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农业植物病理学实验教案

合集下载

农业植物病理学实验指导

农业植物病理学实验指导

农业植物病理学实验指导农业植物病理学是农业生产中极为重要的学科之一,其研究的是农作物疾病的发生与预防。

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病理实验操作能力,本文将提供一份简单的农业植物病理学实验指导。

1. 实验一:植物病原菌的分离和鉴定实验目的:掌握分离与鉴定植物病原菌的方法,理解病原学的基础概念。

实验原料:感染有病征的植株、消毒剂、无菌玻璃棒、琼脂、静置培养皿、荧光显微镜。

实验步骤:1. 从感染病株中取样。

用无菌玻璃棒在感染病株的表面轻刮几次,然后在无菌培养基上划一条线。

2. 将无菌玻璃棒沾上感染样品,并将其划到无菌培养基上,将其密封,将其放入37℃的温室中培养3-5天。

3. 检查接种坛中的细菌单个斑点,清除任何后来发现的杂细菌,然后进行细菌鉴定,以识别不同的菌株。

使用荧光显微镜和其他实验技术来确定不同的菌株。

实验结果:1. 获得了可研究的植物病原菌。

2. 学生理解了病原学的概念和关键技术。

2. 实验二:植物病害综合鉴定实验目的:应用综合鉴定法确认植物病害。

实验原料:受感染的植物样品,显微镜、手镰、组织切片、滴定管、生长瓶、测试器。

实验步骤:1. 阐述农业病害发生的原因和病害的分类。

培养出病原菌后,学生将初步考虑在何种植物病害范围内进行综合鉴定。

2. 制备切片,利用显微镜查看组织细胞的变化,以确定该病是有效的。

3. 测试样品以确保它是含有特征性病原体的。

除了使用显微镜查看组织切片外,还可以使用滴定管和生长瓶来测试样品的pH、氧含量、有机成分等信息。

4. 将所有数据纳入综合考虑,从而确定植物病害的类型、发展和所需的病虫害防治措施。

实验结果:1. 确定了植物病害的类型和发展。

2. 学生掌握了植物病害检测的重要步骤。

3. 实验三:生物防治法实验目的:为学生提供基本原则和技术,了解生物防治如何减少植物病虫害的损失。

实验原料:扁豆种子、法国圆白菜的幼苗、甜菜虫、灰蝉、昆虫脂肪。

实验步骤:1. 学生准备研究模型—扁豆或法国圆白菜幼苗,然后在其中一部分植物上覆盖甜菜虫或灰蝉,让它们大肆繁殖和吃掉幼苗。

《农业植物病理学》实验教学大纲

《农业植物病理学》实验教学大纲

《植物病理学》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选修
适用专业:作物本科生专业基础课
总学时:10
一、制定本课程实验大纲依据
依据植物病理学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要求,为达到教学目的和要求而制定。

二、本课程实验教学的作用
要求学生掌握每一个实验的基本内容,学会鉴定各种农作物病害、病原物方法,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会应用原理解决实践问题。

三、本课程教学目的及学生能力标准
1、通过实验教学进一步掌握部分植物病理学的基础,加强学生对病害的症状和
病原识别。

2、实验教学使学生掌握鉴定病原物、识别病害的方法。

3、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正确的识别和鉴定各种农作物生产上的主要病
害。

4、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加强学生基本技能的训练,培养学生分析
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

四、学时分配、教学形式及实验性质:
1、学时分配:总学时为40学时,其中实验课10学时。

2、教学形式:
1)讲课与实验相结合。

实验课上讲述植物病害的症状特点、病原物的形态特征,指导学生独立完成实验过程;
2)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为主;
3)新鲜标本、盒装标本、浸制标本、挂图、病原玻片等多种手段。

3、实验性质:为应用性实验。

五、实验成绩评定:
根据学生在实验中的表现及实验完成情况,并结合实验报告情况综合平分。

实验成绩单独记分。

六、实验项目、内容及学时分配表:
七、教材:
1、《普通植物病理学实验指导》许志刚编农业出版社
2、《农业植物病理学实验实习指导》李洪连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

