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核医学第02章

合集下载

医学]影像核医学第02章

医学]影像核医学第02章
69.4d 188W(钨)
6.02h
99mTc(锝)
99Tc
γ-140kev
1.658h(99.5min)
113mIn(铟)
113In
γ-392kev
16.9h

188mRe(铼)
188Re
γ-155kev
第一节 放射性药品及质量控制
发生器
第一节 放射性药品及质量控制
(四)回旋加速器生产
❖ 回旋加速器能加速质子、氘核、氚核、α粒子等 带电粒子,这些被加速后带有巨大能量的粒子轰 击各种靶核,可引起不同核反应,生成多种放射 性核素。
第二节 核医学显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 一、核医学显像的定义 ❖ 二、核医学显像的基本原理 ❖ 三、核医学显像的类型 ❖ 四、核医学显像的基本方法 ❖ 五、核医学显像的特点
第二节 核医学显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一、核医学显像的定义
❖ 将放射性核素及其标记化合物引入体内,实现 脏器、组织、病变的功能性显像方法,也称放 射性核素显像。
临床应用
质量控制
第一节 放射性药品及质量控制
三、放射性核素的来源
❖核反应堆(nuclear reactor) ❖核裂变产物(nuclear fission) ❖放射性核素发生器(radionuclide generator) ❖ 回旋加速器(cyclotron)
第一节 放射性药品及质量控制
(一)核反应堆照射生产
第二节 核医学显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骨 显 像
第二节 核医学显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三)特异性结合
放射免疫显像(radio immuno imaging,RII) 放射受体显像(radio receptor imaging,RRA) 放射基因显像(radio gene imaging)

医学影像成像原理——核医学优选全文

医学影像成像原理——核医学优选全文

性质 电性 本质
α
β
γ
+ + 或 - 不带电
粒子流 电子流 光子流
电离能力 大
中小
穿透力

中大
NEXT
图15
图16
(四)放射性活度及其单位
1、放射性活度(又称放射性强度)
定义:一定量的放射性核素在一 个很短的时间间隔内发生的核衰变数。 也就是单位时间内发生衰变的原子核 数。
2、放射性活度的单位 (1)贝克勒尔(Becquerel):简称贝克(Bq)
核素包括两种情况
同种核素:Z、 A 、E 相同。如1532P 、1532P……
核素
不同种核素
Z、A、E完全不同。如13H 、612C 、53125I Z 相同, A 、E不同。如53125I、53128 I 等
(二) 同位素
具有相同原子序数,但质量数不 同的核素称为同位素。 (图4)
如53125I、53127I、53131I……互为碘 的同位素。
1、 电离与激发 2、 轫致辐射 3、 散射
Ionization and excitation 电离与激 发
激发:带电粒子与物质原子的核外电子发
生作用时,仅给了它部分能量,使这个电子 从能量较低的轨道跃迁到能量较高的轨道, 而使整个原子处于能量较高的激发态,这种 现象称为激发。
这个过程并不产生自由电子。
什么是核医学? 核医学是利用放射性核素及其在 衰变时产生的核射线来进行医学基 础理论研究及临床诊断和治疗的一 门学科。
核医学的内容
核医学
核医学基础
临床核医学
诊断
治疗
体内检查法
体外检查法
放射性核素显像 非显像
三、我国核医学发展状况

影像核医学的定义

影像核医学的定义

影像核医学的定义影像核医学(Nuclear Imaging)是一种采用放射性同位素进行医学诊断和治疗的影像技术。

它利用放射性同位素在人体内的分布和代谢等特性,通过探测放射性同位素的辐射来获取影像信息,从而揭示人体内部的生理和病理状态。

影像核医学不同于传统的X射线、CT、磁共振等影像技术,它通过体内注射、摄入或吸入含有放射性同位素的药物,以追踪这些同位素在人体内的分布与代谢情况,从而获得更加准确、全面的诊断信息。

核医学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随后迅速发展并在医学诊断和治疗中得到广泛应用。

其应用范围涵盖了多个领域,包括但不限于癌症治疗、心血管疾病、神经科学、肾脏疾病和骨科等。

在癌症治疗中,放射性同位素可以用于杀灭恶性肿瘤细胞,或者通过探测体内的肿瘤部位和活动程度,来协助诊断和评估疾病的进展。

在心血管疾病中,核医学可以用于检测心肌缺血、心肌梗死或者评估冠脉血流等。

在神经科学领域,核医学可以揭示脑血流、脑代谢和脑功能的相关信息,帮助了解大脑的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关系。

影像核医学可以分为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和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两大类技术。

