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园林的风格特色及成因
实例分析岭南园林设计风格
实例分析岭南园林设计风格夏商周时期,中原及江淮至江南地区的华夏或少数民族诸侯国、部族受到压迫和征伐,纷纷南徙,迁人岭南地区,文化上受到了中原的影响。
春秋战国时期,战乱不断,南北战争加强两地经济、文化的交流。
南方的政治、经济、文化有了较大发展。
岭南文化对于岭南地区的建筑有很大的影响,岭南建筑在我国建筑之林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几千年来,经过无数建筑匠师的辛勤劳动,在充分利用岭南的自然资源,并结合人民的生活特点,形成了独特的建筑艺术,在我国建筑之林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1. 岭南园林建筑设计岭南,位于五岭以南。
从秦朝开始的不断迁徒过程中,形成了岭南园林。
与北方园林似曾相识,却又迥然不同,透着瘴雨气息。
岭南地处北回归线两侧,为亚热带季风型气候,长年繁花似锦,又盛产观赏石材,具备良好的造园条件。
又因气候特点,岭南人常在住宅中设庭园,以调节小气候环境。
1.1岭南园林特点(1)通透岭南园林的通透特征,是它与北方园林、江南园林截然不同的一个明显的特点。
这主要是由岭南自然气候所决定。
北方园林在建筑设计上,都要考虑气候特点,冬季的保暖尤为重要。
但是在岭南,情况有所不同,气候炎热,冬天,也在零度以上。
夏季酷热,周期长,所以,岭南的园林在设计上,充分考虑宽敞,通透,遮光聚荫的降温效果。
(2)兼蓄岭南人,从中原迁徙来到岭南,又往海外其它地方谋生。
他们在海外创业,然后衣锦还乡,不仅带回大量财富,同时也带回来海外文化。
具体表现在建筑与园林上。
例如广东开平的碉楼。
造园时,吸收传统园林特色,在布局形式和局部构件上,融入西方建筑文化。
同时大量运用木雕、砖雕、陶瓷、灰塑等民间工艺。
(3)秀茂秀,相对北方园林与江南园林而言,岭南园林总体秀气,轻盈,精巧。
没有北方园林那样厚重,端庄,也不及江南园林那样繁密。
岭南园林就是轻巧秀美。
1.2岭南园林建筑特点(1)岭南园林建筑布局在岭南园林中,园林建筑是庭园中重要内容,常为主体。
岭南园林建筑重在选址,建筑体形简练,多无复杂的轮廓组合,屋面构造简单,檐口和山墙多用硬面硬檐。
岭南园林的特点
岭南园林的特点
岭南园林是中国传统园林艺术风格,其发展得到了扬州园林、苏
州园林、湘南园林等各地的推动及影响。
岭南园林的特色主要体
现在布局、结构、园艺和小品的方面。
首先,岭南园林的布局要大气磅礴、宏伟壮观,其核心是“庭院”——它不仅把湖泊、山、林、草和桥当成一块大地景观,而
且融入了院落、古典建筑、池塘、阶梯、廊桥等元素,把园林元
素和人文元素巧妙融合在一起,突出园林的历史文化气息。
其次,岭南园林在结构上以奇特视角俯瞰园林,精心铺装了曲折的阶梯,把特殊的院落、古典建筑、池塘、桥梁、廊桥组成一个完美的结构,令人眼前一亮。
此外,岭南园林的园艺有迷人的多样性,它
有树木、花木、小品石、剪纸、假山等多种景观,打造出迷人的
园林世界,更能体现岭南园林的独特魅力。
最后,岭南园林的小品,像竹子、松树等枯木雕刻、池塘、磨花池等,以及桥式、池
式等小品,分外抢眼,由此可见,岭南园林是一个充满艺术气息
的世界。
岭南园林是中国传统园林建筑艺术的显著代表,在布局、结构、
园艺和小品四方面特别醒目,令人眼前一亮,突出其特色。
它不
仅有着大气磅礴的外观,而且能融合多种自然和文化元素,体现
出独特的韵味,更能把古今、中外的文化精华融入其中,给人耳
目一新的感受。
所以,岭南园林的设计既使园林显得宏大,又具
有别样的艺术感,值得我们探索研究,以到达触摸其灵魂的境界。
小议岭南园林设计文化艺术特色
小议岭南园林设计文化艺术特色摘要:介绍了岭南园林的类型,论述了岭南园林文化及造园手法,并以珠江公园为例进行了岭南园林的实例分析,以期为岭南园林的推广提供参考。