农业植物病理学实验教案

农业植物病理学实验教案

农业植物病理学实验教案
农业植物病理学实验教案(章节备课)
第1次课3学时
农业植物病理学实验教案(章节备课)
农业植物病理学实验教案(章节备课)
农业植物病理学实验教案(章节备课)
农业植物病理学实验教案(章节备课)
农业植物病理学实验教案(章节备课)
农业植物病理学实验教案(章节备课)
农业植物病理学实验教案(章节备课)
农业植物病理学实验教案(章节备课)
农业植物病理学实验教案(章节备课)
农业植物病理学实验教案(章节备课)。

农业植物病理学实验教案

农业植物病理学实验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农业植物病理学实验教案课时安排:2学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农业植物病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实验方法。

2. 培养学生对植物病害的识别和诊断能力。

3. 提高学生对植物病害防治措施的掌握程度。

教学内容:1. 农业植物病理学基本概念介绍2. 植物病害的识别与诊断方法3. 植物病害防治措施教学方法:1. 讲授:讲解农业植物病理学基本概念、植物病害的识别与诊断方法以及防治措施。

2. 实验:观察植物病害样本,进行病害识别和诊断。

教学准备:1. 实验室设备:显微镜、放大镜、病害样本等。

2. 教学材料:教案、PPT、实验指导书等。

二、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植物病害的图片,引发学生对农业植物病理学的兴趣,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2. 讲解(15分钟)讲解农业植物病理学的基本概念、植物病害的识别与诊断方法以及防治措施。

3. 实验(4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植物病害样本,进行病害识别和诊断。

实验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 总结(10分钟)教师总结本次实验的重点内容,强调植物病害识别和诊断的方法及防治措施。

5. 作业布置(5分钟)三、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四、课后作业1. 复习实验内容,掌握植物病害的识别与诊断方法。

2. 查阅资料,了解常见植物病害的防治措施。

五、实验报告要求2. 描述实验过程,包括病害样本的观察、识别和诊断。

3. 分析实验结果,阐述实验收获及对农业植物病理学的认识。

4. 提出改进措施,为今后农业植物病理学实验提供参考。

六、实验二:植物病原真菌的鉴定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植物病原真菌的基本特征。

2. 培养学生识别和鉴定植物病原真菌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植物病原真菌防治措施的掌握程度。

教学内容:1. 植物病原真菌的基本特征介绍2. 植物病原真菌的识别与鉴定方法3. 植物病原真菌防治措施教学方法:1. 讲授:讲解植物病原真菌的基本特征、识别与鉴定方法以及防治措施。

农业植物病理学教案设计

农业植物病理学教案设计

农业植物病理学教案设计教案主题:农业植物病理学授课目标:1.了解农业植物病理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

2.掌握农业植物病理学的基本知识和概念。

3.理解农业植物病害的原因和危害。

4.了解农业植物病理学的研究方法和防治策略。

授课时间:2学时教学内容与安排:一、引入(1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或展示图片等方式引起学生对农业植物病理学的兴趣,并简要介绍该学科的定义和发展历程。

帮助学生认识到农业植物病理学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

二、概念与基础知识(30分钟)1.农业植物病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2.农业植物病害的分类和危害。

3.农业植物与病原微生物的互作关系。

三、病害的原因和危害(30分钟)1.病原微生物(细菌、真菌、病毒、真核寄生物)对植物的侵染作用。

2.病害发生的环境因素(温度、湿度、光照等)。

3.病害对农作物产量和质量的影响。

四、病理学研究方法(30分钟)1.病原微生物的培养和观察。

2.病害的诊断与鉴定。

3.遗传多样性和抗病性研究。

4.农业植物病害的防治策略。

五、课堂小结与讨论(1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并提问学生对农业植物病理学的认识和思考。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进行讨论,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教学方法与手段:1.随堂问答:通过提问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加强对知识点的理解。

2.图片展示:通过展示图片,使学生更形象地了解病害的表现和危害。

3.实验演示:展示病原微生物的培养和观察实验,帮助学生了解病原微生物的特征和侵染方式。

4.讨论与合作学习:通过讨论和合作学习,增强学生的参与度和主动性,促进学习效果。

5.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提高学习的实际应用能力。

教学评估:1.课堂参与度评价: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和参与讨论的质量等,进行评价。

