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职务犯罪的原因及预防措施分析
职务犯罪案调研报告
职务犯罪案调研报告职务犯罪是指在担任某一职务期间,利用自身的职权或者职务便利,以非法手段为自己或他人谋取利益、避免损失或者滥用职权、玩忽职守,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
职务犯罪现象在社会生活中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社会的法制建设。
因此,本文将对职务犯罪案进行调研,分析其现状及原因,并提出相应应对措施。
一、职务犯罪案现状据调查统计,职务犯罪案件以贪污受贿、滥用职权、失职渎职、挪用公款、渎职侵权为主。
其中,贪污受贿案件数量最多,占据了职务犯罪案件的70%以上。
滥用职权和挪用公款也是较为常见的职务犯罪行为。
二、职务犯罪案的原因1.利益驱动职务犯罪往往是由于贪图利益而产生。
公职人员利用职务便利,甚至经常是直接索取贿赂、受贿形式,发生这种犯罪,其实就是利用自己的职权为自己谋取私利。
2.个体心理因素在职务犯罪案中还存在一些个体的心理因素。
某些公职人员可能因为心理扭曲而搞出各种离谱的事情,滥用职权或虐待职权;一部分官员面对利益诱惑,从而主动地挑动了职务犯罪的火种。
3.缺乏有效监管缺乏有效监管也是职务犯罪的原因之一。
在一些地区,对于公职人员的监管较为松散,监督机构不够有力,自然会激发出公职人员若干行贿受贿的行为。
三、职务犯罪案应对措施1.完善监管机制强化对公职人员的监管,制定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法规和制度,规范公职人员的行为,加强对公职人员的一系列评估和监管。
2.加大打击力度严惩职务犯罪,公开整治案件。
同时,加强扫黑除恶,建立落地机制,做到旗帜鲜明打击犯罪分子,震慑犯罪分子的活动。
3.提高审查调查能力提高有关机构的审查调查能力,加强对职务犯罪的调查力度。
加强协作,做好信息共享和制度互动,确保职务犯罪能够及时被发现和纠正。
4.加强宣传教育加强宣传教育,提高人们对职务犯罪的认识和警惕性。
并通过宣传教育的方式,让公职人员自觉履行职责,加强医生安全意识和纪律意识,防止再次发生类似事件。
在职务犯罪的案件中,我们看到的是法制的缺失、失职渎职,但是更深刻的原因是少数人的丧失信仰和价值观。
领导干部职务犯罪的原因及预防
加强警示宣传教育,大力开展预防犯罪袁建锋各位领导,同志们;今天有幸和大家一起学习交流,有关职务犯罪预防知识的机会。
可以坦诚地说,近年来,在县委、政府的领导下,全县各项工作取得了快速发展。
经济运行质量明显提高、城乡一体化进程,明显加快、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群众得到了更多实惠。
无论是在全县财政收入的实际效果上,还是国家工作人员的形象上,取得的变化是有目共睹的。
特别是连续多年来,在行风评比中,我县很多部门位居前列,充分体现了,社会各部门和社会各界群众,对我县机关形象和在座各位国家工作人员形象的双重认同。
那么有的同志也许会问,既然各方面都很好,何必要高这次预防讲座呢?很有必要!原因基于两个方面:一方面:对国家工作人员而言,廉政教育是长期的。
有这样一个故事叫煮青蛙的故事。
把一只青蛙放在开水中,因为对环境的强烈反映,它会马上从水里跳出来。
但是,如果把它放在冷水中,然后逐渐地加温,开始时,它会很舒服地游来游去。
等到水热了以后,当它意识到危险的时候,它已经没有力量从水中跳出来。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当潜在的危机存在但又不明显的时候,是很容易被我们所忽视的.真正成了现实危险的时候,发现又为时已晚.对我们在座的各位而言,大家都是政府各重要职能部门的领导,手中都掌握一定的权力,是被拉拢、被腐蚀的重点对象,处在风口浪尖上,稍不留神就会被风吹倒,陷入违法违纪的泥潭,因此,教育必须是经常性的。
另一方面,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的任务是长期和艰巨的,职务犯罪危害是巨大的。
就职务犯罪本身而言,说大了,害国害民害形象。
说小了,就是害自己,害家庭。
贪污贿赂、渎职等职务犯罪的存在,严重制约依法治国的进程,影响党政部门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
职务犯罪是任何国家工作人员都试不起,也不能试的游戏。
大家也许有人到监狱看过,留给大家印象最深的是什么?是那整齐如一的号服吗?是那半斤一个的馒头吗?是那几乎没有油星的菜汤吗?我想都不是,印象最深的,是犯罪分子的眼神。
对当前国企职务犯罪原因与预防对策的调查分析
突 出 .国有 企 业工 作 人 员 职务 犯 罪 已严 重 阻 碍 了企 业
无规矩不成方 圆. 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 用制度管人
管事 . 一般不会发生职务犯罪案件 。 即使有少数人员可
能钻制度 的空子 .也会 由于有一整套严密完善的规章 制度 . 少数人员的违法犯罪行为也会及 时发现 . 犯罪行
罚 .从而使 少数思想意识差 的人员为了 自己的 目的敢
、
当前 国企 工 作人 员职 务 犯 罪 的主 要原 因
( ) 一 对企业工作人 员法制教育的缺失
加强对企业工作人员的法制教育 .提高拒腐 防变 能力 . 是企业预防职务犯罪 的重要手段 . 也是教育企业 工作人员廉洁从业 ,树立企业形象 ,确保企业经营持 续、 健康发展的重要措施。 过去我市国有企业采取了一 些行之有效 的法制教育措施 。 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但从
厂长 、 经理的责 、 、 权 利在少数企业中不十分明确 .
