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下科学第一单元复习要点教学提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年科学下册第一单元复习题纲
一、填空:
1、放大镜又叫(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2、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边缘薄)。
3、放大镜正确使用方法有(移动放大镜)和(移动被观察的物体)。
4、人类最早使用的凸透镜就是用(透明水晶)琢磨而成。
在13世纪,英国一位主教(格罗斯泰斯特)最早提出放大装置的应用,他的学生(培根)根据他的建议,设计并制造出了能增进视力的(眼镜)。
5、昆虫在自然界中种类(繁多),分布(广大),它们有着和其他动物不同的(身体构造)和本领。
6、蚜虫喜欢吸食嫩枝上的(汁液),蚜虫的大小如(针眼),蚜虫的天敌是(草蛉)
7、我们还可以利用(干草)培养微小生物
8、苍蝇落在坚直光滑的玻璃上,不但不滑落,而且还能在上面爬行,这和它(脚的构造)有关。
9、昆虫的“嗅觉”很灵敏,据说是因为它们的(触角)。
10、蟋蟀的“耳朵”在(足的内侧)。
11、食盐、白糖、碱面、味精的颗粒都是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人们把这样的固体物质叫做(晶体)。
12、许多岩石是由(矿物晶体)集合而成。
如花岗岩由(长石)(云母)(石英)等矿物的晶体组成。
13、自然界中的大部分固体物质都是(晶体)或由(晶体)组成。
晶体形状(多种多样),但都很有规则。
有的晶体较大,肉眼可见,有的较小,要在放大镜或显微镜下才能看见。
14、生物学家(列文虎克)制成了世界上最早的可以放大近300倍的金属结构的显微镜。
为了看到更小的
物体,人们又研制出(电子显微镜)和(扫描隧道显微镜)。
电子显微镜可把物体放大到(200万倍)。
15、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用自制的复合显微镜在世界上第一个看了(细胞)。
16、大量的研究事实说明生命体都是由(细胞)组成的。
17、(细胞学说)的建立被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18、我们知道的微生物有(草履虫)(变形虫)(眼虫)(喇叭虫)(鼓藻)(船形硅藻)等。
19、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基本场所。
20、(巴斯德)第一个指出微生物与人类健康的关系。
21、通过观察我们知道电视机的屏幕其实是由(红)(蓝)(绿)三种颜色组成。
22、显微镜主要由(目镜)(调节旋钮)(物镜)(载物台)(反光镜)等组成。
23、在显微镜下观察物体有一定的要求,物体必须制成玻片标本)才能在显微镜下观察到它的(精细结构)。
24、生命体细胞具有(消化)(呼吸)(排泄)(生长)(发育)(繁殖)(遗传)等功能。
二、问答
1 观察工具发展的流程图:肉眼、放大镜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扫描隧道显微镜
2 哪些工作需要经常用到放大镜?
答精密仪器修理工、公安人员、农业科技人员、医生、古董专家、老年人看书看报等
3 放大镜的作用是什么?
答放大镜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大,显现人的肉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使我们获得更多的信息,
4 放大镜的特点?
答镜片中央厚,边缘薄,透明的
5 什么样的放大镜放大倍数比较大?
镜片中央越厚放大倍数越大(中央凸起的程度越大,放大的倍数越大)
6 人们把放大镜又叫凸透镜,这是为什么?
答放大镜镜片中央厚,边缘薄,透明。
放大镜的放大倍数与凸度有关,凸度越大放大倍数越大,凸度越小,放大倍数越小。
所以放大镜又叫凸透镜。
7 放大镜为什么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大?
答放大镜又叫凸透镜,它的中央厚,边缘薄,透明。
光线从空气进入凸透镜时,发生折射弯曲,而人们认为从物体发射的光是直线传播的,所以通过凸透镜看物体感觉放大了。
8 什么叫晶体
答食盐、白糖、碱面、味精的颗粒都是有规则的几何外形的固体,人们把这样的固体物质叫做晶体。
9 细胞对于有什么生命体的意义?(作用)
答生命体的(消化)(呼吸)(排泄)(生长)(发育)(繁殖)(遗传)等。
都是细胞的作用
10 微生物是生物,具有同其他生物一样的共同特征是什么
答都是由细胞组成的。
对环境有需求。
对外界刺激都有反应。
11 举例说明微生物对人类有益处的方面是什么?
