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小说六内容资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6讲探究小说内容
考纲在线新课标《考试说明》文学类文本阅读“探究”能力中与此相对应的考点是:①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②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③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考查探究能力,能力层级为F级。前两点是探究的内容,最后一点是探究的方式和要求,三者之间存在着交叉关系。
考情透析探究题是新课标全国卷小说阅读的压轴题,是每年的必考内容。其立意强调小说的整体阅读,能在整体把握文本的基础上对小说的某个疑难问题或某个要素(如主题)进行富有深度或广度的探究;或者能在整体把握文本的基础上联系现实、调动积累进行一定程度的再发现,再创造。虽然高考小说探究题每年都有变化,但探究点都离不开小说的四要素——人物、环境、情节、主题,2013—2015年新课标全国卷Ⅰ、新课标全国卷Ⅱ都在围绕这些点命题。
[2014·新课标全国卷Ⅱ]文末“后记”是独立于小说外的写作说明,还是属于小说的有
考点精讲
类型一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
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知识储备
1. 作品的意蕴
所谓作品的“意蕴”,就是指文本所蕴含的思想、感情等多种内容,它依附于小说的人物形象(包括物象)、故事情节(事件本身)、典型环境(自然环境的象征意义,社会环境的现实意义)以及主题思想。主要探究点有标题意蕴、思想意蕴、情感意蕴和环境意蕴等。探究意蕴,其实就是要求考生从上述几个角度来理解作品,把握作家的思想情感、价值判断。
2. 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民族心理主要指一个民族作为一个大群体所共有的典型心理特点,是特定民族在长期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的制约与历史文化的积淀过程中形成的,并通过一定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及各种文化产品得以表现,如生活习俗、道德观念、生产行为、交往行为以及艺术、体育活
动等。如旧时汉民族的坚忍不拔、兼收并蓄、中庸之道、内向含蓄、封闭自守;蒙古族的豪放、刚毅、粗犷;美利坚民族的富于进取、鄙视守成,勤奋工作、机会均等,平民精神、不尚等级,标新立异、旷达不羁,自恃自负、自我困惑。
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关切、追求和维护,对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精神文化现象的高度珍视,对一种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人文精神”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理解、尊重、关心他人,对人类所遭受的苦难深表同情,对人类的当下和未来深怀忧虑;二是对自然与他人充满敬畏和感恩之情,尊重自然,敬畏生命;三是在人的全面发展中,善于反思、审视自我,具有自我批判精神。
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挖掘作品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就是要求从人物形象、时代背景、环境氛围、情节设置、语言表达等方面入手,探究作品的民族心理与人文精神。
类题指津
【设问方式】
1.[ 2014·江苏卷]请探究作品结尾画线句的意蕴。
2. [2012·辽宁卷]小说以“最后的黄豆”为标题,寓意何在?这对现实人生有许多启示,谈谈你感受最深的一点。
3. [2011·课标全国卷]小说的题目是“血的故事”,但主要内容是围绕血型而展开的,如果以“血型的故事”为题,你认为是否合适?请谈谈你的观点和具体理由。
【答题思路】
(一)明确题目要求,确定探究类别。
(二)依类确立探究角度和层面。
1. 思想意蕴和情感意蕴的角度和层面有:作品的内容、人物、情节、环境、背景。
2. 探究作品标题的艺术也是小说考查的一项重要内容,其答题思路如下:
(1)理解题目含义。“理解小说标题的含义”这个问题的提出,就标志着小说的标题具有双重或多重含义。解答题目时需要具备“两注意”思维:第一,在理解题目本意的基础上,要注意它在文中是否有指代意义或语意双关。如“祝福”点明时间,是题目的基本含义,反讽之意就是其深层含义。第二,在理解题目的表面含义之外,要注意它是否有比喻象征意义或文章主旨意义。“祝福”关联情节是表面含义;祥林嫂在“祝福”中死去,进而揭示“凶人的愚顽的欢呼”和“悲惨的弱者的不幸”才是文章的主旨义。