2.个人作业评估:布置相关阅读作业,要求学生归纳总结所学知识,并书面提交作业。

3.小组合作评估:分小组进行合作学习活动,根据小组学生的表现和合作情况,进行评价。

农业植物病理学教案

农业植物病理学教案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水稻三大病害的诊断鉴定,病原物特性,病害循环及防治措施;
稻瘟病叶片上四种症状变化,生理小种鉴定,病害季节性消长规律;
水稻白叶枯病病菌生理分化;
水稻纹枯病的发生危害与稻瘟病、白叶枯病的不同点。




一、水稻稻瘟病
(一)稻瘟病在不同发病时期和发病部位所表现的症状类型
(二)病原菌生理特性
(三)病害循环
(四)发病条件
(五)病害控制
三、小麦白粉病
(一)小麦白粉病的症状
(二)病原
(三)病害循环
(四)发病条件
(五)病害控制
四、小麦黑穗病
(一)小麦黑穗病的症状
(二)病害循环
(三)发病条件
(四)病害控制
五、小麦病毒病(黄矮病、丛矮病)
六、麦类其他病害
小麦霜霉病
小麦根结线虫病
小麦全蚀病
小麦叶枯病、颖枯病




一、玉米大斑病和玉米小斑病
(一)病害症状特点
(二)病原菌特征
(三)病害循环
(四)发病因素
(五)综合防治
二、玉米灰斑病
(一)病害症状特点
(二)病原菌特征
(三)病害循环
(四)发病因素
(五)综合防治
三、玉米锈病
(一)病害症状特点
(二)病原菌特征
(三)病害循环
(四)发病因素
(五)综合防治
四、玉米其他病害
二、甘蔗赤腐病(一)分布及其危症状(二)病原(三)病害循环
(四)发病条件
(五)病害防治
三、甘蔗眼斑病
(一)分布及其危害症状
(二)病原()
(三)病害循环
(四)发病条件

农业植物病理学教案

农业植物病理学教案
小麦根腐病、散黑穗病、白粉病、大麦条纹病
目 的
要 求了解病害的分布、危害,掌握状特点、发病规律及其防治措施。
重 点
难 点
重点:小麦根腐病、散黑穗病、大麦条纹病的发生规律及其综合控制。
难点:根腐病的症状识别,病害的侵染类型。
主要内容:
三、小麦根腐病:
(一)症状:1、幼苗;2、叶片-气候不同,症状有些差异;3、穗部:黑色霉层;4、籽粒-黑胚粒。
主要内容:
一、小麦锈病:分为秆锈、叶锈、条锈。
(一)症状:
1、共同症状特点:①前期:铁锈色夏孢子堆
②后期:黑色冬孢子堆
2、三种锈病的区别:①秆锈:发病部位--茎秆、叶鞘
孢子堆特点:
②叶锈:发病部位――主要叶片,其次叶鞘
孢子堆特点:
③条锈:发病部位――主要叶片,其次叶鞘
孢子堆特点:
(二)病原:
1、学名:秆锈病菌 Puccinia graminls pers.Var.tritici Eriks.
(一)症状:
苗期—→穗期均会发生,分蘖盛期—→穗期最重,尤以抽穗期前后危害更烈。
叶鞘症状——近水面处出现水渍状、暗绿色、边缘不清楚的小病斑—→扩大椭圆形或云纹状的病斑。
(二)病原:学名:Rhizoctonia solani kiihu.无性世代病原形态,菌丝初期无色,老熟变成淡褐色,直角分枝,分枝处缢缩。
4
2
第四章 油料作物病害
4
2
第四章 油料作物病害
5
2
第四章 油料作物病害 第五章 糖料作物病害(甜菜)
5
2
第五章 糖料作物病害 第六章 其它经济作物病害
6
1
第七章 第一节 霜霉病(果树、蔬菜)

2023年电大《植物病理学》实验报告

2023年电大《植物病理学》实验报告

植物病理学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探究不同病原菌对植物生长的影响,通过观察和分析植物在不同病原菌感染下的生长情况,以及病原菌在植物体内的病征,从而加深对植物病害的认识,为预防和控制植物病害提供实验依据。

