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诵读单元名师备课教案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古诗词诵读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古诗词诵读](https://img.taocdn.com/s3/m/0ea1694f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5087aad.png)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古诗词诵读关键信息项:1、教学目标2、教学重难点3、教学方法4、教学过程5、教学资源6、教学评价11 教学目标111 让学生熟练诵读所选的古诗词,能够准确、流畅地背诵。
112 引导学生理解古诗词的含义,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113 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欣赏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12 教学重难点121 重点1211 掌握古诗词中的生字、生词,理解诗句的意思。
1212 感受古诗词的韵律美,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122 难点1221 对古诗词中蕴含的深层情感和文化内涵的理解。
1222 引导学生将古诗词与现实生活相联系,领悟其现实意义。
13 教学方法131 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感受古诗词的韵律和节奏,加深记忆。
132 讲解法对古诗词中的重点词句进行详细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诗意。
133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古诗词的主题、情感等,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合作精神。
134 情境创设法通过多媒体等手段创设相关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古诗词的魅力。
14 教学过程14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优美的古典音乐或展示一幅与古诗词相关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从而导入本节课的学习。
142 初读诗词1421 学生自主朗读古诗词,圈出生字词。
1422 教师范读,学生跟读,注意字音、节奏和韵律。
143 理解诗意1431 学生结合注释和工具书,尝试理解诗句的意思。
1432 教师针对重点词句进行讲解,答疑解惑。
144 体会情感1441 引导学生思考诗人创作这首诗词的背景和目的,体会其中所表达的情感。
1442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交流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145 诵读展示1451 学生个人或小组进行诵读展示,互相评价。
1452 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强调诵读的技巧和情感表达。
146 拓展延伸1461 介绍诗人的其他作品,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
1462 引导学生将古诗词与自己的生活经历相联系,谈谈对诗词的新感悟。
147 总结归纳1471 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古诗词,总结其主题和情感。
2023年人教部编版新教材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古诗词诵读教案(含教学反思)
![2023年人教部编版新教材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古诗词诵读教案(含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36f44e23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7ee1448.png)
古诗词诵读教学目标1.有节奏地诵读本诗,感受古诗词带来的韵律美,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2.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绘的情景,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3.养成自主、合作的学习习惯,培养再造想象、创新思维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绘的情景,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多媒体播放歌曲《关关雎鸠》,引出对《诗经》的介绍。
2.导入新课:同学们,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诗歌是我国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距今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诗经》收录了从西周至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
先秦称为《诗》,或称《诗三百》。
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
今天我们就一起去欣赏《诗经》中的一个名篇。
(师板书课题:采薇<节选>)二、初读诗歌,扫清字词障碍。
1.学生自由读诗。
教师指导学习:昔(某ī)矣(yǐ)依(yī)雨(yù)霏(fēi)2.教师范读。
3.对照注释,利用三到五分钟理解重点字词的意思。
4.教师指导学生理解重点字词,指名学生说说诗句的意思。
薇:薇菜,植物名。
昔:从前,指出征时。
往:指当初去从军。
迟迟:迟缓的样子。
莫:没有人。
诗句意思:当初我去从军的时候,杨柳依依随风摇曳。
现在我解甲归故乡,大雪漫天飞舞飘落。
道路泥泞慢慢行走,又渴又饥真是劳累。
我满心伤感满腔悲,这种哀痛谁能知道!三、再读诗歌,整体感知。
1.朗读诗歌,说一说这首诗的主要内容。
(征人在还乡路上饱受饥寒,痛定思痛:想起出征之时,那依依杨柳,枝茂叶盛,而此时风雪归程,路远,天寒,饥渴交加,可谓十分狼狈凄苦。
)2.诵读诗歌,从“昔我往矣,杨柳依依”这句诗里,我们可以读出是什么季节什么天气?(春天,天气晴朗,春风轻轻地吹拂着。
)四、合作探究,体会情感。
3.试简单分析诗歌后四句。
2.指名学生读诗,想象“杨柳依依”和“雨雪霏霏”的情景。
统编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诵读单元名师备课教案
![统编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诵读单元名师备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cad4d67e009581b6ad9eb7d.png)
1.采薇(节选)
【教学目标】
1.诵读,体会诗歌的韵律与节奏。
2.体会通过景物表现情感的手法。
【教学重难点】
通过景物表现情感。
【教学设计】
一、游戏导入
1.读文字猜心情
(1)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小草偷偷地从土地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单元学习目标:
1.能读背10首古诗词。
2.能迁移运用之前掌握的学习方法来自主疏通诗词大意。
3.了解诗词背景,收集诗人的信息与人生轨迹,体会、理解作者表达的真情实感。
4.享受诗歌国粹带来的意境美,提升诗学素养。
单元学习重难点:
1.能读背10首古诗词。
2.能迁移运用之前掌握的学习方法来自主疏通诗词大意。
【设计意图】情景交融的写法是本诗一大特点。情景交融指文艺作品中环境的描写、气氛的渲染跟人物思想感情的抒发结合得很紧密。情景交融包括寓情于景和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指先抒情,后写景。借景抒情指先写景,后抒情。情景交融是较为常见的写作方法。
【设计意图】情景交融的运用,迁移训练中不断提升能力。
2.送元二使安西
(2)结合“故人”拓展诗句(课件出示):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过故人庄》,读一读,诗句中的故人都是——指老朋友。
(3)想象,理解情谊。
此时此刻,离别在即,王维是怎么劝酒的呢?假设我是元二,你是怎样劝我的?元二啊,请你再喝完杯中的这一杯酒吧,等你向西出了阳关就没有我这样的老朋友了。(师:你把自己当做王维了,劝得情深意重。)
问:这两段话,作者通过什么景物,哪些词汇,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人教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古诗词诵读》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古诗词诵读》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97eb2f5fa76e58fafab00351.png)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3.创设情境,加深感悟。
①理解“杨柳依依”。
怎样的“杨柳”会让人感到“依依”?柳树图片。
这四个字会让你想到什么样的画面?(学生想象,进行口语表达。
)②理解“昔我往矣”。
诗中人是一位即将出征的战士。
在这如诗如画的景色中,“我”却要——(离开家乡)。
家乡的一草一木都值得留恋,但出征的“我”眼中却只看到了依依的杨柳。
这是为什么? 补充介绍:“柳”与“留”谐音,既表示挽留之意,又表达思乡之情。
这哪里是依依的杨柳啊,这分明是双依依挽留的手啊。
但是“我”能回家吗?为什么?本是两年的兵役却仿佛没有尽头……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啊。
终于盼到了战争结束。
引读“今我来思”。
③理解“雨雪霏霏”。
要回去了,大雪纷飞,天寒路滑,又饥又渴,“我”艰难地缓缓走在归乡的路上。
透过苍茫的大地,“我”仿佛看到了(劫后余生、归家情急、近乡情怯等复杂情感)。
生读。
④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采薇》中后四句,最能体现“我”此时的心情。
短短16字就讲述了一位远征战士归来,在回乡途中抚今忆昔,描写了两幅画面“杨柳依依”“雨雪霏霏”。
我们从中感悟到了他复杂的心境及沧桑心声。
4.你能试着背一背吗?指名试背。
全班试背。
2 《送元二使安西》今天,我们将要一起学习一位唐朝著名诗人王维写的一首脍炙人口的送别诗《送元二使安西》。
(板书:送元二使安西)(指名读,指导学生读好停顿:送/元二/使/安西,生齐读课题。
)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山上松间沙路洁净无尘,黄昏时流涕细雨中杜鹃在啼叫。
画面清新优美,淡雅宁静。
)理解:《浣溪沙》抒发了怎样的情怀?(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由西流的溪水,联想到人生可以再少,青春可以永驻,大可不必为日月变迁,人生衰老而叹息。
表现了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理解:作者写此词时,正是在政治上失意,生活处于逆境之时,能有如此积极的人生观,豁达的胸怀,实在难能可贵。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古诗词诵读》备课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古诗词诵读》备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e43d025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5bbdb61.png)
板书设计(参考)
古诗词诵读
教学反思
难点:领悟学习古诗词的方法;理解古诗词的含义;体会其中蕴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第3课时
一、总结归纳,感悟学法
师生一起归纳古诗词的学习步骤(课件出示):
1.读诗题。看到古诗题目先读一读。
2.知作者。了解一下作者是谁,并说一说。
3.读古诗词。从整体入手,读通古诗词。
4.解诗词、释诗意。结合注释,抓住对关键字词的理解,达到对诗句、词句的理解,再相互交流,达成共识。
5.发挥想象,体会情感。在理解古诗词大意的基础上,分析作者写此文的目的,即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6.再读古诗。入境悟情,感受诗韵,深化认识,达到记忆背诵的目的。
二、自学诗词,初步感知
1.借助工具书,读熟十首古诗词。
2.借助注释和其他工具书,大致了解十首古诗词的意思。
3.背诵古诗词。
三、交流展示
1.同桌或小组展示背诵成果,可用比赛的方式,也可用考试的方式。(比如:看图背诵相应的诗词)
(5)《江上渔者》描写了哪两幅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6)理解名句“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的意思,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7)“春色满园关不住”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整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8)《卜算子》一词中,“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你还能背诵一首《卜算子》吗?
(9)“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是什么意思?你能找出与这句诗意思相反的诗句吗?
(10)《清平乐》这首词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
四、拓展延伸,有机联系
1.讲述关于十首古诗词的轶闻或趣事。如杜甫的故事、韩愈的故事、苏轼的故事等。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古诗词诵读单元名师备课教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古诗词诵读单元名师备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829ac52763231126fdb1144.png)
问:你怎么看出来的?(抓关键词鉴赏)
(3)(出示《人间词话》:“不知一切景语皆情语也。”)
2.今天我们一起品味一下《诗经.采薇》中的经典名句——(出
示《采薇》(Leabharlann 选)《秋词》:刘禹锡贬到朗州(湖南常德)时,是三十四岁。正感到春风得意,却被赶出了朝廷,其苦闷是可想而知的。但他这个人求异心理很强,做事都想与众不同,不肯人云亦云,这首诗就是被贬朗州时这种心情下写的。
1.指名诵读
2.作者通过什么景物,哪些词汇,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3.学生自由鉴赏
