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频谱管理条例

合集下载

电磁频谱管理与检测

电磁频谱管理与检测

频谱是一种无形的战斗力,并且是可与火力机 械动力相提并论的新型战斗力; 战时频率资源如同弹药、油料一样重要,是作 战的必需物资基础。
21世纪将是频谱战的时代!!!
7.管理机构 国际电信联盟(成立于1865年)
(International Telecommunication Union ,ITU) 联合国设立专门机构,总部 日内瓦,有192个成员国。
研制之初,忽视了舰载雷达警戒系统与舰载卫星通
信系统的电磁兼容性,致使两个系统同时工作时相
互干扰,无法发现目标(来袭导弹)而丧失作战时

沉没。
二战后丘吉尔总结说 :“没有这种战场魔法,我 们就会失败 、失败、直至死亡。”
案例4:美越战争(1961年~1975年)
美国空军在越南战争期间损失惨重,被击落飞
频带名称
至低频(TLF) 至低频(TLF) 极低频(ELF) 超低频(SLF) 特低频(ULF) 甚低频(VLF) 低频(LF) 中频(MF) 高频(HF)
频率范围
0.03~0.3Hz 0.3~3Hz 3~30Hz 30~300Hz 300~3000Hz 3~30kHz 30~300kHz 300~3000kHz 3~30MHz
攻占旅顺后,举行宴会的日军将领
日本与俄国在中国开始的一场战争
日、俄双方在朴茨茅斯签订和约
案例2:1942年日美中途岛之战
日军对电磁频谱管 理控制不力,作战计划 以及“AF” 密电被美军截 获破译,并发出信息, 日军中套,丧失作战主动权惨败,4艘航空母舰被击沉 ,海军航空兵部队主力全部被歼。
案例3:1982年英阿马岛海战
队信息化建设的高速发展,它已成为未来战场上影
响战争胜负的一个重要砝码。

小议电磁频谱资源管理

小议电磁频谱资源管理

小议电磁频谱资源管理作者:王晓汪洋来源:《科学与技术》 2019年第4期■王晓1 汪洋2摘要:电磁频谱是信息化战争的重要战略资源,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广泛应用,电磁频谱的战略价值和基础作用日益突显。

信息化战场上,越来越多的电子信息作战装备应用于战场,各种电磁干扰及电磁设施的影响,使得战场电磁环境极其复杂。

由于可用频谱资源十分有限,目前在400GHz以下,能否高效地实施频谱管理,是决定信息优势的获取乃至战争胜败。

关键词:频谱管理;电磁环境;资源;战争引言:在信息化军队建设背景下,未来信息化作战将有大量先进的战斗机、驱逐舰、弹道导弹、航空母舰等武器装备编入现役,这些先进的装备多以大平台上承载多系统的模式存在,每个作战平台上都装载有成百上千的用频装备。

因此对频谱的依赖性越来越强,电磁频谱在战场上的作用更加举足轻重。

无线电通信装备和电子设备的不断增加,对频率的需求迅速增长,频率资源越来越紧张,必须对电磁频谱采取有效管理,否则将导致可用频率的严重匮乏。

一、电磁频谱管理现状电磁频谱管理,指的是对电磁频谱资源进行合理的而又科学划分以及资源管理,并且适当的进行指配和分配,保证其得到更为高效率以及高性能的效能最大化。

军事电磁频谱管理,是一种特定的军事行动,是指军事领导机关的电磁频谱管理部门运用法律、行政、技术和经济等手段,对军事领域的电磁频谱业务实施统一的规划和控制。

管理的最终目的是保障科学、合理有效地利用电磁频谱资源,最大限度地保障国防建设和军事斗争的需求。

为了保证在新时代的信息化作战中能够得到更多的频谱优势,我国现今已经大力发展电磁频谱管理相关体系的构建和完善,将电磁频谱管理方法进一步的健全和完善,与此同时,深化内部军事理论方案的改革,进一步的加深电磁频谱管理的力度,将大部分的研究注意力放在军事电磁频谱管理方面已经形成了一个定式。

[1]电磁频谱一种特殊的自然资源,其特殊性主要表现在:一是频谱资源有限。

频谱包括红外线、可见光、X射线;但作为电磁频谱通信所使用的频谱资源,国际电联将3000GHz以下的电磁频谱称之为无线电磁波的频谱。

无线频率使用管理制度范文

无线频率使用管理制度范文

无线频率使用管理制度范文无线频率使用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有效管理国家的无线频率资源,维护无线电通信的正常秩序,加强对无线电电磁环境的保护,保障各类无线电业务的合法权益,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所有无线电业务的频率资源的管理与使用。

第三条无线电频率管理机构负责本制度的执行与监督,依法行使频率资源管理的职权。

第二章频率分配与规划第四条无线电频率的分配与规划原则上应当遵循国际电信联盟的相关规定,并结合国家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第五条无线电频率分为国家频率、地方频率、共享频率三类。

国家频率是指用于国家重点经济建设、国家安全保障等需要的无线电频率资源。

地方频率是指各地方政府委托无线电频率管理机构负责管理的无线电频率资源。

共享频率是指根据国家相关政策规定而共享使用的无线电频率资源。

第六条无线电频率分配与规划应当经过市场调研、技术评估、专家论证等程序,确保分配与规划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第七条无线电频率的分配与规划应当注重优化频谱利用效率、提高频谱资源利用率,避免频谱资源浪费。

第三章无线电业务许可管理第八条无线电业务许可管理是指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对使用无线电频率开展各类业务的单位和个人进行审批和许可的管理制度。

第九条无线电业务许可管理原则上实行事先审批制度,即无线电业务许可应当在正式开展业务前获得批准。

第十条无线电业务许可的申请应当提供详细的申请材料,包括业务规模、业务范围、频率使用计划等内容。

第十一条无线电业务许可的有效期限原则上不超过五年,根据实际情况可以适当调整。

第十二条无线电业务许可的变更、延续等事项应当向无线电频率管理机构提出申请,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

第十三条无线电业务许可的撤销、注销等事项应当依据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并向相关单位和个人发出通知。

第四章频率监测与执法第十四条无线电频率监测与执法是指无线电频率管理机构对无线电业务的频率使用情况进行监测与监督,并对违法行为进行处罚和查处的管理制度。

无线电频率管理、安全、保密制度

无线电频率管理、安全、保密制度

无线电频率管理、安全、保密制度
一、无线电频谱资源属国家所有。

实行统一规划、分级指配、有偿使用的原则。

二、无线电频率的指配与审批应按审批权限办理,不得越权。

禁止违反国家无线电频率划分规定指配频率。

三、未经无线电管理机构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转让频率,禁止出租或变相出租频率。

