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幽州台歌》导学案学生用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久,陈子昂中进士,以上书论政,为武则天所赏识。后因为人刚直, 被 奸人所害,冤死狱中,年仅四十一岁。
第二课时练习案
一、默写
1.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2.理解性默写
《登幽州台歌》中指生不逢时句:

阔抒发悲哀苦闷心情句是:
百度文库

!
。描写空间辽
二、阅读练习 1.请从 “古人 ”和“悠悠 ”中选择一个进行解释。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诗人怀才不遇的悲痛,培养自己热爱祖国、 报效国家的情怀,培养自己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审美品位。
重点难点
教学方式 技术准备
教学 过程
学习重点:诗歌主旨,欣赏古诗及方法。
学习难点:通过不断吟诵理解诗歌所蕴的情感。
自学探究练习 导学案
第一课时 自学案 一、原诗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除齐梁浮艳纤弱的形式主义诗风具有拓疆开路之功。在艺术上,其意境雄 浑,视野开阔,使得诗人的自我形象更加鲜亮感人。全诗语言奔放,富有感 染力,虽然只有短短四句,却在人们面前展现了一幅境界雄浑,浩瀚空旷的 艺术画面。诗的前三句粗笔勾勒,以浩茫宽广的宇宙天地和沧桑易变的古今 人事作为深邃、壮美的背景加以衬托。第四句饱蘸感情,凌空一笔,使抒情 主人公——诗人慷慨悲壮的自我形象站到了画面的主位上,画面顿时神韵飞 动,光彩照人。从结构脉络上说,前两句是俯仰古今,写出时间的绵长;第 三句登楼眺望,写空间的辽阔无限;第四句写诗人孤单悲苦的心绪。这样前 后相互映照,格外动人。
索价昂贵。达官贵人,文人骚客,争相传看,却没有买的。陈子昂看了琴之 后,二话没说,倾囊将琴买下。观者都感到惊奇,子昂道:“我生平擅长演 奏这种乐器,只恨未得焦桐,今见此琴绝佳,千金又何足惜。”众人异口同 声道:“愿洗耳恭听雅奏。”子昂说:“敬请诸位明日到宣阳里寒舍来。”
第二天,果然宾客满座。酒酣耳热之际,他手捧昨天新买来的琴说: “我陈某虽无二谢 ( 谢眺,谢灵运 ) 、渊明之才,也有屈 ( 原) 、贾 ( 谊) 之志, 自蜀至京,携诗文百轴,奔走长安,到处呈献,竟不为人知。弹琴,我虽擅 长,恐污尊耳。”说罢举琴就摔,“哗啦”一声,把琴摔得粉碎,接着他将 诗文遍赠宾客。众人愈以为奇,交头接耳,议论纷纷:“一摔千金,此人必 是豪贵、奇人。奇人所作,必为奇诗奇文,不观也知其妙。”于是争相传 诵。一日之内,子昂诗名满京华。
在用辞造语方面,此诗深受《楚辞》特别是其中《远游》篇的影响。 《远游》有云:“惟天地之无穷兮,哀人生之长勤。往者余弗及兮,来者吾 不闻。”此诗语句即从此化出,然而意境却更苍茫遒劲。
五、主旨 陈子昂这首感伤之作是由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的遭遇触发的,但是其客观 意 义却远远超越了他自身以至他所处的时代的范围,带有一定的广泛性。表现 在这首诗里的感伤情绪,和世俗的忧生叹逝有明显的不同。这是一种在对事 业和人生的执着追求中产生的喟叹。 六、查资料、利用工具书,读懂下面文言文。 燕昭王收破燕后即位,卑身厚币,以招贤者,欲将以报仇。故往见郭隗 (wěi )先生曰:“齐因孤国之乱,而袭破燕。孤极知燕小力少,不足以报。 然得贤士与共国,以雪先王之耻,孤之愿也。敢问以国报仇者奈何?” 郭隗先生对曰:“帝者与师处,王者与友处,霸者与臣处,亡国与役 处。诎 ( 同“屈” ) 指而事之,北面而受学,则百己者至。先趋而后息,先问 而后嘿(通“默”,沉默,停止说话),则什已者至。人趋己趋,则若己者 至。冯几据杖,眄视指使,则厮役之人至。若恣睢奋击,啕(通“吼”)籍 叱咄,则徒隶之入至矣。此古服道致士之法也。王诚博选国中之贤者,而朝 其门下,天下闻王朝其贤臣,天下之士必趋于燕矣。” 昭王日:“寡人将谁朝而可?”郭隗先生日:“臣闻古之君人,有以千 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言于君日:‘请求之。’君遣之。