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古诗三首第三首

合集下载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课件1.古诗词三首 第3课时-人教新课标 (共34张PPT)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课件1.古诗词三首 第3课时-人教新课标 (共34张PPT)
1 古诗词三首
第三课时
忆江南
[唐]白居易
助读 初读 资料 感知
2019/7/31
字词 精讲
再读 感悟
品读 释疑
结构 课堂 主旨 拓展
当堂 检测
忆江南 [唐]白居易
江南好, 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2019/7/31
1.有感情地朗读诗词。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2.我会感受江南山水的自然美,受到没的熏陶。(难点)
2019/7/31
1.我能把这三首古诗词背下来,还能默写《独坐敬亭山》 和《望洞庭》呢! 背诵略。 默写: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2019/7/31
2.我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还想象出一幅幅图画。
2019/7/31
课文结构
江南好 江花——红胜火
忆江南
江水——绿如蓝
旧曾谙 能不忆江南
春意浓
2019/7/31
课文主旨 《忆江南》中所回忆的是作者曾经观光游览江南风 景时所留下的印象,表达了作者对如诗如画般的江南风 光的赞美之情,也流露出作者对江南深深的怀念之情。
2019/7/31
国学诵读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 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主要作品:《长恨歌》《卖炭翁》 《琵琶行》《忆江南》等。
2019/7/31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这首诗,努力读准字 音、读通句子。
2.想一想:这首诗描绘哪里的风光?
2019/7/31
易读错字
旧曾谙(ā√n y īn )
2019/7/31
指名读诗词,同学互评:字音 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课件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课件

THANKS
《忆江南》
总结词
白居易创作的词,表达了对江南 的怀念和赞美。
详细描述
这首词通过“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等词句,描绘 了江南的美丽景色,表达了诗人 对江南的深深怀念和赞美。
03
课堂互动
提问与回答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01
提问
老师向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学 生思考。
学生回答问题,表达自己的观点 和想法。
02
回答
完成课后习题
总结词:实践应用
详细描述:学生需要完成课本上的课后习题,通过实际操作和思考,巩固对古诗的理解和应用。
阅读相关古诗文扩展阅读
总结词:拓展视野
详细描述:学生可以选择阅读与本课主题相关的其他古诗文,以拓展视野,增加对古诗文的理解和欣 赏能力。
05
教师总结
本节课的收获与感悟
学生能够熟练背诵三首古诗,理解古诗的基本含义。
分组讨论
分组
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讨论。
讨论内容
对古诗的主题、情感、意境等进行深入探讨。
课堂小测
测试内容
对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点进行测试。
反馈
老师根据学生的答题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反馈和指导。
04
课后作业
背诵并默写三首古诗
总结词:巩固记忆
详细描述:学生需要将《独坐敬亭山》、《望洞庭》和《忆江南》三首古诗熟读 并默写,以加深对古诗的记忆和理解。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古 诗三首》课件完整版
目录
• 课程导入 • 古诗学习 • 课堂互动 • 课后作业 • 教师总结
01
课程导入
课程背景介绍
01
02
介绍《古诗三首》的背景,包括作者生平、时代背景等,帮助学生更 好地理解古诗的内涵。

四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芙蓉楼送辛渐》《塞下曲》《墨梅》)课文原文及赏析

四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芙蓉楼送辛渐》《塞下曲》《墨梅》)课文原文及赏析

四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芙蓉楼送辛渐》《塞下曲》《墨梅》)课文原文及赏析
《古诗三首》课文原文
1. 《芙蓉楼送辛渐》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2. 《塞下曲》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3. 《墨梅》
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课文赏析
《芙蓉楼送辛渐》是王昌龄的一首送别诗。

