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纲要

合集下载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纲要》学习 心得体会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纲要》学习 心得体会

《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纲要》学习心得从去年参加全市综合实践教研组评选时娄老师强调大家要认真学习《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纲要》到今年开学初全区进行全员学习《新纲要》,是我逐渐认识到了综合实践课程的重要性及国家各级对其的重视程度,也唤醒我对他进行再认识再学习的渴望。

通过学习使我了解到:综合实践它是一门经验性课程,他不同于学科课程的最大之处是指课程的设计是以学生的生活经验、生活背景、生活中感受到的问题与需要为中心的,课程的实施是建立在学生的活动经验和活动过程基础上的。

经验课程的基本组织方式是“问题中心”,注重学生通过自主的问题探究与问题解决实现课程的发展价值,在生活情景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因为综合实践课程重视的不是系统的知识,而是在活动过程中学生兴趣、爱好、能力、情感、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

因此,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主题确立尤为重要。

通过对《新纲要》的认真学习后,我觉得主体的确立应注意以下几点:1.在主题开发与活动内容选择时,要重视学生自身发展需求,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

2.教师要基于学生以有经验和兴趣专长,打破学科界限,选择综合性活动内容。

3.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容组织,要结合学生发展的年龄特点和个性特征。

4.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容设计要基于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涉及长短期相结合的主题活动。

其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不以书本和教室为中心,不以获得系统知识为目的、不以教师讲解为主。

因此,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教师”一定要进行角色的转换:(1) 知识的传授者在学科教学中,教师的传授的作用大家都清楚,但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我们仍然强调教师的知识传授作用,这知识不是结论性的、事实性的知识,而是学生开展探究活动要用到了程序性知识、方法策略性知识。

还有对活动的基本要求,基本社会规范和法律常识。

当学生对某种技术操作不会或不规范时,需要教师的示范。

这与分科教学中的学科知识教学是有很大区别的。

(2) 引导者、组织者和参与者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是有一定的活动规则的,是一个有组织的过程,教师有责任对活动的组织进行总体规划,全盘考虑活动中可能出现的各种影响因素,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开展活动。

八年级综合实践活动《乒乓有形,欢乐无形》课程纲要

八年级综合实践活动《乒乓有形,欢乐无形》课程纲要

教学安排
教学形式
1
分组
每组教学内容划分
1.讲解法。讲解法是乒乓球教学工作中一种运用语言法的最普遍的形式。即教师用语言向学生说明教学的任务、内容、要求、动作名称、动作要领等进行教学的一种方法。它在理论教学、思想教育和技术教学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2.直观教学法。动作示范目前仍然是教学中教授基本技术的重要教学手段。它是以教师具体动作为范例,建立学生对动作形象、结构、要领和方法的正确概念,示范动作是否成功和准确将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动作示范有完整示范,也有根据动作结构和教学要求进行的分节示范。
2
恢复练习
正反手攻球恢复练习
3
恢复练习
正反手攻球恢复练习
4
正手多方位攻球
正手位斜线攻球
5
正手位提拉弧圈
正手位前冲弧圈球
6
反手弹拨
反手弹拨练习
7
反手搓球
反手搓斜线练习
8
正手多方位攻球
正手位多项技术定点练习
9
正手位提拉弧圈
正手位提拉前冲弧圈练习
10
反手弹拨
结合正手攻球进行反手弹拨技术运用
11
反手搓球
反手搓球,加强摩擦
1.观察及调查法
教师通过体育课堂教学观察学生的体型、模仿能力和身体协调性。②教师通过日常课内外活动观察学生的心理素质、意志品质、运动兴趣等的情况。③通过其他教师了解学生的品质、学习成绩、家庭情况、学生家长的支持度等。
2.科学测试法
①颠球测试法:测试学生的稳定性能力。方法:学生双脚并力,用球拍连续颠球,球的高度不低于15cm,计时1分钟,以击球个数评定成绩。一般采用多人对抗形式以增强测试的难度和可信度。②推球测试法:评定学生的稳定性、心理素质等方面。方法:将学生的脚尖距离墙壁1米,用球拍往墙壁上连续击球,计时1分钟,以击球个数评定成绩。此测试通过比赛或对抗形式进行,布置大量学生观看,可以更好地考察学生的心理素质表现。

