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混凝土剪力墙结构住宅建筑

合集下载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概述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概述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概述装配式建筑具有工业化水平高、便于冬期施工、减少施工现场湿作业量、减少材料消耗、减少工地扬尘和建筑垃圾等优点;它有利于实现提高建筑质量、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实现节能减排和保护环境的目的..装配式建筑在许多国家和地区;如欧洲、新加坡;以及美国、日本、新西兰等处于高烈度地震区的国家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我国;近年来;由于节能减排要求的提高;以及劳动力价格的大幅度上涨等因素;预制混凝土构件的应用开始摆脱低谷;呈现迅速上升的趋势..与上一代的装配式结构相比;新一代的装配式结构采用了许多先进技术..在此基础上;本规程制定的内容;在技术上也有较大的提升..本规程综合反映了国内外近几年来在装配式结构领域的最新科研成果和工程实践经验;要求装配整体式结构的可靠度、耐久性及整体性等基本上与现浇混凝土结构等同;所提出的各项要求与国家现行相关标准协调一致..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的结构体系主要包括:装配整体式框架结构、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装配整体式框架-现浇剪力墙结构;以及装配整体式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1.装配整体式框架结构体系装配整体式框架结构体系的基本特征主体结构框架预制;楼板采用叠合楼板;楼梯、雨篷、阳台等围护结构预制;框架结构连接形式主要采用套筒灌浆形式..装配整体式框架结构体系的典型案例是沈阳万科春河里项目图1-9..框架梁、框架柱采用预制方式楼板采用叠合方式;内墙、复合夹芯保温外墙及楼梯均采用预制方式;结构预制部分达到70%以上..施工速度快;构件质量控制好;但存在构件造价高等问题..2.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体系预制框架现浇剪力墙体系的基本特征:主体结构剪力墙预制;楼板采用叠合楼板;楼梯、雨篷、阳台等围护结构预制..根据剪力墙预制形式不同可以分为整体预制和叠合预制两种形式..叠合剪力墙的典型案例为合肥新站平板显示基地公租房项目图1-7..该项目由4株地上18层;地下1层楼房组成..主体结构采用预制叠合板剪力墙结构体系;楼板采用预制叠合楼板;部品构件真正实现了工厂化生产;叠合剪力墙结构形式采用等同现浇剪力墙结构的理念;抗震性能与传统一致..整体预制剪力墙典型案例为沈阳万科春河里项目图1-8..该项目;采用北京万科自主研发的套简剪力墙体系;主要受力构件剪力墙预制;剪力墙之同连接的连梁采用现浇方式;楼板采用叠合方式;复合夹芯保温外墙及楼梯采用预制方式;万科集团在日本前田建筑株式会社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与北京榆构和长春亚泰集团共同开发了剪力墙技术体系..3、装配整体式框架-现浇剪力墙结构体系预制框架一现浇剪力墙体系的基本特征:主体结构框架预制、主体结构剪力墙现浇楼板采用叠合楼板;楼梯、雨篷、阳台等结构预制..典型案例是上海城建集团浦江瑞和新城05一02地块图1-6..该项目由4幢18层和1幢14层的高层住宅组成;引进消化吸收"台湾润泰”预制框架剪力墙体系..主体剪力墙结构现浇;框架结构梁柱预制;周边外墙板、阳台和楼梯等围护结构工厂预制;楼板采用叠合楼板..4、预制外墙一现浇剪力墙体系预制外墙现浇剪力墙体系的基本特征:主体结构剪力墙现浇内浇外挂;外墙采用叠合预制外墙、门窗整体预制;楼梯、雨篷、阳台等围护结构预制;外墙质量问题大大改善;如漏水、裂缝、面砖脱落和发霉等..典型案例是上海万科城花新园工程项目图1-10..该项目位于七宝镇地块..是上海万科首个“三星级绿色建筑标识证书"项目;采用了PC技术;外墙、窗户和阳台等周边围护结构以及楼梯采用PC工厂预制的方式生产..另一个典型案例是长沙远大浑南公租房图1-11..该项目采用长沙远大住工装配式技术体系;剪力墙采用现浇方式;剪力墙之间的连梁采用叠合方式;楼板采用叠合方式;内墙板、外墙板、叠合楼板、叠合梁、预制楼梯、预制阳台等采用预制..5.预制外墙现浇框架体系预制外墙-现浇框架体系的基本特征:主体结构框架柱现浇;叠合梁..外墙采用预制夹芯保温外墙、门窗后装;楼板采用叠合楼板;楼梯、雨篷、阳台等结构预制;叠合梁和内隔墙体化设计等宽..典型案例为长沙洋湖25号栋工程项目图1-12..该项目是21层商务酒店;采用主体受力结构框架柱现浇;框架梁采用叠合梁;楼板采用叠合楼板..外围护墙体采用预制夹芯保温墙体;阳台、楼梯采用工厂预制的方式;采用整体式浴室;整体标高拾高..第2章装配式混凝土建筑设计2.1装配式混凝土建筑设计原则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是指以采用工厂化生产的混凝土预制构件为主;通过现场装配的方式设计建造的混凝土结构类房屋建筑..构件的装配方法一般有现场后浇叠合层混凝土、钢筋锚固后浇混凝土连接等操作;钢筋连接可采用套筒灌浆连接、焊接、机械连接及预留孔洞搭接连接等做法..装配式混凝土建筑设计应符合建筑功能和性能要求;符合可持续发展和绿色环保的设计原则;利用各种可靠的连接方式将预制混凝土构件装配起来;并宜采用主体结构、装修和设备管线的装配化集成技术;综合协调给排水、燃气、供暖、通风和空气调节设施、照明供电等设备系统空间设计;考虑安全运行和维修管理等要求..2.1.1适用范围建筑设计中有标准化程度高的建筑类型;如住宅、学校教学楼、幼儿园、医院、办公楼等;也有标准化程度低的建筑类型;如剧院、体育场馆、博物馆等..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对建筑的标准化程度要求相对较高;这样同种规格的预制构件才能最大化的被利用;带来更好的经济效益..因此;宜选用体型较为规整大空间的平面布局;合理布置承重墙及管井的位置..此外;预制建筑体系的发展应适应我国各地建筑功能和性能要求;遵循标准化设计、模数协调、构件工厂化加工制作..2.1.2建筑模数协调建筑设计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模数协调标准GB/T 50002-2013的规定..采用系统性的建筑设计方法;满足构件和部品标准化和通用化要求..建筑结构形式宜简单、规整;设计应合理确定建筑结构体的耐久性要求;满足建筑使用的舒适性和适应性要求..建筑的外墙围护结构以及楼梯、阳台、内隔墙、空调板、管道井等配套构件、室内装修材料宜采用工业化、标准化的部件部品..建筑体型和平面布置应符合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关于安全性及抗震性等相关要求..1.模数化建筑生产现代化一直是我国重要的产业技术政策与发展目标;建筑工业化发展纲要建字第188号文指出;建筑工业化的基本内容之一就是:制定统一的建筑模数和重要的基础标准;合理解决标准化和多样化的关系..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 50352-2005、住宅设计规范GB 50096-2011等技术标准也都将“建筑设计标准化、模数化”作为基本原则;以正式条文的方式予以强调..住宅标准化、量化生产首先不是以整个房屋为单位的;而是表现在对各类房屋构成部品的有机组织上;各个工厂生产的产品之间建立起某种尺寸上的秩序;而这种秩序恰好可以通过传统“模数"概念所具有的“尺寸把控”特征来实现..如果对装配式混凝土构件进行大量生产;就需要按照住房的规格化构成单位一可构成各种形状;可任意组合安装;部品规格统一;在不同建造方式的建筑间具有互换性;不但在规划、设计上可获得很大的自由度;而且还可以实现部品的大量生产..在现代模数理论中;“模数”一词包含两层含义:一个是“尺寸单位”;是比例尺的比例;其他尺寸数值都是它的倍数;如M=100mm;另一个是指形成一组数值群的规则..研究者们曾想用各种数列来表达建筑模数的生成规则;如自然数列、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等;多数建筑模数生成规则的提案都是多个数列的复合体..为尺寸单位的模数取值应该足够小;以便确保各种用途的小型部品选用中具有必要的灵活性;又应该足够大;可以进一步简化各种大型部品的数目..目前;国际ISO模数标准采用的是基本模数M、扩大模数6M;12M等差数列的形式..同时;为了不同规模部品选择的方便;不同种类部品的模数尺寸选择有上下限的推荐..我国实现建筑产业现代化实际上是标准化、工业化和集约化的过程;没有标准化;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工业化;而没有系统的模数化的尺寸协调;就不可能实现标准化..装配式建筑设计应按照建筑模数化要求;采用基本模数或扩大模数的设计方法;建筑设计的模数协调应满足建筑结构体、构件以及部品的整体协调;应优化构件及部品的尺寸与种类;并确定各构件和部品的尺寸位置和边界条件;满足设计、生产与安装等要求..