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高血压治疗的研究现状及进展(初)
高血压毕业论文

高血压毕业论文高血压毕业论文高血压,也被称为动脉性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其特征是持续性的血压升高。
高血压是一种全球性的健康问题,不仅在发达国家,而且在发展中国家也日益普遍。
据统计,全球有超过10亿人患有高血压,而这个数字还在不断增加。
高血压是导致心脏病、脑卒中、肾脏疾病等严重并发症的主要原因之一。
因此,对高血压的研究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高血压的发病机制非常复杂,涉及多个因素的相互作用。
遗传因素、生活方式、饮食习惯、体重、年龄等都与高血压的发生有关。
在遗传因素方面,研究发现高血压在家族中有聚集现象,即如果一个人的父母或近亲患有高血压,那么他患高血压的风险也会增加。
此外,生活方式也是高血压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长期的不良生活方式,如缺乏运动、高盐饮食、酗酒和吸烟等,都会增加高血压的发生风险。
高血压的诊断主要依据是血压的测量。
正常血压的范围是收缩压小于120毫米汞柱,舒张压小于80毫米汞柱。
而高血压的定义是收缩压大于等于140毫米汞柱,或舒张压大于等于90毫米汞柱。
高血压通常没有明显的症状,因此被称为“无声的杀手”。
很多人在发现自己患有高血压时已经出现了心脏病、脑卒中等并发症。
因此,定期测量血压对于早期发现高血压非常重要。
高血压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是通过控制血压来减少心脏病、脑卒中等并发症的发生。
常用的药物有钙通道阻滞剂、β受体阻滞剂、利尿剂等。
此外,非药物治疗也是控制高血压的重要手段。
非药物治疗包括改变生活方式、控制体重、限制盐摄入、增加运动等。
这些措施可以帮助控制血压,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除了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心理治疗也被认为是高血压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研究发现,心理压力与高血压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
长期的心理压力会导致神经内分泌系统的紊乱,进而影响血压的调节。
因此,通过心理治疗来减轻心理压力,对于控制高血压具有积极的作用。
心理治疗可以包括放松训练、认知行为疗法、心理咨询等。
高血压治疗进展

高血压治疗进展一、本文概述高血压,被誉为“沉默的杀手”,是全球范围内普遍存在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
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高血压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且年轻化趋势日益明显。
这使得高血压的治疗与防控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旨在概述高血压治疗领域的最新进展,包括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以及新型治疗策略的研究动态,以期为临床医生和科研人员提供有益的参考,同时也为患者提供更为科学、有效的治疗选择。
本文将回顾高血压治疗的历史演变,分析传统治疗方法的优势与不足。
在此基础上,重点介绍近年来高血压药物治疗方面的新突破,包括新型降压药物的研发、药物联合应用策略的优化以及个体化治疗方案的制定等。
本文还将关注非药物治疗手段的发展,如生活方式调整、运动康复、心理干预等。
这些非药物治疗方法在高血压的综合管理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对于降低血压、减少并发症发生具有显著效果。
本文将探讨新型治疗策略的研究进展,包括基因治疗、细胞治疗等前沿技术。
这些新型治疗策略为高血压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有望在未来实现更为精准、高效的治疗目标。
通过本文的阐述,我们希望能够为高血压的治疗与防控工作提供更为全面、深入的认识,推动高血压诊疗技术的不断进步,为广大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二、高血压治疗的历史回顾高血压,这个现代社会的常见疾病,其治疗历史可谓源远流长。
在高血压治疗的漫长历程中,医学界不断探索、实践,逐步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治疗体系。
早期的高血压治疗主要依赖于生活方式的调整,如控制饮食、增加运动等。
然而,随着医学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单纯的生活方式调整并不能完全控制高血压。
于是,药物治疗逐渐成为了高血压治疗的主流。
在药物治疗方面,最初的降压药物主要是利尿剂,它们通过增加尿量来降低血压。
然而,利尿剂并不能解决所有类型的高血压,且长期使用可能带来电解质紊乱等副作用。
随后,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和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等药物相继问世,这些药物的作用机制各不相同,为高血压治疗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研究报告:高血压发病机制研究与治疗新进展

研究报告:高血压发病机制研究与治疗新进展高血压(hypertension)是一种以动脉压升高为特征的慢性疾病,是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
高血压对人体健康造成的危害十分严重,可以引发心脏病、脑卒中、肾脏疾病等多种并发症。
因此,研究高血压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一直以来都备受关注。
本篇研究报告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高血压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新进展:一、遗传与环境因素对高血压的影响高血压的发病机制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包括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
遗传研究表明,某些基因与高血压的发生有密切关系,例如RAAS基因和细胞色素P450基因。
此外,环境因素如不良的生活习惯、高盐饮食、肥胖等也会导致高血压的发生。
深入研究遗传和环境因素对高血压的影响,有助于找到更有效的治疗方法。
二、血压调节机制的研究进展人体的血压受到多个调节机制的影响,如交感神经系统、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以及内皮细胞因子等。
最新研究发现,交感神经神经元具有可塑性,可以通过脊髓控制血压,这为高血压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此外,RAAS系统在高血压的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相关药物的研发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三、微生态与高血压的关系近年来,微生态研究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肠道菌群与高血压存在一定关系。
肠道菌群的失调可能导致慢性炎症反应和血管内皮功能异常,从而引发高血压。
了解肠道菌群与高血压的关系,对预防和治疗高血压具有一定的意义。
四、靶向治疗策略的新进展传统的高血压治疗主要是通过降低血压来减少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
然而,研究发现,单一降压药物治疗效果有限,单纯依靠血压控制难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
因此,研究人员提出了靶向治疗策略,即通过调节高血压发病机制的关键环节,寻找更有效的治疗方法。
例如,针对RAAS系统、交感神经系统和炎症反应等靶点进行干预,以期实现更好的治疗效果。
五、个体化治疗的前景随着精准医学的发展,个体化治疗成为研究热点。
高血压基础研究现状与进展