诗人通过描写寒冷的雨夜和孤独的楚山,烘托出离别的悲伤气氛。

“一片冰心在玉壶”表达了诗人清白自守,坚贞不屈的品格。

《塞下曲》是卢纶的一首描绘边塞生活的诗篇。

诗人借助夜晚大雁高飞,单于逃走等景象,展示了边疆战士英勇无畏的形象。

“大雪满弓刀”一句,既描绘出了严寒的边塞生活,又突显了战士们的英勇毅力。

《墨梅》是王冕的咏物诗,以墨梅为题材,表达了诗人对于高尚情操的追求。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展示了诗人不慕虚荣,只求内心清白的品格。

这三首诗各有特色,但都表达了诗人们的高尚情操和坚韧品格,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欣赏中国古代诗歌美的机会。

四年级下册《古诗三首》

四年级下册《古诗三首》

四年级下册《古诗三首》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四年级下册《古诗三首》分别是《春晓》、《悯农》和《静夜思》,这三首古诗都是我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具有深远的文化内涵和感人的情感表达。

首先是《春晓》,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孟浩然创作的,描写了清晨春天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诗中“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描绘了春日清晨天色未亮,大地还沉浸在梦乡中,鸟儿啼鸣的画面,让人感受到春天的宁静与美好。

而“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则暗示着春天的短暂,花朵雨后凋零,让人感叹生命的无常。

这首《春晓》通过对春天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和感慨,开阔了读者的视野,让人感受到生命的美好与脆弱。

其次是《悯农》,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绅所作,诗中描述了农民艰辛的生活和对他们的怜悯之情。

诗中“斫草为牛尾,採薪煮杵臼”描绘了农民在田间劳作的场景,“遥闻子在外,咿咿何日穷”则呼应了农民的心声,表达了诗人对农民生活的慨叹和同情之情。

通过《悯农》,诗人表达了对劳动人民的敬重,唤起了读者对农民的尊重和关爱,让我们思考并珍惜农民为我们付出的辛勤劳动,感悟生活的真谛。

最后是《静夜思》,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代表作之一,在这首诗中,诗人独立寥廓的夜晚,思绪万千,对过去的伤心离别和将来的追求憧憬交替反复。

诗中“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和对远方的憧憬,体现了诗人的孤独和追求。

通过《静夜思》,诗人巧妙地通过对明月的描写,表达了对家乡的眷恋和对未来的向往,让读者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孤寂和对家园的眷恋,激发了读者对家乡的回忆和对未来的期待。

《春晓》、《悯农》和《静夜思》这三首古诗都是中国古代诗歌的典范之作,通过对自然、人生和情感的描写,展现了诗人们对世界的独特感悟和对人生的深沉思考。

这三首诗各具特色,各自有其独特的内涵和情感表达方式,都有着深远的文化底蕴和情感共鸣,让人感叹古代诗人的才华横溢和情感表达之美。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 第22课 古诗三首第三首课件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 第22课 古诗三首第三首课件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这两句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
最后两句托物言志,点明中心。诗人 借墨梅为喻,在素洁的梅花身上寄予了 他鄙视流俗、淡泊名利、贞洁自守的高 尚情操。
这是课后第2题哦!
○说说下面诗句的意思,再想想这些诗句表现了怎样的精神品格。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它不需要人们夸赞它颜色美丽,只希望留下清香充满 天地之间。这两句诗表现了诗人鄙薄流俗、独善其身、淡 泊名利的精神品格。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 第22课 古诗三首第三首课件
科 目:语文 适用版本:部编人教版 适用范围:【教师教学】
人教版 语文 四年级 下册
第三首《墨梅》
王冕(1287—1359),字元章,号 “煮石山农”,亦号“饭牛翁”“梅花屋 主”等,元朝著名画家、诗人、篆刻家。 一生爱好梅花,种梅、咏梅,擅长画梅。 主要作品有《白梅》《梅花》《读史》等。
如何理解题目 “芙蓉楼送辛渐”?
辛渐是王昌龄的朋友,这次拟由润州渡江,取道 扬州,北上洛阳。王昌龄可能陪他从江宁到润州,然 后在此分手,他在芙蓉楼送别辛渐,并作下此诗 。
天刚亮:点明时间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透着寒意的雨: 点明季节
·· 洗砚池( yàn )
·洛阳( luò ) ·乾坤( qián )
单于( chán )
·· 玉壶( hú )