模数化适用于一般民用与工业建筑;适用于建筑设计中的建筑、结构、设备、电气等工种技术文件及它们之间的尺寸协调原则;以协调各工种之间的尺寸配合;保证模数化部件和设备的应用..同时;也适用于确定建筑中所采用的建筑部件或分部件如设备、固定家具、装饰制品等需要协调的尺寸;以提供制定建筑中各种部件、设备的尺寸协调的原则方法;指导编制建筑各功能部位的分项标准;如厨房、卫生间、隔墙、门窗、楼梯等专项模数协调标准;以制定各种分部件的尺寸、协调关系..这样可以把各个预制的部件规格化、通用化;使部件可适用于常规的建筑;并能满足各种需求..该部件就可以进行大量定型的规模化生产;稳定质量;降低成本..通用部件使部件具有互换能力;互换时不受其材料、外形或生产方式的影响;可促进市场的竞争和部件生产水平的提高;适合工业化大生产;简化现场作业..部件的互换性有各种各样的内容;包括年限互换、材料互换、式样互换、安装互换等;实现部件互换的主要条件是确定部件的尺寸和边界条件;使安装部位和被安装部位达到尺寸间的配合..涉及年限互换主要指因为功能和使用要求发生改变;要对空间进行改造利用时;或者某些部件已经达到使用年限;需要用新的部件进行更换..建筑的模数协调工作涉及各行各业;涉及的部件种类很多;因此;需要各方面共同遵守各项协调原则;制定各种部件或分部件的协调尺寸和约束条件..部件的尺寸对部件的安装有着重要的意义..在指定领域中;部件基准面之间的距离;可采用标志尺寸、制作尺寸和实际尺寸来表示;对应着部件的基准面、制作面和实际面;部件预先假设的制作完毕后的面;称为制作面;部件实际制作完成的面称为实际面..2.功能模块模块化是工业体系的设计方法;是标准化形式的一种..模块是构成系统的单元;也是一种能够独立存在的由一组零件组装而成的部件级单元..它可以组合成一个系统;也可以作为一个单元从系统中拆卸、取出和更替..装配式建筑平面与空间设计宜采用模块化方法;可在模数协调的基础上以建筑单元或套型等为单位进行设计..设计宜结合功能需求;优先选用大空间布置方式;应满足工业化生产的要求;平面宜简单规整;宜将设备空间集中布置;应结合功能和管线要求合理确定管道井的位置..设备管线的布置应集中紧凑、合理使用空间..竖向管线等宜集中设置;集中管井宜设置在共用空间部位..模块化设计原理的基础就是建筑的功能分区;在功能分区的基础上进行模块设计..如框架建筑的功能属性不同势必产生不同形式的功能分区;进而产生不同的模块形态和整体建筑形态..建筑工业化中的标准模块主要包括楼梯、卫生间、楼板、墙板、管弄井、使用空间等..模块化设计能够将预制产品进行成系列的设计;形成鲜明的套系感和空间特征;使之具有系列化、标准化、模数化和多样化的特点利于设计作品的后期衍生品系到化开发;标准化的组件;使得产品可以进行高效率的流水生产;节省开发和生产成本;各模块间存在着特定的模数化的数字关系;可以组合成需要的多样化的形态模式..各个模块之间具有通用关系;模块单体在不同的情况下可能充当不同的角色..形成不同套系的部品、部件以及标准房型等..系列化的建筑部品是同一系列的产品;具有相同功能、相同原理方案、基本相向的加工工艺的特点..不同尺寸的二组部品系列产品之间相应尺寸参数、性能指标应具有一似似性;重复越多对工业化的批量生产越有利;同时也越能大幅降低成本..2.1.3集成化设计集成化设计就是装配式建筑应按照建筑、结构、设备和内装一体化设计原则;并应以集成化的建筑体系和构件部品为基础进行综合设计..建筑内装设计与建筑结构、机电设备系统形成有机配合;是形成高性能品质建筑的关键;而在装配式建筑中迩应充分考虑装配式结构体的特点;利用信息化技术手段实现各专业间的协同配合设计..装配式建筑应通过集成化设计实现集成技术应用;如建筑结构与部品部件装配集成技术;建筑结构体与机电设备一体化设计;采用管线与结构分离等系统集成技术、机电设备管线系统采用集中布置;管线及点位预留、预埋到位的集成化技术等..装配式建筑集成化设计有利于技术系统的整合优化;有利于施工建造工法的相互衔接;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和建筑质量和性能..当前;传统建筑内装方式不仅对建筑结构体造成破坏;并成为装配式建筑的发展瓶颈..采用建筑内装体、管线设备与建筑结构体分离的方式已成为提高建筑寿命、保障建筑的品质和产品灵活适应性的有效途径..装配式建筑应从建筑工业化生产方式出发;结合工业化建造的产业链特征;做好建筑设计、构件生产、装配施工、运营维护等综合性集成化设计..建筑信息模型技术是装配式建筑建造过程的重要手段;通过信息数据平台管理系统将设计、生产、施工、物流和运营管理等各环节连接为一体化管理;共享信息数据、资源协同、组织决策管理系统;对提高工程建设各阶段、各专业之间协同配合、效率和质量;以及一体化管理水平具有重要作用..目前;在装配式建筑的前期策划中;可使用BIM软件进行建模;以确保构件及部品信息的正确性和完整性;有利于装配式建筑全过程的精确设计..通过使用BIM技术;既可以为方案设计提供各种建筑性能分析;如日照分析、风环境分析、采光分析、噪音分析、温度分析、景观可视度分析等;也有利于装配集成技术选择与确定..结合BIM应用;对建筑中主体构件与部品的拆分;提高构件和部品的标准性、通用性;并合理控制建设成本等..在扩初设计和施工图设计中;BIM数据模型可保证数据的收集和计算;从而得出准确的预制率;最终通过模型生成的图纸能确保其图纸的正确性..在构件加工阶段;BIM信息传递的准确性和实效性使得构件达到精确生产..在现场安装中;BIM可以模拟施工过程;起到指导施工、控制施工进度的作用..在后期运营维护中;BIM信息数据支持可降低运维成本..2.2装配式混凝土建筑设计要点装配式建筑主体结构布置宜简单、规整;平面凸凹变化不宜过多过深;宜选用大空间的平面布局..工业化建筑要实现工厂化大规模生产;首先应确保产品尺寸规格的标准化、模数化;这样易于产品在流水线上生产..在前期规划与方案设计阶段;宜结合构件的生产运输条件、堆放及起重设备所需空间;并考虑现场安装..装配式建筑的设计宜包括主体构件和内装部品的施工图、拆分及深化几部分;图纸应全面准确反映主体构件和内装部品的规格、类型、加工尺寸、连接形式和设备管线种类与定位尺寸..主体构件加工图设计应考虑构件公差及施工误差;满足构件生产要求..上海市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工程施工图审查指南中对装配式建筑的设计深度进行了如下规定:装配式建筑的设计深度除执行国家和地方有关的文件编制深度规定的有关要求以外;应着重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预制部分的计算书:应审核有关预制部分的建筑专业完整计算书;计算书的内容应重点审査预制外墙不计人建筑面积的计算结果和预制外墙展开面积占比的结果是否与相关要求相符..3设计说明:召项目概况是否明确本工程中装配式建筑的范围、规模、主要的技术体系和预制构件的部位等;当项目享受建筑面积豁免时;按规定不计人建筑面积的预制部分面积是否明确表达;应在建筑面积后明确加上“不包含按规定不计人建筑面积的预制外墙或叠合外墙的预制部分面积×××平方米”字样;节能设计说明部分是否对装配式建筑采用的保温体系、保温材料的种类和厚度、构造做法等进行重点说明..4图纸深度:主要审査图纸深度是否符合国家和上海市有关建筑施工图设计深度的有关要求;特别是上海市有关预制建筑工程施工图设计深度的有关规定..2.2.1总平面设计在装配式建筑的规划设计中;由于不同于以往的施工方式;需要较大场地堆放预制的各种结构构件及部品部件..在施工场地布置前;还应进行起重机械选型定位;根据起重机械布局;合理规划场内运输道路;并根据起重机械以及运输道路的相对关系最终确定各堆场位置..在设计时应考虑可能布置的堆场范围对地下室结构的影响;应和工程完工工况相结合;考虑如何当绿化覆土荷载、消防车道荷载等重载区相结合布置;充分考虑其结构经济性..在规划阶段总图中应考虑临时堆放场地的预留;根据构件属性不同分承重构件、非承重构件、隔墙等构部件;预留场地可与今后场地铺装和绿化相结合..在该场地内;构件堆放层所需全部构件构件存放空间充足;按序吊装;吊装二次起落到位不重复起降等要求图2-1..构件存放场地应具有一定承载力;保证构件在堆放期间受力均匀..构件存放场地的硬质铺装应便于拆除和重复利用;有利于施工完成后将此处改为绿地、广场或其他用地..构件存放场地的位置和具体尺寸的确定根据基地条件而定;当前确定构件堆放场地的工作多由施工单位来做详细布置;随着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设计阶段的应用;建筑设计专业也逐渐做到了施工模拟的全周期演示..此外;还应考虑构件生产及运输的条件;选址距预制构件厂运输距离应较便捷;而且要有适宜构件运输的交通条件..图2-1 预制构件总图堆场布局示意图2.2.2 平面设计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应适应建筑功能和性能的要求;建筑设计须满足功能需求;且宜选用结构规整大空间的平面布局;并遵循标准化设计、模数协调、构件工厂化加工制作、专业化施工安装的指导原则..标准化程度较高的建筑平面与空间设计宜采用标准化与模块化方法;可在模数协调的基础上以建筑单元或套型等为单位进行设计;合理布置承重墙、柱等承重构件及管井的位置..设备管线的布置应集中紧凑、合理使用空间..竖向管线等宜集中设置;集中管井宜设置在共用空间部位;对建筑的标准化程度要求比较高..在满足建筑使用空间的灵活性、舒适性的前提下;主体结构布置宜简单、规整;考虑承重墙体上下对应贯通;突出部分不宜过大;平面凸凹变化不宜过多过深;应控制建筑的体形系数;建筑平面尽量规整..确保产品尺寸规格的标准化、模数化;这样易于产品在流水线上生产;最终实现预制构件工厂化大规模生产..。