高血压基础研究现状与进展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全球范围内患病率不断上升。
它会对心血管系统产生长期负面影响,导致心脏病、脑卒中、肾病等多种并发症。
本文将概述高血压的基础研究现状与进展,包括定义、流行现状、危害,以及近年来在高血压基础研究领域所取得的重要成果和发现,最后探讨未来的研究方向和发展趋势。
高血压是指血液在血管中持续异常增高,产生对血管壁的压力,导致血管受损和功能障碍。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定义,收缩压≥140毫米汞柱(mmHg)或舒张压≥90毫米汞柱即可诊断为高血压。
高血压在全球范围内的流行现状十分严峻,全球患病率约为24%,每年因高血压导致的死亡人数超过1000万。
高血压的危害不容忽视,长期高血压会导致血管壁受损、动脉粥样硬化,进而引发心肌梗死、脑卒中、肾病等严重并发症。
高血压还会对重要脏器如心、脑、肾造成损害,导致功能衰竭。
因此,预防和控制高血压对于维护人类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高血压基础研究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以下是几个重要的研究成果和发现:引发高血压的原因:遗传因素、年龄、性别、饮食、身体质量指数(BMI)、缺乏运动、吸烟、饮酒、糖尿病、高胆固醇血症等都是高血压发病的危险因素。
其中,遗传因素是高血压发病最重要的原因之一,但环境因素如饮食、生活习惯等也对高血压的发生产生重要影响。
高血压的规律和特点:研究发现,高血压发病存在一定的规律和特点。
例如,性别和年龄对高血压的发病有重要影响。
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女性在更年期后发病率上升。
高血压发病还呈现出地域差异,部分地区高血压患病率较高。
研究还发现,血压水平与心血管疾病风险密切相关,血压每升高10毫米汞柱,心血管疾病风险增加19%。
药物治疗的新发现:降压药物治疗是控制高血压的重要手段。
近年来,有关降压药物的研究不断取得突破。
例如,沙坦类降压药物在降压的同时还能改善肾脏功能、降低心血管事件风险;新型降压药物如直接口服的利尿剂提供了更为方便的选择,特别适合于老年人及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还有研究发现,不同降压药物之间存在协同作用,联合用药治疗效果更佳。
高血压课题研究论文(五篇):高血压药物治疗研究分析、高尿酸血症发病机制及药物治疗研究…

高血压课题研究论文(五篇)内容提要:1、高血压药物治疗研究分析2、高尿酸血症发病机制及药物治疗研究3、原发性高血压药物联合治疗临床疗效4、难治性高血压与中医体质相关性分析5、药物治疗高血压患者临床疗效分析全文总字数:17642 字篇一:高血压药物治疗研究分析高血压药物治疗研究分析【摘要】高血压是以血压持续上升,长期超过正常值为特征的慢性疾病,目前与冠心病、糖尿病列为危害人类健康的三大疾病,高血压不仅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对其生活和工作也造成极大影响,若不及时控制和治疗,长期高血压容易引发其他严重心血管疾病,是促进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进展的主要原因之一。
治疗高血压主要以降压为主,目前临床常用的高血压治疗药物有很多,本文将详细对高血压药物展开研究分析,具体论述其治疗效果和方法。
【关键词】高血压;药物治疗;研究进展高血压属于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从流行病学角度分析,高血压的好发人群为老年人和肥胖人群,近些年来,随着人们饮食、生活习惯的改变,老龄化问题加剧,高血压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如何良好控制和治疗高血压疾病已成为全球性关注的问题之一[1-2]。
临床大部分高血压患者均为II期和III期,由于老年人的身体机能随年龄的上升而下降,很多老年人存在肝肾功能下降,体脂堆积、肌肉减少,进而对营养物质的代谢能力就会下降,最终引发高血压,此病无法彻底根治,只能长期服药控制[3]。
下文将系统的阐述高血压疾病特点以及药物治疗效果。
1高血压的临床疾病特点一个健康人的收缩压水平≤140mmHg,舒张压水平≤90mmHg,而高血压患者在世界卫生组织中的判断为当血压水平超出正常值。
导致高血压产生的原因有很多,由血液循环障碍导致动脉血管外周阻力增大;肾功能障碍使得肾小球过滤临床下降,导致血容量增高、血压上升;中枢神经障碍引发高血压;长期紧张的精神压力导致体内肾上腺素增多,机体大脑皮质处于兴奋状态,血管收缩、舒张功能障碍,最终引发高血压;长期暴饮暴食,过量摄入脂肪、蛋白质、胆固醇及油腻性食物,导致血脂水平上升;年龄增高,机体代谢功能和血压调节能力衰退,脂质物质堆积冠状动脉血管内导致高血压发生[4-5]。
高血压的治疗现状与发展

高血压的治疗现状与发展
高血压是世界上最常见的慢性病之一,全球超过1.3亿人口遭受着它的侵害,引起的死亡病例占全球死亡病例的20%以上,因此,治疗高血压的方法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
一、现行治疗方法
1、饮食调理
调整饮食,以改善高血压病人的营养状况和免疫力,保持血管的健康状态,减少高血压带来的危害;有利于改善饮食结构,减少高脂肪高盐食品的摄入,增加维生素、低脂肪、低盐的植物性食物和海鲜的摄入,加强体力活动。
2、药物治疗
采用一定的药物治疗高血压,目前常用的降压药有硝酸咪唑、氨氯地平、洛美沙星等,也有一些新型的降压药物,如钙拮抗剂、抗胆碱药物、类固醇拮抗剂等,而且有些特例情况,还使用其他一些药物,如抗凝药、促肾上腺素分泌药、血管扩张剂等。
3、非药物治疗
非药物治疗,以改善高压病人的睡眠、心情、生活、运动等,有助于改善血管紧张症状,减少患者活动量,恢复正常的心血管系统功能。
保持良好的心态,及时放松身心,避免精神刺激和压力,适当运动,促进血液循环,减少血管紧张症状,改善血液循环,良好的生活习惯也是非常重要的治疗措施。
高血压病治疗新进展展望

