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我国自然保护区功能区划原则及现存问题

合集下载

自然保护地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自然保护地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自然保护地存在的问题及建议自然保护地是为了保护和维护自然资源、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平衡而设立的特定区域。

然而,尽管自然保护地的建立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列举并分析一些自然保护地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一、资源利用冲突1.问题:自然保护地周边常常存在着农田、林地等农业和林业资源,而这些资源的利用与自然保护地的保护目标存在冲突。

建议:加强规划管理,合理划定自然保护地边界,确保资源利用与保护目标的协调。

可以通过划定缓冲区、设立生态补偿机制等措施,平衡资源利用和保护需求。

二、非法采伐和捕捞2.问题:自然保护地常常成为非法采伐和捕捞的目标,严重危害了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建议:加强巡逻和监测力度,加强执法力度,严厉打击非法采伐和捕捞行为。

同时,提高公众的环境意识和法律意识,加强宣传教育,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自然资源保护的氛围。

三、人类活动干扰3.问题:自然保护地常常受到人类活动的干扰,如旅游开发、建设工程等,破坏了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

建议:加强规划管理,限制和引导人类活动的发展,确保人类活动与自然保护的协调。

在旅游开发和建设工程中,要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采取可持续发展的方式,减少对自然保护地的影响。

四、生物入侵4.问题:自然保护地常常受到外来物种的侵入,对当地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造成威胁。

建议:加强监测和防控,采取有效的措施防止外来物种入侵。

可以采用物理、化学和生物等多种手段进行防治,保护自然保护地的生物多样性。

五、生态系统退化5.问题:由于气候变化、土地退化、污染等因素的影响,自然保护地的生态系统可能出现退化现象。

建议:加强监测和预警,及时采取措施应对生态系统退化。

可以通过生态修复、植被恢复等方式,促进生态系统的恢复和稳定。

六、资金和人力不足6.问题:自然保护地的管理和保护需要大量的资金和人力资源,但现实中往往面临资金和人力不足的问题。

建议:加大对自然保护地的投入,加强政府和社会的支持,提高管理和保护的能力。

我国自然保护区的困境和对策探析

我国自然保护区的困境和对策探析

我国自然保护区的困境和对策探析一、自然保护区的概念和发展现状自然保护区是指“对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和重要遗传资源的天然集中分布区、有特殊意义的自然遗迹等保护对象所在的陆地、陆地水体或者海域,依法划定一定面积予以特殊保护和管理的区域。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将其定义为“通过法律和其它有效手段,致力于生物多样性、自然资源以及相关文化资源保护的陆地或海洋。

”“建立保护区是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最重要、最有效的措施,是维护生态安全,促进生态文明,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和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重要保障。

”具有维护生态平衡、促进科学文化事业和社会文明的发展与进步等重要意义。

目前,“全国自然保护区已有2300多个,总面积达150万平方公里,约占陆地国土面积的15%,超过了世界平均水平。

”但是,在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中也出现了诸多的问题,主要表现为重数量轻质量、重规模轻结构、重建设轻管理,由此而衍生的环境退化、社区矛盾激化、权力寻租等等问题,严重地制约了自然保护区的功能发挥以及影响了人民的根本利益。

二、自然保护区存在的具体困境一个问题的产生受到诸多因素的左右,涉及到政经,文化、法律制度和公众意识等方方面面,有待于深入地分析和探究。

问题的解决也有待于制度的具体化和可行性方案的强有力的执行。

具体涉及到中国自然保护区的困境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 中国自然保护区分类体系不合理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根据主要管理目标的不同,将保护区划分为六种类型:Ⅰ 严格保护:(a)严格意义的保护区(b)荒野区Ⅱ 生态系统的保护和娱乐(国家公园)Ⅲ 自然特征的保护(自然纪念物保护区)Ⅳ 通过有效管理加以保护(生境/物种管理区)Ⅴ 陆地/海洋景观的保护和娱乐(陆地/海洋景观保护区)Ⅵ 自然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利用(资源管理保护区)针对IUCN制定的这六类保护地,根据不同的保护和利用目的,可以采用不同的管理方法和要求。

中国自然保护区功能分区的原则

中国自然保护区功能分区的原则

中国自然保护区功能分区的原则中国自然保护区的功能分区是根据自然保护区的自然条件、生物多样性、资源利用和管理需求等方面的特点进行划分的。

功能分区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保护和管理自然资源,实现自然保护区的可持续发展目标。

以下是中国自然保护区功能分区的一些原则。

1.生物多样性保护原则生物多样性是自然保护区最重要的保护对象。

根据不同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和植被类型,中国自然保护区功能分区将自然保护区划分为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等不同的保护区域。

核心区是指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植被和动物群落完整且未受人类干扰的区域,主要用于重点保护和研究。

缓冲区是指位于核心区周围,用于保护和维持核心区生物多样性的稳定,主要用于控制人类活动。

实验区是指开展科学研究和可持续利用自然资源的区域。

2.自然生态系统保护原则自然保护区的功能分区应根据不同的自然生态系统类型进行划分。

自然生态系统是维持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的基础,对于生态系统的原生状态进行保护是自然保护区功能分区的一个重要原则。

通过对不同生态系统类型进行划分,可以更好地了解并保护各类生态系统的独特特征和生态功能。

3.地域特征保护原则中国自然保护区广泛分布于不同的地理地貌和气候区域,每个地区都有其特殊的地域特征和生态系统。

功能分区应根据不同地域特征进行划分,保护每个地区的独特自然资源和地域特色。

例如,高山地区的功能分区应考虑保护稀有濒危物种和特殊的高山植被,而湿地地区的功能分区应注重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和恢复。

4.社会经济发展与保护协调发展原则中国自然保护区的划定往往涉及到人类社会经济利益和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平衡。