四、无线电频率预指配期限一般为1—6个月,在有效期内未办理设台审批手续,且不申请延期的,由原指配机构收回预指配频率。

五、经批准临时使用的频率和呼号,使用期限最长不得超过一年,期满使用权自行消失。

六、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非法占用无线电频率,不得擅自扩大使用范围、不得随意变更频率或者改变用途。

七、必须严格遵守国家有关保密规定。

不得在已指配的频率上发送和接受与工作无关的信号,不得故意干扰正常的无线电业务。

八、无线电频率使用期限不得超过10年,期满需继续使用的,应当在期满前30日内向原指配机构办理续用手续。

九、公安、司法、消防、广播电视等部门按上级规定使用专用频率,设台组网时须提交国家或本系统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有效频率批件,办理台(站)设置审批手续并领取电台执照。

十、军队、武警因工作需要,申请使用民用频率,按国家有关规定办理。

十一、在协调处理无线电频率有害干扰时,应当遵循带外让带内,次要业务让主要业务,后用让先用,无规划让有规划的原则。

十二、经批准使用的无线电频率,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缴纳无线电频率占用费。

中华人民共和国无线电频率划分规定(1)

中华人民共和国无线电频率划分规定(1)

中华人民共和国无线电频率划分规定总则第一条为了充分、合理、有效地利用无线电频谱资源,保证无线电业务的正常运行,防止各种无线电业务、无线电台站和系统之间的相互干扰,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无线电管理条例》、国际电信联盟《无线电规则》(2012年版)和我国无线电业务发展的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港澳台地区除外)研制、生产、进口、销售、试验和设置使用各种无线电设备,应当遵守本规定,并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无线电管理条例》等规定办理相应的手续。

第三条在中国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内使用无线电频率,应当分别遵守中国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有关无线电管理的法律规定。

本规定中列入的中国香港、澳门无线电频率划分表由中国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分别制定和执行,相关资料和规定以中国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的法定文本为准。

本规定暂未列入中国台湾地区无线电频率划分表。

第四条本规定自2014年2月1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2010年10月18日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无线电频率划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令第16号)同时废止。

目录第1章无线电管理的术语与定义 (1)1.1 一般术语 (1)1.2 有关频率管理的专用术语 (2)1.3 无线电业务 (3)1.4 无线电台与系统 (7)1.5 操作术语 (13)1.6 发射与无线电设备的特性 (15)1.7 频率共用 (18)1.8 空间技术术语 (19)1.9 无线电频带和波段的命名 (21)1.10 常用字母代码和业务频段对应表 (21)1.11 国际电信联盟(ITU)区域划分 (22)第2章电台的技术特性 (24)第3章无线电频率划分规定 (25)3.1 引言 (25)3.2 业务种类与划分 (25)3.3 一般规定 (26)3.4 无线电频率划分表 (27)3.5 国际电信联盟无线电频率划分脚注 (137)3.6 中国无线电频率划分脚注 (209)附录 (213)附录1 发射机频率容限 (214)附录2 发射设备杂散域发射功率限值要求 (218)附件1 确定杂散域发射和带外域发射界限的补充规定 (221)附件2 固定业务参考测量带宽的规定值 (223)附件3 陆地移动业务参考测量带宽的规定值 (224)附录3 发射标识和必要带宽 (226)第1章无线电管理的术语与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取自中国国家标准《无线电管理术语》(GB/T 13622-2012)和国际电信联盟《无线电规则》2012年版,这些术语与定义仅作本规定统一称呼和理解其含义之用。

电磁频谱管理

电磁频谱管理

专家称电磁频谱管理成影响战争胜负重要因素记者:现在,国内外都将电磁频谱作为一种重要资源,在战场上它也是一种作战资源吗?张尔扬:是的。

电磁频谱是一种重要的作战资源,而且是一种有限的资源。

说它是重要战略资源,主要是因为作战双方在进行电子对抗以及争夺可用频谱资源的情况下,可供使用的电磁频谱十分有限,且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和干扰。

因此,有效管理控制好这种重要作战资源,对夺取制电磁权、打赢信息化战争至关重要。

因此,认真研究战场电磁资源管理与控制,对完善信息化战场建设,确保部队作战行动顺利展开,实现作战任务和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电磁空间直接影响战场生存记者:在日益复杂的电磁环境下,您认为加强电磁频谱管理在现代战争中具有什么样的作用?张尔扬:电磁环境越复杂,电磁空间就越拥挤。

信息化战争中,由于作战双方使用的无线电设备种类、数量迅速增加,功率增大,加上作战区域内存在的民用电磁设备、自然界的辐射源所辐射大量的电磁能量,对无线电信息系统正常工作构成了巨大的威胁,不仅直接影响战场信息的获取、传输、交换与处理,而且会严重影响和制约战场感知、指挥控制、武器装备效能发挥及部队的战场生存。

毫无疑问,在信息化战争中,电磁频谱管理已成为影响战争胜负的重要因素。

对提高整体战斗力至关重要记者:面对复杂的电磁环境,怎样才能发挥武器装备的作战效能,提高整体作战能力?张尔扬:从频谱管理的角度来看,首先要实现电磁兼容。

在技术上,要按照相关电磁兼容标准,在设备的设计阶段采用电磁兼容预测技术,生产阶段采用各种电磁干扰抑制和保护措施,安装使用之后做好电磁兼容性试验与测量,保证一台乃至一个系统在一定的标准下能够不受干扰地工作;在组织上,要建立电磁兼容标准和实施电磁资源管理,在时域、空域、频域上对设备实施综合管理,达到作战系统的电磁兼容。

通观外军发展建设,为实现战场环境电磁兼容,通常大体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即建立相应的电磁兼容数据库,不只包含所有在役电子装备,还要有未来战区的电磁环境数据,包括当地地形条件、大气条件、军用及民用无线设备的种类与分布等;打造实时监视所有战区内的电子设备,包括建立各种实时参数等;研制通用的电磁兼容预测与分析软件,能够对战场电磁环境实时预测和分析,能够直观地进行实时显示,为战场指挥员提供决策依据;此外,是配合电子对抗系统,掌握敌方电磁动态,采取有效的对抗措施。