(三)欣赏现代文,理解情景交融
这十首古诗词由诗到词,按照年代顺年编排,目的是拓宽学生视野,增加学生与经典诗词接触的机会,让学生更多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这一组古诗词的教学要求与课文和日积月累中的古诗不同,不要求老师而逐首讲解,以学生自主读背为主,学生自主借助注释了解诗词大意,不懂的地方,可以用学过的方法自己查阅资料,也可以请教老师或同学。班级里可以开展一个小型的交流活动,让学生在老师的组织下自主交流,古诗词诵读的学习还可以回顾六年级的诗词积累,交流自己知道的其他同类古诗词,或者诗人的小故事,等等。
3.体会情感:(对比两幅画)
上句是杨柳茂盛时节,下句是大学纷飞的寒冬。让我们感觉有点矛盾,是想表达快乐还是悲伤呢?小组讨论,交流汇报。
总结:除了描写外、还有一种方式是反衬。有时候更能反衬人物内心的悲伤。这种反衬同样是景语。(板书:雨雪悲伤)
这种通过景物表达情感的方法,可以称为“情景交融”。(板书:情景交融)
单元学习目标:
1.能读背10首古诗词。
(部编版)统编六年级语文下册 古诗词诵读(精品教案)
![(部编版)统编六年级语文下册 古诗词诵读(精品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e34ab09f46527d3250ce050.png)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诵读教案1 采薇(节选)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2.借助注释把握诗意,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导语:我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自古以来诗歌便是我国重要的文学形式之一。
我们常常说的“唐诗宋词元曲”,其实就是指诗词曲这三种文学形式的巅峰时期分别在唐朝、宋朝、元朝。
细心的同学可能会问,诗歌起源于哪个朝代?最早的诗人是谁?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品味《采薇》中的一个经典片段,来感受我国最早的诗歌的魅力。
(教师板书诗题:采薇。
)1.引导学生了解《诗经》。
预设:教师出示《诗经》简介,学生齐读,抓住重点。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
它收集了从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大约500年间的诗歌305篇。
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
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
《诗经》所录,均为曾经入乐的歌词,其作者绝大部分已经无法考证。
《诗经》的体例是按照音乐性质的不同来划分的,分为风、雅、颂三类。
风,是不同地区的地方音乐,共160篇。
其中大部分是民歌。
雅,是宫廷宴享或朝会时的乐歌,按音乐的不同又分为《大雅》31篇,《小雅》74篇。
颂,是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词,内容多歌颂祖先功业。
2.释题。
了解“薇”:薇菜,植物名,花紫红色,结长扁荚,其中有五六颗种子,可吃。
二、多样读诗,感悟诗韵1.学生自由诵读,注意读准字音。
◆需要注意的字音:雨(yù)(这里用作动词)霏(fēi)◆读准多音字的音:行(xínɡ)道迟迟载(zài)渴载(zài)饥2.教师范读,学生把握节奏。
节奏示例: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3.指名读,读准字音,读对节奏。
师生共同评价。
4.学生齐读,在读中感悟诗歌的韵味。
三、研读诗句,精读感悟过渡:通过朗读,我们感受到了《诗经》这部最古老的诗歌总集的韵律美。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诵读 (教案)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诵读 (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1ea9ad2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1111c6b.png)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诵读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词,理解诗词大意,感受古诗词的韵律美。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诵读、讨论、分析等方式,提高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尊重,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
教学内容1. 古诗词选读:包括《寒食》、《乡村四月》、《泊船瓜洲》、《长相思》等。
2. 古诗词背景知识:介绍作者、历史背景、文化内涵等。
3. 古诗词欣赏:分析诗词的意境、韵律、修辞手法等。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正确朗读古诗词,理解诗词大意,感受古诗词的韵律美。
2. 教学难点:对古诗词的深入理解和欣赏,以及诗词中一些难以理解的词汇和句式。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等。
2. 学具:课本、笔记本、词典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故事等方式引入古诗词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诵读:学生自读、齐读、分组读等方式,让学生熟悉古诗词的韵律和节奏。
3. 讲解:对古诗词的作者、背景、内容等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诗词大意。
4. 讨论:分组讨论古诗词的意境、韵律、修辞手法等,分享各自的理解和感受。
5. 总结:对古诗词的主题、意境、韵律等进行总结,强调诗词的美学价值。
板书设计1. 诗词突出诗词的主题和情感。
2. 作者和背景:简要介绍作者和诗词的历史背景。
3. 诗词内容:用图表、关键词等方式展示诗词的主要内容。
4. 诗词意境:用图片、颜色等方式展示诗词的意境和情感。
作业设计1. 诵读作业:要求学生在家诵读所学古诗词,家长签字确认。
2. 写作作业:要求学生根据所学古诗词,写一篇短文,表达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3. 拓展作业:鼓励学生课外阅读相关的古诗词,增加对古诗词的了解和欣赏。
课后反思1. 教学效果:反思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和欣赏是否达到预期目标。
2. 教学方法:反思教学过程中使用的教具、学具和方法是否有效,是否需要改进。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古诗词诵读》教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古诗词诵读》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9475430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9f37390.png)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古诗词诵读》教案3)分析诗句运用的修辞手法。
3.学生个人展示译读,教师点评。
4.全班译读。