(2)要全面解读标题的作用,可运用“六是否”思维:
①标题是否交代了时间、地点、环境,创设了故事背景,渲染了环境氛围。关注以时间、地点、环境等为题的文章。
②标题是否是小说的线索,是否起到以下作用:组织全文;寄托情感,深化主题;揭示主题,隐含比喻象征意义。关注以物象为题的文章。
③标题是否为塑造和突出人物形象服务。关注以人物为题的文章。
④标题是否暗示了情节的发展或铺开情节,呼应细节。关注以人物特征为题的文章。
⑤标题是否设置悬念,吸引读者。关注以事件为题的文章。
⑥标题是否对主题的表现起画龙点睛的作用。关注以情感为题的文章。
3. 启示(思考)类探究的角度和层面:主题思想、人文精神、背景意义、现实意义等。
【答题模板】
模板一:表明观点+结合文本,阐述理由(有的题目需要联系社会现实)+总结点题。
模板二:依据+结论,即根据××内容(形式),表明了××观点。(有时也可以是结论+观点)
类型二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
知识储备
所谓作者的创作背景,指作者创作作品时所处的时代环境,作者自身的生活经历、思想性格、艺术追求和心境等因素。作者的创作意图指作者创作作品时的动机、目的、表达主题的意向等因素。如鲁迅先生塑造孔乙己、阿Q、祥林嫂等众多人物形象是他对旧时代的批判,对救国救民真理的摸索的具体反映。了解作家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便于准确把握作品的内涵。
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应该注意的主要问题有:
第一,要了解作者生存的社会背景、文化背景。应把文章放在这样的背景下进行分析,切忌单纯地以读者所处的时代和文化背景去分析小说。
第二,一定要结合小说的思想内涵。真正结合小说的深刻内涵和社会背景以及文化背景等进行准确的分析,做到言之有理,言之有据。
类题指津
【设问方式】
1.[ 2014·重庆卷]文中写了陈皮匠和其他古城人面对无限商机的不同态度……作者这样写的意图是什么?请予探讨。
2. [2013·新课标全国卷Ⅰ]小说前半部分侧重写马里诺的影子表演,后半部分侧重写马里诺的现实生活。作者这样安排有什么用意?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3. [2013·新课标全国卷Ⅱ]小说中的主要人物是骑手,但几乎一半篇幅是在写峡谷。作者为什么这样处理?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答题思路】
1. 立足文本找信息。要在通读全文、明白大意的基础上,提取能表明或暗示作者经历和所处时代的信息。
2. 抓住关键明主旨。借助一些关键词句,了解作者对自己的经历的独特感受,理解作者对所处时代的情感、看法,把握文章的主旨,从而理解作者的创作动机及希望作品引起的影响(主要指主题上的)。
3. 多元理解巧整合。首先,要有强烈的题干意识,明确题目问的是什么、是怎么问的、命题指向在哪里;其次,还要细致研究题目所涉及的词句,挖掘隐含的意思;最后,由浅入深,由局部到整体,整理、归纳、概括、组合,形成比较全面的答案。
类型三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知识储备
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是一种自主性的阅读体验,它特别强调“自己的见解”“自己的观点”。要求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体验和知识积累,立足自我,感悟和体验文本,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提出自己的见解,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和体验。高考命题中的个性化解读,并不是让考生无限制地自由发挥,而是围绕着作品的人物、情节、环境、主题、技巧等方面设置一个具有探讨意义的题目,让考生发表个人的看法。
考生答题的时候要注意尊重文本。强调个性绝不是不要文本,考生要有牢固的“文本意识”。不管是个性化阅读还是有创意的解读,都要以对文章的全面、深入的阅读分析为基础。
类题指津
【设问方式】
1. [2015·安徽卷]小说最后两个自然段颇耐人寻味。请结合全文,从两个不同角度谈谈你的看法。
2. [2013·辽宁卷]小说结尾写到亚诺什心存歉疚。他是否应该还钱?请结合作品加以解说,并谈谈给你的启示。
3. [2012·课标全国卷]有人认为,小说中的“我”也有人性弱点,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谈谈你的具体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