民法典的无线电频谱资源的国家所有权规定有哪些

民法典的无线电频谱资源的国家所有权规定有哪些

民法典的⽆线电频谱资源的国家所有权规定有哪些⽆线电频谱资源是⾮常重要的⼀种资源,关系到⼀个国家通信⾏业的发展,是⼀个国家⾮常重要的战略资源,⽆线电频谱资源是有限的,那么民法典的⽆线电频谱资源的国家所有权有什么规定?店铺⼩编整理相关知识,希望对⼤家有帮助。

⼀、民法典的⽆线电频谱资源的国家所有权规定有哪些民法典规定,⽆线电频谱资源属于国家所有。

《中华⼈民共和国民法典》第⼆百五⼗⼆条【⽆线电频谱资源的国家所有权】⽆线电频谱资源属于国家所有。

⼆、⽆线电⾏政处罚的种类(1)警告。

这是⽆线电⾏政执法机构对有轻微⽆线电违法⾏为的公民、法⼈或者⼀般组织提出告诫的⼀种处罚,⼀般采⽤书⾯⽅式。

(2)罚款。

这是⽆线电⾏政执法机构依法强制违法⾏为⼈在⼀定期限内缴付⼀定数量货币的⾏政处罚⾏为。

《⽆线电管理处罚规定》对⼤多数⽆线电违法⾏为规定有罚款的处罚,最⾼罚款⾦额为五千元。

⽬前有的地⽅性法规和政府规章,对于法律、⾏政法规、部门规章未规定罚款⾦额的⽆线电违法⾏为,例如违反⽆线电管制的⾏为,设定最⾼⾦额达五万元的罚款规定。

(3)查封设备。

这是对违法⾏为⼈⾮法使⽤、⽣产、进⼝、销售或者研制的⽆线电发射设备采取⾏政强制措施的⾏政处罚。

但查封设备属于⾏政处罚过程中的⼀项措施,最终结果还须⽆线电⾏政执法机关再次作出决定。

(4)没收设备。

这是对违法⾏为⼈⾮法使⽤、⽣产、进⼝、销售或者研制的⽆线电发射设备强制⽆偿收归国有的⾏政处罚。

没收设备是⼀项较为严厉的处罚,依法仅对于严重违反⽆线电管理的⾏为才进⾏这类⾏政处罚。

(5)没收⾮法所得。

这是对出于赢利⽬的⽽实施违法⽆线电⾏为、并获得⾮法所得的违法⾏为⼈给予的经济上的⾏政处罚。

这项处罚措施通常与其他⾏政处罚措施并⽤,⽬的是从经济上防⽌违法⾏为⼈再度重犯。

(6)吊销电台(站)执照。

电台(站)执照是持照公民、法⼈或者其他组织依法从事⽆线电业务的法定资格凭证。

吊销电台(站)执照,就是取消了其设置、使⽤电台(站)的权利。

中华人民共和国无线电频率划分规定.doc

中华人民共和国无线电频率划分规定.doc

中华人民共和国无线电频率划分规定.doc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和管理无线电频率的使用,保障国家通信业务和国防通信业务的需要,提高无线电频率资源的利用效率,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在无线电台站(以下简称“台站”)所使用的频率。

第三条无线电频率的划分,应当遵循国家的频率规划,并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适当调整。

第四条国家有关部门应当制定和发布相应的频率表,明确各种通信业务和业余无线电活动所使用的频率范围,予以管理和指导。

第五条未经有关部门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私自占用和使用频率,不得利用无线电设备从事非法活动。

第六条无线电频率的管理实行“谁用谁管”的原则。

对于省级以上行政区划或者较大的通信业务单位,国家有关部门可以委托其管理本地区或者本单位内的无线电频率。

第二章频率划分的基本原则(一)充分考虑国家通信业务和国防通信业务的需要,为其保留必要的频率资源;(二)在充分利用现有频率资源的前提下,根据不同通信业务和业余无线电活动的要求,划分和保留相应的频率范围;(三)严格管理和控制各类无线电干扰,保障无线电通信和业余无线电活动的正常进行。

第八条无线电频率的划分应当充分考虑技术进步和通信业务的发展需求,以满足不断增长的通信容量和通信质量的要求。

第三章国家通信业务频率的划分(一)根据不同的通信方式和技术要求,划分不同的频段;(二)合理配置、合理利用各个频段,以充分发挥其通信容量和通信质量的优势;(三)充分考虑各种促进通信发展的技术和政策措施。

(一)无线电广播频段:535.5kHz ~ 1606.5kHz;(三)国内美容美发、养生保健、婚姻服务等商业广告宣传广播:1.77MHz ~ 1.78MHz,24.85MHz ~ 24.94MHz,26.96MHz ~ 27.24MHz;(四)应急通信频段:164.6kHz ~ 285kHz,5.09MHz ~ 5.5MHz,7.1MHz ~ 7.3MHz,14.0MHz ~ 14.35MHz,18.068MHz ~ 18.168MHz,21.0MHz ~ 21.45MHz,24.89MHz ~ 24.99MHz,29.1MHz ~ 29.3MHz,50.2MHz ~ 50.4MHz,145MHz ~ 146MHz,430MHz ~ 440MHz;(五)话音通信频段:30kHz ~ 470GHz。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令第40号——无线电频率使用许可管理办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令第40号——无线电频率使用许可管理办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令第40号——无线电频率使用许可管理办法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日期】2017.07.03•【文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令第40号•【施行日期】2017.09.01•【效力等级】部门规章•【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通信业正文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令第40号《无线电频率使用许可管理办法》已经2017年6月21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第31次部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7年9月1日起施行。

部长苗圩2017年7月3日无线电频率使用许可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无线电频率使用许可管理,规范无线电频率使用行为,有效利用无线电频谱资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无线电管理条例》及其他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向国家无线电管理机构和省、自治区、直辖市无线电管理机构(以下统称无线电管理机构)申请无线电频率使用许可,以及无线电管理机构实施无线电频率使用许可和监督管理,应当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无线电频谱资源属于国家所有,实行有偿使用。

使用无线电频率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缴纳无线电频率占用费。

第四条使用无线电频率应当取得许可,但《中华人民共和国无线电管理条例》第十四条第一项至第三项所列的频率除外。

第二章无线电频率使用许可的申请和审批第五条取得无线电频率使用许可,应当符合下列条件:(一)所申请的无线电频率符合无线电频率划分和使用规定,有明确具体的用途;(二)使用无线电频率的技术方案可行;(三)有相应的专业技术人员;(四)对依法使用的其他无线电频率不会产生有害干扰;(五)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使用卫星无线电频率,还应当符合空间无线电业务管理相关规定。