SPECT技术通过探测同位素的γ射线发出的辐射来获取影像信息。

通常需要注射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药物,通过药物在体内的分布来确定损伤或病变的位置。

PET技术则利用正电子发出的正电子湮灭辐射来获取影像信息,通过测量正电子与电子发生湮灭反应的位置,可以揭示组织或器官的代谢情况,从而更加直观地观察疾病的发展和变化。

在影像核医学中,放射性同位素的选择十分关键。

常见的放射性同位素有Technetium-99m、Iodine-131、Fluorine-18等。

这些放射性同位素具有不同的衰变方式、半衰期和发射的射线类型,能够满足不同的医学需要。

放射性同位素必须经过严格的核安全生产和管理,以确保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安全。

此外,对于医学影像学的解读和诊断,也需要专业的核医学影像科医生进行分析和判断,以便给患者提供准确的诊断结果和治疗建议。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课件ppt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课件ppt
体组织和器官进行投影而成像的过程。 (一)解剖学术语 1.解剖学姿势及基准轴、线、面
(1)标准姿势:指人体直立,两眼平视正前方; 双上肢下垂置于躯干两侧,掌心向前;双下肢并 拢,足尖向前。
标准姿势正面观
标准姿势侧面观
(2)人体基准轴线 1)垂直轴:指自头顶至尾端的连线,并垂直于地 平面。
2)冠状轴:指人体左右两侧等高处的连线,并与 地面平行。 3)矢状轴:指人体腹侧至背侧等高处的连线,并 与地面平行。
四、超声检查技术
超声检查(USG)技术 利用超声波在人体内组织中的传播和反
射,根据组织反射回声强度的不同而形成声像 图的一种检查方法。
超声设备
超声检查具有的优点
①无辐射损伤,为无创性检查技术。 ②信息量丰富,其断面图像层次清楚,某些软组 织的图像接近真实解剖结构。 ③对活动的界面,能做出实时显示、动态观察。 ④在不需要任何对比剂的情况下,就能对体内含 液体的器官清楚观察,显示其官腔、管壁结构, 如血管、胆囊、膀胱等。
④病灶过小或声阻抗差别不大,不引起反射,在声 像图上难以显示。
⑤脉冲多普勒超声的最大显示频率受到脉冲重复频 率的限制,在检测高速血流时容易出现混淆重叠。
⑥超声设备的性能、条件及检查人员的操作技术和 经验很大程度上影响检查结果的准确性。
临床应用
①检测实质性脏器的大小、形态及物理特性。 ②检测囊性器官的形态、大小、走向及某些功能 状态。 ③检测心脏、大血管及其周围血管的结构、功能 与血流动力学状态。
本章学习目标
一、掌握内容
摄影体位术语、摄影步骤、双手正位、腕关节正侧位、肘关 节正侧位、足前后位、踝关节正侧位、膝关节正侧位、股骨正 侧位、髋关节前后位、胸骨正侧位、膈上下肋骨前后位、胸部 正侧位、腹部卧前后位、第3~7颈椎正侧斜位、胸椎正侧位、 腰椎正侧位。骨盆前后位头颅正位、瓦氏位、柯氏位、梅氏位、 乳腺内外侧斜位、乳腺上下轴位、食管造影、胃及十二指肠造 影、静脉法胆系造影、常规静脉尿路造影、子宫输卵管造影。

核医学影像PPT课件

核医学影像PPT课件
核医学影像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射线探测 第三节 准直器 第四节 照相机和单光子发射型
计算机断层原理 第五节 PET及其融合技术
二、放射性制剂
放射性制剂(放射性药物) 核医学诊断治疗
显影剂(imaging agent) RNI影像诊断 NaI中的131I
氟[l8F]脱氧葡萄糖
仅有示踪和辐射粒子作用 性质由其标记物决定
一、核素示踪
两个基本根据 同一元素的同位素有相同化学性质,在生物体内生物化学变化过 程完全相同,生物体不能区别同一元素的各个同位素,可用放射性 核素来代替其同位素中的稳定性核素。
放射性核素衰变时发射射线,利用高灵敏度放射性测量仪器可对 其标记物质进行精确定性、定量及定位测量。
核医学影像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射线探测 第三节 准直器 第四节 照相机和单光子发射型
能量最大的峰(或全能峰) 表示核素的特征
碘化钠(NaI(Tl))晶体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射线探测 第三节 准直器 第四节 照相机和单光子发射型
计算机断层原理 第五节 PET及其融合技术
一、射线能谱
记数率
105
104
103
0
核医学影像
50 100 150
99mTc的射线(k能e谱V)
200 250
特点 (2)核医学影像是一种功能显像,不是组织的密度变
化。
核医学影像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射线探测 第三节 准直器 第四节 照相机和单光子发射型
计算机断层原理 第五节 PET及其融合技术
第二节 射线探测
一、射线能谱 二、闪烁计数器 三、脉冲幅度分析器
核医学影像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射线探测 第三节 准直器 第四节 照相机和单光子发射型