关键词:岭南园林;类型;园林文化;造园手法;实例分析岭南园林是由自然景观所形成的自然园林和适合于岭南人生活习惯的私家园林,岭南园林反映了广东人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美好情趣,构成了人与自然高度融合的生动画面,这种将西方古典雕塑手法与中国自然山水园布局相结合的艺术创作,充分体现了岭南园林兼收并蓄、博采众长的特点。
其不同北方园林的壮丽、江南园林的纤秀,而具有轻盈、自在与敞开的岭南特色。
据史料记载,岭南园林始建于南越帝赵陀在位期间,其效仿秦皇宫室园囿,在越都番禺(今广州市)大举兴宫筑苑。
现存的九曜园前身就是仙湖遗迹,把岭南的皇家宫苑推上了顶峰,尔后随着割据政权的衰亡,岭南皇家园林也就销声匿迹。
随着岭南社会经济的逐步上升、文化艺术的发展和海内外日益频繁的交流,岭南园林逐渐呈现出越来越浓厚的地方民间色彩。
一、岭南园林的类型一是按归属类型分,有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公共园林等。
皇家园林中南汉药洲的九曜石仍存于广州市的九曜园中。
而岭南园林中保存最好的私园是番禺的余荫山房,建筑上的灰塑门楣、英石堆山、规则池岸、木雕洞罩、廊桥组合都是岭南园林的典范。
二是按布局类型分,岭南园林有庭院式、自然山水式、综合式等。
庭院式的小巧堪与日本古典园林相媲美,如广州白天鹅宾馆。
三是按地域类型分,岭南园林有广东园林、广西园林、福建园林、台湾园林、海南园林等。
广东园林是岭南园林的主流,其以山水的英石堆山和崖潭格局、建筑的缓顶宽檐和碉楼冷巷、装饰的三雕三塑、色彩的蓝绿黄对比色、桥的廊桥、植物四季繁花为特征。
二、岭南园林文化岭南园林构园的自然要素有山、水、石,还有建筑、字画、植物。
岭南园林文化有因自然而上升的文化,可归结为海岸文化和热带文化;有因人工而积淀的文化,可归结为远儒文化和世俗文化、享乐文化和商业文化、开放文化和兼容文化、贬谪文化和务实文化。
岭南园林文化及造园手法
岭南园林文化及造园手法首先,岭南园林文化注重园林与自然环境的融合。
岭南地区地形多为丘陵和山地,水网发达,气候湿润多雨。
岭南园林在风景选择和规划上,依托自然山水,山涧、溪流、湖泊等自然水体与园林相结合,形成了独特的景观。
岭南园林以山水为主题,借助地势起伏、水流曲折、草木葱茏等自然元素,构建起山水园林的壮美景观。
其次,岭南园林文化注重园林与建筑的协调。
岭南园林采用了传统园林的布局和建筑手法,如亭、塔、池、桥等,使园林与建筑相互呼应,相得益彰。
建筑物的形式多样,有仿古建筑如古亭、古楼等,也有各色各样的小品建筑如假山、花台等。
这些建筑物与山水景观融为一体,形成了一幅幅具有浓郁南方特色的园林画卷。
此外,岭南园林文化注重园林的植物景观。
岭南地区气候湿润,适宜植物的生长,因此岭南园林注重植物的选择和布局。
园林中常见的植物有杜鹃花、荷花、莲花、梅花等,它们与山水景观相映成趣,营造出一种独特的美感。
此外,岭南园林还注重栽培一些南方特有的植物,如榆叶梅、银杏等,丰富了园林的植被景观。
岭南园林的造园手法也有许多独特之处。
首先是挖山造水。
岭南地区山多水多,岭南园林通过巧妙的造园手法,将山体进行切割、开凿,挖出水潭、池塘等水体,增加了园林的水景元素。
其次是借助地势塑造景观。
岭南地区地形复杂,山脉起伏,岭南园林充分利用地势,通过高低错落的步行道和观景台,使游客在园林中欣赏到不同角度的景色。
此外,岭南园林还采用了一些特殊的建筑工艺,如假山、石块铺路等,赋予园林以独特的风貌。
总之,岭南园林文化及造园手法独具特色,突出了自然山水、建筑和植被景观的协调与融合。
通过山水、建筑和植被的有机结合,岭南园林创造了丰富多样的景观,展示了岭南地区独特的美学观念和传统文化。
岭南园林文化及造园手法的独特之处不仅体现在景观的形式上,更体现在对自然、对人文的独特理解和塑造上,为岭南地区增添了独特的人文景观。
岭南园林的文化风格与构成要素