高血压病治疗新进展展望我们要明确高血压病的危害。
高血压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长期未得到有效控制,会导致心、脑、肾等靶器官的损害,甚至引发心脑血管事件,对人类的健康和生命构成威胁。
在过去,高血压病的治疗主要依靠药物治疗,如钙离子拮抗剂、ACEI类药物、ARB类药物等。
这些药物能有效降低血压,减少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
然而,药物治疗并非万能,有些患者对药物有不良反应,有些患者因各种原因无法坚持服药,这使得高血压病的治疗面临一定的挑战。
除了生活方式的干预,中医治疗也逐渐受到重视。
中医治疗包括中药、针灸、推拿等方法。
中药治疗高血压病的历史悠久,许多中药具有降血压、保护靶器官的作用。
针灸和推拿通过对特定穴位的刺激,能调节气血,平衡阴阳,达到降低血压的效果。
在治疗高血压病的征途上,药物治疗曾经是唯一的道路。
钙离子拮抗剂、ACEI类药物、ARB类药物等,这些曾经是我们对抗高血压的利器。
然而,药物并非适用于每一个人,也并非没有副作用。
有些患者对药物有不良反应,有些患者因各种原因无法坚持服药,这让我深感治疗高血压病的挑战。
然而,科技的进步带来了新的希望。
非药物治疗,如生活方式的干预,成为了治疗高血压病的基础和重要手段。
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这些都是我深入研究后,深信可以有效控制高血压的方法。
我看到了生活方式的干预在治疗高血压病中的重要性,也看到了它在预防心脑血管事件中的潜力。
中医治疗也逐渐展现出了它的魅力。
中药、针灸、推拿,这些都是我深入研究后,深信可以有效治疗高血压病的方法。
我看到了中医治疗在治疗高血压病中的作用,也看到了它在保护靶器官中的潜力。
基因治疗的研究也让我感到兴奋。
基因治疗是一种新兴的治疗方法,它有潜力成为高血压病治疗的重要手段。
我看到了基因治疗在治疗高血压病中的希望,也看到了它在个性化治疗中的潜力。
总的来说,高血压病的治疗新进展让我充满了希望。
我相信,随着非药物治疗、中医治疗、基因治疗等方法的发展,加上生活方式的干预和智能化管理,高血压病的治疗将更加高效、便捷。
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的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的研究进展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严重影响着全球各地的人们。
传统的中医药治疗方法在控制高血压方面具有显著的疗效,并且逐渐得到了广泛应用。
本文旨在探讨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的研究进展,包括针灸、中药、按摩和气功等方面的疗效及其具体技巧。
一、针灸治疗针灸是中医药理论和治疗方法之一,通过刺激穴位来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在高血压的治疗中,经过多年的实践和研究,针灸已经被广泛应用于临床。
在治疗过程中,选择合适的穴位如内关穴、太冲穴、风池穴等进行刺激,可以有效地降低血压,改善血液循环。
此外,针灸还可以调整患者的神经内分泌系统,增强机体的自我调节能力。
二、中药治疗中药治疗高血压是一种综合疗法,通过中药的药性来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以达到降压的目的。
常用的中药有山楂、天麻、丹参等,这些中药以其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在临床上被广泛使用。
同时,中药的配方和用法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医生可以根据患者的体质和病情进行个体化的调整,以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三、按摩疗法按摩是中医药传统疗法之一,通过按摩特定的穴位或者经络来促进血液循环、舒缓痉挛、减轻压力等。
在治疗高血压方面,常用的按摩手法有揉、按、点等。
揉是通过用手掌或者指腹轻轻揉动穴位,可以缓解血管的紧张,有效降低血压。
按是用力按压穴位,可以刺激相关的神经和经络,增强组织的功能。
点是用手指轻点穴位,以达到调整体内阴阳平衡的作用。
四、气功运动气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调节呼吸和运动来调整身心状态和促进健康。
在治疗高血压方面,常用的气功运动有太极拳、八段锦等。
这些运动以舒缓缓慢的动作为主,通过呼吸和身体的协调运动,可以放松神经系统、降低血压,从而达到治疗高血压的目的。
总结起来,传统中医药在治疗高血压方面具有显著的疗效。
针灸、中药、按摩和气功等治疗方法,通过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改善血液循环、放松神经系统等方式,有效地降低血压,改善患者的身体状况。
高血压患者的降压治疗新进展

高血压患者的降压治疗新进展高血压是一种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被认为是心血管疾病、脑卒中和慢性肾脏病的主要风险因素之一。
降低高血压可显著降低心血管事件和死亡的发生率。
随着科技和医学的进步,高血压患者的降压治疗也在不断取得新的进展。
本文将重点介绍高血压患者降压治疗的新进展和相关治疗策略。
一、个体化治疗策略以往的高血压治疗主要采用统一的药物治疗方案,忽视了患者的个体差异。
然而,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个体化治疗策略能够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的依从性。
现代高血压治疗注重根据患者的血压水平、心血管病风险评估、年龄、性别、合并疾病等因素,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例如,对于高血压伴有糖尿病的患者,降压治疗可以结合控制血糖的药物,并重点关注肾脏保护作用。
二、联合用药针对一些难以控制的高血压患者,单一药物治疗常常难以达到理想的降压效果。
因此,联合用药已成为管理这类患者的重要策略之一。
联合用药指的是同时应用两种或以上不同药物进行治疗。
联合用药不仅可以增加降压效果,还可以降低药物副作用,减少心血管事件和死亡的风险。
目前,联合用药方案的选择和调整主要依据患者的血压水平和耐受性。
例如,联合应用ACEI(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CCB(钙通道阻滞剂)常常被应用于高血压伴有冠心病或糖尿病的患者。
三、靶器官保护治疗除了降低血压,保护心血管和肾脏也是高血压治疗的重要目标之一。
相对于单纯的血压控制,靶器官保护治疗能够提供更全面的保护效果。
例如,ACEI和ARB(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具有肾脏保护作用,可以减缓肾功能衰竭的进展,降低肾脏疾病相关的心血管风险。
另外,钙通道阻滞剂和β受体阻滞剂也被广泛应用于高血压患者,具有保护心脏和冠状动脉的作用。
四、药物研究和新药开发随着对高血压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越来越多的新药物被提出和应用于高血压治疗。
例如,最近研发的ARNI(血管紧张素受体-神经肽酶抑制剂)在降低血压的同时还具有减轻心力衰竭症状的作用。
高血压毕业论文