答(1)有些微生物能为我们提供食物或帮助我们生产食物。
(2)我们周围的垃圾和污水的处理也要靠微生物,如果没有微生物地球就将成为垃圾的世界。
(3)农业方面,袁隆平的杂交水稻的培育。
(4)人类征服病菌。
(5)克隆技术的发明。
三填图(书中13页显微镜结构图)
四选择题、判断题见练习册。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复习要点
1、在我们的感觉器官中,眼睛能收集到比其它感官更丰富的信息,但人的最高视力也只能看清楚1/5毫米的微小物体。
2、放大镜又叫凸透镜。
它之所以能够放大,是因为光线从空气进入放大镜时会产生折射而弯曲。
3、放大镜下的物体不仅放大了,而且有些细节都看到了,如报纸上的图片、计算机和电视机的屏幕,原来是由许多小点组成,而看到的点状物由红、绿、蓝三色组成的。
4、圆柱形和球形的透明器皿装上水也有放大镜的功能。
5、放大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6、放大镜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7、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凸起)、边缘较薄。
8、放大镜的镜片和能起放大作用的器具有的共同特点是中间凸起,透明的,所以放大镜也叫“凸透”镜。
9、通过透镜看到的面积或区域叫做透镜的视野。
10、放大镜放大倍数的增加,不仅观察对象的图像会变大,所获得的物体的信息也会更多,同时视野变小。
11、放大镜的凸起程度越大,放大的倍数也越大,由此推断球形的透明物放大倍数最大。
12、凡是和放大镜片具有相同特点的器物,都具有放大功能。
13、通过放大镜能观察到更多关于昆虫的细节,如:蝇的复眼;蟋蟀的耳朵在足的内侧;蝴14、蝶翅膀上布满的彩色小鳞片是扁平的细毛。
像蚂蚁、蝗虫、蚕蛾这样,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上有一对触角,胸部有三对足的15、叫昆虫。
16、昆虫有许多特殊的构造和本领。
像蜻蜓、苍蝇、蝴蝶的眼睛都有是复眼。
17、昆虫触角的作用:感触物体、嗅到气味、平衡身体。
18、蟋蟀、蝗虫的触角呈丝状;蚂蚁的触角呈膝状;蝴蝶的触角呈棒状;天牛的触角呈鞭状;雄蛾的触角呈羽毛状。
19、蚜虫的天敌是草蛉。
20、蚜虫吸食植物的汁液,在10倍的放大镜下能看清蚜虫的肢体。
21、像食盐、白糖、味精那样,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物质叫做晶体。
盐、白糖的晶体都是立方体;味精的晶体都是柱状;
22、制作晶体常用蒸发法,制作大的晶体用过滤法。
23、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可以使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
24、显微镜的发明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大飞跃,把人类带入了一个微观世界。
显微镜是人类认识微小世界的重要观察工具。
25、显微镜放大倍数的计算方法:目镜的放大倍数乘以物镜的放大倍数
26、做简易的显微镜要用两个放大倍数不同的放大镜。
27、列文虎克出生在荷兰,是制成世界上最早的可以放大近300倍的金属结构显微镜的生物学家。
28、对着物体的透镜焦距较小叫物镜(距被测物体较近)。
对着人眼的透镜焦距较大叫目镜。
29、电子显微镜可以把物体放大200万倍,大肠杆菌和SARS病毒可以用电子显微镜观察。
30、物体的微细结构必须制成玻片标本才能在显微镜下观察清楚。
制玻片标本的切片必须是薄而透明的。
31、列文虎克用自制的放大300倍的显微镜在雨水等中发现了微生物。
32、英国物理学家罗伯特•胡克是第一个发现和提出“细胞”这个名称的人。
33、洋葱表皮是由细胞构成的,洋葱表皮细胞的形态像砖墙、像一个个小房间。
34、正确使用显微镜的方法概括为:安放—对光—上片—调焦—观察。
正确使用显微镜的方法:(详细)
(1)一只手握住镜臂,另一手托着镜座,将显微镜放在平坦的桌面上向着光摆放;
(2)转动转换器,将低倍物镜转到镜筒下;
(3)调节载物台下的反光镜,从目镜往下看,能看见一个亮的光圈;
(4)调节粗焦螺旋将镜筒抬起,使低倍物镜离载物台大约2—3厘米。
将想观察的标本的载玻片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夹住,要使标本恰好在载物台通光孔的中央;
(5)调节准焦螺旋,降低镜筒,使低倍物镜恰好在载玻片的上面;
(6)从目镜往下看,调整准焦螺旋,将镜筒慢慢地抬升到标本要出现在视野里为止,调整光线使你能尽可能地看清标本;
(7)慢慢移动载玻片,观察标本的各个部分,注意移动的方向和从目镜里看到的方向正好相反。
35、一切生物体都是由细胞组成的,细胞是生物最基本的结构单位,也是生物最基本的功能单位。
细胞学说的建立被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36、水稻之父是袁隆平。
37、人类研究微小世界的最新成果是克隆羊。
38、细胞的形态是多种多样的,它们具有不同的功能。
39、用显微镜能看到肉眼不能看到的微小生物。
鱼缸里的水发绿是绿藻的作用。
40、利用微生物的作用,可以制作酒、醋、泡菜、腐乳、酸奶等风味独特的食品。
41、在水中生活着很多形态各异的微生物。
如草履虫、变形虫等。
42、微生物通常都有特殊的构造和功能,以适应周围的环境。
43、微生物具有生物的特征,如:对环境有一定的需求、对外界的刺激有反应、能繁殖等。
44、罗伯特• 胡克最早在显微镜下发现了生物的细胞结构,而列文虎克用他自制的显微镜发现了曾经不为人知的奇妙的微生物世界,
45、人类探索微小世界的成果,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生活的改善。
如抵抗制服疾病、酿酒、泡菜、发面、做酸奶、克隆生物、处理垃圾和污水。
46、微生物对人类不都是有害的,有许多微生物不仅对人体有益,而且我们还离不开它们呢!