六年级综合实践课程纲要

六年级综合实践课程纲要

六年级综合实践课程纲要六年级综合实践课程纲要综合实践课程是近年来教育界越来越受到重视的一种教学模式。

六年级综合实践课程是指通过各种实践活动,如科学实验、社会调查、文化体验等,促进学生跨学科、跨领域的综合能力发展。

下面我们将针对六年级综合实践课程的纲要进行详细介绍。

一、课程目标1.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科学、历史、地理、文化、艺术等多领域知识。

3.锻炼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培养学生的领导力和组织能力。

4.促进学生的自我认知和自我管理能力,增进学生的心理健康。

二、课程内容1.科学实验。

科学实验是综合实践课程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

透过科学实验,学生可以学到科学的基本知识和方法,培养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2.社会调查。

社会调查是了解社会、掌握社会动态的有效途径之一。

通过社会调查,学生可以了解社会风俗、经济发展等方面的情况,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角色。

3.文化体验。

文化体验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的一种有效途径。

学生可以通过参观博物馆、艺术展览、剧场等体验文化,了解历史、文化与艺术之间的联系,培养自己的文化修养。

4.实践动手能力。

过程中,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操作技能,如农艺、木工、编织等。

三、课程实施方式1.小组合作。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实践任务,锻炼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

2.课内外实践。

学生课内外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形成学以致用的习惯,将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应用到实践中。

3.游戏体验。

学生通过游戏体验的方式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和观察力,增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四、评估方式1.表现评估。

通过观察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表现,如态度、技能、团队协作能力等,从而作出评价。

2.成果评估。

通过学生的实践成果,如各种实践报告、作品以及答辩等,综合考虑学生的动手能力和专业知识,以得出评估结果。

五、教师指导1.激发兴趣。

教师应该在课程中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实践活动。

江苏省《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纲要》解读精品课件

江苏省《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纲要》解读精品课件
个性化发展
未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将更加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提 供多样化的课程选择和实践项目。
持续深化改革建议
加强师资培训
完善课程资源
加强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师的培训,提 高其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
加大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的投入,完 善实践基地、设备等课程资源,为课程的 深入开展提供保障。
推进课程整合
家校互动平台搭建
建立家校互动平台,及时沟通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表现 和进步。
家长志愿者队伍建设
组建家长志愿者队伍,协助学校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社会资源引入和利用
社会资源整合
积极整合各类社会资源,如博物 馆、图书馆、科技馆等,为学生
提供丰富的实践场所。
校企合作模式探索
与企业合作,共同开发适合中小学 生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提供实践 机会。
鼓励社会参与
积极推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其他学科的 整合,形成跨学科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鼓励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到综合实践活动课 程中,提供丰富的课程资源和实践机会,推 动课程的深入开展。
THANKS
感谢观看
引导学生关注自然与社会的关系,探究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背
后的科学原理。
艺术与人文整合
02
通过艺术表现和人文关怀的结合,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人文
精神。
信息技术与各领域整合
03
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促进各领域的学习和实践活动的开展,提高
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
04
教学方法与手段创新
探究式教学法应用
引导学生自主发现问题
01
02
03
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通过实践活动,促进学生 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提 高综合素质。

五年级上册综合实践课程纲要

五年级上册综合实践课程纲要

五年级上册综合实践课程纲要第一篇:五年级上册综合实践课程纲要五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纲要课程类型: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适应年级:五年级总课时:16课时一、学习目标通过资源包的活动体验学习,将能:1、形成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交往合作能力。

2、学会手工制作生活用品,具备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动手操作能力。

3、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学习简单的数据分析方法。

4、热爱生活,形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的个性品质,成为创造新生活的小主人。

二、内容说明与教学安排课程介绍:综合实践活动属于活动课程,没有严格的知识体系,所以活动按版块设置。

本册资源包一共有四个板块,分别是:健康之路、技能训练场、生活广场、探究天地。

共涉及15个活动主题,每个活动主题的呈现形式为:导语、头脑风暴、探究分享、活动拓展、背景锦囊、成长足迹。

头脑风暴引导学生提出感兴趣的问题,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增强问题意识。

探究分享主要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探索。

引导学生在探究学习过程中,学会交流与合作,发展合作能力,学习调查、访谈、观察、文献研究等科学方法的基本规范和操作要领,养成探究习惯,形成科学态度,初步创新精神。

活动拓展针对活动主题的分享,提出后续的活动建议,供孩子们自主探究。

背景锦囊主要提供与活动主题有关的知识,供孩子们课外阅读。

成长足迹则是活动过程与活动结束后的自我评价,评价的原则是重在过程,兼顾结果。

第一板块:健康之路内容设置:三个活动主题——营养与健康、交往的学问、礼仪之邦话礼仪。

内容标准:关心自己和亲人的身体健康,学会合理饮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学习基本的人际交往方式,学会与同学、家长、老师交往的技巧;了解礼仪是我国的优良传统,学习并运用基本的生活礼仪。