设计意图:通过了解背景、合作研究、个人展示和全班译读等形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古诗的内容和意境,同时提高学生的词汇量和修辞能力。
二)研究《送元二使安西》1.了解背景。
唐代XXX的《送元二使安西》是一首送别诗,描写了唐朝派遣使节出使安西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使节的祝福和对国家的忧虑。
2.小组合作研究古诗内容。
1)借助注释及工具书,理解词语的意思。
2)说说诗句的意思。
3)分析诗句运用的修辞手法。
3.学生个人展示译读,教师点评。
4.全班译读。
设计意图:通过研究古诗的背景和内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古诗的意义和情感,同时提高学生的词汇量和修辞能力。
第二课时一、复古诗,谈话引入1.回忆上节课学过的两首古诗,谈谈你的收获。
2.导入:《静夜思》、《登高》这两首诗,你了解吗?我们这节课就来研究这两首诗。
看看通过研究,你会有哪些收获。
设计意图:复上节课学过的古诗,激起学生对古诗的兴趣,引导学生进一步研究古诗。
二、诵读古诗,初步感知1.自由诵读两首古诗,注意读准字音、节奏,尝试根据自己的理解融入恰当的语气。
注意字音:庐山、荒城、寂寞、天涯。
2.小组内诵读,组员互相指出诵读中存在的读音、节奏的问题。
3.学生个人展示诵读,教师点评。
4.全班诵读。
设计意图:注重以生为本,以诵读为先,通过自由诵读、小组内读、质疑解XXX实现学生的自主研究,关注学生的自主研究的意识与能力。
教师点评,步步深入,标出停顿,有节奏地读古诗,把古诗读通,为进一步研究做准备。
三、译读古诗,理解内容一)研究《静夜思》1.了解背景。
唐代XXX的《静夜思》是一首写意诗,表达了作者在夜晚独自思考的情景和思考的内容。
2.小组合作研究古诗内容。
1)借助注释及工具书,理解词语的意思。
2)说说诗句的意思。
3)分析诗句运用的修辞手法。
3.学生个人展示译读,教师点评。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古诗词诵读1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古诗词诵读1](https://img.taocdn.com/s3/m/db34aa76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b73379d.png)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古诗词诵读1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古诗词,理解古诗词的基本内容,感受古诗词的韵律美。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体会古诗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爱国主义情怀。
二、教学内容1. 诗词背景介绍:介绍古诗词的作者、创作背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词内容。
2. 诗词内容解析:分析古诗词中的重点字词、句式结构,解读诗词的意义。
3. 诗词朗读指导:指导学生正确地朗读古诗词,注意停顿、语气、节奏等。
4. 诗词背诵:引导学生熟读成诵,加强记忆。
5. 诗词欣赏:品味古诗词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情感。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背诵古诗词,理解古诗词的基本内容。
2. 教学难点:把握古诗词的韵律美,体会作者的情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回顾已学的古诗词,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2. 诗词背景介绍:介绍古诗词的作者、创作背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词内容。
3. 诗词内容解析:分析古诗词中的重点字词、句式结构,解读诗词的意义。
4. 诗词朗读指导:指导学生正确地朗读古诗词,注意停顿、语气、节奏等。
5. 诗词背诵:引导学生熟读成诵,加强记忆。
6. 诗词欣赏:品味古诗词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情感。
7.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难点。
8. 课后作业布置: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课题:古诗词诵读12. 作者:李白3. 诗词背景:唐朝4. 诗词内容:静夜思5. 朗读指导:停顿、语气、节奏6. 背诵要求:熟读成诵七、作业设计1. 朗读并背诵本节课所学古诗词。
2. 摘抄本节课所学的重点字词、句式。
3. 结合诗词内容,发挥想象,写一段赏析文字。
统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古诗词诵读教案
![统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古诗词诵读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2c5ae73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45cc39d.png)
统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古诗词诵读教案教学内容本教案旨在指导六年级学生深入理解并欣赏统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中的古诗词。
课程内容主要包括对古诗词的背景了解、诗词结构分析、意境描绘、情感表达以及诵读技巧的传授。
教学目标1. 知识与理解:使学生掌握古诗词的基本知识,理解诗词的内涵与背景。
2. 技能与方法:培养学生运用适当的节奏和情感进行诵读,提升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古诗词的学习,激发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和自豪感。
教学难点1. 诗词意境的把握:六年级学生可能难以深入理解古诗词中的抽象意境和复杂情感。
2. 诵读技巧的掌握:如何指导学生正确把握诗词的节奏和韵律,以及情感的投入。
教具学具准备- 教材:统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
- 多媒体设备:用于播放古诗词的诵读音频和视频。
- 辅助材料:包括诗词背景资料、诗词解析书籍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古诗词的美丽画面,引发学生的兴趣。
2. 背景介绍:讲解古诗词的历史背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词内容。
3. 诗词解析:逐句解析诗词,分析诗词的意境和情感。
4. 诵读指导:教授诵读技巧,如节奏、停顿、情感表达等。
5. 学生练习:学生分组练习诵读,教师巡回指导。
6. 成果展示:每组选取代表进行诵读展示,其他学生进行评价。
7. 总结反馈:教师总结课程内容,提供反馈,鼓励学生继续练习。
板书设计板书将突出古诗词的重点词汇、作者信息、诗词结构及诵读技巧。
使用不同颜色的粉笔区分重点和难点,使信息层次清晰。
作业设计- 个人作业:学生选择一首古诗词进行深入研读,并写下自己的理解。
- 小组作业:分组讨论古诗词的意境,每组准备一次诵读表演。
课后反思课后反思将围绕学生的参与度、教学目标的达成度以及教学方法的适应性进行。
教师应记录教学中的亮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为下一堂课的教学提供参考。