我会写
这三个字都是 左右结构的哦!
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讨论书写注意事项。
写一写
1.在生字本上练习书写,师生评价。 2.听写生字、词语。 3.对照下面的词语,同桌互批,纠正错字。
我会写
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讨论书写注意事项。

四年级下册古诗词三首3PPT课件

四年级下册古诗词三首3PPT课件

江南是多么美好啊,那
往日的风景是多么熟悉。太 阳出来了,江边的鲜花比火 还要红艳。春天来了,江水 像蓝草那么绿,那么浓。怎 能叫人不回忆江南?
忆江南 唐 白居易 江南好, 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学习总结
经常不断地学习,你就什么都知道。你知道得越多,你就越有力量 Study Constantly, And You Will Know Everything. The More
You Know, The More Powerful You Will Be
结束语
当你尽了自己的最大努力时,失败也是伟大的, 所以不要放弃,坚持就是正确的。
When You Do Your Best, Failure Is Great, So Don'T Give Up, Stick To The End
这首诗是李白 离开长安后,经过 了长达十年的飘泊 生活,来到宣城时 所写。在长期的飘 泊生活中,他饱尝 了世态炎凉的滋味, 心中充满了孤独寂 寞的情感。
刘禹锡(772-842), 字梦得,唐代诗人,被白居 易称作“诗豪”。他的许多 作品,立意新颖,思想深刻; 七言绝句受到民歌的启发, 写得明快清新,富有生活气 息和地方色彩。
1 古诗词三首
独坐敬亭山
李白
众鸟高飞尽, 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 只,唐代伟大的浪 漫主义诗人。他写了大 量歌颂祖国河山、揭露 社会黑暗和蔑视权贵的 诗歌。他的诗对后人有 深远的影响。
独:独自一人。
敬亭山:山名。在今安徽省 宣州市郊外。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词 同学们,你们知道词吗?
词是我国古代诗歌的一种特殊 形式,可以配上乐曲歌唱。词的 句子有长有短,又叫长短句。词 有各种不同的词牌,比如:“忆 江南”、“渔歌子” ,还有“江 城子” 、 “菩萨蛮”等。

四下语文第一课古诗三首教案

四下语文第一课古诗三首教案

四下语文第一课古诗三首教案【教材简析】《泊船瓜洲》《秋思》、《长相思》都是脍炙人口、情意绵绵的思乡诗,都表达了作者对家乡深深的思恋和热爱。

《泊船瓜洲》这首诗通过描写诗人泊船于瓜洲之上,眺望江南时的所见、所思、所感,表达了作者思乡、爱乡和急于返乡的心境。

诗句语言凝炼,意境优美,同时反映了作者对家乡的深切怀念和热爱,是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审美教育和人文教育的好教材。

此诗“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的锤炼历来被人所称道,形象鲜活,春意盎然,读来仿佛有阵阵春风扑面。

张籍这首《秋思》,寓情于事,借助日常生活中一个小小的片断--寄家书时的思想活动和行动细节,非常真切细腻地表达了客居他乡之人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思念。

信短而情长,思绪绵长而心绪纷乱诗中迟迟不能下笔的生动意态描写,深深地感动了每一位游子的心。

纳兰性德的《长相思》,则是一首描写边塞军旅途中思乡寄情的佳作。

天涯羁旅最易引起共鸣的是那“山一程,水一程”的身漂异乡、梦回家园的意境,信手拈来不显雕琢。

词风缠绵而不颓废,清丽自然之中又不乏边寨之雄奇风情的描述,细腻哀婉的人物内心世界和山高水长的场景及气势庞大的队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并且它们巧妙地结合到一起,升华了羁旅怀乡的主题,意境也由此更加深长。