教学安排:[课时 1]营养与健康[课时2]交往的学问[课时3]礼仪之邦话礼仪第二版块:技能训练场内容设置:四个活动主题——学包饺子、剪纸、中国结、工具的使用。

内容标准:了解制作水饺的过程,并亲自学包水饺,养成热爱劳动的好习惯;学习剪纸的基本方法,锻炼动手能力,在班内展示自己的作品,与同学老师一起分享自己的创意;学习简单的吉祥结的编制,在班内的展示自己的作品。

综合实践 课程纲要

综合实践 课程纲要
1、葵花结构图
2、葵花生长习性报告
3、科学手抄报
1、收集活动报告
1、小组活动记录表
2、活动照片及录像
观察日记
1、学生题型设计
2、作业展示
1、制作活动照片
2、葵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艺术作品
观后感、诗文赏析
演唱作品。
活动录像及照片
开启仪式
知葵花:了解葵花的由来,各组成部分作用,生长习性、栽培技术等基础性知识,启蒙学生的兴趣,开启种植葵花之旅。各学科开启课采用感性的方式直觉再现。
4、粘贴景物
1、葵花的文学作品欣赏(电影、诗句等)
1、欣赏和学唱葵花歌曲
1、葵花的传说与节日
2、《争做向阳少年》
3、《朵朵葵花向阳开》
学习方式
讲故事、讨论交流
小组研究探讨
收集资料、欣赏应用作品
小组实践、探讨
观察、写作
观察、计算
欣赏、动手制作
欣赏
欣赏、唱歌
讲故事、演小品、讨论交流
结束仪式
成果展示
1、制作手抄卡。
结束仪式
主题班会:表演葵花歌曲、演一演葵花小品、讲一讲葵花传说、露一手葵花艺术作品等等,全过程以照片与录像相结合的形式展示,向全校师生家长开放。
葵花课程
课程周期
2015年3月17日—6月17日
综合目标
1、认识葵花
2、种植葵花
3、运用葵花
4、葵花文化
学科架构
语文
科学
美术
科学
语文
数学
美术
语文
音乐
主题活动
课时分布
4
4
2
6
6
4
4
1
1
3
学科内容

2024年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大纲

2024年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大纲

2024年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大纲一、引言在当今社会,小学教育不再局限于传统教室中的纯理论知识教授,而是将实践活动融入课程中,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本大纲旨在为2024年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提供指导,确保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关键技能,培养创新和合作精神。

二、课程目标1.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实践操作技能。

2.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鼓励学生通过合作与他人交流、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通过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培养学生的责任感:通过参与社区服务和环境保护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社会意识。

三、课程内容1. 科学实践活动- 进行简单的科学实验,如种植植物、组装简单电路等,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操作技能。

- 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如观察天文现象、探索自然界规律等,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2. 艺术实践活动- 学习绘画、音乐和舞蹈等艺术形式,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 参与戏剧表演和手工制作等活动,锻炼学生的表达和动手能力。

3. 体育实践活动- 学习基础体育运动,如足球、篮球等,培养学生的运动协调性和团队合作精神。

- 进行户外探险和团队拓展活动,培养学生的勇气和团队合作能力。

4. 社区实践活动- 参与社区义工活动,如清洁环境、帮助老人等,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 参观工厂、博物馆等公共场所,了解社会文化,拓宽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

四、实施方法1. 组织课内实践活动:将实践活动融入各学科教学中,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和团队合作。

2. 安排课外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加社区服务、科学展览、艺术节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

3. 创设实践环境:为学生提供科学实验室、艺术工作室和运动场地等实践场所,提供合适的工具和材料。

五、评估方式1. 观察记录:教师通过观察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合作精神进行评估。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学期课程纲要(3_6年级)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学期课程纲要(3_6年级)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学期课程纲要(3-6年级)课程名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类型:国家课程教学材料: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设计:莒南县十字路镇第二中心小学刘敬霞授课时间:2012年9月1日----12月30日共40课时授课对象:九年义务教育3—6年级学生授课教师:语文教师【学期课程总目标模块总目标】一、综合实践活动的总目标综合实践活动的总目标是通过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学校与社会的联系,帮助学生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提高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社会责任感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

