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利用土地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述题:

运用土地的特征与功能,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理解为什么“合理运用土地,切实保护好耕地。”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1、我国的基本国情

人口多、耕地少。我国国土总面积960万平方公里,约占世界陆地面积的1/15,居世界第三位。但由于人口多,人均占有国土面积不到世界人均数的1/3。而在我国国土总面积中,不能或难以利用的沙漠、冰川、戈壁、石山与高寒荒漠又占去相当大一部分。据统计,我国目前共有耕地14.3亿亩,人均不到1.3亩,仅为世界人均数的1/4。有1/3的省人均耕地不足1亩,广东、浙江、福建等省在0.6亩以下。在历史上我国人均耕地远远高于现在,如汉代人均96亩,唐代、明代人均12.6亩。在全世界26个人口5000万以上的国家中,我国人均耕地仅高于日本和孟加拉国,居第24位,相当于美国的1/9,泰国的1/4,印度、巴基斯坦的1/2。我国耕地后备资源不足,据统计,现有宜农荒地不过5亿亩,其中可开垦为耕地的只有17亿亩。

目前,我国人口仍在日益膨胀,耕地却在急剧减少。据统计,从1957年到1986年的29年间,全国累计减少耕地6.1亿亩,净减少2.3亿亩,平均每年净减少790万亩。1986年《土地管理法》颁布实施后,耕地锐减的趋势一度得到控制,但近两年来,又重新回升,仅1993年全国耕地就减少937万亩,相当于一个青海省的耕地面积。根据国家计生委的数字,现在我国每年净增人口1600万,相当于每年增加

三个半青海省的人口。到2000年,我国人口将达到13亿,到2040年达到最高峰16~17亿。如果这种耕地锐减、人口剧增的势头得不到遏制,50年以后我国的人均耕地将降到0.6亩。

2、土地的基本特性和功能

土地的基本特征包括:负载的功能,养育的功能,仓储的功能,提供景观的功能,储蓄和增值的功能。

土地的基本特性包括:土地是自然的产物,土地面积的有限性,土地位置的固定性,土地质量差异的普遍性,土地利用的永续性。

3、我国的基本国策

计划生育、对外开放、保护环境、节约资源。

具体内容又可分为:

一国两制、对外开放、科教兴国、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合理利用土地、切实保护耕地、依法治国、节约资源、建设节约型社会、保护生态环境和生活环境、实行男女平、信用建设等、知识产权保护。

可以看出,“合理利用土地,切实保护耕地”也是属于我国基本国策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为什么说保护耕地是我国一项基本国策

马克思说:“土地是一切生产和一切存在的源泉”。土地是人类赖以生

存的立足空间,是一切物质生产的首要条件。离开土地就无所谓农业。在中国这块广袤的土地上,我们的祖先,世世代代辛勤耕作,繁衍生息,创造了优秀的中华民族文化,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写下了光辉的篇章。新中国成立以后,我们在土地的保护、利用和开发方面取得了很大成就,特别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土地使用制度,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大幅度地提高了土地的生产率。我们国家以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被赞叹为人类历史的一大奇迹。

但是,由于各方面的原因,目前土地已经遭到很严重的破坏。

可利用的土地面积在快速减少,土地的质量也在快速降低。其中,我国耕地面积大幅度减少,人为占用是一个重要原因。据粗略统计,1992年各项建设、农业内部结构调整和设立开发区等占用耕地高达1000多万亩。一般说来,在国民经济高速增长时期,由于建设规模的扩大、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占用耕地难以避免。但如此大幅度的占用,在任何国家都不能容许,在我们这样人多地少的国家更加无法承受,更何况有相当一部分是属于乱占滥用。1987年曾搞过一次全国性非农用地清查,查出违法占地案件1000多万件,违法占地达816万亩。1993年全国清理开发区,查出在新设立的2804个各级各类开发区中,有78%属于滥设,涉及土地面积高达1143万亩。