影像核医学课程标准

影像核医学课程标准

影像核医学课程标准一、课程概述(一)课程性质、地位《影像核医学》(核素诊断学)是医学影像专业本科生必修临床医学课程。

核医学是利用放射性核素诊断与治疗疾病以及进行医学研究的学科。

近二十年来,核医学影像设备SPECT(单光子发射型运算机断层仪)引进国内以后,核医学作为一门临床学科,在临床疾病诊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专门是近十年来,PET(正电子发射型运算机断层仪)设备应用于临床,使影像医学进入分子水平。

本课程要紧讲授核医学在临床疾病诊断与治疗中的应用,重点是使用核素显像剂在各系统、器官影像诊断中的原理、方法与临床意义。

核医学影像可做定位、定量和定性诊断,在临床疾病诊治中具有重要作用,是医学影像诊断的要紧技术方法之一。

(二)课程差不多理念本课程建设的差不多理念是不断改进教学模式,完善教学方法,优化教学内容,以培养医学影像专科医师、加强素养教育为目标,对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设施等方面进行整体优化建设。

(三)课程设计思路突出专科特点,有针对性进行课程内容的组织和实施方法的设计。

二、课程目标(一)总体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把握影像核医学的基础知识和相关临床技能,并对核医学的进展前景和最新进展有所了解。

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了解核医学的工作流程,明白得核医学影像诊断的原理,把握要紧临床适应证及典型专门图像特点,清晰影像核医学在临床疾病诊治中的作用。

培养学员临床思维能力、综合知识学习能力;培养学员团体合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二)分类目标1. 知识与技能(1) 能描述影像核医学特点,概括临床核医学的适用范畴。

(2) 能清晰阐述核医学的显像原理,使用所学原理对图像作出正确判定。

(3) 能辨认各系统、器官的显像方式和种类,阐述要紧系统显像的原理及方法。

(4) 能正确描述正常影像表现,对典型的专门影像做出正确判定,能够应用临床思维能力对典型病例进行鉴别诊断。

(5) 识别核医学各种仪器,差不多操作方式和图像处理技术。

影像核医学第01章

影像核医学第01章

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
影像核医学
一、成像原理
正电子显像技术(PET)
正电子发射体发射的正电子与周围介质作用, 很快和电子结合,发生“湮没辐射”。即产生 能量相等(511Kev),方向相反(几近180o) 的两个光子。目前的单光子不能胜任双光子的 接受,必须具有精确的,分辨时间达到10-8秒 的符合电路的双探头断层装置。仅识别和接受 在同一时间相对方向的光子.
核子数(A)= 质子数(Z)+中子数(N)
一、基本概念
元素(element):具有相同质子数的同类 原子。 碘12553I,12853I,13153I 核素(nuclear):具有一定质子数和中子 数,并在特定能量状态的原子。 氢11H,氘21H,氚31
一、基本概念
稳定性核素:中子数和质子数保持一定 比例: N/Z=1-1`5 放射性核素:能自发地发出某种射线而 转变为另一种核素。
三、辐射剂量及其单位
剂量当量
不同射线在相同吸收剂量产生的生物效应不 同,需进行修正加权 H=D*Q*N 西澳特(SV)=焦耳/千克 雷姆(rem)
三、辐射剂量及其单位
常用辐射量及其单位 辐 射 量 定 义 常 用 单 SI 单 位 位 X = d Q /d m 照 射 量 伦 琴 库 仑 / 千 克 吸 收 剂 量 D = d E /d m 拉 德 戈 瑞 剂 量 当 量 H =D *Q *N 勒 姆 西 沃 特
二、γ闪烁探测器
放射性肾图仪,单光子骨密度仪
二、γ闪烁探测器
PET和SPECT 二、γ闪烁探测器
SPECT
PET
加速器
二、γ闪烁探测器
二、γ闪烁探测器
Nature Clinical Practice Oncology 5, 160 - 170 (01 Mar 2008)