通过以上教学设计,本教案旨在帮助六年级学生不仅学会古诗词,更能理解和欣赏其深厚的文化内涵,培养他们对传统文学的兴趣和尊重。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诵读教案+教学反思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诵读教案+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4ca5111a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f47e27f.png)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诵读教案+教学反思古诗词诵读教学目标:通过研究古诗词,让学生领会诗的意境,把握诗的思想内容,理解诗精练优美的语言,具有对诗歌的鉴赏能力。
知识目标是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背诵诗词。
能力目标是培养学生再造想象、创新思维的能力。
情感目标是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教学重点:把握诗意,背诵诗词,体会诗人的情感。
教学难点:想象诗歌意境,具有再造想象和创新思维能力。
教具准备:多媒体、图片、板书。
教学设计:第一课时导入(5分钟)采用激情导入,让学生对中国古典诗词产生兴趣和热情。
介绍中国五千年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引出古典诗词。
课堂教学(30分钟)1.研究五首诗歌,背诵。
2.了解诗意,体会诗人情感,想象意境。
3.介绍古诗《采薇》的节选内容,释题。
4.自由读古诗,正音,齐读,提示节奏。
5.创设情境,加深感悟。
理解“___”,想象诗歌中的画面,理解“昔我往矣”中的情感,补充介绍“柳”与“留”谐音,引读“今我来思”。
教学反思:本节课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激情导入、背诵诗歌、自由读、创设情境等,让学生在研究中不断思考、体验、感悟,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但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控制时间,避免时间分配不均衡,影响教学效果。
同时,要注意语言表达的准确性,避免给学生带来错误的语言示范。
受到这场及时的春雨带来的喜悦和希望,一起欣赏诗人的美好情感和对生命的赞美吧。
在阅读诗歌时,我们要注意理解诗歌中的意象和隐喻,以及作者所表达的情感和思想。
同时,我们也要注重语音语调的把握,让诗歌的美妙旋律在我们的口中流淌。
受诗人的喜悦,让我们再来读一遍这首诗吧!通过反复吟诵,可以加深孩子们对诗歌的理解,激发他们的想象力。
今天我们要认识一位在中国诗坛上占据重要地位的伟大诗人——___,他与___齐名,被称为“___”。
他的诗歌宛如一面镜子,真实地反映了唐朝由盛转衰的社会现实。
我们要研究的是他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古诗词诵读教案2023-2024学年六年级语文下册同步教学(统编版)
![古诗词诵读教案2023-2024学年六年级语文下册同步教学(统编版)](https://img.taocdn.com/s3/m/087b1154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524c881.png)
古诗词诵读教案2023-2024学年六年级语文下册同步教学(统编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2023-2024学年六年级语文下册同步教学(统编版),主要涉及古诗词的诵读。
具体包括以下几首诗词:1. 李白的《静夜思》2.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3. 杜甫的《春望》4.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教学重点是让学生能够正确朗读、理解并背诵这些古诗词,感受其中的意境和情感。
同时,通过分析诗词中的关键字词和意象,帮助学生领略中国古代文化的魅力,培养他们对古诗词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二、核心素养目标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包括:1. 语言能力:通过古诗词的诵读,提高学生的普通话水平和朗读技巧,使其能够流利、准确地朗读古诗词,理解其中的字词和句式结构。
2. 思维能力:通过分析诗词中的意象和情感,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使其能够理解和解读古诗词的深层含义。
3. 文化素养:通过学习古诗词,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文化背景和价值观念,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4. 审美情感:通过欣赏和分析古诗词的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艺术鉴赏能力,使其能够体验和表达美感和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重点:(1)古诗词的字词理解: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并掌握《静夜思》、《登鹳雀楼》、《春望》和《赋得古原草送别》等古诗词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式结构。
例如,《静夜思》中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等句子,需要学生理解其中的意境和修辞手法。
(2)古诗词的意境感受:通过古诗词的诵读和解读,让学生领略其中的意境和情感,培养他们的审美情感和艺术鉴赏能力。
例如,《春望》中的“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描绘了战乱后的荒凉景象,需要学生感受其中的悲壮情感。
(3)古诗词的背诵与默写:本节课的重点之一是让学生能够正确朗读、理解并背诵这些古诗词。
通过反复诵读和练习,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并默写出这些古诗词的内容。
2. 教学难点:(1)古诗词的字词理解:对于一些生僻字词和古代文化背景,学生可能存在理解困难。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诵读 优质教案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诵读 优质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d41c114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cbfcbc9.png)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诵读优质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词,理解古诗词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朗读感悟等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领略古诗词的魅力,激发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二、教学内容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诵读单元,包括《寒食》、《乡村四月》、《渔家傲·秋思》、《江城子·密州出猎》等四首古诗词。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词,理解古诗词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 教学难点:把握古诗词的节奏、韵律,品味古诗词的语言美,领悟古诗词的意境。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语文课本、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回顾已学的古诗词,引导学生说出自己喜欢的古诗词及原因,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朗读古诗词,注意节奏、韵律,初步感知古诗词的内容。
