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节能措施
日本办公室照明的节能措施
日本的办公照明节能措施
在日本,办公室的照明追求舒适和安全,以提高工作效率。
通过
光质和配光以及抑制眩光,以较小的能耗实现舒适且易于看到的视觉
环境,故它的照明节能主要采取以下措施:
1 采用高效光源
日本的办公室原来大部分采用荧光灯(以直管形荧光灯为主),为
了进一步节电,目前,正在尽可能多地使用节能灯和高效高频专用荧
光灯(附有专用镇流器,可节电16%以一匕)。
2 使用照明率高。
眩光较少灯具的照明率是指到达工作面的光束
比例,它取决于照明器具的配光、室内空间大小和装饰材料的反射等
因素。
现在一些宽大的办公室都在使用效率为80%~90%的高效灯。
为
了抑制眩光,各办公室一般使用灯头插人深而遮光角大的照明灯具,
或者是附有挡光罩及扩散板的灯具。
3 采用符合需要的照明灯具。
日本的办公室通常根据不同的工作
内容采用不同照度的灯具,该大则大,该tJ,~OtJ,。
另外还根据工作
人员年龄以及工作时问长短等因素对灯具的照明结果采取不同的要求。
4 采用容易开关的控制方式在一个大办公室里,根据工作种类对
照明要求的不同,分区分段自动调节照度,并采用时间控制、自然光
利用控制和其他方法,以满足每个工人在节能条件下的需求。
日本最新节能技术介绍
日本最新节能技术介绍演讲内容1.节能技术的作用22.日本的节能技术成果3-1.热电联产技术3-2.热泵技术3-3.照明技术(LED ・Hf等)3-4.燃煤火电技术4.总结2010年11月峰岸俊行财团法人节能中心1国际协力本部技术协力部ECCJ1.节能技术的作用ECCJ2IPCC 第四次评估报告分析人为排出量7.2Gt/年(2000-2005年)稳定化排出量=吸收量现在的排出量约是吸收量的2倍一年增加1.9ppm年增加pp(1995-2005年的平均值)现在Industrialization自然浓度日本温室气体约90%是因能源产生的CO2Carbon Dioxide in Atmosphere森林吸収量3.1Gt/年出处:IPCC4评估报告3 ECCJCO 2减排潜在性○温室气体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因能源产生的CO 2、对地球变暖最有效的指标就是能源消费效率的改善(也就是节能)。
能效改善和节能是建立可持续发展能源开发与经济的关键对策。
2030年CO 2减排潜在性的对策类别贡献度(IEA的分析)燃料转换(发电)※减排潜在性的百分比分配7%7%5%4%再生可能能源燃料转化(需要)5%20%17%燃料转换原子力10%省エネルギー58%67%节能44ECCJ世界发展中国家“节能”这个单词的意思?1.将浪费(损失)降低到最小限度2.将使用効率提高到最大限度热损失操作失常的改正,修理,绝热防止白炽灯设备、制造程序能源产品热损失变换效率的飞跃性提高热交换器能源回收LED荧光灯< 节能的思考方法>•节能是在现场实现的。
•节能是实践性的日常性的活动。
•节能的基本是能源管理。
5 ECCJ2.日本的节能技术成果ECCJ6日本制造业节能成功理由1.成本降低(国际竞争力增强)和企业自助性努力(1)能源管理(ZD/QC活动、利用SGA/TQC/TQM的改善活动)(2)设备投资和技术革新2.政府的政策(1)和政府紧密相连的法律整备:节能法和政府紧密相连的法律整备节能法(2)政府的财政支援措施(金融上的支援、税制上的支援、补助金制度)3.节能法执行机关的设置(节能中心等)相互效果相乘効果・加快实施节能推进、提高节能技术(日本成为节能技术居世界领先地位的国家)ECCJ10企业能源管理手法所谓能源管理、是指为改善收益而全面实施现状把握、制定规划实施对策进行评估制定规划、实施对策、进行评估。
日本治理大气污染的主要做法及其启示
日本治理大气污染的主要做法及其启示摘要:本文讨论了日本在治理大气污染方面所采取的主要做法,以及这些做法给其他国家带来的启示。
日本通过采取控制污染源、减少污染物排放、环境教育和建立绿色技术等措施,有效地控制了大气污染的发展状况。
这些举措在本国乃至全球范围内都受到了赞赏,也为其他国家寻求高效治理大气污染的有效示范。
关键词:日本,大气污染,控制措施,示范正文:近年来,大气污染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而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日本是世界上领先的国家之一,其长期以来一直重视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并采取有效措施对抗大气污染。
本文旨在介绍日本在治理大气污染方面采取的主要措施,以及这些措施在日本乃至全球范围内的影响。
首先,日本采取控制污染源的措施,以有效控制大气污染的发展状况。
例如,日本政府通过提高工业排放标准、加强汽车尾气排放标准、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计划以及建立风景区、古迹保护区等措施来有效控制污染物的排放。
日本也通过采用多种有效的清洁技术来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如活性炭吸附法、太阳能热水法等。
此外,日本政府还推行了大力的环境教育,以培养公众的环境意识,使其参与到环境保护中来,从而有效地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此外,日本还推广发展绿色技术,以更低成本更好地改善空气质量。
例如,日本积极支持发展太阳能、生物质能源以及绿色建筑等技术,以缓解大气污染带来的后果。
日本在治理大气污染方面付出了巨大努力,从而极大地改善了空气质量,使空气污染水平达到全球最低水平。
在这些做法上,日本给了全球有效的示范:积极开发绿色技术,简化工业排放标准,不断改善环境保护措施,以及大力开展环境教育。
若想改善空气质量,其他国家也可效仿日本的做法,从而有效地治理大气污染,有助于维护全球环境。
综上所述,日本在治理大气污染方面采取了多种有效措施,而这些措施同样可为其他国家提供有效示范。
因此,其他国家应采取有效的政策以减少大气污染,提高空气质量。
例如,政府可采取适当的经济政策来控制污染源,并加强污染物排放标准,使公众拥有清洁的空气。
日本低碳经济政策分析及启示
日本低碳经济政策分析及启示一、日本低碳经济政策目标和基本理念日本是典型的岛国,受其地理环境条件的制约,气候变化对日本的影响远远大于其他世界发达国家。
日本能源资源极度短缺,石油、煤炭、天然气等一次性能源几乎全部依靠进口,如不控制对能源的使用、不开发新型能源,日本经济将会受到巨大阻碍。
因此,日本提出低碳经济发展战略,即在保持经济增长和环境改善的前提下解决能源供供给难题。
1、低碳经济政策目标2007年,日本内阁会议制定了《21世纪环境立国战略》,并通过了“低碳社会行动计划”。
这份计划阐述了在未来三五年内将家用太阳能发电系统的成本减少一半等多项有关减排的措施。
2008年提出的“福田蓝图”,是日本低碳战略形成的正式标志。
其中提出日本温室气体减排的长期目标是: 到2050年日本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在2005年的基础减少了百分之60到80。
2009年,日本环境省公布了《绿色经济与社会变革》的政策草案,通过实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等措施使日本环境领域的市场规模从2006年的70万亿日元(1美元约合96日元)增加到2020年的120万亿日元,相关就业岗位也将大大增加。
2、基本理念日本中央环境审议会对建设低碳社会提出了三个基本理念:①实现最低限度碳排放的关键在于构建一个社会体系,使产业界、政府、国民等社会所有组成部门都认识到地球环境的不可替代性,充分考虑到节能、低碳能源的利用和推进循环经济;②实现富足而简朴的生活,鼓励人们从大量消费、寻求生活富足感的社会中挣脱出来,此外,生产部门也需要结合消费者的意向进行自我改革;③实现与自然和谐共存,保护森林、海洋等丰富多样的自然环境资源,使其可再生,推动包括地区社会生物质利用在内的“自然调和型技术”的使用,确保与大自然接触的场所和机会。