二、3-6年级综合实践活动的具体目标(一)亲近并探究自然,热爱自然,初步形成自觉保护周围自然环境的意识和能力。

(二)考察周围的社会环境,初步形成反思、探究社会问题的习惯,自觉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增长社会沟通能力,初步养成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对社会负责的态度。

(三)初步具有认识自我的能力,初步具有自主选择和独立做出决定的意识和能力,养成勤奋、积极的生活态度。

(四)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初步养成从事探究活动的态度,发展探究问题的初步能力。

【课程内容标准及教学安排】3-6年级综合实践活动最基本的内容领域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等方面。

(一)研究性学习的内容涉及学生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领域十分广阔。

内容可以由学生自己选择确定,也可以由教师提供选题建议;可以来源于学校生活,也可以产生于家庭或社会生活实际;可以是对自然现象的研究,也可以是对社会问题和人生问题的探讨。

教师要利用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各种机会,启发小学生提出值得思考和探究的问题。

从风霜雨雪等自然现象到动、植物的生长规律;从个人的衣食住行到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从校园的环境布置到城乡的规划建设,都可以成为研究性学习的内容。

要鼓励学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从现实生活和身边小事中寻找和提出有价值的探究内容和问题。

(2020年整理)教育部综合实践课程纲要

(2020年整理)教育部综合实践课程纲要

(2020年整理)教育部综合实践课程纲要学海无涯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发挥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立德树人中的重要作用,特制定本纲要。

一、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一)课程性质综合实践活动是从学生的真实生活和发展需要出发,从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转化为活动主题,通过探究、服务、制作、体验等方式,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跨学科实践性课程。

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规定的必修课程,与学科课程并列设置,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该课程由地方统筹管理和指导,具体内容以学校开发为主,自小学一年级至高中三年级全面实施。

(二)基本理念1.课程目标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导向本课程强调学生综合运用各学科知识,熟悉、分析息争决现实问题,提升综合素质,着力发展核心素养,特别是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适应快速变化的社会生活、职业世界和个人自主发展的需要,欢迎信息时代和知识社会的挑战。

2.课程开发面向学生的个体生活和社会生活本课程面向学生完全的生活世界,引导学生从日常研究生活、社会生活或与大自然的接触中提出具有教育意义的活动主题,使学生获得关于自我、社会、自然的实在体验,建立研究与生活的有机联系。

要制止仅从学科知识体系出发举行活动设计。

3.课程实施注重学生主动实践和开放生成本课程鼓励学生从自身成长需要出发,选择活动主题,主动参与并亲身履历实践进程,体验并践行价值信念。

在实施进程中,随着活动的不断展开,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可按照实际需要,对活动的目标与内容、组织与方法、进程与步骤等做出动态调整,使活动不断深化。

4.课程评价主张多元评价和综合考察本课程要求突出评价对学生的发展价值,充分肯定学生活动方式和问题解决策略的多样性,鼓励学生自我评价与同伴间的合作交流和经验分享。

提倡多采用质性评价方式,避免将评价简化为分数或等级。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生活茶艺》课程纲要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生活茶艺》课程纲要

《生活茶艺》课程纲要
一、课程简介:
课程名称:生活茶艺
开发教师:
课程类型:综合实践
课时:13课时
授课对象:八年级学生
1.课程目标
1、基本知识目标
学习茶的基本知识和历史文化,了解茶对身体健康的功用,掌握科学的饮茶、泡茶的方法,了解茶方面的丰富相关文化,丰富学生多方面的文化艺术知识和修养。

2、基本技能目标
学习科学的品茶和冲泡的方法,正确地使用茶具的基本方法,辨别和区分各种茶类,了解其不同及功效,合理调饮。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进一步加强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水平,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热爱民族文化的情怀,在茶文化活动中了解民族茶文化源远流长的历史,客来敬茶的文明礼仪,拜师敬茶的传统美德等等。

三、课程内容
四、课程实施
(一)开课时间
与其他校本课程错时开设,原则上保持每周一课时,第1-12课时为独立课时,第13、14课时可两个课时同时进行。

(二)教学方法
根据校本课程分类的方法,选择教师指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探究、学习,整个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引导为辅。

教师指导学生探究知识、技艺和实践操作,共同实现课程目标。

第13、14课时“无我茶会”活动以学生自主组织、安排、布置,教师协助的方式进行。

(三)课程管理
采取集中授课、教师示范、个别指导、互助观摩等形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实现知识与技能的双丰收。