第六条申请办理无线电频率使用许可,应当向无线电管理机构提交下列材料:(一)使用无线电频率的书面申请及申请人身份证明材料;(二)申请人基本情况,包括开展相关无线电业务的专业技术人员、技能和管理措施等;(三)拟开展的无线电业务的情况说明,包括功能、用途、通信范围(距离)、服务对象和预测规模以及建设计划等;(四)技术可行性研究报告,包括拟采用的通信技术体制和标准、系统配置情况、拟使用系统(设备)的频率特性、频率选用(组网)方案和使用率、主要使用区域的电波传播环境、干扰保护和控制措施,以及运行维护措施等;(五)依法使用无线电频率的承诺书;(六)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材料。

无线电频谱的监管与管理

无线电频谱的监管与管理

无线电频谱的监管与管理一、前言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电磁波频谱资源已经成为了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频谱是有限的、珍贵的、不可再生的资源,而频谱的使用利益不容忽视。

所以,对频谱的监管与管理已经成为了政府职责的一部分。

本文将从频谱管理法规、频谱监管组织以及未来频谱管理的趋势三个方面来阐述无线电频谱的监管与管理。

二、频谱管理法规目前我国的频谱管理法规主要有《电信条例》、《无线电管理条例》等。

其中,电信条例规定了电信行业运营等方面的法律事项,而无线电管理条例主要规定无线电频率、功率等技术方面的事项,以保护无线电频谱资源。

同时,我国还有其他关于无线电频谱管理方面的法规,比如《卫星地球站管理规定》等。

针对法规执行方面,我国国家无线电管理委员会和其分支机构是主要执法机构。

此外,各省级无线电管理机关也是实施无线电频谱管理的重要机构。

在执行中,主要采取控制设备入网、查处违规使用等手段,尤其对于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影响民生的违规行为,要进行马上报批,限期整改,让违规者及时改正错误。

三、频谱监管组织在全球范围内,联合国国际电信联盟(ITU)是管理无线电频谱的国际组织,为协调世界范围内的无线电使用提供协助。

同时,ITU也是我国相关频谱管理与工作的参考标准之一。

而在国内,国家无线电监测部门拥有无线电管理、频谱监督、干扰处理、频谱规划等职能。

国家无线电管理委员会下属有物理特性和遥感技术的国家无线电监测中心和授权无线电管理机构。

此外,各省区市也都设有无线电监测机构。

四、未来频谱管理的趋势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应用,无线电频谱资源将更加珍贵。

因此,频谱管理将更加重要。

其中,一些趋势将在未来成为频谱管理的重点。

比如,频谱资源共享、频谱使用自动化、无线电频谱AI管理等将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

首先,频谱资源共享将成为未来重要的趋势,增加频谱资源的利用效率。

其次,频谱使用自动化和智能化将成为未来趋势。

包括无线电频谱AI监测利用、人工智能无线电频谱管理、智能无线电频谱调度等,以提高频谱使用的效率和管理的准确性。

科学开发频谱资源 严格规范检测机构 ——部政法司副司长李国斌解读无线电管理两部新规章

科学开发频谱资源 严格规范检测机构 ——部政法司副司长李国斌解读无线电管理两部新规章

科学开发频谱资源严格规范检测机构——部政法司副司长李国斌解读无线电管理两部新规章机遇与挑战并存的科学开发频谱资源,需要建立一个严格规范的检测机构来保证其有效与安全使用。

近日出台的《电磁频谱管理条例》和《卫星技术管理条例》两部新规章,为保障频谱资源有效利用提供了更加具体规定,其中涉及的严格规范检测机构也备受关注。

本文将从如何建立科学的检测机构、新规章对检测机构的要求、机构应该做的事情以及面临的挑战这几个方面来解读这两部新规章中关于检测机构的规定。

一、如何建立科学的检测机构频谱资源可视为无线电、电信、导航等领域传播信息的基础,它在军事、商业、科研各个领域都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在保障频谱资源的有效与安全使用方面,检测机构的建立与发挥作用十分重要。

检测机构应承担对频谱资源的分配、监测、管理以及技术规范制定等职责,同时也对频谱资源的利用效率、防止干扰、保障频谱资源的安全使用与管理都起着重要作用。

建立一个科学的检测机构,首先需要有规范的制度和合理的组织架构。

其次,机构所采用的检测标准和技术,也需要与实际应用场景相符合,具备可靠性和科学性。

科学的检测机构,在建立的同时需要为检测人员提供继续教育和学习的机会,来不断提升检测人员的水平。

这样,一支专业的检测队伍才能适应需求与应对挑战。

二、新规章对检测机构的要求为加强对频谱资源利用行为的监管,电磁频谱管理条例明确对检测机构的监管要求。

《电磁频谱管理条例》中规定,检测机构需获得符合法律法规要求的检测资质,并按照专业化、科学化、规范化的要求从事检测工作。

检测机构还需要定期接受监督检查,确保其行为合法、可靠。

而《卫星技术管理条例》则规定,卫星应当经过检测机构检测合格后才能获批发射使用。

同时,新规章还要求检测机构必须具有完备的检测设施和人员配备,能够独立开展技术检测活动。

在大型卫星项目等方面,检测机构要保证其检测报告的可靠性和真实性,并在程序、数据、软件、系统等各方面进行严格的测试。

美军电磁频谱管理法规建设及对我军的启示

美军电磁频谱管理法规建设及对我军的启示

理法规 ,应根 据电磁频谱 管理 的需 求 及时 修订 ;对于未颁 布实施 的法规 , 要组织相关人员抓紧制订 。
理法规 按需制订 的做法 ,坚持 以实用 性 为标 准 ,增强了 电磁频谱管 理的
指 导价 值 。而 且在 条 令 的语 言运 用 上 , 也 没 有 要 求 统 一 的 格 式 ,叙 述 问 题 也