因而得不到有效 的监督 , 长 、 厂 经理与党 委 、 企业决策 机构 、 工会组织的关 系还没有 完全理顺 , 而在一定程 从 度上影响和削弱 了党的领导和监督制约。 少数厂长 、 经
理 由于权利过大 . 就可能利用手 中的权利谋利 如某国
想法和倾 向的人起到了教育 、 震摄 、 防作用。当前我 预 们在打击职务犯罪方面和处理发生在 国有企业 的违法 违规 问题上存 在认识误 区 .检察机关在打击发生在企 业 的职务犯罪案件上存在着抓大放小的问题 .注重大 要案 的查处 . 忽视 了小案的查处 企业纪检监察部 门和
理期 间 , 集人 、 、 财 物大权 于一身 , 他利用提拔干部 、 资
职务犯罪案件分析
职务犯罪案件分析引言:职务犯罪是指公职人员在执法、司法、监管、管理、行政等职务活动中,利用职权、职务便利或者职务之外认识、机密、资源等有关条件,违法犯罪行为。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政治环境的改变,职务犯罪案件呈现出增多的趋势。
本文将通过分析几起典型的职务犯罪案件,着重探讨其原因和启示,以期提供对职务犯罪问题的深入思考和有效防范。
一、案件分析1. 案例一:张某滥用职权受贿案2019年,张某在担任某市国土资源局局长期间,利用职务之便收受土地规划公司老板陈某的贿赂。
张某通过为陈某的公司提供土地规划许可等特殊权益,以获取个人利益。
此案既涉及滥用职权罪,也涉及受贿罪。
根据《刑法》第384条和第389条规定,滥用职权最高可判处死刑,受贿罪最高可判处无期徒刑。
张某最终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十五年,并处罚金。
2. 案例二:李某职务侵占公款案2020年,李某在担任某公司财务主管期间,多次虚构报销、账务等手段,侵占公司公款,涉案金额达数百万元。
此案属于职务侵占罪,根据《刑法》第386条规定,职务侵占罪涉案金额较大的最高可判处无期徒刑。
李某最终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十年,并处罚金。
3. 案例三:王某玩忽职守导致重大事故案2018年,王某在担任某石油公司生产主管期间,对产品质量把关不严,导致产品出现质量问题,严重影响公司声誉,并导致重大事故发生。
此案涉及玩忽职守罪,根据《刑法》第381条规定,玩忽职守罪给国家、集体或者他人造成特别重大损失的最高可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二、案件原因分析1. 制度缺失在张某案中,国土资源系统的职权配置和监督机制存在缺陷,导致张某能够滥用职权,为陈某谋取不正当利益。
加强职权配置和监督机制是防范职务犯罪的关键。
2. 利益诱惑职务人员往往掌握着权力和资源,可以为他人谋取利益。
李某案中,李某通过侵占公司公款追求个人利益。
预防职务犯罪应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引导职务人员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
3. 丧失职业操守在王某案中,王某对产品质量把关不严,丧失了对公司和员工生命财产安全的责任感。
当前职务犯罪的特点,原因探析及预防建议
遇到刑法问题?赢了网律师为你免费解惑!访问>>当前职务犯罪的特点,原因探析及预防建议去年,山东省人民检察院指导地方检察院一举查处了一起职务犯罪窝案、串案。
该案中嫌疑人的犯罪特点、原因等具有一般性和全局性意义,对此作一分析,期望能起到警示作用。
一、犯罪特点:1、犯罪嫌疑人年纪轻、学历高。
在查处的这批案件中,年龄最大的37岁,最小的34岁,呈低龄化趋势。
这些嫌疑人的学历除一人系大专学历外,其余人的学历均是全日制本科以上。
年纪轻、学历高是本案的显著特点,在近年来查处的职务犯罪案件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2、犯罪嫌疑人都是业务骨干,处在重要的工作岗位上。
该窝案串案的嫌疑人在单位中都担任一定职务,或主管某项重要工作,既有所、处、局负责人,也有一般工作人员,均系所在单位、部门的业务骨干。
3、受贿数额巨大。
近几年查处的贪污贿赂案件,涉案数在十万元以下的居多,而该案中,除一人犯罪数额在十万元以下外,其他人的涉案数额都在十万元以上,其中三人涉案数额在二十万元以上。
4、受贿方式多样化,一次性受贿数额越来越大。
以前受贿人受贿的对象以现金和购物卡居多,而现在发展到信用卡、银行借记卡、房产、股份等多种方式,受贿数额也从一次几百元、几千元上升到一次上万元甚至是十万元。
这也是近年来受贿案的一种趋势,理应引起高度重视。
5、结伙犯罪。
在以往的受贿案件中,行贿和受贿行为多是暗中进行,行贿方与受贿方单线联系。
但在该窝案、串案中,由于嫌疑人在同一系统工作,在同一事项的决策过程中,互有联系,是一个利益共同体,因而互相关照,结伙犯罪。
6、多头行贿,多头受贿。
在审批同一事项过程中,要经过多个环节。
为疏通每个环节,行贿人多头行贿,不同的受贿人因同一事项多头受贿。
如一行贿人为了一件事先后向三人一次行贿共计20万元。
二、犯罪原因:(一)主观原因1、不注重世界观的改造。
本窝案、串案中的涉案嫌疑人都受过高等教育,具有较高的文化知识和专业水平,在各自的岗位上都能独当一面,可以称得上是业务上的好手,但他们都有一个共性的问题,那就是不注重学习,特别是不注重政治学习,不注重自己世界观的改造,面对复杂的外部环境和个人工作、生活上的一些挫折,迷失了正确的政治方向,在关键时刻把握不住自己,最终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试论职务犯罪产生的原因与防范措施
职务犯罪已成为当前社会生活中的突出问题 职 务 犯 罪 是 国 家 工作 人 员 利 用 职 权 或 职 务 之便 实施 的犯 罪 ,是 广大 人 民群众 最痛 恨 的腐 败现 象之 一 。其 范 围包括 各种 以权谋 私 ,权钱 交 易 ,滥 用 职权 等作 为 的犯罪 和 失职 渎职 、玩 忽 职守 等非 作为 的犯 罪 。其 实质 是对 公共 职权 ,党和 国家 形象 的侵害 、腐蚀 和亵 渎 。 作 为腐败 现 象最 突 出最严 重 的 问题— —职 务犯 罪 ,是 一种 古今 有 之 ,各 国普遍 存在 的社 会 毒瘤 ,禁 而不 绝 的 “ 疾 ” , 痼 有其 深厚 的社 会 历史 根源 和不 同时期 的各 种不 同 的表现 形式 , 极易 引发 和激 化社会 矛盾 , 当前社 会 的一个 严重 不稳 定 因素 , 是 不能 光靠 打击 治 理 ,而必 须打 击 与预 防双 管齐 下 ,标本 兼治 。 早在 19 年 最 高人 民检察 院就 通 过 了开 展 预 防犯 罪 工作 的决 92 定 ,使惩 治和 预 防职 务犯 罪 的工作 开始 走 上专业 化 、法 制化 的 轨道 ,中国 的反贪 斗争掀 开 了新 的一 页。 二 、职 务犯 罪产 生 的原 因 我 国 目前 贪 污贿赂 、渎职 等职 务犯 罪现 象 的滋 生蔓延 ,有 着十分复杂的社会 、历史和政治、经济 、文化根源 ,其主要表
一
、
现如 下 :
1 、权 力 观 念错 位 。职 务 犯 罪有 其 深 刻 的思 想 根 源 ,最 根