岭南园林的文化风格与构成要素摘要通过对岭南园林地理分布、地域类型及文化特点的阐述,归纳总结岭南园林的文化风格,从山、水、石、建筑及植物五个方面深入分析岭南园林的构成要素,探讨适合岭南园林发展的“岭南模式”。
关键词:岭南园林;艺术风格;园林文化;构成要素;岭南模式岭南园林地理分布及文化岭南,即五岭以南,始称于唐贞观年间的岭南道,古时候也称岭表、岭外、扬越、百越、南粤。
岭南有两大水系,一是珠江水系,一是韩江水系。
其中珠江水系汇聚了西江、东江、北江,大大小小共740条,总长2214 km。
从地理与文化的关系来说,珠江三角洲形成了广府文化,以广州为中心;韩江下游的三角洲形成了潮汕文化,以汕头为中心;韩江上游的丘陵地区形成了客家文化,以梅县为中心。
当然,岭南文化还包括雷州文化,海南文化,桂东文化和少数民族文化。
而岭南园林从园林文化和分区来看则是以广州为中心,包括广东、广西、海南、福建西南和台湾等地的园林。
岭南园林的气候与随之产生的园林文化岭南全域地处南亚热带和热带,年平均气温在22~24.5℃,最高温度为广州八月份的38.7℃,最低温度为韶关一月的-4.3℃。
冬短夏长是岭南园林气候的第一特征。
大部分地区夏天持续的时间很长,“三冬无雪,四季常花”,这就是岭南园林建筑把通风纳凉放在第一位置的主要原因。
岭南多雨,更胜于江南,年均降水量达1500 mm。
雨多而植物生长茂盛,成为四季繁花的基础;雨多则冲刷厉害,于是就有“有石必有泉”之说。
因泉而生瀑,因瀑而生潭,岭南园林几乎所有的园林都在塑造崖瀑局,崖潭局、潭瀑局就是岭南多雨造成的地形特征的直接表现。
岭南的风受亚洲季风区的大气环流影响,夏季以偏南风为主,冬季以北风为主。
所以园林建筑南北向,以及利用风压原理降温的“长廊冷巷”或“高墙冷巷”就是基于对夏季风的需要。
岭南气候潮湿,故利用干栏、高台、檐廊来抬高生活面,这也是岭南园林中水面距地面较高的原因。
但是,在现代园林中,园林的亲水性加强,水面与地面的高度很近。
岭南传统园林景观发展思路探讨
岭南传统园林景观发展思路探讨岭南传统园林景观在中国园林艺术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岭南传统园林于唐代开始兴盛,经过明、清两代的发展,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级联式山水园林和具有岭南地域特点的中山式园林。
然而,随着现代城市建设的发展,岭南传统园林景观的保护与传承也面临着诸多问题。
本文旨在探讨岭南传统园林景观的发展思路,寻求如何更好地保护和传承岭南传统园林的美好文化。
一、传统岭南园林景观的特点岭南传统园林景观是中国园林艺术的重要流派之一,其园林艺术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山水园林的级联式布局岭南传统园林景观采用了具有本土特色的山水园林的布局形式,其特点在于布局采用了级联式的形式,将山水景观分别排列在不同的平台上,以形成上下起伏、层次分明的景观形态。
同时,采用了曲径通幽的手法,打造了一个经过巧妙设计的龙脉迎福的空间场所。
2、中山式园林的规划布局岭南传统园林中的中山式园林以高大的榕树为主景,以庭院式的规划布局为特色。
在这种规划布局中,通过区分内外区域、前后场所和大小区域等手法来表现园林的布局规划,进一步凸显出园林景观的特色。
3、湖泊水景的设计岭南传统园林景观在湖泊水景的设计上,还体现了强烈的本土文化特色。
特别是在城市内园林中,水景的相对比重应该更大,常常能看到一些虚景和涟漪舒展,将园林景观和湖泊水景融为一体,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视觉效果。
二、岭南传统园林景观发展现状岭南传统园林景观的传承与保护已经引起了社会各方面的极大关注。
当前,岭南传统园林景观的发展现状存在一些问题:1、现代化影响随着城市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岭南传统园林景观的传承和保护面临一定的挑战。