房屋建筑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

房屋建筑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

第47卷第3期 6 |J 送坊Vol.47,No.32021 年 3 月Sichuan Building MaterialsMarch,2021房屋建筑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庄鸣(湖南开诚项目管理有限公司,湖南 长沙410008)摘 要:装配式建筑具有传统混凝土结构所不具备的施工质量高、施工周期短、污染小、成本低等特点,因此逐渐代替传统混凝土结构在建筑施工中的地位,也响应了我国绿色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理念。

本文以某建筑工程为例,对房屋建筑装 配式混凝土结构的施工及其技术应用进行分析,以期为建筑行业的发展提供一定参考。

关键词:房屋建筑;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中图分类号:TU758.12 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672 -4011( 2021)03 -0119 -02DOI :10. 3969/j. issn. 1672 - 4011. 2021. 03. 0590前言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简称PC )是一种建筑结构形式,通过预制混凝土将建筑主体结构或者部分结构组装完整。

该技术的应用能够明显缩短工期、提高工程效率,同时起到保 证工程质量的作用⑴。

尤其近几年的技术创新带动了该行业的发展,得到了建筑施工人员的认可,同时促进了装配式建筑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的快速发展。

1工程案例某建筑占地总面积为97 621 n?,建筑总面积约24万 m 2,合计建筑物30栋,内含一座约23 000 m 2的地下室,共有4 174户。

本建筑主要施工方法为装配整体式结构施工,结构形式为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商业网点使用框架结构, 其中,本工程标高7.400 m (3层)以下全部采用现浇结构,标高7.40 -55. 91 m (3~18层及女儿墙)以上均采用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而局部楼梯间及装饰架为现浇结构。

本建筑计划使用寿命为70年,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

2项目施工规划2.1 道路及大门依据本施工项目的平面需求效果图,并且考虑到施工现场周边的实地环境,本工程计划在施工现场布置三个大门,其中两个大门布置在场地东面,另一个大门布置在场地南侧。

15G107-1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表示方法及示例(剪力墙结构)》

15G107-1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表示方法及示例(剪力墙结构)》

15G107-1
制图规则
1 总则
第1.0.6条 预制构件及与预制构件相关构件的编号规则
预制构件的工程编号应认真核对 标准预制构件或设计需要时,也可直接标注构件编号
列表标注内容包括:工程编号(构件编号) 标志尺寸 数量 重量 设计参数 设计状态 位置信息 【说明】a)设计状态包括标准构件选用、非标准构件设计检索等内容
b)设计参数(参见配套图集) c)预制构件工程编号可见表2-1、表2-6 ~2-8、表3-1、表3-7 和3-8、 表4-1和4-2、表5-1
P 10
在设计环节的突出问题包括:结构体系、设计流程和控制、预制 构件设计和合理使用……
P 2
15G107-1
编制概述
1 编制目的
编制目标
贯彻《装配式混凝土结构设计规程》JGJ 1--2014的技术路线 规范装配式剪力墙结构建筑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的表示方法 总结近年来全国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建筑工程项目的设计经验 完善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建筑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的编制深度 推动工程项目标准化设计的发展 — 参数化 模块化 模数协调 推广标准化预制构件的工程应用 — 建立地方的、企业的构件系统 提高设计企业对装配式建筑的设计能力、控制能力和协调能力
P 8
15G107-1
制图规则
1 总则
与11G101系列标准图集制图规则相同的内容包括:
基础、地下室结构和现浇混凝土结构楼层 结构平面布置图和楼(屋)面板配筋图 结构层高和楼面标高标注方法和规则—列表注写法,平面图 现浇剪力墙边缘构件和预制构件间后浇段详图—列表注写法 现浇剪力墙体标注规则—列表注写法 现浇连梁和楼(屋)面梁—平面注写法
结构施工图平面表示法已普及 平面表示法适用于规则的、标准化的工程项目 平面表示法适合于参数化设计的表达