1.课程评价
六、所需资源。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纲要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纲要

I 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总则综合实践活动是《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计划(试验稿〉》所规定的必修课程自3年级开始设置,每周平均3课时。

为帮助广大中小学教师、各级教育行政管理人员、学生家长和社会其他人员理解和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特制定本纲要。

一、综合实践活动的产生背景综合实践活动的产生既适应了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又适应了社会发展的需求.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都具有独特性、具体性,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需要、兴趣和特长,都有自己的认知亏式和学习方式,综合实践活动为每一个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创造了空间e当今社会变迁日边严坐了-系列新的问题,如环境问题、道德问题、国际理解问题、信息科技问题等等,这些问题都具有跨学科的性质,综合实践活动为学生参与.探究理解这些新的社会问题提供了机会。

综合实践活动的产生既继承了我国基础教育的优秀传统,又体现了当前素质教育的内在要求。

义务教育法颁布后推出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积极倡导活动课程,但由于没有相应的课程指导纲要.活动课程在实施中遇到许多问题.此次课惶改革设立的综合实践活动是对活动课程的继承、发展与规范.当前举国上下积阪推进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亟待改革与创新,设置综合实践活动是应对这一需求的重要举措。

二、综合实践活动的性质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在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综合实践活功具有自己独特的功能和价值.与其他课程相比,综合实践活动具有如下特性:(一)实践性综合实践活均以唇动为非要开展形式.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傲"、"考察"、"实验"、"探究"、"设计"、"创作"、"想象"、"反思"、"体验"等一系列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五年级 综合实践课程纲要 海燕出版社

五年级 综合实践课程纲要  海燕出版社

五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纲要课程类型: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材名称:海燕出版社《综合实践活动》适应年级:五年级总课时:30课时开发人:李一帆一、学习目标1、形成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交往合作能力。

2、学会手工制作生活用品,具备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动手操作能力。

3、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学习简单的数据分析方法。

4、热爱生活,形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的个性品质,成为创造新生活的小主人。

二、内容说明与教学安排课程介绍:综合实践活动属于活动课程,没有严格的知识体系,所以活动按版块设置。

本册资源包一共有十个主题活动,分别是:《我们一起学调查》、《校园周边的食品安全》、《健康品饮毛尖茶》、《巧制“多色花”》、《我们身边的说明书》、《牙齿健康笑容绽放》、《小换客“易物”节》、《发制绿豆芽》、《巧用丝袜》、《制作环保购物袋》。

每个活动主题的呈现形式为:活动主题的生成、制定活动方案、展开实三、实施建议(一)、课程资源1.教材:对教材进行校本的二度开发,创造性的使用教材。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增减和调速。

2.社会调查:根据资源包的要求,外出调查探究。

3.其它资源:网络、期刊、自制等。

(二)、实施理念1、活动的实施在坚持学生自主选择、主动实践的前提下,强调教师对学生的指导。

(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内在动机,帮助小学生确定体验的活动和探究的方向。

(2)审视小学生预期的探究方法与实践途径的可行性并进行相应的指导。

(3)督促和激励小学生的实践与探究活动,帮助他们克服困难,保证活动的持续进行。

(4)拓宽小学生的思维,将体验与探究活动引向深入。

(5)指导合作方式与技术,保持有效的小组合作与分工。

(6)引导小学生选择适当的结果呈现方式。

(7)指导学生对实践活动进行适当的反思。

2、在指导之外,教师要增加与学生交流的机会,努力成为一个倾听者和交往者,重视小学生的内心世界,倾听他们的认识和感悟,并给予相应的认可和鼓励,使他们的天性得以充分的施展。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节气之美》校本课程纲要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节气之美》校本课程纲要

《节气之美》校本课程纲要一、课程概述:1、课程名称:节气之美2、课程类别:综合类3、开发教师:4、适用年级:五、六年级学生5、课时安排:一年,共24课时。

(1)在校期间,根据时令每个节气当天安排1课时,共24课时。

(2)节假日提前做好安排,让学生在家人的陪伴或者指导下进行活动,或者老师线上授课,确保学生走过一个完整的节气之旅。

二、课程简介:《节气之美》课程分为春、夏、秋、冬四个板块,设计了赏析、诵读诗词、习俗学习、故事表演、摄影、手抄报、传统节日活动、写节日小诗、做节日美食等实践活动。