一些传统园林被拆除、改造和大规模扩建,这对园林景观的原貌保持和传承都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2、缺乏协作岭南传统园林景观传承中缺乏相互协作的力量,这容易引发相关问题的产生。
例如,做出重要决策后,缺乏同工合作等后续工作,力度不够,可能会导致园林景观保护工作的失败。
3、保护措施不到位在岭南传统园林景观保护事项的执行中,一些园林景观由于受到不当的保护措施所影响,使得保护成果不够完美,随着时间的推过这更是呈现出难保的后果。
岭南园林的特点是
岭南园林的特点是
岭南园林是中国传统园林的主要流派之一,它源于广东、海南等地区,具有独特的自然风光和文化底蕴。
岭南园林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融合自然和人工的特点。
岭南园林注重自然与人工的和谐结合,强调山水与构筑的结合。
岭南园林的建筑结构简洁大方,与周围的山水景观相得益彰,营造出独特的清幽气息。
2.体现民族文化的特点。
岭南园林融汇了广东、海南等地区的民族文化,体现了当地的风土人情。
例如,岭南园林中常常会使用当地特有的植物、建筑、艺术等元素,展现出当地独特的文化魅力。
3.强调山水景观的特点。
岭南园林注重自然山水景观的保护和利用,将山水景观作为园林的主要元素。
岭南园林中的建筑、植物、水景等都围绕着山水景观展开,使得园林整体具有浑然天成的气息。
4.强调人文精神的特点。
岭南园林注重人文精神的体现,讲究品味和内涵。
岭南园林中的构筑、植物、艺术品等都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元素,通过这些元素,岭南园林能够展现出独特的文化底蕴和人文精神。
5.强调绿色理念的特点。
岭南园林注重绿色理念的实践,讲究环境友好和资源保护。
岭南园林中的植物、水景等都经过精心选择和设计,不仅能够为人们提供观赏和游览的乐趣,还能够保护自然环境,为人们创造舒适的生活环境。
总的来说,岭南园林的特点主要体现在融合自然和人工的特点、体现民族文化的特点、强调山水景观的特点、强调人文精神的特点和强调绿色理念的特点。
岭南园林是中国传统园林的杰出代表,它以自然为基础,融合民族文化、山水景观、人文精神和绿色理念,营造出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气息。
岭南园林简介
岭南园林简介
岭南园林是中国传统园林的一种代表,主要分布在广东、广西等
地区。
岭南园林的设计取材于自然山水,融合了汉族、苗族、壮族等
多个民族园林的特色。
在岭南园林中,常见的元素包括假山、水池、
流水、亭台楼阁、花木等。
岭南园林强调的是自然、简朴和富有人情味的特点,设计风格上
富有层次感和变化性。
比如说,在“四水归堂”中,岭南园林的四水
指的是从园林四周引入的水流,然后在园林中融合成一股水流,最终
回到堂中。
这样的设计不仅增加了水景的变幻,还有助于降低园林的
温度。
此外,岭南园林还注重利用空间,打造多种功能空间,如茶室、花厅等,使人们可以在园林中休憩、互动、探险等。
岭南园林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成为现代园林
设计的重要参考依据。
如今,岭南园林已成为广东乃至中国境内重要
的旅游景点之一,吸引着许多游客前来感受其独特的文化魅力。
岭南风格的特点分析及应用
岭南风格的特点分析及应用前言:中国园林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精湛的技艺,其历史可以追述到《诗经》中周文王营造的灵台、灵囿和灵沼,随后中国园林经历了汉代时宏大的皇家园林、魏晋南北朝时期以自然情趣为主题的山水园林、唐宋时期的私家园林与皇家园林,直到明清时期的江南私家园林与北方皇家园林到达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高峰。