二、日本低碳经济政策体系概述1、基本框架和主要内容日本发展低碳经济的政策体系大体可分为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分别从发展方向、发展方式、具体措施几个方面对低碳经济发展进行指导(见图1); 综合运用法律、行政、财税、金融等工具,以能源技术革新和发展新能源为核心,将加快研发低碳技术和争取国际碳市场主导权作为发展重点,进行低碳经济的实践探索(见图2) 。
日本节能政策
国际视野·GLOBAL PERSPECTIVE70电器 2014/3日本是一个典型的岛国,受地理环境的制约,气候变化对日本的影响远远大于其他国家。
同时,日本极度缺乏能源,石油、煤炭、天然气等一次性能源几乎全部依赖进口,假如不控制能源的使用并开发新型能源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日本经济将在发展过程中遭遇巨大阻碍。
作为一个国土面积较小且自身资源有限的国家,日本在能源节约领域一直走在世界前列,建立了比较完善的节能政策,并实施了十分严厉的节能措施。
能效管理机构日本在产业、技术和企业监管三层节能管理体系中,设有专门的节能减排机构,而节能减排技术开发和推广则另有专门的管理体系。
2001年,日本政府进行机构改革,原经济产业省(METI)属下的资源能源厅煤炭部节能课升格为节能新能源部,成为政府节能主管机构,负责制定和执行能源节约方面的法律法规,建立能源节约鼓励制度和政策。
日本能源节约中心(ECCJ)负责节能减排政策的推进和实施,新能源和产业技术综合开发机构(NEDO)负责新能源应用和节能减排研发项目的组织、管理和推广。
各部门分工明确、协调有序,真正形成了齐抓共管的局面。
日本能源节约中心(ECCJ)日本能源节约中心向入会企业组织提供所需要的节能技术服务,给予入会企业组织相应的支持。
日本能源节约中心的显著特点是理事和评议员大部分来自日本能源业和制造业,具有这些行业领袖的背景。
日本企业界人士十分重视与日本能源节约中心的关系,他们积极加入会员,为节能技术的推广形成了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与沟通机制,极大地推动了成熟节能技术的应用。
日本新能源和产业技术综合开发机构(NEDO)日本新能源和产业技术综合开发机构在节能技术研究开发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下设3个地区办公室,负责组织、管理和推广应用能源节约技术项目。
日本能源经济研究所(IEE Japan)日本能源经济研究所设立的初衷是以日本整个国民经济大局作为出发点,客观理性地研究分析能源相关问题,提供相应的数据支持和理论依据,有利于政府制定和实施符合客观实际的相关政策,推动日本能源相关产业的发展。
日本的低碳发展路径
日本的低碳发展路径陈柳钦/文日本是典型的岛国,受其地理环境条件的制约,气候变化对日本的影响远远大于其他世界发达国家。
因此,面对气候变暖可能给本国农业、渔业、环境和国民健康带来的不良影响,日本各届政府一直在宣传推广节能减排,主导建设低碳社会。
例如日本是最早推行太阳能政策的国家。
20世纪70年代第一次石油危机以后,为了改善能源结构,减轻对石油的依赖,日本就开始寻找替代能源。
1974年执行了“阳光计划”,把太阳能、地热、煤炭、氢能源等4个领域作为石油替代能源的重点进行开发研究。
1993年又出台“新阳光计划”,把原来各自独立推进的有关新能源、节能和地球环境3个领域的技术开发进行综合性推进。
1998年,日本政府成立了以内阁首相为主席的全球变暖减缓对策促进中心,并通过了《地球温暖化对策促进法》。
从1991年至2001年,日本先后制定了《关于促进利用再生资源的法律、合理用能及再生资源利用法》、《废弃物处理法》、《化学物质排出管理促进法》、《2010年能源供应和需求的长期展望》等法案。
自2002年以来,日本的太阳能发电、太阳能电池产量多年位居世界首位,占据了世界总体产量的半壁江山。
2004年,日本环境省设立的全球环境研究基金成立了“面向2050年的日本低碳社会情景”研究计划。
该研究计划由来自大学、研究机构、公司等部门的约60名研究人员组成,分为发展情景、长期目标、城市结构、信息通讯技术、交通运输等5个研究团队,同时项目组还与日本国内相关大学、海外研究机构合作,共同研究日本2050年低碳社会发展的情景和路线图,提出在技术创新、制度变革和生活方式转变方面的具体对策。
自此,日本的低碳经济发展步入了快车道,其中,具有典型代表意义的事件有以下几个:新国家能源战略2006年5月,日本经济产业省编制了《新国家能源战略》,通过强有力的法律手段,全面推动各项节能减排措施,包括:实现世界最先进的能源供需结构。
全面加强资源外交与能源环境合作:一是推行综合资源保障战略,广泛加强与资源国的关系,支持企业在资源国进行资源开发,实现供应来源多样化,在2030年之前将日本原油总进口量中本国企业权益下的原油交易量所占比重(自主开发比例)增加到40%;二是推进亚洲能源与环境合作战略,对中国、印度等能源需求急剧增长的亚洲国家开展节能、煤炭有效利用、生产安全、新能源、核能等能源环保领域的战略合作。
中日双方节能情况对比
中日双方节能情况对比一、日本节能总体情况(一)日本能源状况及节能现状日本是很富裕的国家,综合经济实力位居世界第二,但日本同时也是一个资源十分匮乏的国家,近90%的资源要靠国外进口。
1973年,第一次世界石油爆发,日本经济受到了强烈的冲击,对石油依存度高的大批企业倒闭,1974年日本国民生产总值出现二战后首次负增长,1974年-1975年出现了严重的经济萧条。
石油危机引发严重经济危机的教训,使日本政府和企业深切感受到日本经济受进口石油的制约,存在极大的脆弱性,能源问题成为举国的最大课题,必须积极寻找对策。
于是,日本开始采取进口石油产地多元化、经济发展渐进脱石油化、推行石油战略性储备、产业结构向节省能源、国家和企业共同研究开发替代石油新能源等一系列的节能措施。
经过30年的努力,2003年日本的能源利用效率同1973年相比提高了约37%,据2004年IEA Energy Balance 数据显示,日本GDP平均能源利用效率居世界第一位,达到了世界的巅峰。
为保持能源的高效利用,日本制定的今后的节能目标,力争2030年实现能源效率较2003年至少提高30%。
(二)日本推进节能的措施在石油危机爆发后,日本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措施,从各个领域推进节能工作的开展,具体措施主要包括以下4个方面:1.建设完善了节约资源的法律法规体系1978年,日本制定了第一部《节能法》,于1979年开始实施,在实施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对《节能法》不断修订完善,最新的修订法于2006年4月实施。
另外,在推进《节能法》的实施过程中,同时建设完善了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1991年颁布了《再生资源利用促进法》,随后相继出台了《容器包装回收再利用法》、《环境影响评价法》、《家电回收再利用法》、《循环型社会形成推进基本法》、《建筑材料回收再利用法》和《汽车回收再利用法》等有关法规文件。
由于这些法律制度的建立,使日本企业的能源利用水平不断的提高。
据经产省介绍,2004年日本的GDP与1974年相比增加了近1倍(以1990年为不变价),而产业部门所消耗的能源几乎不变,其在整个能源消耗中的比重由1974年的70%下降到2004年的50%,取得了显著的节能效果。
世界 建筑节能减排政策
世界建筑节能减排政策
世界各国都在积极推动建筑节能减排政策,以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和环境问题。
以下是一些国家和地区的建筑节能减排政策:
1. 欧盟:欧盟的建筑节能减排政策主要包括能效标准、建筑能源性能指令和可再生能源指令等。
这些政策要求建筑物必须达到一定的能效标准,推广使用可再生能源,减少碳排放。
2. 美国:美国联邦政府和各州政府都制定了建筑节能减排政策,包括建筑能效标准、税收优惠、贷款担保等。
这些政策旨在鼓励建筑物采用节能技术和设备,减少能源消耗和碳排放。
3. 中国:中国政府在建筑节能减排方面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建筑能效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可再生能源利用等。
中国政府还推动了公共建筑节能改造工程,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建筑节能项目。
4. 日本:日本政府在建筑节能减排方面采取了多项措施,包括建筑能效标准、节能诊断和改造、推广可再生能源等。
日本政府还鼓励企业和个人投资建筑节能项目,并对节能技术和产品给予税收优惠。
5. 印度:印度政府也制定了一系列建筑节能减排政策,包括建筑能效标准、可再生能源利用、节能贷款等。
印度政府还鼓励社会各界参与建筑节能项目,并对节能技术和产品给予税收优惠。
这些国家和地区的建筑节能减排政策各有特色,但都注重提高建筑能效、推广可再生能源利用和减少碳排放等方面。
通过这些政策的
实施,可以推动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保护环境和生态系统。
日本碳中和规划、具体实施路径及相关行业降碳措施
37
图 65:燃料电池相关市场规模预测
38
图 66:日本氢燃料电池技术前沿
38
图 67:日本制造业转型
39
图 68:制造业的能源消耗和经济活动
40
图 69:制造业能源消费结构
40
图 70:制造业能源消耗的要因分解
40
图 71:制造业单位能源消耗的推移
40
图 72:2000 年前后日本运输部门能耗见顶
61
表目录
表 1:能源相关产业发展战略
22
表 2:技术参数目标值
35
表 3:制造业和运输相关产业发展战略
41
表 4:家庭、办公相关产业发展战略
52
表 5:日本光伏安装结构(截止 2019 年底)
53
表 6:日本生活垃圾四分类及具体要求(东京某区)
59
4
图 1:日本 GDP 与碳排放量
1,450
GDP与碳排放量同步
23
图 30:日本海上风电装机规模
23
图 31:日本海上风电装机LOCE 成本
23
图 32:海上风电行业增长战略时间表
24
图 33: 日 本 政 府 主 导 的 推 送 式 项 目 方 案 介 绍 ( 日 本 版 集 中 模 式 ) 25 图 34: 风 电 产 业 链 全
球 生 产 份 额 25 图 35:2020 年 全 球 前 15 大 风 机 整 机 商 及 装 机 容 量 市 场 份 额 25 图 36: 加 快 建
3)2013-2019 年:GDP 与碳排放量“脱钩”,核电重启、可再生能源快速发 展显著改变能源结构。
面对严峻的能源环境,日本不得不重启核电,同时推出FiT(可再生能源收 购)制度,大力发展光伏、风电等可再生能源。节能节电行动在这一时期得 到大力推广。在整个社会的共同努力下,新能源快速发展,碳排放量开始下 行,实现了所谓的“ 经济增长与碳排放脱钩” 。
日本和中国在环境保护上的做法有何不同?
日本和中国在环境保护上的做法有何不同?环保是当前全球都面临的重大问题,日本和中国作为亚洲两个重要的国家,其环保做法也备受关注。
下面将从几个方面进行对比分析。
一、政策方面日本1.日本提出了“低碳化社会”的概念,强调环保节能,在政策上明确规定了节能标准;2.日本推行“包容性社会”的理念,鼓励市民参与方案的制定,积极推广参与式的环保管理模式;3.日本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环保法律,包括噪音、空气、水、土壤等各类问题的法案。
中国1.中国政府也出台了诸多环保政策,如《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等;2.《大气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环境保护法》等环保法律也被相继颁布,加强了环保的法律保障;3.中国在近年来积极推行生态文明建设,倡导在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中实现平衡和可持续发展。
二、能源方面日本1.日本在核能、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上做了大量的投入和研究,不断推进能源转型;2.日本提出了大力推广低污染、高效节能技术的新能源政策,有望在2030年前实现新能源发电核能占比达到20-22%的目标。
中国1.中国是全球最大的能源消费国之一,但也在积极转型,大力推进清洁能源的发展;2.在可再生能源方面,中国已连续几年成为全球新增可再生能源最大的贡献者;3.在实现新能源发展方面,中国提出了到2030年将可再生能源占全国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50%以上的计划。
三、生活方式方面日本1.日本人普遍很注重环保,品牌服装、精美餐具也可用收拾袋、环保餐具袋等环保材料包装,直接反映了日本国民的环保意识;2.日本推行的环保生活方式也包括节能降耗,鼓励乘坐公共交通,少开车等。
中国1.中国消费人群逐渐注意到环保,餐具袋也正在受到广泛使用,环保概念从慢慢深入大众的生活中;2.为鼓励更多人加入到环保新风潮中,中国各级政府积极推动生态保护的协调发展,努力探索和培育环保产业,让人们从自身生活的层面开始行动。
日本最新节能技术介绍
4%
7%
燃燃料料转转化换 (需要)
7%
20%
再生可能能源
17%
5%
10%
原子力
省エ节ネ能ルギー
67%
58%
ECCJ
世界
4
发展中国家
4
“节能”这个单词的意思?
1.将浪费(损失)降低到最小限度 2.将使用効率提高到最大限度
防止
操作失常的改正,修理,绝热 热损失
能
产
源
设备、制造程序
品
热损失 热交换器
能源回收
钢铁 化学 水泥 造纸 非材料
石油危机引起价格上涨的紧急对策
石油价格稳定后的技术开发
年度 景气后退时的技术开发
ECCJ
工序的连续化 省略工序
引进大型废热、废压力回收设备 (CDQ・TRT等)
增加附加价值 (废弃物的有效利用)
提高生产设备 的工作效率
作业方法改良、工程合理化、 引进废热回收设备等
为对应PRTR而进行 材料更新
经济产业省generalenergystatistics7年度eccjeccj120能源消费指数节能技术开发程序制造业的能源对策发展月光计划新阳光计划100110推进在再生可能能源节能地球环境技术3领域的开发以达到政策目标为目的的战略性研究开发?费用对效果的改良?避免重复投资为了实现长期的官学共同的节能技术开发以国际合作为基础推进研究和手法标准化80906070钢铁化学水泥水泥造纸非材料405019701971197219731974197519761977197819791980198119821983198419851986198719881989199019911992199319941995199619971998199920002001200220032004年度工序的连续化省略工序引进大型废热废压力回收设备cdq?trt等石油危机引起价格上涨的紧急对策石油价格稳定后的技术开发景气后退时的技术开发增加附加价值废弃物的有效利用钢铁提高生产设备的工作效率作业方法改良工程合理化引进废热回收设备等为对应prtr而进行材料更新淘汰湿法生产水泥窑淘汰湿法生产水泥窑引进干法生产水泥窑利用产业废弃物和副产品利用产业废弃物和副产品引进粉碎效率优越的引进粉碎效率优越的竖型粉碎机和预备粉碎机化学水泥8造纸辅助渗透型连续纸浆制造系统取代漂白系统高性能施胶压榨增加废纸再利用废水污染防止对策8eccjeccj各部门能源指数的多国间比较水泥水泥生产生产11吨烧结所需能源指数比吨烧结所需能源指数比钢铁钢铁生产生产11吨钢铁所需能源指数比吨钢铁所需能源指数比150200130131145152177178120140107117122125129132505010010080100japanpsouthkoreaukchinausaindia100germany造纸造纸化学化学化学化学苛性钠钠所需能源指数比所需能源指数比japanwesterneuropeskorealatinamericachinausarussiay生产1吨纸硬纸板所需能源指数比生产生产11吨吨苛性120120140120123320380326100100104108113140200260127168224174980japansouthkoreachinausawesteuropeeasteuropegermanynorwaybrazil80japanfran
