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昌气候特征

合集下载

都昌县棉花生产的不利气候浅析

都昌县棉花生产的不利气候浅析

增 产 灵和 防落素 均能促 进棉 株 生长 发育 ,防止蕾铃 脱落 ,加速 棉铃 发育 ,提 高产 量 。特别在 气候 不 良、阴
湿多 雨 时 ,保蕾 、保铃 、防早 衰等 增产效 果 更显 著 。
增产 灵喷洒 处理 一般 在蕾 、花 期 使 用 较 好 。蕾 期 、始 花 期 用 5~1m /g 0 gk ,喷 洒 l ~2次 ,间隔 7~l 0天 , 每公 顷用 药液 60~ 5 k ;盛 花期 1 ~3 m /g 0 70g 0 0 gk ,每公 顷用 药液 7 0~l2 k ,喷 洒 l~2次 。 防落 素 喷洒 于 初 5 15 g
3 吐絮 收花 期 烂 秋 及 防御
棉花 吐絮收 花期适 宜的平 均 气温 是 2  ̄ 2C一2 ℃ ,耗水 量 只有 6 7 5 5 5毫 米 ,此期 间 ,都 昌 多 年 日平 均 气温 在 2 ℃ 一2  ̄之 间 ,基本 适 宜 。多 年平 均降水 量 在 7 1 4C 5—10毫 米 之间 ,属正 常偏 多 ,近 2 0 5年 中 ,都 昌县 此期 间降 水量 比棉花 吐 絮期需 水量 多 4— 5成 1 t 降雨量 >1 0毫 米)  ̄- _( 0 的年份 占总年 数 的 2 %。棉 花吐 絮期多 雨 的 7
2 花铃 期 高 温 干 旱 及 防御
棉花花铃 期 是全 生 育期 生长 最 旺盛 的时 期 ,也是 形 成 产 量 的关 键 时期 。此 期 间 ,棉 花适 宜 的 气 温 2 ℃ 5
3 ̄ 0C,当 日平均 气 温超 过 3  ̄ 0C,棉 花 生 长缓 慢 , 日最 高气 温超 过 3 ℃ ,不 仅 妨 碍 了光 合作 用 的进 行 ,使 棉 株 5 体 内有机物 质积 累减 少 ,而且 还 提高 了呼 吸作 用 ,使 棉 株 体 内有机 物质 消 耗 增 大 ,不 能 保 证 花铃 期 的养 料 供

昌都简介介绍

昌都简介介绍

连接西藏与四川、青海、云南等省份的重要节点。
03
昌都的地理位置对于西藏的经济发展和区域合作具有
重要意义。
地形地貌
01
昌都地形复杂,包括高山、峡谷、高原、盆地等多 种地形。
02
澜沧江和怒江流经昌都,形成了独特的峡谷地貌。
03
昌都的高原和山地地形对于旅游和户外运动爱好者 具有吸引力。
气候特点
昌都的气候属于高原 气候,具有陡峭的地 形和大量的降水。
近代历史
清朝晚期,英国势力入侵昌都地区,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中英续订藏印条约》,划定了中 国和西藏的边界。民国时期,昌都地区属于西康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昌都地区属 于西藏自治区。
文化传承
语言文字
昌都地区的藏族人民通用藏语和藏文,是藏文化的重 要发源地之一。
文学艺术
昌都地区的文学艺术丰富多彩,有着悠久的传统。藏 戏、歌舞、绘画等艺术形式在当地广为流传。
பைடு நூலகம்信息。
社交媒体
一些旅游局也可能在社交媒体上活跃并提供最新的信息和 建议。你可以关注他们的社交媒体账号以获取最新的旅游
信息。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06
相关资料与联系方式
相关文献资料推荐
学术论文
如果你对昌都地区的历史、文化 、地理等方面有更深入的了解, 可以查阅相关的学术论文。在图 书馆、学术网站等地方可以找到
相关的研究论文。
旅游指南
如果你计划前往昌都地区旅游, 建议阅读一本可靠的旅游指南。 这些指南通常会提供有关昌都的 详细信息,包括景点、住宿、交
文化遗产
昌都地区拥有众多具有重要历史和文化价值的文化遗 产,如卡若新石器时代遗址、查杰玛大殿等。
宗教信仰