功能分区应根据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进行划分。

例如,在自然保护区的周边地区可以设置利用区,适度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支持当地居民的生计和经济发展。

5.适应当地文化和传统生活方式保护原则中国自然保护区分布于各个地区和民族聚居区,保护区内的当地居民有着独特的文化习俗和传统生活方式。

自然保护区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自然保护区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自然保护区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自然保护区的建立是为了保护珍稀濒危物种和生态系统,维护生物多样性,保护自然环境,这对于维持地球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但与此自然保护区管理存在着一些问题,如资源管理不合理、生态环境受到破坏、管理能力不足等。

为了更好地保护自然保护区,我们需要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存在问题1.资源管理不合理自然保护区内的资源包括动植物、土地和水资源等,由于管理人员的不当操作和监管不到位,导致一些资源被滥用或者浪费。

比如一些濒危动植物受到非法捕猎、乱砍滥伐,土地资源被过度开发等情况层出不穷。

2.生态环境受到破坏一些自然保护区管理存在管理能力不足,导致环境保护措施无法有效实施。

这导致了自然保护区内的生态环境逐渐受到破坏,如水质受到污染、土壤退化、生物栖息地遭到严重破坏等。

3.管理能力不足自然保护区内的管理人员普遍存在管理能力不足的问题,导致管理事务的不得力。

一些自然保护区的管理人员缺乏加强自身管理能力的意识,无法全面有效地保护自然环境。

二、对策分析对于资源管理不合理的问题,应该加强自然保护区内资源的管理,建立起完善的资源保护机制,严格限制资源的开采和利用。

建立监测机制,对自然保护区内的资源情况进行实时监测,及时制止非法捕猎和乱砍滥伐等行为。

2.强化生态环境保护为了解决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受到破坏的问题,应该加强生态环境的保护工作。

加大对自然保护区内环境污染源的管理力度,加强环境监测和监管,及时发现环境问题并作出相应的处理。

3.提高管理人员素质为了解决管理能力不足的问题,应该加强自然保护区内管理人员的培训和素质提高。

建立健全的管理队伍,对自然保护区内的管理人员进行定期的培训和考核,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管理能力和责任心,确保自然保护区的有效管理。

通过以上对策分析和措施实施,可以有效解决自然保护区管理存在的问题,改善自然保护区的保护状况,促进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生态环境的保护。

让我们共同努力,为了自然保护区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当前我国自然保护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思考

当前我国自然保护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思考

管理观察与探讨区域治理在当前我国倡导健康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自然保护区无疑是其中重要的一项措施,加强自然保护工作可以更好地保护该区域的生态系统,同时更有利于消除自然环境存在的问题。

一、存在问题1.1当地群众对自然保护区抵触情绪较强在自然保护区内,因为多年来保护力度加大,一些原先频临灭绝的物种该开始逐渐恢复,随着种群数量不断增加,这些动物对当地居民正常生活造成了不小影响,轻则袭击家畜,重则对居民造成人身伤害。

但各个自然保护区相关补偿金额不够或者办法不明确,使受害者无法拿到或者无法足额拿到应有的补充,从而对设立自然保护区,对保护的野生动物产生抵触情绪,有时会对这些物种造成伤害。

1.2新发现物种不能得到很好保护出台于1989年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虽然分别于1993年和2003年进行了修改,但总体没有变化。

而于1999年发布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第一批)》在2001年进行了小范围的调整,其它没有变化。

2000年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则到现在都没有任何变化。

3个重要名录作为保护依据多年没有动态更新,使得一些新发现的需要保护的物种未能及时收录,一些恢复较好的物种却没有降级,给保护工作造成了一定影响。

1.3部分保护区负责人业务素养不高不少自然保护区的负责人由保护区所在地县委县政府任命,虽然多数都能胜任自然保护区保护工作,但一部分因为业务素养不够,管理能力和专业背景不适合工作需要,给保护工作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有的不光推动不了保护工作,还使原先较好的工作发生了倒退。

1.4自然保护区投入费用严重不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

我国相关法律规定,自然保护区管理所需费用由当地县级以上政府提供,国家提供适当的资金补助。

而实际上这些地区一般为地处偏僻的位置,经济发展水平低下,地方政府财力有限。

致使在保护这些自然保护区的时候,投入十分有限,甚至使一些保护区为了经济需要进行违法的经营,对自然保护区发展造成较大的负面影响。

自然保护区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自然保护区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自然保护区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摘要】自然保护区管理面临着诸多问题,如监督执法不到位、科研力量不足、社会参与度低和国际合作不够紧密等。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一系列对策,包括加强监督执法力量、提升科学研究水平、增加社会参与度和加强国际合作。

通过这些措施,我们可以更好地保护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

在未来,我们需要不断完善保护区管理机制,加强各方合作,共同推动自然保护工作的深入发展,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

【关键词】自然保护区、管理问题、监督执法、科学研究、社会参与、国际合作、总结、展望未来1. 引言1.1 背景介绍自然保护区是为了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而设立的特殊区域,旨在保护珍稀动植物、维持生态平衡、并为未来世代留下健康的自然环境。

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扩张和经济发展的加速,自然保护区管理面临着诸多挑战和问题。

自然保护区存在资源匮乏、监督执法不力等管理问题。

一些自然保护区管理部门缺乏足够的经费和人力资源,导致无法有效监督保护区内的生物资源,容易发生违法破坏行为。

一些地方政府对自然保护区的管理重视不够,导致保护工作不到位,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自然保护区管理中存在着科学研究不足、社会参与度低等问题。

一些自然保护区缺乏相关科学研究支持,导致无法有效制定保护计划和政策。

社会公众对自然保护区的认识和参与度不高,缺乏环保意识和行动,无法形成广泛的保护合力。

自然保护区管理面临诸多问题,需要采取有效的对策来加以解决。

中关于的内容。

】1.2 研究目的本文旨在探讨自然保护区管理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出应对策略,旨在加强自然保护区的管理,促进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