选编这三首诗的目的,是使学生通过对诗词的诵读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通过几首诗词的对比诵读,揣摩作者是怎样表达自己的感情的;同时,积累古诗词,增强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厚实文化积淀。

【设计理念】追求古诗学习的人文性、个性化。

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入手,紧抓重点词句,反复咀嚼,反复品味,反复朗读,引领点拨学生把握诗词意象,以情感人,注重情感体验,感同身受地与文本对话,提升感悟内涵,达到入情,悟情,融情,升情的目的。

【教学目标】1、会写“洛、榆、畔、帐”4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洛阳、榆关、那畔、千帐”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词,默写《泊船瓜洲》《秋思》。

3、学习通过看注释,查阅资料,边读边想象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讲述诗句的意思。

四年级下册语文书 第一课古诗三首,课堂笔记,翻译

四年级下册语文书 第一课古诗三首,课堂笔记,翻译

四年级下册语文书第一课古诗三首,课堂笔记,翻译这是一节关于古诗的课堂,我们学习了四年级下册语文书中的第一课,其中包括了三首古诗。

下面是我对这三首古诗的课堂笔记和简单翻译。

课堂笔记:1. 第一首古诗:《静夜思》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作品,是中国古代诗歌的经典之一。

诗中表达了诗人在寂静的夜晚思念远方亲人的情感。

翻译: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 第二首古诗:《登鹳雀楼》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的作品,在诗中描绘了登高望远的场景,表达了对国家兴盛和人民幸福的期望。

翻译: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3. 第三首古诗:《悯农》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杨万里的作品,他通过描绘农民的辛勤劳作和生活困境,表达了对农民的同情和关爱。

翻译: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这三首古诗各有其独特之处,让我们感悟到古人对世界的观察和思考。

通过学习这些古诗,我们能够了解古代文化的底蕴,培养审美情趣,并提高语文水平。

翻译:1. 第一首古诗《静夜思》的翻译:床前明月光,疑似地上的霜。

抬头望明月,低头忆故乡。

2. 第二首古诗《登鹳雀楼》的翻译:白日依山尽,黄河流入海。

欲穷千里目,上一层楼。

3. 第三首古诗《悯农》的翻译:春天种下一粒粟,秋天收获万颗子。

四海无富余的土地,农夫还是挨饿。

这些古诗虽然简短,但是饱含了深刻的思想和情感。

通过学习和欣赏古诗,我们能够感受到古人对生活、自然和社会的感悟,也能够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和文学修养。

古诗是中华文化宝库中重要的一部分,我们应该珍惜和传承。

希望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能够培养出更多对古诗的兴趣和热爱。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古诗三首》课件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古诗三首》课件

