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经济带”背景下汉中经济发展浅析

合集下载

马哲社会实践

马哲社会实践

汉中经济发展的几个问题寻求汉中的率先突破发展,必须以汉中经济的基本情况和特点为出发点,因为这其中存在着经济发展的内在依据和规律。

从经济的基本属性看,汉中首先是经济边缘地,远离经济中心,工业化和城市化的程度低,经济基础薄弱、总量小。

其次,汉中是历史文化名城,这里积聚着自夏商以来的丰厚历史文化,特别是拜将台、褒斜道、以及蔡伦、张骞等,更是中华民族发展、文化进步的标识。

在强调以人为本、越来越看重经济的文化内涵的时代,汉中的历史文化无疑既是促进经济发展的动力,又是可供打造和开发的经济对象。

第三,汉中还是生态环境优良地区和国家生态保护地区。

一些娇贵的动物如大熊猫、朱鹮等能在汉中存活繁衍,表明这里的生态环境良好;第四,由于厚重的文化和良好的生态环境,使汉中成为难得的宜居地区。

由这些经济发展基本情况和特点,很容易看到汉中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

首先是经济强势地区的遮蔽,难以出头。

这主要是指由强势地区控制的产业和市场门槛越来越高,使汉中一类的欠发达地区难以逾越,同时资金、技术、人才等项强势地区集中而由汉中这一类地区流失。

再就是保护生态环境的要求也对产业空间和经济发展模式形成限制。

由于汉中位于我国南北气候的过渡地带,是影响大范围环境生态的敏感地区,同时由于国家生物多样化保护和南水北调中线工成水源地保护的要求,这使汉中在经济发展中必须把生态保护放在非常重要的地位,经济的发展要更多地受到国家有关生态保护的政策、规划和法规等的约束,一些产业、一些项目别的地方可以存在和发展,在汉中却不容许。

第三,和经济边缘地相联系,汉中的人才留不住又进不来,包括企业家人才,技术人才,经济管理人才都显得缺乏。

这样就使新理念、新思路、新办法的创造能力差些,使经济发展中缺少主观能动因素。

还有其它一些制约因素,但前述三个方面是根本的和主要的。

汉中经济的突破发展,必须破解或者回避这些制约因素,而在另一方面又必须和优势、机遇结合起来。

那么汉中的经济发展又适逢哪些机遇呢?首先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机遇。

浅谈汉中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浅谈汉中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浅谈汉中发展的机遇与挑战姓名李宗明学号0721024036班级信管072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2010年 6月20日汉中简介汉中,简称“汉”,美誉“汉家发祥地,中华聚宝盆”。

位于陕西省西南部,北倚秦岭、南屏大巴山,中部是汉中盆地。

全市辖十县一区,总面积2.7万平方公里,人口372万。

汉中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地区、全国双拥模范城。

全市现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一百余处,其中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0处(截止2006年第六批[1]),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5处(截止2008年第五批[2]);世界人与自然生物圈1个(截止2004年),国家自然保护区6个(截止2009年),国家水利风景区3个(截止2009年第九批),国家森林公园4个(截止2009年)。

汉中是地球上同纬度生态最好的地方。

原因是由于汉中区内气温的地理分布受制于地形使得年均气温为14℃。

西部略低于东部,南北山区低于平坝和丘陵。

海拔600米以下的平坝地区年均气温在14.2~14.6℃;一般海拔1000米以上的地区年均气温低于12℃;西嘉陵江河谷年均气温高于13℃。

并且由于来自西南、东南的暖湿气流受巴山、秦岭阻隔,使得区内雨量充沛,但由于两山位于西南气流的路径上,由于中低层云系的水汽系统辐合,以及地形抬升和山地垂直影响,使本区南北承接水汽不等,降水量分布悬殊,多年平均降水量为700-1700mm之间。

其中南部米仓山最为丰富,成为陕西之冠。

这良好的温度、湿度和适于动植物成长的地形造就了秦岭这一巨大而且瑰丽的动植物宝库。

汉中盆地亦是中国著名的粮仓,也承载著汉中绝大多数的人口。

其北依秦岭,南频巴山,中间为汉中平原。

这里是中国南北气候分界线、江河分水岭,四季分明、气候温润、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并因此造就了物种的多样性。

汉中的森林覆盖率为52%,林草的植被率达60%,这在全国也是不多见的。

汉中境内有汉江、嘉陵江等567条河流,是国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源地。

“一带一路”背景下陕西区域经济发展分析

“一带一路”背景下陕西区域经济发展分析

“一带一路”背景下陕西区域经济发展分析作者:黄江云来源:《今日财富》2021年第02期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建设已经取得了极大的成效,经济体制的改革也取得了巨大突破。

然而当前我国的经济发展极为不均衡,东部与西部、城市及乡村间的经济差距越来越大,加剧了我国的贫富差距,这对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造成了极大的阻碍,在一定程度上也耽误了我国的现代化建设。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在我国“一带一路”的战略政策下,需牢牢把握机遇积极发展我国西部区域的经济。

基于此,本文对陕西区域的经济发展情况进行了详细的分析,首先罗列了陕西区域的经济发展优势,随后对陕西区域的经济发展提出了一定的建议。

一、引言“一带一路”政策的提出不仅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十分有利,对其他国家的经济发展也有着十分积极的影响。

“一带一路”战略可全面推动我国建成小康社会,帮助我国与中亚、西亚等国建立贸易合作关系。

由于陕西是古代丝绸之路的起点,“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对于陕西区域的经济发展将是一大有利政策,我国陕西省需主动抓住这一机遇大力发展区域经济。

二、“一带一路”背景下陕西区域经济发展所具有的优势(一)陕西区域拥有丰富的科教资源陕西省是我国的教育大省,自古以来便十分重视教育,据不完全统计我国陕西省的普通高校数量共有95所,其中本科院校占比60%,为我国培育了大量的优秀人才。

在“一带一路”的大背景下,合理运用科教资源对于我国陕西区域的经济发展将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

目前陕西区域内共有124所高校已经加入“新丝绸之路大学联盟”,致力于打造国际化的教育合作平台。

陕西省政府必须积极提高陕西区域的科教文化水平,进一步优化高校的办学理念及办学水准,提高社会各界对陕西省高校的认可度。

陕西省政府需合理利用陕西丰富的科教资源,使陕西教育能够与国际接轨,将更多高质量的优质人才输送出去学习其他各个国家的优秀文化,同时吸引更多外国留学生前来陕西学习中国文化,致力于培育一批国际化的新型复合人才,进一步促进我国的经济发展。