本 的是 由于世 界观 和人 生价 值取 向的错误 ,导致 不能 正确 职责 。正 如法 国启 蒙 思
想家孟 德斯 鸠所 说 : “ 一切 有权 的人 都容 易 滥用 权力 ,这 是 万 古不 易的 经验 。有权 力 的人 们使 用权 力一 直 到遇 有界 限 的地方 才 休止 ” 。 2 、体 制 结构 矛 盾 。一 是 由 于政 治 体 制改 革 相对 滞 后 ,政 府 机构 或公 共权 力行 使部 门干涉 市场 行为 过 多 的情况 还没 有得 到根本 改变 ,因而在 公共 权 力行 使过 程 中搞权 钱 交易 的机会 增 多;二是 由于 市场 经济 调节机 制加 大 , 项规 章制 度 尚未完 善 , 各 不 能很好 地规 范市 场秩 序 ,使犯 罪分 子有 机可 趁 。 3 、缺 乏 预防 体 系 。检察 机 关 开展 预 防犯罪 已有 近 十年 的 时 间 ,虽 然 取得 一定 的成 效 ,但仍 存 在较 大 的差距 。一 方 面预 防力 量严 重 不足 ,人 员配 备不 健 全 ,导致 预 防工作 流 于形式 ; 另一方面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 、社会团体内部存在犯罪预防 机制 缺乏 经常 性 的联 系 和必 要的 协调 ,未形 成社 会 预防 网络 。 4 、惩处 力 度 不够 。一是 相 关 法律 和政 策缺 乏 适 当 规定 , 如缺 乏 经济 性 惩 罚 ,对色 情 服 务 ( “ ”贿 赂 ) 律无 明确 或 性 法 规定 等 ;二是 对 职务犯 罪适 用刑 罚 过程 ,对 于职 务犯 罪 判处 缓 刑远 远大 于其他 刑事 犯 罪 ,难 于体 现刑 罚 的威慑 作用 。 5 、素质 参差 不 齐 。 由于 国家工 作 人 员 的整 体 素质 存 在 较 大的 差距 ,不 乏存 在一 些素 质差 的执 法 人员 无视 党 纪 国法 ,为 所 欲 为 ,不 秉公 办案 ,甚 至滥用 职 权 ,欺压 群众 。
预防职务犯罪心得
诚信是做人、做事的根本,也是预防职务犯罪的重要手段。无论是对公司还是对同事、客户,都要保持诚信,不得干扰公司正常经营秩序,更不能伪造、篡改公司文件。
三、加强自我约束
作为一名职员,要有自律意识,时刻约束自己的行为,不得因私利而违背公司利益。在工作中,遇到不确定的情况,要懂得提前请示领导或相关部门,不可擅自行动,更不要违法违纪。
四、保护好公司资产
在公司内部,我们经常接触到各类资产,无论是公司的机密文件、设备设施还是客户信息,我们都要把公司资产当做自己的一样保护起来,不得以任何理由侵占盗窃公司的财物。
五、敬业奉献
作为一名员工,要有敬业精神,肩负起自己的工作责任,为公司尽心尽力,不得懈怠、逃避工作,更不能以怠工敷衍了事。
六、维护公平公正
预防职务犯罪心得
作为一名职场人士,我们时刻都要警惕自己的行为是否违法,特别是要注意预防职务犯罪的发生。下面从我的工作经验中总结出一些预防职务犯罪的心得,与大家分享。
一、了解法律法规
首先,了解公司和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是预防职务犯罪的基础。在任何行为上都要遵守法律,不可触犯法律底线。作为公司员工,更要熟悉公司的规章制度,严格遵守公司的各项规定,不得利用职务之便从事违法犯罪行为。
公司内部往往会存在各种利益纠纷,作为员工,我们要秉公处理事务,不得借机索取好处,更不能利用职务之便压榨他人。
七、及时纠错
如果不慎触犯了法律法规或公司规章制度,要及时纠错、认罪悔过,主动向公司、有关部门交代事实,积极配合处理,争取从宽处理。
总之,作为一名职场人士,我们要时刻警醒自己,严格要求自己,做一个守法守纪、诚实守信的好员工。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远离职务犯罪的惑,以良好的形象立足于职场,为公司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职务犯罪的现状分析及建议
职务犯罪的现状分析及建议本文针对职务犯罪的现状及原因,提出了预防职务犯罪的对策建议。
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筑牢思想上拒腐防变的根基;加强法制教育,用法律来制约职务犯罪;加大对职务犯罪的打击力度,震慑职务犯罪;深化体制改革,完善政治、经济和司法体制建设。
标签:职务犯罪;现状;对策建议一、职务犯罪的现状及分析当前职务犯罪形势非常严峻。
职务犯罪是国家公务人员利用自己的职务之便,在从事公务活动中以权谋私贪污受贿。
侵占国家财产之类的腐败行为是国家公务人员犯罪的主要形态。
职务犯罪大案要案不断爆发,犯罪特点之一,是从一般低级别普通的公务人员到省部级以上的领导干部犯罪数量逐年增多,人员的级别越来越高,涉及的经济数额也越来越大,触目惊心,仅十八大以来就查出省部级以上高官百余人,基层官员就更多了。
犯罪的特点之二,是由过去的个人犯罪发展成为集团犯罪,“窝案”、“串案”明显增多,犯罪手段越来越隐蔽化、智能化,一些职务犯罪分子往往躲在幕后操作,其家属在前台从事各种违法活动。
有的甚至与黑社会串通一气,充当黑恶势力的“保护伞”,内外联手从中获利,在某些地方已严重影响了市场经济的健康运转,令人甚忧。
职务犯罪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体制的不健全是职务犯罪产生的客观原因改革开放以来,新旧体制的交替与转换,存在着许多不健全、不完善地方,这些漏洞,给罪犯实施职务犯罪提供了可乘之机。
例如,我国的经济体制由过去的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化,随之配套的各方面改革措施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在这个过渡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存在一些缺漏,也就为职务犯罪提供了机会。
再如,市场经济实质上就是一种法制经济,需要一整套严密的、严厉的、完整的治官治吏的法律和制度,而我国目前的法律制度还有许多“缝隙”和“空白区”,如《国家工作人员财产申报法》、《国有资产管理法》等廉政法律法规还没有建立,即使有了一些,也还不够完善,因为缺乏配套措施落实的也不彻底。
这样就造成了少数犯罪分子因为缺少法律依据而钻法律的空子,利用职权为自己谋私利,造成了职务犯罪的数量赠多。
国企职务犯罪的原因及预防对策
口
件 中我 们 可 以 看 到 , 督 不 力 主要 包 括 提拔使用干 部的重要条件 ,把好用人 监
张 煜 婷
以下几方面 : 一是对规章制度的落实情 关 , 通 过 公 开 、 要 公平 、 正 的 方式 选 好 公 况缺乏监督 ; 二是上下级之间的监督 缺 企业当家人 。对行为不正 、 作风不检点 位, 现行用人体制 中下级对上级领导的 的 干部 坚决 不 予 重 用 , 以求 保 持 领 导干 行为即便不满也不敢直言 , 而这些都是 部队伍 的纯洁性 ; 二是要打破领导 岗位
三、 探索预防国企职务犯罪的对 策 制约 。 通过审计税务等行政执 法机关的
之机 , 挪用 、 私分 、 侵吞 国有资产 。一些
监督 第一 , 加强法制教育 , 提高干部 、 职 行政执法活动 , 国有企业 的经营管
( 者 单 位 : 州 市 七 里 河 区人 民 作 兰
.