三个 方 面 的工 作 。
( 健全电磁频谱管理的立法体 1) 当前 ,应以 《中 国人 民解放 军电 磁频谱管 理体系表 》的重新制 定为契
机 , 真 规 划 电磁频 谱 管理 体 系 结构 , 认 并 按 照 行 政 管 理 、资 源 管 理 、频 管 战 备 、频 管训I 、频 管 装备 、频 管 工程 、 练
( 2)提高法规的实用性
为 确 保 各 级 各 类 电 磁 频 谱 管 理 工
作的顺利实施 ,我军各级电磁频谱管理 部 门应 不断加大 电磁 频谱管理 法规的
建设 力 度 ,并 以其 实用 性标 准 为 重要 原 则 。为遵 循 上述 原 则 ,应 在对 各 类 电磁 频 谱 管理 法规 进 行 科 学 区分 的 基 础 上 ,
是不必印制大量纸质文件 ,电磁频谱
管 理法规能够 迅速传到遍 布全球 的美 军各相关层级部门 ,节约了发布成本 ,
减 少 了 传 递 环 节 ,提 高 了 电 磁 频 谱 管
具体实 施细则和 办法 ,增 强电磁 频谱
管 理 法 规 的 针 对 性 和 可 操 作 性 。特 别 是 应针 对 用频 设 备的 研制 、 型 、 定 生产 、 配发 、部 署 、使 用和 维 护 等各 个 环节 ,
明 序 号 。因 此 ,美 军 的 每 一 本 电 磁 频 谱 管 理 条 令 都 有 一 个 特 定 的 编 号 ,其

无线电频段电磁辐射环境管理规定

无线电频段电磁辐射环境管理规定

无线电频段电磁辐射环境管理规定1. 引言无线电频段的电磁辐射是现代社会中的普遍存在,它对人类和环境都具有一定的影响。

为了保护公众的健康和环境的安全,各国都制定了相关的管理规定,以限制和控制无线电频段的电磁辐射。

本文主要介绍无线电频段电磁辐射环境管理规定的背景、目的、范围和具体要求。

2. 背景随着信息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无线电频段的电磁辐射也显著增加。

电磁辐射对人体和环境的潜在危害引起了公众的关注和担忧。

为了平衡无线电通信的发展和社会的健康需求,各国纷纷制定了相应的管理规定。

3. 目的无线电频段电磁辐射环境管理规定的目的是保护公众的健康和环境的安全。

通过合理控制和管理无线电频段的电磁辐射,防止可能的危害和影响,确保无线电通信与环境的和谐共存。

4. 范围通信设备和系统:包括移动通信设备(方式、基站等)、固定通信设备(方式、无线局域网等)等;广播和电视发射设备;无线电导航和雷达设备;无线电遥控设备等。

5. 具体要求5.1 辐射限值根据不同的频段和使用环境,制定适当的无线电频段电磁辐射限值。

这些限值应基于科学研究和实验,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和国际标准进行制定。

5.2 辐射评估和监测所有发射无线电频段电磁波的设备和系统都应进行辐射评估和监测。

评估应包括电磁场强度、频率范围、辐射功率等指标,监测应定期进行,以确保设备和系统的辐射符合管理规定中的限值要求。

5.3 辐射控制措施对于超过辐射限值的设备和系统,必须采取相应的辐射控制措施,以减小其对周围环境和公众的影响。

这些措施可以包括改进设备和系统设计、增加屏蔽措施、调整发射功率等。

5.4 公众告知和教育相关机构和设备运营者应主动向公众提供有关无线电频段电磁辐射的知识和信息。

他们还应定期组织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电磁辐射的认识和理解,减少不必要的恐慌和误解。

5.5 监督和处罚相关管理部门应加强对无线电频段电磁辐射环境管理规定的监督和检查,对违反规定的设备和系统进行处罚和整改。

中华人民共和国频率划分规定条款的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频率划分规定条款的规定

对流层散射通信的频率一
用于导航、电视、雷达、
般为 700-10000MHz。视距、非 固定、移动、空间、对流层散射
视距。
业务,特别是短距离和中等距离
点对点、移动、LAN、广播(TV)、
卫星通信。
3
超高频 极高频
视距、非视距。 视距传播。
用于导航、电视、雷达、 固定、移动、空间、航空业务, 特别是短距离和中等距离点对 点、LAN、广播(TV)、移动/个 人可操作通信、卫星通信。
波段名称
波长范围
至 长 波 或 千 兆 米 10000 - 1000 兆 米

(Mm)
至 长 波 或 百 兆 米 1000-100 兆米(Mm)

极长波
100-10 兆米(Mm)
超长波
10-1 兆米(Mm)
特长波
1000-100 千米(km)
甚长波
100-10 千米(km)
长波
10-1 千米(km)
7
只是简单的划分,其脚注中亦体现出相关的使用规则。 虽然国家频谱划分表是在 ITU 无线电规则第五条内容的基础上
制定的,但它可以由本国的频率管理部门随时修改,不用等待 WRC 的 结果。划分表的灵活性在于可以帮助频谱管理部门做一些频谱调整, 使其适合各个管理部门的需求而不用必须等待国际会议的决议。
5
33GHz—33.4GHz
固定 5.547A 无线电导航 无线电定位
5.547 33.4GHz—34.2GHz
33GHz—33.4GHz 固定 5.547A 无线电导航
5.547 5.547E 33.4GHz—34.2GHz
无线电定位
无线电定位
34.2GHz—34.7GHz

无线电管理规章制度

无线电管理规章制度

无线电管理规章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对无线电频谱资源的管理,保障国家无线电通信秩序和无线电业务的合法权益,制定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本规章制度适用于我国境内从事无线电管理和使用的单位和个人。

第三条无线电管理是指对无线电频谱资源进行计划、分配、调整、监督和管理的活动。

第四条无线电管理应当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依法管理无线电频谱资源,促进无线电通信事业的健康发展。

第五条无线电管理应当遵循频谱紧张的原则,合理规划、科学管理无线电频谱资源。

第二章无线电申请与审批第六条从事无线电业务的单位和个人应当按照规定向无线电管理机构申请无线电频率、频段和使用权。

第七条申请无线电频率、频段和使用权应当遵守申请程序和规定,真实提供必要的材料和信息。

第八条无线电管理机构应当依法对无线电申请进行审查,并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审批或者否决。

第九条无线电管理机构应当及时向申请人通报审批结果,并告知其使用规定。

第十条无线电管理机构应当建立申请查询系统,为申请人提供便利的查询服务。

第三章无线电使用管理第十一条无线电用户应当依法使用无线电频率、频段和设备,保障通信质量和通信秩序。

第十二条无线电用户应当按照规定的时段、频率和功率使用无线电设备,不得进行非法频率占用和干扰行为。

第十三条无线电用户应当遵守无线电通信礼仪,尊重他人的通信权益,禁止发布违法信息和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内容。