它通过人文的艺术加工与创造,将建筑、山水、植物融为一体,形成景象优美、意境深远的园林特色,使其具有很高的艺术欣赏价值。
岭南园林是通过利用自然景观形成的自然园林,并且适合岭南人民生活习性的私家园林,岭南园林反应了他们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审美情趣,成了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画面,这种把西方雕塑手法与中国园林布局相结合的艺术方式,体现了岭南园林建设中兼收并蓄、博采众长的显著特点。
它通过人文的艺术加工与创造,将建筑、山水、植物融为一体,形成景象优美、意境深远的园林特色,使其具有很高的艺术欣赏价值。
岭南园林是中国园林的一种形式,岭南地区由于所处的地理环境和人文习俗,因此形成了具有地域特色的岭南园林文化。
一、岭南园林的类型及造园理念。
岭南园林的类型可按不同的特点分为如下几类:一是按归属类型分,有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公共园林等;二是按布局类型分,岭南园林有庭院式、自然山水式、综合式等;三是按地域类型分,岭南园林有广东园林、广西园林、福建园林、台湾园林、海南园林等。
岭南园林造园理念具有多元兼容性,不拘泥于某种形式,只要“万物皆备于我”,便可接纳融合,为我所用,博彩各家之长,并结合自身的地域文化特点,创造出自己独特的风格。
1.1地域性的独特表现岭南是中国的一个特定的环境区域,所谓岭南是指五岭以南。
五岭包括大庾岭、骑田岭、越城岭、萌渚岭都庞岭。
五岭是岭南山脉的高峰,形成一道天然屏障,横亘在两广与湘赣交界地带,成为长江与珠江的分水岭,华中与华南气候的分界线。
岭南地处维度较低,气候终年温暖,受强烈阳光的照射和海陆季风的影响,雨水充足,水气氤氲,植物繁茂。
岭南园林从美学,功能,文化等方便介绍1500字
岭南园林从美学,功能,文化等方便介绍1500字岭南文化具备了开放灵活、多元、兼容及讲求实效、不断开拓进取的特性。
因此,岭南造园善于吸收外来的园林风格,多元兼容,讲求庭园的实用性。
具有江南和北方园林的特色,同时也带有西方文化的影子。
与北方园林、江南园林相比,岭南园林的风格特征表现为“疏朗通透、兼蓄秀茂”。
这也是近代岭南文化具有世俗务实、兼容并蓄、敢于实践、勇于创新的海洋文化特点的直接原因。
岭南园林主要指珠三角的广府园林,是中国传统造园艺术的三大流派之一。
其特点是:1、岭南庭园的空间特征是内收型和扩散型的结合。
2、建筑形式上体型轻盈、通透朴实,装修精美、布局形式和建筑构件受西方建筑文化的影响较大。
3、求实兼蓄,精巧秀丽。
选址远离闹市,将宅园融入大自然,成为其中一部分。
崇尚自然,追求平实,不太重视人工制造的假山流水。
岭南园林在中国造园史上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特别是在现代园林的创新和发展上,更上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广州的园林至清代而极盛,那时物阜民丰,豪家贵显争建园林,开创了近代羊城园林盛况。
现存的清代岭南四大园林分别是清晖园、余荫山房、梁园、可园,其他著名园林还有宝墨园、岭南和园、粤晖园、粤剧艺术博物馆等。
岭南庭园的空间特征是内收型和扩散型的结合。
岭南庭院布局大致有下面四种:1)建筑绕庭;2)前庭后院;3)书斋侧庭;4)前宅后庭。
岭南宅园的园内空间也是属于围合封闭的内收型,但在景观组织上,特别是在视线组织上,将园内外空间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产生了空间的扩散感。
在建筑形式上,岭南园林有比较鲜明的特色1体型轻盈、通透、朴实。
2装修精美、华丽,大量运用木雕、砖雕、陶瓷、灰塑等民间工艺、门窗格扇、花罩漏窗等都精雕细刻,再镶上套色玻璃做成纹样图案,在色彩光影的作用下,犹如一幅幅玲珑剔透织绵。