二、实验材料与方法1. 实验植物:选择小麦、玉米、番茄和青菜作为实验植物。

2. 病原菌培养:分别培养小麦赤霉病、玉米赤霉病、番茄早疫病和青菜根腐病的病原菌。

3. 实验设计:将实验植物分为对照组和感染组,对感染组进行不同病原菌的接种处理。

4. 观察记录:在病原菌接种后,定期观察并记录植物的生长情况,包括叶片颜色、叶片形态、叶片数量、植株高度等指标。

5. 数据分析:根据观察记录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和统计处理,揭示不同病原菌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三、实验结果1. 小麦赤霉病感染后,植株叶片呈现黄化、枯萎,植株高度显著下降,生长势明显减弱。

2. 玉米赤霉病感染后,植株叶片出现斑点、枯死,植株高度明显减少,导致植株整体生长受到抑制。

3. 番茄早疫病感染后,植株叶片出现黄斑、脱落,植株高度停止生长,部分植株出现逝去现象。

4. 青菜根腐病感染后,植株根系变软、生长停滞,部分植株出现萎蔫甚至逝去。

四、实验分析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不同病原菌感染后,植物生长状态和表现出明显的差异。

小麦、玉米、番茄和青菜在感染不同病原菌后,均出现各自特有的病征,病原菌对植物的病害效应有明显的种属选择性。

病原菌感染后,植物叶片颜色变化、叶片形态、植株高度等指标的变化,为病害的诊断和鉴别提供了重要的实验依据。

五、实验结论本次实验结果表明,小麦、玉米、番茄和青菜对不同病原菌的感染表现出了明显的病害特征,不同病原菌对植物的影响存在差异。

通过对植物生长指标的观察和分析,可以初步判断病原菌的种属和对植物的侵染程度。

及早发现和诊断植物病害,对于科学合理地进行预防和治理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六、实验意义本次实验结果为植物病害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实验数据和案例,为深入探讨不同病原菌对植物生长的影响,以及病害的预防和控制提供了理论和实验依据。

农业植物病理学教学设计

农业植物病理学教学设计

农业植物病理学教学设计一、教学目的本教学旨在让学生了解植物病理学的基础知识、病害的形态特征、发病机理和控制方法等,以培养学生对植物病害的认识和预防能力,为农业生产提供有力支撑。

二、教学内容2.1 植物病害的基础知识1.植物病害的定义和分类2.植物病原体的分类和特征3.植物的防卫机制2.2 植物病害的形态特征1.病害的区分和识别2.病叶的形态特征和变化规律3.病痕、病斑和溃疡的形态特征和变化规律2.3 植物病害的发病机理1.病原体入侵和传播的途径2.环境因素和生物因素对植物病害的影响3.植物免疫和病害抗性机制2.4 植物病害的控制方法1.化学药剂防治方法及其安全实施2.生物防治方法及其应用3.育种防治法及其实施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理论授课+实践操作”的教学模式。

3.1 理论授课理论授课部分主要采用PPT课件授课,讲师通过图文并茂、生动形象的讲解,使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本课程的核心知识。

3.2 实践操作实践操作包括病害鉴定、病害药剂防治、病害生物防治和病害育种防治等实践操作。

学生通过实践操作,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实际操作技能。

四、教学评价教学评价采用多元化的方式,包括成绩评定、学生听课笔记、实验报告、期末考试等评价方法。

五、教学资源本教学所需资源包括:1.PPT课件2.实验仪器及设备,如显微镜、培养皿、药剂等3.实验材料及植物病害标本六、教学考虑本课程涉及知识面广,对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要求较高,需要进行细致的教学安排。