2024年临床医学核医学成像医学影像技术PPT课件

2024年临床医学核医学成像医学影像技术PPT课件

(1)单个计数 (2)真符合 (3)随机符合 (4)散射符合
17
4.PET的采集模式
2024/11/21
发射扫描
透射扫描
2D采集 3D采集。
18
5.PET的图像重建
(1)滤波反投影
2024/11/21
(2)有序子集最大期望值法
19
四、PET-CT PET-CT中文全称为正电子发射体层摄影和计算机体层摄影技术。 于2001年成功地将PET与CT作为一体机应用于临床,完成了真正功
③ SPECT/CT
12
双探头SPECT装置及移动检查床
2024/11/21
13
三、PET
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PET),是影像核医学发展的另一 个里程碑。
PET从分子代谢水平揭示了细胞的代谢活性,一经出现,便在肿瘤 的诊断中显示出优于其他检查方法的敏感性与特异性,在肿瘤方面得到迅 速且广泛的应用。在心血管、脑神经系统方面的应用中也显示了突出的优 势。
第十一章 核医学成像
2024/11/21
1
本章学习目标
一、掌握内容
核医学定义、影像核医学定义。γ相机的组成;SPECT、 PET工作原理。放射性 显像剂的定义;医用放射性核素的特性;放射性显像剂的特点。核医学显像的原理;核 医学的显像方式。
二、熟悉内容
影像核医学的临床应用。SPECT的分类、性能优势;、PET采集的计数类型。临 床常用的显像剂。显像剂在机体的聚集机制。
放射性显像剂
2024/11/21
放射性核素 标记化合物
23
一、医用放射性核素

(1)理想的核物理特性
1.放射性核 素的要求
2024/11/21

课程资料:影像核医学(医学影像专业第十三章1-刘志翔

课程资料:影像核医学(医学影像专业第十三章1-刘志翔

二、放射性核素治疗的常用核素 ⑴发射a射线的放射性核素- 如砹[211At]、铋[212Bi]
组织内射程50~90μm LET100—200kev/um,约为β粒子的400倍 在短距离内释放出巨大能量,足以在多处打断 DNA。被a射线照射后的细胞无氧耗量增加和无 任何辐射损伤的修复反应。
传能线密度(LET):是射线粒子在单位距离内释
电子俘获:
它是核内中子数相对不足所致。
核衰变时原子核从内层轨道俘获一个电子,使核内一个质子转化为 一个中子。在核外,当内层电子被俘入核内,外层轨道电子补入, 两轨道电子之间的能量差转换成子核的特征X射线释放,或传给 更外层轨道电子(俄歇电子),使之脱离轨道。在核内,当质子 转化为中子后,原子核还有较高能量,处于激发态,放射出Y射 线而回复到基态,或将能量传给核外轨道电子(内转换电子), 使之发射出。故电子俘获衰变可用于核医学显像、体外分析( X、 Y射线)和放射性核素治疗(俄歇电子、内转换电子)
放的能量。常用单位为kev/um。 LET取决于两个因素:粒子所载能量的高低
粒子射程的长短
高LET,射线的电离能力强,能有效杀伤病变细 胞 。如a粒子和俄歇电子都是高LET射线(各为 100—200、10--25 kev/um), a粒子仅需1-2个粒子 穿过细胞核就能致死细胞。
低LET,射线的电离能力弱,不能有效杀伤病变 细胞。如β-粒子是低LET射线(为﹤1kev/um),需 2000-3000个粒子穿过细胞核才能致死细胞。
弥漫性甲状腺肿并甲亢(高代谢症候群)、突眼、胫 前粘液性水肿。
Graves病发病机理:
自身免疫功能障碍,使体内产生抗甲状腺抗体,如甲状腺刺激免 疫球蛋白(TSI),抗体作用于甲状腺细胞膜上的TSH受体,刺激 甲状腺细胞增生和功能增强。