日本环境保护政策与经济措施
日本环境保护政策与经济措施环境保护全球科技经济嘹望日本环境保护政簟与经济措旋1.日本环境保护的主要政策措施日本的环境政策大致可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所谓末端治理对策时期,时间跨度从1953年起,历经1967年的《公害对策基本法》和1968年的《大气污染防止法》,到1971年设置环境厅.第二阶段是从1992年的联合国环发大会到2000年.其间颁布了《环境基本法》(1993年),制定了第一期《环境基本计划》,这段时期是环保重点从可持续性发展向循环型社会过渡的时期.第三阶段以2000年确定第二期《环境基本计划》和《循环型社会形成基本法》为标志,环保政策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日本环境保护的主要政策与经济措施概要归纳如下:(1)立法规范20世纪60年代以前,日本国内的主题是经济恢复与发展,对环境保护很不重视.从60年代开始,日本在经济高速增长过程中公害问题日趋严重,相继发生了"哮喘病"和"疼痛病"等公害病.由于采取公害对策会提高生产成本,所以一般企业都不肯主动地进行环保投资.为此,日本李钟政府于1967年制定了《公害对策基本法》,1968年又制定了《大气污染防止法》和《噪音规制法》,这是日本解决公害问题的开始.根据《公害对策基本法》等,日本政府又分别就大气和水质保护制定了《环境标准》,对企业排水,排气实施了《浓度限制》.地方政府根据国家的公害对策和环境标准,不仅制定了比国家标准更为严格的地方环境标准,而且各市町村还纷纷与区域内的主要企业签定了《防止公害协议》.20世纪90年代,面对日趋严峻的地球环境问题,日本政府于1993年11月制定了《环境基本法人这是一个在《公害对策基本法》和《自然环境保全法》基础上,全面体现政府环境政策的新法.该法不仅详细规定了政府环境政策的基本理念,基本政策和经济措施,而且对制定实施环境基本计划和环境综合计划,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等,也都做出了具体规定.日本2o0O年5月制定发布了《推进形成循环型社会基本法》. 这是一个基本框架法,共包括: 《废物管理和公共清洁法》,《促进资源有效利用法》,《容器和包装再循环法》,《家电再循环法》,《建筑工程材料再资源化法》,《食品再生利用循环法》和《促进绿色购买法》7项法律. 日本政府以环境省和经产省为主,其他部门协调配合,与地方政府,企业,非政府组织和国民建立了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不仅制定了严格的法律法规,而且采取了各种有效的综合措施.切实推动有关法律,法规的执行,同时通过基金支持循环型社会形成的各主体的活动,采取整理,提供信息等各种政策手段,为各主体的行动奠定基础.同时日本政府自身也作为消费者与事业者,为实现循环型社会率先采取绿色采购行动.(2)计划指导根据《环境基本法》,为全面而有计划地实施环保政策措施,日本政府于1994年l2月制订了第一期《环境基本计划》.该计划根据国内外环境保护的形势,以20世纪初为目标,提出了环境保护的基本方针和具体政策措施.关于环境保护的基本方针,主要有以下4点:第一,以环境保护全球科技经济嘹望环境负荷小的资源循环利用为基础.构筑环保型经济社会体系;第二,实现人与自然的协调和长期共存;第三,在公平负担环保费用的前提下,由国家,地方公共团体,企业和个人共同参加环境保护;第四,推进国际环境合作.进人21世纪.日本环境问题正在发生变化,从最初的高度经济成长时期发生的工业污染和公害问题逐步转为日常生活中垃圾废弃物,水质,空气污染以及全球变暖问题.在此背景下,日本政府于2000年出台了第二个《环境基本计划》该计划充分体现了日本面向21世纪的环境保护的新的战略,既由过去的控制工业污染.转为以循环,共存,参与和国际行动4项长期工作为主要内容的,最终建立以再循环使用为基础的发展战略.为了实施这个战略和计划,日本从生产生活环节上和社会整体运行机制两个方面同时着力推进.2005年2月16日.全球141个国家签署和批准的《京都议定书》正式生效.依照《京都议定书》,日本2008年至2012年内应当使温室气体年排放量比1990年减少6%.但2002年实际排放量比1990年增加了8%.因此形势十分严峻.议定书生效后,日本政府于4月28日公布了新的《京都议定书目标达成计划》.按照该计划.日本将实施超过百项的政策与措施,以2003年排放量为基数.2012年实现比现在减少14%.其中通过节能,抑制石化能源的消费,削减8.5%;通过森1.6%通过排放权交易(主要是CDM方式)等方式来完成.(3)强化组织管理,增加政府的环保投人日本政府的环保投资从1990年度的13403亿日元,增加到1999年度的30213亿日元,增加了1.25倍.另外,1995年度以后.环保投资占一般会计支出的比重一直保持在1.6%以上,均高于1990年度的1.1%.另外,各地方政府的环保投资也从1990年度的37218亿日元,增加到1996年度的61751亿日元,增加了65.9%:与此同时,环保投资占地方财政支出的比重,也由4.5% 提高到了5.9%.(4)推动企业环境管理与环境监督西欧各国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实施了企业环境管理和环境监督.在企业主动采取环保措施并评价其效益和成果的基础上,不断提出新的环保目标.1996年,国际标准化机构又统一制定了环境管理,监督的国际标准,即(iso1400系列》.随着国外对环境越来越关注并且限制措施日趋严格.同时日本企业对欧美国家的直接投资急剧增加,日本政府采取了一系列促进企业环境管理,监督的政策措施.各大公司变得十分重视开发环境模拟技术与环境协调技术,从产品设计和生产的最初环节就把环境保护手段纳人其中.日本企业在政府的倡导和推动下.逐步建立了环境会计制度.很多大企业每年发表环境报告书.以开展企业自主减少二氧林吸收二氧化碳减排3.9%;余下化碳排放为例:实施环境会计制5O2007年第2期总第254期度加上同行业定期核查和研讨减排的进展,有效激发出企业家精神.推动企业采取节能报酬率高的技术.虽然日本的"自主减排"政策本身并无任何的惩罚机制.但产业的联合行动以及每年定期开会检讨所带来的"信息的透明化"和"同行压力"确实发挥了有效的促进作用.(5)促进环保产业发展1995年度.日本环保产业的市场规模已达9万亿日元左右,约占GNP的5%.1990---2000年度.环保产业的产值年均增长率为8%.为促进环保产业的发展,扩大环保商品的市场,1996年2月.在政府的支持下,由率先购买环保商品的政府机构,民间团体和企业.共同成立了"绿色采购网络".到1999年6月,其团体会员发展到1815个,该网络成立后,主要是从事环保产业和环保商品方面的信息收集,并向会员宣传和提供信息,咨询服务等.为提高企业和国民的环保意识.日本政府规定凡是在生产,使用,消耗全过程中全面考虑环境保护的商品,都可以使用环保标志.以有利于促进消费者的购买和消费.到1999年5月,已有7O个系列的3061种商品获得了环境厅认可的环保标志.日本政府2000年制定了《绿色采购法》,于2001年4月实施. 