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摘要: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教学过程中引导和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挑战传统教学法。实施学案导学,既使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得到培养,也保证了学习质量,同时也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保证学生最大限度的有效学习,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和谐的师生关系有效性有效性的措施实施过程
一、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1、教师要严格要求自己,形成高度负责的工作作风。
首先要有高度的责任心。要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教育管理水平和教学艺术水平。教学上,必须认真钻研教材,备好课,上好课,对学生要严格要求,加强个别辅导、教育,促使每一个学生不断进步。
其次,要以身作则。在行为上做学生的模范。要求学生不迟到,教师应先提前到达教室。要求学生按时完成作业,老师批改作业、试卷就要及时;要求学生热爱劳动,劳动时老师也应带头参加;甚至老师自己有过失时,也要勇于承认错误……身先士卒的将军。这就是以身作则有融洽师生关系的原因。
其三,公平、合理。教师要最大努力帮助学生解决实际困难,使学生感到教师是最可信赖的人。在处理班上事务时或批评学生时,要尽量做到公平、合理,让学生心服口服。
2、塑造良好的外在形象。
一个具有良好外在形象的人,不管在什么地方,总能获得别人的好感,别人总喜欢接近他,愿意同他交往。教师做的是育人的工作,所以要特别注意这个问题。在学生面前,教师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语言上,做到谈吐文雅,幽默风趣,感情真挚,条理性强;行为上,要举止庄重、大方,表情丰富,富有感染力。在妆扮上,要大方得体,恰如其分。
3、要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的科学文化素质。
文化素质高的教师,在教学中反应快,判断准确,不容易发生知识性错误或判断上的错误,对学生有很强的说服力,易获得学生的信任。文化素质高的老师,在教学中能够左右逢源,课堂信息量大,易引起学生的兴趣。使自己的知识永不落伍。
4、沟通是和谐的内涵
提倡民主,广开言路,教师及时地进行心理疏导工作,有利于沟通师生感情,促进师生关系和谐发展。课堂上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融洽的师生关系是师生充分交流的基础上形成的。
二、精心预设,优化课堂,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1、摒弃花哨,统筹安排
一味追求“时髦式”教学,不是新课改追求的课堂教学。一篇课文怎样教,才能提高效率?不可能有一成不变的固定方法,它要因教材而异,因学生而异,只有认真地研读具体文本,设计出符合
语文学科基本规律,学生认知基本规律的教学方案,才可能提高课堂效率。
在进行课堂教学之前,教学方案的设计是极为重要。设计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效果。一份好的教学设计实施于课堂教学时,可以使学生枯燥无味的学习变得轻松愉快,在不知不觉中掌握知识,提高语文素养。只有在上课前,认真研读文本,想方设法,反复推敲,大胆创新地设计,才可能在课堂上省时省力完成教学任务。
2、删繁就简,有的放矢
如在教学孙犁的《芦花荡》一课时,我单刀直入,紧扣“老头子”的三“不怕”,让学生以特写镜头式地看到他的好爱面子,过分自信的性格特征。《伟大的悲剧》是一篇非常感人的文章。由于篇幅思想内涵较深,很容易弄得拖沓。教学中我们可以抓住“文眼”——“悲”和“伟大”,悲剧的故事为什么蕴含“伟大”的话题?引导学生结合课文从不同方面深入研究,与文本进行有效对话。“没有删繁就简三秋树,哪有标新立异二月花”。整个教学活动,只有通过这样的精心设计,追求课堂教学的简约,才有提高课堂有效性的前提。
三、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措施
1、认真研究教材,做好课堂教学的准备,让学生在课堂上轻松学习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首先要对语文教材有充分的理解,懂得用灵活的方法来处理教材,精心设计出有价值的问题。切不可形成固定模式,一味从头到尾分析讲解。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抓住教材的重点。如在教学《济南的冬天》这篇课文时,备课时应突出本文的重点。如观察角度的选择与变化:描写景物,由于观察景物的立足点不同,而采取不同的描写角度。有的是处在观察对象的下面,从下面仰看上方。如课文第5段“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向上看吧……”有的处在观察对象的上方,从上面俯瞰下来,如课文第2段。有的是对描写的对象,一部分一部分详细观察,然后层层铺写,或突出某一部分加以描写,如课文第3、5段。
2、优化教学模式,提高教学创新成效
运用小组合作模式。小组合作教学模式是当前运用较为广泛的模式,组织这种模式的学习活动,要把握好分组原则,在一个小组里面,既要有成绩优秀的学生,又要有一定数量的后进生,实现各个小组之间的学习实力基本均衡。在小组合作教学完成之后,教师还要及时进行教学成效的考核评定与反馈,为下一步教学工作指明方向。
四、“学案导学”的实施过程
1、课前准备
设置这一环节的目的是构建学生良好的知识准备、方法准备和心理准备,组织开展学习热身运动,使学生获得学习新知识所必须
具备的预备性、基础性和相关性的知识与技能。教师依据学生易学易懂的知识课堂上不教的原则,将这一部分内容编制成基本检测题,通过学生自我检测自学完成。再根据教材及学生学习的具体情况,提供学习材料,创设问题情境、认知矛盾,提出仅依靠已有知识或方法无法解决的问题,让学生在《学案》的引导下“先行一步”,做到“我要学”,并深入钻研教材使之产生解决问题的冲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2、拓展提高
授课内容由知识向能力转化。教师要鼓励学生勇于探索,设疑引导学生探索,并提供适当的帮助,因此,学案“拓展提高”部分的作用就不可忽视。这一部分是课内向课外的延伸,是知识向能力的转变,是从学会走向会用。课内外衔接和拓展,既可以检验课内学习的效果,也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将课堂上获得的学习方法运用到解决课外的实际问题中去,在这个过程,知识转变成了能力,自主意识增强了,解决问题的能力、与人合作相处的能力也得到了锻炼。这部分学案的设计要特别强调启发性、引导性和趣味性,考虑到学生学习的实际状况,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当然,因为学生之间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拓展提高”部分的设计也要有一定的层次和梯度,以适应不同要求学生发展的需要。针对语文学科的特点,这部分可以设计为课内语段的阅读,也可以补充课外同题材、同体裁的文章,或者是研究性学习的课题,进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