企业管理 者借 国有 、集体企业转制 、 改 工的法律意识 , 从思想上筑起拒腐防变 理者依法经营管理 。
造成 国企 职 务 犯 罪频 发 的主 要 原 因 。 三 终身制 , 做到能者 上 、 平者让 、 者下 ; 庸
是财务人员没有依法履行监督职责 , 没 三是要推行 国有企业领导 干部交流制 有切实起到“ 把关 ” 的作用 。第二 , 企业 度和重点 岗位定期轮岗制度 。第三 , 要 内部管理体制落后 、 不健全 , 管理混乱 , 建立和完善企业管理制度 , 用制度 约束
涉农职务犯罪原因分析预防对策
涉农职务犯罪原因分析预防对策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步伐不断加快,党和国家加大了对农村的资金投入。
然而,这些资金也成了部分农村干部眼中的“唐僧肉”。
近年来,县检察院先后立案查处了涉农职务犯罪案件件人,涉农职务犯罪呈现多发的态势。
一、涉农职务犯罪的特点通过深入分析,发现这些涉农职务犯罪案件具有一些共同的特点:一是涉案资金多为支农惠农资金。
涉及农业直补资金、农村基础设施项目建设资金、低保等专项款物的案件占较大比例。
二是犯罪手段比较简单直接。
犯罪分子主要采取截留公款,虚报、多报开支,虚增工程款、收入不入帐等方式侵吞公款。
三是作案形式多为共同犯罪。
在所查办的案件中,多属于部门领导与下属人员或村(社区)干部相互勾结,共同犯罪。
四是社会危害性比较大。
这些案件最直接地损害了群众的切身利益,广大人民群众反映强烈,有的甚至引起群体上访、越级上访、多头上访,严重影响基层干群关系和社会稳定。
二、涉农职务犯罪多发的原因分析一是制约不力。
在村级财务中,还存在“一支笔”或“一张嘴”的现象,村务公开、民主理财等基本制度在执行中流于形式,村民的知情权、监督权并没有得到真正落实,缺乏必要的监督制约机制,从而给村干部贪污公款以可乘之机。
二是监督不严。
尽管实行了村财民管镇(街)代理,但由于管理人员的力量不足、素质不高等原因带来的管做账不审计、走过场不把关等方面的问题普遍存在,对于现金支出合理与否,虚假与否审查把关不严,尤其是对一些支农惠农专项资金,由于分属农、林、水、民政等不同的职能部门组织实施,责任较分散,对基层村组进行跟踪监督不够到位,审查把关不严,以致出现一些村干部钻制度漏洞而虚列名目从中套取资金。
三是素质不高。
被查处的人员特别是农村基层组织人员思想政治素质和文化素质普遍不高。
由于农村基层组织的特殊性,除上级部署有学习任务时会集中到一起学习外,平时基本上是不进行政治理论学习,对基层人员党性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也不够。
由于忽视教育和学习,使一些农村基层组织人员的思想状况发生了变化,自律意识不强,宗旨观念淡薄。
本单位政法干警职务犯罪的情况报告
本单位政法干警职务犯罪的情况报告摘要:一、引言二、本单位政法干警职务犯罪总体情况1.犯罪类型及数量2.犯罪原因分析3.犯罪人群特点三、已采取措施及成效1.加强教育引导2.完善管理制度3.加大惩治力度四、存在问题及应对策略1.信息沟通不畅2.执法监管不到位3.干警心理压力大五、进一步防范措施和建议1.深化教育培训2.健全心理辅导机制3.完善激励约束制度4.加强内外部监督六、结论正文:本单位政法干警职务犯罪的情况报告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政法干警职务犯罪问题日益凸显。
为进一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保障执法公正,本单位对干警职务犯罪问题进行了详细调查,并采取了一系列防范措施。
现将调查情况及对策报告如下:一、引言政法干警职务犯罪不仅损害了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还严重影响了国家机关的形象和公信力。
为进一步了解本单位政法干警职务犯罪情况,确保队伍纯洁,我们开展了此次调查。
二、本单位政法干警职务犯罪总体情况1.犯罪类型及数量:通过对近年来的案件分析,本单位干警职务犯罪主要包括贪污受贿、滥用职权、玩忽职守等类型。
数量呈逐年上升趋势。
2.犯罪原因分析:干警职务犯罪的主要原因包括利益驱动、道德沦丧、法制观念淡薄、心理压力等。
3.犯罪人群特点:犯罪人群主要以中年干警为主,学历普遍较高,部分具有职务优势。
三、已采取措施及成效为进一步防范职务犯罪,本单位已采取以下措施并取得了一定成效:1.加强教育引导:通过举办专题讲座、培训班等形式,提高干警廉洁自律意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完善管理制度:健全内部管理制度,强化对重点领域和关键岗位的监督,防范权力滥用。
3.加大惩治力度:对涉嫌职务犯罪的干警,依法严肃查处,形成震慑。
四、存在问题及应对策略1.信息沟通不畅:部分干警之间沟通不够,导致工作衔接不畅、信息不透明。
应对策略:加强内部信息交流,规范信息发布和共享机制。
2.执法监管不到位:部分执法环节存在漏洞,容易导致职务犯罪。
企业员工预防职务犯罪ppt
挪用资金罪
案例1:王某为了圆自己的发财美梦,利用担任公司出 纳之便,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先后挪用公款678.9万 元用来购买彩票,直到发财梦破灭后才迫于心理压力 投案自首。4月4日,郑州市金水区人民法院一审以挪 用资金罪,判处王某有期徒刑九年,涉案赃款依法追 缴后发还给其原单位。
职务侵占罪:根据《刑法》第二百七十一条规定, 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 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 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数额巨大的,处五年以上有期 徒刑,可以并处没收财产。
国有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国有单位中从事公务的人 员和国有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国有单位委派到非国有 公司、企业以及其他单位从事公务的人员有前款行为 的,依照本法第三百八十二条、第三百八十三条的规 定定罪处罚。
3.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的 将挪用的款项用于非法活动和营利活动之外的其他活动 如用于个人生活消费,借贷给他人
挪用资金罪:为确保罚当其罪,应根据全省各地经济水平 确定不同的定罪量刑数额标准。因此,将全省分为两类地区,
一类区为广州、深圳、珠海、汕头、佛山、中山、东莞、江
门市及其所辖市、县、区,二类地区为湛江、茂名、惠州、 揭阳、汕尾、梅州、河源、肇庆、韶关、清远、阳江、云浮 及其所辖市、县、区。一类地区以3万以上不满80万元为“数 额较大”,80万元以上为“数额巨大”;二类地区以2万元以 上不满60万元为“数额较大”,60万元以上为“数额巨大”。 但是,挪用单位资金进行非法活动的,一类地区以2万以上, 二类地区以1万元以上为追究刑事责任的起点。
故意毁坏公私财物,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 追诉: (一)造成公私财物损失五千元以上的; (二)毁坏公私财物三次以上的; (三)纠集三人以上公然毁坏公私财物的; (四)其他情节严重的情形。
职务犯罪产生的原因及预防
依法查办职务犯罪是检察机关的一项重要职能,那么,职务犯罪产生的原因是什么职务犯罪的预防怎么做下面就由告诉大家吧!职务犯罪产生的原因一民主法制建设方面的原因1从立法方面看,一是在处罚职务犯罪类的刑法规定中,有的部分过于抽象、笼统,容易在主体及一些法理认识方面产生分歧,从而影响对职务犯罪的认定和打击。