该法规定了国家机关和地方政府等单位有优先采购环境友好型产品的义务.2003年政府复印纸等办公用纸,文具类和仪器类的绿色采购已占实际采购的95%以上.2004年政府所有的普通公用车都已改装成低公害车.其主要的措施是:第一,实行环保标识制度并建立完善的绿色采购信息网络;第二,规定绿色采购商品品种及其评判标准,绿色采购商品品种数量由2001年101种扩展到2005年的201种.同时又确立了与公共事业相关的55个绿色采购商品;第三,规定各国家机关公布年度绿色采购实际情况.日本《绿色采购法》通过干预各级政府的采购行为,促使环境产业产品在政府采购中占据优先地位.并对公众的绿色消费起到良好的示范和导向作用.(6)建立生态工业园区以解决现实环境问题和有效利用资源为出发点,建立废弃物再生利用行业的生态工业园.发展静脉产业是日本建立循环型社会的重点领域和切人点.也是日本为发展循环型社会树立的典型示范.日本从1997年就在"零排放工业园"的基础上,开始规划和建设生态工业园区.并把它作为建设循环型社会的重要举措. 据介绍.日本政府已先后批准建设23个生态工业园区.这些生态工业园区由环境省会同经济产业省根据废弃物产生种类和数量以及经济运送距离.综合考虑地方政府的积极性和当地环境要求而批准设立.事实证明:日本发展静脉产业型的生态工业园区.不仅成为解决环境问题的主要途径,而且已经成为当地新的经济增长点,受到了各地方政府的积极响应和大力支持.同时由于此项工作由环境省直接负责.确保了以环境安全为前提的静脉产业的有序发展.环境省主要资助生态工业园环境保护区的软硬件设施建设和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经产省主要资助硬件设施建设,与3R相关技术的研发及生态产品的研发等.国家对人园企业的补助经费占企业初步建设经费总额的1/21/3.地方政府也有一定补贴.(7)促进环保事业发展的金融税收政策为从资金方面支持企业的环保投资,日本政府根据《环境事业团法》成立了环境事业团,并通过政策投资银行(原日本开发银行)和中小企业金融公库等提供环保融资贷款.1999年度.环境事业团的事业计划为429亿日元,其中,环保设施建成转让事业为307亿日元,环保融资事业为122亿日元.1993年5月,日本政府还仿效美国的经验.成立了"地球环境基金",该基金除政府出资外,还广泛吸收社会各界的捐款.1998年度.地球环境基金对全国437项民间环保事业中的195项提供了7-3亿日元的资金. 约占其全部事业费的1/3.其规模虽然很小,但其发展却备受关注.日本对废旧塑料制品类再生处理设备在使用年度内.除普遍退税外.还按取得价格的14%进行特别退税;对废纸脱墨,玻璃碎片杂物去除,空瓶洗净,铝再生制造等设备实行3年的退还固定资产税.另外,实行废旧物资商品化收费制度.日本在个别物品再生利用法中,规定了废弃者应当支付与旧家电,旧容器包装,旧汽车的收集,再商品化等有关费用.近年来,环境税成为日本争全球科技经济嘹望论的热点话题之一.日本环境省2004年首度提案征收环境税. 2005年又对方案进行了修改.该方案计划对石化燃料产生的每吨二氧化碳当量气纳税2400日元. 环境省预计:此项措施可削减5200万吨温室气体,相当于削减4%的量;对使用汽油,煤气和电力征收环境税在抑制能源消费的同时.税金还可用于改善环境.然而.经济产业省和产业界则担心征收环境税会对经济产生不良影响,危及经济复苏,进一步加速产业空洞化,因此,坚决反对;还有一种意见认为,如果税率太低,很难起到作用.经过激烈的争论,环境税方案被暂时搁置,推迟到2006年以后决定. 2.日本的环境研究和技术开发政策回顾日本的环境研究与技术开发的历史,一直是随着时代的变化,因应着当时的环境问题和需求而发展起来的.20世纪60年代,由于大气污染的问题日益突出,技术开发的重点是如何减少大气污染物质的排放.推动了发电厂的脱硫,脱硝技术.使日本大力发电厂每单位发电量的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排放在发达国家中达到最低的水平.近年来.围绕着减轻环境负荷.环境研究和技术开发以及环境政策的重点领域转向防止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保护,废弃物处理等.最近.二恶英对策,土壤污染净化成为环境研究和技术开发的新课题. 日本现行环境研究和技术开发的指导方针源自2002年4月日本中央环境审议会审议通过的《环境研究和技术开发的推进方环境保护全球科技经济嘹望针》.该方针是中央环境审议会下属的环境研究技术专业委员会根据现行《科学技术基本计划》和《环境基本计划》,将综合科学技术会议2001年9月制定的《各领域推进战略》具体化的成果. (1)环境研究和技术开发的现状与需求①现状分析环境概况:近年来,全球范围的暖流,洪水等异常现象频频发生.虽然与地球温暖化的关联还不确定.但从防灾的角度进行预测和防范的重要性增强.El本的消费品很多在亚洲地区制造,这些地区的环境污染的越境移动对日本产生直接影响,El本和亚洲国家在经济和环境方市的关系更加密切.国民需求:在El本内阁府2004年进行的调查中,日本国民选择的"科学技术应当做出贡献的领域"中,排名前1至4位的分别是"地球环境及自然环境的保护","资源开发与循环","能源开发与有效利用"和"废弃物的处理".都属于环境和能源领域.表明:El本民众对环境研究和技术开发的高度关注.对尖端技术的担心:纳米技术,基因工程技术发展迅速,但对环境的影响并没有充分考虑, 对相关环境影响,社会影响的研究不足.环境与经济的关系:节能家电快速发展.通过减排技术增强汽车产业竞争力等都是研究开发促进环境与经济良性循环的实例.但伪造环保性能的事件发生.影响了消费者对环境技术的人才不足:地方环境研究机构人才不足.核心技术人员的老龄化严重.学术领域中跨领域的复合型人才不足.②社会需求分析为了制定适当的环境政策,必须准确把握环境问题的状况和问题的特质.这就要求确切把握经济社会的状况,对环境的负荷,资源环境的秉赋状况等.作为环境保护政策的基础,需要发展基础的环境科学研究, 把握环境变化,进行结构分析,将来预测,以及人类健康,生态系统的风险评估等;同时还要开发污染处理技术,回收利用技术,环境修复技术等有利于环境保护的各种技术.此外还应当开发促进人类社会从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形态向低环境负担的循环型社会转变的政策,计划和设计方法及相关技术等.(2)环境研究和技术开发的基本战略①促进研究开发的综合与整合针对全球规模的多要素的环境问题.促进研究领域间的相互影响.开展综合性的系统化研究.可持续发展要求同时实现不同领域的多项目标,因此开展能同时解决两个以上环境领域问题的研究(Win—Win型研究)十分重要.加强环境问题预测和预防的研究.加强与环境问题相关的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信赖.②充实和完善环境研究的基522007年第2期总第254期础加强人才培养和组织的改组.改进地球观测等持续性的观测系统.开发和运用新的观测技术,设备和方法.促进环境信息的利用与普及.收集,保存和有效利用中药环境试样.③研究开发成果回报社会推动环境技术的应用和普及.完善和加强研究开发的评价.加强以东亚为中心的国际合作.(3)重点研究领域①构建抑制地球温暖化的社会研究课题举例:温室气体排放量的掌握(观测,监视,影响评价等).解析全球气候变暖的结构(过程研究等).未来预测(气候模型,影响模型,排放预测模型等).有关地球温暖化的政策研究(经济措施,国际法,社会影响研究等).有关地球温暖化信息与传播的研究(预警机制等).能源环境技术开发(节能,新能源,替代能源,能源系统研究).观测技术开发(观测传感器,船舶和飞机用自动观测系统).②循环型社会建设为了建设循环型社会.需要把握资源循环的状况,设定定量目标等.因此需要推进对资源循环,循环型社会的评价体系,制度和经济措施等相关研究.在技术开发方面,具体课题包括废弃物上游阶段的减量技术,流动各阶段的循环技术和处理技术等.另外,为了将研究成果更好地应用于社会. 还要从具体居住区域乃至国家规模的资源循环系统出发,推动系统开发和评价研究.