3. 合作交流:学生分组讨论,交流自己对古诗词的理解和感受,教师巡回指导。
4. 朗读感悟:学生代表朗读古诗词,其他学生闭上眼睛,用心聆听,感受古诗词的意境。
5. 精讲点拨:教师针对古诗词的重点、难点进行讲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古诗词。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古诗词的朗读技巧和鉴赏方法。
7. 课后作业: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六、板书设计1.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诵读优质教案2. 内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学过程、课后作业等。
七、作业设计1. 朗读并背诵本节课学习的古诗词。
2. 结合古诗词的内容,写一篇短文,表达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2024年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第六单元及古诗词诵读古诗词诵读 优质教案
![2024年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第六单元及古诗词诵读古诗词诵读 优质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e3f5f5d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12dae34.png)
古诗词诵读【核心素养目标】文化自信: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词,并能熟练背通。
语言运用:能够自主借助注释或者利用学过的方法查阅资料,了解诗词大意。
思维能力: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想象诗词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审美创造:能选择自己最喜欢或者感要最深的诗词谈谈自己的体会。
【课前解析】关注教材:本课由十首古诗组成,本单元是本册书最后一部分内容,安排了十首古诗词。
与初中教材一致,能够拓宽学生视野,激发堂生学习古典诗词的兴趣和热情。
十首古诗词从诗到词,按照年代顺序编排,目的是拓宽学生视野,增加学生与古典诗词接触的机会,让学生更多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
关注写作背景:《采薇》出自《诗经•小雅》,为先秦时代的汉族诗歌。
全诗六章,每章八句。
是一首戎卒返乡诗。
诗歌表现了将征之人的思家忍苦之情,并将这种感情放在对景物的描写及对军旅生活的述说中表现。
《春夜喜雨》这首诗作于上元二年(761)春天,杜甫这时已经在成都草堂居住了两年。
从上年的冬天到这年的二月间,成都一带发生了旱灾。
所以当春雨来临之际,杜甫非常欣喜,以久旱逢甘霖的心情,在诗中描绘了春夜雨景,讴歌了春雨滋润万物之功。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是春末时节,词人在越州大都督府送别即将回家乡(浙东)的好友鲍浩然时所写。
公元1082年(宋神宗元丰五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至黄州(今湖北黄冈)任团练副使。
春三月作者游蕲水清泉寺时写下《浣溪沙》。
《清平乐》是一首悼春词。
词人少年得意,中进士,任校书郎,修撰神宗皇帝的“实录”,又以诗文受知于苏轼,并为江西诗派开山大师。
后因新党重新执政,作者政见偏于保守,晚年屡遭贬谪,死于西南荒僻的贬所。
这首词写于被贬之时,词人借伤春悼春来抒写暮年无为的感慨。
关注诗词文化:古诗词演读着历史、传播着文明、代表着文化,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瑰宝,展现着中华民族深沉的人文情怀。
关注学生:六年级学生学习的古诗词不下数百首,但学生的记忆与理解能力不同,对古诗词的理解与掌握程度也不同,同时,六年级学生对古诗词的学习缺之应有的主动性,多数学生是“会默、不懂”的状态,对古诗词的理解浅尝辄止,探索不够。
人教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古诗词诵读 单元集体备课
![人教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古诗词诵读 单元集体备课](https://img.taocdn.com/s3/m/69c3f5c44431b90d6d85c7aa.png)
古诗词诵读1 采薇(节选)【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识记字词,理解诗意,体味戍卒丰富复杂的内心世界;背诵这首诗歌。
2.过程与方法品味本诗的语言美,赏析重章叠句和情景交融手法的艺术魅力。
3.情感与价值领悟先贤的故园之思和家国之情,养成高尚的人格情操。
【教学重点】识记字词,理解诗意,体味戍卒丰富复杂的内心世界;背诵这首诗歌。
【教学难点】领悟先贤的故园之思和家国之情,养成高尚的人格情操。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教师批注一、情感导入翻开人类几千年的文明史,我们会发现,从古至今,大大小小的战争不计其数。
有战争,就有伤害,无论是已化为无定河边皑皑白骨的遇难士兵,还是历经九死一生活下来的幸存者,战争给他们的家庭和心灵造成的创伤都是巨大而深远的。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选自《诗经·小雅》中的一首戍边之歌——《采薇》(节选),去走进一位普通戍边士兵回乡途中的内心世界。
二、背景介绍《诗经》和“《诗经》六义”师:请同学们将搜集到的关于《诗经》和“《诗经》六义”的知识分享给大家。
学生交流汇报。
《诗经》的305篇诗歌,多是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作品,产生于今山西、陕西、河南、山东、湖北等地。
大体上说,《风》是民间乐歌,《雅》是宫廷乐歌,《颂》是宗庙乐歌和舞歌。
《风》的绝大部分及《小雅》的少部分作品,具有较高的思想性和艺术性,代表了《诗经》的最高文学成就。
这些产生于民间的作品,或揭露当时的社会政治的黑暗,或反映徭役、兵役的痛苦,或表现劳动生活的苦乐,或描述爱情婚姻的悲欢,从各个侧面广泛地展示了古代社会、政治和日常生活的图景。
三、学生朗读,整体把握预设:师:这首诗表现了什么主题?生1:我觉得这首诗抒发了戍边士兵的思乡之情。
生2:这首诗表现了士兵们的悲伤心情。
师:诗中写的地点是什么?生:归乡途中。
师:关于这首诗谁能再说说自己的理解?生3:这首诗主要写士卒归乡途中抚今追昔,痛定思痛而更加悲伤。