影像核医学

影像核医学

影像核医学:是一门研究利用开放性放射性核素示踪技术进行医学成像诊断疾病并探索其机理与相关技术理论的医学学科。

放射性活度:是用来描述放射性物质衰变强弱的物理量,表示单位时间内发生衰变的源自核数,单位为贝可,Bq。

静态显像:指现象剂在脏器或病变部位达到相对稳定时,采集放射性分布图像的显像,用于观察某器官的形态,位置,大小,放射性分布等。

动态显像:指连续采集显像剂在体内随血流运行,被脏器组织不断摄取和排泄过程,放射性活度随时间变化等状况的显像。

全身显像:指显像剂进入人体后,进行全身采集,获取整体放射性分布信息的显像。

负荷显像:在运动或药物介入状态下采集靶器官放射性分布信息的显像,亦称介入显像,多用于心脏储备功能的检查。

阴/阳性显像:是以病变组织对特定显像剂摄取减低/增高为异常指标的显像方式,表现为放射性缺损成减低/浓聚的显像,又称冷区/热区显像。

放射性药物:指用于临床诊断或者治疗的放射性核素制剂或其标记药物,也称显像剂或示踪剂。

放射性化学纯度:指放射性药品种所要求的化学形式的放射性占总放射性的百分比,它是反应放射性化学杂质含量的重要指标。

随机效应:是人群中发生效应的概率随着剂量增加呈线性相关,但没有域值且严重程度和剂量不相关。

非随机效应:指受放射剂量超过一定域值才发生的效应,其严重程度随剂量增加而增加。

放射免疫显像:是利用抗体与特异性抗原相结合的特点,采用放射性核素标记抗体或其片段,经静脉注入患者体内,使之随血液循环到达组织局部与相应的抗原结合,从而使组织局部的放射性远大于周围正常组织的放射性,通过X相机,SPECT,PET进行测定获得资质的阳性显像图。

热结节:应用99TcO4-(或123I,131I)进行甲状腺显像时,结节部位的放射性分布高于周围正常的甲状腺组织。

温:相似于凉:低于冷:无放射性分布,呈放射性缺损。

交叉性脑梗联络现象:脑梗死画着脑血流灌注显像上显示病变部位放射性明显减低,若病变大脑的对侧小脑出现血流灌注下降,称。

影像核医学的定义

影像核医学的定义

影像核医学的定义影像核医学是一门综合利用核素放射性衰变的特性和成像技术,以图像的形式获取内部器官或组织的功能、代谢和结构信息,并通过对这些信息的分析来进行疾病的诊断与治疗的学科。

一、影像核医学的基本原理影像核医学利用放射性核素的特性,通过放射性核素的内摄取或注射等方式,使核素在人体内特定器官或组织中富集,在特定的装置上进行成像,通过捕获和分析核素的发射的γ光子或β粒子,以获取组织器官的功能、代谢和结构。

二、影像核医学的应用领域1. 肿瘤学:影像核医学可以通过注射放射性核素探针,结合患者的肿瘤医学检查结果,精确定位和识别肿瘤的位置、大小、活动程度,帮助进行治疗方案的评估和选择。

2. 心血管学:通过注射放射性核素,结合心脏血流动力学参数,可以获得心脏及其血管系统的功能、代谢和结构信息,用于心脏病的诊断、评估和治疗。

3. 神经学:影像核医学可以帮助神经学家了解脑部疾病的发展和情况,如脑卒中、阿尔茨海默病等,通过核素成像获得脑功能和代谢信息,以辅助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4. 骨科学:核医学可以通过注射放射性核素来观察骨骼的血流、新陈代谢和骨骼结构,用于骨肿瘤、骨折、骨髓炎等骨科疾病的检测和评估。

5. 内分泌学:通过放射性核素注射等方式,结合特定的激素或药物,来观察和评估内分泌器官的功能和病变,如甲状腺、肾上腺、胰腺等内分泌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三、影像核医学的设备和技术影像核医学的设备主要有放射性核素注射器、放射性核素摄影、γ相机、PET-CT、SPECT-CT等。

其中,PET-CT和SPECT-CT是比较常用的影像核医学设备,能够融合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PET)或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SPECT)与计算机断层显像(CT),以提供更准确和详细的影像信息。

四、影像核医学的优势和局限性影像核医学具有以下几个优势:1. 功能性信息丰富:可以直接观察器官和组织的活动状态、功能水平和代谢情况,提供疾病的功能性评估手段。

0影像核医学总论讲稿

0影像核医学总论讲稿
影像核医学总论
影像核医学
❖ 何为“核”? ❖ 何为“影像”? ❖ 从“核”如何得“影”和“像”? ❖ 从“核”到“影”与“医学”又有什么关系

引言
所谓“核”指的是“核技术”,研究原子核及其变化规律
核技术的应用是非常广泛的:
……
核潜艇
医学
核医学
原子弹
军事和战争
在原子核中孕藏着无限的力量
科研
工业
核电站
(三)核医学的发展简史
初始阶段 1896年Becqueral发现铀,1898年居里夫妇 (1898-1945) 发现镭。此后,回旋加速器、核反应堆。
扫描机、γ相机研制成功,1959年RIA的建立,钼 兴起阶段 -锝发生器的研制成功。
(1946-1960)
SPECT ,PET, SPECT/CT, PET/CT, PET/MR,小型医用
❖ 首先用于测定血浆胰岛素浓 度,由于该法对医学的巨大 贡献,1977年获得了Nobel 医学奖。
❖ 以上科学家的发现奠定了核医学的基础 ❖ 在此之后,放射性药物和核医学显像仪器的
发展大大地促进了核医学的临床应用和发展
放射性药物的发展 放射性核素的发展
长半衰期核素 反应堆生产131I,T1/2 8.04d
❖ 1943年获得了Nobel化学 奖。
❖ 被称为The father of experimental nuclear medicine。
George de Hevesy(乔治·德 海韦西,匈牙利化学家)(1885 年 8 月 1 日-1966 年 7 月 5 日) 1943年获诺贝尔化学奖
Ernest Lawrence
基因改变,转基 因动植物
农业
总论目录