③构建自然共生型社会对野生动物种群和生态以及人类活动的状况从局部,区域乃至国家范围进行长期观测和研究.开发生物多样性随环境动态变化的预测技术与方法,解析水循环,物质循环和生物资源等生态系统问的联系以及这些因素对区域社会文化的无形价值.研究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的方法. 随着化学污染,水资源和生物资源枯竭等问题的突出.还要推动研究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动态结构及其对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功能的影响.④实现社会的安全,安心研究课题包括:土壤的化学污染物处理技术的普及.污染的长期监测;广域,高精度化学污染物曝露模型的开发:汽车气体减排技术的进一步开发;开发环境污染对内分泌系统紊乱产生影响的评价方法:开发对儿童产生影响的风险评价方法;开发纳米材料等新污染风险的评价方法: 开发低成本,简易,高精度的环境风险评价方法:开发减少产品中化学物质在消费,废弃过程中污染风险的技术;动植物和生态保护目标和评价方法的研究等环境保护等.(4)主要政策措施①推动产,学,富合作从环境和经济协调发展的目标出发,进一步完善产学官合作的机制.研究建立尖端技术的产学官合作研发制度,环境技术孵化中心等.充分利用环境类大学院系中人才和设备等资源.②推动地方环境领域的研究开发优化地方环境科研体制,强化环境技术的实证能力等功能. 结合地方的环境课题与需求.加强地方产学官的合作开发.③加强人才培养.完善组织机构提高大学等环境领域教学和研究的质量,特别要加强紧缺人才的培养.促进环境领域和其他领域的人才交流,培养复合型人才.完善国立环境研究机构的研究员制度.促进年轻研究人员和外国研究人员的培养与利用.提高环境研究和技术开发业务管理人员的资金管理能力.④增加竞争型研究开发资金环境科研领域已经引人了竞争型研究资金制度,今后要在不断完善制度的同时进一步扩充. 在竞争型研究资金项目内的资源分配方面,应充分体现研究开发评价的结果.⑤积极运用尖端技术的成果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中长期内将会产生新的化学物质风险评价,观测的新技术和方法.纳米,材料技术的新成果将会在环境观测,健康及生物体影响评价,防治环境污染等方面得到应用.信息技术在地球观测,提供全球科技经济陈望环境信息等方面将会起到推动作用.⑥知识产权制度的完善和环境信息的传播制定环境研究与技术开发领域的知识产权战略.强化知识产权基础;推进调查测量方法,分析技术的标准化:建立资料全面,便于一般民众利用的环保信息系统.⑦开展国际科技合作以亚太地区为重点开展环保领域的科技合作,积极参与治理地区性环境问题.推动国际性学术交流,支持发展中国家的人才培养和技术转移.⑧加强研究开发的评估国立环境研究机构应根据内阁制定的《关于国家研究开发评价大纲的指导方针》(2002年11 月)和环境省的《环境省研究开发评价指导方针》(2002年)研究项目评价,结果要公开发布并体现在研究资金的分配中.⑨促进环境技术的宣传与普及有价值的环境技术应通过第三方验证的方式推广和普及;开发有关环境友好性产品和服务的综合性指标体系,促进环保产品的普及和消费者意识的提高:充分利用环境类大学院系的教育资源,普及环境知识;改善环境技术的宣传,广告方法和体制等.⑩把研究开发成果反映到政策当中环境研究与技术开发的成果应充分反映到各领域的环境政策当中;应建立研究人员和政策制定者合作的体制;推动政策本身的研究.●。
日本节能规划的战略目标及其保障措施
日本节能规划的战略目标及其保障措施姜雅【摘要】@@ 日本的"节能规划"出自2006年5月日本经济产业省发布的<新国家能源战略>.这是日本目前指导国家资源能源发展方向的主要战略,该国家战略提出了3个战略目标和5个数值目标,按构建世界最先进的能源供求结构、开展资源外交及加强能源环境的一体化建设、充实危机应对政策、解决共同课题等4个方向又分别制定了8个子战略,"节能规划"就是这8个子战略中的第一个战略性规划,是日本"建立世界最先进的能源供求结构"构想中的第一个环节,足见日本从国家层面上对"节能"的重视.【期刊名称】《中国金属通报》【年(卷),期】2010(000)006【总页数】1页(P39)【作者】姜雅【作者单位】国土资源部信息中心【正文语种】中文日本的“节能规划”出自2006年5月日本经济产业省发布的《新国家能源战略》。
这是日本目前指导国家资源能源发展方向的主要战略,该国家战略提出了3个战略目标和5个数值目标,按构建世界最先进的能源供求结构、开展资源外交及加强能源环境的一体化建设、充实危机应对政策、解决共同课题等4个方向又分别制定了8个子战略,“节能规划”就是这8个子战略中的第一个战略性规划,是日本“建立世界最先进的能源供求结构”构想中的第一个环节,足见日本从国家层面上对“节能”的重视。
在过去的30年中,日本的能源利用效率,即获得每单位GDP所消耗的最终能源指数由1973年的159下降到2003年的100,提高了37%。
到2030年的目标是指数达到70,较2003年提高30%。
1.构筑节省能源技术战略在各个相关领域全部设立节能目标及细小的完成步骤,2006年出第一版,以后不断的调整和改进,同时推进多元化的科技人员及技术攻关工作的开发与合作。
2.按领域进行行业提高能效标准的研究和导入,尽快推出适应当前水平的行业标准(1)产业部门:制定最先进的节能利用标准,通过政策鼓励和税收调节进行推广,对ESCO事业(即日本能源服务公司)中所有与节能相关的商业项目进行支援。
日本节能政策及经验
律 ,该 法律 是 在 第 二 次石 油 危机 的 背 景 下 于 17 9 9年 6月 2 2日制定颁布 的 ,前后经过 了 1 9 93
年 、19 年 、2 0 年和 2 0 年 四次修订 。现行 98 02 05 法律于 2 0 年 3 2 06 月 8日由经产 省发布 ,共有八 章 9 条 ,包括涉及 工场 、运输 、建筑物 、机 器器 9 具 的节能措施 ,以及总 则、基本方针 、杂则和 罚
维普资讯
誊考蜘
日本是 全世界推 进节能 最先进 的 国家 ,从 17 年至 2 0 年 ,日本的单位 G P平 均能源 消 93 03 D 费指数下降 了 3 %, 7 成果斐 然 , 其主要做 法如下 。 定工厂 ) 依法聘用能源 管理者和能源 管理 员。 , 从 2 0 年起 , 能 中心每年对 第一类工厂 实施现场 01 节 调查, 如果评分 不达标 , 经产省地方 局将 实施 “ 见 证 检查 ” ,并提 出改进建议 ,如果 企业 不遵从指
品普 及推进优 秀店 ”名单 ,授 权悬挂 全 国统一 的 图形
标志 。 每年还在大 型的 “ 销售商”中评选 经济产业大 臣
奖和 环境大 臣奖等 。
在消费环节 ,实行能效标 识制度 。从 节能标 识标
签上消费者可 以了解到能效等级 、每年 的能源 消费量 、
节能标准达标率 、能源运 行费用 、 生产厂 商、 品名 称 产
2. 截止 2 0 0 5年 ,全 国累计 已有 6 9 0 获得 能源管理 师资格。 2 7人 蚂前业务领域 的用能 已经 占到全 国用能量 的 i 9 2.%。
2 0 . ・月 千 。 0 8 No 2
维普资讯
等 处罚 。到 2 0 年 4月,日本 已将 2 种家 电、汽车 等 06 4
日本集合住宅的节能设计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是提⾼密闭性。
提⾼密闭性,就是尽量减少墙壁、天井及地⾯上的各种构配件和建材之间的缝隙,限度减少室内外冷热空⽓的对流。
密闭性不好即使施加保温材料也⽆法达到节能的效果。
但是密闭性好的住宅必须设置换⽓⼝,定期进⾏换⽓。
⼆是提⾼保温性。
提⾼保温性就是通过保温材料、保温构配件及严格的施⼯标准等减少室内热损失。
⽬前,采⽤外保温是提⾼住宅保温性能的最为有效的作法。
外保温与传统的保温⽅法不同,是采⽤保温材料将室内空间完全覆盖起来,不留丝毫缝隙。
三是多种能源组合利⽤。