作 者 : 范 成 大
四 时 田 园 杂 兴
作者介绍
范成大
范成大(1126-1193), 南宋诗人。字致能,号石湖居 士,吴郡(今江苏苏州市)人。 虽写过不少爱国诗篇,但最著 名的还是田园诗,比较全面地 反映了当时的农村生活和风土 人情。
课文感知
诗歌欣赏
课文感知
村 庄 儿 女 各 当 家 。
昼 出 耘 田 夜 绩 麻 ,
白天出 去锄草夜里 缉麻,农家 儿女都能各 自持家。
课文感知
也 傍 桑 阴 学 种 瓜 。
童 孙 未 解 供 耕 织 ,
小孙子 还不会耕田 纺织,也靠 近桑树阴处 学习种瓜。
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除去田里的杂草。 杂兴: 各种兴致。 耘田: 绩麻: 把麻搓成线。 未解:不懂。 供: 从事。 傍:靠近。
课文总结
作 者 : 张 志 和
渔 歌 子
作者简介
张志和
(约730——约810 ) 唐代诗人。字子同,初名 龟龄,今浙江金华人。 博 学多才,歌、词、诗、画 俱佳。 曾在朝廷做过官, 后隐居。他的作品大多描 写自己的闲居生活。
课文感知
斜 风 细 雨 不 须 归 。
青 箬 笠 , 绿 蓑 衣 ,
头顶青箬 笠,身披绿蓑 衣,斜风细雨 迎面吹来,钓 鱼的人不想回 家。
《四时田园杂兴》共60首,宛如农村生活的长幅画卷。本篇 是其中的一首,写的是夏日村庄的生活场景:男耕女织,日夜 操劳,虽然辛苦,却也其乐陶陶。最精彩的是后两句。模仿是 儿童的天性,农村孩子的游戏,也多是模仿大人的劳动。一个 “学”字,透出儿童的天真活泼,极富生活情趣。诗中没有出 现老人的形象,但称农夫农妇为“儿女”,称小孩为“童孙”, 分明是老农的口吻,是一位老祖父眼中的农家乐事图。这里有 写实的成分,更蕴含着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理想。语言通俗浅显, 文笔清新轻巧,使人由景见情,给人以极美的艺术享受。

四年级下册人教版第一课古诗三首第三首古诗的意思2021

四年级下册人教版第一课古诗三首第三首古诗的意思2021

四年级下册人教版第一课古诗三首第三首古诗的意思
2021
《清平乐·村居》
宋代·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意思:草屋的茅檐又低又小,溪边长满了翠绿的小草。

含有醉意的吴地方音,听起来温柔又美好,那满头白发的是谁家的公婆父老?
《忆江南》写对江南的回忆,选择了江花和春水,衬以日出和春天的背景,显得十分鲜艳奇丽,生动地描绘出江南春意盎然的大好景象,表达了作者对苏州的忆念与向往。

第12课《古诗三首》

第12课《古诗三首》

第12课《古诗三首》
第12课《古诗三首》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的教材内容。

这一课的主要内容是教授学生三首古代的优秀诗歌,分别是《登鹳雀楼》、《悯农》和《静夜思》。

《登鹳雀楼》是唐代文学家王之涣的作品,通过描绘高楼上的美景和豪饮之间的情感变化,表达了人生短暂,繁华不久的主题。

《悯农》是唐代文学家李绅的名篇,以农民的劳作生活为题材,写出了他们辛勤劳作、勇敢担当的精神,同时也表达了对社会不公和贫困人民的关注。

《静夜思》是唐代文学家李白的作品,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经典之一。

诗中通过描绘寂静的夜晚和内心的思绪,展现了诗人的孤独寂寞和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通过学习这三首古诗,学生们可以进一步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魅力,培养对诗歌的欣赏和理解能力,同时也能感悟诗人对生命和情感的深沉思考。

四年级下册语文人教版第一课,古诗三首

四年级下册语文人教版第一课,古诗三首

四年级下册语文人教版第一课,古诗三首1. 《鹿柴》王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2. 《暮江吟》白居易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3. 《题西林壁》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4. 《春晓》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5.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6. 《山行》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7. 《清明》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8. 《独坐敬亭山》李白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9. 《宿建德江》孟浩然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10. 《绝句》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11. 《滁州西涧》韦应物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12. 《忆江南》白居易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13. 《小儿垂钓》胡令能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14. 《草》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15. 《寻隐者不遇》贾岛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16. 《江南春》杜牧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17. 《江上渔者》范仲淹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18. 《蜂》罗隐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19. 《所见》袁枚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20. 《池上》白居易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21. 《风》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四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三首课堂笔记

四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三首课堂笔记

第一首古诗《登鹳雀楼》。

这首古诗是唐代著名诗人王之涣所作。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句话表示,只要我们有勇气去冒险,就可以得到更多的收获。

诗中引用鹳鸟代表坚定不移,这说明我们要像鹳鸟一样坚持不懈,以追求更高的理想。

第二首诗是《咏梅》。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作品,以梅花的险峻与芳香为代表,表达了人要像梅花一样坚持不懈,不畏挫折,勇于担当的精神。