汉中市蚕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汉中市蚕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汉中市蚕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摘要介绍汉中市蚕业历史与现状,指出汉中市蚕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蚕业发展的对策,以期为汉中市蚕业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蚕业;历史;现状;问题;对策;陕西汉中陕西是丝绸之路的起点,而汉中是丝绸之路开拓者张骞的故里,汉中蚕业的发展,具有优越的自然条件和产业基础。

随着汉中市建设“陕甘川毗邻地区的经济强市”、“特色鲜明的文化名市”、“生态良好的宜居城市”三市目标和着眼“开放兴市、工业强市、农业稳市、旅游活市”发展战略,及汉中市把蚕桑产业作为“七个特”的重点发展产业规划,为汉中蚕业发展带来良好机遇。

只有发挥产业优势,发展多元化蚕桑,才能使汉中蚕业破茧而出,成为汉中最具特色的一张名片。

1 汉中市蚕业的发展历史与现状据史料记载,早在战国时期,栽桑养蚕技术便传到汉水流域。

唐宋时期汉中桑蚕业已具规模。

乾隆至光绪年间,汉中的桑蚕业为历史上的鼎盛时期。

清末民初,由于军阀混战,桑蚕业衰落。

据1949年统计,全市桑园仅26.67万hm2,蚕茧产量9.7 t;1966年桑园3 566.85万hm2,蚕茧产量320 t;1995年桑园增加至6 807.01万hm2,蚕茧产量2 201 t;2007年达到高峰,全市的桑园面积达到13 480.01万hm2,饲养蚕种10.83万盒,蚕茧产量达4 204.24 t。

由于受市场经济的影响,2013年桑园面积下降至9 386.67万hm2,饲养蚕种2.43万盒,蚕茧产量1 001.79 t。

2005—2013年汉中市蚕桑生产增减情况见图1。

汉中市现有缫丝企业4家。

其中南郑县同利源茧丝绸有限公司有180 t白厂丝生产线和100 t双宫丝生产线全套设备,公司满负荷生产,年可加工干茧900 t,而汉中全市年生产干茧仅200 t,原料茧供应缺口很大,缫丝企业只能大量从外省购进。

2 汉中市蚕业发展存在的问题2.1 比较收益下降蚕茧生产与蔬菜、茶叶、柑橘经济作物生产相比,效益太低。

汉中市经济形势特征及发展战略概述

汉中市经济形势特征及发展战略概述

汉中经济形势特征及发展战略一、汉中区域经济特征(一)汉中区域特征:1、区域优势:①交通位置特殊,中原沟通西南、西北通往东南的要道;是西连甘陇,东出荆襄,南下四川,北上关中的战略要地;京昆高速在我国版图上的作用不亚于京九线,东连江苏的连云港、大连港,西通广西防城港,宝成、襄渝、西康、阳安铁路和已经开工的西汉蓉快速铁路客运专线纵横其里,十天、京昆、西康、西商、宝巴高速交汇贯通,2008年后,国家确立汉中为全国179个交通枢纽城市。

②地理区位特殊:汉中是秦巴区域面积、平川面积最大的区域,2.7万平方公里,380万人口;平川不足10%,人口密度不到150;是秦巴区域最大的盆地,对应于西安、武汉、重庆、成都和兰州国际都市和省会城市的中心区域。

具有“北依南托”和“三圈交汇”的地理优势,即北依新欧亚大陆桥经济带,南托汉江、成渝经济圈,处在关中经济带、成渝、江汉经济圈的交汇之中,③汉中是陕西、四川、甘肃、重庆四省的结合地带。

2、生态优势。

年均气温14度,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秋季多霖,春偏早。

主要有分布于西面的“铁、锌、镍、金、铜”等,“勉宁略”三角带,被著名地理学家李时光称做“中国的乌拉尔”;分布于中部的有“优质石英砂、石灰石、石膏矿、”东部的有“煤、大理石、磁铁矿和新近探明的镇巴油气田”。

汉中是陕西乃至西北的水资源富集区,全市有两大水系:发源于略阳的嘉陵江水系和发源于宁强的汉江。

陕南水资源总量314.58亿立方,占全省的70.7%,人均拥有水资源是全国的1.8倍,全省的2.43倍,作为国家“南水北调”中线引水和陕西“引汉济渭”工程的主要水源保护地,仅“引汉济渭”工程就从陕南调水15.05亿立方,工程投资120亿元。

陕南林木绿化率已达到55.12%,森林覆盖率达到52.9%;有450.57万亩25度以上陡坡没有退耕还林;水土流失面积33551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48%;还有393万亩荒山荒坡没有植树造林,水资源开发利用率为8%,陕南有16个自然保护区,其中国家级7个,省级9个;有国家级森林公园10个,省级森林公园14个;有11个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19个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汉中区域调研报告

汉中区域调研报告

汉中区域调研报告汉中区域调研报告为了了解汉中区域的经济发展状况和潜在机会,我们进行了一次调研。

以下是我们对该地区的调研结果的总结。

汉中地处中国西部,交通便捷,人口众多。

调研显示,汉中的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

首先,汉中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如煤炭、石油和铁矿石等。

这些资源为当地的工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其次,汉中地区的农业也非常发达,产量逐年增加。

特别是农产品加工业,如食品加工等,已经成为当地的支柱产业之一。

此外,近年来,汉中城市建设迅速发展,城市服务业也取得了显著增长。

然而,我们也发现了汉中地区存在的一些问题。

首先,尽管汉中具备丰富的煤炭资源,但目前的煤炭开采技术水平较低,资源利用率有限。

提高煤炭开采效率和技术水平将是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

此外,汉中地区的农产品在市场上的知名度相对较低,加工品牌化的发展亟待加强。

此外,尽管汉中的城市服务业发展较快,但在教育、医疗等领域,仍面临着人才流失和资源匮乏的问题。

对于汉中区域的潜在机会,我们认为有几个方面值得关注。

首先,随着中国西部地区的发展,对于煤炭等资源的需求将会增加,这为汉中地区的资源开发提供了更大的市场空间。

其次,汉中地区的农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上仍有巨大的潜力,通过加强品牌建设和销售渠道的拓展,可以进一步提高农产品的竞争力。