即除普通电源外,还可以通过利⽤太阳能、风能、地热、燃料电池及各种余热,降低⽯化能源消耗。
四是⽴体绿化。
⽴体绿化就是尽量增加建筑物可以绿化的空间,通过植物吸收太阳热能,降低建筑物表⾯的温度。
⼀般包括庭院、阳台、墙壁及屋⾯的绿化。
如NEXT21就是具有代表性的实例。
NEXT21是⽇本⼤阪燃⽓公司在1992年建成的⾼科技⽣态节能环保型住宅。
在多种能源组合利⽤和⽴体绿化⽅⾯,给我们提供了许多可以借鉴的经验。
在能源供给⽅⾯,NEXT21主要采⽤普通电源与绿⾊能源组合的能源供给系统,具体采⽤的能源有普通电源、磷酸燃料电池、太阳能电池、燃⽓及余热。
在住宅使⽤的第⼀阶段(前5年),通过采⽤上述组合能源供给系统与节能设计相结合的⼿法,能源⽐普通住宅节约27%,⼆氧化碳、氧化氮等的排放量分别减少25%、56%,证明了组合能源供给系统可以⽤于城市集合住宅。
在住宅使⽤的第⼆阶段(后5年),改⽤以燃⽓为主的能源供给系统,能源⽐普通住宅节约30%.10年监测的结果表明,与普通住宅的能源系统相⽐,NEXT21的节能效果提⾼了30%,⼆氧化碳、氧化氮的排放量分别减少28%、13%,节能减排效果明显。
⾼⽓密性、⾼隔热性的住宅设计不但增加了住宅的⾼保温性,降低了能源消耗,⽽且提供了室温适宜的舒适环境。
在节能设计⽅⾯,除提⾼住宅的密闭性和保温性外,NEXT21还采⽤了⽴体绿化的⼿法。
浅析中日的节能方面的举措
浅析中日的节能方面的举措作者:王金山来源:《教育与管理》2012年第10期【摘要】本论文对中日两国在节能方面的举措进行论述。
文章分三部分展开,首先简单介绍两国政府在节能方面的对策,其次论述两国的国民意识在节能方面的差异,最后引用一些调查数据来分析两国在节能方面的不同。
现在中国的能源形式并不乐观,节能势在必行。
而一衣带水的日本在节能方面的成就引人注目,确实值得我们借鉴一下。
【关键词】节能资源对策能源国民意识消费1 两国政府的对策日本是个资源匮乏的国家,对石油等资源的依赖特别高。
日本自从制定节能法以来,节能效果显著。
也从而看出节能法在日本节能全体布局上占有重要地位。
节能法是日本自身应对出现石油危机等之类的能源危机,保护国内的经济环境避免过度动荡,推进能源使用合理化的一部法律。
依据日本的节能法,日本产汽车力图在不影响性能方面下把节能做到最好。
比如日本第一大汽车公司丰田为提高能源使用率和研究二氧化碳排放量为目而开发的碳纤维增强塑料的汽车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丰田这样做的目有两个,一是为应对国家节能的要求,缓解环境污染状况;二是增强公司竞争力。
日本的国家节能效果显著当然也有政府的努力。
对于一个资源匮乏的、严重依赖海外资源的国家,日本政府选择“低碳社会”这条道路是非常正确的。
因此,日本政府在核能、可再生资源及节能上做了很多实践和技术上的革新。
并且政府制定了一些优惠政策,鼓励国民购买一些节能产品,呼吁国民参与一些节能活动。
自从实行改革开放以来,这30年来中国经济一直在飞速增长,在引起世人瞩目的背后,是资源的逐渐贫乏与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严重。
虽然在30年前,我国也制定了《环境保护法》,但注重的始终是经济的增长,而不是节能环保上。
因此近几年的“电荒”、油价上涨等能源问题越加突出。
因此,中国政府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建设循环型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目标,也就是把环保节能放在重要地位中,注重地域开发与环境保护两者的平衡。
日本国民节能意识及其借鉴
第9卷 第1期2009年 1月 科 技 和 产 业Science Technology and Indust ry Vol 19,No 11Jan., 2009日本国民节能意识及其借鉴金雪梅(南通大学外国语学院,江苏南通226007)摘要:人类正面临能源危机、能源安全的威胁。
但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对能源需求却不断上升,能源紧张的态势日益显现,面对能源危机日本采取了积极应对的策略。
日本虽然是一个国土面积不足中国1/25、人口数量不足中国1/10的国家,但从政府到国民,对能源安全都具有强烈的危机意识。
日本国民节能意识的全民普及,为日本社会节省了巨大的财富,本文拟从日本国民节能意识的作用,探求对我国尽快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能源危机;节约意识;节约型社会中图分类号:TE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1-1807(2009)01-0099-04收稿日期:2008-10-25作者简介:金雪梅(1972—),女,吉林长春人,南通大学外国语教研室副主任,讲师,研究方向:日本语教学和日本语言学。
1 国际及我国的能源危机据国际权威机构估计,世界已探明的可采石油,大约只可供应人类40余年的需求(天然气为60~70年,煤炭约200年),人类正直面能源危机对能源安全的威胁。
而且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使得资源需求不断上升,资源紧张的态势更日益显现,面对能源危机世界各国都在积极应对。
我国虽然国土辽阔,资源总量丰富,但由于人口众多,人均占有量不足。
根据《各国矿产储量潜在总值》的估算,我国矿产资源储量潜在总值为16156万亿美元,居世界第三位,但人均矿产储量潜在总值为1.51万美元,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58%,排世界第53位,全国耕地保有量人均不到114亩,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3,而且人均资源数量和资源生态质量仍在继续下降和恶化。
我国以占世界9%的耕地、6%的水资源、4%的森林、118%的石油、017%的天然气、不足9%的铁矿石、不足5%的铜矿和不足2%的铝土矿,养活着占世界22%的人口;大多数矿产资源人均占有量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我国占有的煤、油、天然气人均资源只及世界人均水平的55%、11%和4%。
日本德国节能主要技术及案例
1
日本建筑节能主要技术 德国建筑节能主要技术 国内节能建筑存在的问题 完成的示范项目案例
2
日本建筑节能主要技术
3
日本山行县建筑节能的实际效果
当冬天室外积雪达到一米多高、室内无空调等采暖设备的情况下,通 常住宅的室内温度仍然可以维持在18-20℃。夏天则只要很少的冷量 就可以维持室内空气的舒适性。冬天它的热量主要来自于人体和电脑 等家用电器发出的热量。夏天的冷量取自于小功率的空调。建筑达到 这种效果主要靠的是墙体优良的保温、防辐射措施、密封性及空气热 回收。
21
被动式住宅的通风系统
通常空气交换比率为:住宅 0,3 - 0,5 h-1;办公室0,8 - 1,0 h-1 。其高效热回收 新风系统的效率在85-90%, 从上述能量损失与获取图中 可以看出热回收率的重要性。
22
地下换热管道
地下换热管道是一种利用 地下热量的节能系统,图 中,新风进屋时先要通过 地下的方块形管道换热再 进入室内,这样就充分利 用了地下的热量,能做到 新风系统的进一步节能。
5)材料采购、施工与设计没有很好地结合,往往使一个很好的节能设计却达不到 理想的节能目标。
26
有待改进的方面
1)在按照国家节能设计标准设计的同时,提高节能设计的创新性,包括零 排放建筑的设计;
2)参考日本、德国等国外先进的节能设计方法,在建筑节能设计中从根本 上去降低能源的需求,而不是在能源需求不变时去做节能设计;
传热系数 UV
ca. 5,8 2,7 - 3,2 0,9 - 1,8 0,45 - 0,8
聚热系数 g
ca. 0,85 0,75 - 0,8 0,58 - 0,65 0,45 - 0,6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年度)