基于信息熵与空间洛伦兹曲线土地利用空间结构研究r——以鄱阳湖区12县(市)为例

基于信息熵与空间洛伦兹曲线土地利用空间结构研究r——以鄱阳湖区12县(市)为例

基于信息熵与空间洛伦兹曲线土地利用空间结构研究r——以鄱阳湖区12县(市)为例刘影;熊悦【摘要】通过对鄱阳湖区2005年和2015年2期遥感影像进行解译,获取研究区域内各土地类型用地面积.从信息熵、均衡度、优势度和空间洛伦兹曲线2种角度研究了鄱阳湖区内12个县(市)10年前后不同的土地利用空间布局.结果表明:2005年鄱阳湖区地区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值普遍偏低,且结构性较强;2015年平稳上升,但在内部空间尺度上,鄱阳湖区的各个县(市)信息熵差异呈缩小趋势,表现为高熵值区减少,中熵值区和低熵值区增加;近10年鄱阳湖区耕地和水域分布一直保持高水平的均衡状态,未利用地成为分布最不均匀的土地利用类型,未利用地在总面积减少的趋势下,分布均匀程度降低,草地的不均衡程度大幅度降低,居民点及工矿用地不均匀程度上升,林地基本维持稳定;近10年鄱阳湖区土地利用熵值增大,无序性增强,各地类面积差异减少,各地类洛伦兹曲线整体向绝对均匀线有靠拢趋势,这说明鄱阳湖区土地利用结构呈现出比较合理的变化特征.%Based on the interpretation of the remote sensing images of Poyang Lake area in 2005 and 2015 . The land use structure and dynamic change of Poyang Lake area are analyzed by information entropy,equilibrium degree, dominance degree and spatial Lorenz curve.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land use in the region is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in 2005,the information entropy of land use structure in Poyang Lake area is generally low,and structure-d. The information entropy of Poyang Lake district is increasing,but in the inner spatial scale. The information entro-py difference of each county show a trend of decrease,as the high entropy value zones decrease while the mediumentropy value zones and low entropy value zones increase. In the past ten years,the distribution of cultivated land and water area in the area has maintained a high level of equilibrium state,unused land became the most unevenly distributed land use type. The imbalance degree of grassland is reduced greatly,the unevenness of residential and industrial land is increased,and the forest land is basically stable. The land use entropy of the area has increased and the disorder degree has increased. The Lorenz curve has a tendency to move closer to the absolute uniform line. The land use structure of Poyang Lake area has undergone a reasonable change.【期刊名称】《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7(041)005【总页数】7页(P546-552)【关键词】鄱阳湖区;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空间洛伦兹曲线【作者】刘影;熊悦【作者单位】江西师范大学鄱阳湖湿地与流域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江西南昌330022;江西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学院,江西南昌 330022;江西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学院,江西南昌 33002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301.24土地资源承载着人类各种社会经济活动,为人类生存与发展提供物质基础和动力源泉,土地利用动态变化,不仅代表着人与自然的紧密联系,同时也揭示了社会活动与关系的变化[1].国际全球环境变化人文因素计划(IHDP)和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IGBP)两大国际科学组织均以土地利用变化为重点研究内容[2],该内容已成为近年来学术界的研究热点课题[3-5].众多学者提出多种土地利用结构研究方法,如多模型结合法、分形几何学、信息图谱理论等[6-9].土地利用系统是一个复杂巨系统,主要包含了自然、人类、社会、经济和技术等子系统[10],其有序程度可用信息熵来描述和刻画[11].乔家君等[12]运用信息熵模型研究了巩义市近25年的土地利用变化特征;司慧娟等[13]以青海省为研究区域,分析了1999—2013年区域内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经济发展是信息熵变化的主要驱动力;陈彦光等[14-16]以不同的城市作为研究对象,以信息熵理论为基础,运用不同方法测度了区域土地利用有序程度.但空间信息熵只能反映区域内在一定时间尺度内各土地利用类型是否有序,并不能够对各土地利用结构状况进行分别描述.而洛伦兹曲线的优势在于能够直观反映各单一土地利用类型的空间分布差异,弥补了信息熵的不足[17].鄱阳湖是中国第一大淡水湖,湖区组成了环鄱阳湖城市群的核心部分,该地区一直是江西省重点发展及国内外学术界较关注的区域.为了更客观、准确地揭示鄱阳湖区土地利用变化的规律,本研究应用信息熵与洛伦兹曲线相结合,对比分析了2005—2015年鄱阳湖区土地利用结构变化.研究鄱阳湖区土地利用的结构与变化,对统筹区域土地利用,推进经济转型具有重要意义.鄱阳湖位于长江中下游南岸、江西省北部,是我国第一大淡水湖泊,也是长江流域最大的通江湖泊.鄱阳湖及其流域属亚热带湿润季风型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地貌结构上呈环状分布,流域内的森林覆盖率达到63.1%[18].本研究区包括南昌市市辖区、南昌县、新建县、进贤县、余干县、都昌县、星子县、鄱阳县、德安县、湖口县、永修县、九江市等12个县(市),总面积20 254.01km2.2015年,鄱阳湖区总人口为995.57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22%,区域GDP总值为5598.5亿元,占全省的33.5%.本研究没有对南昌市、九江市两市辖区单列,全部合并为市辖区统一的研究单元,此外,为保持行政区划的一致性,2015年南昌市新建区仍沿用之前新建县的行政区划,未并入南昌市区.2.1 数据来源本研究的基础数据来源于2005年、2015年两期鄱阳湖区TM影像.首先利用ERDAS9.0对遥感影像进行波段融合、几何精校正(误差不高于0.5个像元).土地覆盖分类体系参照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数据库标准以及《中国华中地区陆地卫星 TM 假彩色数据土地资源信息提取标志参照表》,建立以耕地、林地、草地、水体、居民点及工矿用地、未利用地等6个一级土地利用类型,利用人工判读方法提取土地利用分类信息,同时利用GPS定点核查照片和Google Earth 对解译数据进行检验,解译精度达80%以上.影像的所有处理工作均在遥感处理软件ERDAS和地理信息系统软件ArcGIS的基础上完成.2.2 研究方法2.2.1 信息熵美国数学家Shannon最先把熵的概念运用于信息论[14].设区域总面积为A,区域内有n种土地利用类型,各土地类型的面积为Ai(i=1,2,…,n),则设各种土地利用类型的面积比例为Pi=Ai/A,则土地利用信息熵为H=PilnPi. 基于信息熵公式,可以定义土地利用结构的均衡度J和优势度I分别为优势度I是实际信息熵增量与最大信息熵增量之比,反映土地利用的集中度.2.2.2 空间洛伦兹曲线 1905年,美国经济学家M.Lorrenz在研究财富、土地和工资收入的公平性中,提出了空间洛伦兹曲线方法,之后被国内外众多学者广泛用于收入分配差异研究.洛伦兹曲线既可用于研究单个地理单元的空间分布,也可对多个地理单元的空间分布进行对比分析.对于离散区域数据的集中程度和均衡度的研究,洛伦兹曲线是一个重要方法[19].将洛伦兹曲线运用到区域土地利用类型的空间分布研究中,可以直观地表达其空间分布差异.若曲线越靠近绝对均匀线,则说明此种地类在区域内的分布较为均匀,反之,表示分布较为集中.区位熵(即专门化率)的计算公式为,其中Q为某县市某种地类的区位熵,a为鄱阳湖区某县市的某土地利用类型面积,A为鄱阳湖区该土地利用类型的总面积,b为该县市的总土地面积,B为鄱阳湖区总土地面积.区域熵越大表明该种土地利用类型在该县市处于优势地位,即该县市中此种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占比高于全区平均水平;反之,则具有区域劣势[20].首先,按各地区位熵大小,依次列出鄱阳湖区各县(市)各地类面积占某土地类型总面积的百分比及各县(市)土地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百分比,并计算累计百分比.其次,分别以总土地面积累积百分比和某土地利用类型面积累计百分比作为横坐标和纵坐标,绘制出各土地利用类型的空间洛伦兹曲线.最后,通过洛伦兹曲线图,可以直观反映鄱阳湖区各土地利用类型在区域内的均衡程度,进而能够更好的分析区域土地利用结构的合理性,为区域土地利用规划提供科学依据.3.1 研究区域土地利用现状2015年鄱阳湖区土地总面积为20 254.01 km2.其中林地面积为4 713.51 km2,占总土地面积的23.27%;草地面积为202.02 km2,占总土地面积的1.00%;水域面积为4 449.78 km2,占总土地面积的21.97%;耕地面积为7 875.37 km2,占总土地面积的38.88%;居民点及工矿用地面积为2 121.9 km2,占总土地面积的10.47%;未利用地面积为892.4 km2,占总土地面积的4.41%.具体情况如图1所示.3.2 鄱阳湖区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的时间演变选取2005年、2015年鄱阳湖区各县(市)土地利用的变化数据进行计算和分析.2005年区域内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为1.434 3,各县(市)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值普遍偏低,且结构性较强,代表区域内土地利用处于较低水平的有序发展时期(见图2).均衡度较大的有星子县、南昌市、永修县,分别为0.834 8、0.796 4和0.795 0,均衡度最低的是德安县(0.552 0).其分布与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基本一致.相应优势度最高的为德安县(0.448 0),较低的是永修县(0.204 9)、南昌市(0.203 6)和星子县(0.165 2).2015年鄱阳湖区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为1.459 4,较2005年略有增加.从总体上看2015年鄱阳湖区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值仍然偏低,但呈平稳上升的趋势.其中,九江市、南昌市的变化最为明显.2015年九江市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由1.365 4上升至1.500 6,这表明其土地利用结构趋向均衡;南昌市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由1.427 0降至2015年的1.357 3,这表明南昌市土地利用结构有序程度呈下降趋势.