影像核医学的定义

影像核医学的定义

影像核医学的定义影像核医学是一门综合了核医学和医学影像学的学科,通过使用放射性同位素和放射性药物来进行诊断和治疗的技术。

影像核医学可以帮助医生观察和评估人体内的生理和代谢活动,以便及时发现和诊断许多疾病和病变。

一、影像核医学的历史影像核医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30年代,当时科学家们开始使用放射性同位素来研究人体的代谢和生物化学反应。

到了20世纪50年代,人们开始将这一技术应用于临床诊断和治疗,从而形成了现代影像核医学的基础。

二、影像核医学的原理和技术影像核医学的原理是通过引入放射性同位素或放射性药物到人体内,使用特定的探测器来记录放射性材料的分布情况。

这些分布情况反映了人体组织的代谢和功能状态,从而帮助医生进行诊断。

常用的影像核医学技术包括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和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PET)。

SPECT利用放射性同位素发出的伽马射线来形成三维图像,而PET则使用正电子放射性同位素与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相结合,提供更高的空间分辨率和功能信息。

三、影像核医学在临床应用上的价值影像核医学在临床应用上具有广泛的价值。

首先,它可以帮助医生准确定位疾病的发生部位。

通过观察放射性材料的分布情况,医生可以判断病变的位置和范围,有助于制定治疗计划和手术方案。

其次,影像核医学还可以评估疾病的严重程度和进展情况。

通过观察放射性材料在病变区域的集聚程度和代谢活性,医生可以了解疾病的活跃程度,评估疾病的严重程度,并据此调整治疗方案。

此外,影像核医学在疾病筛查和早期诊断方面也具有重要作用。

它可以帮助医生及早发现一些潜在的疾病和病变,对于一些早期疾病如肿瘤、心血管疾病等的早期干预和治疗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四、影像核医学的发展趋势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影像核医学也在不断发展和演进。

新的放射性同位素和药物的引入,使得影像核医学在诊断和治疗上具有更高的准确性和可行性。

同时,影像核医学与其他医学领域的结合,如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等,也为疾病的个体化治疗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