3布局形式和局部构件受西方建筑文化的影响,如中式传统建筑中采用罗马式的拱形门窗和巴洛克的柱头,用条石砌筑规整形式水池,厅堂外设铸铁花架等,都反映出中西兼容的岭南文化特点。
岭南园林的风格特色及其形成原因
岭南园林的风格特色及其形成原因岭南园林主要分布在福建南部、广东全省、广西东部及南部,其审美意境既不同于富丽堂皇的皇室建筑,也不同于文人气息浓郁的江南园林,而是对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的风格特色兼收并蓄,具有轻盈、自在与敞开的岭南特色,而且热带风光、海洋气质十分明显。
岭南园林有庭院式、自然山水式、综合式等,庭院式是岭南园林的特色。
岭南园林是一种主要植根于民间的建筑,重在选址,不以华丽夺人,而以素构取法,抒发出简朴清新的岭南气息。
各类建筑的组合布局,不像北方园林、江南园林那样采取散放布局,而是均为有韵地接踵而成,建筑物结合水型处理,常采用船厅的做法。
岭南园林的儒家意味则很淡,世俗文化是岭南文化的主流,特别晚清以后,北方的政客官僚,江南的文人骚客,岭南的商家富豪成为三大地域园林的创作主体,岭南园林中的空间实用性及园宅一体的设计就是它的表现。
岭南园林有比较鲜明的特色,其体型轻盈、通透、朴实,体量较小;装修华美,大量运用木雕、砖雕、陶瓷、灰塑等民间工艺;布局形式和局部构建受西方建筑文化的影响。
岭南园林的风格特色第一,强调园林自然特质,依势而设,充分利用山泉,湖岛优势及山石景观的特色,以清新旷达,素朴生动取胜。
第二,园林选址多在城镇居民建筑内,有些在城郊环境优美的地方,造园因意立构,由外而内,叠山理水,各具特色。
叠山而成的石景分为“壁型”与“峰型”两大类:前者的主要特征是逶迤平阔,由几组峰石连绵相接组成,没有显著突出的主峰;后者的主要特征是顶峰突出,山径盘旋,造型险峻而富于动势。
此外,还有由若干形象各异的单块石头的特置而构成石庭,著名的如佛山梁园的群星草堂石庭。
小型叠山或石峰特置与小型水体相结合而成的水石庭、水局,尺度亲切而婀娜多姿,乃是岭南园林之一绝。
理水的手法多样丰富,不拘一格,少数水池为方整几何形式,则是受到西方园林的影响第三,园林布局平易开朗,庭园潇洒,层次分明。
建筑重视选址,造型洗练简洁,色泽明朗,装修注重本土特色,朴实素秀,构成一种不似北方之壮丽,江南园林的纤秀,而具有轻盈,自在与敞开的岭南特色。
岭南园林文化特色研究
岭南园林文化特色受到了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影响,尤其是道家思想。道家 强调自然之美,主张“天人合一”,这种思想在岭南园林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岭南园林在建筑、山水、植物等方面都强调与自然的融合,追求自然与人工的和 谐统一。此外,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岭南园林也吸收了西方园林的某些元素, 如喷泉、雕塑等,形成了中西合璧的风格。
3、强调交流:岭南园林是中外文化交流的产物,既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 底蕴,又受到了西方文化的影响。这启示我们在进行中外文化交流时,要积极推 动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让世界更加多元化。
结论
从岭南园林看中外文化交流,我们不仅可以了解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 还可以看到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岭南园林作为中国园林的代表之一,不 仅展示了其独特的艺术魅力,还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审视中外文化交流的平台。通 过研究岭南园林中的中外文化元素及其背后的意义,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文化交 流的重要性,并从中汲取灵感,为未来的文化交流事业提供更多思考与实践的可 能性。