四、文本赏析1.快速浏览课文,思考诗歌主要写了什么内容?(戍边战士思乡)2.这首诗是不是一开篇就写思乡呢?(不是)3.选文开头没写思乡,而写家乡的杨柳和满天的大雪,这是哪一种修辞手法?(对比)4.大家思考问题:作者为什么没有直抒胸臆,直接写战士的思乡之情呢?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用对比的手法,将昔日离开家乡时正值春天,杨树柳树依依飘拂,满眼都是生机勃勃的景象与此时战士归乡途中满天飞雪的寒冷孤寂作对比,以乐景写哀情,渲染了诗歌的感情基调。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诵读(教案)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诵读(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3f05961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9127db9.png)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诵读(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词,理解古诗词的基本内容,感受古诗词的意境美。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欣赏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古诗词,使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内容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诵读》单元,包括《春夜喜雨》、《春晓》、《静夜思》、《咏柳》、《赋得古原草送别》等五首古诗词。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词,理解古诗词的基本内容,感受古诗词的意境美。
2. 教学难点:把握古诗词的节奏、韵律,理解古诗词中的意象,培养对古诗词的欣赏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笔、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音乐等方式,引导学生进入古诗词的世界,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
2. 诵读:教师示范诵读,学生跟读,注意把握古诗词的节奏、韵律,感受古诗词的音乐美。
3. 理解:教师讲解古诗词的基本内容,帮助学生理解古诗词的意境,引导学生欣赏古诗词的美。
4. 赏析:通过讨论、交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古诗词的意象,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欣赏能力。
5. 互动:组织学生进行古诗词朗诵比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学生的诵读水平。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古诗词的学习方法,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读、多背古诗词。
六、板书设计1. 课题:《古诗词诵读》2. 内容:春夜喜雨、春晓、静夜思、咏柳、赋得古原草送别3.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词,理解古诗词的基本内容,感受古诗词的意境美。
4. 教学难点:把握古诗词的节奏、韵律,理解古诗词中的意象,培养对古诗词的欣赏能力。
七、作业设计1. 家庭作业:背诵本节课学习的古诗词,家长签字确认。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古诗词诵读》教案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古诗词诵读》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17f869a0975f46526d3e164.png)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3.创设情境,加深感悟。
①理解“杨柳依依”。
怎样的“杨柳”会让人感到“依依”?柳树图片。
这四个字会让你想到什么样的画面?(学生想象,进行口语表达。
)②理解“昔我往矣”。
诗中人是一位即将出征的战士。
在这如诗如画的景色中,“我”却要——(离开家乡)。
家乡的一草一木都值得留恋,但出征的“我”眼中却只看到了依依的杨柳。
这是为什么? 补充介绍:“柳”与“留”谐音,既表示挽留之意,又表达思乡之情。
这哪里是依依的杨柳啊,这分明是双依依挽留的手啊。
但是“我”能回家吗?为什么?本是两年的兵役却仿佛没有尽头……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啊。
终于盼到了战争结束。
引读“今我来思”。
③理解“雨雪霏霏”。
要回去了,大雪纷飞,天寒路滑,又饥又渴,“我”艰难地缓缓走在归乡的路上。
透过苍茫的大地,“我”仿佛看到了(劫后余生、归家情急、近乡情怯等复杂情感)。
生读。
④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采薇》中后四句,最能体现“我”此时的心情。
短短16字就讲述了一位远征战士归来,在回乡途中抚今忆昔,描写了两幅画面“杨柳依依”“雨雪霏霏”。
我们从中感悟到了他复杂的心境及沧桑心声。
4.你能试着背一背吗?指名试背。
全班试背。
2 《送元二使安西》今天,我们将要一起学习一位唐朝著名诗人王维写的一首脍炙人口的送别诗《送元二使安西》。
(板书:送元二使安西)(指名读,指导学生读好停顿:送/元二/使/安西,生齐读课题。
)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山上松间沙路洁净无尘,黄昏时流涕细雨中杜鹃在啼叫。
画面清新优美,淡雅宁静。
)理解:《浣溪沙》抒发了怎样的情怀?(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由西流的溪水,联想到人生可以再少,青春可以永驻,大可不必为日月变迁,人生衰老而叹息。
表现了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理解:作者写此词时,正是在政治上失意,生活处于逆境之时,能有如此积极的人生观,豁达的胸怀,实在难能可贵。
部编版古诗词诵读。第六单元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教学设计(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部编版古诗词诵读。第六单元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教学设计(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ad0d05ad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60b384e.png)
部编版古诗词诵读。
第六单元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教学设计(板书设计教学反思)古诗词的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阅读古诗词,理解大意,背诵经典诗词。
2.培养学生的再造想象和创新思维能力。
3.想象古诗词中描绘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教学重点:1.理解古诗词的意境,背诵经典诗词。
2.理解古诗词中表达的情感。
教学难点:1.想象古诗词中的意境。
2.发挥再造想象和创新思维能力。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引入1.我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年历史和灿烂文化的文明古国。