除南昌市市辖区和南昌县的信息熵相比2005年有所降低,其它10个县(市)的信息熵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对比2005年,2015年南昌市市辖区与南昌县居民点及工矿用地共增加了134.0km2,近几年的城市建设导致了信息熵降低.2015年鄱阳湖区各县(市)的信息熵水平整体上比2005年有增加,但幅度不大,均衡度的变化趋势与信息熵保持一致.2005—2015年鄱阳湖区土地利用平稳增长,各类用地变化都保持相对平稳的态势.2015年均衡度比2005年增加了0.014 0,这说明了土地利用的结构性缓步增强.各县市的均衡度与信息熵的变化趋势一致,整体上鄱阳湖区各县(市)的土地利用结构朝着有序化放向发展(见图3).3.3 鄱阳湖区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空间格局特征利用自然断点分类法,将鄱阳湖区12县市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分为高熵值区、中熵值区和低熵值区.根据图2和图4可知,2005年鄱阳湖区高熵值区包括南昌市辖区、九江市辖区、余干县、鄱阳县、新建县、永修县以及星子县,其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都在1.35以上.土地利用类型多样,结构趋于均衡,占整个鄱阳湖区土地面积的69%.这些县(市)的经济发展较好,人口密度大,从而导致该区域内土地利用结构处于较高的无序化阶段,其中九江市和星子县土地利用以林地为主;新建县、永修县、鄱阳县以耕地为主;南昌市作为江西省经济发展的核心,除林地以外,居民点及工矿用地也是其主要用地类型之一.中熵值区包括南昌县、进贤县、湖口县以及都昌县.其信息熵值都在1.20~1.35之间,土地利用类型以耕地、水域为主.耕地面积和水域面积分别为3 219.1 km2和1 734.6 km2,占该区总面积的48.4%和26.07%.该地区发展相对稳定,土地利用结构的稳定性较高于高熵值区.低熵值区为德安县,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为0.989 0.林地与耕地为该区主要用地类型,面积分别为529.7 km2和311.7 km2,分别占德安县总面积的57.03%和33.55%而居民点及工矿用地仅占德安县总面积的5.98%.2015年鄱阳湖各县(市)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的均值为1.366 0,相比2005年的均值(1.325 0)有所增加,这表明鄱阳湖区土地利用结构正在向均衡状态发展.高熵值区为九江市市辖区和星子县,信息熵分别为1.500 6和1.548 4.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的高值具体表现在居民点及工矿用地的增加以及耕地的减少.相比2005年,该区域2015年的耕地面积减少了65.3 km2,居民点及工矿用地增加了76.5 km2.近年来该区域经济发展速度快、城镇化进程加快,应该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严格控制耕地的面积,合理开发未利用土地,适度调节土地利用结构.中熵值区包括南昌市辖区,都昌县、鄱阳县、余干县、永修县以及新建县,这说明该区域相比高熵值区,处于相对有序状态.低熵值区包括德安县、南昌县、湖口县、进贤县.根据图4,虽然鄱阳湖区总信息熵是增加的,但在内部的结构方面,2015年高熵值区比2005年减少了6个,中熵值区增加了3个,低熵值区增加了3个.这说明鄱阳湖区的各个县(市)信息熵差异越来越小.利用(1)式计算鄱阳湖区各县(市)土地利用类型区位熵,并依据区位熵由大到小排序计算各县(市)土地面积累计百分比以及各土地利用类型累计百分比,绘制出2005年鄱阳湖区各土地利用洛伦兹曲线.根据图5,耕地与水域距离绝对均值较近,这说明2种用地类型在鄱阳湖区分布较为分散,即分布在各县(市)的面积比例基本相同.林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未利用地居于中间;草地距离绝对均匀线最远,这说明该土地利用类型在鄱阳湖区分布最为分散,分布在各县(市)面积比例差异最大,其中鄱阳县的草地面积达146.3 km2,占鄱阳湖区总草地面积的45.26%.各县(市)土地利用变化特征,可以根据空间洛伦兹曲线分析[21],即根据空间洛伦兹曲线的斜率和拐点位置来判断该县(市)的土地利用专门化程度[22].在洛伦兹曲线斜率大于1的地区中某种地类在全区域该地类的比例高于该地区土地总面积占全区域总面积的比例(即Q>1).2005年居民点及工矿用地的洛伦兹曲线斜率最高的县(市)依次为南昌市辖区、南昌县与九江市辖区,这说明居民点及工矿用地在这3个县(市)最为集中,3个县(市)在约占全区15%的土地面积上拥有全区38%的居民点及工矿用地;以未利用地的洛伦兹曲线为例,斜率>1的县(市)依次为新建县、余干县、南昌县、鄱阳县.4个县市在约占全区52%的土地面积上拥有占全区77%的未利用地,这表明4个县(市)土地利用发展潜力高于其他县(市),土地利用结构有较大的转变空间;以林地的洛伦兹曲线为例,斜率>1的县(市)依次为德安县、九江市市辖区、南昌市市辖区、鄱阳县、永修县和星子县.6个县(市)在约占全区44%的土地上分布着占全区66%的林地.结合图4可知,6个县(市)除德安外,均为信息熵高熵值区,这表明2005年信息熵高值区拥有较多的林地资源.由2015年鄱阳湖区各土地利用类型洛伦兹曲线(见图6)可知,耕地与水域仍距绝对均匀线最近,且距离较2005年有所减少,这说明2种土地利用分布依旧均衡.而距离绝对均匀线最远的土地利用类型由2005年的草地变为未利用地,未利用地成为2015年全区分布最不均衡的土地利用类型.以未利用地的洛伦兹曲线为例,2015年该土地利用类型曲线斜率最高的县(市)依次为新建县、星子县、余干县、永修县、南昌县.5个县(市)在约占全区45%的面积上分布着全区72%的未利用地,其中新建县、余干县、南昌县同2005年一致,是未利用地分布最集中的区域.2015年鄱阳湖区草地的分布均匀程度相比2005年有了较大提高.林地的均匀程度变化较小,2015年林地洛伦兹曲线斜率>1的县(市)与2005年相同.2015年居民点及工矿用地的洛伦兹曲线斜率最高的县(市)依次为南昌市市辖区、九江市市辖区、南昌县、新建县、湖口县、星子县.上述6个县(市)在约占全鄱阳湖区33%的土地分布着全区54%的居民点及工矿用地,相比2005年,斜率>1的县市增加了3个县市.这说明鄱阳湖区2015年快速发展、建设的县(市)正在增加.鄱阳湖区各县(市)10年间的土地利用结构分析表明:居民点及工矿用地和未利用地均衡性降低,草地的均衡性增加,林地、水域、耕地仍旧保持了良好的均衡性.1)由于各县(市)自然社会经济发展存在明显差异,导致其土地职能的差异性较大,仅仅用信息熵值来测度土地利用结构是否有序,不可避免地存在可比性上的问题,运用均衡度、优势度则弥补了信息熵分析的这一不足.通过比较分析2005年与2015年的信息熵、均衡度、优势度,总体上看,2005年、2015年鄱阳湖区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值均普遍偏低,但有平稳上升的趋势,其土地利用结构发生了比较合理的趋势变化.2005—2015年是鄱阳湖区土地利用的平稳增长期,各类用地的增减都保持相对平稳的态势.虽然鄱阳湖区总信息熵是增加的,但在内部空间尺度上,鄱阳湖区的各个县(市)信息熵差异越来越小.2)信息熵虽然可以反映区域宏观土地结构的动态变化,但无法揭示区域内各地理单元的土地利用结构的动态变化.鄱阳湖区各土地利用类型在空间上的结构分布以及对比关系可通过空间洛伦兹曲线来反映.2005—2015年,鄱阳湖区耕地和水域分布一直保持高水平的均衡状态;未利用地成为分布最不均衡的土地利用类型,未利用地在总面积减少的趋势下,分布均匀程度降低,这说明鄱阳湖区各县(市)对于未利用地的开发程度及水平差距较大.草地的分布从最不均匀趋向均匀;林地变化较小,分布结构基本不变;居民点及工矿用地分布变化明显,其集中分布的县(市)增加3处.3)近10年来鄱阳湖区土地利用结构变化特征与江西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要求基本相符.建设和发展环鄱阳湖城市群应围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建设要求,统筹鄱阳湖区土地利用,优化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适度开发未利用地,加强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合理配置各县(市)用地结构,促进区域经济健康稳定的发展.【相关文献】[1] 李秀彬.土地利用变化的解释 [J].地理科学进展,2002,21(3):195-201.[2] Young B,Noone K,Steffen W.Science plan and implementation strategy[J].Environmental Policy Collection,2005,20(11):1262-1268.[3] 罗娅,杨胜天,刘晓燕,等.黄河河口镇-潼关区间1998-2010年土地利用变化特征 [J].地理学报,2014,69(1):42-53.[4] 刘晓君,李占斌,李鹏,等.基于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流域景观格局与水沙响应关系研究 [J].生态学报,2016,36(18):5691-5700.[5] Corry R C,Lafortezza R.Sensitivity of landscape measurements to changing grain size for fine scale design and management [J].Landscape and Ecological Engineering,2007,3(1):47-53.[6] 陈影,张利,何玲,等.基于多模型结合的土地利用结构多情景优化模拟 [J].生态学报,2016,36(17):5391-5400.[7] 吴桂平,曾永年,冯学智,等.CLUE-S模型的改进与土地利用变化动态模拟:以张家界市永定区为例 [J].地理研究,2010,29(3):460-470.[8] 祝琳丹.潜江市土地利用/土地覆被时空格局变化及预测研究 [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3.[9] 陆汝成,黄贤金,左天惠,等.经济快速增长区土地利用信息图谱构建:以江苏省环太湖地区为例 [J].资源科学,2009,31(7):1133-1141.[10] 刘康.土地利用可持续性评价的系统概念模型 [J].中国土地科学,2001,15(6):19-23.[11] 谭永忠,吴次芳.区域土地利用结构的信息熵分异规律研究 [J].自然资源学报,2003,18(1):112-117.[12] 乔家君,马玉玲.基于信息熵的城乡界面时空演化与分异:以河南省巩义市为例 [J].经济地理,2016,36(11):1-7.[13] 司慧娟,付梅臣,袁春,等.青海省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时空分异规律及驱动因素分析 [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6,30(6):38-42.[14] 陈彦光,刘继生.城市土地利用结构与形态的定量描述:从信息熵到分数维 [J].地理研究,2001,5(2):146-152[15] 周子英,段建南,梁春凤.长沙市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时空变化研究 [J].经济地理,2012,32(4):124-129.[16] 张群,张雯,李飞雪,等.基于信息熵和数据包络分析的区域土地利用结构评价:以常州市武进区为例 [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3,22(9):1149-1155.[17] 边静,何多兴.基于信息熵与空间洛伦兹曲线的土地利用空间结构分析:以重庆市合川区为例[J].水土保持研究,2011,18(5):201-211.[18] 方全,刘以珍,葛刚.鄱阳湖流域含珍稀针叶树种的群落特征[J].植物生态学报,2016,40(9):952-957.[19] 徐建华.计量地理学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35-39.[20] 黄裕峰,徐昌明,黄裕婕.洛伦茨曲线在江西省土地利用分析中的应用 [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27(2):177-180.[21] 张品超.基于空间洛伦兹曲线的土地利用空间结构分析:以南昌县二次调查数据为例 [J].科技广场,2009(11):39-42.[22] 邓晶,刁承泰.基于空间洛伦兹曲线和基尼系数的土地利用结构分析:以重庆江津市为例 [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08(1):38-40.。