此外,由于人口众多,汉中地区的市场需求仍有扩大的空间。

开拓市场,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是该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

综上所述,在汉中地区的调研中,我们发现了该地区经济发展的成就和问题,并提出了一些潜在的机会,包括资源开发、农产品加工和市场扩大等方面。

我们相信,通过充分利用优势资源,解决问题,抓住机会,汉中地区的经济发展将进一步提升。

汉中因地制宜发展的原因

汉中因地制宜发展的原因

汉中因地制宜发展的原因引言汉中作为陕西省的一个重要城市,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地理位置优势。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汉中始终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充分利用自身的资源和条件,积极推动经济发展。

本文将从汉中发展的背景、资源禀赋、政策支持等方面探讨汉中因地制宜发展的原因。

1. 汉中发展背景汉中位于陕西省西南部,地处秦巴山区交汇处,是连接西北和西南地区的重要枢纽城市。

汉中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是中国古代丝绸之路上重要的节点之一。

近年来,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推动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汉中得到了更多关注和支持。

2. 资源禀赋2.1 土地资源汉中拥有广阔肥沃的农田和适宜农业生产的气候条件。

农业是汉中经济最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汉中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推动农业产业化和农村经济转型升级。

2.2 矿产资源汉中地下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包括煤炭、铁矿、铜矿等。

这些资源为汉中的工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撑。

2.3 水资源汉中位于秦岭山区,拥有丰富的水资源。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汉江,是长江的重要支流之一。

水资源为汉中发展生态旅游和水利工程提供了优越条件。

2.4 生态环境汉中地处秦巴山区,山清水秀,生态环境良好。

近年来,随着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推动,汉中大力发展生态经济和生态旅游,提升城市形象和吸引力。

3. 政策支持3.1 国家政策作为西部地区的重点开发城市之一,汉中得到了国家政府的大力支持。

例如,“一带一路”倡议为汉中提供了更多合作机遇和政策支持。

3.2 地方政策汉中市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支持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鼓励企业投资兴业、吸引人才和技术引进。

同时,为了保护生态环境,汉中也出台了一系列环保政策和法规。

4. 因地制宜的发展模式4.1 农业发展汉中地处农业生产优势区,农业是汉中经济的支柱产业。

因此,汉中注重发展现代农业,推动农村产业化和农村经济转型升级。

通过发展特色农产品、推广高效种植技术和加强农产品加工等措施,提高了农民收入水平。

汉中经济发展概括

汉中经济发展概括
节能减排和环保治理力度加大
汉中市加强节能减排和环保治理工作,推动企业采用清洁生产技术和设备,促进了工业 绿色发展。
亮点三:旅游业发展迅速
旅游资源丰富多样
汉中市拥有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包括华阳景区、紫柏山、黎坪等自然景观和古汉台、拜将坛等历史文化遗迹,为旅 游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旅游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地理环境
汉中市地形复杂,北部为秦岭山脉, 南部为大巴山山脉,中部为汉中平原 。
汉中市属于湿润的亚热带气候,四季 分明,雨量充沛,拥有丰富的自然资 源和优美的生态环境。
人口与民族
汉中市人口数量较多,主要以汉族为主,同时也有一些少数 民族居住在此。
汉中市的人口结构较为年轻,劳动力资源丰富,这为经济发 展提供了有利的人口基础。
总结词
人才流失严重,影响汉中经济发展。
详细描述
汉中地区面临严重的人才流失问题,大部分高素质人才选择到发达城 市或国外发展,导致本地经济发展缺乏足够的人才支持。
原因分析
人才流失的主要原因是汉中地区的经济相对落后,教育资源不足,以 及缺乏良好的职业发展机会。
对策建议
政府应加大对汉中地区的教育投入,提高教育水平,同时制定吸引人 才的政策,提供良好的职业发展机会和待遇,留住本地人才。
市场导向
汉中开始逐步向市场导向 的经济体制转变,激发了 市场活力。
交通建设
改革开放后,汉中的交通 建设得到了大力推进,公 路、铁路和水路等交通网 络逐渐完善。
近年来发展概况
经济持续增长
01
近年来,汉中的经济持续增长,成为陕西省内的重要经济中心

产业结构优化
02
汉中在产业结构调整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农业、工业和服务

汉中经济发展概括

汉中经济发展概括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商贸物流业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 加速,汉中市的商贸物流业得到了快 速发展。商贸物流业主要包括批发零 售、住宿餐饮、物流运输等,这些行 业为当地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为了进一步提高商贸物流业的效益和 质量,汉中市政府积极推动电子商务 和智能物流的发展。
04 汉中经济发展挑战与机遇
面临的挑战
根据最新统计数据,汉中市的GDP总量在全国城市中排名较为靠后,人均GDP也相 对较低。
汉中市的经济发展面临着产业结构不够优化、科技创新能力不足、人才流失等问题 ,需要进一步加以解决。
产业结构
汉中市的产业结构相对较为单一 ,主要以传统农业和资源型产业
为主。
近年来,汉中市政府加大了对高 新技术产业和服务业的支持力度 ,但总体来说,这些产业的发展
规模和水平仍需进一步提高。
汉中市的工业发展也相对滞后, 缺乏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和产 品,需要加强工业转型升级和创
新能力的提升。
经济发展特点
汉中市的经济发展具有明显的地域特色和资源优势。
汉中市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文化旅游资源,如南郑县的油菜花海、勉 县的诸葛亮庙等,这些资源为汉中市的旅游业和农业发展提供了有利条
件。
汉中市也具有一定的区位优势,如地处陕甘川三省交界处,交通便利, 有利于开展国际贸易和物流业务。
03 汉中主要产业分析
农业
农业发展概述
汉中市是一个农业发达的地区,主要农作物包括水稻、小麦、玉米等。近年来,随着农业 产业结构的调整,特色农业和现代农业逐渐成为汉中农业发展的重点。
特色农业
汉中市的特色农业以茶叶、柑橘、食用菌等为主,其中茶叶和柑橘更是享誉海内外。这些 特色农产品不仅满足了当地市场需求,还大量销往外地,为汉中农业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 益。

丝绸之路经济带背景下西部区域经济发展分析

丝绸之路经济带背景下西部区域经济发展分析

丝绸之路经济带背景下西部区域经济发展分析摘要本文以“丝绸之路经济带”为背景,探讨了中国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首先,介绍了“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背景和意义。

然后,分析了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其中包括经济总量、经济结构、产业基础、对外贸易、人口等方面。