高血压毕业论文高血压,作为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其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逐年上升,对人类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
本文旨在探讨高血压的发病机制、诊断标准、治疗方法以及预防措施,为高血压的临床治疗和健康管理提供参考。
高血压的发病机制复杂,涉及遗传因素、环境因素以及生活方式等多种因素。
遗传因素在高血压的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研究表明,高血压患者的子女患病风险较普通人高。
环境因素如高盐饮食、高脂饮食、饮酒、吸烟等也是高血压发病的重要诱因。
此外,不良的生活方式,如缺乏运动、长期精神压力等,也会增加高血压的发病风险。
在高血压的诊断方面,目前国际上普遍采用的诊断标准是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
对于高血压患者,除了血压测量外,还应进行心电图、超声心动图、血液生化等检查,以评估高血压对心脏、肾脏等器官的损害程度。
治疗高血压的主要目标是降低血压至目标水平,减少心血管事件的风险。
治疗策略包括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主要包括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ACE抑制剂和ARB类药物等。
非药物治疗包括生活方式的调整,如减少盐摄入、增加运动、戒烟限酒、减轻体重等。
预防高血压是减少高血压发病率的关键。
预防措施包括:1) 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均衡饮食、适量运动、避免吸烟和过量饮酒;2) 定期进行血压监测,尤其是有高血压家族史的人群;3) 对于高血压前期患者,应采取积极的干预措施,如改善生活方式、控制体重等,以降低高血压的发病风险。
综上所述,高血压的防治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综合考虑遗传、环境和生活方式等多方面因素。
通过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措施,可以显著降低高血压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未来的研究应进一步探索高血压的发病机制,开发新的治疗药物和方法,为高血压的防治提供更多的科学依据。
高血压治疗的研究现状及进展-毕业论文

高血压治疗的研究现状及进展-毕业论文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病,是指动脉血压持续升高,常常伴随着心、脑、肾等器官的损害,严重危害人民健康。
高血压患病率逐年增高,已成为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
通过对高血压治疗现状及进展的了解,可以更好地指导临床治疗,减少高血压患者的痛苦,提高生活质量。
高血压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以及介入手术治疗三个方面。
在药物治疗方面,降压药是目前治疗高血压的主要手段。
ACEI、ARB、CCB、利尿剂及β受体阻滞剂等药物是常用的降压药,它们的作用机制不同,有些作用于心脏,有些作用于血管,通过不同的途径降低血压。
一些新型降压药物如直接肾素抑制剂(DRI)在临床应用中表现出了一定的优势。
除了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也是降低高血压的重要措施。
非药物治疗包括体育锻炼、饮食控制、给予心理支持等。
研究表明,坚持健康的饮食和适量的锻炼不仅能够有效预防和控制高血压,还能减少其他慢性疾病的发生。
最后是介入手术治疗,也就是开展冠心病介入治疗的方法。
近年来,介入手术治疗在高血压治疗中逐渐应用,比如经皮主动脉瓣置换术、肾动脉球囊扩张术、肾动脉内部支架植入术等等。
尽管高血压的治疗方法不断进步,但仍有许多挑战和机遇。
例如,新型降压药的研发和临床应用,个体化降压方案的制定,对抗高血压的心理干预等等,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更深入的研究和探索。
总之,高血压的治疗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要经过全面的检查和评估,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制定最适合的治疗方案。
通过不断的研究和实践,我们相信将来一定会有更多更好的治疗方法出现,最终帮助高血压患者早日康复。
中医治疗高血压的临床疗效论文(共2篇)

中医治疗高血压的临床疗效论文(共2篇)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第1篇:中医治疗高血压的进展综述高血压病在中国成人发病率很高,临床极为常见。
国内外诸多研究表明: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病改善症状效果明显,能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降压作用缓和持久,稳定血压较好,且毒副作用小。
近年来,在广大中医工作者的不懈努力下,中医治疗局血压病在治法、方约、中医约降压机制、病因、病机与症候等方面有了重要进展。
笔者下面就近年来中医治疗高血压病在中药内服、针灸、中药敷贴、穴位按摩、药枕、浴足疗法等方面取得的最新进展,进行较为详细的综述。
1中药内服高血压病多以本虚标实、肝肾阴亏、风阳上扰、阴阳失调、气血失和为其病机。
钟春峨1采用加味天麻汤(方药组成:半夏12g,天麻6g,白术12g,茯苳12g,竹茹9g,陈皮9g甘草6g砂仁3g,生姜3g,大枣5枚)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经过4周服药治疗,有效率为%。
钟春峨认为:方中天麻、钩藤燥湿化痰,平肝熄风;石决明、牛膝有消痞散结、活血化疲之功效;杜仲、桑寄生补益肝肾;女贞子、旱莲草滋肾清热安神,健脾渗湿。
诸药配伍,可标本兼顾,使全身血脉畅通,阴阳平衡,共奏平肝潜阳、滋养肝肾之效。
王儒平等2从病机入手,采用天麻钩藤饮合杞菊地黄汤口服,即滋阴潜阳、平肝熄风法,使阴阳协调而达平和,起到明显的降压效果,有效率为%。
孟元等3认为,中草药通过整体调节,避免了西药相对单一作用机制的弊端;在降压同时,对于改善血压变异性具有独特优势;同时强调中药治疗高血压病,需要缜密的组方、科学的制剂量化。
降压作用机制和量效关系亦十分重要,针对不同类型的血压昼夜节律应调整处方,制订更合理的个体化方案,选用滋生青阳汤(药物组成:白芍25g,生地黄15g,熟地黄25g,生石决明40g,草决明15g,天麻15g,桑叶10g,薄荷10g,麦冬30g,钩藤30g,野菊花15g,葛根15g,柴胡6g,当归15g,怀牛膝15g)加减治疗阴虚阳亢型高血压35例,收效满意。
高血压治疗的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