出典:2009年能源供给情况(资源能源庁)
4
■建筑能源消费量的情况
建筑能源消费量与建筑面积增加产生的变化
1990年度的指数 1 1 1 1 1 1 1 1 1 1 2 2 2 2 2 2 2 2 2
1.6
能源消费量
1.5
1.4
1.3
↑ 建筑面积
1.2
1.1
1
能源消费量/建筑面积
0.9
出自:2009年能源需求供给量(资源能源厅)
◆促进节能性能的可视化 评价体系与标识
◆符合节能标准的义务认识及对节能 工程的探讨
◆促进零排放节能住宅·建筑物的推 广
现存存量的对策
◆通过补贴、税制等的政策支持推 广节能·改造
可再生能源的应用
◆促进太阳能发电、太阳能热源· 地下蓄热的使用
通过使用周期减少CO2排放
◆推广减少使用周期·碳排放的
住宅LCCM(life cycle·carbon·minus)
新建建筑物(2000m2以上)
(単位:%)
100 90
85 87 85 83 85 8888
80
74
70
70
60
50
50
40 34 34 35
30
20
10
0
新建住宅
(単位:%)
100
90
80
70
50~60
60
50
43
40
30 20
26 7 9 12 15 15 15 16 18
3
10
0
※ 符合1999年标准的建筑物建筑面积的比例
(年度)
5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住宅能源消费情况
住宅能源消费量与住户增加产生的变化
1.35
1990年的指数
1.30
1990-2009
23.6% 1.06倍
33.6%
1990-2009
1.31倍
1990-2009
42.8% 0.88倍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内保温隔热施工法
札幌青森東京Fra bibliotek屋顶和天棚
(単位:mm) Ⅰ地域
145
墙 楼板
接触外部的部分 其他部分
95 130 90
一层楼板 接触外部的部分 的外周 其他部分
70 20
Ⅱ地域
110 75 105 75 60 20
Ⅲ、Ⅳ地域
100 45 85 60 35 10
13
■从19990年开始住宅・建築物节能标准符合率的变迁
0.6
0.5 S 5159年80基年準以以前前 1S95850年年基标準准
1H9593年年基标準准
1H91919年年基标準准
11
■ 住宅节能标准
●将全国按6个地区划分 ●按地区制定隔热·气密及遮阳等相关标准
順次強化
◆6个地区
(GJ/年・戸)
30 北
25
◆年采暖制冷能源消费量测算
(由国土交通省测算)
1.25
能源消费量
1.20
1.15
1.10
1.05
能源消费量/户数
1.00
0.95
出典: 2010年能源需求供给量(资源能源厅)
↑ 户数
(年度)
6
■不同地区家庭的能源消费量
住宅能源消费情况(8个城市独立住宅的比较)
北 札幌
606.07.7%
22.8
3.8
仙台
26.9
新潟
16.5
0.9
東京
15.9
2.6
中期目标 (2009/9发布) 比1990年降低25%
2010年 12億
5,800万t
2011/3/11 东日本大地震与核泄漏 事故 ☞节能政策的修改 ☞目標値変更の可能性
远期目标 (地球温暖化対策基本法
案) 比1990年降低
80%
2007年
1990年 2000年
2010年
2020年
2050年
図中、「京都議定書の基準年」、「2007年」及び「2010年」の温室効果ガス排出量は、国立環境研究所「日本の温室効果ガス排出量 3
天窗的自然采光 利用
提高外墙节 能性能
20
■通过生命使用周期减少CO2排放 通过生命使用周期减少CO2排放的预测
◆设想: 通过运营阶段的创能剩余部 分抵消建设部分建设过程中 的CO2排放量
21
■LCCM(减少生命使用周期·碳排放)住宅实例 (筑波市)
太阳能发电板 +太阳能热水器集热板
通过新风系统 的换气
データ(1990~2010年度)確定値 」(2012/4/12発表)による
■日本最终能源消费的预测
(PJ) 18000
16000
14000 23.2%
12000
运输部门
10000 800026.5%
住宅・建筑部门
6000
4000 2000 50.3%
产业部门
0
3部门合计 1990-2009
1.04倍
考虑冬季直接获取太阳能 南向设大开口
为了遮阳采光和通风整墙采用百叶饰面
采用LED照明多 点分散配置
采用高效HP空 调按时间段采 暖制冷
地区木材的利用 使用高炉水泥混凝土
遮阳的木质百 叶窗
高效能热水 器・燃料电池 等
ライフサイクルカーボンマイナス住宅・研究開発委員会(委員長:村上周三(独)建築研究所理事長)
333.30.0%
0.0
20.0
40.0
60.0
80.0
出典:财团法人建筑环境・节能机构「自主可循环住宅的设计指南」
272.71.1%
暖房 冷房 給湯 調理 照明他電力
100.0
120.0
(単位 GJ/户)
7
■参考:日本年平均气温
札幌
出典:気象庁 気象統計 「平年値分布図 平均気温 年」
8
目录
1.住宅·建筑能源消费现状 2. 住宅·建筑节能的标准 3.为节能而采取的措施
・建立建材·机器性能的担保·标识制度 ・节能建材·设备的生产·施工体制的强化 ・节能新技术·服务·工法的开发·对供应体制的支持等
17
■为提高节能标准符合率所进行的种种诱导工作 等 补助金·推进事业
◆住宅零排放节能推进事业 ◆住宅・建筑物减少co2排放的示范事业 ◆建筑节能修改促进事业 ◆提高木结构住宅施工能力·继承事业
●隔热性能标准 【PAL:Perimeter Annual Load】
玻璃的规格、隔热材料的厚度等
●设备节能标准 【CEC:Coefficient of Energy Consumption】
「符合不同节能标准的建筑物」能源消费量的比较
1
1
0.9
0.925 0.85
0.8
0.7
依次强化 标准
0.75
※ 依据不同隔热标准对住宅进行调查所得出的推测值、
2011年度依据住宅生态积分发行户数得出的推测值(暂定
值)
14
目录
1.住宅·建筑能源消费现状 2. 住宅·建筑节能的标准 3.为节能而采取的措施
15
■住宅·建筑领域今后节能措施的方向
住宅·建筑物的节能化
◆修订住宅·建筑节能标准体系 ※隔热性能·各设备的节能标准 → 建筑物本身一次性能源消费标准
9
■节能法※ (住宅・建筑物)的概要※:关于能源使用合理化的法规
节能标准 (分住宅·非住宅)
300㎡以上的 住宅・建筑物
不足300㎡的 住宅・建筑物
新建·增改建时、在规划设计阶段尽量符合节能标准
上报(规划设计)的义务
尽可能的符合节能标准
行政厅检查规划设计
10
■ 建筑物的节能标准 (300m2以上 非住宅)
通过建设、维护管理、废弃物再利用 等生命周期全过程减少co2排放量 16
■符合节能标准义务化-课题 (1) 评价、审查体制的建设 ・提交·认定·标识制度等节能性能评价·审查技术的普及
(2) 对中小工务店的支持 ・对中小工务店·木工节能施工技术学习培训的支持(5年计划)等
(3) 建材·机器设备的性能·质量的保证·提高
22
谢谢大家
第5届 中日建筑·住宅技术交流会议
日本的节能措施(住宅・建筑方面)
2012年10月
The Building Center of Japan
目录
1.住宅·建筑能源消费现状 2. 住宅·建筑节能的标准 3.为节能而采取的措施
2
■日本温室效应煤气排放量与中远期目标
2007年 13億 东都议定 6,500万t 书标准年 12億 6,100万t
名古屋
16.6 1.1
京都 13.6 1.7
福岡
16.5
1.3
那覇 5.4 16.8
南
0.8
0.2 23.9
25.2 3.6
4.4
333.33.3%
272.71.1%
23.2
3.9
282.81.1%
21.3
3.4
292.98.8%
23.9
4.3
313.15.5%
15.7 3.9
313.17.7%
5.2
28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