鄱阳湖区域关键气候要素变化特征

鄱阳湖区域关键气候要素变化特征

第38卷 第3期2020年6月干 旱 气 象JournalofAridMeteorologyVol.38 No.3June,2020吴 琼,张超美,许 彬,等.鄱阳湖区域关键气候要素变化特征[J].干旱气象,2020,38(3):371-379,[WUQiong,ZHANGChaomei,XUBin,etal.ChangeCharacteristicsofKeyClimateFactorsinPoyangLakeRegion[J].JournalofAridMeteorology,2020,38(3):371-379],DOI:10.11755/j.issn.1006-7639(2020)-03-0371鄱阳湖区域关键气候要素变化特征吴 琼,张超美,许 彬,谢佳杏(江西省气候中心,江西 南昌 330096)摘 要:利用鄱阳湖周边6个国家气象站1961—2018年逐日降水量、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及一日四次风速风向资料,1978—2018年逐时降水量资料,以及欧洲中心1979—2018年再分析格点资料,从气候统计角度,揭示鄱阳湖冷热源作用所产生的区域气候特征,以及鄱阳湖东西侧不同时间尺度分布的气候差异。

结果表明:(1)鄱阳湖地区气温日较差较江西省山区偏小2~4℃,高温日数为江西省内同纬度其他地区的一半;(2)鄱阳湖地区降水较江西其他区域偏少,湖东与湖西降水呈年内周期性差异变化:8—10月湖西降水偏多,其他月份湖东偏多,隆冬盛夏差异明显;(3)鄱阳湖两侧白天和夜晚降水存在差异,1月夜间湖东降水偏多明显,9月白天湖西降水偏多明显;(4)鄱阳湖地区存在湖陆风,1月02:00湖西(永修站)平均风速比湖东(都昌站)大,W和NNW方向风向频率偏大明显,8月14:00湖东平均风速更大,SE至S方向风向频率偏大明显;(5)鄱阳湖主湖区1月02:00较14:00大气上升运动明显,近地面差值风场辐合,8月14:00较02:00下沉运动明显,近地面差值风场辐散。

都昌气候特征

都昌气候特征

都昌气候地貌特征都昌地处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区,且受鄱阳湖大水体影响,其特点是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日照充足、热量丰富、结冰期短、无霜期长,春秋季短、夏冬季长。

据气象记录,春季始日平均出现在3月24日(以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0℃的初日为春季的开始),持续约65天。

夏季始日平均出现在5月28日(以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22℃的初日为夏季的始日),持续约119天。

秋季始日平均出现在9月24日(以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22℃的终日后一天为秋季的始日),持续约59天。

冬季始日平均出现在11月22日(以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0℃的终日后一日为冬季的始日),持续约122天。

冬春之交常遭寒潮侵袭,天气冷暖多变、阴晴不定;春夏之交受冷暖气团交替控制,梅雨连绵,终日阴霾;夏秋之交副高居久不退,天气晴热,干旱少雨;秋冬之时,北方冷空气强烈南侵,气温骤降、霜冻地寒。

气候要素:1、气温:年际平均气温为17.1℃,变化幅度在16℃—17℃之间。

气温日较差为7.1℃。

1月最冷,平均气温4.4℃,7月最热,平均气温29.3℃。

2、积温:年平均≥℃的活动积温为5800—6500℃。

3、地温:年平均地表0厘米温度19.5℃;5厘米深地温18.8℃;20厘米深地温19.3℃。

4、无霜期、无霜冻期:累年平均无霜期261天,无霜期最长300天,最短227天。

全年平均无霜冻期271天,最长可达300天,最短239天。

5、日照:累年平均日照时数2076.3小时,日照率47%。

6、降水:1990—2005年资料统计,累计年平均降水量1558.7毫米。

7、风向风速:都昌地处亚热带季风区,风向有明显的交替过程,7-8月盛行偏南风,其余各月多偏北风;在变性高压脊的控制下,白天多偏南风,早晚为偏北风。

8、蒸发量及干燥度:累年平均蒸发量为1572.5毫米。

累年平均蒸发量大于降水量,相对湿度78%,干燥度1.27。

主要自然灾害有水灾。

1993年,大水。

1995年入汛后,境内连降暴雨,6月22日20时至次日8时,降水14706毫米,平均每小时降水12.3毫米。

南昌气候研究报告

南昌气候研究报告

南昌气候研究报告
南昌位于江西省中部,地处赣江中下游,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温暖湿润,雨量充沛,光照充足。

下面是一份关于南昌气候的研究报告。

南昌的气候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温度:南昌属于典型的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冬季相对较冷,夏季相对较热,春秋温暖宜人。

全年平均气温为17℃左右,1月份平均气温为6℃左右,7月份平均气温为29℃左右。

南昌的炎热天气主要集中在夏季,最高气温可达到40℃以上。

二、降水量:南昌的降水量充沛,春夏季节雨水较多,秋冬季节降雨相对较少。

全年平均降雨量为1600毫米左右。

其中,5月至8月为南昌的雨季,降雨量较为集中,往往伴有雷电和短时强降雨。

三、湿度:南昌的湿度较大,全年相对湿度维持在75%左右。

夏季湿度较高,常伴有炎热闷热的感觉。

冬季湿度相对较低,常伴有较大的干燥感。

四、风向和风速:南昌的季风影响较大,冬季主要受到北风的影响,夏季则主要受到南风的影响。

南昌的平均风速为每秒
2-3米左右,风力较为微弱。

五、日照时数:南昌的全年日照时数较多,平均日照时数为约1800小时。

其中,4月至10月日照时数较长,达到7-9小时。

总体来说,南昌的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分明,炎热潮湿的夏季和寒冷干燥的冬季是南昌气候的主要特点。

南昌是一个适宜居住的城市,虽有高温和降雨的影响,但由于适宜的气候条件,南昌也是一个旅游和生态环境优美的地区。

同时,由于南昌地处江西省心脏地带,周围山水环绕,气候特点也有局部变化,需根据具体季节和天气情况进行合理的衣物和防暑降温措施。

江西各市介绍

江西各市介绍

江西省省会,全省政治、经济、科技、文化中心,全国 35 个特大城市之一。

地处江西省中部偏北地区,赣江、抚河下游,鄱阳湖滨。

位于东经115°27' 至116°35' 、北纬28°10' 至29°11' 之间。

王勃《滕王阁序》概括其地势为“ 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 。

南昌市西接九岭山脉,东南属赣中南山地丘陵,土地面积 7402.36 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 4.4% 。

全境山、丘、岗、平原相间,其中岗地低丘占 34.4% ,水面占 29.8%, 平原占 35.8% 。

自然资源丰富。

矿产资源以非金属建材矿为主 , 有花岗岩、石英石、石灰石、陶瓷土、河沙等近 30 种。

全市森林覆盖率为 17 %。

主要树木有 413 种 , 常见树种为松、杉、樟等。

被称为活化石的银杏、水杉和被誉为水果之王的猕猴桃也有零星分布。

用材林、薪炭林居多,分别占有林地面积的 39% 和 31.8% ;防护林、特用林比重偏小,分别占有林地面积的 20.9% 和 4.5% 。

野生动物有 480 多种,其中国家级保护鸟类 20 多种,珍稀鸟类 12 种。

境内江河湖塘星罗棋布,以鄱阳湖为中心散布着军山湖、金溪湖、青岚湖、瑶湖等大小数百个湖泊 , 市区东北有艾溪湖、青山湖和贤士湖;城区有东、西、南、北四个风景湖。

水利资源总量为 7.27 万千瓦,可开发量为 2.45 万千瓦。

气候湿润温和、雨量充沛、日照充足 , 无霜期长、冰冻期短。

一年中,夏冬季长、春秋季短,冬冷夏热、秋爽春寒 , 春夏多雨、秋冬干燥。

平均气温悬殊,春季平均气温17.5℃ ,夏季平均气温28.2℃ , 秋季平均气温20.9℃ ,冬季平均气温 6.3℃ 。

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型气候南昌市有着悠久的历史文明。

建城2200 年来,一直都是府、州、省、道治所,历代冠盖云集、车马如流、楼台相望,素有“ 物华天宝、人杰地灵” 之美誉。

江西省天气、气候特点及其影响(2016年4-6月)

江西省天气、气候特点及其影响(2016年4-6月)

第39卷第3期 2016年9月气象与减灾研究Meteorology and Disaster Reduction Research Vol.39 N o.Sept. 2016江西省天气、气候特点及其影响(2016年4一6月)重要天气过程概述江西省气象台孙素琴1暴雨过程受史上最强厄尔尼诺事件影响,2016年入汛以来,降水偏多,主要特点如下:1) 暴雨过程频繁,降水量偏多,且阶段性、区域性特点明显。

4一6月全省暴雨过程较常年同期偏多,10站以上暴雨日达13d(表1)。

其中,6月14一16日出现2016年范围最广的暴雨天气,暴雨、大暴雨范围覆盖全省大部分地区。

4一6月降水总量较常年同期偏多20%,其中,九江市东部、景德镇市北部、抚州市大部、上饶市大部和鹰潭市降雨量较常年偏多30%—50%。

2) 降水强度大,短历时暴雨过程较多。

5月7—9日、19一21日、6月1一3日、14一16日、18—19日,全省先后多次出现大范围强降水天气。

其中,6月18—19日出现今年最强暴雨过程,24h最大降水量达389. m m, h最大降水量达216.3m m, h最大降水量为118.m m,均为今年最大。

3) 强对流天气多,多种灾害性天气齐发。

全省47个县(市)出现113次短时8级以上雷暴大风天气,为2003年以来同期最多。

其中,4月16日和5月2日出现了区域性的8级以上雷暴大风天气,赣州等5县(市)出现冰雹。

表12016年4一6月江西区域性暴雨日统计(0时一20时)曰期暴雨/站大暴雨/站主要落区最大中心2016-04-13100贛北南部贵溪(84.4m m)2016-04-20160贛北北部星子(97.1m m)2016-04-26160贛北南部鹰潭(72.7m m)2016-05-08164贛北、贛中黎川(150.5m m2016-05-09150贛北南城(85.3m m)2016-05-20186贛中南丰(34m m)2016-05-21110贛中、贛南南丰(74.6m m)2016-06-02227贛北新建(163.8m m2016-06-03163贛北玉山(114.8m m2016-06-11110贛北、贛中南城(83.7m m)2016-06-15398贛北、贛中芦溪(74m m)2016-06-191811贛北奉新(237.4m m.2016-06-29174贛北、贛中宜黄(122.1m m.2大雾过程2016年4一6月,全省出现>15站的大雾日为29d(表2),其中,4月达16d,较历史同期明显偏多。