农历节气中有很多传统习俗,让学生跟随节日诵诗,进行一些实践活动,在亲身体会中感受与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丰富课程。

课程从学习态度、情感、能力、价值观等各方面进行评价。

以期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知识及古老的健康养生知识,培养朗诵、表演、主持等技能及勤劳、善良、淳朴、明礼、敬老、爱家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三、课程设计背景:“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打小就会背这首节气口诀,但背也就背了,有口无心的,并未深究其中的含义。

随着社会发展,中国的传统文化及习俗越来越被人重视,山东教育发布公众号每个节气都会推送精美的文章,罗列传统节气的来历、物候、诗词、美食等相关知识。

丰富的知识及精美的配图让我眼前一亮,开始关注节气。

在网上搜索一番,意外发现,原来早在2016年11月30日,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就被列入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被称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而二十四节气的内涵丰富得好像是百科全书,教我们敬天、惜物、爱人。

感受二十四节气之美,读懂二十四节气的文化内涵,对我和学生来说,不是一件很值得做的事吗?让我们期待每一个与节气重逢的日子。

二、课程目标:1、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中国的传统历法和二十四节气、古代经典诗歌、传统习俗等传统文化知识。

2、通过本课程学习,夯实学生阅读、理解、鉴赏等文学素养和善于学习、幸福生活等生活素养。

三下-综合实践-课程纲要

三下-综合实践-课程纲要

2021—2022学年度第二学期综合实践课程纲要学校名称:设计教师:课程名称:小学劳动教育实践课程类型:国家课程教材来源: 北师大版适用年级:三年级课时: 16课时制定时间:2022年2月目录一、课程背景二、课程目标三、课程内容四、课程实施五、课程评价六、所需条件一、课程背景(一)课程标准《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中指出。

综合实践活动是从学生的真实生活和发展需要出发,从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转化为活动主题,通过探究、服务、制作、体验等方式,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跨学科实践性课程。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种超越了学科领域的框架,且相对独立的课程组织形态。

它将儿童本位教育与社会本位教育相结合,以学生为主体,以综合体为学习对象,以“问题学习”、“履历学习”、“合作交流学习”、“柔韧学习”等为基本学习方式,以培养学生自我发现课题、自主探究课题、综合解决问题的精神、资质和能力为宗旨,经过学生主体性的、创造性的学习活动,将教与学、内容与形式、感情个体与群体、课内与课外、自然性和社会性、科学性与人文性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积累和丰富更多的直接经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形成和提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教材分析山东省新时代教育研究院编写的三年级综合实践活动下册教材小按“方法方法”“劳动实践”两个部分编写,共安排7个主题。

“活动与探究”部分包含综合实践活动三个指定领域的相关内容。

“学做凉菜”和“缝制布娃娃”这两个主题侧重于研究性学习领域;“毛线编织”“制作手工皂”和“移栽吊兰”侧重于劳动与技术教育领域;“学雷锋见行动”侧重于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领域。

信息技术的内容则贯穿于所有的主题之中。

主题活动编排的方式,每个主题活动单元反映的一个方面,突出一个鲜明的教育主题,这一教育主题表达了编者明确的设计意图和课程标准中要求完成的教育内容。

主题下设若干实践活动内容,每个主题均来一个引导学生学习、研讨的话题,下面对生成多个研究小课题。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学期课程纲要(3_6年级)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学期课程纲要(3_6年级)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学期课程纲要(3-6年级)课程名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类型:国家课程教学材料: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设计:莒南县十字路镇第二中心小学刘敬霞授课时间:2012年9月1日----12月30日共40课时授课对象:九年义务教育3—6年级学生授课教师:语文教师【学期课程总目标模块总目标】一、综合实践活动的总目标综合实践活动的总目标是通过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学校与社会的联系,帮助学生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提高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社会责任感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

二、3-6年级综合实践活动的具体目标(一)亲近并探究自然,热爱自然,初步形成自觉保护周围自然环境的意识和能力。

(二)考察周围的社会环境,初步形成反思、探究社会问题的习惯,自觉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增长社会沟通能力,初步养成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对社会负责的态度。

(三)初步具有认识自我的能力,初步具有自主选择和独立做出决定的意识和能力,养成勤奋、积极的生活态度。

(四)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初步养成从事探究活动的态度,发展探究问题的初步能力。

【课程内容标准及教学安排】3-6年级综合实践活动最基本的内容领域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等方面。