三月得 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 事死马而捐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 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今王诚欲致 士,先从隗始;隗且见事,况贤于隗者乎?岂远千里哉?” 于是昭王为隗筑宫而师之。乐毅自魏往,邹衍自齐往,剧辛自赵往,士 争凑燕。燕王吊死问生,与百姓同甘共苦。二十八年,燕国殷富,士卒乐佚 轻战。于是遂以乐毅为上将军,与秦、楚、三晋合谋以伐齐,齐兵败,闵王 出走于外。燕兵独追北,入至临淄,尽取齐宝,烧其宫室宗庙。齐城之不下 者,唯独莒、即墨。 (选自《战国策·燕昭王求士》) 六、附陈子昂小故事 公元 679 年, 21 岁的陈子昂第一次出远门,千里迢迢从家乡四川到都城 长 安。他给自己定了一个小目标:明年考上进士! 然而事与愿违。第二年,科举考试落第,陈子昂回到故乡金华山,继续 刻苦研读。 公元 682 年,学有所成的陈子昂再次入京应试,仍然不为人知。四处登 门,赠诗献文,不是被拒之门外,就是受冷言相讥。 正当他一筹莫展之际,人生又出现了转机。 一天,有人捧着一张瑶琴求售,
2.请描绘一下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这个画面。
3.诗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将, 诗思引入宇宙时空, 化为具有高度抽 象性与巨大概括力的诗句。
4.“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营造了一种极怎样的意境。
5. 这首诗是诗人登幽州台有感于燕昭王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史事而作。 诗中,作者通过抚今追昔的感慨, 深刻表达了诗人 ________的思想感情。 同时 由于它是在平定契丹叛乱时所写, 其中肯定也包含 ____________的爱国情感。
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 二、作者简介 陈子昂( 659~700),唐代文学家。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属四川) 人。少任侠。举光宅进士,以上书论政,为武则天所赞赏,拜麟台正字,右 拾遗。后世因称陈拾遗。敢于陈述时弊。曾随武攸宜征契丹。后解职回乡, 为县令段简所诬,入狱,忧愤而死。于诗标举汉魏风骨,强调兴寄,反对柔 靡之风。是唐代诗歌革新的先驱。有《陈伯玉集》传世。 三、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 696 年)。陈子昂是一个具有政治见 识和政治才能的文人。他直言敢谏,对武后朝的不少弊政,常常提出批评意 见,不为武则天采纳,并曾一度因“逆党”株连而下狱。他的政治抱负不能 实现,反而受到打击,这使他心情非常苦闷。万岁通天元年,契丹李尽忠、 孙万荣等攻陷营州。武则天委派武攸宜率军征讨,陈子昂在武攸宜幕府担任 参谋,随军出征。武攸宜为人轻率,少谋略。次年兵败,情况紧急,陈子昂 请求遣万人作前驱以击敌,武不允。随后,陈子昂又向武进言,不听,反把 他降为军曹。诗人接连受到挫折,眼看报国宏愿成为泡影,因此登上蓟北 楼,慷慨悲吟,写下了《登幽州台歌》以及《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七首》 等诗篇。 三、诗意 (一)注释 幽州:古十二州之一,现今北京市。 幽州台:即黄金台,又称蓟北楼,故址在今北京市大兴,是燕昭王为招 纳天下贤士而建。 前:过去。 古人:古代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圣君。 后:未来。 来者:后世那些重视人才的贤明君主。 念:想到。
课题名称
授课类型 教学目标
《登幽州台歌》导学案 案 复习课
第一课时:自学案 上课时间
第二课时:练习
1. 知识与能力目标:识记文言词“怆”和“涕”;识记文学常识;了解诗中 典故和创作背景;体会诗歌主旨;初步学会欣赏古诗。
2. 过程和方法目标:初步学会解读古诗的方法;学习通过不断吟诵理解诗歌 所蕴的情感及其写法。