高血压治疗的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病,它会导致心脏病、中风和肾病等严重后果。
据统计,全球有10亿人患有高血压,因此,高血压的诊断和治疗越来越受到关注。
目前,高血压的治疗主要有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两种方法。
药物治疗主要包括四类药物:利尿剂、钙通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抑制剂和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
这些药物往往需要长期服用,然而,长期的药物治疗往往导致患者出现副作用,如肌肉疼痛、头痛、便秘等。
因此,非药物治疗也越来越受到关注,如改变生活方式,如改善饮食、增加运动、戒烟戒酒等。
这些改变生活方式的措施,可以有效地减轻高血压患者的症状。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高血压治疗的发展也是一个不断更新和改进的过程。
在治疗高血压方面,有两个比较新兴的技术:它们分别是构建动脉套和肾交感神经阻滞。
动脉套是一种治疗高血压的新方法。
它是通过植入一个小型的金属套管在腹部主动脉上实现的。
这个金属套管能够减小腹部主动脉的直径,从而降低血压。
这种方法尚处于实验阶段,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临床试验。
肾交感神经阻滞是另一种神经介入治疗方法,它是通过射频消融或放射性栓塞技术阻止肾脏中的交感神经输入。
这可以减少肾素-血管收缩素-醛固酮系统的活性,从而降低血压。
这种治疗方式目前正在进行临床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肾交感神经阻滞可以显著降低高血压患者的血压。
总之,高血压的治疗离不开药物和非药物治疗。
虽然当前的标准药物治疗已经越来越完善,但是仍需要通过不断探索新的治疗方法来提高治疗效果,减轻患者的痛苦。
在未来,医学科技的进步将继续推动高血压治疗的创新和发展,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方案,提高生活质量。
高血压研究的现状与前沿

高血压研究的现状与前沿血压是体内血液对动脉壁施加的压力,由心脏收缩和舒张两个阶段产生,单位是毫米汞柱(mmHg)。
高血压指的是血压持续升高,超过正常范围(收缩压≥140 mmHg,舒张压≥90 mmHg),这是一种较常见的慢性病,会增加患者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是导致全球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高血压的原因较为复杂,遗传、环境、生活习惯、药物等都可能成为高血压的诱因,其中家族遗传是其危险因素之一。
高血压研究的目前主要集中在疾病机制、预防、治疗等方面。
一、高血压的疾病机制高血压的机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血管收缩与舒张功能障碍在高血压患者的动脉血管内膜上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病变,导致血管收缩与舒张功能障碍,从而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2. 细胞内钙离子的异常流动高血压患者在肌细胞内钙离子的异常流动中会受到影响,从而导致血管的舒张收缩功能紊乱。
3.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失调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是人体内的一种代谢调节系统,它通过调节血管收缩和舒张,影响血压的稳定性。
在高血压患者中,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失调,从而加重血管收缩的紊乱和高血压的发生。
二、高血压的预防高血压的预防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 均衡的饮食结构饮食结构对预防高血压有重要作用。
推荐患者多吃蔬菜和水果,少吃甜食、油腻食物和含糖饮料。
适当摄入低脂肪、低盐、高膳食纤维和高钾的食物,比如粗粮、豆类、鱼类、瘦肉等,能有效减少体内胆固醇和脂肪含量,有利于血压的控制。
2. 科学的运动方式适量的运动是保持血压正常的关键之一。
应该选择自己喜欢的运动方式,例如步行、慢跑、游泳、瑜伽等,并坚持均衡、适量且持续的运动,最好控制在30分钟至1小时的情况下,每周至少3次。
3. 合理的生活习惯良好的生活习惯不仅能降低高血压的发病率,还能避免其他疾病和慢性病的危害。
应该养成定时作息,按时就餐,戒烟限酒等良好生活习惯。
此外,还应该减少压力和负面情绪,保持心态平和。
三、高血压的治疗1.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高血压患者治疗的主要措施之一。
高血压健康管理的现状分析论文

饮食:高盐、 运动:缺乏
高脂、高糖 运动,久坐
饮食
不动
睡眠:睡眠 不足,作息 不规律
吸烟:吸烟 对高血压有 负面影响
饮酒:过量饮 酒对高血压有 负面影响
心理压力:心 理压力过大, 容易导致高血 压
情绪波动:情绪波 动可能导致血压升 高
心理压力:心理压 力可能导致血压升 高
焦虑和抑郁:焦虑 和抑郁可能导致血 压升高
高血压患者数量逐年增加,已成为全球公共卫生问题
目前高血压健康管理存在诸多问题,如患者依从性差、治疗效果不佳等
加强高血压健康管理,提高患者依从性,改善治疗效果,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展望未来,随着科技的发展,高血压健康管理将更加智能化、个性化,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服 务。
研究不足:目前高血压健康管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 药物治疗方面,对非药物治疗、生活方式干预等方 面的研究较少。
并发症发生率:高血压患者发生并发症 的比例
医疗费用:高血压患者医疗费用的变化 情况
患者满意度:高血压患者对健康管理服 务的满意度
血压测量:通 过血压计测量 血压,了解血
压变化情况
健康问卷调查: 健康档案管理:
通过问卷调查 建立高血压患
了解高血压患 者的健康档案,
者的健康状况 记录血压变化
和生活习惯
和治疗情况
健康教育:通 过健康教育提 高高血压患者 的健康意识和 自我管理能力
血压监测设备: 使用智能血压 监测设备,实 时监测血压变 化并上传至云
端进行分析
健康数据分析: 通过对血压监 测数据进行分 析,评估高血 压健康管理的
效果
血压控制率: 高血压患者 血压控制情 况
并发症发生 率:高血压 患者并发症 发生情况
高血压的治疗现状与发展