具体研究目的如下:一、剖析当前自然保护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深入挖掘问题的根本原因,为后续提出对策提供理论支撑。

通过对问题的深入分析,揭示管理中的短板和不足,为制定更科学合理的对策方案提供重要参考。

二、提出针对性对策,在加强监督执法、加强科学研究、提高社会参与度、加强国际合作等方面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自然保护区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自然保护区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自然保护区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自然保护区是维护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手段。

然而,在保护区管理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

本文就自然保护区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

一、管理体制不完善自然保护区管理体制是需要不断完善的,但现实中存在的问题是,许多地方的管理体制还不够完善。

一些自然保护区的管理权较为分散,导致管理方式不统一,工作难以协调。

对策:应当加强政府对自然保护区的管理,加强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对自然保护区的协调。

建立符合国情的科学、有效的管理制度,明确保护区的管理职责和权限,提高对保护区的投入,完善保护区的管理机构,推进科学的保护区管理体制改革。

二、管理人员素质不高自然保护区管理的关键是正确理解、认识自然保护区,需要有丰富的经验和前沿的科技知识。

现实中,一些管理人员缺乏必要的科学知识和技能,面对各种问题无法及时妥善处理。

对策:加强自然保护区管理人员的岗位培训和技能提升,提高他们的专业知识、管理能力和工作素质,建立完善的自然保护区管理人才培养机制,注重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提高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法律意识,使其能够更好地适应工作需要。

三、保护区监管不严自然保护区的保护管理需要严格监管,但是现实中,一些管理人员在保护区内执法不严格,对违法者不作为,导致保护工作效果不佳。

对策:加大监管力度,增强自然保护区的执法力量,完善监管机制,加强科技监管的应用,依法打击破坏行为,严肃追究责任,加大对违法者的惩罚力度,从而保证自然保护区的安全和完整。

四、经济利益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矛盾自然保护区的建立和管理是为了保护生态环境,但在现实生活中,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存在较大的矛盾,一些地方政府为了经济利益而放弃生态环境保护。

对策:建立科学的生态环保机制,制定地区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的政策,以生态保护为重点,提高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引导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

五、人员冲突影响保护工作自然保护区内存在着一些居民,和旅游人员等,他们与保护区内的管理人员之间,存在着一些矛盾,一些矛盾导致保护工作无法得到有效的开展。

我国自然保护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探讨

我国自然保护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探讨

我国自然保护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探讨我国自然保护区是为了保护珍稀濒危物种和生态系统而设立的特殊区域。

自然保护区在维护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保障人类生存和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我国自然保护区管理中存在着诸多问题,比如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的矛盾、管理体制不完善、资金短缺、监管执法不到位等等。

本文将对我国自然保护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探讨。

一、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的矛盾在我国自然保护区管理中,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矛盾。

一方面,自然保护区内存在着丰富的矿产资源、水资源、林木资源等,这些资源的开发利用可以为当地经济发展提供支撑。

资源的过度开发利用会对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影响自然保护区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稳定。

如何在资源开发利用和生态保护之间做出平衡,是我国自然保护区管理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对策探讨:加强规划引导和管理。

在自然保护区内科学绘制资源开发利用规划,明确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范围和方式,避免对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建立健全的监管机制,加大对资源开发利用行为的监督力度,对违规行为进行依法处理。

二、管理体制不完善目前,我国自然保护区管理涉及多个部门和单位,管理体制相对分散,信息不畅通,导致管理效率不高,监管执法不到位。

一些地方自然保护区设立不合理,交叉重叠,管理职责不清晰,也给管理工作带来了诸多困难。

对策探讨:优化管理体制。

应当建立统一的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明确管理职责和权限,统一规划编制、资源配置、监测评估等管理工作。

加强部门间的协作与沟通,促进信息共享,提高管理效率。

三、资金短缺自然保护区的建设运行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但是目前,我国自然保护区的资金来源不足,资金短缺是一大问题。

造成资金短缺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自然保护区管理的公益属性,缺乏直接经济回报,难以吸引投资;二是地方政府财政收入不足,难以支撑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

对策探讨:多渠道筹集资金。

我国自然保护区划与管理的问题与对策

我国自然保护区划与管理的问题与对策

我国自然保护区划与管理的问题与对策我国作为一个自然资源丰富的国家,自然保护区在维护生态平衡和保护野生动植物物种多样性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

然而,随着保护区数量的不断增加和范围的不断扩大,自然保护区管理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并优化保护区运营成为了当下亟需探讨的话题。

一、自然保护区划分与分类我国的自然保护区划分按照国家级、省级、地市级和县级四级划分,各级别自然保护区所涵盖的面积和资源保护的程度也不尽相同。

目前,我国自然保护区的数量已经超过了11000个,面积达到了1.47亿公顷,占我国陆地面积的15%以上。

自然保护区按照保护对象和保护方式的不同,分为自然保护区、动物保护区、植物保护区、自然文化保护区、水生生物保护区、森林公园等多个种类。

每一个不同种类的保护区都有其特殊的保护任务和管理要求。

二、保护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1. 治理乱象。

目前,一些地方的保护区被“观光化”倾向所侵蚀,一些地方管护人员的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不尽相同,导致保护区旅游介绍、观景平台、修建柏油路、骑摩托和ATV等不合理开发经常发生并引起对保护区的破坏。

