,西汉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上林赋》,东汉张衡的《二京赋》是名篇。3、科学:造纸术西汉发明、东汉蔡伦改进;《周髀算经》成书,记载“古率”(周三径一);天文观测使用“浑仪”;《氾胜之书》记载无性杂交技术;《黄帝内经》编定,为祖国医学的发展奠定理论基础。
政治
隋唐形成三省六部制。唐朝三省分工明确,中书、门下和尚书分掌政令决策、审议和执行,长官均为宰相,相权一分为三,三省相互牵制和监督,保证了君权的独尊,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尚书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此后历朝基本沿袭这种制度。

高中历史选修4笔记整理

高中历史选修4笔记整理

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第1课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一、秦统一六国1、秦国为什么能顺当统一六国?(统一的条件)(1)客观条件:①社会经济发展,各民族、各地区间联系加强,为统一供应了必要的社会基础。

②久经战乱,人民渴望统一。

③商鞅变法,为秦统一奠定基础。

(2)主观条件:①广泛吸引各国贤士②制定正确的统一方略——“先弱后强远交近攻”③接受法家思想理论2、秦统一全国的历史意义:符合人民愿望,推动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

二、建立集权统一国家1、政治上:建立专制主义中心集权制度(1)内容:①确立皇帝制度;②中心设三公九卿;(三公名称及职责)③地方实施郡县制度(2)特点:①皇帝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②地方确定听从中心(通过郡县制)③皇帝干脆任免官吏(3)影响:①巩固统一,加强了对人民统治,②彻底打破了传统的贵族分封制,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

2、军事上:南征百越设四郡、北击匈奴,修筑长城意义——拓展了疆土,奠定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基本疆域(见课本疆域范围)3、文化上:统一文字(小篆)4、经济上:①统一度量衡制度②统一货币(圆形方孔半两钱)5、交通上:统一车轨,修筑驰道、直道,建立以咸阳为中心的水陆交通网络。

(灵渠:沟通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6、措施颁布意义:①有利于巩固统一;②有利于经济、文化的沟通和发展三、秦始皇的暴政1、暴政主要表现:(1)“焚书坑儒”:①目的②焚书范围③后果—摧残文化,钳制思想【课本】(2)严刑酷法:(3)繁重的徭役和兵役:①修长城(目的、基础、起止点)②大兴土木,建宫殿、陵墓③北伐匈奴、南征百越2、影响:激化了阶级冲突,导致秦朝很快灭亡。

(公元前207年,被农夫起义推翻)四、评价【模板】: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杰出政治家、有作为的皇帝。

①统一中国……②创立君主专制中心集权制度,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等,对巩固国家统一,促进经济文化发展和社会进步作出重大贡献。

③“焚书坑儒”摧残了古代文化,钳制了思想发展。

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专题四“亚洲觉醒”的先驱三圣雄甘地教学教案3人民版选修4

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专题四“亚洲觉醒”的先驱三圣雄甘地教学教案3人民版选修4
-思考深度:评价学生分析短文和案例研究时,是否能够深入思考甘地非暴力思想的理论内涵和实际应用。
-表达能力:评估学生作业中的语言表达是否清晰,逻辑是否连贯,论点是否有力。
-创新性:鼓励学生提出独到的见解和创新的思考,对非暴力运动在现代社会的应用提出自己的看法。
-反馈建议:
-对于知识掌握不准确的学生,教师应指出具体错误,并提供相关资料,帮助学生修正错误。
详细介绍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主要行动和影响,使用图表或示意图帮助学生理解。
通过实例,如食盐进军,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非暴力运动的具体实践和作用。
3.甘地非暴力运动案例分析(20分钟)
目标: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甘地非暴力运动的特性和重要性。
过程:
选择几个典型的非Biblioteka 力运动案例进行分析,如甘地领导的纺车运动。
教师总结各组的亮点和不足,提出进一步的建议和改进方向。
6.课堂小结(5分钟)
目标: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甘地非暴力运动的重要性和意义。
过程:
简要回顾甘地的非暴力运动、历史影响及其在现代的意义。
强调非暴力运动在和平解决冲突中的价值,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实践非暴力原则。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撰写一篇关于甘地非暴力运动的分析短文,以巩固学习效果。
-难点解析:提供历史文献和案例,展示甘地如何协调不同阶层,形成统一战线。
-甘地思想的现代意义:学生可能难以将甘地思想与现代社会问题联系起来,理解其当代价值。
-难点解析:对比甘地思想与现代非暴力运动,如环保运动、平权运动,探讨其思想在当代的应用和启示。
教学资源
1.硬件资源:
-多媒体教学设备(投影仪、计算机、音响设备)
-历史教材及参考资料(人民版选修4、相关历史书籍)

用思维导图建构记忆与理解历史的桥梁

用思维导图建构记忆与理解历史的桥梁

用思维导图建构记忆与理解历史的桥梁思维导图是一种组织性思维工具,将思维导图的特点与高中历史教学中的一些关键要素相融合,可使思维导图成为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和学生课后复习的辅助工具、学生建构记忆与理解历史的桥梁。

一、高中历史教学需要思维导图,这是由高中历史教学中各要素的特点决定的1.课标分析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即作为人文学科的历史学首先要求学生能阐释人类历史发展的进程和规律。

所以,学生在学习经济史、政治史、思想文化史等专题知识的过程中,要学会整理纷繁复杂的历史,从中找到规律;通过思维导图带顺序标号的树状结构,将历史事件的发展脉络有组织、分层次而呈放射式、互相关联地展现出来,学生就不难发现历史规律。