课程的开展应有明确的操作规范和安全措施,以保证教学实验顺利进行。

同时,应注重学习方式的多元化,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习过程更加生动有趣。

农业植物病理学教案

农业植物病理学教案
徐雍皋,徐敬友主编.农业植物病理学.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79—117
第三章杂粮病害
章节
第三章杂粮病害本章8学时(理论4学时,实验4学时)
教学目的和要求
1.要求学生主要了解玉米、谷子、高粱上常见病害和重要病害种类,
2.重点掌握玉米大小斑病、玉米褐斑病、玉米弯孢霉叶斑病、高粱炭疽病、谷子白发病的发生流行规律及综合治理技术措施。
第二章:麦类病害
章节
第二章:麦类病害Wheat disease本章12学时(理论8学时,实验4学时)
教学目的和要求
1.要求学生了解麦类作物常发病害和主要病害类别。
2.重点掌握小麦三种锈病,小麦白粉病,小麦赤霉病发生流行规律及综合防治措施。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重点:小麦三种锈病,小麦赤霉病;小麦白粉病的病原生物学特性。
2.梨黑星病症状特征、发病因素。
3.梨锈病症状、病原物转主寄生现象。
教法说明
采用了启发、提问式教学法。通过与苹果树病害部分的对比,启发、提问,对学生循循善诱,使学生主动积极的去思考。




一、梨黑星病
(一)病害症状特点:受害叶片典型症状、受害果实症状
(二)病原物的形态特征;
(三)病害循环:病原菌的越冬场所与初侵染源、病原菌的侵染过程
本章为理论课+实验课。
理论课4学时,采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在多媒体教室讲授。
实验课4学时,在农业植物病理学实验室上课。具体内容详见实验课教案详。
作 业
1.完成果树病害网络教学中梨树病害部分自测试题
2.要求学生预习下一次授课内容。
3.提交第八章病害的自测试题答案
教学后记
通过苹果、梨树病害对比的学习,加深了学生对果树病害的印象。

植物病理学与农作物抗病教学教案

植物病理学与农作物抗病教学教案

加强实践环节,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增加实验课程,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提高实践能力 开展田间实习,让学生了解农作物生长环境和抗病性 组织学生参加农业科技竞赛,提高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鼓励学生参与农业科研项目,提高科研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感谢您的观看
汇报人:XX
队合作精神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引进先进技术与方法
加强国际合作:与国外高校、研究机构和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共同开展研究与教学 引进先进技术:引进国外先进的植物病理学与农作物抗病性技术,提高教学水平 交流经验:与国外专家学者交流经验,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和理念 培养国际化人才:鼓励学生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能力的人才
植物病害的分类与鉴定
植物病害的分类:非侵染性病 害、侵染性病害
非侵染性病害:由环境因素引 起的病害,如营养缺乏、水分 失调等
侵染性病害:由病原微生物 引起的病害,如真菌、细菌、 病毒等
植物病害的鉴定:通过观察症 状、检测病原微生物等方式进 行鉴定
植物病原物的传播和流行
病原物的传播方式:空 气传播、水传播、昆虫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抗病性调控:通过基因工程、育 种等技术提高作物抗病性
实际应用:抗病品种的推广、抗 病药剂的研发、抗病栽培技术的 改进
新型抗病性防治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抗病基因工程:通过基因编辑技术,改良作物抗病性 生物农药:利用生物来防治病虫害,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 抗病品种选育:通过传统育种和分子育种技术,选育抗病品种 抗病性诱导:通过植物激素等手段,诱导作物产生抗病性
抗病品种的选育:通过 杂交、诱变等手段,选 育出具有抗病性的农作 物品种
抗病基因的利用:利用 分子生物学技术,将抗 病基因导入农作物中, 提高其抗病性

农业植物病理学实验教案

农业植物病理学实验教案

农业植物病理学实验教案棉花病害课时数:2课时实验项目棉花病害实验性质基础性实验实验内容棉花苗期病害、枯黄萎病、铃期病害症状识别及重要病原物显微形态特征鉴定。

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实验,要求对湖北省棉花上发生普遍而严重的一些病害,如立枯病、炭疽病、枯萎病、黄萎病、黑果病、红腐病、曲霉病等能独立诊断、鉴定,对上述其他病害能识别其典型症状和掌握其有关的诊断方法。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重点:掌握棉花苗期病害、枯黄萎病、铃期病害症状及病原物显微形态特征难点:棉花枯黄萎病症状的区别教学进程一、讲解上次实习情况1.实习过程中的情况:大部分同学都能听从老师指挥,按照要求进行病害调查,个别同学未亲自下田调查;调查过程中有破坏农作物的现象;个别小组调查方法不科学。