2. 保护区与周边社区的矛盾。

随着保护区面积的增加和范围的扩大,一些自然保护区与周边社区之间的关系变得紧张。

开展与社区合作的保护区管理也面临着很多困难。

3. 保护区管理不全面。

保护区的管理内容涉及生态保护、科普教育、公共安全和旅游服务等多个方面。

但现实中,由于保护区管护人员缺乏相关知识和技能,保护区管理往往局限在简单的巡逻和巡查上,对于其他方面的管理则相对薄弱。

三、自然保护区的管理对策1. 加强自然保护区管理人员的培训和考核。

不仅要加强领导干部、管护人员和公安民警等权力机构的教育培训,还要加强留守人员和志愿者对保护区的禁区保护知识的普及。

2. 加强保护区对社区的教育宣传。

建立和完善保护区与社区的沟通渠道,帮助社区了解保护区的保护任务和重要性,促进保护区与社区之间的理解和信任,增强社区对保护区的支持和参与。

我国自然保护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探讨

我国自然保护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探讨

我国自然保护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探讨自然保护区作为保护和管理我国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方式,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加速推进,自然保护区管理中也出现了一系列问题。

本文将就我国自然保护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进行探讨。

一、存在的问题1.资源开发压力大我国自然保护区地域辽阔,涵盖各种自然资源,很多地方都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森林资源和水资源等。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地方政府和企业为了经济利益,往往忽视自然保护区的管理规定,进行非法采矿或者砍伐森林等行为,严重破坏了自然生态环境。

2.监管不力由于我国地域辽阔,加之自然保护区面积广大,监管任务繁重。

一些地方政府和保护站的监管人员数量不足,导致难以对自然保护区进行全面有效的监管管理。

一些地方政府官员存在着腐败问题,对违法开发自然保护区的企业采取不作为的态度,甚至包庇纵容,严重影响了自然保护区的管理效果。

3.法律法规落实不到位我国法律法规对自然保护区的保护规定非常严格,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却并不容易得到落实。

一些地方政府和企业往往可以通过一些漏洞或者附加条件等方式,绕过这些法律法规,对自然保护区进行资源开发。

一些法律法规本身也存在着不够完善和周密的问题,难以对各种复杂的资源开发行为进行规范和制约。

4.公众意识不强由于我国自然保护区所在地多为偏远地区,居民对自然保护区的管理意识普遍较低。

一些居民为了生计,往往通过非法捕捞、砍伐等方式获取资源,严重破坏了保护区的生态环境。

一些居民对保护区存在着误解,甚至有时候会对保护区的监管人员进行暴力抵抗,使得自然保护区的管理难度增大。

二、对策探讨1.加强监管力度针对自然保护区存在的监管不力问题,需要逐步增加监管人员的数量,提高监管人员的工作能力和水平,加大对违法资源开发行为的打击力度。

可以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加强对自然保护区的监控,及时发现和制止非法开发行为。

2.加强法律法规的完善和执行对于法律法规落实不到位的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和加强自然保护区相关的法律法规,尤其是在资源开发方面,要加强对各种漏洞的堵塞,确保相关法律得到有效执行。

自然保护区管理现状及可持续发展建议

自然保护区管理现状及可持续发展建议

自然保护区管理现状及可持续发展建议
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珍稀濒危物种和生态系统的重要手段之一,对于维持生态平衡、保护生态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我国自然保护区管理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资源利用和保护之间的矛盾、自然保护区功能定位不明确、管理手段不够灵活等。

为了实现自然保护区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以下建议。

加强自然保护区的法律法规建设,完善自然保护区体制。

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建立健全自然保护区的管理制度和机构,并加强对自然保护区的监督和管理,确保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

明确自然保护区的功能定位,制定保护目标和规划。

根据自然保护区的地理位置、生态环境、景观特色等条件,明确自然保护区的保护方向和保护目标,制定相应的规划和措施,确保自然保护区的保护工作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坚持生态优先、保护与发展并重的原则,统筹资源利用和保护。

在资源利用和生态保护之间寻求平衡,制定合理的资源利用方案,提高资源利用效益,同时采取措施保护生态环境,确保自然保护区的可持续发展。

第四,加强自然保护区的监测和管理,建立科学的监测体系。

建立自然保护区的监测和评估机制,及时掌握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状况和资源利用情况,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解决,确保自然保护区的可持续发展。

第五,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环保意识。

加强对自然保护区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自然保护区的认识和了解,增强公众对环境保护的意识和责任感,形成全社会保护自然资源、环境的良好氛围。

自然保护区管理的可持续发展是很重要的,需要各方面共同努力。

只有充分发挥自然保护区的功能和作用,合理利用资源,加强保护,才能实现自然保护区的可持续发展,保护好我们的自然环境。

自然保护区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自然保护区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自然保护区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自然保护区是为了保护自然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而设立的特殊区域,然而在管理实践中,存在许多问题。

本文将从四个方面分析自然保护区管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法律法规制度不健全自然保护区管理的法律法规制度是其管理的基础,但在实践中,自然保护区的规划和管理总体上缺乏科学性,立法不完善,规章制度不健全。

其表现为:管理体制不合理,未建立科学的风险评估、监测、预警和应急预案;管理机构权责界定不明确,管理人员素质欠缺,基层管理粗放。

针对这一问题,应建立科学的法规体系,制定更为细致化的管理规章制度,加强科技的应用和基层能力建设,确保自然保护区的有效管理。

二、威慑措施不足自然保护区管理主要任务是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完整性,但实际情况中,由于自然保护区内涉及利益关系较为复杂,一些非法侵入进入保护区开采矿石、盗砍珍贵树木等行为时有发生。

目前,自然保护区管理对于这些行为的威慑措施不足,一些犯罪分子甚至非法猎杀珍稀动物。

对此,应采取更为严厉的监管措施,例如加大巡查、设立监控和检查点,并强化对违法行为的查处和打击力度,使自然保护区内的犯罪行为受到威慑。

三、科学监测体系薄弱自然保护区管理的科学监测体系是保护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的有效手段,但目前,自然保护区管理的科学监测体系薄弱,监测的覆盖范围太小,监测技术手段也没有实现最佳化。