诗中引用“寒随穷律变,春逐鸟声开”这句话表明,即使处于困境,我们也要积极、乐观,继续前进。

第三首诗是《春晓》。

这首诗是唐代著名诗人孟浩然的名作。

诗中特别引用了一句“惊起却回看,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句话,表达了孟浩然在春晨出行时望回原来的地方,这表明我们应该学会珍惜我们曾经走过的路,学会感恩、感谢他人帮助。

小学语文四年级《古诗词三首》(共26张PPT)

小学语文四年级《古诗词三首》(共26张PPT)

词,又叫长短句,是我国 古代诗歌的一种。词可以 歌唱,每一首词根据格律, 都有一个曲调名,成为词 牌。《忆江南》就是词牌。 宋朝时词创作的鼎盛时期, 因而有“唐诗宋词”之说。



诗句大意
江南真好,我对江南的美丽风景曾经是多么的熟悉。 太阳从东方升起,阳光普照大地,遍地开放的鲜花更加艳丽,由于红 日映照,所以红花更红,像燃烧的火焰,春回大地,春天的江水如蓝 草一样碧绿、清澈。 江南的风景这样美好,能不让人回忆吗?
治上遭受压抑的士大夫所共有的精神面貌。


诗句释意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相看:对看; 厌:满足。
(“我”和敬亭山对看总不感到满足。) 古诗概意:天上几只鸟儿向远处飞去,直到看不见影子;天上的 那片云也悠闲地飘向远方。此时此刻,只有敬亭山和我互相看着, 怎么看也不觉得满足。


诗意理解

后两句“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用浪漫主义手法,将敬亭山
(李白很孤单、孤独)


诗意理解

前两句“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状眼前之景,流露
出孤独之感。天上众多的鸟儿高飞远去,无影无踪了;连仅
有的一片孤云也不肯稍驻片刻,独自远远地飘走了,山中显
得格外幽静。在诗人看来,世间万物都厌弃他,离他而去。
“尽”、“孤”、“独”、“闲”等词,表现了诗人强烈的
孤独感。这正是封建社会中许许多多有理想、有才能而在政
谢谢观看
THANK YOU
下课! 同学们再见!
授课老师: 时间:2授课老师: 时间:2023年9月15日
古诗三首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

忆 江 南
望二 洞 庭

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第三首古诗

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第三首古诗

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第三首古诗
第一部分:课文原文《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作者:唐代王之涣第二部分:词语解释1.
鹳雀楼:古代建筑物名,位于今天的山西省永济市境内。

是中国著名
的古建筑之一。

2. 依山尽:紧贴着山峰延伸到尽头。

3. 黄河入海流:
形容黄河水势汹涌奔腾,最终注入大海。

4. 欲穷千里目:想要看遍千
里远处的景色。

5. 更上一层楼: 表示要再往高处走去,达到更高的视野
和境界。

第三部分:写作思考题1. 你觉得这首诗表达了什么意思?这
首诗通过描绘自然风光和人类建筑来表现出人们对于探索未知、追求
进步和超越自我的精神。

作者在登上鹤雀楼后发现眼前美景无限,并
且还有更加壮阔辽阔的地方等待他去探索。

因此他提出“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口号,寓意着人们应该不断向前进取,在生活中不断
超越自我、开拓新领域、创造新成就。

2. 这首诗给你带来了什么启示?这首诗让我们明白了一个道理——只有不停地学习、努力工作并且勇
敢面对挫折才能够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最大化。

同时也告诫我们
不能满足于眼前所见或者已经取得的成就而停止前行,在任何时候都
应该保持谦虚心态并且积极向上地迎接挑战。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古诗词三首(第3课时)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古诗词三首(第3课时)