第十四条无线电用户应当配合无线电管理机构开展频谱监测和调查工作,提供相关的协助和信息。

第十五条无线电用户发现其他单位或个人存在违法使用无线电设备的行为,应当及时向无线电管理机构报告。

第四章无线电违法处理第十六条无线电用户违反本规章制度的行为,无线电管理机构应当依法给予相应的处罚和处理。

第十七条无线电用户违法行为轻微的,可以给予警告、责令改正等处罚。

第十八条无线电用户违法行为较重的,可以给予罚款、查封设备等处罚。

第十九条无线电用户违法行为严重的,可以给予吊销执照、暂停使用权等处罚。

无线电频率管理法规与安全措施

无线电频率管理法规与安全措施

无线电频率管理法规与安全措施无线电技术的广泛应用,对无线电频率的管理提出了严格要求。

为确保频谱资源的有效利用和无线电通信的安全运行,各国纷纷制定了相关法规和安全措施。

本文将就无线电频率管理法规与安全措施展开论述。

一、无线电频率管理法规无线电频率管理法规是国家对无线电频率使用的管理规定。

这些法规旨在保证频谱资源的有序利用和人民群众的无线电通信需求得到满足。

1. 频率分配计划频率分配计划由国家无线电管理机构制定。

它规定了不同业务和无线电服务的频段分配和使用规则。

频率分配计划确保了不同业务之间的频率互不干扰,保障了无线电通信的质量和稳定性。

2. 电磁兼容性电磁兼容性是指在频谱共享的情况下,各种无线电设备和系统能够正常工作而不相互干扰。

为保障电磁兼容性,国家会制定相关法规,规定各种设备和系统的发射功率、频率、带宽等参数。

3. 许可证制度为了避免频率资源的过度使用和干扰,国家设置了无线电设备和业务的许可证制度。

只有经过国家批准并持有相应许可证的单位和个人才能使用特定频段的无线电设备进行通信。

4. 违规处理违反无线电频率管理法规的行为将受到国家的法律制裁。

如干扰他人通信、非法窃听通信内容、使用未经许可的无线电设备等行为都属于违规行为,将受到相应处理。

二、无线电频率管理安全措施为确保无线电设备和通信系统的安全运行,采取一系列的安全措施是必要的。

1. 无线电设备检测认证国家会对无线电设备进行检测和认证,确保其符合国家的技术标准和安全要求。

只有通过检测认证的设备才能上市销售和使用。

2. 防止干扰技术为避免无线电设备之间的干扰,采取一系列技术措施是关键。

如采用合适的发射功率控制、频率调整、天线设计等方式,减少干扰源。

3. 防止非法窃听为保障通信内容的机密性和安全性,加密技术的应用显得尤为重要。

使用加密算法对通信内容进行加密,可以有效避免非法窃听。

4. 技术培训和管理为保障无线电设备的安全运行,开展相关的技术培训和管理是必要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无线电管理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无线电管理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无线电管理条例【题注】国务院令第128号【章名】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无线电管理,维护空中电波秩序,有效利用无线电频谱资源,保证各种无线电业务的正常进行,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置、使用无线电台(站)和研制、生产、进口无线电发射设备以及使用辐射无线电波的非无线电设备,必须遵守本条例。

第三条无线电管理实行统一领导、统一规划、分工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贯彻科学管理、促进发展的方针。

第四条无线电频谱资源属国家所有。

国家对无线电频谱实行统一规划、合理开发、科学管理、有偿使用的原则。

第五条国家鼓励对无线电频谱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科学研究,努力推广先进技术,提高管理水平。

对在无线电管理工作和科学研究中作出重大贡献的单位和个人,应当给予奖励。

【章名】第二章管理机构及其职责第六条国家无线电管理机构在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的领导下负责全国无线电管理工作,其主要职责是:(一)拟订无线电管理的方针、政策和行政法规;(二)制订无线电管理规章;(三)负责无线电台(站)、频率的统一管理;(四)协调处理无线电管理方面的事宜;(五)制定无线电管理方面的行业标准;(六)组织无线电管理方面的科学研究工作;(七)负责全国的无线电监测工作;(八)统一办理涉外无线电管理方面的事宜。

第七条中国人民解放军无线电管理机构负责军事系统的无线电管理工作,其主要职责是:(一)参与拟订并贯彻执行国家无线电管理的方针、政策、法规和规章,拟订军事系统的无线电管理办法;(二)审批军事系统无线电台(站)的设置,核发电台执照;(三)负责军事系统无线电频率的规划、分配和管理;(四)核准研制、生产、销售军用无线电设备和军事系统购置、进口无线电设备的有关无线电管理的技术指标;(五)组织军事无线电管理方面的科研工作,拟制军用无线电管理技术标准;(六)实施军事系统无线电监督和检查;(七)参与组织协调处理军地无线电管理方面的事宜。

第八条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设区的市无线电管理机构在上级无线电管理机构和同级人民政府领导下负责辖区内除军事系统外的无线电管理工作,其主要职责是:(一)贯彻执行国家无线电管理的方针、政策、法规和规章;(二)拟订地方无线电管理的具体规定;(三)协调处理本行政区域内无线电管理方面的事宜;(四)根据审批权限审查无线电台(站)的建设布局和台址,指配无线电台(站)的频率和呼号,核发电台执照;(五)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无线电监测。

中华人民共和国频率划分规定条款的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频率划分规定条款的规定
甚高频
特高频
主要传播特性
主要应用
主要是地波,地球和电离层
主要用于海岸和远航船舶
的波导模式使用全球通信成为 /潜艇间的通信、水上导航、固
可能,有较好的衍射和透射海水 定、频率和时间信号,特别是国
的性能,稳定性和可靠性强。 际性长距离无线电导航通信。
主要是地波,亦有天波,有
主要用于在大气层的中程
较好的衍射和透射海水的性能, 通信、地下通信、水上导航、固
波段名称
波长范围
至 长 波 或 千 兆 米 10000 - 1000 兆 米

(Mm)
至 长 波 或 百 兆 米 1000-100 兆米(Mm)

极长波
100-10 兆米(Mm)
超长波
10-1 兆米(Mm)
特长波
1000-100 千米(km)
甚长波
100-10 千米(km)
长波
10-1 千米(km)
[卫星移动(地对空)(卫星航空移动除外)] [空间研究]
5.506A 5.508A [空间研究]
5.504A 5.505 5.508 5.509
CHN18 14.3GHz—14.4GHz
14.3GHz—14.4GHz
固定
固定
卫 星 固 定 ( 地 对 空 ) 5.457A 5.484A 卫 星 固 定 ( 地 对 空 ) 5.457A 5.484A
固定 移动(航空移动(R)除外) 广播 5.113
固定 移动(航空移动(R)除外) 广播 5.113
5.116 CHN4 3 230kHz—3 400kHz
5.116 3230kHz—3400kHz
固定 移动(航空移动除外) 广播 5.113