2.实习报告中存在的问题:写作格式不规范,内容不完全;病害描述照搬课本语言,小组间计算的数据偏差太大等。

二、讲解实验内容(一)棉花苗期病害:1.棉立枯病病原:Rhizctonia solani(1)症状观察:主要观察棉苗出土后的症状(照片),病害主要发生在什么部位?病斑呈何颜色?病部是否缢缩?子叶上有无黄褐色的不规则病斑或破落穿孔的病斑?(2)病原鉴定:挑取菌丝体制片镜检。

注意菌丝分枝处有何特点?分枝基部缢缩否?分枝点附近有无横隔膜?2.炭疽病病原:Colletotricnum gossypii(1)症状观察:苗期症状:取实物标本观察幼茎基部,病斑呈何颜色?有无凹陷?病斑中部有无纵裂?子叶上的病斑是何形状?何颜色?病斑多发生在什么部位?两片子叶上的病斑是否基本对称?铃期症状:观察病铃上的病斑的形状、颜色,有无凹陷?(2)病原鉴定:刮取少量桔红粘质状物制片镜检,观察分生孢子和刚毛的形状,他们分别呈何形状?何颜色?分生孢子有无分隔?3.棉红腐病病原:由多种镰刀菌引起,主要是Fusarium moniliforme和F.graminearum1.症状观察:苗期观察:观察标本根部、幼茎基部、子叶及真叶上的症状。

农业植物病理学教案

农业植物病理学教案

教学目的 和 教学要求
通过本门课程教学,要求学生能较全面了解所讲授植物常见病害发生危害概况,重点掌握各类植 物重要病害发生流行规律和综合治理策略及具体内容,熟悉植物病害诊断程序和病原物室内鉴定的相 关技术手段,并能在实践中灵活运用。
1
重点:主要农作物重要病害症状识别诊断,病原学、病害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措施 教学重点 和难点 难点:病害症状的正确识别诊断、病原物显微鉴定和主要病害侵染循环特点
1. 在叶鞘上引起的病斑的特点,与稻叶鞘腐败病的区别。 2. 叶片上病斑的特点 (二) 教 (三) 1. 学 2. 3. 进 菌丝融合群在病原菌生理小种分化中的应用 病害循环:
病原菌的越冬 侵入与再侵染 菌核生物学特性与病害流行关系
(四)发病条件: 1. 菌核基数

2. 气象条件 3. 水肥管理 4. 种植方式和密度 5. 水稻抗病性及生育期 (五)病害防治 1. 抓好以肥、水管理为中心的栽培防病措施 2. 清除菌源 3. 种植抗病品种 4. 药剂防治:①水稻封行后至抽穗期间喷药;②分蘖盛期至圆杆期施药;③在水稻破口期和齐穗 期各施药一次。 5. 生物防治: ①颉抗真菌:青霉属、镰孢属及木霉属的一些种 ②颉抗细菌:假单孢杆菌属、芽孢杆菌属的一些种 四、水稻其他病害: 系统讲授当前发生较为流行的水稻病毒病(包括稻条纹叶枯病、稻黄矮病、稻普通矮缩病、稻黄萎 病) 、稻曲病、细菌性条斑病的病害循环、流行规律及综合治理技术措施。 对水稻恶苗病、水稻胡麻叶斑病、水稻线虫病、水稻云形病、水稻黑粉病、水稻褐条病等病害症状识别 要点进行一般介绍。 1. 要求学生预习下次授课内容。

第 次课 第一章 第一章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二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三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五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六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七章 第七章 授课章节 水稻病害 水稻病害 水稻病害 麦类病害 麦类病害 麦类病害

农业植物病理学课程设计

农业植物病理学课程设计

农业植物病理学课程设计一、课程简介农业植物病理学是农学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主要针对植物病害的形成机理、预防和治疗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

本课程设计主要旨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植物病害的重要性和形成原因,以及常见的病害类型和预防、控制方法等。

二、课程目标本课程旨在:1.掌握基本的植物病害形成原理和病原体分类;2.熟悉植物病害的症状和常见类型;3.掌握植物病害的诊断和治疗基本原则;4.熟悉植物病害的防治和管理方法。