江西省天气、气候特点及其影响(2023年1—3月)

江西省天气、气候特点及其影响(2023年1—3月)

江西省天气、气候特点及其影响(2023年1—3月)江西省天气、气候特点及其影响(2023年1—3月)江西省位于中国的东南部,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域,具有明显的季风特征。

这里的冬季温暖湿润,夏季炎热潮湿,雨季集中,阳光充足,气候变化多样。

在2023年的1月至3月期间,江西省的天气和气候特点将会对该地区的农业、旅游等方面产生一定的影响。

1月份是江西省的寒冷季节,全省平均气温一般在5℃左右,但是南部地区气温略高,平均为8℃。

大部分地区常年都有霜冻,而北部山区的高海拔地带则有可能出现降雪。

此时江西省受到冷空气的影响较大,气温起伏较大,甚至可能出现寒潮天气。

这种寒冷天气对江西省的农业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农作物生长缓慢,容易受到冻害,农民需要做好保温工作以保护农作物的生长。

此外,寒冷天气对于江西省的旅游业也有一定的影响,游客较少,景区的人气不及其他季节。

2月份是江西省的冬尾初春季节,气温逐渐回暖,但仍然较低。

全省平均气温约为7℃到10℃之间,南部地区稍高。

此时,江西省的降雨量较少,气候较干燥,相对适宜旅游活动。

江西省有许多著名的景点,如庐山、三清山等,由于气温较低,山上的温度可能更低,但这也给游客提供了欣赏美丽雪景的机会。

此外,由于春节假期的到来,江西省的旅游业也将迎来高峰期,各地景区将迎来大量的游客。

3月份是江西省的春季,气温逐渐回升,昼夜温差较大。

平均气温在10℃到15℃之间,南部地区较高。

降雨量逐渐增加,江西省进入雨季。

在这个季节里,农作物开始生长,江西省的农业迎来了一个忙碌的时期。

农民们开始播种作物,同时也需要防止春季常见的冷空气侵袭,对作物进行及时的保护。

对于旅游业来说,春季气温适宜,江西省的著名景区吸引了大量的游客,景区人气相对活跃。

总的来说,江西省在2023年的1月至3月期间的天气和气候特点对农业和旅游业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寒冷的冬季天气会对农作物生长产生负面影响,而温暖的春季天气则会推动农作物生长。

都昌最新火灾事故报告

都昌最新火灾事故报告

都昌最新火灾事故报告事件概述2022年8月15日,江西省都昌县发生一起严重火灾事故。

据初步调查,火灾发生于当地一家化工厂的生产车间,造成多人死亡和伤亡,同时对周边环境和其他建筑物造成了严重影响。

江西省应急管理厅迅速组织救援,并启动应急响应机制。

事故发生后,都昌县政府迅速组织相关部门赶赴现场进行救援和处理工作,同时组织已受到影响的人员进行紧急转移安置。

事故背景都昌县是江西省赣江中游的一座历史文化名城,是全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

位于江西省中部,赣江中下游,东临南昌市,南接丰城市土地肥沃,水资源丰富,全县总面积为2063.65平方公里。

辖8镇4乡、369个村,总人口60万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7.8℃,属全国最适宜人体居住的地带之一。

都昌自古以来文化底蕴深厚。

素有"乌衣巷","北医家"之称。

文化名人众多,都昌县是一个历史悠久,风景秀丽的城市。

火灾原因经初步调查,该次火灾是由于生产车间的一处设备故障引发。

据工厂负责人介绍,当时该设备正在生产过程中出现了异常现象,但相关工作人员没有及时发现并处理,导致火灾的发生。

由于化工厂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化学品较多,一旦发生火灾就会迅速蔓延,并释放出有毒气体,造成严重的安全隐患。

相关部门初步怀疑,火灾可能与该化工厂的生产管理存在严重问题有关,如设备维护保养不到位、员工安全意识不强、应急处置预案不完善等。

火灾的严重性此次火灾造成的破坏性极大,不仅破坏了化工厂的生产设施和生产物资,还对周边环境和建筑物造成了重大影响,有毒化学品的泄露也对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

此外,火灾造成了多人死亡和伤亡,给当地社会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救援和处理工作一旦火灾爆发,都昌县政府迅速组织相关部门和人员赶赴现场进行救援和处理工作,确保及时处置火灾,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同时,都昌县政府也启动了应急响应机制,对受灾群众进行了紧急转移安置。

针对火灾造成的环境污染,都昌县政府积极组织环保部门和专业人员进行了清理工作,对周边环境进行了全面的清理和治理,以减少化学品对环境的影响。

盐城市地理知识点汇总高二

盐城市地理知识点汇总高二

盐城市地理知识点汇总高二盐城市地理知识点汇总盐城市位于江苏省东部,是一个拥有丰富自然资源和独特地理特点的城市。

下面将对盐城市的地理知识点进行汇总和介绍。

I. 地理位置盐城市地理位置优越,位于江苏省东北部,东临渤海,北濒黄海,东南与淮安市接壤,西临宿迁市。

其地理坐标为东经119°18′-121°56′,北纬32°14′-34°50′。

II. 地形地貌盐城市地貌由南部的平原和北部的丘陵组成。

南部为长江三角洲平原,这里土地肥沃,适宜农业发展;北部为北方丘陵地带,地势相对较高,多为丘陵和低山区。

III. 气候特点盐城市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全年气温较高,年均气温约为15-16摄氏度。

降水集中在夏季,年降水量约为800-1000毫米。

IV. 湖泊和水系盐城市拥有丰富的湖泊和水系资源。

最著名的湖泊是洪泽湖,它是中国最大的淡水湖之一,也是国家重要的风景名胜区之一。

此外,还有如下水系:北运河、南运河、白骆湖、双塔湖等。

V. 自然资源盐城市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尤其是盐矿资源。

盐城的名称也由此而来。

此外,盐城市还有较多的煤炭、建材、石灰石、花岗岩等矿产资源。

VI. 人文景观盐城市不仅有丰富的自然景观,还有独特的人文景观。

这里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如广陵古城、毛泽东塑像、张祥和故居等。

同时,盐城市还以东台古城、盐城博物馆、盐城文化艺术中心等文化景观闻名。

VII. 经济特点盐城市在经济上有其独特的特点。

盐城港是中国重要的内流港口,是江苏沿海经济带的核心港口之一。

盐城市经济以制造业为主,尤以汽车制造、机械制造、化工等行业为主力。

此外,盐城市还以农业产业发达,盐、米、棉花、小麦等农产品产量居江苏省前列。

总结:盐城市作为江苏省东部重要城市,具有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地理特点。

其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

盐城市经济发展迅速,以制造业为主导,同时农业产业也十分繁荣。

鄱阳湖区地表温度反演以及时空变化特征

鄱阳湖区地表温度反演以及时空变化特征

鄱阳湖区地表温度反演以及时空变化特征王晓玲;潘玥【摘要】利用3期秋季Landsat系列遥感数据对鄱阳湖区地表温度进行反演,并对反演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从自然因素方面和人为因素综合分析18 a鄱阳湖区的温度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2000年地表温度等级图显示湖区范围内地表温度较良好;2007年鄱阳湖区地表温度出现异常,极高温区出现在鄱阳湖西北岸,鄱阳湖周围均出现次高温区,城镇地区主要以次高温区为主;2018年的地表温度等级以次高温区为主.2)从2000-2018年,鄱阳湖核心区主要以次高温区和中温区为主,极高温区和高温区随着城镇地区的分布特征而变化,极低温区出现山部地区,中温区较大幅度减少,次高温区分布范围明显增多.热岛现象以鄱阳湖为中心呈放射性扩散.这也说明在三峡大坝蓄水后,对鄱阳湖区的地表温度产生了很大的影响.3)植被覆盖度与地表温度呈负相关关系,地表植被覆盖度越好温度越低.海拔与地表温度从整体来看也呈负相关关系,海拔越高地表温度越低.但次高温区、高温区和极高温区的海拔较中温区偏高,但差距不大.地表温度反演结果对鄱阳湖区生态保护规划及粮食保护具有一定的意义.【期刊名称】《江西科学》【年(卷),期】2019(037)004【总页数】6页(P543-548)【关键词】鄱阳湖区;地表温度;遥感;时空特征;秋季【作者】王晓玲;潘玥【作者单位】浙江正元地理信息有限责任公司,313200,浙江,德清;浙江正元地理信息有限责任公司,313200,浙江,德清;江西省数字国土重点实验室,330013,南昌【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468.0210 引言随着工业化的不断推进和城市化规模的不断扩展,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全球气温明显上升[1]。

为了阻止全球暖化的趋势,联合国于1992年专门定制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明确了气候保护的原则以及目标等。

目前,我国是世界上城市化进程最快的国家之一。

通过部分研究表明,局部地区对全球变暖的响应是不完全相同的,自然气候特征和人为活动因素也产生了很大程度的影响[2]。

江西省天气、气候特点及其影响(2019年4-6月)