因此,应该建立完善的科学监测机制,利用最新的科技手段进行监测,收集、整理、分析和统计自然保护区内的生物数据,为后续的研究和保护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四、社会参与不够自然保护区管理应该是全社会共同参与的事业,然而在现实中,社会参与不够,民众对于自然生态环境保护的认识不足,自然保护区内各种非法侵占行为屡禁不绝。

因此,应该加强宣传力度,使广泛的社会大众增强保护环境、保护生态的意识,形成共建共管自然保护区的良好氛围,鼓励公众对于自然保护区保护和管理提供支持和帮助。

综上所述,建立起科学完善的法规制度和管理机制,加强监测和打击非法侵入等行为,促进社会大众参与自然保护区管理,可有效解决自然保护区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保护好宝贵的自然资源,确保生态环境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自然保护区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自然保护区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自然保护区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1. 引言1.1 自然保护区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自然保护区是为了保护珍稀物种、维护生态平衡和保护自然环境而设立的特定区域,但在管理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管理制度不健全导致管理者无法有效地监管和保护自然保护区内的生态系统。

人为干扰频繁,包括非法砍伐、盗猎等行为,严重危害了生态环境的完整性。

资源调配不均衡也是一个问题,有些自然保护区缺乏必要的资金支持和技术保障。

缺乏科学的监测手段使得管理者无法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可以提出一些对策建议。

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明确管理责任,加强监管力度。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自然保护区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加强资源调配,保证自然保护区有足够的经费和技术支持。

应该建立科学的监测体系,利用先进技术手段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和预防问题。

自然保护区管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我们需要加强管理措施,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实现自然保护区的初衷,让珍稀物种得到有效保护,让自然环境得到有效修复和维护。

2. 正文2.1 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制度不健全是自然保护区管理存在的重要问题之一。

在许多保护区中,管理制度不够完善,导致管理效率低下,监督不到位,规章制度不明确等问题普遍存在。

许多保护区缺乏科学的管理规划和制度建设,导致管理工作无法有序进行。

管理人员之间的责任分工不清晰,管理流程不透明,导致管理工作难以落实。

一些保护区存在管理制度不完善、规章制度不健全的问题。

缺乏相关管理制度和规章制度容易导致管理混乱、决策失误、资源浪费等问题。

部分保护区缺乏有效的监督和评估机制,导致管理行为不够规范,难以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

为解决管理制度不健全的问题,需要加强保护区管理制度建设。

建立有效的管理规划和制度体系,明确管理职责和工作流程,切实加强对各类管理活动的监督、评估和反馈机制。

建立健全的规章制度体系,严格规范管理行为,明确管理标准和规范,确保管理工作有章可循。

我国自然保护区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自然保护区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自然保护区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一、自然保护区管理存在的问题: 1、管理权力不够完整。

我国的自然保护区管理体制尚未形成完整,大部分自然保护区仅是实行单方向管理,管理权力不够完整,政府职能分离明显,跨部门协作也有待完善。

2、管理层次不够多元化。

很多自然保护区只实行中央下放的自然保护政策,忽略了地方政府的参与,使得管理层次不够多元化,造成资源利用和管理的不合理。

3、动态监测体系不完善。

自然保护区的动态监测体系尚未完善,很多自然保护区的动态监测系统尚未实施,使得对自然保护区的动态管理无法实现。

4、管理人员的素质不高。

管理人员的能力水平并不高,经验也不足,缺乏对自然保护区的管理理念,使得自然保护区管理工作进展缓慢。

5、社会公众参与不够。

由于社会公众在自然保护区管理中参与不够,导致自然保护政策的执行不够有效,使得自然保护区管理存在隐患。

二、自然保护区管理对策: 1、加强政府及企业的参与。

要求政府和企业及时参与自然保护区管理,充分发挥政府的支撑作用,充分发挥企业的技术优势,把自然保护区管理带入更高的水平。

2、加强动态监测体系。

建立完善的动态监测体系,定期对自然保护区内可能发生的危害进行全面检测,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保证自然保护区的安全。

3、提升管理人员的素质。

要重视管理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使其具备良好的管理理念,能够更好地把握自然保护区的管理。

4、增强社会公众的参与。

要加强与社会公众的沟通,把社会公众纳入自然保护区管理,使社会公众能够及时发现和处理自然保护区的问题,提高自然保护区管理的有效性。

5、制定完善的法律法规。

要积极制定和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使得自然保护区管理更加合法化,更加有效地管理自然保护区。

我国自然保护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探讨

我国自然保护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探讨

我国自然保护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探讨【摘要】我国自然保护区管理存在诸多问题,如管理体制不完善、监督不到位、资源配置不足、社会参与度低等。

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自然保护区的保护效果。

为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应加强管理体制改革,强化监督机制,增加资源投入,并提高社会参与度。

只有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才能更好地保护我国丰富的自然资源,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目标。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自然保护区的认识和意识也至关重要。

希望未来能有更多有效的措施出台,进一步完善我国自然保护区管理体系,共同保护好我们的生态环境。

【关键词】自然保护区、管理体制、监督、资源配置、社会参与、宣传教育、改革、投入、结论、对策、问题意义、背景介绍1. 引言1.1 背景介绍我国自然保护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探讨引言我国自然保护区是为了保护珍稀物种、维护生态平衡而设立的特殊区域,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来,随着人口增长、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加快,我国的自然资源面临着严重的压力,各类生物栖息地受到破坏和破坏。

而自然保护区的管理问题也日益突出,给生态环境保护带来了严峻挑战。

我国的自然保护区管理体制不够完善。

目前,自然保护区管理涉及多个部门,存在管理缺位、职责不清等问题,导致管理不到位。

监督机制不够健全。

自然保护区的监督主要依赖于政府部门,但是监督效果有限,难以有效保护自然资源。

资源配置不足。

自然保护区需要大量的资金和人力资源来进行管理和保护工作,但是现实情况是资源有限,导致管理难度加大。

社会参与度低。

社会公众对于自然保护区的了解和参与度不高,缺乏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导致保护工作的难度增加。