二是在确定相关国家工作人员的职务性和职责范围方面规定不明,或者没有相关的法律、法规、规章予以确定,造成“职”的范围缺乏理论依据,难究其责。
三是对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职责履行的监督规章,虽然在近几年有了一些发展,但尚需进一步完善。
2在民主建设方面,由于历史和现实中的种种原因,我国的民主化建设进程遭遇着较多的困难,无视民主、压制民主、甚至破坏民主的现象和行为在一定程度上依然存在,一些地方和单位的领导,民主集中制原则观念淡薄,个人凌驾于组织之上,搞“一言堂”,听不进一点不同的意见,目无法纪,利用职权任意行事,如此作为,难免会产生一些危害经济与法制建设、损害人民公众利益的结果,滋生专权型职务犯罪,一些领导、干部在任职期间,个人权力欲恶性膨胀,严重破坏民主集中制原则,骄横跋扈,失去监督和制约,必然要导致腐败。
3在执法方面,一是某些检察人员在办理职务犯罪案件中,由于受办案人素质、犯罪人各有特异的身份、地位等因素的影响,不能完全保证做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有罪必究,从而使一些人怀有侥幸心理,涉足犯罪。
二是对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职务犯罪,在少数情况下,会出现以罚代刑现象,特别是对一些领导干部,有时为了顾及政府形象、社会影响等,以党纪政纪处理代替刑事责任,且形成比照处理的惯例,削弱了惩治犯罪的特殊预防作用。
三是某些司法制度不够健全,执法人员素质不高等,导致法律、制度得不到很好的贯彻和执行,减弱了法律、制度的约束力,予职务犯罪以滋生的土壤。
4从监督制约机制方面看,上级部门的监管不力也为职务犯罪提供了便利条件,由于一些地方片面强调发展经济,经济的好坏成为衡量领导政绩的首要因素。
预防职务犯罪警示教育心得体会-警示教育心得体会
预防职务犯罪警示教育心得体会-警示教育心得体会预防职务犯罪,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也是每个从事管理、工作的人都应该关注的问题。
毕竟,职务犯罪不仅会给个人造成巨大的伤害,还会对整个企业和社会产生重大的负面影响。
近年来,我参加了一次有关预防职务犯罪的警示教育活动。
通过这次活动,我深刻认识到了职务犯罪的危害性,也学到了一些预防职务犯罪的方法和技巧。
以下是我对这次活动的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职务犯罪的定义和特点。
职务犯罪是指在从事工作中,利用职务之便,以非法手段获取或者可能获得的财物,包括金钱、物品、权益等,以及其他非法行为,造成经济损失的行为。
职务犯罪的特点是潜伏性强、隐蔽性高、损失较大。
因此,预防职务犯罪必须提高对职务人员的业务素质、职业操守和法律意识,加强内部控制,提高监督管理水平,打造一个廉洁有序的工作环境。
其次,职务犯罪的类型和原因。
职务犯罪的类型很多,常见的有贪污、受贿、挪用公款、渎职、侵占公款等。
这些犯罪行为主要是由于职务人员的权力过大、监管不力、制约机制不完善等原因造成的。
同时,一些职务人员可能因为个人经济困难、物质欲望的膨胀、家庭关系问题等原因产生贪念。
因此,预防职务犯罪必须加强对职务人员的诚信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建立健全的奖惩制度,切实解决职务人员的实际困难,减少职务犯罪的诱因。
再次,预防职务犯罪的方法和路径。
预防职务犯罪的方法主要包括完善制度、加强人员管理、加强监督执纪等。
完善制度指的是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和内部规章制度,明确和规范职务人员的权力和义务,加强监管和制约。
加强人员管理主要包括加强对职务人员的教育培训,提高职业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
加强监督执纪主要包括加强对公共资源的管理和监督,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和审计机制,严肃查处职务犯罪行为。
预防职务犯罪的路径主要包括正确的选人用人、健全的内部管理、严格的监督机制等。
只有这样,才能够有效预防职务犯罪,维护良好的工作环境和秩序。
最后,预防职务犯罪的重要性和意义。
国企人员职务犯罪的原因及对策【最新版】
国企人员职务犯罪的原因及对策深入扎实地推动反腐败斗争,不断加大打击和预防贪污贿赂职务犯罪的力度,是检察机关重要的历史使命和重大的政治任务。
国有经济在我国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国有企业的经营状况直接决定着国家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成效和经济的发展。
然而,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由于制约机制不健全,国有企业(公司)负责人利用职务之便实施经济犯罪的案件频频发生。
在现阶段,国有企业人员职务犯罪中贪污犯罪突出,表现为:大案数量和比例大幅度上升,犯罪人员年龄较为集中,单位部门负责人犯罪多、女性职务犯罪数量有所增加、犯罪涉及面广,犯罪手段隐蔽诡秘,呈多样化趋势。
具体分析其犯罪的原因和对策,使国家在经济体制转型时期维持经济的持续增长和稳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国有企业人员职务犯罪的原因1、社会转型期管理上的漏洞和体制、机制上存在的弊端,为职务犯罪的滋生发展提供了客观可能。
我国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的转型期是一个阵痛时代,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各种职能权力的调整和人们地位角色的转变,各种利益发生冲突,社会矛盾的凸显,各种管理漏洞和体制机制上的弊端也日益显现。
特别是加入WTO后,我国经济逐步融入全球经济大潮中,适应WTO要求,国企改革和政府机构改革步伐明显加快。
在积极推进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政府机构重新整合、职能调整进程中,与其相配套的管理制度尚未及时制定,各种体制机制上的弊端也难以及时解决。
加之各项具体工作衔接的无序化,使得管理的漏洞和权力监督的盲点不断涌现,客观上为职务犯罪的蔓延、发展创造了条件。
2、制约机制的不健全,为职务犯罪的发生创造了条件。
在当前国有企业体制转换的特殊历史环境下,由于新旧体制的交替造成管理制约制度上的漏洞,一些企业在逐步摆脱政府部门管理的同时,忽略企业内部的制约制度的健全和完善,甚至出现真空,任何事情企业负责人一人说了算,这就给少数企业负责人以权谋私提供了条件,有机可乘,有空可钻,从中贪污、受贿等。
职务犯罪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职务犯罪的原因及预防措施职务犯罪是官员腐败的极端表现,它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犯罪,职务犯罪的主要原因无非就是金钱的诱惑。
下面店铺给大家分析职务犯罪的原因,希望能帮到大家。
职务犯罪的原因政治素质低、精神文化空虚职务犯罪的干部大多数没有良好的思想基础,又放松自身的政治学习和提高,不注意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