装配式住宅设计选型标准

装配式住宅设计选型标准

装配式住宅设计选型标准Standard for model selection of assembled housing目次1 总则 (1)2 术语 (2)3 基本规定 (3)4 建筑设计 (4)5 结构系统 (6)5.1 一般规定 (6)5.2 混凝土结构 (7)5.3 钢结构 (9)6 外围护系统 (11)6.1 外墙围护 (11)6.2 屋面 (12)7 设备与管线系统 (13)8 内装修系统 (14)8.1 一般规定 (14)8.2 部品选型 (14)8.3 接口设计选型 (16)本标准用词说明 (17)引用标准名录 (18)Contents1 General Provisions (1)2 Terms (2)3 Basic Requirements (3)4 Architectural Design (4)5 Stucture system (6)5.1 General Requirements (6)5.2 Concrete Structure (7)5.3 Steel Struture (9)6 Envelope System (11)6.1 Facade (11)6.2 Roof (12)7 Facility and Pipe System (13)8 Interior Decoration System (14)8.1 General Requirements (14)8.2 Selection of Parts (14)8.3 Interface (16)Explanation of Worlding in This Standard (17)List of Quoted Standards (18)1总则1.0.1 为有效解决装配式建筑标准化设计与标准化部品部件应用之间的衔接问题,将建筑设计与部品部件选用相结合,引领设计人员实现以标准化部品部件为核心的协同设计,有效推进全产业链协同发展,全面提升工业化生产效率,加快我国新型建筑工业化进程,推动装配式住宅产业向标准化、规模化迈进,制定本标准。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主要结构体系特点及发展建议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主要结构体系特点及发展建议

建设科技CONSTRUC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21年2月合刊总第424期交流探讨2016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提出大力发展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和钢结构建筑,在具备条件的地方倡导发展现代木结构建筑,不断提高装配式建筑在新建建筑中的比例。

同年,上海市开始全面推进装配式建筑,要求符合条件的新建民用、工业建筑全部按装配式建筑要求实施,且单体预制率不低于40%或单体装配率不低于60%。

推装配式混凝土建筑主要结构体系特点及发展建议徐耀东(上海市建筑建材业市场管理总站,上海 200032)[摘要]国家正在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快速发展。

其结构体系和相关技术日益成熟丰富。

本文对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的剪力墙、框架两种主要结构体系的特点和应用结合设计、生产、施工进行优缺点比较。

根据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方向和易建性、成本因素考量,分析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结构体系与相关技术发展中应予重视的问题,提出下一步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结构体系;建筑产业现代化Characteristics and Development Suggestions of Main StructuralSystem of Prefabricated Concrete BuildingXu Yaodong(Shanghai Architecture and Construction Material Marketing Management Station ,Shanghai ,200032)Abstract : The country has made great efforts to develop prefabricated buildings.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prefabricated concrete buildings, the structural system and relevant technology of prefabricated concrete buildings are increasingly mature and rich. In this paper,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application of shear wall and frame structure system of prefabricated concrete building are compared with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design, production and construction. According to the devel-opment direction in modernization of construction industry and the consideration of buildability and cost factors ,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problems which should be paid attention to the development of structure system and related technologies in pre-fabricated concrete building, which can provides some suggestions for further development.Keywords : prefabricated concrete building, structural system, modernization of construction industry进过程中,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快速发展,成为装配式建筑主力。

5.1.14.1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概述

5.1.14.1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概述

建筑施工技术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施工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有关技术标准及主要名词解释
二、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有关名词解释
混凝土叠合受弯构件:预制混凝土梁、板顶部在现场后浇混凝土而形成的整体受弯构件。 预制外挂墙板:安装在主体结构上,起围护、装饰作用的非承重预制混凝土外墙板。 预制混凝土夹心保温板:中间夹有保温层的预制混凝土外墙板。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由预制混凝土构件通过各种可靠的连接方式装配而成的混凝土结构。 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由预制混凝土构件通过各种可靠的方式进行连接并与现场后浇混凝土、水 泥基灌浆料形成的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等同现浇”原则 装配整体式混凝土框架:全部或部分框架梁、柱采用预制构件建成的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 装配整体式混凝土剪力墙结构:全部或部分剪力墙采用预制墙板构建成的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
- 战争损坏大量房屋,战后欧洲经济迅速发展, 人口向城市集中,房荒严重 - 劳动力不足, 传统技工特缺 - 传统的建筑施工效率很低, 不能适应当时所面临的房屋增长的迫切需要。 ➢ 技术基础 - 工业的底子厚,战后恢复和发展都迅速 - 充裕的水泥、钢材和施工机械等,为建筑工业化的推行提供了更为有利的条件 - 英国莱茵建筑体系、瑞典的哥腾堡公寓建筑体系、法国的卡缪大板住宅建筑、 苏联的盒子结构建筑等。 ➢1970年代欧洲住宅建筑工业化水平 - 东欧: 东德、匈牙利、捷克、前苏联等工业化水平达到50%--90% - 西欧: 英国、丹麦、荷兰、挪威、法国等工业化水平达到20%--40%。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知识标目题 标
能力标目题标
素质标目题标
熟悉装配式混凝结构的发展 现状;掌握装配式结构的分类、 特点及其应用;掌握装配式结构 构件的生产、储运、施工工艺。
具有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施 工能力,现场管理能力。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4.1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结构体系与应用范围目前常见的结构体系是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

它由预制混凝土构件通过可靠的方式进行连接,并与现场后浇混凝土、水泥基灌浆料形成整体的装配式混凝土结构。

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的安全性、适应性、耐久性应该基本达到与现浇混凝土结构等同的效果。

其结构体系与应用范围主要有以下5个方面。

4.1.1 外挂墙板体系外墙、叠合楼板、阳台、楼梯、叠合梁为预制部件。

该结构体系的特点:竖向受力结构采用现浇,外墙挂板不参与受力,预制比例一般为10%~50%,施工难度较低,成本较低,常配合大钢模施工。

该结构体系适用于高层和超高层的保障房、商品房、办公建筑。

外挂墙板体系的分解图如图4.1所示,外挂墙板体系房屋如图4.2所示。

图4.1 外挂墙板体系的分解图图4.2 外挂墙板体系房屋4.1.2 装配式框架体系装配式框架体系是指柱、叠合梁、外墙、叠合楼板、阳台等均为预制部件。

该结构体系的特点:工业化程度高,预制比例可达80%,内部空间自由度好,室内梁柱外露,施工难度较高,成本较高。

该结构体系适用于高度为50 m以下(地震烈度7度)的公寓、办公楼、酒店、学校、工业厂房建筑等。

装配式框架体系的分解图如图4.3所示,装配式框架体系施工如图4.4所示。

图4.3 装配式框架体系的分解图图4.4 装配式框架体系施工4.1.3 装配式剪力墙体系剪力墙、叠合楼板、楼梯、内隔墙等为预制部件。

该结构体系的特点:工业化程度高,房间空间完整,无梁柱外露,施工难度大,成本较高,可选择局部或全部预制,空间灵活度一般。

该结构体系适用于高层、超高层的商品房、保障房等。

装配式剪力墙体系的剖切图如图4.5所示,装配式剪力墙房屋如图4.6所示。

装配式剪力墙体系是目前研究最多、应用最多的结构体系,其结构节点是关注的重点,L形边缘构件节点(带外保温层)构造如图4.7所示,L形边缘构件节点(无保温层)构造如图4.8所示。

