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阅读兴趣 培养阅读能力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激发阅读兴趣培养阅读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

”新课标还对各年段学生的阅读量做了具体的规定。

第一学段:不少于5万字;第二学段:不少于40万字;第三学段:不少于100万字。

可见阅读已不是一句口号,而是要付诸于儿童阅读行为的,尤其是要奠定起步阅读之“基”,夯实大量阅读之“路”,化解提高阅读能力之“难”。

深入探索阅读本质,加强阅读训练,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为了既照顾学生的个性差异,又真正把阅读教学落到实处,在阅读上,要提出既要提倡“上不封顶”,又要落实“下要保底”。

具体做法是:
一、转变观念,提高认识。

课程标准的实施,关键在教师。

如何完成课程标准中提出的具体要求的数量,而且在阅读中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的独特体验与感受,教师是阅读的对话者之一。

学生的阅读实践不能仅局限在课堂,应该向更广阔的天地——课外延伸,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拓宽学生的阅读空间。

特别是随着科学信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辅助教学、网上社区的开发,为学生提供了一个高速度、高密集的信息和知识的广阔天空。

让学生通过大量阅读去培养和获得语感,去熟悉和掌握语言规律,增强语文修养,提
高语文能力。

教师就必须转变概念,提高认识,认识到新课标的要求各年段所达到的阅读量,并不是一个可有可无的数据,而是培养语文素质的重要途径。

因而,我们就必须凭借教材,将自主阅读引向课外,真正做到“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

二、激发兴趣,正确引导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即使家里有一定数目的藏书,但有些孩子往往没有养成良好地看书习惯,也不爱读书。

经常听家长说:家里虽然有很多书,但孩子不愿看。

究其原因,这可能是由于家长从自身的喜好、自身的理解出发,想当然地为孩子选择课外读物,而孩子面对成人精心挑选的丰盛的“精神大餐”却常常兴味索然,读书的效果当然是可想而知。

因此我提倡在家长的指导下,鼓励孩子自主的选择阅读材料,鼓励学生自由展开阅读活动。

刚接班,我发现孩子喜欢看整本书没二十个字的漫画书和一些内容不够健康的“口袋书”。

如何把学生的读书兴趣引向正道上来呢?我觉得兴趣很关键。

我的具体做法是:
开学伊始,首先结合学校的校本课程,向学生推荐了曹文轩的代表
作《青铜葵花》。

城市7岁孤女葵花,来到了青铜这样一户农家:祖孙三代,都极“干净”。

不仅外表,更在内心,圣洁高尚,清澈透明,犹如水晶,至美至纯———面对苦难,尤其坚韧。

为应对社会的贫穷,战胜自然的灾难,继承文化的传统,维护家族的尊严,
他们正直勤恳,相爱相亲,倾其所有,各尽所能,开拓生路,玉汝于成。

网上有句话“读这本书不流泪是不可能的”引起同学们的好奇心。

并请已经阅读过此书的吴仪同学介绍精彩内容。

把她写得读后感写在黑板报上来激起同学们的阅读兴趣。

吴仪在日记里写到:其中,我最喜欢《青铜葵花》这本书,看了四遍。

我看时还真应了网上的那句话“读这本书不流泪是不可能的”我第一次哭了4次,第二次哭了3次,第三次哭了2次!同班同学的现身说法大大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同学们纷纷到书店去购买或到图书室去借阅。

在阅读了一段时间后,利用每天课前两分钟和每周一节的校本课的时间让学生交流这本书的精彩片段以及自己的感想,这大大提高了阅读效率。

紧接着推荐曹文轩的其它作品,同学们的阅读兴趣很高,渐渐与“口袋书”告别。

一个阶段的调整,家长反映,孩子对曹文轩的书产生了兴趣,纷纷购买了曹文轩的所有作品。

接下来又推荐了秦文君、罗琳、黄蓓佳、冰心的作品。

一学年下来统计:全班48人中阅读曹文轩的作品159本,秦文君的作品118本,罗琳的作品195本、黄蓓佳的作品153、冰心的作品77本,其它书籍512本。

三、因人而宜,因材施教
法国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卢梭说:“儿童有他特有的看法,想法和感情。

如果用我们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去代替他们的看法想法和感情,那简直是愚蠢的。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学生作为一个个性鲜明的生命个
体,总是带着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情感来接触新的阅读文本,他们的阅读个性是客观存在的。