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受西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等腐朽思想文化的影响、侵蚀,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世界观、人生观错位,价值观扭曲,把一切向钱看的腐朽思想带入执法领域中,把手中的权力视为交换的筹码,以权谋私、权钱交易,把公正执法扔到了脑后。
究其根本原因是丢掉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基本思想,动摇了理想信念。
在精神文化方面,权力腐败助长腐朽没落思想,瓦解人民群众对现代化事业的信心,滋生对执政党的政府的离心离德倾向。
权力过于集中、缺少监督和制约[4]权力过分集中是我国党政领导体制中传统的弊端。
早在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同志就指“出党和国家领导制度中的主要弊端之一是权力过分集中,过分集中往往把党的领导变为个人领导。
必然造成官僚主义,必然要犯各种错误”。
固然,腐败分子的堕落有其个人品质的原因,但是他们的腐败活动既然发生于体制内,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认真检讨制度环境存在的内在的疏漏。
无疑,正是过分集权的体制为某些掌权的人提供了自由用公的可能。
过大的权力膨胀了他们的个人意志。
而且,权力过分集中还使得纠正权力过错的代价大大提高。
1、权力过程中缺乏有力的制约和监督。
权力现象的一个客观规律是,没有制约的权力容易被滥用。
在失控和约束不力的情况下,个人的意志常常会由于没有压力和牵制而轻易地进入权力过程,从而使用权人形成不谨慎甚至是随意的精神状态。
由于缺乏制约机制作保障,权力行为的规范也往往流于形式,丧失应有的权威和严肃性,得不到真正的贯彻。
江泽民同志说,权力被滥用而又得不到制止,往往就会出现大问题。
我国腐败现象发生的现实直接地证明了这一点。
当前税务人员职务犯罪的成因及预防(1)
当前税务人员职务犯罪的成因及预防(1)内容提要:职务犯罪是指国家公职人员不履行职责、不正确履行职责或者利用职权谋取不法利益,妨害国家对职务行为的管理活动,损害公众对于政府的信赖感,依法应受刑事处罚的行为的总称。
税务部门是国家重要的经济执法机关,税务人员手中握有一定的行政管理权和税收执法权,经常与纳税人打交道,处于利益的分配点上,容易滋生腐败行为和发生职务犯罪。
因此,预防税务人员职务犯罪,是税务系统反腐败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搞好新时期税收工作的客观要求。
本文结合我国税务工作实际情况,就当前税务人员职务犯罪的成因及预防谈以下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职务犯罪,税务人员,成因,预防职务犯罪,是一种严重的极端的腐败现象。
税务部门是国家重要的经济执法机关,税务人员手中握有一定的行政管理权和税收执法权,经常与纳税人打交道,处于利益的分配点上,容易滋生腐败行为和发生职务犯罪。
因此,预防税务人员职务犯罪,是税务系统反腐败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搞好新时期税收工作的客观要求。
从近年来税务人员职务犯罪呈上升趋势的情况看,如何预防税务人员职务犯罪,已成为摆在税务系统面前急待研究和解决的重大课题之一。
一、职务犯罪的概念界定什么是职务犯罪,各国理论界和司法部门有着不同的认识。
在我国,认识比较统一的职务犯罪概念,是指国家公职人员不履行职责、不正确履行职责或者利用职权谋取不法利益,妨害国家对职务行为的管理活动,损害公众对于政府的信赖感,依法应受刑事处罚的行为的总称。
简言之,就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的便利进行的贪污、贿赂、渎职、侵权等犯罪活动。
从这一定义出发,可以看出职务犯罪在构成上有两个基本特征:(一)主体的特定性。
即职务犯罪的主体只能是行使公共权力、管理公共事务、运用公共物品、提供公共服务的国家公职人员。
(二)行为的渎职性。
职务犯罪在客观方面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即行为都违背了一定的职责要求。
根据渎职行为的具体特点,可将职务犯罪大致分为三种类型:一是贪利性职务犯罪。
职务犯罪预防讲课提纲
职务犯罪预防讲课提纲一、职务犯罪的定义和类型1.职务犯罪的定义:指国家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或者滥用职权,实施违反职责规定,依法应当受到刑事处罚的行为。
2.职务犯罪的类型:常见的职务犯罪包括贪污、受贿、渎职、挪用公款等。
二、职务犯罪的危害和影响1.破坏公平公正原则,损害政府形象和公信力。
2.损害企业和公共利益,阻碍经济发展。
3.破坏社会稳定和和谐,影响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幸福感。
三、职务犯罪的原因和根源1.思想观念问题:部分公务人员法治意识淡薄,道德水平低下,追求个人私利。
2.制度缺陷:部分地区和单位管理制度不健全,监督制约机制不完善,为职务犯罪提供了空间。
3.社会环境影响:社会风气不良,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不良思潮盛行,对公务人员产生了消极影响。
四、预防职务犯罪的措施和方法1.加强廉政教育:提高公务人员的法治意识和道德水平,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职业操守。
2.完善管理制度: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审计制度,完善权力运行监督制约机制。
3.加强监督检查:开展专项整治行动,发现和纠正存在的问题,严肃查处职务犯罪行为。
4.推行电子政务: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提高工作效率,减少人为干预和操作不当的情况。
5.建立举报奖励制度:鼓励群众积极举报职务犯罪行为,对提供有效线索的举报人给予奖励。
五、增强廉政意识和法制观念1.加强廉政教育:通过开展廉政宣传、警示教育等活动,使广大公务人员认识到廉政建设的重要性,自觉抵制腐败行为。
2.培养法治思维:引导公务人员树立法治意识,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和各项规章制度,不越权不越轨。
3.强化纪律意识:教育公务人员遵守党的纪律和国家法律,增强组织纪律性,服从组织安排和管理。
六、建立监督机制和惩治机制1.建立健全监督机制:通过内部监督、外部监督等多种手段,对公务人员的职务行为进行全面、全程监督,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
2.加强惩治力度:对查处的职务犯罪行为依法严惩,形成有效的震慑力,让违法者付出沉重的代价。
简析职务犯罪产生的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
职务犯罪的产生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1. 职务犯罪的概念职务犯罪指的是在从事工作或担任职务期间,员工利用其职务的职权或资源进行非法行为,以获取个人利益或给他人带来损失的行为。
这些犯罪行为可能包括贪污、受贿、挪用公款、侵占国有财产等。
2. 职务犯罪产生的原因分析职务犯罪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2.1 利益驱动职务犯罪往往源自个人对于经济利益的追求。
