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学案教学模式综述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导学案教学模式综述
一、由教案转向导学案教学的缘由
1、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主要是以教师为中心,从教师的教出发,并提供了比较明确的可操作程序,教师只要有教材和教参,就能依样
操作。

其结果是,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往往忽视对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等知识以外的素质的培养,学生接受过程是被动的,致使在教学中“教师只管讲,任由学生听”,“教师讲得天花乱坠,学生听得昏昏欲睡”的教学状况仍然存在着一定的普遍性,影响了学生未来的发展,影响了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
培养。

2、从目前教学的实际看,把课堂变成师生共同提出问题、共同分析问题、共同解决问题的阵地,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参与课堂研究,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应是新课程
中课堂教学改革达到的目标。

3、按照新课程要求,我们把课堂教学改革的目标,定位在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具有科学精神,形成科学态度,学会
科学方法,逐步形成适应学习化社会需要的终身学习能力的层次。

二、“导学案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
1、能充分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

导学案教学模式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实施不同的教学策略,以实现全体学生的共同发展,解答了班额大、学生差距明显的教学难题,
实现了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

在设计学案的过程中,教师根据不同基础和学习水平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学习目标和引领学生深入到学习过程中去的自学提纲,学生就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状况在不同的速度、不同的目标要求下展开自己的独特的学习过程,最终达到各有所得,全面发展的目的。

2、充分体现了师为主导、学为主体的原则。

导学案教学中教师的主导地位和作用体现在了学案导学和巡查指导上,教师从传统的知识讲解中解放了出来,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作用,则体现在了沿着学案引领的具体自学过程中,学生在课堂上获得了充足的自学时间和空间,真正成为认知知识、理解知识、感悟知识、体验获取知识乐趣的第一主人。

3、充分发挥了集体智慧,体现了集体备课的作用。

集体备课要做到:三定、三研究、三统一。

要求充分发挥集体智慧,在备课环节上花大工夫,下大力气。

各备课组要明确分工,每周指定一名主讲教师,提出主讲方案(包括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学方法的确立、教学环节的设想等),其他教师在集体备课期间提出教学疑问,全组讨论解决共性问题,研究制定出学生课下预习的内容,课堂讨论的内容、课堂动手实践内容及课后反思内容。

三、“导学案”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环节
“导学案”课堂教学模式主要由“明确目标→前置自学→展示交流→合作探究→达标拓展”五个环节构成,教师围绕学生的活动,相应
地做好明确目标、问题助学、诊断指导、点拨提升、总结评价五方面的工作。

1、明确目标。

师生共同明确教学目标。

教师在课前准备阶段,事先把新的学习内容,按照其在单元或整册书的地位、作用,根据学生的认知起点,制定相应的科学的学习的目标,明确目标展示于“导学案”上。

上课伊始,教师指导学生参照“导学案”,明确学习目标,使学生心中有数,
带着明确的目的有任务地参与课堂学习。

2、前置自学。

⑴前置自学一般要在课上进行,学生依照“导学案”,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自主学习,完成“导学案”上的自主学习问题,同时生成整理新问题。

自学中,学生能解决的问题自己解决,自己能归纳的规律自己归纳,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在合作小组内讨论寻求解决。

鼓励学生通过圈点标记深入钻研,找出规律性的东西,教师指导自学,同时根据掌握的自学情况进行二次备课。

⑵前置自学环节设计的目的有三个:一是通过自主学习解决自己完全能解决的问题,培养自主学习习惯、能力;二是为课堂上的展示做充分准备;三是为教师下一步的引导点拨提供起点。

3、展示交流。

⑴学生根据自主学习情况在教师的组织下展示交流自主学习成果。

一般问题的展示交流有两个层次,组内展示和组间展示。

知识性、基础性的问题可以在组内展示、互相评价,稍难的问题在小组内展示
后整理出小组的意见在班内展示交流。

自主学习任务展示的时机要跟教学的流程相和谐,要恰如其分的贴着教学目标的落实来展示,不能为展示交流而展示交流,为活动而活动。

教师在学生展示交流的同时,可以根据学生展示的情况确定“讲”与“不讲”的黄金分割点,以便及时进行点拨。

学生自己能学会的,学生之间互相帮助能学会的,都不需要讲。

所谓的“讲”,实际上就是一种有效点拨,择机指导。

⑵展示交流环节是课堂非常有生命力的一个环节,它至少有这样几方面的效益:一是展示交流促进了前置自学。

要想展示精彩,必须深入自学。

先自学后展示能有效地启动学生进一步求知的内因,从而使学生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学得更积极、更主动、更有效,真正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二是两个层次的展示交流保证了学生参与的广度,使更多的学生拥有机会受到关注。

三是展示交流生成了新的课程资源。

学生个体拥有的信息是一种潜在的力量,而信息的交流使潜在的力量显性化,形成真正的力量。

课堂上的展示即是一种信息交流,在参与中,在倾听中,使得学生不断地拓展自己的思维方式,使其思考的思路赖以延长,将思想的触角伸向更为深远的领域。

四是展示能暴露学情,可以有效地帮助教师找准教学的起点,以此作为教学的依据,这也是教学成功的基本保证。

五是展示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快乐程度。

形式多样的展示能让学生学得轻松,增加自信。

⑶“展示交流”这一教学环节理想的教学状态应该是将“学路”和“教路”有机地融合在一体。

“教”是贴着学情而进行的有效的点拨,“学”是在教师有效指导下的智慧成长。

4、合作探究。

学生依照导学案或教师的提示进行探究性学习。

这一环节是针对前两个环节解决不了的内容而设置的,合作探究的问题要有一定的探究性、思想性,需要集体的智慧才能完成。

合作探究的方法是教师根据学生对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的完成情况来提出问题或者根据学生的
发现情况提出问题,然后学生独立思考、合作小组讨论,在班内交流。