朵朵白云都悠闲地 飘走了。 和我互相对视而不 感到厌倦的, 只有那孤独的敬亭山。
独坐敬亭山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唐 李白
独坐敬亭山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唐 李白
独坐敬亭山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诗人抒发了对大自然景色的热爱和因怀 才不遇而产生的孤独寂寞之感。
忆江南
江 南
江 南
江 南
江 南
忆江南
【唐】白居易
江南好, 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忆江南
【唐】白居易
江南好,
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1江南真美啊!
2 我对这里的风景曾经那样熟悉。
3 太阳出来,照得江边的花比火还红。
独坐敬亭山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唐 李白
独坐敬亭山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唐 李白
独:独自。 尽:消失了。 闲:悠闲自在。 厌:满足。
独坐敬亭山
【唐】李 白 所有的鸟儿都想着 众鸟高飞尽, 高空飞散了,
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 只有敬亭山。
唐 李白
望 洞 庭
洞庭湖风光
洞庭湖风光
洞庭湖风光
望洞庭
[唐]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湖光/ 秋月/ 两相和, 潭 面 / 无 风 / 镜 未 磨。
遥望 / 洞庭 / 山水翠,
白银 / 盘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标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
1、古诗词三首
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学会诗词中出现的生字,能结合注释理解词义。

背诵这三首古诗词,默写前两首。

(二)过程与方法:能结合插图,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诵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古诗词的韵律美,语言美。

重点难点:
品位诗句,指导朗诵,积累语言。

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体会江南山水的特点,激发爱美的情趣。

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整体诵读古诗三首
1、自由读古诗,要求读正确,读通顺。

2、指名朗读古诗,听听是否读得既正确又通顺。

3、借助诗文注释,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⑴敬亭山:你能说说古诗的题目是什么意思吗?
⑵作者是唐代的李白:那你能背一首李白写的古诗吗?
⑶景物描写:众鸟、孤云、敬亭山
二、分步解读,感悟诗情
1、学习“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
⑴、画一画这两句。

⑵、理解“众鸟”:说一说为什么画好多只鸟?
⑶、理解“孤云”:说一说为什么只画一片云?
⑷、理解“尽”和“去”:看一看老师的画面(空白的画面)。

⑸、品析:
并不是同学们画错了,而是作者所要表现的是动态的画面,而我们所画的是静止的画面,可见作者用字的精妙。

过渡:众鸟飞走了,孤云离去了,现在只剩下诗人李白一个人了,难怪题目里是──“独”坐敬亭山。

2、品读“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⑴、悟:原本陪伴在李白身边的景物都离李白远去了,李白看起来非常?(板书:独)
⑵、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读出孤独的味道:
过渡:前两句看起来李白很孤独,后两句还是写孤独吗?难道李白心里真的很孤独吗?读后两句。

三、学习“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⑴、理解“相看”:李白眼里“只有敬亭山”,可见这里的“相看两不厌”是谁和谁互相看不满足呢?
⑵、理解“看不厌”:
①看敬亭山为什么看不满足?──景美
②李白仅仅把敬亭山当作一个景物来看吗?
⑶、品析:
李白把敬亭山当作了──神,所以看不厌,而敬亭山看李白看不厌,这又是为什么呢?敬亭山也把李白当作了──神。

而神总是“超凡”的,神总是“脱俗”的。

⑷联系《夜宿山寺》和《望庐山瀑布》更深地体会超凡脱俗、寄情山水。

四、品读“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⑴感悟:既然找到了自己的朋友,而且是那么知心的朋友,李白还孤独吗?这时候他的心情又是怎样的呢?
⑵品析:
那《独坐敬亭山》中的“独”是不是作者用词不当啊?以“不独”写“独”又是作者独具匠心之处。