接着,探讨了西部地区的发展潜力和发展机遇。

最后,提出了西部地区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的应对策略,希望为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一些借鉴。

关键词:丝绸之路经济带;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潜力;机遇;发展策略一、绪论“丝绸之路经济带”是自古以来中西亚地区的文化交流和贸易往来的重要通道。

在“一带一路”战略的背景下,中国正致力于恢复和发扬古代“丝绸之路”的繁荣,建设一条贸易、文化和人员往来的“丝绸之路经济带”,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

西部地区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资源和广阔的发展空间,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本文旨在探究西部地区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的经济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并提出相应的发展策略,以期为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一些参考和启示。

二、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现状分析1.经济总量西部地区的经济总量逐年增长,但相对于东部沿海地区还存在较大差距。

2018 年,西部地区的GDP 总量为11.47 万亿元,占全国的18.1%,较2017 年增长8.4%,但仍只有东部沿海地区的一半左右。

2.经济结构西部地区的经济结构较单一,以资源型产业和传统制造业为主。

这既是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历史遗留问题,也是目前一些地方政府对于发展方向认识不清导致的结果。

由于产业结构单一,西部地区对外经济依存度较高,外贸增长潜力不足。

此外,西部地区的服务业发展较慢,尤其是高端服务业发展滞后。

3.产业基础西部地区的产业基础一般较薄弱,除了少数产业具有一定的竞争力和优势,大多数企业和产业链缺乏创新和核心技术,产品质量和附加值较低。

此外,西部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运输、通讯等方面的问题仍然存在,制约了产业链的升级和扩张。

浅析汉中经济发展趋势

浅析汉中经济发展趋势
流 向的市场主要是东南沿海 ,就省 内而 造 、 制药 、 化工等行业 。 有重点地培育一批

制约汉中经济发展 的主要因素
( ) 一 可耕地 面积有限 , 人地 矛盾 日益 言, 大部分 流 向西安及其周边 , 中基本 有 能力、 汉 有技术、 实力 的企业 , 有 形成龙头 严 重. 汉中地 理上北依秦岭, 南屏 巴山, 虽 靠边站。当前 , 我国对外依存度 已达 6 % 和增 长点 , 快基础 设施建 设 , 0 加 同时加 快 然面 积有 2 2万平方 公里 ,但 9 %为丘 以上 , . 7 4 外商投资企业又在进 出口贸易额中 配套 的服务体系建 设。支持 工业 园区建
地面积就十分有限 。 而未来还有大批 的挤 元 , 外贸依存度依然很低。没有 外贸 ̄ J 加快工业结构调整 。 n, b 占耕地 因素 : 退耕还林 、 城镇住宅、 公共建 资的拉动,经济实力就很难得 到大 的提 ( ) 二 对农产 品统一规 划, 统一发展 。
设 用 地 、 路 铁 路 用 地 、 电站 建 设 淹 没 高 ,这 也是汉中经济滞后 的重 要原 因之 整合汉中有 限的农产 品资源 , 行统一规 公 水 进 耕地 、 企业 用地 、 民宅基用 地、 农 自然灾害 划, 统一发展 。把大量 相关 企业 和机 构按
汉中由于受 到 自然环境 、 区域位置和 2 0 完成工业 总产值 3 6O 0 9年 6. 0亿元 , 其 要在 当前经济发展 中突破这些束缚 , 让经
国家 宏观 统 筹要 求 的 限制 和 制 约 , 当前 经 中六 大工业集 团 ( 汉航集 团公 司、 陕西飞 济活跃起来。 当前正 ‘ 十二五” 规划 的起
么在新 的一轮经 济增长周期 中就会抢 占 备制造业 , 也没有像榆林 的煤气油资源 。

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对陕西省发展的影响

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对陕西省发展的影响

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对陕西省发展的影响作者:康旭博来源:《经济视野》2015年第16期2013年陕西省的进出口总值为201.27亿美元,增长36%,首次突破200亿美元大关。

陕西省在全国进出口值排序列第23位、出口排序列第22位、进口排序列第21位。

虽然,陕西省的进出口总额在全国并不占优势,但随着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这种状况肯定会改变。

研究陕西省对外贸易的结构情况,可以更加清晰地了解陕西省对外贸易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有利于确定陕西省对外贸易发展政策,实现经济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龙头作用。

陕西在新丝绸之路建设中的问题目前,陕西在利用外资的数量和规模方面,占全国比重较低,并且还存在外商投资企业数量少,投资规模小、利用外资发面也呈现出地域之间不均衡、配套措施不足,已批准的外商投资企业资金到位率不稳定等问题。

陕西国际旅游情况虽然取得了一系列成就,与其他地方旅游的发展还有一定差距。

总的来说,陕西目前存在开放型经济总量较小,贸易依存度较低、海外市场占有比例较低、投资规模偏小,投资领域偏窄等问题,由此可见陕西开放型经济发展整体严重滞后。

对外经济与其经济发展的协调性较差。

陕西在丝路经济带建设中优势分析第一,地理区位优势明显。

西安位居“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心脏,是我国西部大开发的桥头堡,具有承东启西,连通南北的区位优势。

第二,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

基础设施建设具有“乘数效应”,是经济长期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基础。

第三,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专业化程度远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旅游产业创新、改革、绿色低碳化,品质旅游新格局正在催生新的商业模式,文化旅游产业为经济发展提供新的增长空间。

第四,资源丰富,人力资本集聚。

陕西省西安市有国家级科研基地9个,普通高等院校44所,民办及其他高等教育机构34所,博士点334个,硕士点826个,国家级重点学科60个,省部级重点学科385个,拥有各类专业科技人员41.77万人,“两院”院士44人,国家和省部级突出贡献专家580余人,推动生产力的作用不断彰显。