三、课程内容1. 植物病害形成原理和病原体分类•植物病害形成原理•真菌、细菌、病毒等常见病原体的分类•病原体的组成与结构2. 植物病害的症状和常见类型•植物病害的主要症状•常见的植物病害类型及其特点•病因和病害的关系3. 植物病害的诊断和治疗基本原则•病害的诊断方法和步骤•病害的治疗原则和方法•常用药物的应用及注意事项4. 植物病害的防治和管理方法•预防措施和防治措施;•生物防治和非化学控制方法;•农业生态系统防治方法。

四、课程实践本课程通过实验、调查、文献查阅等方式,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和应用所学知识。

具体包括以下内容:•植物病害的实验诊断;•病原菌的分离与培养;•植物病害的野外调查和样本分析;•组织病理、气孔导度和叶绿素含量分析。

五、评分标准考核方式为平时分和期末考试。

平时分(60%):•作业(30%):每次课后作业按时完成;•课堂表现(30%):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实验操作。

期末考试(40%):考试题型包括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论述题等,考察学生对于植物病害的相关知识理解和应用能力。

六、参考资料•《植物病理学》王顺昌著,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现代植物病理学》杨燕民、史正华著,中国农业出版社•《植物病理学原理及其应用》彭青龙、刘雪兰著,中国农业出版社•《植物病害综合治理技术》王培立著,化学工业出版社以上参考资料供参考,学生可根据实际情况自行选择。

农业植物病理学教案(y)

农业植物病理学教案(y)

农业植物病理学教案(y)一、课程简介1.1 课程名称:农业植物病理学1.2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1.3 学时安排:共64学时,其中包括理论教学40学时,实验教学24学时。

1.4 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植物病害的基本概念、病原物的分类及生物学特性、病害的诊断与鉴定方法、病害的发生与流行规律以及植物病害的防治措施。

二、教学内容2.1 植物病害的基本概念2.1.1 植物病害的定义2.1.2 植物病害的类型及症状2.1.3 植物病害的危害及经济损失2.2 病原物的分类及生物学特性2.2.1 病原物的分类2.2.2 病原物的生物学特性2.2.3 病原物与宿主的关系2.3 病害的诊断与鉴定方法2.3.1 病害的诊断2.3.2 病原物的鉴定2.3.3 病害的监测与预测2.4 病害的发生与流行规律2.4.1 病害发生的条件2.4.2 病害流行的基本原理2.4.3 病害的循环与传播途径2.5 植物病害的防治措施2.5.1 农业防治措施2.5.2 化学防治措施2.5.3 生物防治措施2.5.4 综合防治策略三、教学方法与手段3.1 教学方法3.1.1 讲授法:通过课堂讲授,使学生掌握植物病害的基本概念、病原物的分类及生物学特性、病害的诊断与鉴定方法、病害的发生与流行规律以及植物病害的防治措施。

3.1.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病害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病害的发生、发展和防治过程。

3.1.3 实验教学法:通过实验操作,使学生掌握病害的诊断与鉴定方法,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3.2 教学手段3.2.1 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课件,直观地展示病原物的形态特征、病害的症状及发生规律。

3.2.2 网络资源: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资源,获取最新的植物病害研究动态。