图4.5 装配式剪力墙体系的剖切图图4.6 装配式剪力墙房屋图4.7 L形边缘构件节点(带外保温层)图4.8 L形边缘构件节点(无保温层)4.1.4 装配式框架剪力墙体系柱(柱模板)、剪力墙、叠合楼板、阳台、楼梯、内隔墙等为预制部件。

装配式结构住宅楼工程概况及特点

装配式结构住宅楼工程概况及特点

装配式结构住宅楼工程概况及特点第一节工程概述工程名称: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勘察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建设地点:本工程总用地面积14819.2m2,总建筑面积47491.43 m2,地上建筑面积35871.43 m2,地下建筑面积11620 m2。

项目主要包括住宅4栋(20层~29层)楼、地下车库人防、局管配电房、配套服务用房、景观绿化等。

工程主要内容包括建筑、结构、给排水、强弱电、消防、通风、基坑支护、景观、绿化、室外配套及附属工程等综合工程。

地下车库为单层自走式停车地下车库,地下一层,层高3.8m,地下室总建筑面积11620 m2,总停车位:267辆,其中人防建筑面积1996平方米,停车位为:30辆(含微型车4辆)。

人防工程为附建式平战结合人防工程,平时功能为地下小型汽车停车库,战时为核6级二等人员掩蔽部,抗力等级为核6级、常6级,防化等级为丙级,使用面积1853平方米,掩蔽面积1575平方米。

地下车库为Ⅱ类车库,耐火等级一级,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使用年限50年。

本工程室内标高±0.000相当于绝对标高36.400米,现场绝对标高为1985吴淞高程为准。

本工程地震烈度为7度,根据地质报告,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0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部分建筑场地为Ⅱ类,相应场地的特征周期Tg=0.35s,图中如无说明抗震等级为三级,主楼相关范围(从主楼周边外延3跨且≮20m)同主楼。

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本工程所处地段为抗震一般地段。

主楼结构图纸正在设计中。

经现场勘察,原地貌堆有大量渣土,三面为住宅房,一面为马路,地下存在燃气管道,施工作业区内有临边小区的供电线路,现场七通一平工作正在施工。

第二节建筑概况本工程主要结构形式为框架结构。

局管配电房地上二层,地下一层,高度9米;配套服务用房地上三层地下一层,高度12.3米;地下车库地下一层,基础形式为桩基+筏板基础,工程桩为预制桩(PHC)管桩。

装配式混凝土剪力墙结构设计规程

装配式混凝土剪力墙结构设计规程
• 4.2 连接材料 钢筋套筒灌浆连接、 钢筋浆锚搭接连接、 其他机械连接 焊接、普通搭接、连接板、锚固板等。
• 4.3 吊环及预埋件
• 全灌浆套筒连接和半灌浆套筒连接
• 4.4 其他材料
浆锚搭接连接方法
连接方法
• 适宜采用为★;可采用为☆;不可采用为○;可操作时可选△。



3 装配整体式混凝土剪力墙结构条文学习

4 存在问题和发展展望
• 连接技术和材料的发展
对各种钢筋连接技术,比如套筒灌浆 连接和浆锚搭接连接的构件整体的抗震 性能、破坏形体的研究还需深入。
新材料的发展。
• 设计标准化的推动 • 预制构件的产品体系标准化
构建构件系统,标准化构件为主和非标 的定制构件为辅的体系。需要设计、生 产、施工的努力和政府推动。
板局部不连续的楼层宜采用现浇混凝土结构。 结构的侧向刚度不均匀和承载力突变的楼层宜
采用现浇混凝土结构。
• 比较表1 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房屋的最大 适用高度与现浇对比
3 装配整体式混凝土剪力墙结构条文学习
• 第四章 材料
• 4.1 混凝土、钢筋、钢材 预制墙板混凝土不宜低于C30, 钢筋:推荐焊接钢筋网 。
• 第八章 多层装配整体式剪力墙 结构设计
• 8.1 一般规定 多层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适用范围, 多层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抗震等级, 多层装配剪力墙结构墙厚、配筋要求, 竖向接缝。
• 8.2 预制剪力墙构造 多层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在重力、风
荷载及地震作用下的分析均可采用线弹性方 法。地震作用可采用底部剪力法计算,各抗 震墙肢按照负荷面积分配地震力。
• 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体系
• 结构体系: 预制装配式框架结构、 预制装配式剪力墙结构、 预制装配式框架-现浇剪力墙(核心筒)结

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施工关键技术

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施工关键技术

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施工关键技术发布时间:2021-07-16T08:01:46.525Z 来源:《建筑工人》2021年第3期作者:滕振伟[导读] 为此结合北京市通州区某住宅小区工程,围绕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特点进行了研究。

北京住总第三开发建设有限公司北京市 100037摘要:与传统现浇混凝土结构相比,装配式建筑在施工方式上具有缩短工期、节约材料等优点,既能节省预算,又能适应现代建筑业对大空间结构和绿色环保的需求,所以国家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

结合北京市通州区某住宅小区工程实例,介绍了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体系的特点,并对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施工的技术方案和施工工艺进行了详细研究。

关键词:住宅楼;组合式;剪力墙结构;施工工艺伴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根据建筑产业绿色发展和大空间结构的发展要求,我国大力推广装配式建筑,并采取了节能、环保的发展策略。

与传统现浇混凝土结构相比,装配式建筑不仅具有环保、节能等优点,而且可以大大缩短施工周期,降低经济成本。

当前,德国、法国、美国、日本、新加坡等国家都已形成较为成熟的装配式结构体系,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对预制构件的研究起步较晚,尚未形成成熟的体系,各种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

组合式建筑在结构体系上有两种类型,一种是住宅中常用的剪力墙结构体系,另一种是公共建筑常用的框架结构体系。

剪力结构体系能使设计人员进行模块化设计,现场施工人员进行标准化管理,管理人员进行信息化管理,更符合现代建筑业的发展状况和趋势。

为此结合北京市通州区某住宅小区工程,围绕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特点进行了研究。

1.项目简介背景工程为北京通州区某共有产权房住宅项目,总建筑面积141087m2,占地面积46760m2,采用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体系,单体预制率约44%,装配率为55%;主要预制构件包括预制叠合板、预制阳台、预制空调板、预制楼梯、预制外墙,预制内墙、PCF板等,其中预制外墙为预制夹心保温墙体。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技术体系发展指南(居住建筑)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技术体系发展指南(居住建筑)

目录1 总则12 建筑集成2 2.1一般规定22.2标准化设计2.2.1模数协调2 22.2.2模块与模块组合22.2.3平面标准化2.2.4立面标准化3 32.2.5部品部件标准化32.2.6标准化接口3 2.3功能空间标准化32.4系统集成63 结构系统8 3.1一般规定8 3.2标准化指导93.2.1墙板类构件93.2.2框架柱103.2.3梁类构件103.2.4楼板类构件103.2.5预制楼梯113.3通用技术要求124 外国护系统14 4.1一般规定14 4.2标准化指导144.2.1整间板144.2.2条板154.2.3外门窗洞口154.2.4外窗用外遮阳部品164.2.5外窗外侧窗台164.2.6屋面围护系统164.3通用技术要求165 内装系统20 5.1一般规定20 5.2标准化指导205.2.1内装的模数协调205.2.2内装系统与其他系统的协调215.2.3装配式墙面和隔墙215.2.4装配式吊顶225.2.5装配式楼地面225.2.6内门窗225.2.7集成式厨房235.2.8集成式卫生间235.2.9整体收纳245.3通用技术要求246 设备与管线系统25 6.1一般规定25 6.2标准化指导256.2.1标准化原则256.2.2空间使用256.2.3接口标准化266.2.4标准化集成276.3通用技术要求277 一体化建造29 7.1一般规定29 7.2技术策划29 7.3设计管理30 7.4生产管理32 7.5采购管理327.6施工管理328 信息化管理34 8.1实施原则34 8.2基于B I M的信息化管理体系搭建34 8.3设计阶段35 8.4生产阶段35 8.5施工阶段36 8.6运维阶段37 8.7政府监管与服务平台37附录参考的主要标准规范391 总则1.0.1为在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的建设过程中,贯彻执行国家的技术经济政策,将标准化理念贯穿于设计、生产、运输、施工安装、运营维护全过程,引导部品部件的标准化,促进技术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提升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的建造水平,制定本《发展指南》。