《核医学影像》课件

《核医学影像》课件

无创无痛
核医学影像检查通常是无创、无痛、无辐射的,对患者的 身体损伤较小。
多模式成像
核医学影像可以结合多种成像模式,如单光子发射计算机 断层成像(SPECT)和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PET),提 供更丰富的诊断信息。
定量分析
核医学影像能够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有助于医生更准确 地评估病情。
缺点
辐射剂量
核医学影像有助于心脑血 管疾病治疗效果的评估和 预后判断。
04
详细描述
通过核医学影像技术,可 以监测心脑血管疾病在治 疗过程中的变化情况,评 估治疗效果,为调整治疗 方案提供依据。同时,核 医学影像还可以用于心脑 血管疾病复发的监测和预 后判断。
神经系统疾病诊断案例
01 总结词
核医学影像在神经系统疾病诊 断中具有重要价值,能够提供 准确的定位和定性信息。
详细描述
核磁共振成像是一种基于原子核磁性的医学影像技术,利用射频脉冲激发人体内的氢原子核,通过测量其共振频 率和弛豫时间来获取影像。该技术无辐射,具有高分辨率和多参数成像的特点,能够提供丰富的组织结构和功能 信息。
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
总结词
无创、高灵敏度、定量检测
详细描述
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是一种利用正电子标记的示踪剂进行医学影像的技术,通过检测示踪剂在体内的 分布和代谢来反映器官和组织的生理和病理状态。该技术无创、高灵敏度,能够实现定量检测,广泛 应用于肿瘤、心血管和神经系统等疾病的研究和诊断。
内分泌系统
核医学影像在内分泌系统疾病 的诊断和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 ,如甲状腺疾病、肾上腺疾病 等。
其他应用
除了上述应用外,核医学影像 还应用于神经科学、移植医学
、骨关节疾病等多个领域。
0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 放射性药品及显像原理
影像核医学
孙俊杰 李龙
❖第一节 放射性药品及质量控制 ❖第二节 核医学显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第三节 核医学显像诊断效能评价 ❖第四节 放射性药物的研究进展
第一节 放射性药品及质量控制
一、放射性药品的定义
放射性药品(Radioactive drugs):用于临床诊 断或者治疗的放射性核素制剂或其标记药品。 用于显像----显像剂。 获得国家药品监管部门批准的放射性药物称为放 射性药品。
3.放射性活度 4.pH值:特定pH值对于保证放射性药品的稳定性
是重要的。
第一节 放射性药品及质量控制
5、放射化学纯度:指定化学形态的放射性活度占总放射性 活度的百分比。放射化学杂质越多,放射纯度越低,将直 接影响放射性药物的使用。
测定方法:纸层析法、薄板层析法、高效液相色谱法等。 6.化学纯度: 指放射性药品中所需化学形态的含量占所有
免疫放射分析(immunoradiometric assay, IRMA)、放射受体分析(radioreceptor assay, RRA)等中应用的放射性药品。临床习惯将其称 之为放射性试剂(radioactive reagent)。
第一节 放射性药品及质量控制
放射性核素 标记 放射性药物 生产
第二节 核医学显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正 常 肝 胆 显 像
第二节 核医学显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二)化学吸附和离子交换
羟基磷灰石表面富含PO4-、Ca2+等阳性和阴性离子, 可与血液和组织中相同的离子和化学性质类似的 物质交换。
99Tcm-MDP----骨显像 99Tcm-PYP----心肌梗死灶显像
(三)放射性核素发生器
❖ 用的长半衰期放射性核素(母核)衰变产生短半 衰期放射性核素(子核)的装置,通过其衰变生 成关系,达到衰变平衡,采用合适的分离方法将 母核与子核分开,子核即为所用 的放射性核素。
第一节 放射性药品及质量控制
核医学常用的核素发生器:
67h 99M0(钼)
115d 113Sn(锡)
(good manufacturing practice ) GRP: 放射性药品生产和管理规范
(good radiopharmacy practice)
第一节 放射性药品及质量控制
(一)物理化学检验
1.药品性状 :检测澄明度及颜色;有些胶体或颗 粒状,其大小应符合要求。
2.放射性核纯度 :指定放射性核素的活度占该药 品总放射性活度的百分比,主要控制其他放射性 核素产生的污染。 测定方法:能谱法、屏蔽法、半衰期法等。
第二节 核医学显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 一、核医学显像的定义 ❖ 二、核医学显像的基本原理 ❖ 三、核医学显像的类型 ❖ 四、核医学显像的基本方法 ❖ 五、核医学显像的特点
第二节 核医学显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一、核医学显像的定义
❖ 将放射性核素及其标记化合物引入体内,实现 脏器、组织、病变的功能性显像方法,也称放 射性核素显像。
化学形态总量的百分比。化学杂质一般是在生产过程中带 入的,某些过量的化学杂质可引起毒副反应或影响放射性 药品的制备和使用。 测定方法:滴定法、分光光度法、原子吸收等。
第一节 放射性药品及质量控制
(二)生物学检验
1.无菌检验 2.热原检验 3.毒性检验 4.生物分布试验
第一节 放射性药品及质量控制
正常甲状腺显像
第二节 核医学显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特价物质
有些细胞选择性摄取特定化学价态物质。 心肌摄取正一价金属阳离子/正一价小分子化合物, 201Tl、99Tcm-MIBI进行心肌显像。 99Tcm-HMPAO,脂溶性、零电荷、小分子,可进入 脑细胞,使脑组织显像