高血压的治疗现状与发展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全球范围内都存在着许多高血压患者。
其严重程度以及对心脑血管健康的影响使得高血压治疗始终备受关注。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高血压的治疗逐渐得到改进和发展,为患者提供了更多选择和更有效的治疗方法。
本文将就高血压的治疗现状与发展进行探讨。
第一部分:高血压的治疗现状高血压治疗的首要目标是降低血压,减少血管及器官的损害程度。
目前,高血压的治疗主要包括非药物治疗和药物治疗两种方式。
非药物治疗主要包括改变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如控制体重、戒烟、限制饮酒、减少食盐摄入等。
此外,适量的有氧运动也可以有效地帮助降低血压。
这种治疗方式相对简单,无药物副作用,可以作为初始治疗的选择。
药物治疗是高血压患者常用的治疗方式。
根据病情的不同,可以选用不同类型的降压药物,如钙通道阻滞剂、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
这些药物可以降低血压,减少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并且一般来说具有较好的耐受性。
第二部分:高血压治疗的发展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医学研究的深入,高血压的治疗也在不断发展。
以下是近年来高血压治疗领域的一些新进展。
1.个体化治疗:高血压治疗正逐渐向个体化方向发展。
根据每个患者的具体情况,包括病因、年龄、性别、合并疾病等,选择最适合的治疗方案。
这有助于提高治疗成功率,减少副作用。
2.血压控制目标的更新:过去,高血压的治疗目标主要是控制收缩压,即“140/90 mmHg”。
然而,最新的指南将控制目标降至“130/80 mmHg”以降低心脑血管事件的风险。
这意味着治疗的要求更高,同时也给医生和患者带来了新的挑战。
3.靶向治疗:除了传统的降压药物外,研究人员还在寻找一些新的靶向治疗方法。
例如,针对细胞增殖途径的药物可以减少血管损伤;新型的利尿剂可以减轻液体潴留等。
这些新的靶向治疗方法有望提供更精确的治疗效果。
4.生物反馈治疗:生物反馈治疗是一种新兴的非药物治疗方法,通过监测和调节生理信号,帮助患者自我调节血压。
【毕业论文】高血压治疗的研究现状及进展(初)

Hubei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本科毕业论文题目:高血压治疗的研究现状及进展姓名:张西南指导老师:学号: 201003021专业:药学班级: 2010级药学(3)班实习单位:完成日期: 2014 年 5 月 1 日学位论文作者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
本人完全了解有关保障、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有关学位论文管理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
同意本论文被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和查阅。
本学位论文内容不涉及国家机密。
论文题目:高血压治疗的研究现状及进展实习单位:作者签名:张西南指导老师:2014 年 5 月 1 日目录1 前言 (4)2 高血压的研究历史 (5)3 高血压药物的现状 (5)3.1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抑制药 (5)3.2 Ca2+通道阻滞剂 (6)3.3 利尿药 (6)3.4 交感神经抑制药 (7)3.5 血管扩张药 (8)3.5.1 直接扩血管药 (8)3.5.2 钾通道开放药 (8)4 高血压的治疗趋势 (8)5 总结 (10)参考文献 (10)高血压治疗的研究现状及进展摘要:在高血压百年的认识过程中,高血压不再被认为是局限于心血管系统受累的疾病,而是多种心血管危险因素聚集、遗传的综合征,可称之为高血压综合征。
改变对高血压传统认识,对于评价高血压治疗手段,重新评价降压药物和研发新药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高血压;抗高血压药物;应用现状;研究进展Abstract:In the process of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high blood pressure in one hundred, suffered high blood pressure is no longer regarded as limited to the cardiovascular system diseases, but a variety of cardiovascular risk factors together, genetic syndrome, can be called hypertension syndrome. Change the traditional understanding of hypertension, hypertension treatment for evaluation, evaluation of antihypertensive drugs and drug development has important significance.Keywords:hypertension;anti hypertensive drugs;application status;research progress1 前言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疾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之一,长期高血压将引发人体多个靶器官损伤疾病,如:冠心病、心力衰竭、中风、外周血管病以及肾脏损害,其危害更甚于高血压病本身,因此,有效控制血压是防治高血压病及靶器官损伤的关键。
高血压的病因研究与治疗进展