15J939-1《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住宅建筑设计示例》(剪力墙结构)

15J939-1《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住宅建筑设计示例》(剪力墙结构)

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15J939-1《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住宅建筑设计示例》(剪力墙结构)宣贯培训班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周祥茵参加编制单位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中建设计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华阳国际设计集团编制背景1—住宅产业现代化的发展急需提供技术支持2—住建部批准编制建筑产业现代化专项图集3—设计、生产、施工、管理方面技术文件缺乏4—满足市场急需解决当前存在的主要矛盾5—梳理、整合住宅建筑产业化实践中的经验建筑工业化的发展现状装配式建筑的优势建筑工业化的发展现状装配式建筑的特点(中国工业化的五化)联合国定义的工业化的6条标准:“生产的连续性、生产物的标准化、生产过程的集成化、管理的规范化、生产的机械化、技术科研生产一体化。

”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生产装配化施工一体化装修信息化管理产业化思维专业化协同装配式建筑设计思维——转变观念•1、要从“专属、独有”转变为“跨界、共享”的观念•2、要从“模糊、拼凑”转变为“精确、集成”的观念•3、要从“施工”转变为“建造”的观念•4、要从“廉价”转变为“优质、优价、长寿命”的观念•5、要从“个别和单体”转变为“全部和整体”的观念•6、要做“绿色”装配式住宅,推进建筑工业化发展进步重视协同工作,用好协同方法•一体化协同设计是工厂化生产和装配化施工的前提•装配式建筑应利用包括信息化技术手段在内的各种手段进行建筑、结构、机电设备、室内装修、生产、施工一体化设计,实现各专业间、各工种间的协同配合•在装配式建筑的设计中,参与各方都要有“协同”意识,在各个阶段都要重视实现信息的互联互通•确保落实到工程上所有信息的正确性和唯一性建筑工业化的发展现状结构体系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体系建筑工业化的发展现状结构体系木结构、竹结构整体式盒子结构等其他结构钢结构钢-混凝土混合结构装配式系列图集工作全面展开受住建部委托,首先完成了《建筑产业现代化国家建筑标准设计体系》,第一次完整而系统地构建了适合于我国发展模式的建筑产业现代化国家建筑标准设计顶层设计,为我国建筑产业化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
装配整体式框架结构的关键技术指标如下:
1.装配整体式框架结构房屋的最大适用高度与现浇混凝土框架结构基本相 同。
2.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宜采用高强混凝土、高强钢筋,框架梁和框架柱 的纵向钢筋尽量选用大直径钢筋,以减少钢筋数量,拉大钢筋间距,有利于提 高装配式施工效率,保证施工质量,降低成本。
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技术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
装配式混凝土剪力墙结构技术
叠合剪力墙结构技术
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技术 混凝土叠合楼板技术
预制混凝土外墙挂板技术 夹心保温墙板技术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 技术
预制预应力混凝土构件技术
钢筋套筒灌浆连接技术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建筑信息 模型应用技术
预制构件工厂化生产加工技术
装配式混凝土剪力墙结构技术
装配式混凝土剪力墙结构技术
针对装配式混凝土剪力墙结构的特点,结构设计中还应注意以下基本概念: 1.应采取有效措施加强结构的整体性。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是在选用可靠 的预制构件受力钢筋连接技术的基础上,采用预制构件与后浇混凝土相结合的方 法,通过连接节点的合理构造措施,将预制构件连接成一个整体,保证其具有与 现浇混凝土结构基本等同的承载能力和变形能力,达到与现浇混凝土结构等同的 设计目标。其整体性主要体现在预制构件之间、预制构件与后浇混凝土之间的连 接节点上,包括接缝混凝土粗糙面及键槽的处理、钢筋连接锚固技术、各类附加 钢筋、构造钢筋等。 2.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材料宜采用高强钢筋与适宜的高强混凝土。预制构件 在工厂生产,混凝土构件可实现蒸汽养护,对于混凝土的强度、抗冻性及耐久性 有显著提升,方便高强混凝土技术的采用,且可以提早脱模提高生产效率;采用 高强混凝土可以减小构件截面尺寸,便于运输吊装。采用高强钢筋,可以减少钢 筋数量,简化连接节点,便于施工,降低成本。

装配式混凝土剪力墙结构住宅建筑

装配式混凝土剪力墙结构住宅建筑

装配式混凝土剪力墙结构住宅建筑设计深度及技术规定(试行)目录1 总则2 术语3 设计基本规定4 方案设计深度规定5 初步设计深度规定6 施工图设计深度规定7 设计技术规定8 建筑全装修工程设计规定9 BIM技术设计规定10 预制构件拆分设计规定1 总则1.0.1 为贯彻实施国家及吉林省关于推进装配式建筑发展的相关要求,依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16年版)》及国家现行有关标准,为指导装配式混凝土剪力墙结构住宅建筑工程的设计,按照吉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编制装配式混凝土剪力墙结构住宅建筑设计深度及技术规定的通知》(吉建设[2018] 3号)要求,主编单位吉林省建苑设计集团有限公司会同有关单位,经过广泛调研,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规定。

1.0.2 本规定适用于抗震设防烈度6~8度地区,平面规则、布置均匀对称的装配式混凝土剪力墙结构多层与高层住宅建筑的工程设计,不适用复杂及特别不规则的剪力墙结构。

1.0.3 装配式混凝土剪力墙结构住宅建筑的全装修设计、预制构件拆分设计应由主体设计单位负责,鼓励应用BIM技术设计。

1.0.4 装配式混凝土剪力墙结构住宅建筑工程,宜采用设计单位牵头的工程总承包的方式建设。

1.0.5 装配式混凝土剪力墙结构住宅建筑设计,除应符合本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术语2.0.1 装配式建筑建筑的结构系统、外围护系统、设备与管线系统、内装系统的主要部分采用预制部品部件集成装配而成的建筑。

2.0.2 预制混凝土构件在工厂或施工现场预先生产制作的混凝土构件,简称预制构件。

2.0.3 装配式整体式混凝土剪力墙结构全部或部分剪力墙采用预制混凝土墙板构件建成的装配整体式混凝土剪力墙结构,简称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

2.0.4 装配率单体建筑室外地坪以上的主体结构、围护墙和内隔墙、装修和设备管线等采用预制部品部件的综合比例。

2.0.5 全装修建筑功能空间的固定面装修和设备设施安装全部完成,达到建筑使用功能和性能的基本要求。

装配式混凝土剪力墙结构建筑与设备设计规程2015.4.20

装配式混凝土剪力墙结构建筑与设备设计规程2015.4.20

2.0.10 预制外墙挂板
安装在主体结构上,起围护、装饰作用的非承
重预制混凝土外墙板。(包括阳台板、空调板、
装饰板等)
河北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2.0.11 预制夹心保温外墙板