不同的家庭背景、知识储备、兴趣爱好等所带来的学生的个体之间的差异,必然对学生的阅读活动产生影响,导致即使阅读同一文本也会得出不同的认识和体会,正所谓“有一千个读者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认识到这一点,我们就必须尊重学生的想法和选择,同时还要鼓励学生富有个性的学习和发展,让学生做“阅读的主人,学习的主人。

”要充分利用教材,培养探究的积极性,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良好的阅读习惯包括喜欢阅读,经常读书,把读书当作一种自我实现的手段。

培养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

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

提倡吃五谷杂粮式的“杂读”,因为“杂读”吸取的营养最全面。

学生是有一定的差异的,课堂中学生体会到阅读的方法,课下扩充阅读,这些阅读为了保质保量的完成,要上不封顶,下要保底。

对一些能力稍差的同学,适当放宽、降低要求,只要先有一定的量即可。

针对不同学生的阅读差异,提出适度而又有层次的阅读目标,即下限目标是每位学生都应完成的任务,上限目标则是让有浓厚的阅读兴趣的、阅读能力较强的学生有充分发展的余地,让他们“吃饱吃好”。

如学习文章《雅鲁藏布大峡谷》之后,要求学生课外阅读《世界奇钟》、《悬崖上的树》,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大自然的神奇,领悟作者真实而具体,融情入景的艺术表现力。

这样明确了多数学生必须达到的基本阅读目标。

朱自清是一位颇负
盛名的散文作家,他的一组以《背影》《儿女》等为代表的表现人伦之情,具有浓厚的人情味的叙事散文,和另一组以《绿》《春》《荷塘月色》等写自然景物为主的抒情散文,都是写得最出色的,因此又向一部分学生特别推荐了朱自清的这两组散文中最为脍炙人口的代表作《背影》和《荷塘月色》两篇文章。

这又满足了优生的求知欲望,激起他们浓厚的阅读兴趣。

课外阅读中的因材施教,使每一位学生各尽其力,各展其才。

四、引导同时,抓好落实。

为了扩大学生阅读量,把阅读落实到实处,也为了检阅学生阅读的情况,不使阅读流于形式,班级还利用校本课程时间组织学生开展读书讨论会,好书介绍、读书心得交流等读书活动。

促进学生多读书,读好书,此举大大激发了学生阅读的兴趣,许多孩子已经不满足学校的图书量,还广泛借阅各种书籍,孩子们把自己家的书也搬到了学校,相互交流。

目前,我们班的读书活动蔚然成风,经过统计我们班的同学阅读量普遍达到了新课标要求的底线。

在上级单位组织的各类读书活动和征文活动中,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五、注重体验,展示成果
1.开展各种阅读交流活动,促进能力的培养。

组织学生进行读书交流,既能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有能切实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

如:交流心得。

学生根据计划安排,自选课外读物,定期交流
心得,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结合读书节,开展读书讨论会。

举办课外读物讨论会,陶冶了情操,也培养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举行知识竞赛: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进行阅读知识竞赛。

采用多种形式,说出在阅读过程中积累的成语、典故、名句、格言等,培养学生严谨踏实的学风,巩固课外阅读成果。

与口语检测相结合:在期末的口语检测中,让学生走出课文,自己选择课外阅读中的文章。

这样学生兴趣盎然,不仅巩固了阅读成果,而且大大提高了朗读水平,效果很好。

2.搭建平台,尽情展示。

本学期我们年段为每个班开设了一个主页,为学生展示自己提供了展示的平台。

学生在充分阅读后,写出真情实感的读后感,然后粘贴到主页上,其他同学阅读后,和自己的作品进行对比,学生这样很感兴趣,纷纷投稿。

再发表自己的建议。

课外阅读是课堂阅读的继续和扩展,对于开拓学生视野、发展学生智力、提高学生素质具有重要的意义。

帮助学生从小学会阅读,学会有成效地阅读,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这是语文教学头等重要的任务。

我们要努力做到,不仅要让阅读成为我们的孩子们最喜爱的事,同时也让我们孩子在阅读中得到健康的发展。

正如王暨非在周记《阅读与乐趣》中写到:这一学期与以往相同,老师又给我们推荐了许多“文字大餐”,重点厨师分别为曹文轩、秦文君与罗琳。

每类我都至少看了
七八本左右,汲取了许多“营养”……在这些精彩文学的熏陶下,我逐渐领悟到了文字的奥妙。

它一步一步带领我走向文字深处。

自己所写,也不逊色,结合了三者的风范。

它们更是我骄傲的资本。

在日常或是课堂的发言中,我滔滔不绝,流畅自如,不想博得喝彩都是不可能的。

书,亦能提高情操和对美的鉴赏能力。

总之,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我们语文老师的当务之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