⑶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带着高兴的心情读。

五、表情朗读,升华诗意
1、古诗是激情和想像的艺术。

只有用你的激情与想像去品读,“诗的感觉”才会喷涌而出。

《独坐敬亭山》看似写景,实在抒发作者的感情,就让我们也带上作者的感情来读一读这首诗吧。

2、背诵全诗。

3、默写全诗。

六、回顾总结,授之以渔
以前,我们通过老师的讲解,同学们的讨论,或者是画诗、表演来学习古诗,今天,我们又是怎样学诗的呢?学生自己总结:晓诗题
──知诗人──明诗意──悟诗情,还有画一画的方法。

【板书设计】
独坐敬亭山
(表面)独(内心)不独
第二课时
一、导入揭题
1、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山河秀丽,风景如画。

今天,想带大家去洞庭湖走一走,领略一下洞庭的美景。

你知道洞庭湖吗?
2、结合学生收集的资料来介绍洞庭湖的。

3、多媒体出示洞庭湖的画面。

(你看到了什么景象?你能用上一些词来形容看到的景物吗?)
4、老师送一组词:波光粼粼、银光闪闪、水平如镜、水天一色、迷迷蒙蒙、朦朦胧胧、宁静和谐。

5、引出课题:洞庭湖的景象非常迷人,从古至今有无数文人墨客被它吸引,写下了许多描写洞庭的美诗佳句。

在一千三百多年前,唐朝有位大诗人刘禹锡来到了洞庭湖附近,看到了这样一幅美景,不禁诗兴大发,写下了一首千古传颂的佳作。

听,他正在吟诵呢!
二、精读会意
(一)教学“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1)理解“湖光秋月两相和”。

相:相互。

和:和谐、协调。

湖光:湖水的光。

秋月:可以看出时间是秋天的晚上。

这句诗的意思是:秋天的夜晚,月光如水,水映月光,两者融合在一起,显得非常和谐。

(2)理解“潭面无风镜未磨”
潭面:是指洞庭湖面。

未:没有。

磨:磨拭。

镜未磨:指没有磨拭过的铜镜。

(没有磨拭过的铜镜给人怎样的感觉?朦朦胧胧、模模糊糊。

)这句诗意:湖上一点风也没有,湖面朦朦胧胧,就像一面没有磨拭过的铜镜。

(二)教学“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三、总结:同学们,洞庭湖是我国的名胜,观光旅游的人很多,你们将来有机会一定要到湖南的岳阳市边上去看一看洞庭湖,看一看君山,登一登岳阳楼,好好地领略一下祖国的锦绣风光。

第三课时
一、导入,简介相关资料
1、背诵有关描绘春天景色的诗句。

2、齐读诗题:忆江南
3、介绍诗人和创作背景:
二、初读全诗,感知词的特点
1、自由练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顺、读流畅。

2、初步感知词的特点:
3、指名读。

(重点提示“谙”这个生字的读音)。

三、自学交流,探究诗意
四、品词赏句,想象悟情
五、作业布置
展开想象,把“日春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这两句诗所描绘的景象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现出来。

(可以写,也可以画。

)【板书设计】
赞美
忆江南────好词
思念
【总体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一、整体反思:本课教学是按照运用插图和老师的导语进入诗境—理解词句、想象画面—吟诵诗词、体验诗情来进行。

学生通过对诗词的诵读和欣赏,感受,感受南方自然风光的美。

同时在理解词义的基础上,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分角色,在对话中巩固词义。

二、《江南好》教后反思:课标指出阅读是获得审美体验重要途径,应让学生在积极思维和情感体验中,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审美过程是一种见情、见性、见灵、见神韵活动,靠的是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是一个润物细无声的过程。

特别对于这么一篇文质兼美的古诗,我更注重学生的独特感受。

当问我“江花”是否可以理解为江上的浪花时,我没有直接给他答案,而是让他自己反复读古诗,找出你所理解的依据。

没有想到这位学生读了几遍,就悟出了“江花”并不是浪花,而是江上的开放的花朵。

为此,我庆幸自己没有急于求成,让学生有充分思考的时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