我国农地面临的另一个深刻危机,是水土流失严重,土地生态环境恶化。现在全国水土流失面积已达36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沙化面积已达160多万平方公里,荒漠化面积达260

多万平方公里,每年都有大量耕地、草地被吞蚀。若不尽快采取有效措施,水土流失面积和沙化、荒漠化面积将继续扩大。熟悉历史的人们不会忘记,我国唐代繁荣一时的丝绸之路,由于生态环境的破坏,昔日的西部绿洲变成了今天的一片荒漠。殷鉴不远,我们应该汲取这种沉痛的教训,绝不能重蹈历史的覆辙。

土地资源状况制约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影响着社会的各个方面,关系到中华民族的兴衰。土地的保护、利用和开发是一项事关全局和长远的大事。我们要广泛、深入、持久地开展爱护土地特别是耕地的教育,增强全民的土地忧患意识。要牢固树立“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观念,严格依法管理土地。要实行领导干部任期目标责任制,处理好发展经济与合理利用土地的关系,坚决刹住乱占滥用耕地之风,扭转耕地锐减的势头。

(三)解决我国耕地不足问题,必须面向全部国土,充分挖掘潜力,尽可能把农用土地搞得多一些,把土地的利用方式搞得合理一些,把土地的质量搞得高一些。

要加快农地后备资源的综合开发。我国除宜农荒地5亿多亩外,还有牧草地39亿亩,林地294亿亩,内陆水域539亿亩,沿海滩涂3000万亩,其中有一部分尚待开发,已开发部分的产出率同发达国家相比也还有很大差距。因采矿、烧砖、燃煤发电、修路取土等人为因素废弃的土地累计约2亿多亩,其中70%以上是耕地。这部分土地大多位于人口密集、土地短缺的地区,已复垦的只占能够复垦的2%。要利用传统农业技术和现代科技手段,把一切可以利用的农地都尽可能地合理利用起来。要走“大农业”的路子,因地制宜,宜耕则耕,宜牧则牧,宜林则林,宜渔则渔。要注意眼前利益、中期效果和长远发展兼顾,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并举,力求避免重复历史上那种盲目开垦草原、围湖造地、毁林造田,严重破坏生态环境的错误做法。

要根据不同自然条件和当地经济发展状况,合理调整土地的利用方式。近年来有些地方利用低山丘陵发展果木、茶叶、木本油料等经济作物,既充分利用了荒山荒坡的土地资源,又把条件较好的土地腾出来用作耕地;有些地方先以速生树种实现荒山绿化,改善生态环境,然后逐步用经济林木更替,提高土地产出率;有些地方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对农民住宅和乡镇企业用地进行规划、调整,适当集中过于分散的村庄,把位于耕地的村庄迁移到不宜耕种的土地上,并提倡多建楼房。这些做法在有条件的地方可以逐步推广。

要依靠科技进步和增加投入提高土地的质量。在我国现有耕地中,中低产田占到70%以上,通过农田水利建设、改良种籽、增加肥力、适当提高复种指数以及其他整治、改造措施,努力把低产田改造为中产田,把中产田改造为高产田,使高产田更上一层楼,就可以较大幅度地增加农产品产量。在有条件的地方,通过合理安排种植业、养殖业和加工业,使三者有机结合起来,构成一个多层次、多产业,经营上高效益,生态上良性循环,技术上规范化的立体农业生产体系,也是提高土地产出率的有效途径。提高林地的单位面积蓄积量和生长量,扩大优质草地面积以增加畜产品产量,同样也有巨大的潜力。

(四)开发大西北是一篇大文章。我国西北地区具有地广人稀的显著特点,除内蒙古西部之外,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五省区有296万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的31%,耕地后备资源占全国的323%,而人口只占全国的7%。大西北光热资源充足,地下矿藏丰富,边境线长达3000多公里,欧亚大陆桥横贯东西,具有发展经济和对外贸易的多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