建设“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源点城市全面提升汉中开放开发水平

建设“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源点城市全面提升汉中开放开发水平

四、多措并举,推动汉中“一 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重要源点城 市成为开放开发新高地 实现既定对外开放目标,要求 我们立足市情实际,采取超常规举
www×bdkfzzs com
155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建言汉中
必然选择。各级各部门要切实落实 招商引资“一把手”负责制,主要 领导要对招商引资重大项目信息亲 自掌握、亲自分析,重大招商活动 亲自策划、亲自组织,重大项目洽 谈亲自参加、亲自谈判,重大问题 亲自过问、亲自解决。对各年度的 招商引资参考指标,要层层抓好分 解落实,责任到岗位,任务到人 头,努力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
快建设“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 源点城市提供了有利机遇。
三、放眼未来,汉中建设“一 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重要源点城 市必须统筹谋划 “十三五”期间,汉中最鲜明 的时代特征仍是追赶超越、转型升 级、潜能释放、民生普惠,最主要 的任务是全面够格实现小康、建设 “三市”即经济强市、文化名市、 宜居富裕城市。围绕这一阶段战略 目标,建设“一带一路”和长江经 济带重要源点城市的总体思路应该 是: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统 领,以实施“一带一路”战略、建 设长江经济带和京津冀地区协同发 展为契机,着力构建开放型现代产 业体系,健全完善适应开放型经济 的体制机制,全力建设“一带一 路”和长江经济带源点城市,努力 形成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高 水平的全面扩大开放新局面,为实 现“三市”目标建设提供强大支 撑。具体工作中应坚持高点定位、 科学谋划,大力实施“1 35”战 略。即构建“一个战略格局”,实 施“三个战略工程”,推进“五个 战略重点”。
建设、打造源点城市的优势条件, 必将会实现由潜在优势转化为现实 发展优势、由对外开放的边缘城市 迈向前沿城市的华丽转身。 二是国家区域发展战略为汉中 开放开发提供了发展空间。京津冀 地区协同发展,对汉中发展提供了 机遇;汉中作为国家秦巴山片区扶 贫开发、丹江口库区及上游地区经 济社会发展所确定的区域中心城 市,来自国家层面的各种支持,为 加快开放开发注入了强劲动力;汉 中南依长江经济带,与华中、西南 地区联系紧密,汉巴渝快速铁路已 被列入长江经济带综合立体交通走 廊规划,长江经济带的加速腾飞将 为汉中融入陆海双向对外开放新走 廊创造新的发展空间。 三是一批重大产业项目的加快 实施为汉中开放开发提供了有力支 撑。省政府与中航集团联手打造汉 中航空智慧新城,金汉汽车制造总 装生产线加快建设,镇巴区块油气 资源下钻勘探,桑溪工业园的全面 建设,将在汉中带动形成前景广阔 的新的产业集群,为扩大招商引 资、对外开放蓄积新的潜力。 四是立体交通网络的不断优化 为汉中开放开发奠定了坚实基础。 “十三五”期间,随着西成客专、 宝汉高速、十天高速的全线贯通, 阳安铁路扩能改造、汉巴渝铁路等 重大交通项目的实施,汉中立体交 通网络将持续优化,这为汉中的资 源优势和发展潜能的加速释放、加

发展蚕业循环经济 巩固汉中蚕桑产业

发展蚕业循环经济 巩固汉中蚕桑产业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候 条件 和 良好 的生 态环境 , 大部分 蚕 区空气 、 绝 土 壤、 水质 均无 污染 , 为开发 绿色 蚕业 和为蚕 儿提供
优质 饲料 提供 了有利 条件 [ 。二是 蚕桑 产业 发展 2 ]
至今 已形 成 了较 大 生 产 规模 。据调 查 统 计 , 0 0 2 1 年全 市桑 园面 积 1 1 . 7万 h , 蚕 3 8万 张 , m 养 . 桑 蚕茧 产量 1 4 1万 k , 产 值 3 5 . 5. g总 8 5 8万 元 。三 是汉 中蚕 桑资 源十 分丰 富 , 具有极 高 的利用 价值 。 蚕 的一生 及 蚕 茧 生 产 过 程 中 的 各 种 副 产 物 都 是 宝, 随着科 学技术 的进 步 , 利用这 些副产 物开 发 出 来 的产 品前景 十分广 阔 , 及 到医药 、 健等 与生 涉 保 活息息 相关 的领 域口 。四是 蚕桑资 源 的综 合 开发 ] 利用 , 既能 为企业 带来 高额 的利润 , 又能 为广 大蚕 农 增 加 收入 , 同时 又减 轻 了污染 , 善 了环 境 , 改 为
4 8
北方蚕 业 21, () 013 3 2
化与现代科 学技 术有 机结 合 , 传 统蚕 桑 概念 、 将 范 畴、 领域加 以拓展 、 延伸 、 大 , 换 为现代 的将 产 扩 转 前 、 中、 产 产后 , 以及产学研 、 产供销 、 弃物资源化 废 全 过程有机地 组合在一起 的现代新 型蚕桑业[ 。 1 ]
发 展蚕 业循 环经济 , 同样必 须 遵 循 3 原 则 , R
济 之路 , 推进 汉 中蚕业 的稳定 、 健康 、 持续发 展 。 可
l 对蚕 业循 环经 济的再 认 识
态环 境的角度 出发 , 环保 型蚕桑生产 资料 。 发展

汉中经济形势特征及发展战略概述

汉中经济形势特征及发展战略概述

汉中经济形势特征及进展战略一、汉中区域经济特征(一)汉中区域特征:1、区域优势:①交通位置专门,中原沟通西南、西北通往东南的要道;是西连甘陇,东出荆襄,南下四川,北上关中的战略要地;京昆高速在我国版图上的作用不亚于京九线,东连江苏的连云港、大连港,西通广西防城港,宝成、襄渝、西康、阳安铁路和差不多开工的西汉蓉快速铁路客运专线纵横其里,十天、京昆、西康、西商、宝巴高速交汇贯穿,2008年后,国家确立汉中为全国179个交通枢纽都市。

②地理区位专门:汉中是秦巴区域面积、平川面积最大的区域,2.7万平方公里,380万人口;平川不足10%,人口密度不到150;是秦巴区域最大的盆地,对应于西安、武汉、重庆、成都和兰州国际都市和省会都市的中心区域。

具有“北依南托”和“三圈交汇”的地理优势,即北依新欧亚大陆桥经济带,南托汉江、成渝经济圈,处在关中经济带、成渝、江汉经济圈的交汇之中,③汉中是陕西、四川、甘肃、重庆四省的结合地带。

2、生态优势。

年均气温14度,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秋季多霖,春偏早。

要紧有分布于西面的“铁、锌、镍、金、铜”等,“勉宁略”三角带,被闻名地理学家李时刻称做“中国的乌拉尔”;分布于中部的有“优质石英砂、石灰石、石膏矿、”东部的有“煤、大理石、磁铁矿和新近探明的镇巴油气田”。