第二节 核医学显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第一节 放射性药品及质量控制
反应堆
第一节 放射性药品及质量控制
(二)核裂变产物分离提取
❖ 核燃料235U和239Pu发生核裂变后可产生400多种 裂变产物,但有实际应用价值的仅有十余种。对 核医学诊断和治疗有意义的裂变核素有:90Sr、 99Mo、131I和133Xe等。
第一节 放射性药品及质量控制
❖ 医学中常用的回旋加速器生产的放射性核素有 11C、13N、15O、18F、67Ga、111In、 123I、201Tl等。
第一节 放射性药品及质量控制
回旋加速器原理
第一节 放射性药品及质量控制 加速器
第一节 放射性药品及质量控制
四、放射性药品的制备
(一)化学合成法:使用含有放射性核素的合成原料,根 据通常的化学合成原理,制备标记化合物。
第一节 放射性药品及质量控制
(二)体内治疗用放射性药品
❖ 1、具有很强的电离辐射作用和生物效应,同时只 具有很弱的穿透能力,常用发射β射线的核素,近 期发展α和E·C的核素。
❖ 2、有很高的靶/非靶(T/NT)特性,靶器官浓聚 快。
第一节 放射性药品及质量控制
(三)体外分析用放射性药品
❖用于体外放射分析(in vitro radioassay) ❖ 如放射免疫分析(radioimmunoassay,RIA)、
(二)生物合成法:利用动、植物或微生物的代谢过程或 生物酶的活性作用,将放射性核素注入所标记物分子上 去,生物合成法分为全生物合成和酶促合成两种,前者 是利用生物代谢性过程完成合成,后者是利用某些特定 的酶,促进放射性核素与被标记物反应,合成所需要的 化合物。
第一节 放射性药品及质量控制
(三)同位素交换法:标记分子中的一个或多个原子被具有不同 质量数的同种原子的放射性同位素置换,该标记化合物除了 有同位素效应外,其理化、生物学特性是相同的。
第一节 放射性药品及质量控制
六、放射性药品的使用原则
1.正当性判断 2.放射性药品的选择 应选择所致辐射吸收剂量
最小者。 3.内照射剂量和用药剂量的确定 必须低于国家有
关法规的规定 4.保护性措施 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 5.特殊人群的处理 对孕妇、哺乳期妇女、近期准
备生育的妇女、婴幼儿应用放射性药品要慎重考 虑。
❖ 以铀-235(235U)和钋-239(239Pu)为核燃料, 利用其衰变过程中产生的中子轰击靶物,产生核 反应,再经过一定的化学纯化处理,即可得所需 放射性核素。
❖ 如:3H、14C、32P、51Cr、99Mo、113Sn、125I、131I、 133Xe、153Sm、 198Au、203Hg等
临床应用
质量控制
第一节 放射性药品及质量控制
三、放射性核素的来源
❖核反应堆(nuclear reactor) ❖核裂变产物(nuclear fission) ❖放射性核素发生器(radionuclide generator) ❖ 回旋加速器(cyclotron)
第一节 放射性药品及质量控制
(一)核反应堆照射生产
(三)正电子放射性药品质量控制
正电子放射性核素的特点: (1)半衰期短,故制备必须迅速,一般采用自动
化核素制备和药品合成系统。 (2)临用前多由医疗机构自行制备和合成。 (3)批量较少,一般每批仅为数剂。
因此,临床使用前不可能对每一批正电子类放射 性药品进行全项检验,必须采取快速可行的质量 检验方法。
第一节 放射性药品及质量控制
二、放射性药品的分类
功能测定
诊断
体内诊断 显像
体外分析
单光子 正电子
用途
体内治疗
治疗
体外治疗
第一节 放射性药品及质量控制
(一)体内诊断用放射性药品
引入体内后,可被核医学探测仪器在体外探测到, 从而适用于显像和功能测定的一类放射性药品。
第一节 放射性药品及质量控制
诊断用放射性药品的要求
69.4d 188W(钨)
6.02h
99mTc(锝)
99Tc
γ-140kev
1.65813In
γ-392kev
16.9h
188mRe(铼)
188Re
γ-155kev
第一节 放射性药品及质量控制
发生器
第一节 放射性药品及质量控制
(四)回旋加速器生产
❖ 回旋加速器能加速质子、氘核、氚核、α粒子等 带电粒子,这些被加速后带有巨大能量的粒子轰 击各种靶核,可引起不同核反应,生成多种放射 性核素。
第二节 核医学显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骨 显 像
第二节 核医学显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三)特异性结合
放射免疫显像(radio immuno imaging,RII) 放射受体显像(radio receptor imaging,RRA) 放射基因显像(radio gene imaging)
第二节 核医学显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1、特需物质
细胞完成某种功能所需要的某种特需物质可被该细 胞选择性摄取。用该元素的放射性核素或放射性核 素标记特定的化合物引入机体,则可进行脏器或组 织的显像。 如:131I ---- 甲状腺显像
131I-胆固醇----肾上腺皮质显像 18F-FDG----脑、心肌、肿瘤显像
第二节 核医学显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放射性核素纯度,放射化学纯度。
第一节 放射性药品及质量控制
正电子放射性药品
❖ 由医用小型回旋加速器(baby cyclotron)生产。 ❖ 多为超短半衰期同位素,通常由医院内的小型回旋加速
器即时生产,就地使用。 ❖ 常用正电子核素均为组成机体内的固有元素,在研究人
体组织细胞的生理、生化、代谢、受体等诸方面均显示 出独特的优势。 ❖ 氟[18F]脱氧葡萄糖(18F-fluorodeoxyglcose, 18F-FDG)是 目前临床应用最为广泛的正电子放射性药品。
❖ 放射性核素应有适当的物理半衰期T1/2 ❖ 适当的有效半衰期Te ❖ 发射单一γ、X射线,能量适中(80~200kev) ❖ 高的靶/非靶(T/NT)比,靶器官中积聚快,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