许多职务犯罪行为是为了谋取个人私利,比如通过滥用职权获得财务利益、接受贿赂等。
由于部分员工在工资待遇、职位晋升等方面的不满,他们容易受到潜在收益的诱惑而从事职务犯罪。
2.2 职权不规范职务犯罪也与职权不规范有关。
一些组织在管理体制上存在不足,职权划分不明确、职责交叉等问题,给员工提供了从事职务犯罪的机会。
缺乏对职权行使的监督和管理,有助于职务犯罪的发生。
2.3 监管不足监管不足也是职务犯罪产生的因素之一。
监管机构在执法力度和监管效果方面存在不足,容易导致职务犯罪者逃脱惩罚。
一些员工对于监管机构的能力和决心存在误判,从而敢于冒险从事职务犯罪。
2.4 道德缺失道德缺失是职务犯罪产生的潜在原因之一。
一些员工在面对利益诱惑时,缺乏正确的道德底线和职业操守,容易被个人私利所驱使而从事职务犯罪行为。
缺乏道德教育和职业道德建设,会增加职务犯罪的发生风险。
3. 职务犯罪的预防对策为了防止职务犯罪的发生,以下是一些预防对策:3.1 健全内部控制组织应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明确职权和责任,制定详细的工作流程和制度,规范员工的行为准则。
同时,加强对内部各个环节的监督和审核,确保职权行使的规范和合法性。
3.2 强化监管机构加强监管机构的监督能力和执行力度,提高对职务犯罪行为的查处率,对职务犯罪行为形成有效的震慑力。
监管机构还应加强与企业和组织的合作,形成联合执法和监管的合力,提高监管的全面性和有效性。
3.3 提高职业道德加强对员工的道德教育和职业道德建设,培养员工正确的职业操守和道德底线。
犯罪学-论公务人员职务犯罪的原因分析及其对策
论公务人员职务犯罪的原因分析及其对策公务人员职务犯罪是指,指国家机关、国有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工作人员利用已有职权,贪污、贿赂、徇私舞弊、滥用职权、玩忽职守,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破坏国家对公务活动的规章规范,依照刑法应当处以刑罚处罚的犯罪,包括《刑法》规定的“贪污贿赂罪”、“渎职罪”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实施的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犯罪。
犯罪原因是指引起犯罪的因素。
作为犯罪的原因,必须从自然方面、社会方面、文化方面、个体方面几个角度分别探讨。
下面我们就从这几个视角出发,分析公务人员职务犯罪的原因。
所谓犯罪的自然原因,是指触引、促发主体实施犯罪,从而与犯罪现象只有因果关系,作为构成主体存在与活动的外部自然环境的诸因素及其过程。
作为公务人员职务犯罪的自然原因,应该是现存的人类发展阶段和自然条件。
我们现在所处的发展阶段,物质财富还不够丰富,社会的贫富差距还依然存在,作为社会人的思想还停留在利己阶段,所以利用职务之便进行的犯罪依然是不可避免的。
犯罪的社会原因,是指引发犯罪的各种社会因素及其过程,包括宏观层面的政治因素、经济因素和文化因素与微观层面的学校教育因素和家庭环境因素等。
社会因素应该是公务人员实施职务犯罪的主要原因。
首先,经济相对落后和市场经济的开放性,为"权钱交易"等职务犯罪打开方便之门。
目前我国人均收入与发达国家比起来还是比较低的,经济发展城乡间、区域间发展也不平衡。
担任公职的人员在接触了相对自己的生活环境更加优越世界,尤其是在看到改革开放后崛起的富商大贾们的财富之后,为了迅速获得个人享受的资本,不甘“清贫”,从而走上了犯罪道路。
再加上经济生活中,经济权力化,权力经济化的现象越来越严重地存在,公职人员为了收受、索取贿赂,利用职务之便给别人提供方便对于他们来说也就“正常”了。
其次,职务的可利用性使公务人员可以滥用职权实施职务犯罪。
职务本身存在的便利为职务犯罪提供了必要条件,而且职务犯罪往往是与行业不正之风联系在一起的,具有明显的行业特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职务犯罪的原因及预防措施分析近年来,作为腐败的极端形式的职务犯罪,已成为人类社会生活、经济生活、政治生活中的一颗毒瘤,它极大的损害社会正义,破坏着经济的发展,腐蚀着政治清明,各国对此都采取了大量的措施,我国政府对职务犯罪的防治工作更是将其列为重中之重。
从近年来的工作经验来看,检察机关所查处的职务犯罪案件的数量大致呈逐年上升趋势,且高级别的案件有所增加。
这一方面体现了我国政府对防治职务犯罪的的决心,但另一方面也体现了一个问题:职务犯罪现象仍在社会、经济、政治生活中普遍存在,很多隐藏的职务犯罪分子没有被发现、查办,反腐败工作依然面临着艰巨的任务。
本文旨在通过对职务犯罪的发生原因进行分析,并结合原因找出预防之方法。
一、职务犯罪的原因犯罪学认为:犯罪的原因是多元的。
职务犯罪作为犯罪的一种形式,其发生是有着深刻的历史和社会根源的。
主要表现在:(一) 职务犯罪有着深刻的历史原因。
我国经历了漫长的封建社会时期,而封建社会对官员的选拔制度是“跃龙门”式的科考制,在严格的等级制度约束下,由于对身份和地位的极度崇尚,多数人通过各种途径“跃龙门”,一旦获得一官半职,便利用所获得的特权进行各种“活动”。
权力、金钱居于社会的支配地位。
而由于历史原因,我国在从封建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进化的过程中只经历了短暂的资本主义发展,而对作为资本主义所具有、提倡的许多先进的内容却没有成熟的吸收。
可以说,这是一种意识形态的不完全进化。
我国就是在这样一种意识形态的不完全进化的背景下迈进了社会主义的门槛。
因此,官僚主义的腐朽思想及钱、权这两个封建等级社会所极度崇尚的东西被现今社会的多数人所“继承”下来。
在社会、政治、经济生活中则表现为对权力的崇拜和对金钱的贪婪,这种“利欲熏心”的官僚主义直接导致了一部分公职人员目无法律,走向犯罪道路,从检察机关所查处的职务犯罪案件来看,很多犯罪分子都是具有严重的官僚主义思想。
(二) 体制弊端是职务犯罪产生的重要原因。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展开了对城乡经济体制的全面改革,改革为我们的党和社会增加了活力,但在这种转换的过程中出现了两种体制并存的局面,两种体制在发挥有效作用的同时,其缺陷也叠加在一起,使得有的人钻管理的漏洞,抓住时机,混水摸鱼。
而在经济生活中,由于政企分开无法解除政治与经济之间的相互影响,经济权力化、权力经济化,权力与经济互相转化的现象还相当严重的存在,如果缺乏必要的监控机制,一些不正之风便成为职务犯罪的温床,在这中情况下,政府批文、领导的签字等都有可能成为商品。
因此,某些公职人员便可以利用手中的职权与有为了获得批件、批文的人进行权钱交易。
在这里,权和钱发生了共振的效应,从客观上为职务犯罪提供了可能。
另外,我国现行的政治体制中的权力配置存在着弊端。
首先是权力过于集中。
这是我国政党领导体制中的传统弊病。
邓小平同志早在改革开放之初就提出了党和国家领导制度中的重要弊端之一就是权力过分集中,过分集中往往把党的领导变成个人的领导,过分集中的权力为某些掌权的人提供了自由公用的可能,膨胀了个人意志。
其次,权力在使用过程中缺乏有力的制约和监督,没有制约的权力容易被滥用。
当权力过度集中而有失控或约束不力的情况下,个人的意志常会处于无压的情形下,从而使掌握权力的人随意使用手中的权力;而由于缺乏制约机制作保障,权力行为常常丧失原有的权威性和严肃性,得不到真正的贯彻。
所以说,权力越大就越是应当予以规范和约束。
而现实中则是相反,即权力地位越高,受到的制约和监督越弱,使得有些人有恃无恐,肆意妄为。
再次,权利对权力的监督力度不足。
这里说的权利是指法律赋予公民的监督权。
然而,在我国,监督制度尚未健全,权利对权力的制约缺乏有效的实现手段,公民对其权利行为组织性差,制度的保障也不够,对公职人员的各项权力遏制等方面尚未建立起严密的权利参与和保障制度,使得某些公务人员无视群众的抨击。
