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当代大学生应具有的创新使命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为当代大学生应具有的创新使命

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创新日益成为一个国家在全球背景下保持竞争优势的核心。大学是科技进步和人才培养的结合点,在建设创新型国家中承担着重要的使命,肩负着不可替代的历史责任。

提高大学的创新能力是世界各国发展面临的共同问题创新与大学关系密切。创新既包括新思想、新理论、新概念、新原理,又包括新技术、新工艺、新作品,还包括新政策、新方法等。因此,不同类型的高校在培养创新型人才中都负有历史使命。同时,我们要认识到,大学阶段只是为培养和造就创新型人才打基础,大学的毕业生只是创新人才的“毛坯”,真正成为创新型人才,还要在生产与社会实践活动中去完成。大学应当成为一个知识社区,教学、研究和服务都应当由知识创造和科技创新来推动。作为知识社区,大学不应当忽视其在跨学科领域所做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这是大学与其他机构和研究组织相比较所具有的最重要的优势之一。大学研究具有的另一项重要优势,是大学拥有创新的潜能和跨学科的科研团队,拥有安全受到保护的科研环境,这样人们就可以发挥出更大的创意,可以更有利于创新。研究是大学创新的基础,也是经济、技术和社会进步的基础。和其他机构相比,大学更容易进行创造、发明。

我们要知道创新是个体精神迸发出的创造性活动,创新产生于个体之间及组织之间的竞争与合作。一方面创造性知识活动源自于个体的行为,另一方面有赖于社会文化以及大学、产业界、政府、社区等对创造性活动的支持。对于有财政压力的大学而言,如何应对个人及组织间的竞争与合作越来越显得重要。因此,构建竞争与合作的战略性研究体制,战略性地推进科学研究,是大学引领创新的一种方法。亚洲大学在创新方面具有空前的优势,人力资源多样化,文化差异大,市场的多元化和广阔前景,为科研创新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创新活动成功的关键在于把来自各个不同领域的智力资源集中到一起,发挥资源的集聚效应。在这方面,大学能发挥独特的、无法替代的作用,创造一种大学内部、大学之间以及大学与外部机构之间互动交流的环境,能够有效保证创新的质量。智力资源集聚首先要有规模,有了规模,还要注重资源的广度和深度。仅靠高校是无法完成这一使命的,综合性研究机构要发挥积极作用维持其学科广度,专业型研究机构也应参与合作。政府、企业家园区都是带来智力资源的重要途径。

在开放的环境中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创新型人才大学创新和服务要始终坚持

以学生为本,实现学科交叉融合,校企合作、互动,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建立创新人才实践基地,鼓励参与实践,构建国际创新人才交流网络等渠道,加强学生的国际流动,建立适应创新型人才成长的管理机制,在开放的环境下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新型综合人才。

那么,如何培养创新型人才,可以归结为“一个过程”、“三维视角”。“一个过程”是指人才尤其是创新型人才的成长是一个过程,大学只是这个过程的一个阶段,大学创新型人才培养应当放在这个过程中进行系统的思考。“三维视角”,首先是指创新型人才的涌现要有一定的基础,例如,宽广的知识面,系统的专业训练,较强的适应性等。在创新活动中,各种非理性、非智力因素,例如,直觉、热情、想象力、意志力等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一定要注意学生全面发展。创新型人才的孕育离不开健康的大学文化,要通过大学文化建设为创新型人才的成长培植土壤,优化环境,营造氛围,为学生提供自主选择、自我发展的舞台和空间。

在培养学生方面,要让学生发挥自己的能动性,给他们自主的空间,改变过于强调知识的灌输,忽视能力培养的状况,为学生提供富有挑战性的氛围。

任何一个成功的创新型人才一定要有完善的人格,首先要善于与人相处、与人交流,否则会受到许多局限。中国科技大学校长朱清时坦言,现在的青年学生最容易出现的缺陷就是不善于与人相处,不善于交流,而与人交流的前提是要乐于助人。大学教育要让我们学生意识到还有比学习更重要的东西,这就是人格、品格。

当今世界日新月异,科学发现层出不穷,各种理论不断推陈出新,学生仅仅具有专业性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有批判性的思考、创新的能力。

适应国家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全面提高大学的服务能力大学创新和服务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吸引一流的研究人才,在适应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目标的前提下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高水平大学。大学要密切配合国家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瞄准世界科学技术发展的前沿,加强学科资源整合,组建跨学科研发组织,实施集群研发模式,提高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密切与企业界的联合,完善创新激励机制,提高教学科研人员的创新能力,构建高水平的创新团队,全面提高大学的创新能力、服务能力以及国际竞争力。

目前,中国大学应肩负起三大责任:一是要肩负起科教兴国的责任,二是要肩负起人才强国的责任,三是要肩负起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责任。要做好三个服务:一是为区域经济建设服务,二是为现代企业服务,三是为国家的需求服务。目前大学在产学研的结合中有认识上的误区,认为学校与企业结合,致使学校走出了象牙塔,降低了学校品位,淡化了学校培养人的职能。这种观点是不对的。学校与企业的联系与合作,有利于促进学校的科技创新和创新人才的培养。在学校的研究方面既要注重基础性研究,又要注重应用性研究,努力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大学应以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尽最大努力为社会提供服务,这是加强大学科技创新的意义所在。

从大学的三个功能来看,技术转移和科技服务是理工科大学的重要责任。中国的大学在推动高科技产业和技术转移方面要经历三个阶段。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大学的教授和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带着自己的成果创办了很多公司,起到了推动国家高技术转化的重要作用。随着工业和高技术产业以及风险投资的发展,进入到第二个阶段,即大学与大企业合作成立研究开发中心,这对大学的科技成果转化、科技进步和创新的拉动,非常重要。第三个阶段,我们的企业应该有自己独立的研发机构、队伍和条件以及投入。那时,大学与企业的合作将瞄准更高端的一些技术,大学的科研和技术转移定位在围绕国家的战略目标和企业的需求来做好服务。

大学需要支持开展基础研究,要支持有深度研究的教师积极参与工商界的创新。大学要关注与工业界合作创新,目的是进一步促进教学与科研。过去的经济发展主要是依赖外生变量,现在知识创新是经济发展的内生变量。知识创新推动新技术形成,不仅本身具有经济价值,同时可以反哺研究开发,减轻研究开发预算的压力。大学要将外生变量与内生变量结合起来,既要关注一般研究开发,更要注意基础研究,因为这往往是创新的基础。那些由好奇心引发的基础研究要转化成为适合开发的产品和商品,当然,这要取决于政府的支持、大量资金的投入。

所以我们要从更广泛的角度认识大学的社会服务。在传统上,我们的大学理念是具有独立性和学术自主权。但是,大学的经费是政府拨款,政府要求大学做有关方面的研究项目,大学不能拒绝。大学开展社会服务,不仅是技术转让,也不应局限理工科大学,应在解决社会文化发展等问题上发挥更为积极的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