(一)研究性学习的内容涉及学生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领域十分广阔。

内容可以由学生自己选择确定,也可以由教师提供选题建议;可以来源于学校生活,也可以产生于家庭或社会生活实际;可以是对自然现象的研究,也可以是对社会问题和人生问题的探讨。

教师要利用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各种机会,启发小学生提出值得思考和探究的问题。

从风霜雨雪等自然现象到动、植物的生长规律;从个人的衣食住行到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从校园的环境布置到城乡的规划建设,都可以成为研究性学习的内容。

要鼓励学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从现实生活和身边小事中寻找和提出有价值的探究内容和问题。

综合实践活动学期课程纲要(参考模板)

综合实践活动学期课程纲要(参考模板)

综合实践活动学期课程纲要(参考模板)
一、一般信息
二、课程简介(200字内)
三、背景分析(500字内)
四、课程目标
描述通过一定的课程学习后学生的预期表现;让学生知道通过学习指向何种学科素养或关键能力;一般4-6条,每条至多3句;按目标叙写规范,每条按三维陈述;常见的陈述方式如:通过什么方式学习什么,理解或会做什么,提高或体会什么。

五、学习主题/活动安排(请列出教学进度,包括日期、周次、内容、实施要求)
依据目标合理安排课时,有利于提高新授课学习的有效性;所选择的教与学的方法与目标匹配;创设有利于学习的情境;学习方式多样。

六、评价活动/成绩评定
评价设计与结果解释与目标匹配;成绩结构及来源(过程与结果)清楚;过程评价体现对纸笔测试无法涉及的学科目标的关注。

七、主要参考文献
八、备注
— 1—。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葫芦艺术进课堂》课程纲要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葫芦艺术进课堂》课程纲要
烙画作品评价从线条的流畅,作品的构图,图案的完整性,美观性几个方面进行评价。




教师:葫芦工作室,打印机一台,葫芦种植工具,葫芦种子,烙画机1台,葫芦展示架若干,
学生:葫芦若干,课座椅30套,葫芦烙画机30台。种植工具若干,种植实践基地一块。
课时
1
内容
了解葫芦丝的演变过程
实施要求
搜集葫芦制作的乐器,葫芦笙到葫芦丝的演变过程。
葫芦丝音乐的特点。
第6课:葫芦器具
课时
1
内容
认识葫芦制作的生活器皿
实施要求
用葫芦制作简单的葫芦瓢,了解葫芦最早的使用价值,
制作酒葫芦,知道葫芦最早是用来盛放粮食和水的。
第三单元:葫芦的寓意
周次
两周
第7课:葫芦寓意
课时
背景分析
临沂沭河学校位于经济技术开发区梅家埠街道醋庄村,这里东临沭河,环境优美,水质优良、土壤呈酸碱性,这为葫芦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生长条件。成立葫芦艺术工作坊,开展葫芦烙画活动课,旨在更好的传承中国烙画艺术这样一种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引导更多青少年感受中华传统瑰宝的魅力,进一步提升青少年的人文艺术修养和创新能力,提升学校办学特色和办学品味。
葫芦的认识,葫芦的种植与管理,葫芦烙画的制作,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体验和经验。
1.课程管理
葫芦的认识,葫芦的种植与管理等,学生自主管理,教师起指导、点拨作用,葫芦烙画的制作,教师多指导,以学生为主体制作。包括葫芦烙画的题材尊重学生的意见。




从葫芦的种植与管理过程、葫芦烙画作品质量。学生的学习态度三方前进行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葫芦种植管理以过程性评价为主,以学生为评价主体。

(2020年整理)教育部综合实践课程纲要.doc

(2020年整理)教育部综合实践课程纲要.doc

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发挥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立德树人中的重要作用,特制定本纲要。

一、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一)课程性质综合实践活动是从学生的真实生活和发展需要出发,从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转化为活动主题,通过探究、服务、制作、体验等方式,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跨学科实践性课程。

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规定的必修课程,与学科课程并列设置,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该课程由地方统筹管理和指导,具体内容以学校开发为主,自小学一年级至高中三年级全面实施。

(二)基本理念1.课程目标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导向本课程强调学生综合运用各学科知识,认识、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提升综合素质,着力发展核心素养,特别是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适应快速变化的社会生活、职业世界和个人自主发展的需要,迎接信息时代和知识社会的挑战。

2.课程开发面向学生的个体生活和社会生活本课程面向学生完整的生活世界,引导学生从日常学习生活、社会生活或与大自然的接触中提出具有教育意义的活动主题,使学生获得关于自我、社会、自然的真实体验,建立学习与生活的有机联系。