以上就是我国自然保护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背景介绍。

接下来将围绕管理体制问题、监督不到位、资源配置不足、社会参与度低以及加强宣传教育等方面展开讨论。

1.2 问题意义自然保护区是维护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的重要载体,是实施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

自然保护区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自然保护区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自然保护区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自然保护区是为了保护生物多样性和自然资源而设立的特定区域,是维护生态环境平衡的重要手段。

自然保护区管理存在着诸多问题,如人为破坏、资源利用过度、监管不力等,这些问题造成了保护区内生态系统的破坏和生物多样性的下降。

为了更好地保护自然,我们必须深刻分析自然保护区管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自然保护区管理存在的问题:1. 人为破坏:自然保护区的管理者及相关人员在管理自然保护区的过程中可能存在破坏自然生态环境的行为,如乱砍滥伐、盗猎等。

这些行为会严重影响自然保护区内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2. 资源利用过度:在自然保护区内,由于资源的诱惑和经济利益的驱使,部分人员会对自然资源进行过度的利用,如过度放牧、非法采伐等,这些行为会导致自然保护区内的生态系统受损。

3. 监管不力:部分自然保护区管理者和相关工作人员在监管工作中存在疏忽和不力,导致对自然资源的保护不到位,监管体系不健全。

4. 缺乏有效的保护措施:部分自然保护区缺乏有效的保护措施,导致对自然资源的保护难以到位,不同类型的生物群落受到威胁。

1. 加强宣传教育:对外部入侵者进行宣传教育,增强对保护区的自然资源、生态系统和动植物的认识,提高公众意识,减少人为破坏行为。

2. 加强监管力度:加大对自然保护区的巡逻监管力度,建立健全的监管机制,对违法行为进行严肃处理,提高监管效果。

3. 提升管理者素质:加强对自然保护区管理者和相关工作人员的培训,提升他们的环境保护意识和管理水平,确保他们能够更好地履行保护区的管理职责。

4. 推行生态补偿机制:对自然保护区进行生态补偿,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当地居民对自然资源的依赖,减少对自然保护区资源的过度利用。

5. 加强科研与应用:加强对自然保护区的科学研究,推动科研成果的应用,为自然保护区的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促进自然保护区的可持续发展。

自然保护区的保护工作是一个极为重要的任务,需要全社会各界的共同参与。

自然保护区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精选5篇)

自然保护区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精选5篇)

自然保护区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精选5篇)第一篇:自然保护区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建设面临的问题及解决对策摘要:通过对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建设与管理的调查,客观分析影响和制约自然保护区建设的根本性问题,积极探讨自然保护区建设与保护的相关对策。

关键词:自然保护区建设长白山存在的问题对策探讨自然保护区是国家生态安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

建设和管理好自然保护区,对于维护生态平衡,改善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由于过去人为因素的影响,自然保护区不同程度的遭受破坏,导致自然保护区生态功能与生物多样性逐渐衰减,为切实加强自然保护区保护、管理与建设,合理利用自然保护区资源,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已迫在眉睫,刻不容缓。

笔者通过对景德镇自然保护区建设与管理的调查,客观分析了影响和制约自然保护区建设的根本性问题,积极探讨自然保护区建设与保护的相关对策。

1·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基本概况长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吉林省安图、抚松、长白三县交界处,总面积190781公顷,其中林面积16081公顷;草地5683公顷;天池水面402公顷;森林覆盖率87.9%,是一个以森林生态系统为主要保护对象的自然综合体自然保护区。

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建于1960年,是我国已建的799个自然保护区中最早建立的可数几个自然保护区之一,1980年长白山保护区加入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计划,成为世界生物圈保留地之一,这是我国迄今为止被纳入该计划的12个自然保护区中的最早入选者。

1986年,经国务院批准成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这也是全国现有99个国家级自然保护中最早一批被批准的国家级区之一。

因此,该保护区在全国自然保护领域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国际上也重要影响。

1.1植物资源长白山自然保护区不仅植物类型复杂多样,而且种类十分丰富。

目前已知有野生植物2277种,分属于73目246科。

自然保护区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自然保护区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自然保护区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摘要】自然保护区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载体,但管理中存在着诸多问题。

本文从加强立法和监管、科学研究和技术支持、社会参与和宣传教育、国际合作等方面提出对策,以期改善自然保护区管理效果。

加强立法和监管可以规范管理行为,提高管理效率;加强科学研究和技术支持有助于科学决策和有效资源配置;加强社会参与和宣传教育可提升公众保护意识,促进保护工作的开展;加强国际合作可以提高保护区跨界管理效率。

结论指出,只有各方共同努力,才能更好地保护自然资源,展望未来需要更多国际合作,建议政策为加强监管、科研和教育力量,共同守护自然保护区。

【关键词】自然保护区管理、问题、对策、立法、监管、科学研究、技术支持、社会参与、宣传教育、国际合作、总结、展望、建议政策。

1. 引言1.1 背景介绍自然保护区作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方式,不仅是保护珍稀物种和生态系统的重要手段,也是保护生态平衡和人类福祉的重要途径。

由于自然保护区管理存在诸多问题,如资源开发活动、人类活动干扰等,导致了自然保护区的功能发挥受到严重影响。

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些问题,加强自然保护区管理对于维护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维护人类生存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自然保护区管理存在的问题不仅涉及内部管理机制、资源保护能力等方面,还涉及到外部环境、社会参与度等因素。

本文旨在深入分析自然保护区管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系列对策,以期为自然保护区管理提供可行性建议和对策思路。