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复习要点
1、世界是物质构成的,一切物质都会发生变化。
2、物质的变化是绝对的。
3、观察到“没有明显变化”与观察到“明显变化”同等重要。
4、、物质的变化可以划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有些变化只改变了物质的形态、形状、大小等,没有产生新的物质,这类变化称为物理变化;有些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这种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称为化学变化。
5、豆子和沙子的实验,在混合和分离的前后没有变化,没有变为或产生新的物质,我们称为物理变化。
像白糖加热从白色的糖变为黑色的炭一样产生新的物质的变化,我们就称为化学变化。
6、在变化中能产生新的物质的变化我们称为化学变化,不能产生新物质的我们称为物理变化,一些物质在变化的过程中,会既发生化学变化又发生物理变化。
如蜡烛燃烧变成蜡油、白糖加热时融化变色
7、米饭在口腔里与唾液作用会发生化学变化:淀粉→麦芽糖
8、蜡烛变成蜡烛油是(物理变化),油燃烧了变成气体是(化学变化)。
9、白糖熔化是由(物理变化),熔化后变黄、变黑,有焦味是(化学变化)。
10、淀粉遇到碘酒变成蓝色、铁生锈、小苏打和白醋混合、硫酸铜溶液与铁钉的反应、蜡烛燃烧、白糖加热、煤和石油的燃烧、美丽的烟花、制作柠檬汽水是化学变化。
11、铁丝变弯/水结冰和水变成水蒸气、折纸、易拉罐压扁、混合沙和豆子、盐或糖在水里溶解是物理变化。
12、淀粉与碘酒会发生化学变化,生成的新物质是蓝紫色的,利用这一特性可以检验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
13、含淀粉的食物有(米饭、土豆、面粉、红薯、玉米、豆类、包子、馒头、饼类)
14、小苏打和白醋的混合,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新的物质——二氧化碳气体,这样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
15、铁生锈是一种化学变化,铁锈是一种不同于铁的新物质。
铁生锈的原因是空气和水共同作用的结果。
氧在有水的环境中与铁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氧化铁,就是铁锈。
16、在平常生活中,铁生锈的快慢与水的多少关系很大。
把铁与水、空气隔绝开是防止铁生锈的好方法,如刷油漆、电镀等。
17、化学变化会伴随各种现象,如:改变颜色、发光发热、产生沉淀物、产生气体,根据这些现象可以初步判断物质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
18、硫酸铜溶液和铁钉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新的物质。
19、建筑用的水泥,包含一系列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
石灰石和粘土按一定比例混合均匀属于物理变化;高温煅烧属于化学变化;研细属于物理变化。
20、草履虫、变形虫属原生动物,鼓藻、船形硅藻属藻类植物。
这几种生物的共同特征是:都是一个细胞构成,构造简单,身体微小,要在显微镜下才能看得清。
草履虫:生活在不流动的、含有很多有机物的淡水里。
是一种个体较大的原生动物,长约0. 25厘米,用肉眼可以看见是一个小白点。
在显微镜下可以看到:草履虫的身体前端较钝,后端较尖,中后部较宽,形状像一只倒转的草鞋。
草履虫的身体虽然只是由一个细胞构成的,但是这一个细胞能够完成一切生命行为。
草履虫借着纤毛的摆动,在水里自由运动;草履虫口沟里的纤毛不停地摆动,使水里的食物进人细胞。
草履虫对外界的刺激能够产生灵敏的反应。
草履虫能自行生殖。
其生殖方式,通常是分裂生殖。
分裂生殖先是大小细胞核逐渐延
长,接着身体的中部发生横裂,最后细胞核和细胞质分成两部分,每部分各形成一个幼小的
草履虫。
变形虫:变形虫也是一种原生动物。
生活在淡水中,身体也只有一个细胞。
顾名思义,变形虫是能变形的。
细胞表面的任何地方都能突起,这些突起叫做伪足。
变形虫伸出伪足的方向就是它运动的方向。
教科书图片中的鼓藻、硅藻属于植物中的藻类。
藻类植物分布广泛,种类繁多,共分成9种:蓝藻、裸藻、甲藻、金藻、黄藻、硅藻、绿藻、红藻、褐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