要避免仅从学科知识体系出发进行活动设计。

3.课程实施注重学生主动实践和开放生成本课程鼓励学生从自身成长需要出发,选择活动主题,主动参与并亲身经历实践过程,体验并践行价值信念。

在实施过程中,随着活动的不断展开,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可根据实际需要,对活动的目标与内容、组织与方法、过程与步骤等做出动态调整,使活动不断深化。

4.课程评价主张多元评价和综合考察本课程要求突出评价对学生的发展价值,充分肯定学生活动方式和问题解决策略的多样性,鼓励学生自我评价与同伴间的合作交流和经验分享。

提倡多采用质性评价方式,避免将评价简化为分数或等级。

要将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各种表现和活动成果作为分析考察课程实施状况与学生发展状况的重要依据,对学生的活动过程和结果进行综合评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情结———传统面食课程纲要
一、一般项目
课程名称:美食
实施教师:亓文杰高丽华亓玉艳李慧
课时:每周两课时
开设对象:一年级学生
课程目标:
①、通过对传统节日的了解,亲近传统文化,吸收传统文化的精华,夯实学生的文化底蕴,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②、通过对传统节日民俗习惯的了解,积极开展各种综合活动,鼓
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感受节日魅力,提高学生自主进行综合活动的能力。

③、通过课内外的时间活动,发掘一些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的深刻内
涵,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内涵的热爱和认同感,陶冶情操,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尊心。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创造思维能力的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④、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
力、创造思维能力和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二、课程实施:
1、活动主题:
●欢欢喜喜闹元宵●细雨纷纷话清明●粽叶飘香迎端午
●花好月圆庆中秋●金秋送爽念重阳●欢欢喜喜过春节
三、课程内容
(1)了解不同节日的由来及各地的风俗习惯。

通过开设传统文化课程,让学生对传统节日的来龙去脉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2)通过开展一些主题活动,如“传统节日知多少” 、“传统在身边” 、“我与传统节日”等;过节之前,引导学生上网查找、收集各种节日的由来及相关传说,了解中国各地传统节日习俗;过节时鼓励学生制作贺卡、小报,讲民俗故事,礼仪表演,节日饮食大比拼……让传统变得有声有色,让民俗变得可亲可近,提高学生对本国传统节日的温情和敬意。

(3)了解不同节日的传统美食。

如“元宵乐翻天”、“冬至与水饺”、“粽香端午”等活动,让孩子们在吃喝玩乐中感受祖国传统文化。

四、课程实施的原则
1、主体性原则:确认教学的本体地位,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把教学作为民主的、积极的和创造的实践活动来开展,使学生成为追求真、善、美的主体。

2、趣味性原则;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认知水平和心理发展的特点,教师要尽可能地选择适合学生特点的内容,并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教学活动,做到难易适中,形式丰富,内容新颖,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保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乐于参与,在参与中自信起来,以求实效。

3、灵活性原则:教学内容、方法应以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教师应从学生的能力、效果等差异出发,因材施教,灵活作出内容上的修改,
以便控制课堂,适时调整。

4、开放性原则:教学内容可根据需要选择于课堂、校园、文明礼仪展室等场所进行,充分发挥不同场所的作用,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五、课程重点:
1)、学习中国悠久的美食文化和历史。

2)、了解并掌握简单的美食制作
六、课程评价:
课程评价总设想:本课程评价应充分体现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精神,贯彻本课程目标,着眼于评价的教育、激励与改善的功能。

通过科学的课程评价,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激励教师进取,完善教学管理,推动校本课程的建设与发展。

评价要求:
1、评价目的是否明确、科学、切合实际。

2、课程目标的制定是否合理、现实。

3、课程内容的选择是否具有科学性、有效性、可实施性。

4、课程实施是否切合实际,活动反馈如何。

评价方法:
1)、美味美食评价(美味效果评价)通过实际制作,对美味制作的效果进行评价
2)、色彩美食评价(色彩效果评价)通过实际操作,对美食色彩的搭配组合效果评价。

3)、营养美食评价(理论掌握评价)通过健康美食食谱的制定,对理论学习的掌握评价。

4)、家庭美食评价(亲情协作评价)通过与家人共同完成的美味制作,对亲情协作及理论应用评价。

高庄中心小学校本课程计划安排表
综合实践活动
“中国情结”—传统节日美食




高庄中心小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