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和探讨,能够为自然保护区管理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推动自然资源保护和生态环境建设向更加健康和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对自然保护区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如何有效应对这些问题,提出可行的对策和建议。

通过对问题的剖析和对策的提出,旨在为当前自然保护区管理工作提供参考和指导,促进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生态环境的保护。

通过本研究,也旨在引起社会的重视和关注,推动相关部门和机构加大对自然保护区管理工作的投入和支持,共同致力于构建生态文明和可持续发展的美丽中国。

保护自然保护区问题的问题与解决方案

保护自然保护区问题的问题与解决方案

保护自然保护区问题的问题与解决方案自然保护区是为了保护特定的地区和生物群落而划定的地区,并提供一定的资源保护和管理。

自然保护区的划定是为了保护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和物种多样性。

然而,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保护自然保护区的任务变得越来越重要。

本文将分析保护自然保护区所面临的问题,并提供一些解决方案。

问题一:人类活动对保护区的影响人类活动对自然保护区的影响是保护自然保护区的一个主要问题。

人类活动的种类包括狩猎、采矿、木材采伐、农业和城市化等。

这些人类活动会破坏生态系统的平衡,影响自然保护区的植物和动物的生存条件。

此外,人类活动还会导致生态系统的碎片化和生境丧失,最终导致植物和动物种群的减少和灭绝。

解决方案:a.设立警察和游客巡逻队伍。

为了遏制非法的开发和破坏自然保护区的行为,可以在保护区内设立警察和游客巡逻队,监督并惩罚违法行为。

b.强化宣传教育。

在保护区内设置科普展示馆,并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向公众普及保护自然资源的重要性和维护自然环境的方法。

c.优化人类活动方式。

可采用节能环保的新型材料和技术,减少对自然保护区的影响,例如将城市化建设限制在既定的区域中,将农业和渔业生产整合进生物群落结构中,减少砍伐树木的数量等,从而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问题二:自然灾害对保护区的影响保护区常常受到自然灾害的影响。

例如地震、洪水、山火等自然灾害都会对保护区的植物和动物生存带来极大的影响。

特别是山火对于自然保护区的破坏是最为致命的,烧毁了许多植物和动物的栖息地,刺激了入侵物种的增长和破坏。

解决方案:a.增强保护区防灾能力。

提高自然保护区的防灾意识,制定完善的应急预案和建立健全的预警系统,能够及时发现和解决灾难,确保物种多样性的可持续发展。

b.建立植被恢复计划。

在自然保护区仍能保护的地区内,建立植被恢复计划,灾后及时补种树木,加强对生态系统的监测。

c.混合植被疏散式做法。

这是一种将植物资源和经济资源有机结合的疏散式做法。

自然保护区建设的原则及措施【精选资料】

自然保护区建设的原则及措施【精选资料】

自然保护区建设的原则及措施摘要:自然保护区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事业之一,近几年来发展比较迅猛,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众所周知,自然保护区在调节气候、控制污染、保护物种多样性和维持生态平衡具有特殊作用和功能。

本文主要阐述了自然保护区的概念、作用、分类、建设的原则和遇到的一些问题,以及一些解决问题的措施,并对自然保护区的未来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自然保护区原则问题措施展望当今社会,保护生物多样性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国际社会最关注的两大问题。

由于人类对生物多样性的认识的历史局限性所进行的合理的开发利用,破坏了自然生态系统,导致了天然林减少、草场退化、湿地干枯、珍稀动植物灭绝。

许多实践证明,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有效手段,其能有效地保护典型的生态系统、珍稀濒危物种栖息地和遗传种质资源。

1、自然保护区的概念:《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第二条定义“自然保护区”为“对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的天然集中分布区、有特殊意义的自然遗迹等保护对象所在的陆地、陆地水体或者海域,依法划出一定面积予以特殊保护和管理的区域”[1]。

也有专家认为:自然保护区是指在不同的自然地带和大的自然区域内,划出一定的范围,将自然资源和自然历史遗产保护起来的场所,包括陆地、海洋和海岸在内[2]。

2、自然保护区建设的意义:2.1、人类提供研究自然生态系统的场所。

2.2、提供生态系统的天然“本底”。

对于人类活动产生的后果,提供评价的准则。

2.3、是各种生态研究的天然实验室,便于进行连续、系统的长期观测以及珍稀物种的繁殖、驯化的研究等。

2.4、是宣传教育的活的自然博物馆。

2.5、保护区中的部分地域可以开展旅游活动,增加收益。

2.6、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改善环境和保持生态平衡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3]。

3、自然保护区的分类:一般自然保护区可有下列5种划分方法:3.1、以保护区的性质把保护区严格划分为自然保护区、荒野地保护区、国家公园、自然遗迹保护区、栖息地/物种保护区、陆地/海洋景观保护区和资源管理保护区7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我国自然保护区功能区划原则及现存问题
发表时间:2011-09-30T08:56:21.793Z 来源:《时代报告》2011年7月下期供稿作者:张新娜乔丹白亚妮[导读] 自然保护区的功能区划是其建设规划与科学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

张新娜乔丹白亚妮
(北京林业大学北京100000)(内蒙古大学创业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00)中图分类号院S759.9 文献标识码院A 文章编号院41-1413渊2011冤07-0306-02 摘要:自然保护区的功能区划是其建设规划与科学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由于历史问题,我国自然保护区功能区划主要采用三区划分的模式,即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

本文详细介绍各区的功能及存在意义、自然保护区功能区划的基本原则。

主要是在功能区划原则的基础上,通过实例浅析目前我国自然保护区功能区划中存在的问题及探讨其解决方法。

关键字:自然保护区;功能区划;基本原则;现存问题
1. 功能区划的基本原则
1.1保护第一的原则
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的功能有所不同,核心区重点在保护,缓冲区提供研究基地,实验区为地区发展作示范作用。