6. “古人 ”来“者 ”指的是 _____________ 。“独”字表现了作者 _________ 的 心境。整首诗通过采用 _______的表现手法,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具有 _____________的感情基调。
7.给全诗划分朗读节奏。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悠悠:形容时间的久远和空间的广大。 怆( chuàng)然:悲伤凄恻的样子。 涕:古时指眼泪。 (二)译文 往前不见古代招贤的圣君,向后不见后世求才的明君。 想到只有那苍茫天地悠悠无限,止不住满怀悲伤热泪纷纷。 四、赏析 (一)赏析一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这里的古人是指古代那些能够礼贤下士 的贤明君主。《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与《登幽州台歌》是同时之作,其 内容可资参证。《蓟丘览古》七首,对战国时代燕昭王礼遇乐毅、郭隗,燕 太子丹礼遇田光等历史事迹,表示无限钦慕。但是,像燕昭王那样前代的贤 君既不复可见,后来的贤明之主也来不及见到,自己真是生不逢时;当登台 远眺时,只见茫茫宇宙,天长地久,不禁感到孤单寂寞,悲从中来,怆然流 泪了。本篇以慷慨悲凉的调子,表现了诗人失意的境遇和寂寞苦闷的情怀。 这种悲哀常常为旧社会许多怀才不遇的人士所共有,因而获得广泛的共鸣。 本篇在艺术表现上也很出色。上两句俯仰古今,写出时间绵长;第三句 登楼眺望,写出空间辽阔。在广阔无垠的背景中,第四句描绘了诗人孤单寂 寞悲哀苦闷的情绪,两相映照,分外动人。念这首诗,我们会深刻地感受到 一种苍凉悲壮的气氛,面前仿佛出现了一幅北方原野的苍茫广阔的图景,而 在这个图景面前,兀立着一位胸怀大志却因报国无门而感到孤独悲伤的诗人 形象,因而深深为之激动。 在用辞造语方面,此诗深受《楚辞》特别是其中《远游》篇的影响。 《远游》有云:“惟天地之无穷兮,哀人生之长勤。往者余弗及兮,来者吾 不闻。”本篇语句即从此化出,然而意境却更苍茫遒劲。 同时,在句式方面,采取了长短参错的楚辞体句法。上两句每句五字, 三个停顿,其式为: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后两句每句六字,四个停顿,其式为: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前两句音节比较急促,传达了诗人生不逢时、抑郁不平之气;后两句各 增加了一个虚字(“之”和“而”),多了一个停顿,音节就比较舒徐流 畅,表现了他无可奈何、曼声长叹的情景。全篇前后句法长短不齐,音节抑 扬变化,互相配合,增强了艺术感染力。 (二)赏析二 诗人具有政治见识和政治才能,他言敢谏,但没有被武则天采纳,屡受 击,心情郁郁悲愤。诗歌写登上幽州蓟北楼远望,悲从中来,并以“山河 旧,人物不同”来抒发自己“生不逢时的哀叹。语言奔放,富有感染力。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这是一声人生短暂的感喟。诗人纵观古 往今来,放眼于历史的长河,不能不感到人生的短促。天地悠悠,人生匆 匆,短短的几十年真如白驹之过隙,转瞬之间就消失了。这种感叹既可以引 出及时行乐的颓废思想,也可以引发加倍努力奋斗的志气。自古以来有多少 仁人志士并不因感到人生短暂而消沉颓唐,反而更加振作精神,使自己有限 的一生取得接近无限的意义。正因为陈子昂抱着这种积极态度,所以他才 “怆然涕下”。也正因为在悲怆的深层,蕴蓄着一股积极奋发欲有所作为的 豪气,所以才能引起我们的共鸣。诗人俯仰古今,深感人生短暂,宇宙无 限,不觉中流下热泪。这是诗人空怀抱国为民之心不得施展的呐喊。细细读 来,悲壮苍凉之气油然而生,而长短不齐的句法,抑扬变化的音节,更增添 了艺术感染力。 这首诗没有对幽州台作一字描写,而只是登台的感慨,却成为千古名 篇。诗篇风格明朗刚健,是具有“汉魏风骨”的唐代诗歌的先驱之作,对扫
8.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中的 “古人 ”来“者 ”具体指代的什么人? 9.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10. 这首诗在遣词造句上没什么特殊之处,千百年来却一直不减它动人的 力量。试谈谈你对这首诗的理解,并分析它在艺术表现上的特色。
作业设计 教学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