中间夹有保温层的预制混凝土外墙板,简称夹心 外墙板。
(保温芯材如聚苯泡沫板、硬质聚氨酯、岩棉等)
2.0.12 装配式隔墙 2.0.13 干式工法 2.0.14 装配率 由工厂生产的满足分隔空间要求,具有隔声、轻质、防火、 防潮等性能、并采用干式工法组装的内装部品。 在现场采用干作业施工工艺、对构件、部品或材料进行建 造的方式。 装配式住宅建筑中主体构件、内装部品的数量或面积占同 类构件、部品总数量或总面积的比率。
4.2.7 整体厨房、整体卫浴内部空间净尺寸应是基本模数(100mm) 的倍数,优先选用 尺寸、净面积及平面净尺寸应符合《住宅厨房及相关设备基本参数》GB/T 11228、 《住宅卫生间及相关设备基本参数》GB/T 11977、《住宅厨房模数协调标准》 JGJ/T 262和《住宅卫生间模数协调标准》JGJ/T 263的要求,必要时可插入 M/2(50mm)或M/5(20mm)模数尺寸。
3.0.9 装配式剪力墙住宅的施工图设计文件应完整,预制构件的加工图纸应 全面准确反映预制构件的规格、类型、加工尺寸、连接形式、预埋设备管 线种类与定位尺寸,应利于下一步拆分设计和施工。如梁板、门窗、隔断、
隔墙等预制构件、部品的设计图纸,建筑设计单位应当提供完整的技术图纸,可由 加工生产厂家对需要预制的部品构件进行深化设计。
河北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建筑模数协调
4.2.5 装配式剪力墙住宅结构体宜采用扩大模数网格,优先尺寸应为2nM、 3nM模数系列。(n为自然数,称为两模如200、400、600、800等;三模如300、

房屋建筑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要点

房屋建筑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要点

车辆工程技术90工程技术1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施工特点 首先,简化了施工现场操作。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无需在建筑施工现场加工各个构件,构件提前预制完成,仅需现场安装即可,不仅降低了施工现场的工作强度,而且提高了施工效率,缩短了工期,体现出显著的高效性与便捷性。

其次,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可以降低施工现场工作量,减少了混凝土结构现场施工的养护操作环节,并且各类模具的应用远远低于传统混凝土结构施工方法,降低了周转材料的投入成本,因此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成本更低,经济效益更高。

再次,较高的生态效益。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构件都是提前预制完成的,不会对建筑项目周围的施工环境产生明显干扰,低能耗、低排放,大大提高了建筑施工的文明环保水平,体现出显著的生态效益。

最后,较高的施工要求。

由于预件构件的尺寸无法改变,因此施工过程中,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对于放线、测量精度、预留孔位置等指标要求均比较高,误差超出设计范围就会直接影响到构件的安装质量,比如放线尺寸过小会造成构件无法安装,尺寸过大则会导致拼缝过大;施工中对于标高测量的精确度要求也非常高,剪力墙标高超出允许误差范围,会导致叠合板无法平整安装[1]。

此外,预制件中的预留孔位置及尺寸也要十分准确,否则施工过程中需要重新开槽,反而增加了施工难度。

2 房屋建筑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要点2.1 模板安装技术 模板安装过程中一定要秉持先水平构件后竖向构件、先模块构件后异型构件原则来进行安装,保证安装模板的结构具备统一性,能够符合建筑建设需求。

首先,需要在新旧混凝土的结合面上进行凿毛,将斜模板安装在符合高度的顶端位置,以便剩余浮浆可以自行流入模板顶端,实现新混凝土与原结构混凝土的有效融合。

其次,当新旧混凝土融合到一定程度,且混凝土强度达到相应标准后,自密实混凝土表现出溢出,说明了混凝土的浇筑可以停下来了。

注意,浇筑混凝土过程中,一定要结合施工情况选择合适的机械设备,浇筑过程中一定要避免出现浇筑不均匀现象、冒泡现象等问题的发生。

第17章 装配式混凝土剪力墙结构

第17章  装配式混凝土剪力墙结构

17.1加密水平分布钢筋要求
抗震等级 最大间距/mm 最小直径/mm
一、二级
100
三、四级
150
8
8
图17-2 钢筋套筒灌浆连接部位 水平分布钢筋的加密构造示意 1一灌浆套筒;2一水平分布钢筋加密区域(阴影区域); 3一竖向钢筋;4一水平分布钢筋
第17章 新型装配式混凝土剪力墙结构 5.端部无边缘构件的预制剪力墙,宜在端部配置2根直径不小于
图17-1 预制剪力墙洞口补强钢筋配置示意 1一洞口补强钢筋
第17章 新型装配式混凝土剪力墙结构
4.当采用套筒灌浆连接时,自套筒底部至套筒顶部并向上延伸300mm范 围内,预制剪力墙的水平分布筋应加密(图17-2),加密区水平分布筋的最 大间距及最小直径应符合表17.1的规定,套筒上端第一道水平分布钢筋距 离套筒顶部不应大于50mm。
4)非边缘构件位置,相邻预制剪力墙之间应设置后浇段,后浇段的 宽度不应小于墙厚且不宜小于200mm;后浇段内应设置不少于4根竖向 钢筋,钢筋直径不应小于墙体竖向分布筋直径且不应小于8mm;两侧墙 体的水平分布筋在后浇段内的锚固、连接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 规范》的有关规定。
第17章 新型装配式混凝土剪力墙结构
2.屋面以及立面收进的楼层,应在预制剪力墙顶部设置封闭的后浇钢筋混凝土圈梁 (图17-6),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圈梁截面宽度不应小于剪力墙的厚度,截面高度不宜小于楼板厚度及250mm的较 大值,圈梁应与叠合楼、屋盖浇筑成整体。
2)圈梁内配置的纵向钢筋不应小于4Φ12,且按全截面计算的配筋率不应小于0.5%和 水平分布筋配筋率的较大值,纵向钢筋竖向间距不应大于200mm;箍筋间距不应大于 200mm,且直径不应小于8mm。

装配式住宅预制剪力墙施工工艺研究

装配式住宅预制剪力墙施工工艺研究

装配式住宅预制剪力墙施工工艺研究摘要:装配式混凝土结构越来越广泛的推广运用,尤其在住宅类项目中应用尤为突出,其中主要装配构件主要有预制剪力墙、叠合楼板及预制楼梯等,本文以某一特定项目为载体主要针对预制剪力墙施工工艺展开研究。

关键词:装配式;预制构件;剪力墙;吊装;灌浆1、工程概况某工程拟建工程包括22#楼、23#楼、25#楼、26#楼、27#楼、28#楼、29#楼、30#楼、31#楼、32#楼及地下车库。

其中,22#楼地上32层,地下1层,主体高度95.2m;23#楼,25#楼地上27层,地下1层,主体高度80.8m;26#楼地上29层,地下1层,主体高度84.3m;27#楼、28#楼、29#楼、30#楼、31#楼、32#楼地上33层,地下1层,主体高度95.7m;1栋3层幼儿园,主体高度10.8m;2层沿街配套商业及-1层地下车库。

总建筑面积174773㎡。

工程结构形式:框架结构、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

建筑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建筑工程等级一级,耐火等级为1级;抗震设防烈度:7度。