中国古典诗词意境深远,每个字都是珠玑,是我国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2.《诗经》包含“风”、“雅”、“颂”三个部分。
二、诵读《采薇》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诗经·采薇》的节选内容。
1.了解“薇”的含义,学生通过偏旁部首猜测,教师通过图片和释义进行解释。
2.初读古诗,理解其中的意境。
①学生自由阅读古诗。
②教师正确发音。
③教师提示诗歌的节奏。
___(节选)昔我往矣,___。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3.创设情境,深入理解诗歌。
①理解“___”。
哪种杨柳会让人感到“依依”?通过柳树图片,学生进行想象和口语表达。
②理解“昔我往矣”。
诗中的人是一位即将出征的战士。
在这如诗如画的景色中,“我”却要离开家乡。
家乡的一草一木都值得留恋,但出征的“我”眼中却只看到了___的___。
为什么?“柳”与“留”谐音,既表示挽留之意,又表达思乡之情。
这哪里是___的___啊,这分明是___挽留的手啊。
但是“我”能回家吗?为什么?这是因为两年的兵役仿佛没有尽头,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最终,战争结束了,引出“今我来思”。
③理解“雨雪霏霏”。
要回家了,大雪纷飞,天寒路滑,又饥又渴,“我”艰难地缓缓走在回家的路上。
透过苍茫的大地,“我”仿佛看到了(劫后余生、归家情急、近乡情怯等复杂情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诵读、正音。
2.对比读,体会语气词的妙用:
3.诵读,体会叠词妙用:
4.拓展诗经中叠词诗句:
齐诵: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小结:无论语气词,还是叠词的使用,都使诗句读起来更有韵律美。
三、品读,感悟情感
(一)初读诗歌,感知情景交融
1.“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1)教师范读。“杨柳依依”让你想到什么画面?作者写杨柳依依,只是为了景吗?他还想借此表达什么呢?在依依的柳树下,出征战士会说些什么呢?你眼前出现了怎样的分离情景呢?这种不舍中就包含了一种“柳”文化。(板书:杨柳不舍)
(2)出示含柳诗句:生诵读师点评读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点评读:心情舒畅)
统编版语文六下古诗词诵读整组教学设计
单元
第七单元
单元主题
古诗词诵读
单元整体分析:
“古诗词诵读”板块共选编了十首古诗词,旨在让学生进一步增加积累,同时试着迁移运用之前掌握的学习方法来自主疏通诗词大意,从而为更高年段的学习作好准备。十首古诗词均配有插图,勾勒出诗词中指写的景物,画面简洁,意境深远,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意。
(2)树梢上隐隐约约的是一带远山,只有些大意罢了。树缝里也的,要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
问:你怎么看出来的?(抓关键词鉴赏)
(3)(出示《人间词话》:“不知一切景语皆情语也。”)
2.今天我们一起品味一下《诗经.采薇》中的经典名句——(出
示《采薇》(节选)
这十首古诗词由诗到词,按照年代顺年编排,目的是拓宽学生视野,增加学生与经典诗词接触的机会,让学生更多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这一组古诗词的教学要求与课文和日积月累中的古诗不同,不要求老师而逐首讲解,以学生自主读背为主,学生自主借助注释了解诗词大意,不懂的地方,可以用学过的方法自己查阅资料,也可以请教老师或同学。班级里可以开展一个小型的交流活动,让学生在老师的组织下自主交流,古诗词诵读的学习还可以回顾六年级的诗词积累,交流自己知道的其他同类古诗词,或者诗人的小故事,等等。
3.体会情感:(对比两幅画)
上句是杨柳茂盛时节,下句是大学纷飞的寒冬。让我们感觉有点矛盾,是想表达快乐还是悲伤呢?小组讨论,交流汇报。
总结:除了描写外、还有一种方式是反衬。有时候更能反衬人物内心的悲伤。这种反衬同样是景语。(板书:雨雪悲伤)
这种通过景物表达情感的方法,可以称为“情景交融”。(板书:情景交融)
单元学习目标:
1.能读背10首古诗词。
2.能迁移运用之前掌握的学习方法来自主疏通诗词大意。
3.了解诗词背景,收集诗人的信息与人生轨迹,体会、理解作者表达的真情实感。
4.享受诗歌国粹带来的意境美,提升诗学素养。
单元学习重难点:
1.能读背10首古诗词。
2.能迁移运用之前掌握的学习方法来自主疏通诗词大意。
4.配图,带着情感齐背。
(二)拓展诗歌,体会情景交融
《台城》(唐)韦庄
江雨霏霏江草齐,
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
依旧烟笼十里堤。
《秋词》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
诗歌背景:
《台城》:诗人身处晚唐,此时的唐王朝全面走向衰落,昔日的繁华已荡然无存,如梦一场,取而代之的是兵荒马乱民不聊生。诗人凭吊台城古迹,回顾六朝旧事,今之视昔如来者视今,六朝的先盛后衰的命运使诗人联想到唐王朝,怀古伤今。
学生分析:
古诗词的创作时代较为久远,作者所处的特定历史背景很多学生可能不能理解,从而造成品读时脱离了方向,甚至曲解了诗人所要表达的意境。所以,研读诗歌前,搜集和处理信息非常重要,我们要做到提前了解背景,提前收集诗人的信息与人生轨迹,以便更好、更深层次的体会、理解作者表达的真情实感,只有通过这一次次的积累,学生的语文功底、领悟理解力才能渐渐的厚重起来。另外,学完一首古诗后,可以对诗歌内容进行拓展延伸、或进行反思,如学完《泊船瓜洲》和《春夜喜雨》这些思主题诗歌,我们可以让学生再搜集一些类似的诗歌。积跬步至千里,当积累一定的诗歌素材后,学生就基本可以跳出教材,自主的品读诗歌了。让学生逐渐从背诗、赏诗到作诗,不断体验成功的快乐。引导学生发现美、欣赏美,享受诗歌国粹带来的意境美是我们教师共同和的追求,也是培养学生诗学素养的重要途径。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师点评读:不忍离别)
花明柳暗绕天愁,上尽重城更上楼。(点评读:无尽忧愁)
(3)你发现了什么?
小结:虽然同样的景物,从不同角度、用不同的词汇,就能表现不同的情感。
2.“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1)战争几载,终于归来—指名读。此情此景又是怎样的呢?自由说。
(2)寒冬,雪花纷纷。解甲退役的征夫在返乡途中踽踽独行,道路崎岖,又饥又渴;遥想出征时青春年少,归来却已头发斑白,一时百感交集,悲从中来——齐诵
1.春,悄悄的来了。当春天的第一滴雨落在我的身上,我唱起了春天的第一首歌。雨悄悄停了,春天的阳光洒在了我的身上,春风扬扬,无数杨柳用它那细嫩的小手抚摸着我,春姑娘帮大地铺上了绿色的地毯,让万物复苏!
2.还记得那个凄冷的夜晚,雨淅淅沥沥,下个不停。因为没有考上自己理想的初中,我的哭声伴随着雨的响声,烦燥地在您耳边没有尽头。可是,您并不生气,而是在一旁拍着我的背,安慰我直到深夜。
《秋词》:刘禹锡贬到朗州(湖南常德)时,是三十四岁。正感到春风得意,却被赶出了朝廷,其苦闷是可想而知的。但他这个人求异心理很强,做事都想与众不同,不肯人云亦云,这首诗就是被贬朗州时这种心情下写的。
1.指名诵读
2.作者通过什么景物,哪些词汇,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3.学生自由鉴赏
(三)欣赏现代文,理解情景交融
3.了解诗词背景,收集诗人的信息与人生轨迹,体会、理解作者表达的真情实感。
1.采薇(节选)
【教学目标】
1.诵读,体会诗歌的韵律与节奏。
2.体会通过景物表现情感的手法。
【教学重难点】
通过景物表现情感。
【教学设计】
一、游戏导入
1.读文字猜心情
(1)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小草偷偷地从土地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