3.2.3 实验室实践:开展实验教学,使学生掌握病害的诊断与鉴定方法。

四、课程考核与评价4.1 考核方式4.1.1 期末考试:包括理论考试和实验考试两部分,占总成绩的70%。

农业植物病理学教案

农业植物病理学教案

农业植物病理学教案第一章:植物病害的基本概念1.1 植物病害的定义1.2 植物病害的类型1.3 植物病害的病因1.4 植物病害的诊断与评估第二章:植物病原生物2.1 病原生物的分类2.2 病原真菌2.3 病原细菌2.4 病原病毒2.5 病原线虫第三章:非生物因素与植物病害3.1 温度对植物病害的影响3.2 湿度对植物病害的影响3.3 光照对植物病害的影响3.4 土壤对植物病害的影响3.5 农药使用对植物病害的影响第四章:植物病害的传播与流行4.1 植物病害的传播途径4.2 植物病害的传播介质4.3 植物病害的流行规律4.4 植物病害的预测与预警4.5 植物病害的控制与治理第五章:植物病害的防治方法5.1 农业防治5.2 化学防治5.3 生物防治5.4 物理防治5.5 综合防治第六章:常见植物病害的识别与防治6.1 真菌性病害6.2 细菌性病害6.3 病毒性病害6.4 线虫性病害6.5 其他病害第七章:植物病害的田间监测与诊断技术7.1 病害监测方法7.2 病害诊断技术7.3 病原菌的分离与鉴定7.4 病情指数的计算与应用7.5 现代化诊断工具的应用第八章:植物病害的抗病育种与植物免疫8.1 抗病育种原理与方法8.2 抗病品种的选育与应用8.3 植物免疫学基础8.4 植物免疫增强技术的应用8.5 植物病害的生物防治策略第九章:植物病害的控制与农业可持续发展9.1 病害控制的目标与原则9.2 化学农药的使用与管理9.3 生物农药的研究与应用9.4 农业生态系统的健康管理9.5 农业可持续发展与植物病害管理第十章:案例分析与实验技能10.1 病害案例分析10.2 病原菌的显微观察10.3 病害诊断实验10.4 抗病性鉴定实验10.5 植物病害控制实验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植物病害的基本概念:理解植物病害的定义、类型、病因以及诊断与评估的方法是学习植物病理学的基础。

重点关注病害的识别特征和病因分析。

二、植物病原生物:掌握不同类型病原生物的特征和生物学特性,包括真菌、细菌、病毒和线虫等。

农业植物病理学教案(y)

农业植物病理学教案(y)

农业植物病理学教案(y)章节一:农业植物病理学概述教学目标:1. 理解农业植物病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2. 掌握植物病害的分类和病因。

3. 了解农业植物病理学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

教学内容:1. 农业植物病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2. 植物病害的分类:病毒病、细菌病、真菌病、线虫病等。

3. 植物病害的病因:生物病原、非生物病原和环境因素。

4. 农业植物病理学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

教学活动:1. 引入农业植物病理学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植物病害对农业生产的危害。

2. 通过图片和案例,介绍不同类型的植物病害。

3. 讲解植物病害的病因,引导学生理解生物病原和非生物病原的作用。

4. 讨论农业植物病理学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和重要性。

章节二:植物病毒学教学目标:1. 理解植物病毒的基本特征和分类。

2. 掌握植物病毒的传播途径和防治方法。

3. 了解植物病毒病害的诊断和鉴定方法。

教学内容:1. 植物病毒的基本特征和分类:植物病毒的形态结构、遗传物质和复制方式。

2. 植物病毒的传播途径:昆虫媒介、种子传播、土壤传播等。

3. 植物病毒的防治方法:抗病种选育、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

4. 植物病毒病害的诊断和鉴定方法:症状观察、实验室检测和分子诊断。

教学活动:1. 引入植物病毒的基本特征,引导学生了解植物病毒的结构和复制方式。

2. 通过图片和案例,介绍不同传播途径的植物病毒病害。

3. 讲解植物病毒的防治方法,引导学生思考综合防治策略。

4. 讨论植物病毒病害的诊断和鉴定方法,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章节三:植物细菌学教学目标:1. 理解植物细菌的基本特征和分类。

2. 掌握植物细菌病害的传播途径和防治方法。

3. 了解植物细菌病害的诊断和鉴定方法。

教学内容:1. 植物细菌的基本特征和分类:植物细菌的形态结构、遗传物质和生理特性。

2. 植物细菌病害的传播途径:土壤传播、水传播、种子传播等。

3. 植物细菌病害的防治方法:抗细菌病品种选育、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业植物病理学实验
教案
农业植物病理学实验教案
授课时间 2004~2005.6 教案编写时间 2004
农业植物病理学实验教案(章节备课)
第1次课 3学时
农业植物病理学实验教案(章节备课)
第2次课 3学时
农业植物病理学实验教案(章节备课)
第3次课 3学时
农业植物病理学实验教案(章节备课)
第4次课 3学时
农业植物病理学实验教案(章节备课)
第5次课 3学时
农业植物病理学实验教案(章节备课)
第6次课 3学时
农业植物病理学实验教案(章节备课)
第7次课 3学时
农业植物病理学实验教案(章节备课)
第8次课 3学时
农业植物病理学实验教案(章节备课)
第9次课 3学时
农业植物病理学实验教案(章节备课)
第10次课 3学时
农业植物病理学实验教案(章节备课)
第11-13次课 0.5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