高血压的病因研究与治疗进展导言高血压是一种普遍存在的心血管疾病,其患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
它是指人体动脉血压长期持续升高,造成心、脑、肾、眼等器官的损伤和功能扰乱。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高血压的患病率不断上升,已成为全球公共卫生问题。
本文将从高血压的病因和治疗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病因1. 遗传因素高血压在人群中的分布显示出明显的遗传倾向。
有研究表明,造成早发性高血压的基因有多个,其中包括多基因遗传、单基因遗传、多效遗传、环境因素等等。
2. 环境因素外界环境对高血压的发生和发展影响较大。
如饮食习惯、生活方式、心理因素等。
高盐饮食、吸烟、饮酒、缺乏锻炼、心理压力等行为和习惯,是影响高血压发生的主要因素。
3. 内因素内分泌、神经、肾脏、心脏功能等多个系统的失调,均可能导致高血压的发生。
如垂体-肾上腺轴(HPA轴)的紊乱,会使体内肾上腺皮质激素水平升高,从而引起高血压的发生。
治疗进展1. 药物治疗目前治疗高血压的药物有多种,主要包括ACEI(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RB(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CCB(钙通道阻滞剂)、利尿剂等。
根据不同情况,采用不同药物的组合治疗,能够有效地控制高血压的发展。
2. 介入手术治疗介入手术治疗主要包括球囊扩张、支架植入等。
这类治疗可以疏通阻塞、增宽血管,有助于改善局部血液循环表现。
3. 生活干预合理饮食、适量锻炼、戒烟限酒、心理疏导等措施,也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体质状况,对治疗高血压起到积极的作用。
结语高血压的预防和治疗,需要综合多种因素进行全面考虑。
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未来高血压的诊断和治疗将越来越个体化、精准化。
同时,大众教育意识的提高,健康生活方式的养成,也是有效预防高血压发生的关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毕业论文】高血压治疗的研究现状及进展(初)Hubei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本科毕业论文题目:高血压治疗的研究现状及进展姓名:张西南指导老师:学号:201003021专业:药学班级:2010级药学(3)班实习单位:完成日期:2014 年 5 月 1 日目录1 前言 (5)2 高血压的研究历史 (6)3 高血压药物的现状 (7)3.1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抑制药 (7)3.2 Ca2+通道阻滞剂 (7)3.3 利尿药 (8)3.4 交感神经抑制药 (8)3.5 血管扩张药 (9)3.5.1 直接扩血管药 (9)3.5.2 钾通道开放药 (9)4 高血压的治疗趋势 (10)5 总结 (11)参考文献 (12)高血压治疗的研究现状及进展摘要:在高血压百年的认识过程中,高血压不再被认为是局限于心血管系统受累的疾病,而是多种心血管危险因素聚集、遗传的综合征,可称之为高血压综合征。
改变对高血压传统认识,对于评价高血压治疗手段,重新评价降压药物和研发新药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高血压;抗高血压药物;应用现状;研究进展Abstract:In the process of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high blood pressure in one hundred, suffered high blood pressure is no longer regarded as limited to the cardiovascular system diseases, but a variety of cardiovascular risk factors together, genetic syndrome, can be called hypertension syndrome. Change the traditional understanding of hypertension, hypertension treatment for evaluation, evaluation of antihypertensive drugs and drug development has important significance.Keywords:hypertension;anti hypertensive drugs;application status;research progress1 前言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疾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之一,长期高血压将引发人体多个靶器官损伤疾病,如:冠心病、心力衰竭、中风、外周血管病以及肾脏损害,其危害更甚于高血压病本身,因此,有效控制血压是防治高血压病及靶器官损伤的关键。
世界范围内大约10亿人正在受到高血压病的困扰[1]。
根据2002年调查数据,我国>18岁成人高血压患病率为18.8%,估计目前我国约有2亿高血压患者,每10个成年人中就有2人患有高血压,约占全球高血压人数的1/5[2]。
因此研究抗高血压药物有着很大的市场潜力和发展前景,本文主要针对近年来抗高血压药物的研究进展通过网络调查搜索作简要综述。
高血压病是指以动脉血压升高,常伴有心、脑、肾和视网膜等器官功能性或器质性改变为特征的全身性疾病。
血压有两种,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别为心脏跳动时肌肉收缩或舒张时的测量值,正常静息血压范围为收缩压100–140毫米汞柱mmHg (最高读数)和舒张压60–90毫米汞柱mmHg(最低读数)。
血压持续等于或高于140/90毫米汞柱mmHg时,可诊断为高血压。
高血压病的常见症状为眩晕、头痛、心悸、后颈部疼痛、后枕部或颞部搏动感,还有的表现为神经官能症症状如失眠,健忘或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耳鸣、情绪易波动或发怒以及神经质等[3]。
高血压病因不明,称之为原发性高血压,占总高血压患者的95%以上。
继发性高血压是继发于肾、内分泌和神经系统疾病的高血压,多为暂时的,在原发的疾病治疗好了以后,高血压就会慢慢消失。
抗高血压药根据作用部位和作用机制的不同分为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抑制药、Ca2+通道阻滞剂、利尿药、交感神经抑制药、血管扩张药等。
总的作用或者是降低心肌收缩力,或者是降低外周血管阻力,或者是减少血容量,使动脉血压下降,治疗高血压。
2 高血压的研究历史中医古文献中无高血压病的名称,但有关高血压病症状的记载,散见于“眩晕”、“头痛”、“肝阳”、“肝风”、“中风”等论述中。
