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重难点问题总结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原

1.意识和物质的对立只有在回答何者为第一性问题时才具有意义。超出考察世界本原的第一方面的问题,物质和意识都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2.意识是物质的产物,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人脑是特殊的物质。

3.唯物史观考察历史创造者问题的原则:

(1)唯物史观立足于整体的社会历史过程来探究历史创造者问题。社会历史发展过程虽然离不开个体的人的活动,但整体的社会历史并非个体的历史的简单的堆砌。历史是无数个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的合力,就其中每个人而言,可以说,他“创造”了自己个人的“历史”,但不能说创造了整个社会历史。社会历史就其整体而言,是一定的群体(集体、阶级、民族乃至全人类)的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及其产物的演进过程,是以一定的物质生产方式为基础的社会形成和演进过程。

(2)唯物史观从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入手来考察和说明历史创造者及其活动。历史发展的必然性体现在一定的历史主体的活动之中,在其中,既存在着符合社会历史必然性、推动和促进社会历史向前发展的力量,也存在着违反社会历史必然性、阻碍历史前进的力量。只有代表前一种力量的人才属于历史创造者之列。

(3)唯物史观从人与历史关系的不同层次上考察人们历史活动的作用及其性质。人与历史的关系具有类与历史、群体与历史、个体与历史三层关系。当把历史主体当作类来看待,从最抽象的形式上考察历史主体的活动时,应该肯定总体的人在总体的历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坚持“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的观点,以同神创造历史、观念创造历史和超人创造历史等唯心史观划清界限。在此基础上,唯物史观还更深入地考察群体与历史、个体与历史的关系,考察群体与个体的关系,区分了创造历史过程中的决定力量与非决定力量、主导力量与非主导力量,从而科学地解决了谁是历史创造者的问题。

4.人民群众的概念

人民群众是一个历史范畴。人民群众从质上说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其推动作用的人们,从量上说是指社会人口中的绝大多数。在不同的历史时代,人民群众有着不同的内容,包含着不同的阶级、阶层和集团。人民群众的最稳定的主体部分始终是从事物质资料生产的劳动群众及其知识分子。

5.矛盾客观不直观,对立双方有联系,矛盾双方非实体,但以实体为载体。

6.辩证否定观和形而上学否定观的对比:

A.辨证否定观认为事物否定的根源存在于事物内部,否定是自我否定。形而上学否定观否定的根源要到外部去寻找,否定是外力引起的。

B.辨证否定观的实质是扬弃。形而上学否定观割裂肯定和否定,主张要么肯定一切,要么否定一切。

◆辩证的否定观第一次否定是为发展的否定,既有合理性又有片面性,第二次否定是为完善的否定,收获合理性,扬弃片面性。

7.原因和结果:①先行后续②引起与被引起同时满足。

自然现象没有因果联系。比如,太阳的东升西落。有些自然现象由于被赋予社会意义,我们

一般要对它的社会意义来分析。比如:水落石出,瓜熟蒂落。

8. 区分可能性和不可能性的字眼:现实中有无根据

区分现实的可能性和抽象的可能性的字眼:现实中根据是否充分

9.本质现象(真象假象)错觉

现象是对本质的外部表现。假象是歪曲表现本质的现象。错觉是与客观对象的实际不相符合的知觉。

假象是事物本质的否定表现,同真象一样是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的客观现象。如实反映假象的知觉并不是错觉。错觉是由于主体的生理或心理的原因造成的对事物的错误反映,是以认识主体的状态为转移的。

10.实践主体:只能是人。实践客体:进入主体活动领域并被主体所指向的客观存在。

实践主客体是功能关系。

11. 简单商品经济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

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资本主义再生产的过程实质是物质资料再生产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再生产的统一。

12. 不变资本

生产剩余价值的作用

可变资本

产业资本

固定资本

价值周转方式

流动资本

13.生产自动化只是价值转移而不是价值创造。资本主义条件下的生产自动化是资本家获取超额剩余价值的手段,而雇佣个人的剩余劳动仍然是这种剩余价值的唯一源泉。

14.资本技术构成,资本价值构成。资本有机构成

资本技术构成:由生产技术水平所决定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之间的比例。

资本价值构成: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比例。

影响价值构成的因素:技术构成;原材料价格的涨落

资本有机构成:由资本技术构成决定并反映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

15.判断几句话

A.劳动创造价值(×)

劳动分为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抽象劳动创造价值,具体劳动创造使用价值

B.具体劳动是使用价值的唯一源泉(×)

使用价值除了要有具体劳动之外还要有原材料才行。所以不是唯一来源。

C.抽象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

D.劳动是社会财富的唯一源泉(×)

社会财富包括自然自然资源和人类创造的财富。

毛中特部分

1.没收官僚资本的两重性:一是它属于资本主义的,所以没收官僚资本具有社会主义的性质,另一方面它又是官僚的,所以具有封建性,没收它就具有了资本主义的性质。没收官僚资本的原因是因为他的封建性。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革命任务决定革命性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任务是反帝反封建(反帝是我国的民主革命的独有的性质,因为遭受到帝国主义的入侵),所以它是资产阶级性质的革命。另外一方面,新民主主义革命与旧民主主义革命的不同在于领导阶级的不同,是共产党领导的,共产党产生于1921年,这发生在俄国十月革命之后(1917),所以从国际上看,我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又属于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范畴。不属于旧的世界资产阶级革命的范畴。

3.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关系: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两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要认清“一次革命论”和“二次革命论”的错误。

“一次革命论”只看到两者的联系,混淆了两者的区别,主张把社会主义革命阶段的任务放在民主革命阶段来完成,在反帝反封建的同时,也反对民族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和经济上实行“左”的政策,使中国革命蒙受重大损失,第五次反围剿失败,被迫长征。

“二次革命论”只看到两者的区别,没有看到两者的联系,主张在民主革命胜利后,建立一个资产阶级专政的资本主义国家,将来再去进行社会主义革命,放弃了党对民主革命的领导权,同样使中国革命遭受到严重损失。国民大革命的失败。

4.“左”:左本身的意思是积极的,进步的,开明的。加引号之后就是过于积极,就变成激

进的,冒进的,冒险的。

右:和左相对立,是逃跑主义,保守主义,投降主义。

“左”没有机会主义。右没有冒进主义。

5.改革和改造

这里的改革又叫革命。在1953年之前的。是属于新民主主义社会中的改革。

①土地革命(国共十年对峙时期1927-1937)

政策: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和债务。

路线:依靠贫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1931)。作用:农民在经济政治上翻了身;农民积极参军参战,发展生产。

②双减政策(抗战时期1937-1945)

政策: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

作用:有利于团结农民、地主一致抗日。

③土地改革(解放战争,实际时间是1947—1948年)

政策: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按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路线: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有步骤有分别地消灭封建剥削土地制度。

作用:农民分得土地,积极参军、支援前线,成为解放战争胜利的可靠保证。

④土地改革(过渡时期,实际时间是1950—1952年)

政策: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与以往不同:保护富农经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