江西省天气、气候特点及其影响(2019年4-6月)

第42卷第3期气象与减灾研究V o l .42N o .32019年9月M e t e o r o l o g y an dD i s a s t e rR e d u c t i o nR e s e a r c h S e pt .2019江西省天气㊁气候特点及其影响(2019年46月)重要天气过程概述江西省气象台㊀陈㊀娟1㊀暴雨及强对流过程2019年4 6月全省降水量分布不均,赣北较历史同期偏少1 4成,局部5成,赣中赣南略偏多1 4成.全省10站以上暴雨日数共9d (表1),较历史同期基本持平.4月9日江西出现区域性强对流天气,庐山㊁樟树㊁鹰潭等23县(市㊁区)出现8 10级大风,以庐山25.4m /s 为最大,乐平㊁铅山等地局地出现冰雹,赣北部分地区出现短时强降水,并伴有雷暴天气.5月18 19日江西出现区域性暴雨过程,范围广㊁强度强,全省有22个国家站出现暴雨,崇仁㊁乐安㊁莲花㊁上高等4县出现大暴雨,并伴有雷电活动及局部冰雹天气,赣州市局地还出现8级以上雷暴大风.6月先后出现两次暴雨集中时段.6月6 13日,全省平均降水量154.6mm ,以广昌县357mm 最大;金溪㊁抚州㊁都昌㊁湖口㊁庐山等地还出现8级以上大风.6月18 24日降水集中期致赣中大部㊁赣北西部和东南部以及赣南南部等部分地区重复受灾,强降水时段出现在22 23日.表1㊀2019年4 6月江西省暴雨天气过程(20 20时)日期数量/站暴雨大暴雨主要落区最大中心/mm2019G05G13231赣北㊁赣中崇仁县(102.3)2019G05G19224赣北㊁赣中莲花县(146.4)2019G06G072312赣北南部㊁赣中㊁赣南北部永丰县(179.5)2019G06G08172赣北㊁赣中宜丰县(146.3)2019G06G09108赣中㊁赣南石城县(213.8)2019G06G1046赣南信丰县(154.5)2019G06G12111赣中㊁赣南崇义县(124.9)2019G06G222523赣北㊁赣中袁州区(195.9)2019G06G23160赣中㊁赣南大余县(98.6)2㊀大雾过程2019年4 6月,江西省出现超过15站大雾日数为27d,较历史同期明显偏多.4月14 20日连续7d 出现大雾,范围广㊁持续时间长,其中17日全省有61个县(市㊁区)出现大雾.4月23 24日㊁5月1 4日㊁10 12日㊁14 15日㊁17 18日㊁6月2 3日也出现连续性大雾天气过程.表2㊀2019年4 6月江西省大雾天气过程(20 20时)日期数量/站主要落区2019G04G0635赣北东部㊁赣中赣南2019G04G1540赣北㊁赣中北部2019G04G1761全省大部2019G04G2635赣北㊁赣中2019G04G2930赣北南部㊁赣中北部2019G05G0331赣北㊁赣中2019G05G1826赣北㊁赣中2019G05G2328赣北㊁赣中气候特点概述江西省气候中心㊀罗少华2019年4 6月,江西省总的气候特点是:气温略偏高,降水与常年持平,日照时数偏少.主要天气气候事件有:降水过程多,4个县(市㊁区)暴雨日数创新高;4月出现全省型寒潮过程;4㊁5月大雾多发,部分县(市㊁区)雾日数创同期历史新高;入夏时间中北部正常,南部偏早;6月末出现今年首次高温天气.1㊀气候概况1 1㊀气温.4 6月全省平均气温为22.5ħ,较常年同期平均偏高0.3ħ.其中赣北偏高0.4ħ,赣中㊁赣南偏高0.3ħ.4 6月全省平均气温分别为19.1㊁22.4㊁26.1ħ,较常年同期相比,4月㊁6月分别偏高1㊁0.3ħ,5月偏低0.3ħ.1 2㊀降水.4 6月全省平均降水量为730.1mm ,较常年同期平均偏少0.4%.其中赣北偏少17.1%,赣中赣南分别偏多18.5%㊁20.1%.4㊁5㊁6月全省平均降水量分别为209.8㊁208.5㊁311.8mm ,较常年同期相比,4月㊁5月分别偏少5.8%㊁9.3%,6月偏多11.1%.1 3㊀日照.4 6月全省平均日照时数为319.2h ,较常年同期平均偏少64.5h ,排历史第8低位.4 6月全省平均日照时数为93.7㊁99.0㊁126.5h ,较常年同期相比,各月分别偏少10.8㊁39.1㊁14.6h .2㊀主要天气气候事件1)6月两次降水集中期,致灾严重.6月6 13日和6月18 24日暴雨持续时间长㊁范围广㊁降水强度大㊁累计雨量大.其中6 13日过程影响最大,致灾严重.两次降水集中时段使得赣中大部㊁赣北西部和东南部,赣南南部等地重复受灾.2)极端要素监测.4月,广昌降水日数达26d,排历史同期第1位.4月7 9日全省有40县(市㊁区)日最高气温达到1961年以来的旬极值.5月,湖口及彭泽的日降水量超历史月极值,均出现在5月26日;莲花和乐安位居历史同期第2高位;分宜位居历史同期第3高位.6月,玉山㊁吉安㊁永新3站日降水量创同月新高,玉山还创了年日降水量新高.井冈山夏坪站暴雨日数为4d ,创同期历史新高.天气㊁气候影响评述江西省农业气象中心㊀杨爱萍2019年4 6月江西省气温略偏高,暴雨㊁强降水天气过程对早稻㊁蔬菜㊁棉花等生长以及油菜结荚等不利,同时导致部分地区出现洪涝,农田不同程度受灾,对早稻产量和品质有不利影响.4月气温明显偏高,降水南多北少,日照总体接近常年同期.上旬天气晴好,有利早稻播种育秧,11日左右早稻基本完成播种;中旬以阴雨天气为主,对早稻栽插进度有一定影响;下旬晴雨相间,早稻栽插进度有所加快,至月底,栽插已基本完成.月内有3次明显降水过程,赣中㊁赣南局部受灾,但未出现持续阴雨天气,总体较有利于早稻播种㊁栽插和油菜成熟.5月气温略偏低,降水量中南部多于北部,日照南少北多.上旬至中旬前期出现阶段性的低温寡照和3次较明显的降水过程,导致油菜收割进度偏慢,同时不利于早稻早生快发,影响壮苗.中旬后期至下旬前期气温适宜,光照充足,对早稻晒田控蘖㊁一季稻生长发育及病虫防治有利.6月气温略偏高,降水偏多.暴雨过程导致孕穗 抽穗期的早稻受淹或倒伏,结实率有所下降.持续性强降雨造成部分地区山洪暴发,导致一季晚稻种子㊁幼苗被冲走或被掩埋,播种育秧受影响.6月6 13日是入汛以来第一次降水集中期,全省平均降水量为169mm ,创1959年以来同时段第3高值.18 24日为第二次降水集中期,全省平均降水量99.2mm ,较历史同期偏高3成.自6月6日以来,农作物受灾约2.54ˑ105h m 2㊁绝收约4ˑ104h m 2,主要受灾作物为早稻㊁中稻㊁蔬菜和果树.。

江西长年气候

江西长年气候

江西长年气候1、江西的气候怎么样?江西,春季回暖较早,但天气易变,乍暖乍寒,雨量偏多,直至夏初;盛夏至中秋前晴热干燥;冬季阴冷但霜冻期短,尤其是近年,暖冬气候明显。

由于江西地势狭长,南北气候差异较大,但总体来看是春秋季短而夏冬季长。

全省气候温暖,日照充足,雨量充沛,年均降水量1341毫米到1940毫米,无霜期长。

江西省年平均气温18℃左右。

赣东北、赣西北和长江沿岸年均气温略低,约在16℃到17℃之间;滨湖、赣江中下游、抚河、袁水区域和赣西南山区约在17℃到18℃之间;抚州、吉安地区南部和信江中游约在18℃到19℃之间;赣南盆地气温最高,约为19℃到20℃之间。

全年全省极端最高温度南北差异不大,甚或略呈北高南低现象,但几乎都接近或超过40℃,个别县区日最高气温曾经达到过44.9℃。

极端最低气温则南北差异较大:九江大部分地区在-12℃到-14℃之间,个别县区还出现过日最低气温-18.9℃的极端最低值;赣南则在-5℃左右,全省其他地区一般在-7℃到-12℃之间。

江西年均日照总辐射量为每平方厘米97千卡到114.5千卡;都昌县最多,铜鼓县最少。

年均日照时数为1473.3小时到2077.5小时;都昌县最多,崇义县最少。

江西多雨。

年均降水量1341毫米到1940毫米,一般表现为南多北少、东多西少、山区多盆地少。

武夷山、怀玉山和九连山一带年均降水量多达1800毫米到2000毫米,长江沿岸到鄱阳湖以北以及吉泰盆地年均降水量则约为1350毫米到1400毫米,其他地区多在1500毫米到1700毫米之间。