如《素问·至真要大论》说:“诸风掉眩,皆属于肝。
”《诸病源候论》说:“肝气胜为血有余,则病目赤善怒,逆则头晕,耳聋不聪。
中医治疗高血压病虽降压效果不如西药快,但其具有多靶点、全身兼顾、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的特点。
而最早的利用高血压机理制造的降压药始于1948年,这类药物主要通过减少钠和体液潴留,降低血容量而使血压下降。
这类药被统称为利尿降压药。
其中最主要的是噻嗪类,有氢氧噻嗪、氯噻嗪、氯噻酮等。
它们能减轻左心室肥大(LVH)。
此外还有吲达帕胺,它不属于噻嗪类,它除利尿作用外,尚有钙离子拮抗作用。
近30多年来以双氢克尿噻为主的噻氢类利尿剂一直是降压药物的主要药物之一。
[4]3 高血压药物的现状3.1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抑制药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由肾素、血管紧张素原、血管紧张素转化酶、血管紧张素及其相应受体构成。
在多种因素作用下,肾素释放增加,作用于血管紧张素原,使其生成10肽化合物血管紧张素Ⅰ(AngⅠ);血管紧张素Ⅰ在ACE的作用下转化为血管紧张素Ⅱ。
此外血管紧张素Ⅱ也可经糜蛋白酶、组织蛋白酶G的作用转化为血管紧张素Ⅱ。
血管紧张素Ⅱ能增加外周血管阻力,升高血压。
血管紧张素Ⅱ与效应器细胞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产生生物学效应。
根据受体蛋白结构、药理特性与信号转导过程的不同,对血管紧张素受体(AT)进行分裂,现已确定的有AT1、AT2、AT3和AT4[5]。
血管紧张素Ⅱ的绝大多数作用是由AT1受体介导的[6][7],而有关AT2-4受体介导的生理功能至今尚不清楚。
目前可供临床使用的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抑制药有两类: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断药(AT1受体阻断药)和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药(ACEI)。
这是目前最重要的两类抗高血压药物[8]。
AT1受体阻断药的不良反应较少,而ACEI则有首剂低血压、咳嗽、急性肾功能衰竭、血管神经性水肿、高血钾和低血糖等不良反应。
3.2 Ca2+通道阻滞剂血管平滑肌细胞的收缩有赖于细胞内游离Ca2+浓度,若抑制了Ca2+的跨膜转运,则可使细胞内游离Ca2+浓度下降。
Ca2+通道阻滞药通过阻滞Ca2+通道,使进入细胞内的Ca2+总量减少,导致小动脉平滑肌松弛,外周阻力降低,血压随之下降。
外周阻力下降的同时刻激活压力感受器介导的交感神经兴奋。
[9]Ca2+通道阻滞剂主要有三类:1、苯烷胺类以维拉帕米为代表2、苯丙硫氮杂卓类,以地尔硫卓为代表3、二氢吡啶类,以硝苯地平为代表。
有报道认为,二氢吡啶类Ca2+通道阻滞剂尚能引起血管内皮NO释放而间接发挥降压作用。
[10][11][12] Ca2+通道阻滞剂的不良反应[13]主要有皮肤发红、头昏、恶心、便秘、肢端组织水肿等。
3.3 利尿药利尿药除具有利尿作用外,还具有良好的降压作用,可单用于轻度高血压,也可与其他降压药合用于中、重度高血压。
其中以噻嗪类最常用[14],其具有口服有效、降压作用温和、长期用药很少产生耐受性、可加强降压药的降压作用等优点。
目前认为其作用机制为:1、初期用药:通过排钠利尿,使得有效血容量减少,心输出量减少而降压。
2、长期用药:因利尿排钠,使得血管平滑肌细胞内Na+减少,经Na+- Ca2+交换机制,细胞内Ca2+减少;同时由于血管壁扩血管物质如缓激肽、前列腺素等生成增多,且对缩血管物质反应性降低,使得血管平滑肌舒张,血压下降。
利尿药会使血管收缩和心率增快,后负荷增加和直接刺激心肌作用,则使心肌作功负荷和耗氧量增加,噻嗪类利尿药可引起高血糖、低血钾、低血钙、低血镁,使血浆TC、TG和LDL增高,HDL浓度降低,促使动脉粥样硬化进展加速,因而导致冠心病危险增加。
[15]3.4 交感神经抑制药交感神经抑制药分为中枢性抗高血压药、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末梢阻断药、α受体阻断药、β受体阻断药等。
1、中枢性抗高血压药通过使交感神经活性下降从而使心率减慢,心输出量及外周阻力降低来使血压下降[16]。
2、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末梢阻断药通过导致肾上腺素能神经末梢无法正常释放递质来降低血压,因不良反应较多,现已少用。
但习惯上,传统的复方制剂中仍含有利血平这种代表药。
3、α受体阻断药主要通过选择性阻断突触后膜α1受体,从而使容量血管和阻力血管扩张,外周阻力下降,回心血量减少,血压下降。
4、β受体阻断药主要通过作用于肾、心、脑等使肾素释放下降、心输出量下降、外周交感张力下降,引起外周阻力下降,从而使得血压下降。
3.5 血管扩张药3.5.1 直接扩血管药本类药物能直接松弛血管平滑肌,降低外周阻力,纠正血压上升所致的血流动力学异常。
本类药物不抑制交感神经活性,不引起体位性低血压。
久用后,神经内分泌及自主神经反射作用能抵消药物的降压作用,其中主要有:1、激活交感神经,使心排出量和心率增加,从而增加心肌耗氧量,对有严重冠状动脉功能不全或心脏贮备力差者则易诱发心绞痛。
2、增强血浆肾素活性,导致循环中血管紧张素含量增加而使血压上升,以上缺点可合用利尿药及β受体阻断药加以纠正。
3.5.2 钾通道开放药钾通道几乎存在于所有细胞中,是一类细胞膜离子通道。
目前已发现有10余种亚型,具有多种重要功能如维持细胞的膜电位,调节细胞自主活动、兴奋性及动作电位等。
钾通道开放药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类新型舒张血管平滑肌的药物,目前主要用于高血压的治疗。
钾通道开放药能促进血管平滑肌细胞膜钾通道开放,细胞内钾离子外流增加,使细胞膜超极化而致使电压依赖性Ca2+通道不能开放,Ca2+内流减少,血管平滑肌松弛,血管舒张,血压下降。
已知作用于血管平滑肌的钾通道开放药,多数是通过作用于K+ATP通道而发挥其降压作用的。
4 高血压的治疗趋势高血压患者在服用降压药物时,不只是服用药物,还应遵循以下用药原则:1、改变生活方式:如低盐低脂饮食、适当体育运动、减肥、戒烟酒;2、尽量只用一种降压药物控制血压、联用时应由小剂量开始,达到最佳目标血压水平时,再改用维持量维持;3、个体化治疗:根据年龄、性别、合并症及危险因素的不同而选择不同种类的药物;4、终身服药,不要随意更换药物;5、掌握并发症的用药原则[17]。
[18]个体化治疗是20世纪90年代治疗高血压的特点,主要是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种族、同时患有的疾病和接受的治疗等情况,使治疗个体化,让患者得到最佳的抗高血压治疗,要防止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控制其他危险因子(如高脂血症、糖尿病、吸烟等),逆转靶器官的损伤,维持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心血管的发病率及死亡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