汉中是陕西乃至西北的水资源富集区,全市有两大水系:发源于略阳的嘉陵江水系和发源于宁强的汉江。

陕南水资源总量314.58亿立方,占全省的70.7%,人均拥有水资源是全国的1.8倍,全省的2.43倍,作为国家“南水北调”中线引水和陕西“引汉济渭”工程的要紧水源爱护地,仅“引汉济渭”工程就从陕南调水15.05亿立方,工程投资120亿元。

陕南林木绿化率已达到55.12%,森林覆盖率达到52.9%;有450.57万亩25度以上陡坡没有退耕还林;水土流失面积33551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48%;还有393万亩荒山荒坡没有植树造林,水资源开发利用率为8%,陕南有16个自然爱护区,其中国家级7个,省级9个;有国家级森林公园10个,省级森林公园14个;有11个国家级文物爱护单位,119个省级文物爱护单位。

“一带一路”背景下陕西经济实现追赶超越的路径探析

“一带一路”背景下陕西经济实现追赶超越的路径探析

“一带一路”背景下陕西经济实现追赶超越的路径探析作者:王喆来源:《新丝路杂志(下旬)》2017年第09期摘要:“一带一路”建设为陕西省的发展带来了新契机,陕西打造好丝绸之路的新起点与核心区,推动陕西经济实现追赶超越。

本文分析陕西经济发展的总体状况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对陕西经济实现追赶超越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一带一路;追赶超越;路径一、陕西经济总体发展状况从总体上来看,陕具有资源丰富、潜力巨大、前景广阔、基础坚实等发展经济的优势条件。

陕西经济主要依靠石油、煤化工、有色金属等资源,农业基础比较薄弱,工业结构偏重能源化工,第三产业比例偏低,与经济发达地区相比较差距较大。

陕北地区,蕴藏大量石油、天然气、煤炭,是我省的主要能源重化工发展基地。

近年来自然环境条件每况愈下,能源行业发展面临危机,需要进一步改革和创新经济发展战略。

陕南地区,生态环境良好,发展绿色产业优势显著,有利于对丹江水资源的保护,方可确保南水北调工程的顺利实施。

同时,打造“旅游—休闲”避暑圣地和医疗养老基地也是最佳选择。

关中是陕西省的“金腰带”,在陕西的经济发展中占据重要位置。

关中地区工商业基础较强,重点发展装备制造、高新技术、资源深加工以及新能源等优势产业集群,带动周边城市群,协同推进陕西经济的总体发展。

二、陕西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陕西经济发展动力不足、经济结构不优、群众不富裕等问题突出。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面临两个亟待解决的问题:资源优势没有充分转化为经济优势,科技优势没有充分转化为竞争优势。

近年来,陕西工业发展突飞猛进,对推动陕西总体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具体到各县域经济发展情况,目前主要是发展规模小,缺乏规模效应;产品科技含量低,缺乏竞争力。

陕西省目前正处在“丝绸之路”建设的新起点,面临良好机遇和重大挑战,我省在国家政策的指导下,加大开放力度,提高自身竞争力,实现经济的转型升级,同时保护好生态环境。

三、陕西经济发展实现追赶超越的路径1.推动经济发展的总体方案现阶段,针对陕西省经济面临的主要问题,最重要的是协调好区域经济发展。

陕西在“一路一带”战略背景下发展路径思考

陕西在“一路一带”战略背景下发展路径思考

现代经济信息464陕西在“一路一带”战略背景下发展路径思考王晓静 西安财经学院摘要:“一路一带”是习近平主席综合国际局势和我国现状提出的适应我国目前经济发展的战略部署,对于中国经济的发展和提高国际地位具有深远的战略性意义。

陕西作为丝路桥头堡,应准确找准自己的发展定位,整合发展资源,凸显自身优势,抓住机遇,迎接发展。

关键词:“一路一带”;陕西;新思路;定位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06-000464-012013年9月到10月之间,习近平主席访问了哈萨克斯坦和印度尼西亚,并提出了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

此后不久,中国政府将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即“一带一路”正式纳入国家发展议程之中,并有条不絮的施以顶层设计。

“一带一路”构思是中国在继承和发扬古代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基础上,在新的国际格局下,为了加强和丝绸之路沿线相关各国合作共赢,实现稳步发展的重大战略构想,这一战略构想也与打造“命运共同体”理念相契合,因此,“一带一路”战略成为今后相当长时期内中国开展内政外交,与他国贸易往来的一个重大战略。

陕西省作为古代丝绸之路的起点,与“一带一路”战略息息相关,更应主动把握发展机遇。

同时,我们也应准确定位陕西现状,稳步求发展。

一、陕西参与“一路一带”建设的优势1.能源优势陕西矿产资源非常丰富,是我国资源大省之一,很多种类的矿产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

我们可以在《陕西省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08—2015)》中得到以下矿产资源信息:我省已经发现的各类矿产资源共计138种,矿产地726处,其保有潜在价值42.56万亿元,列全国第一位,约占全国矿产资源潜在价值的三分之一。

丰富的能源可以带来经济的发展,陕西的能源储备对推动经济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2.旅游资源优势陕西省不但有着厚重的历史文化,而且有着壮丽的自然景色。

陕北陕南关中自然风景各异,并且每一种自然风景都有与其相对应的人文景观。

汉中产业结构趋势

汉中产业结构趋势

汉中产业结构趋势汉中市位于中国陕西省的中部地区,地处秦巴山腹地,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

近年来,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以及地方政府的积极推动,汉中市的产业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本文将从汉中市的发展背景、产业结构的变化趋势和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等方面进行分析。

一、汉中市的发展背景汉中市是陕西省的一个地级市,位于陕西省的中部地区,地处秦巴山腹地。

汉中市地处于华西地区,交通便利,是陕西省通向四川、甘肃等西部省份的门户之一。

汉中市人口众多,拥有丰富的人力资源和自然资源,具备良好的发展潜力。

2010年以前,汉中市的经济主要以农业为主,农村经济占据主导地位。

由于地处山区,农田资源有限,农民主要种植水稻、小麦等传统经济作物。

由于交通不便、市场信息闭塞,汉中市的农产品销售渠道有限,农民的收入也相对较低。

然而,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汉中市开始受到关注,地方政府也开始积极推动汉中市的经济发展。

首先,政府加大了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修建了汉中市至成都、汉中市至西安等高速公路,提高了汉中市的交通运输能力。