全年降水季节差别很大。

秋冬季一般晴朗少雨,1977年大部分地区整个秋冬季以阴雨天气为主的现象较为少见。

春季时暖时寒,阴雨连绵,一般在四月份后全省先后进入梅雨期。

五、六月份为全年降水最多时期,平均月降水量在200毫米到350毫米以上,最高可达700毫米以上。

这一时期多大雨或暴雨,暴雨强度为日降水量50毫米到100毫米,最大甚至可达300毫米到500毫米以上。

都昌概况

都昌概况

都昌概况
都昌位于中国第一大淡水湖——鄱阳湖北岸,居历史名城南昌、九江、景德镇金三角中心地带,南联五水,北通长江,九景高速公路横贯东西,九景衢铁路穿县而过。

“鄱阳湖上都昌县,灯火楼台一万家,水隔南山人不渡,东风吹老碧桃花。

”这是宋代大诗人苏东坡对都昌的赞美诗句。

都昌是南宋爱国名相江万里的故乡。

都昌县城的南山,“山悠水远”“能阴善晴”,极巅南眺,八百里鄱阳湖一碧万顷,湖光山色,美不胜收。

都昌老爷庙“扼五水一湖于咽喉”,云天阔水,漩流湍急,风云变幻,神秘莫测,号称鄱阳湖上的“百慕大三角”。

都昌“三山五水分半田”,辖水域一百八十多万亩。

都昌水产品种繁多,品质优良,水产品总量居江西省之首。

都昌是中国农业部命名的“中国淡水珍珠之乡”。

都昌是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国水产百强县;全国科普示范县;全国绿色食品原料基地县;西部开发政策延伸县。

都昌是全国优质棉生产基地。

都昌的都荆子、菊三七、杭菊等中药材享誉中医界。

都昌的雷竹、大白桃、早熟梨、板栗、紫皮蒜远近闻名。

都昌的白钨、铅、金、钒、硅砂、陶土、花岗石、矿泉水等储量大品质优。

都昌被评为中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百强。

昌都市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昌都市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昌都市气候变化特征分析摘要:本文主要利用近三十多年气温与降水观测资料,利用线性趋势法对昌都市气候变化特征分析,结果表明:从气温变化特征方面来看,昌都市年平均温度、平均最高温度、最低温度均呈显著上升变化趋势,气候倾向率分别为0.383℃/10a、0.41℃/10a、0.5℃/10a。

平均温度、最高温度及最低温度在春季、夏季、秋季、冬季都呈增温趋势,增辐最大均为冬季,增幅最小为夏季;冬季温度上升对气候变暖贡献最大。

从降水变化特征看,昌都市降水量呈现出波动性增加变化趋势,降水气候倾向率是9.4015mm/10a,降水偏少时段为1980-1984年及2005-2007年,降水偏少期为1998-2004年。

昌都市降水量大体呈北多南少分布(除芒康站),北部丁青站以及类乌齐站为多雨中心,南部八宿站降水最少。

关键词:昌都市;气温;降水;变化特征引言近年来,全球气候变暖趋势日趋显著,气候逐渐受各个国家专家学者及社会公众广泛关注,并开展诸多研究。

昌都地处横断山脉和三江(金沙江、澜沧江、怒江)流域,位于西藏东部,境内属高原亚温带亚湿润气候,以寒冷为基本特点。

由于受南北平行峡谷及中低纬度地理位置等因素的影响,具有垂直分布明显和区域性差异大特点。

日照充足,太阳辐射强;日温差大,年温差小,降雨集中,季节分布不均,蒸发量大。

在全球气候变暖大背景下,昌都市气候也存在极大变化,对当地农牧业生产及经济发展带来影响。

因此,加强昌都市气候变化特征分析,对科学指导社会公众科学应对气候变化,趋利避害、减少或避免灾害损失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主要对昌都市近三十多年气温、降水及日照时数变化特征展开分析,为昌都市农业生产及经济发展提供有利指导依据。

1.资料与方法本文气象数据资料选取来源于昌都市7个国家气象站点(丁青、洛隆、类乌齐、八宿、昌都、芒康、左贡)1981-2015年气温资料(逐月平均气温、平均最高气温、平均最低气温)以及1980-2015年降水资料,数据均通过质量控制,可代表昌都市气候变化特征。

江西九江都昌旅游景点汇总

江西九江都昌旅游景点汇总

7、马鞍岛风景区简介:马鞍岛与鄱阳湖畔的青山相邻,不过7公里水程,在青山老码头前就可远观马鞍岛。鄱阳湖中的岛屿大多以山为名,马鞍岛又名马鞍山,因形似马鞍而得名,山最高处海拔123米。 鄱阳湖有40多座岛屿,大多位于南湖—松门山以南,北湖仅有鞋山岛,马鞍岛等少数岛屿,而马鞍岛是北鄱阳湖最大的岛屿并设有行政村。马鞍岛虽然是鄱阳湖中一小小孤岛,但清代乾隆和嘉靖年间 先后出过举人(戴高)和进士(戴凤祥),而且两人为父子,现岛上尚存进士第石匾石柱石狮等遗迹,书香遗韵犹存。
9、都昌大港水库:都昌大港水库是都昌最大的水库,归都昌大港镇管辖,山里住着1000多居民。产子岭、御衣岭、黄金山 、望晓岭、纱帽尖、夫妻石、操军场有着许多美丽的传说。遗憾的是这次尚有 瓢水岩景点的水帘洞、黄金山、石坟和瓢水岩洞等没有亲眼目睹。三尖源两颗璀璨的明珠相比之下,东湖大港水库立体感明显突出,库区水道悠长,水底浸淹一个名叫曹百四的古村落。库中由西向东 排列着四个形态各异的坳颈、狮子、虾公和团山岛,水库还向西南、西北和北方各延伸了3条悠长的水道。在我们去的时候,库水位很底,如果水位上涨,乘舟而行,波光粼粼,两岸青山相应,清风 拂面,令人心旷神怡,留恋往返。
在风景区有一座山,名叫王阿婆坟山,远远望去是一座巨大的山坟,由此而得名王阿婆坟。相传很久以前,王阿婆是一个慈祥的老人,为人和善,美名传乡里,死后葬于小山涧。岁岁年年,很久 以前的小坟墓,变成了今天的大山,我想是上天为她是善举感动,让她驻足于此,守护这里的世代乡邻。这里的森林至今保持着未开发的原始状态。每到春暖花开的季节,这里便是天然的水果园,有 无数个你们叫不出名的野果。漫步小山涧风景区,你到处都可以看到山上的野生水果,涧中的天然泉水,湖中的小鱼小虾,还有那各种各样的野生动物。这些都是你回归大自然,休闲旅游的好去处。 风景区具体地址:江西省蔡岭镇省道306旁,由大路边胡家通往山里胡家的主道可以直达风景区。

都昌市说明书

都昌市说明书

第一章县情认识一、区位关系与行政区划1、区位关系都昌县位于江西省北部,北依武山,南濒鄱阳湖,地处东经116°02′—116°36′,北纬28°50′——29°38″之间,东连鄱阳县,北邻湖口、彭泽县,西与星子县—水相依,南与南昌县、新建县和余干县隔湖相望。

全境东西宽52.7公里,南北长80公里,国土面积为2669.53平方公里,约占全省总面积的1.6%。

县城位于县域南部,水路南距省会南昌市120公里、西北距九江市85公里。

2、行政区划与人口2003年底全县共辖12个镇、12个乡、257个村委会、40个居委会、3997个村民小组。

2003年底全县总人口为72.08 万人,人口密度为270人/平方公里,略高于全省255人/平方公里的平均水平。

县城现状城区人口包括都昌镇全部人口以及北山乡、大树乡在规划建成区范围内的农村人口,合计9.2万人。

二、自然与资源条件1、自然条件都昌县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侯,气候温和,四季分明,日照充足,春夏多雨,秋冬干旱,无霜期长,全年平均气温17.8℃,平均日照时间为2076.3小时,年平均降雨量1490.4毫米,年蒸发量1177毫米,年平均积温为5189.2℃,无霜期平均为261天。

全县夏季主导风向为偏南风,冬季为偏北风,年平均风速为2.9米/秒。

本县位于九岭东西构造带之次级构造九宫山至高台山构造隆起带和石门街至祁门之北山东向新华厦系构造带的复合部位。

地势由东北向西南缓慢倾斜。

境内丘陵、岗地和滨湖平原交错,低山丘陵以境北缘较为集中,武山绵亘其间并分为东西两支向南部和西南部延伸,西部和南部滨湖地带,地势较为平坦,海拔多在15-50米之间。

2、资源条件都昌县土地面积为2669.5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35572公顷,人均耕地为0.74亩,占总面积的13.33%。

;园地3341公顷,占1.25 %;林地62044公顷,占23.24%;牧草地2公顷,占0.00%;交通运输用地683公顷,占0.26%;居民点及工矿用地9667公顷,占3.6%;水域147064公顷,占55.09%;未利用土地8635公顷,占3.23%。