2.教材分析实行新课改后,全国有多本教材,在使用北师大版的教材过程中,笔者发现有些问题常常困扰学生。

例如,在学习必修2经济史中关于1929~1933年的经济大危机时,教材从资本主义各国、世界局势两大方面分析大危机产生的影响,可是在政治方面的影响需要联系必修1的知识,还需要结合选修中战争与和平的专题。

但是学生往往很难将它们联系起来。

思维导图的树状结构图就能很好地克服这些困难。

3.课堂分析仅仅靠课堂教学学习知识容易出现碎片化的问题,学生思维也缺乏系统性。

如果我们在课堂上使用思维导图将一节课的知识呈现出来,再将新旧知识联系融入思维导图中去,或者指导学生在探究问题时制作一张思维导图,学生遇到以上问题就能迎刃而解了。

4.高考分析新课程改革走到今天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但是高考的指挥棒依然在发挥作用。

思维导图恰好能把人类从一出生即开始累积的庞大而复杂的数据库资源根据彼此间的关联性分层分类管理,使资料的储存、管理及应用更加系统化,更具条理性,从而极大地提高了大脑运作的效率。

二、搭建记忆与理解历史的桥梁,绘制成由点、线、面、网构成的思维导图下面将以一张关于中国古代历史的思维导图为例说明绘制的过程。

艺考生高考复习建议--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艺考生高考复习建议--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高考复习历史建议——写给所有艺考生一、关于高考1.题型——知己知彼百战不殆题型题号分值考查内容选择题1-15 3*15=45 人民版必修123非选择题必考题16-18 12+13+18=43 人民版必修123 选考题19 12人民版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人民版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人民版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题号考查知识点分值历史阶段1 孔子的思想 3 中国古代史52 汉朝的中央行政机构 33 三国时期的监察制度 34 宋元社会生活 35 明朝大运河 36 19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中国经济 3 中国近代史47 20世纪初清政府的防疫 38 北洋军阀的统治 39 中国共产党重视群众工作 310 新中国成立后的经济政策 3 中国现代史111 罗马法 3 世界古代史112 文艺复习 3 世界近代史313 1787美国宪法 314 科学社会主义 315 美苏冷战 3 世界现代史116 唐代的婚姻(社会生活)12 中国古代史17 中国共产党与中国革命(周年史)13 中国近代史18 世界经济18 世界近现代史19 选修12 改革战争人物2022河北题型(和2021一样)2023河北题型:单项选择题:16题,每题3分,共48分;非选择题:共4题,共52分。

(考试时长75分钟,100分)北京卷(15+5)涉及选择性必修共占46分左右,选择性必修1约占33分,选择性必修2约占6分,选择性必修3约占7分,中国史约占30分,世界史约占16分。

题号分值考查知识点3 3 选择性必修1宋代的道德教化5 3 选择性必修2罗马与中国交通9 3 选择性必修3 新中国高校课程10 3 选择性必修1中国当代的外交12 3 选择性必修1中世纪英格兰议会制13 3 选择性必修1国际法14 3 选择性必修2食物生产、工厂、交通等16 9 选择性必修1唐代民族关系18(1) 4 选择性必修3 18-19世纪拉美与欧洲文化交流19 12 选择性必修1明代赋税、晚晴赋税与关税海南卷(15+4)涉及选择性必修共占56分左右,选择性必修1约占23分,选择性必修2约占20分,选择性必修3约占13分,中国史约占46分,世界史约占10分。

高中历史选修四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单元核心考点突破 第01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家(解析版)

高中历史选修四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单元核心考点突破 第01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家(解析版)

高中历史选修四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单元核心考点突破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家【思维导图】【知识梳理】一、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1.统一六国(1)条件:商鞅变法后,秦国确立封建制度,社会经济迅速发展,为统一天下提供了条件;战国时代久经战乱的人民都渴望统一。

(2)过程:从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秦先后灭掉韩、赵、魏、楚、燕、齐六国,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统一大帝国,开创了中华民族国家统一的新纪元。

2.确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1)创立皇帝制,自称“始皇帝”。

(2)在中央建立起直属于皇帝的中央官僚体系——三公九卿制。

(3)在全国推行以郡县制为基础的中央集权制。

3.巩固国家统一的主要措施(1)文化上:统一文字,以小篆作为统一的字体,促进文化发展。

(2)经济上:统一货币和度量衡,促进经济交流。

(3)交通上:统一车轨,修筑驰道,开凿灵渠,促进交通发展,巩固统一。

(4)军事上:征百越,击匈奴,修筑长城,奠定中国统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权国家的基本格局。

4.(加试)秦始皇的功过(1)功:统一中国,结束了诸侯割据的政治局面,建立大一统的中央集权王朝,开创了中华民族国家统一的新纪元。

(2)过:秦始皇暴政致亡。

①焚书坑儒,实行思想文化专制。

②无限制地使用民力、物力,征收大量赋税。

③制定严酷的刑法,实施暴政导致秦速亡。

【拓展】如何理解秦的统一符合历史发展要求?1.战国时期,出现了封建制度逐步代替奴隶制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逐步取代分封制,政治经济统一取代诸侯战乱纷争的历史特征。

正是这种历史条件和时代要求,为秦始皇提供了施展雄才大略的历史舞台和历史依据。

2.秦始皇顺应时代潮流,总结春秋战国以来的进步成果,进一步除旧布新,在政治、经济、文化各领域确立了一整套先进的制度,奠定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基本格局,开创了中华民族国家统一的新纪元,为此后2 000多年的中国历史开辟了新的发展方向。

3.秦王嬴政审时度势,锐意进取,善于用人,统一方略得当,策略灵活多变,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抓住有利时机,完成中国统一大业,是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