2、预制剪力墙施工准备2.1技术准备1、施工现场按照设计院提供的预制剪力墙深化设计图纸,结合工程实际,做好下列施工准备:(1)预制墙深化图确认前将与构件相关联的节点进行前期深化,铝模与预制剪力墙构件连接深化;(2)加强建筑图、结构图和构件图及水电安装图纸的结合,比较各图纸的相符性,确保工厂制作和设计、现场施工的吻合;(3)运用BIM技术对预制构件现场堆放进行施工模拟,确保构件场内堆放合理有序;(4)落实施工前期工作,包括预制构件保护起吊、运输、储存、临时支撑、接缝防水处理等。

2、交底和沟通(1)按照三级技术交底程序要求,逐级进行技术交底,特别是对不同技术工种的针对性交底,要切实加强和落实;(2)根据构件的受力特征进行专项技术交底培训,确保构件吊装状态符合构件设计状态受力情况,防止构件吊装过程中发生损坏;(3)切实加强与建设单位、设计单位及构件分包单位的联系;(4)施工前,坚持样板引路制度,组织参观工法样板,让施工人员了解预制装配式剪力墙结构的特点和要求,正式施工时能有个参照和实样的概念;(5)根据构件的连接方式,进行连接钢筋定位、灌浆套筒连接,安装工艺培训,规范操作顺序,增强施工人员的质量意识及操作技能水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装配率的评价按现行国家标准《装配式建筑评价标准》GB/T51129进行计算。
4.1
4.1.1方案设计文件设计说明应包括装配式建筑设计的专项内容。
4
4.2.1工程概况:项目建设位置、用地面积、建筑面积、建筑层数、建筑高度、结构形式、抗震设防烈度等。
4.2.2设计依据:
1相关部门对项目装配率的要求;
2设计所执行的主要法规和所采用的主要标准(包括标准的名称、编号)。
2.0.8内装部品体系
是指标准构(配)件通过干式工法安装后,形成具有一定功能的独立系统;主要包含架空地面系统、轻质内隔墙系统、吊顶系统、储藏收纳系统、内门窗系统等。
2.0.9厨卫部品体系
主要包含整体卫浴系统、整体厨房系统和厨卫设备管线系统。
2.0.10设备部品体系、
主要包含管井系统、给排水系统、消防系统、采暖系统、通风空调系统、电气系统。
2.0.11整体卫浴
整体卫浴是由工业化生产的具有淋浴、盆浴、洗漱、便溺四大功能或这些功能之间的任意组合的部品。是由一体化防水底盘或浴缸和防水底盘组合、一体化洗面盆或洗面台组合、壁板、顶板构成的整体框架,配上各种功能洁具形成的独立卫生单元。
2.0.12整体厨房
由结构(底板、顶板、壁板、门)、厨柜家具(厨柜及填充件、各式挂件)、厨房设备(冰箱、微波炉、电烤箱、抽油烟机、燃气灶具、消毒柜、洗碗机、水盆、垃圾粉碎器等)、厨房设施(给水排水、电气管线与设备等)进行系统搭配而组成的一种新型厨房形式。
1.0.2本规定适用于抗震设防烈度6~8度地区,平面规则、布置均匀对称的装配式混凝土剪力墙结构多层与高层住宅建筑的工程设计,不适用复杂及特别不规则的剪力墙结构。
1.0.3装配式混凝土剪力墙结构住宅建筑的全装修设计、预制构件拆分设计应由主体设计单位负责,鼓励应用BIM技术设计。
1.0.4装配式混凝土剪力墙结构住宅建筑工程,宜采用设计单位牵头的工程总承包的方式建设。
3.0.2设计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1、《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技术标准》GB/T 51231、《装配式住宅建筑设计标准》JGJ/T398及《装配式建筑评价标准》GB/T51129等有关标准的要求。
3.0.3设计应采用系统集成的方法,统筹方案设计、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全装修设计、BIM技术应用等设计环节,并符合规定的建筑、结构、设备等专业的设计深度。
2.0.6部品
由工厂生产,构成外围护系统、设备与管线系统、内装系统的建筑单一产品或复合产品组装而成的功能单元的统称。
2.0.7全装修部品体系
是指对部品进行模数协调和规模化生产,通过标准化、系列化、配套化,实现装修部品集成化。全装修部品体系主要分为内装部品体系、厨卫部品体系、设备部品体系和智能化部品体系。
装配式混凝土剪力墙结构住宅建筑
设计深度及技术规定
(试行)
6施工图设计深度规定
8 建筑全装修工程设计规定
9 BIM技术设计规定
10 预制构件拆分设计规定
1.0.1为贯彻实施国家及吉林省关于推进装配式建筑发展的相关要求,依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16年版)》及国家现行有关标准,为指导装配式混凝土剪力墙结构住宅建筑工程的设计,按照吉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编制装配式混凝土剪力墙结构住宅建筑设计深度及技术规定的通知》(吉建设[2018] 3号)要求,主编单位吉林省建苑设计集团有限公司会同有关单位,经过广泛调研,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规定。
3.0.4设计应按照通用化、模数化、标准化的要求,以少规格、多组合的原则,实现建筑及部品部件的系列化和多样化。
3.0.5设计应包括全装修设计,内装系统应与结构系统、外围护系统、设备与管线系统一体化设计。
3.0.6结构应保证构件的连续性和整体稳定性,预制构件应符合连接构造简单、安全、可靠,满足结构承载力、施工安装便捷等要求。
全部或部分剪力墙采用预制混凝土墙板构件建成的装配整体式混凝土剪力墙结构,简称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
2.0.4装配率
单体建筑室外地坪以上的主体结构、围护墙和内隔墙、装修和设备管线等采用预制部品部件的综合比例。
2.0.5全装修
建筑功能空间的固定面装修和设备设施安装全部完成,达到建筑使用功能和性能的基本要求。
2.0.13干法施工
是指以非湿作业施工工艺为主,在现场对工厂化生产的材料和构配件实现部品集成的施工方法。
2.0.14管线分离
建筑结构体中不预埋建筑内装体的设备管线,将建筑内装体的设备管线与建筑结构体相分离的方式。
3.0.1设计深度应符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16年版)》的规定。
4.2.3编制技术策划的说明,并满足以下要求:
1给出适合本项目的技术配置表(见表4.2.3);
表4.2.3装配式剪力墙住宅技术配置表
阶段
技术配置选项
本项目实施情况
标准化设计
标准化模块、多样化组合
模数协调
工厂化生产/装配化施工
预制复合保温外墙板
预制内墙
叠合楼板
预制女儿墙
预制楼梯
叠合阳台
预制空调板
预制外墙挂墙板
反打面砖饰面
整体装配外墙
无外架施工
装配构件比例
一体化装修
整体厨房
整体卫生间
干式采暖地板
信息化管理
BIM策划与应用
绿色建筑
绿色星级标准
2简述相关任务书中对项目的装配要求,包括采用装配式的建筑面积和单体预制装配率;
3说明项目采用装配式建筑单体的分布情况以及所采用的装配式结构体系;
4设计宜进行装配式专项设计“技术策划”,以确保所设计预制构件型式在当地具备生产能力,构件满足当地运输和吊装水平,其深度应符合本规定相关章节的要求。
1.0.5装配式混凝土剪力墙结构住宅建筑设计,除应符合本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0.1装配式建筑
建筑的结构系统、外围护系统、设备与管线系统、内装系统的主要部分采用预制部品部件集成装配而成的建筑。
2.0.2预制混凝土构件
在工厂或施工现场预先生产制作的混凝土构件,简称预制构件。
2.0.3装配式整体式混凝土剪力墙结构
3.0.7设计鼓励采用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实现全专业、全设计过程的信息化管理。
3.0.8建筑应满足适用性能、环境性能、经济性能、耐久性能等要求,并应采用绿色建材和性能优良的部品部件。
3.0.9设步阶段、施工图阶段,应以设计文件进行装配率的评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