同时,政府加大了对农业的扶持力度,推行农业产业化,发展了特色农产品,为农民增加了收入。

二、汉中市产业结构的变化趋势随着国家和地方政府的大力推动,汉中市的产业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从2010年开始,汉中市开始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实现从传统农业向现代产业的转变。

1. 第一阶段:农业产业化在过去的几年中,汉中市加大了对农业的扶持力度,推行农业产业化,发展了特色农产品。

例如,汉中市发展了红富士苹果种植业,在全国乃至国际市场上有很好的销售业绩。

此外,汉中市还通过发展蔬菜、畜牧业等农业产业,提高了农民的收入水平。

2. 第二阶段:重点发展工业随着农业产业化的初步成果,汉中市开始重点发展工业。

地方政府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提高产品质量和附加值。

汉中市紧紧抓住国家政策支持的机遇,吸引了一大批企业入驻,形成了一定规模的工业体系。

目前,汉中市的主要工业包括机械制造、电子信息、食品加工等行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丝绸之路经济带”背景下汉中经济发展浅析本文立足“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背景,分析了汉中经济发展的比较优势、主要制约因素、当前面临的发展机遇,提出了发展经济的对策:解放思想、明确战略定位、做强旅游市场、以水资源开拓市场、突破交通“瓶颈”。

标签:丝绸之路经济带经济发展2100多年前,张骞受汉武帝之命,两次出使西域,开辟了“丝绸之路”,使中国和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进入了一个新时期。

2013年,习总书记在访问哈沙克斯坦时提出合作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构想。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明确,要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

依据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构想,汉中处在丝绸之路经济带新起点的位置,如何抢抓新的机遇,调整经济发展的思路、策略,对推动汉中社会经济文化全面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汉中的比较优势(一)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环境汉中位于秦巴腹地,秦岭屏障于北,巴山绵亘于南,汉水横贯其中,降水充沛,生物资源南北兼有,极为丰富,其中以四大国宝——朱鹮、大熊猫、金丝猴、羚牛最为著名。

汉中拥有多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

汉中是陕西乃至西北的水资源富集区,主要河流水质达到二类标准,成为国家南水北调、引汉济渭工程的重要水源地。

(二)积淀厚重的历史文化刘邦以汉中为基地,建立西汉,汉中是名副其实的西汉王朝发祥地。

两汉三国时期的汉中,诞生了以张骞、李固、蔡伦为代表的中华英豪,吸引了韩信、张良、曹操、刘备、诸葛亮等一大批政治家、军事家在此金戈铁马,建功立业,使得两汉三国的汉中在中华文明史上留下了光彩夺目的篇章。

汉中的两汉三国文化遗址繁若星辰,这在全国是独一无二的。

如:古汉台、拜将坛、张良庙等,尤其是勉县的定军山因三国史迹而誉冠古今,定军山下静卧蜀汉丞相诸葛亮的葬地——武侯墓,中华第一武侯祠、古阳平关、马超庙隔江相望。

汉中被评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和中国最佳历史文化魅力城市。

(三)沟通南北、承东启西的区位汉中以北是处于渭河平原的关中地区,这里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越过巴山便进入资源丰富的四川盆地,向西可达陇南、河西走廊地区,顺汉江向东可达长江沿岸发达地区。

随着国家交通格局的调整,汉中境内的西汉高速、十天高速已投入使用,宝巴高速、西成高速客运专、阳安铁路扩能工程正在施工,兰渝铁路阳平关至姚渡连接线即将开工,汉巴渝高铁已获得国家立项。

这些高速公路、铁路的修建,极大的改变了汉中因交通而边缘化的局面,特别是西汉成、汉巴渝高铁建成,汉中将成为一个区域性的交通枢纽,把我国西北和西南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

二、汉中经济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一)汉中文化的保守性、封闭性在中华文明的中心向东南转移的过程中,汉中在全国的区位作用、影响力逐渐丧失了原有的地缘优势。

栈道和汉江在大流通、大交流、大融合中的地位边缘化。

反之,北屏秦岭,南隔巴山的封闭劣势却日见突出,汉中盆地和外部世界的文化交流、产品交换受到了限制。

再加之,在兵荒马乱的时代,地处偏僻、四面环山的地理条件却成为汉中的先民们以小生产方式自给自足,安居乐业的一块好地方。

正因为这种安宁和富庶,又造就了汉中人悠然自得的心态,满足于身边的利益实现,陶醉于眼前的生存状态。

(二)交通“瓶颈”没有得到根本改变目前,汉中境内西汉高速、十天高速汉中段已建成通车,宝巴高速正在建设中,从这三条高速公路两头连接的经济区域比较,对汉中人流、物流的带动作用看,西汉高速最为重要。

西成高速客运专线正在施工,但这条高铁以客运为主,主要承担长途客流,不会对汉中的物流产生推动。

新建的汉中城固机场已投入使用,由于航运特点的原因,不能对汉中的交通有大的改变。

因此,汉中人对西汉高速寄予更多的厚望。

2007年10月,西汉高速全线贯通,的确极大地改变了汉中的交通状况,但蜀道难的问题没有根本解决。

西汉高速穿越秦岭主山脉,山大沟深,隧道桥梁多,道路坡陡弯急,特别是冬季,秦岭路段很容易积雪结冰,多处区段限速,在某些时段限制货车通行,交通事故频发,堵车是经常现象,西汉高速成为全国的危险高速公路。

西汉高速是连接大西北和大西南的交通干线,恶劣的路况限制了运输能力,严重制约了生产要素向汉中的流动和汉中物流水平的提高。

(三)工业发展失衡,后发潜力不足国家在“三线建设”开始后,汉中成为重点建设地区,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汉中的工业有一定的基础,但与全国、全省相比,门类齐全却是小而不强,企业缺乏核心技术,没有发展起来在全国具有影响力、竞争力的龙头企业,也没有在全国叫得响的品牌、商标。

军工企业一枝独秀,但这些企业不仅彼此之间缺乏有机的联系,而且未能与当地经济形成有机联系。

这些企业往往成为孤立的小社会,对地方经济的辐射、带动作用不强,没有发挥龙头领航作用。

汉中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基本上不具备资本、技术优势,通过招商引资,合作、合资一些发达地区淘汰转移的传统产业,低技术、低附加值的项目;汉中的高校、科研机构很少,高精尖人才资源更不会落户汉中。