教师适时点拨讲解,帮助学生建构完整的知识能力体系。

这个环节是灵活机动的,应根据教学内容的深浅、学生学习能力的高低来取舍。

5、达标检测。

学生依照“导学案”的设计,进行巩固训练或达标检测或拓展提高,以达到巩固、总结、检测所学内容的目的。

达标检测题目的设置要求有层次有梯度,能体现知识能力重点,以供不同层次的学生选择
使用。

教师或小组长现场批阅学生练习,收集反馈信息,当堂矫正补救。

教师同时引导学生小结梳理知识框架、规律、方法,并对合作小组当堂学习情况进行总结评价。

以上五个环节既密切联系又互相制约,形成一个统一的动态的流程,将“学路”“教路”有机的融合在一起,其中“学路”是最基本的。

这五个环节既可以在一节课中体现,也可以在一个课题的教学中通过两节课、三节课来体现。

教学中应根据学科特点和教学内容等不同情况,对教学环节进行取舍。

这一教学模式的重要价值取向是让全体学生经历知识发现的过程,把学生的学习变成一种“履历”,最大化的尊重培养发掘学生“学”的能力,让学生资源对教学效益提供最大化的
贡献,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合作学习能力,为学生的将来的可持
续发展奠定基础。

四、“导学案”教学模式的操作注意事项
1、优化集体备课流程,保障导学案质量。

集体备课效果如何,直接影响到编制的“导学案”的质量和课堂教学的效率, 集体备课总结起来有如下方面:
(1)三定:集体备课做到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集体备课内容明确)。

(2)五备:①个人初备,形成个案。

个人初备时,要求教师学习研究课程标准及相关材料,突出抓“八点”(教学重点、难点、弱点、疑点、考点、易错点、易混点和盲点)。

同时,教师还要查阅学生档案、了解学生预习情况,以便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设计。

初备时每位教师都要尽力提出自己有独到的设计方案和有疑问的地方,以便会诊,排除困难。

②集体研讨,形成初案。

备课教师在集体备课时,首先由主备人将个人设计的个案,以说课的形式进行交流,备课组其他教师在认真听讲、及时记录的基础上,分别陈述各自的个案,进行比较,把对教材的处理、目标的制定、教法的选用、学法的指导、过程的设计等,调整到最佳程度,形成“初案”。

③完善整理,形成定案。

主备教师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对形成的初案进一步完善、整理,形成规范的教学设计,完成对定案的编制。

④跟踪听课,形成复案。

经过备课组研讨过的教案是否可行还有待于考证,因此,有必要进行跟踪听课进行检验,以便得到总结、提高,备课组成员之间要互相听课、取长补短。

根据学校
听课安排或邀请别人听课指导。

把关领导要跟踪听课,了解集体备课落实情况。

⑤教后反思,形成补案。

课后交流,就是对备课的总结阶段。

备课组教师在集体备课情况下授课,要进行交流,对教学进行反思,写出较为翔实的教后记,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同时对教学设
计进一步修订完善,形成补案。

促进今后教学的进一步开展。

(3)两个评价:①包组领导对导学案进行质量评价,把关验收;②
学校领导现场跟踪集体备课,对集体备课中教师的表现进行现场评价。

2、强化导学预设,提高课时效益。

“导学案”形成之后,教师要在学生用的“导学案”基础上对教学中每一个环节的课堂教学行为进行充分预设,这样才能保证教师在课堂观察、参与、指导的紧张度和针对性,以确保课堂每一个环节的效率。

预设的内容包括:
(1)前置自学阶段:教师要预设学生的自学方式、自学时间、自学要求、
学生自学时可能会遇到的疑难问题,自学巡视需要个别指导的同学。

(2)展示交流阶段:教师要预设展示的方式(自主展示还是提问展示)、展示的时机、展示的策略、展示的学生层次、展示时可能会暴露的问题、展示时的点拨角度方法等。

(3)合作探究阶段:教师要预设探究方式、探究角度、探究可能达到的深度;集体或个别指导的合作小组或个体,点拨讲解的起点、内容。

(4)达标拓展阶段:教师要预设不同学生的不同达标度、达标反馈的方法、个别指导帮扶的对象,评价激励的方案,总结梳理的方法、内容等。

3、重视学法指导,使学生主动学习成为习惯。

要让学生的学习方式由以往单一的、机械的“听讲—练习”的被动状态转向“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主动展示”的积极主动学习状态,除了教学模式本身所起的作用外,教师还应该在课上或课下有意识的教会学生学习、合作、展示、倾听、评价。

(1)教会学生展示:能自然自觉、仪态大方的在组内或班内围绕一个话题或重点发表自己的看法、阐明道理、抒发感情并能跟同学、老师交换意见。

(2)教会学生倾听:一方面,既要会倾听教师的课堂讲解,又要会倾听同学的课堂发言;另一方面,既要听得进,听清楚,听完整,又要听得懂,听出实质,听出问题。

(3)教会学生评价:在合作小组或班级内能公允真诚的评价同学的观点, 能质疑、批判、改正、补充、完善别人的意见。

(4)教会学生合作:在合作小组内,能以宽宏大量的心态主动借鉴他人的智慧优势为我所用,也能够积极主动地贡献分享自己的智慧优势。

不互相排斥、互相嫉妒、互相拆台、互相封锁信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