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12.28关于对我市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调研报告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凝聚共识积极谋划着力运作加快我市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步伐

——关于对我市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调研报告

南阳市政协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调研组

(2011年12月28日南阳日报A1版)

编者按

市五次党代会工作报告指出,要把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作为新型城镇化的切入点、结合点,坚持城乡统筹,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今年9月以来,市政协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调研组,通过对新乡、鹤壁、济源三市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考察学习,对西峡、邓州、卧龙、宛城、方城、南召六县市区20个新型农村社区的深入调查,形成调研报告《凝聚共识积极谋划着力运作加快我市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步伐》。市委书记李文慧对调研报告作出批示:“市政协调研组对新型农村社区的调研很及时,指导性很强。党委、政府要认真研究,结合调研报告,对全市新型农村社区工作专题研究,适时召开工作会议,在全市形成新型社区建设的好态势。”

今年9月以来,市政协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调研组,考察学习了新乡、鹤壁、济源三市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先进经验,赴西峡、邓州、卧龙、宛城、方城、南召六县市区20个新型农村社区,实地察看、入户访问、听取汇报、组织座谈,而后市农办、国土、规划等部门汇报了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工作情况,阐释了与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相关的政策法规。在此基础上,我们对遇到的一些新情况、新问题进行了探讨,分析了制约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主要因素,对进一步加快推进我市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提出了建议。现将这次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市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开端良好

近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和领导下,我市对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工作进行了有益实践和探索,迈出了可喜的第一步。至目前,全市已建和在建新型农村社区45个(不含移民新村),入住规模在2500人至5000人之间,涌现出了方城县广阳镇袁庄社区、南召县皇路店镇郑岗社区、邓州市张村镇朱营社区等一批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典型。新型农村社区所产生的五大经济社会效果及其深远历史影响令人振奋不已。一是节约了土地。调查结果证明,通过新型农村社区规划建设,可节约农村建设用地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新乡市新型农村社区规划建设可节约土地50万亩,占当前农村建设用地的49.9%。方城县将全县557个行政村、3338个自然村整合为242个中心社区,节余土地18万亩。邓州市将邓州3066个村庄合并为1267个,节余土地9.18万亩。我市当前农村住宅建设占地255.1万亩,以节地30%的保守匡算,发展新型农村社区可节地76.53万亩。二是整合

了资源。新型农村社区的规划建设推动了自然村落合并,扩大了人口聚集规模,有利于支农资金集中使用,实现资源使用效益最大化。据市规划部门介绍,我市40131个自然村、4643个行政村将规划为997个中心村(大中型社区)和3500多个基层村(小型社区),这为我们集约高效使用各类资源提供了条件。三是改善了环境。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极大地推动了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城市文明向农村辐射,实现了“五通”(通水、通电、通气、通路、通电话电视网络)、“五化”(硬化、亮化、绿化、净化、美化),改变了农村脏乱差的环境状况。四是完善了功能。新型农村社区集幼儿园、学校、文化图书、体育、卫生医疗、超市等各种服务设施和功能于一体,为农民提供了方便快捷的公共服务。五是变革了农村生产经营和管理方式。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促进了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和农村生产经营方式转变,农民到当地专业合作组织和二、三产业就业创收,实现了“离土不离乡、就业不离家、进厂不进城、就地市民化”。同时也推动了农村基层民主管理和村民自治改革创新步伐,将对农村经济、政治、社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二、当前制约我市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主要问题

我市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虽然开端良好,但总体上讲,存在着认识迟、起步晚、速度慢、数量少、规模小、标准低等问题,与我省先进市相比有相当差距。

(一)认识不到位是当前制约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首要问题。部分干部对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对什么是新型农村社区为什么要建新型农村社区,如何建设新型农村社区等,缺乏基本的认识;有的甚至认为建设新型农村社区脱离了南阳农村实际,思想上疑虑重重;一些基层干部认为没有钱,用地难,片面强调稳妥,存在等、靠、要思想;有相当数量的农民群众,认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就是政府包办一切,缺乏自力更生的主体意识。

(二)规划滞后、政策不配套是当前制约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根本问题。一些地方对规划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加之规划编制经费不能及时拨付,影响了社区规划编制工作。乡镇规划的管理,点多线长,缺乏专业技术人员,致使一些农村社区规划的起点和标准不高,与县域村镇体系规划、乡镇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没有很好衔接,缺乏前瞻性、整体性、层次性。有关村庄拆并、搬迁、整治、扩建等涉及转换用地指标的政策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具体标准、实施办法、补助标准,以及城市规划区内农村建设用地的规定都不配套、不完善使基层干部在工作中无所遵循,操作困难。涉及办理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有关规划、用地、施工许可等相关审批手续环节多、周期长、收费高,加大了工作难度。农民户籍、房屋产权、资产要素流动、养老、低保、就业等方面的改革滞后,还难以完全享受到与城市居民同等的社会待遇。

(三)建设用地难是当前制约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核心问题。开展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尤其是搬迁新建的社区,所需土地大部分要占用耕地。在国家严格的土地政策面前,建设用地难就成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中最大难题之一。国家虽然给有“增减挂钩”土地周转指标,但一方面由于“增减挂钩”项目审批时间长、指标少,远不能满足我市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用地需求。另一方面,由于我市多数农民还不富裕,不少人还存在一些小农意识和传统观念,拆旧还耕工作难度大,进度慢,使“增减挂钩”政策难以适时充分发挥作用。

(四)建设资金匮乏是当前制约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关键问题。新型农村社区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据新乡市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试点(社区6000人规模,人均1600元)测算,一个新型农村社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需要投入960万元,每户建筑面积以180-250平方米计,建房资金需要10-15万元。从资金需求上看,我市在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上存在着巨大缺口。主要原因一是很多农村缺少有力的产业支撑,农民增收困难。二是我市各级财政基本上都是吃饭财政,对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支持引导很有限。三是涉农项目资金整合难。四是金融贷款难。五是社会资金参与不多。六是土地臵换补助金不能适时支用。而土地净收益补助要么政策规定不明,要么须等到土地招拍挂之后才能支付,土地补偿资金利用困难。

三、对我市建设新型农村社区的几点建议

市委书记李文慧同志在市五次党代会上所作的报告中,把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放到了非常重要的位臵,明确提出“要把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作为新型城镇化的切入点、结合点,坚持城乡统筹,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建设新型农村社区是大势所趋,势在必行。对此,我们一定要凝聚共识,强化领导,超前谋划,积极运作,以改革创新的精神着力解决好制约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突出问题,把我市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推向新的阶段。为此,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一)提高认识,政府主导。建设新型农村社区可以促进人口集聚、土地集约、公共资源共享,有利于打破城乡二元结构、改革城乡管理体制、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是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切入点、统筹城乡发展的结合点、促进农村发展的增长点,是“三农”工作的一场深刻革命,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一个具有战略意义的里程碑。这场深刻的变革是一项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单靠农民群众的自发积极性不行,指靠相关职能部门和政府以外的任何社会组织也不行,必须由政府牵头主导,组织各方面力量协同推进。因此,各级政府一定要切实提高对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重大意义的认识,切实发挥好在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中的主导作用。建议将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列入全市各级党政“一把手”工程。加强各级新农村建设工作机构力量。应对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工作进行深入调研,制定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