因此,汉中本地缺少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条件,也不会有三星电子落户西安那样的环境,发展高新科技产业,汉中实现现代工业还有异常遥远的距离。

三、汉中经济发展面临的机遇(一)国家向西开放战略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是国家层面的宏观战略,国家将陆续出台一系列优惠扶持政策,支持西部扩大开放。

目前省上在研究编制《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新起点规划》,汉中作为广义上的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新起点,也必将享受国家优惠政策,特别是资金的投入,面临的机会是前所未有的。

(二)丝路基金推动汉中基础设施建设2014年,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研究“一带一路”规划,发起建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和设立丝路基金,其中丝路基金先期规模为千亿级,直接投资建设“一带一路”沿线地带,先期主要是国内相关省份,项目也以铁路、公路、管道等基础设施的新建和扩建为主,此外,文化、旅游、贸易都是重点。

汉中是一个经济欠发达地区,基础设施建设远远落后于关中地区,丝路基金的设立,对汉中是千载难逢的机遇。

(三)调水带来的机遇2014年12月,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全线通水,省内的引汉济渭工程已开工建设。

顺着北上的输水渠,一江清水带去了汉中人、汉中事、汉中情,输水渠成为公路、铁路、航空之外的联系通道,把汉中和供水地区紧密相连,我们应该宣传:陕西除了兵马俑,还有武侯墓;除了苹果,还有朱鹮、金丝猴等等,让全国人民关注水质的同时,关注汉中的生态环境、历史文化、发展前景,让汉中因水而被全国人民认识、了解。

为了保证汉江上游水质,服务一江清水北调的大局,汉中正好以此为契机,结合国家的扶持政策和调水补偿费用,果断关闭、转产高耗能、高污染的企业,扶持、引进高科技、高附加值的项目,推动汉中新型工业化的步伐;通过退耕还林还草,一江(河)岸堤的修建,坡地进行梯田改造,扭转汉江流域水土流失,把生态改造与生态农业、旅游相结合,使汉中的自然生态环境站在一个新起点上。

四、对策(一)解放思想,开创汉中新的发展主动出击,推介汉中。

李克强总理在多次出访中,为“中国制造”代言。

汉中的有关部门,以丝绸之路经济、南水北调为契机,到西南四省区,到南水北调工程沿线地区,到古丝绸之路沿线地区乃至中亚国家把汉中的自然生态、历史文化、具有竞争力的产品推介出去。

南下东进,寻求发展。

随着四通八达的高速铁路、公路建成,汉中的区位优势明显,但固化的思维定式却始终将自己的眼球只对准行政中心——西安,束缚了自己的视野,抑制了自身的发展。

在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背景下,西南各省也急于开通向西北开放的新通道,开拓西北方向的新市场;汉中有丰富的资源和广阔的市场,本着互惠共赢的原则,汉中应南下东进,在成渝经济圈寻求合作、发展。

(二)循环发展、生态宜居的战略定位汉中根据自身区位、比较优势、发展机遇,明确循环发展、生态宜居的战略定位,把汉中建设成以绿色食品为特色的有机农业基地,旅游休闲度假胜地。

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坚持规模化、标准化、绿色化,推动专业化生产,建设以绿色食品为特色的有机农业基地。

加快发展生态旅游业,依托秀美的自然山水、厚重的文化底蕴,积极争取丝路基金等融资渠道,改变两汉三国旅游景点分散、规模小、内容少的弊病,建成以生态和两汉三国文化为特色,丝绸之路经济带合作区域著名的旅游休闲胜地。

(三)把汉中建成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著名旅游城市2009年,汉中油菜花被评为中国最美油菜花海,这是汉中在全国最具知名度、影响力的生态农业景观。

为做强旅游市场,我认为要做好以下两点:延长油菜花期。

一般气温下,每年清明节油菜花已过了繁花期,来汉中观赏油菜花的游客会感到“相见恨晚”。

因此,建议在专家的指导下,通过施肥或喷洒药剂试验,筛选出能够延长油菜花期5天以上的肥料或试剂,建立一套延长油菜花观赏时间的技术体系。

花期延长,游客量必定大增。

规划建设观光型油菜花核心景区。

油菜是汉中的油料农作物,农民依照自家的生活需要,依农时自主、分散栽种。

政府的规划、引导应该和这种分散的生产劳动结合,选择一些成熟景观区,推广观赏性油菜花种植,补贴油菜种植户,栽树种草,消除裸露土壤,特别是要清除景观区内的垃圾,防止乱修农家乐、酒店等消费设施。

汉中以油菜花节为突破口,主打“历史文化名城”与“生态旅游胜地”两面大旗,塑造“秦巴天府.水韵汉中”的旅游品牌形象,做大、做强汉中的旅游市场。

(四)以水资源开拓市场因南水北调、引汉济渭对汉中经济发展造成的影响,国家已建立了生态补偿制度、对口协作机制,从而平衡水源区和受益区的利益。

补偿是有限的,而对口协作是长久、互惠的。

我认为,可以建立以汉中的水权置换市场份额的协作机制,具体就是利用关中、京津冀地区的资金、技术、品牌、商标优势,合作开发绿色食品、中药材等生态农业和生物资源产业,打开这些地区乃至全国市场;合作开发汉中的旅游资源,打造汉中的旅游品牌,做大旅游市场。

汉中要做好两点工作:以汉江水为情感纽带,开拓市场。

在关中地区、北京、天津等城市,以“饮水思源”、“同饮一江水,都是一家亲”等内容为主题,以论坛、公益广告、纪录片、征文等形式,在这些地区广泛传播汉中人,塑造汉水情,培育汉江母亲河的情感。

探望母亲河,呵护母亲河,会有大批游客涌入汉中,激活更大规模的旅游市场。

更重要的是汉中的绿色农产品、特色产品,在这些地区逐步被认知、接受,水权换市场份额才得以实施。

以绿色为宗旨,突出特产,站稳市场。

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的重视,绿色食品、中药材、农产品的市场庞大。

依托汉中的环境资源优势和有机农业发展基础,加快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计划实施,认定认证工作,全力打造以“猪、药、茶、菜”为特色的“汉”字品牌。

要立足长远,以品质站稳关中、京津冀地区的市场。

(五)突破交通“瓶颈”,使汉中融入丝绸之路经济带丝绸之路经济带,基础在路。

如果说古丝绸之路是在探索中不断延伸的话,那么,今天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则应在交通上主动作为、先行一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