无论是核心区、缓冲区,还是实验区,保护目标应是统一的,都必须有利于保护对象的持续生存[8]。

1.2核心区与缓冲区的生态完整性原则
核心区的景观应是自然的、多样性的。

一些生态环境不太好的地段,如果被核心区包围或基本隔绝,那么应按核心区的标准来管理,重点保护生物的栖息地,应纳入核心区;对不便于划入核心区的地块,可划入缓冲区。

野生生物的栖息地板块中,有时会出现己退化的不适合野生生物生存的零星碎片,形成栖息地空洞现象。

将这些碎片与好的栖息地背景一并设计成一个完整的没有空洞的核心区,会使这些退化的栖息地碎片得以逐步恢复。

1.3实验区的可持续性原则
实验区具有保护与发展的双重任务,其可持续性直接影响到自然保护区的可待续发展。

实验区由于要同时实现保护、科研和资源利用等多重目标,因而与核心区相比,其管理要求应当更高。

实验区不应固定比例,其位置和面积应在确保保护目标的前提下,根据自然资源利用的可能性及限制条件决定。

2. 我国功能区划中存在的问题及实例分析
2.1功能区划的思维定式
根据习惯思维,将一个保护区抽象为一个平面,把保护区外缘地带划定为缓冲区和实验区,中心地带划定为核心区,这是最常见的功能区划方式。

这种方式在平原或丘陵地区是合理且可行的,但是在山地特别是海拔高差较大的高山地带,这种区划方式就暴露出许多的不足之处[3]。

如我国的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处滇西的横断山脉,山高峰险,最高海拔3920米,最低海拔640米,垂直高差达3000余米。

其植被、土壤、气候以及野生动植物的分布随海拔高度的不同呈典型的垂直分布。

就其植被而言,它的低海拔处是河谷雨林和常绿阔叶林,高海拔处是高山针叶林、灌丛和草地。

2.2多个核心区共存
进行功能区划分时,只考虑对已知重要保护对象的圈定,却因种种原因没有充分考虑整个保护区内在的有机联系,保护区被分割为多个核心区,被缓冲区和试验区隔裂为零碎的小块,甚至形成孤岛,保护对象被圈定在狭小的范围内,失去了沟通交流的机会而日趋萎缩,这是与保护的目的相悖的。

如我国云南的小黑山省级自然保护区,由于成立时间较晚,它的资源、林权、机构等方面都存在着许多客观的困难和问题。

所以,在进行保护区划界及功能区划的时候,由于各方面因素的限制,使得保护区最终没能连片成为整体,被切割为互不相连的五个小块,各个小块内又因社区居民的生产、生活活动而被再次分割,这就使得保护区的生态系统及生物种群受到限制而逐渐脆弱和退化,造成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危机。

2.3功能区划工作不完善
保护区自然资源的本底调查和基础研究工作滞后,带来保护区功能区划不完善。

我国的大部分自然保护区都分布在偏远的贫困山区,地方经济一般较为落后,地方无力出资支援保护区建设,保护区往往由于资金不足和技术落后而无法进行自身的基础研究工作,难以掌握区内自然资源周密详尽的基础资料[4]。

这就使得保护区在功能区划中常因本底不清、目标不明而引起不应有的漏洞,造成不良后果。

从而为资源的有效保护和管理带来了隐患。

参考文献
[1] 李纪宏,刘雪华.自然保护区功能分区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以陕西老县城大熊猫自然保
护区为例[J].林业资源管理,2005,(4)_4.
[3] 郭立群,李勇华.高黎贡山和小黑山自然保护区功能分区探讨[J].云南林业技,2002,(4)_5.
[4] 王权典.基于主体功能区划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机制之构建与完善 [J]. 华南农业大学
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 9 (1) _8 .
[5] 吴洽儿,李纯厚,孙典荣等. 南澎列岛海洋生态自然保护区功能区划的评价 [J]. 科技创
新导报, 2010, (24) .
[6] 翟惟东,马乃喜.自然保护区功能区划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J]. 中国环境科学, 2000, 20(4) _4 .
[7] 刘大逵,王福生,徐晓等. 桃源洞自然保护区功能区划与效益评估 [J]. 中南林业调查规划,2001, 20 (4) _3.
[8] 翟惟东.中国自然保护区功能区划研究 [D]. 1999.
[9] 黄万英.从生态旅游发展的视角看我国自然保护区的功能分区 [D]. 2007.
[10] 崔国发.自然保护区学当前应该解决的几个科学问题 [J].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04, 26 (6) _4 .
[11] 王蕾,苏杨,栾晓峰等. 自然保护区就是禁止开发区吗?——主体功能区划中禁止开发区划分标准研究 [J].自然资源学报, 2009, 24 (8) _12 .
[12] 熊鹰,李艳梅. 状态空间法在省域主体功能区划中的应用——以湖南省为例 [J].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10, 26 (2) _5 .
[13] 郭小鸿. 自然保护区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探讨——以医巫闾山自然保护区为例 [J]. 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0, 20 (3) . DOI:10。

3969/j.issn。

1008-813X.2010.03.007.
[14] 李纪宏.基于最小费用距离的自然保护区功能分区.自然资源学报, 2006, 21 (2)_8 .
[15] Liu, XH,Li, JH.Scientific solutions for the functional zoning of nature reserves in China[J].Ecological Modelling,2008,215(1/3)_10.DOI:10.1016/j.ecolmodel.2008.02.015.
[16] Shirong Liu,Diqiang Li,Xun Yan et al.Forest biodiversity and nature reserve management in China[A].Promoting global innovation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and sustainable agriculture development,. session 3.,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C].2001.6.
[17] Jin Jianming.The construction and management of nature reserves in china[J].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1997,9(2)_1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