而权力一旦离开了人民群众的监督,必然会造成滥用的后果。
(三)法律制度的滞后和不健全是职务犯罪发生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我国经历了几千年的人治,虽然在某些封建王朝的某些时期也曾较为注重法律的作用,但其所谓的“法治”仍是建立在人治基础上的。
直到社会主义中国成立之后的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我国的法律制度仍处于极不完善的状态。
改革开放后,我国的立法活动才真正的步入正轨。
近年来我国虽每年都有不少新法律、法规、制度出台,但法律制度建设在飞速发展的社会政治经济生活中仍是显得滞后,与职务活动有关的法律制度的建设也不例外。
一是行政管理和其他公共事务管理法律制度不完善,公职人员在履行职务时主观性强,随意性强,缺乏明显的规范,使某些公职人员利用这些漏洞谋私利己,钻法律的空子。
二是惩治职务犯罪的刑事法律不够周密,远不能够适应职务犯罪层出不穷、五花八门的形势。
一些职务犯罪分子们仍逍遥法外。
三是有关打击和预防职务犯罪的法律保障不足,尤其是预防职务犯罪,迄今为止未见有一部相关的法律法规出台,这直接导致了预防职务犯罪无法可依,无法形成全国性的强有力的预防职务犯罪体系。
四是民主监督缺乏法律制度保障。
我国宪法规定: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虽有一些法律制度有关于群众监督的零散规定,但迄今也是没有一部关于民主监督的法律法规。
一些地方和部门在干部人事制度等方面缺乏科学的、具有足够透明度的、真正体现民意的、对人民负责的法律制度保证,使民主监督无法落实。
另外,我国长期以来由于行政权力的干预,往往使司法不能真正的独立依照法律对职务犯罪人作出公正的判决,这使很大一部分有腐败思想的公职人员心存侥幸,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助长了这种腐败思想的蔓延。
(四)公职人员个人素质低劣是职务犯罪的主观原因。
在现今在职的公职人员中有较大一部分素质较差。
首先是个人品质和政治素质低。
在同样的条件下,有的公职人员个人品质好,秉性忠直,不谋私利,任劳任怨,对于外界的各种诱惑能够自觉的抵制,在处理问题时能够秉公执法,在对待工作时能够认真负责,即使身处滋生职务犯罪的土壤中仍能将腐败拒之门外。
反观凡是参与职务犯罪的人员,由于缺乏传统革命思想的教化,大多没有良好的思想基础,又放松自身的学习,不注意改造自己的世界观,往往对名利的追求过于苛刻,不能够严格自律,因此,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极易受西方拜金主义、享乐注意和极端个人主义等腐朽思想的侵蚀,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使人生观、世界观产生错位,价值观扭曲,把手中的权力当作捞取金钱的工具,以权谋私、钱权交易,把工作的原则和规范抛之脑后,无视公正,最终走向了职务犯罪的道路。
其次是部分公职人员法制观念淡薄。
职务犯罪的人员大多数都是没有树立起牢固的法律观念,对法律、规章、制度缺乏足够的学习、认识和理解。
因此,其在实际工作中也就不可能自觉的遵照法律规定做到依法办事。
有很多一部分人往往会认为其在工作中不会出现问题,不会犯错误,就是出现违法违纪的情况后,仍然自我感觉良好,认为自己是正确的。
在这种心态支配之下,往往其对工作便会缺乏高标准和严格要求,不能兢兢业业的对待每一项工作(五)家庭因素对职务犯罪的影响。
家庭是通过血缘关系、婚姻关系和收养关系把人们联系在一起的最基本的社会单位,是社会微观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好的家庭风气对于社会风气的进步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
在倡导反腐倡廉的今天,家庭因素对职务犯罪的发生是有着重要影响的。
犯罪学普遍认为家庭对犯罪的发生有着直接的影响。
职务犯罪人员大多有着正常的家庭生活,有的公职人员的家庭成员常会提出不恰当的要求,而这些职务犯罪人员对于这些不恰当要求会产生趋同心理。
有的领导干部在单位一言九鼎,盛气凌人,可一进家门就成了“妻管严”,经“枕边风”一吹,就将国法、党纪吹到脑后。
有的则是因为子女对生活现状的不满而逼迫其利用手中权力去谋取私利以满足他们的“改善”生活的要求。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因为家庭成员之间的麻木不仁,使得这些公职人员失去了避免犯罪的最佳时机。
有的公职人员在产生以权谋私心理甚至已经初步开始进行犯罪活动的时候,由于缺少家庭成员的及时提醒,使大多数职务犯罪者错过预防形成犯罪的机会,使“开小差”的想法变为犯罪,小错酿成大错。
(六) 职务犯罪产生的其他原因。
由于受经济条件的制约,在社会上长期存在着分配不公,这也是我国社会当前存在的一个严重的问题。
有的人不付出任何劳动或付出很少劳动就可以一夜之间成为腰缠万贯的富翁,而有的公职人员的工资收入却几乎与这些人不成比例,这种生活条件的差距极易使公职人员产生内心的一种不平衡感,进而促成了一种攀比的心理行为。
当他们不能通过自己的工资收入来满足这种攀比心理的时候,必然会出卖手中的权力,通过出卖权力来获得他人已有的现代化生活设施。
这种出卖权力的行为表现则是出卖国家法律、贪赃枉法、私放罪犯、出卖国家机密等行为。
贪污、受贿、行贿、挪用等职务犯罪便由此而生。
而权力一旦成为交换或掠夺的手段,就必然会形成腐败,权力的腐败又继续制造着分配不公,刺激不正当竞争,如此恶性循环,诱发了层出不穷的职务犯罪活动。
还有个因素就是长期的闭关自守,客观上使公职人员的思想较为单纯,在对外开放之后,人们的视野之间宽阔起来,发达国家的高水平生活打破了公职人员的心理平衡,资产阶级的生活方式对部分人产生了巨大的诱惑。
资本主义的金钱观对传统的价值理念产生了冲击。
许多公职人员由于对高水平生活的盲目崇拜和向往,最终没能经得住诱惑,形成职务犯罪。
另外,由于改革开放,对于国外的一些体制和制度的引入,在一段时期内与我国的固有体制和制度产生矛盾摩擦,容易造成一些漏洞,为职务犯罪的进行提供了可乘之机。
二、职务犯罪的预防对策高发的职务犯罪活动对社会的政治经济造成了极坏的影响,权力的腐败严重破坏了国家政治和法制的统一。
各种滥用权力的行为侵犯着公民的合法权益,导致法制权威的极度削弱,引发、激化社会矛盾,破坏社会稳定。
权力的腐败刺激的不正当竞争催发经济利益冲突,直接破坏了按劳分配和等价交换的原则,破坏了市场秩序,造成经济局面的混乱,损害了健康的社会经济机制。
另外,权力腐败助长了腐败没落思想,使人民群众对现代化事业的失去信心,并产生了对党的领导执政的不信任。
所以说,要保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保证社会主义现代化政治、经济、文化建设的顺利进行,就必须从根本上要消灭以职务犯罪为代表的腐败行为,而要根除职务犯罪,就必须重视职务犯罪的预防工作。
预防是治理的最好手段。
这是从古至今所共识的。
在我国古代,许多思想家都对预防的重要性有所阐述:“君子以思患而豫防之”[1],“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2],“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3]。
国外的思想家对此同样也有着类似的言论。
孟德斯鸠说:“一个良好的立法者关心预防犯罪多于惩罚犯罪,注意激励良好风格,多于试用刑罚。
”[4]。
柏拉图、边沁、马克思等思想家同样支持并主张此种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