电磁信号相关法律规定(3篇)

电磁信号相关法律规定(3篇)

第1篇一、引言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电磁信号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电磁信号作为一种信息传输方式,广泛应用于通信、广播、导航、雷达等领域。

然而,电磁信号的滥用和干扰也日益严重,给社会带来了诸多问题。

为了规范电磁信号的使用,保障电磁环境的安全和稳定,我国制定了相关的法律规定。

本文将详细介绍我国电磁信号相关法律规定。

二、电磁信号相关法律体系1. 法律(1)中华人民共和国无线电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无线电管理条例》是我国无线电管理的基本法律,于1993年颁布,2007年修订。

该条例明确了无线电管理的基本原则、管理体制、无线电频率资源管理、无线电发射设备管理、无线电波的干扰管理、无线电监测与监督检查等方面的规定。

(2)中华人民共和国无线电频率划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无线电频率划分规定》是无线电频率管理的重要依据,于2000年颁布。

该规定明确了无线电频率的划分、使用、管理等方面的规定。

2. 行政法规(1)无线电频率使用许可管理办法《无线电频率使用许可管理办法》是无线电频率使用许可管理的重要依据,于2007年颁布。

该办法明确了无线电频率使用许可的申请、审批、使用、变更、终止等方面的规定。

(2)无线电发射设备管理规定《无线电发射设备管理规定》是无线电发射设备管理的重要依据,于2008年颁布。

该规定明确了无线电发射设备的分类、标识、生产、销售、进口、检测、使用等方面的规定。

3. 部门规章(1)无线电监测管理办法《无线电监测管理办法》是无线电监测管理的重要依据,于2009年颁布。

该办法明确了无线电监测的组织、职责、监测范围、监测方法、监测结果处理等方面的规定。

(2)无线电干扰查处办法《无线电干扰查处办法》是无线电干扰查处的重要依据,于2010年颁布。

该办法明确了无线电干扰的认定、查处、处理等方面的规定。

三、电磁信号相关法律规定的主要内容1. 无线电频率资源管理(1)无线电频率资源的分配无线电频率资源是国家重要的战略资源,实行统一规划、合理分配、有序使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磁频谱管理条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无线电管理,维护空中电波秩序,有效开发、利用无线电频谱资源,保证各种无线电业务的正常进行,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使用无线电频率,设置、使用无线电台(站),研制、生产、进口、销售和维修无线电发射设备,以及使用辐射无线电波的非无线电设备,应当遵守本条例。

第三条无线电频谱资源属于国家所有。

国家对无线电频谱资源实行统一规划、合理开发、有偿使用的原则。

第四条无线电管理工作在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的统一领导下分工管理、分级负责,贯彻科学管理、保护资源、保障安全、促进发展的方针。

第五条国家鼓励、支持对无线电频谱资源的科学技术研究和先进技术的推广应用,提高无线电频谱资源的利用效率。

第六条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擅自使用无线电频率,不得对依法开展的无线电业务造成有害干扰,不得利用无线电台(站)进行违法犯罪活动。

第七条根据维护国家安全、保障国家重大任务、处置重大突发事件等需要,国家可以实施无线电管制。

第二章管理机构及其职责第八条国家无线电管理机构负责全国无线电管理工作,依据职责拟订无线电管理的方针、政策,统一管理无线电频率和无线电台(站),负责无线电监测、干扰查处和涉外无线电管理等工作,协调处理无线电管理相关事宜。

第九条中国人民解放军电磁频谱管理机构负责军事系统的无线电管理工作,参与拟订国家有关无线电管理的方针、政策。

第十条省、自治区、直辖市无线电管理机构在国家无线电管理机构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领导下,负责本行政区域除军事系统外的无线电管理工作,根据审批权限实施无线电频率使用许可,审查无线电台(站)的建设布局和台址,核发无线电台执照及无线电台识别码(含呼号,下同),负责本行政区域无线电监测和干扰查处,协调处理本行政区域无线电管理相关事宜。

省、自治区无线电管理机构根据工作需要可以在本行政区域内设立派出机构。

派出机构在省、自治区无线电管理机构的授权范围内履行职责。

第十一条军地建立无线电管理协调机制,共同划分无线电频率,协商处理涉及军事系统与非军事系统间的无线电管理事宜。

无线电管理重大问题报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决定。

第十二条国务院有关部门的无线电管理机构在国家无线电管理机构的业务指导下,负责本系统(行业)的无线电管理工作,贯彻执行国家无线电管理的方针、政策和法律、行政法规、规章,依照本条例规定和国务院规定的部门职权,管理国家无线电管理机构分配给本系统(行业)使用的航空、水上无线电专用频率,规划本系统(行业)无线电台(站)的建设布局和台址,核发制式无线电台执照及无线电台识别码。

第三章频率管理第十三条国家无线电管理机构负责制定无线电频率划分规定,并向社会公布。

制定无线电频率划分规定应当征求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军队有关单位的意见,充分考虑国家安全和经济社会、科学技术发展以及频谱资源有效利用的需要。

第十四条使用无线电频率应当取得许可,但下列频率除外:(一)业余无线电台、公众对讲机、制式无线电台使用的频率;(二)国际安全与遇险系统,用于航空、水上移动业务和无线电导航业务的国际固定频率;(三)国家无线电管理机构规定的微功率短距离无线电发射设备使用的频率。

第十五条取得无线电频率使用许可,应当符合下列条件:(一)所申请的无线电频率符合无线电频率划分和使用规定,有明确具体的用途;(二)使用无线电频率的技术方案可行;(三)有相应的专业技术人员;(四)对依法使用的其他无线电频率不会产生有害干扰。

第十六条无线电管理机构应当自受理无线电频率使用许可申请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审查完毕,依照本条例第十五条规定的条件,并综合考虑国家安全需要和可用频率的情况,作出许可或者不予许可的决定。

予以许可的,颁发无线电频率使用许可证;不予许可的,书面通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

无线电频率使用许可证应当载明无线电频率的用途、使用范围、使用率要求、使用期限等事项。

第十七条地面公众移动通信使用频率等商用无线电频率的使用许可,可以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采取招标、拍卖的方式。

无线电管理机构采取招标、拍卖的方式确定中标人、买受人后,应当作出许可的决定,并依法向中标人、买受人颁发无线电频率使用许可证。

第十八条无线电频率使用许可由国家无线电管理机构实施。

国家无线电管理机构确定范围内的无线电频率使用许可,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无线电管理机构实施。