常州自然条件数据

常州自然条件数据

常州自然条件数据常州位于中国江苏省中部,地理坐标为北纬31°47′至32°22′,东经119°16′至120°26′。

下面是常州的自然条件数据。

地形地貌:常州地势较为平整,地形呈现出南高北低的特点。

整个地区地势起伏较小,以平原为主,境内有长江、淮河两大水系。

境内主要地貌类型包括平原、丘陵和水网。

气候:常州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温暖湿润。

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年平均气温约为15℃,最热的月份是7月,最冷的月份是1月。

年降水量约为1000毫米摆布,主要集中在夏季。

水系:常州境内有长江、淮河两大水系,其中长江是中国最长的河流,也是常州的重要水源。

长江流时常州市区,为当地的经济发展和交通运输提供了便利。

淮河则位于常州市的南部,是常州市的重要水源之一。

土壤:常州的土壤主要分为黄土和水稻土两种类型。

黄土土壤富含有机质,适合种植作物。

水稻土则适合水稻的种植,常州是江苏省重要的水稻产区之一。

植被:常州的植被丰富多样,主要有森林、草地和湿地等类型。

常见的植物有松树、柏树、柳树、桃树等。

常州市还有一些自然保护区和湿地公园,保护了当地的生态环境和植物资源。

动物:常州的动物种类繁多,有许多珍稀保护动物。

常见的动物有野兔、松鼠、麻雀等。

常州市也有一些野生动物保护区,保护了当地的野生动物资源。

总结:常州的自然条件优越,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漂亮的自然景观。

地形平整,气候温暖湿润,水系发达,土壤肥沃,植被丰富,动植物种类多样。

这些条件为常州的农业、旅游等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同时,常州也注重保护自然环境,建设生态城市,努力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平衡。

江西省天气、气候特点及其影响(2017年1-3月)重要天气过程概述

江西省天气、气候特点及其影响(2017年1-3月)重要天气过程概述

江西省天气、气候特点及其影响(2017年1-3月)重要天气过程概述吴静【期刊名称】《气象与减灾研究》【年(卷),期】2017(040)002【总页数】1页(P后插1)【作者】吴静【作者单位】【正文语种】中文2017年1—3月,江西省区域性大雾(全省单日15站以上大雾)频繁出现,共19 d,其中,全省单日出现40站以上大雾有2 d,连续3 d出现大雾4次,分别是1月5—7日、26—28日、3月18—20日、29—31日。

受冷空气影响,2月20—24日全省出现一次大风、降温、降雪天气过程,赣北南部、赣中和赣南降温幅度达12—16 ℃。

13个县(市)出现8级以上阵风,48个县(市)出现雨夹雪或雪,庐山、金溪、宜黄、资溪、万载、新余等6县(市)出现积雪,庐山最大积雪深度达2.1 cm。

3月出现了3次区域性暴雨过程,分别为3月9—10日吉安市南部和赣州市有13个县(市)出现暴雨,以会昌72 mm最大;3月19—20日赣北有13个县(市)出现暴雨,以都昌71.8 mm最大;3月21—22日浙赣线沿线有29个县(市)出现暴雨,以南昌县77.6 mm最大。

2017年1—3月,江西省总的气候特点是:气温明显偏高,降水偏少,日照时数偏少。

主要天气气候事件有:1月大雾和霾天气过程频发,严重影响空气质量;2月,全省平均连续无雨日数为近18 a最多;3月受频繁降雨影响,全省平均连阴雨日数历史排位第4高位,5个县(市)连阴雨日数刷新历史记录。

1.1 气温。

1—3月全省平均气温10.5℃,较常年同期平均偏高1.7℃,排历史第4高位。

其中,赣北9.8 ℃,偏高1.7 ℃;赣中10.4 ℃,偏高1.7 ℃;赣南12.3 ℃,偏高1.4 ℃。

1、2、3月全省平均气温分别为9.3、9.7,12.3 ℃,与常年同期相比,分别偏高3.2、1.4、0.3 ℃,其中1月平均气温刷新历史记录。

1.2 降水。

1—3月全省平均降水量370.0 mm,较常年同期平均偏少0.9%。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都昌气候地貌特征
都昌地处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区,且受鄱阳湖大水体影响,其特点是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日照充足、热量丰富、结冰期短、无霜期长,春秋季短、夏冬季长。

据气象记录,春季始日平均出现在3月24日(以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0℃的初日为春季的开始),持续约65天。

夏季始日平均出现在5月28日(以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22℃的初日为夏季的始日),持续约119天。

秋季始日平均出现在9月24日(以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22℃的终日后一天为秋季的始日),持续约59天。

冬季始日平均出现在11月22日(以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0℃的终日后一日为冬季的始日),持续约122天。

冬春之交常遭寒潮侵袭,天气冷暖多变、阴晴不定;春夏之交受冷暖气团交替控制,梅雨连绵,终日阴霾;夏秋之交副高居久不退,天气晴热,干旱少雨;秋冬之时,北方冷空气强烈南侵,气温骤降、霜冻地寒。

气候要素:1、气温:年际平均气温为17.1℃,变化幅度在16℃—17℃之间。

气温日较差为7.1℃。

1月最冷,平均气温4.4℃,7月最热,平均气温29.3℃。

2、积温:年平均≥℃的活动积温为5800—6500℃。

3、地温:年平均地表0厘米温度19.5℃;5厘米深地温18.8℃;20厘米深地温19.3℃。

4、无霜期、无霜冻期:累年平均无霜期261天,无霜期最长300天,最短227天。

全年平均无霜冻期271天,最长可达300天,最短239天。

5、日照:累年平均日照时数2076.3小时,日照率47%。

6、降水:1990—2005年资料统计,累计年平均降水量1558.7毫米。

7、风向风速:都昌
地处亚热带季风区,风向有明显的交替过程,7-8月盛行偏南风,其余各月多偏北风;在变性高压脊的控制下,白天多偏南风,早晚为偏北风。

8、蒸发量及干燥度:累年平均蒸发量为1572.5毫米。

累年平均蒸发量大于降水量,相对湿度78%,干燥度1.27。

主要自然灾害有水灾。

1993年,大水。

1995年入汛后,境内连降暴雨,6月22日20时至次日8时,降水14706毫米,平均每小时降水12.3毫米。

截至7月5日8时,累计降水量1703毫米。

最大降水量每小时33毫米。

水位平均每天涨幅30至40厘米,最高日涨幅48厘米,鄱阳湖都昌水位最高达21.77厘米,比1954年高6厘米。

1998年受长江流域持续强降雨影响,鄱阳湖水位急剧上涨。

鄱阳湖都昌最高水位22.42米,超1995年最高水位0.65米。

高水位持续70天。

自2000年后,都昌水位一直平稳。

都昌水资源较丰富,年均水资源总量10.24亿立方,年人均水量1889立方米,年亩平均水量1725立方米。

地表水都昌全县多年平均径流总量为9.92亿立方米。

县境内地层,由褶皱基底和沉积盖层两个部分组成,区域发育不全,主要有第四系、白垩系、下侏罗—上三叠系、二叠系、石炭系、寒武系、震旦系、前震旦系。

其中前震旦系浅变质岩系分布最广,出露面积约占陆地面积的60%,第四系主要分布在盆地中心地带和鄱阳湖滨,面积约占35%。

其他地层分布零星。

都昌地貌丘陵和滨湖平原为主,且水域宽阔,局部有低山分布。

地势北高南低,并以大港到汪教褶隆起带为轴心,
向西北和南东两个方向倾斜。

境内最高点为北东部的三尖源,海拔647.3米,滨湖区海拔最低处仅10米。

自东北向西南呈低山、高丘、低丘、平原、湖区的变势。

都昌水系发达,河港纵横,共有大小河港39条,总长359.6公里。

按其流向,大致可分为大港、大西湖、新妙湖、大输湖、大沔池、洲家湖、团子口七大水系。

都昌县共有土壤面积1909181.4亩。

可分为7个土类,13个亚类,47个土属,119个土种。

①红壤。

面积981862.57亩,其中自然土壤面积为770549.75亩,耕作土壤为211312.82亩,(含宅基地、田塍、道路等);②黄棕壤。

面积共87220.84亩,一般土层深厚,质地粘重,呈中性和微酸性反应,抗旱力较强。

③紫色土。

面积共15531.43亩,其中自然土壤6014.93亩,耕作土壤9526.5亩。

该土类除紫砂岩酸性紫色土,土层浅、养分缺乏外,适宜旱作或营林。

④棕色石灰土。

面积仅280亩,成土母质为碳酸盐类风化物。

土层较厚,质地较粘,矿物养分丰富,适宜林木生长。

⑤草甸木。

面积28177.08亩,成土母质为河湖沉积物。

腐植积聚较多,草本植物生长繁茂,是全县重要的有肥料湖草的来源地。

⑥风沙土面积45800.09亩,风沙土松而不粘,水分存贮难,有机质、氮磷缺乏,植物难以生长。

⑦水稻土。

总面积750309.6亩,全县各乡均有分布,该土90%以上的养分丰富,土层深厚,水耕熟化程度高,排灌条件好,是县内主要高产土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