国家无线电管理机构分配给交通运输、渔业、海洋系统(行业)使用的水上无线电专用频率,由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无线电管理机构分别会同相关主管部门实施许可;国家无线电管理机构分配给民用航空系统使用的航空无线电专用频率,由国务院民用航空主管部门实施许可。

第十九条无线电频率使用许可的期限不得超过10年。

无线电频率使用期限届满后需要继续使用的,应当在期限届满30个工作日前向作出许可决定的无线电管理机构提出延续申请。

受理申请的无线电管理机构应当依照本条例第十五条、第十六条的规定进行审查并作出决定。

无线电频率使用期限届满前拟终止使用无线电频率的,应当及时向作出许可决定的无线电管理机构办理注销手续。

第二十条转让无线电频率使用权的,受让人应当符合本条例第十五条规定的条件,并提交双方转让协议,依照本条例第十六条规定的程序报请无线电管理机构批准。

第二十一条使用无线电频率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缴纳无线电频率占用费。

无线电频率占用费的项目、标准,由国务院财政部门、价格主管部门制定。

第二十二条国际电信联盟依照国际规则规划给我国使用的卫星无线电频率,由国家无线电管理机构统一分配给使用单位。

申请使用国际电信联盟非规划的卫星无线电频率,应当通过国家无线电管理机构统一提出申请。

国家无线电管理机构应当及时组织有关单位进行必要的国内协调,并依照国际规则开展国际申报、协调、登记工作。

第二十三条组建卫星通信网需要使用卫星无线电频率的,除应当符合本条例第十五条规定的条件外,还应当提供拟使用的空间无线电台、卫星轨道位置和卫星覆盖范围等信息,以及完成国内协调并开展必要国际协调的证明材料等。

第二十四条使用其他国家、地区的卫星无线电频率开展业务,应当遵守我国卫星无线电频率管理的规定,并完成与我国申报的卫星无线电频率的协调。

第二十五条建设卫星工程,应当在项目规划阶段对拟使用的卫星无线电频率进行可行性论证;建设须经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批准的卫星工程,应当在项目规划阶段与国家无线电管理机构协商确定拟使用的卫星无线电频率。

第二十六条除因不可抗力外,取得无线电频率使用许可后超过2年不使用或者使用率达不到许可证规定要求的,作出许可决定的无线电管理机构有权撤销无线电频率使用许可,收回无线电频率。

第四章无线电台(站)管理第二十七条设置、使用无线电台(站)应当向无线电管理机构申请取得无线电台执照,但设置、使用下列无线电台(站)的除外:(一)地面公众移动通信终端;(二)单收无线电台(站);(三)国家无线电管理机构规定的微功率短距离无线电台(站)。

第二十八条除本条例第二十九条规定的业余无线电台外,设置、使用无线电台(站),应当符合下列条件:(一)有可用的无线电频率;(二)所使用的无线电发射设备依法取得无线电发射设备型号核准证且符合国家规定的产品质量要求;(三)有熟悉无线电管理规定、具备相关业务技能的人员;(四)有明确具体的用途,且技术方案可行;(五)有能够保证无线电台(站)正常使用的电磁环境,拟设置的无线电台(站)对依法使用的其他无线电台(站)不会产生有害干扰。

申请设置、使用空间无线电台,除应当符合前款规定的条件外,还应当有可利用的卫星无线电频率和卫星轨道资源。

第二十九条申请设置、使用业余无线电台的,应当熟悉无线电管理规定,具有相应的操作技术能力,所使用的无线电发射设备应当符合国家标准和国家无线电管理的有关规定。

第三十条设置、使用有固定台址的无线电台(站),由无线电台(站)所在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无线电管理机构实施许可。

设置、使用没有固定台址的无线电台,由申请人住所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无线电管理机构实施许可。

设置、使用空间无线电台、卫星测控(导航)站、卫星关口站、卫星国际专线地球站、15瓦以上的短波无线电台(站)以及涉及国家主权、安全的其他重要无线电台(站),由国家无线电管理机构实施许可。

第三十一条无线电管理机构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30个工作日内审查完毕,依照本条例第二十八条、第二十九条规定的条件,作出许可或者不予许可的决定。

予以许可的,颁发无线电台执照,需要使用无线电台识别码的,同时核发无线电台识别码;不予许可的,书面通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

无线电台(站)需要变更、增加无线电台识别码的,由无线电管理机构核发。

第三十二条无线电台执照应当载明无线电台(站)的台址、使用频率、发射功率、有效期、使用要求等事项。

无线电台执照的样式由国家无线电管理机构统一规定。

第三十三条无线电台(站)使用的无线电频率需要取得无线电频率使用许可的,其无线电台执照有效期不得超过无线电频率使用许可证规定的期限;依照本条例第十四条规定不需要取得无线电频率使用许可的,其无线电台执照有效期不得超过5年。

无线电台执照有效期届满后需要继续使用无线电台(站)的,应当在期限届满30个工作日前向作出许可决定的无线电管理机构申请更换无线电台执照。

受理申请的无线电管理机构应当依照本条例第三十一条的规定作出决定。

第三十四条国家无线电管理机构向国际电信联盟统一申请无线电台识别码序列,并对无线电台识别码进行编制和分配。

第三十五条建设固定台址的无线电台(站)的选址,应当符合城乡规划的要求,避开影响其功能发挥的建筑物、设施等。

地方人民政府制定、修改城乡规划,安排可能影响大型无线电台(站)功能发挥的建设项目的,应当考虑其功能发挥的需要,并征求所在地无线电管理机构和军队电磁频谱管理机构的意见。

设置大型无线电台(站)、地面公众移动通信基站,其台址布局规划应当符合资源共享和电磁环境保护的要求。

第三十六条船舶、航空器、铁路机车(含动车组列车,下同)设置、使用制式无线电台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由国务院有关部门的无线电管理机构颁发无线电台执照;需要使用无线电台识别码的,同时核发无线电台识别码。

国务院有关部门应当将制式无线电台执照及无线电台识别码的核发情况定期通报国家无线电管理机构。

船舶、航空器、铁路机车设置、使用非制式无线电台的管理办法,由国家无线电管理机构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

第三十七条遇有危及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生命财产安全的紧急情况或者为了保障重大社会活动的特殊需要,可以不经批准临时设置、使用无线电台(站),但是应当及时向无线电台(站)所在地无线电管理机构报告,并在紧急情况消除或者重大社会活动结束后及时关闭。

第三十八条无线电台(站)应当按照无线电台执照规定的许可事项和条件设置、使用;变更许可事项的,应当向作出许可决定的无线电管理机构办理变更手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