岭南园林主要分布在广东、福建、台湾等地区,其独特的特点在于因地制宜、 追求自然之美和富有文化内涵。岭南园林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和气候条件, 巧妙地将山水、植物、建筑等元素融合在一起,呈现出一种亲近自然、简约大气 的风格。同时,岭南园林也深受文人墨客的喜爱,留下了许多文化瑰宝。
中外文化交流的意义
二、岭南园林的构成要素
1、建筑:岭南园林中的建筑多以轻盈、通透为主,注重与自然的和谐融合。 其建筑风格深受广东、福建等地传统建筑的影响,形式多样,主要包括厅堂、轩 榭、亭台、楼阁等。
2、山石:岭南园林多以山石为主要元素,通过堆叠山石、营造峰峦叠嶂的 景象,表现出对自然的崇敬。山石的运用不仅增加了园林的自然气息,还为游客 提供了休憩和观景的场所。
岭南四大名园建筑解析
岭南四大名园建筑解析一、岭南四大名园简介岭南四大名园分别是顺德清晖园、佛山梁园、番禺余荫山房和东莞可园。
这四大名园那可都是岭南园林建筑的杰出代表呢。
它们就像四颗璀璨的明珠,在岭南大地上闪耀着独特的魅力。
二、建筑风格特点1. 布局方面岭南四大名园的布局都很灵活。
不像一些北方园林那样规规矩矩的对称布局,它们更多是因地制宜。
就拿余荫山房来说吧,它的庭园布局小巧玲珑,以廊桥为界,把园林分成了东西两个部分,东边呢是住宅区,西边就是园林区,这种布局既实用又富有美感。
清晖园的布局也是妙得很。
它以水为中心,亭台楼阁都围绕着水来建造,就像是众星捧月一样。
而且各个建筑之间的距离和角度都把握得恰到好处,走在园子里,就感觉像是在一幅流动的画卷里穿梭。
2. 建筑造型这些园林中的建筑造型可丰富多样啦。
梁园的建筑造型就很有特色,它的亭台有着独特的飞檐翘角,就像鸟儿展翅欲飞一样。
而且建筑的屋顶形式多样,有硬山顶、悬山顶等,不同的屋顶形式搭配在一起,一点也不突兀,反而有一种和谐的美感。
可园的建筑造型也很值得一说。
它的楼阁设计得十分精巧,有的楼阁层层叠叠,看起来就像一个精致的小城堡。
建筑的外立面装饰也很精美,有木雕、砖雕、石雕等各种雕刻工艺,这些雕刻栩栩如生,把岭南建筑的精致展现得淋漓尽致。
3. 装饰艺术说到装饰艺术,岭南四大名园那可是各显神通。
清晖园里的木雕简直绝了,在门窗、屏风等地方都有精美的木雕。
这些木雕的图案有花鸟鱼虫、人物故事等,每一个细节都雕刻得十分精细,仿佛那些花鸟鱼虫都要从木雕里飞出来、爬出来了。
余荫山房的灰塑也很出彩。
在园林的墙壁、屋脊等地方都能看到灰塑作品。
这些灰塑作品色彩鲜艳,造型生动,有神话传说中的神仙,也有现实生活中的场景,就像一本本立体的故事书,向人们讲述着岭南的文化和历史。
三、建筑材料的运用1. 石材在岭南四大名园中,石材的运用很广泛。
比如可园,它的地面、台阶等很多地方都用到了石材。
岭南地区的石材种类丰富,像麻石等就经常被使用。
岭南园林的风格特色及其形成原因(图文版)
岭南园林的风格特色及其形成原因——广大xgh一、岭南园林的风格特色第一,强调园林自然特质,依势而设,充分利用山泉,湖岛优势及山石景观的特色,以清新旷达,素朴生动取胜。
第二,园林选址多在城镇居民建筑内,有些在城郊环境优美的地方,造园因意立构,由外而内,叠山理水,各具特色。
叠山而成的石景分为“壁型”与“峰型”两大类:前者的主要特征是逶迤平阔,由几组峰石连绵相接组成,没有显著突出的主峰;后者的主要特征是顶峰突出,山径盘旋,造型险峻而富于动势。
此外,还有由若干形象各异的单块石头的特置而构成石庭,著名的如佛山梁园的群星草堂石庭。
小型叠山或石峰特置与小型水体相结合而成的水石庭、水局,尺度亲切而婀娜多姿,乃是岭南园林之一绝。
理水的手法多样丰富,不拘一格,少数水池为方整几何形式,则是受到西方园林的影响第三,园林布局平易开朗,庭园潇洒,层次分明。
建筑重视选址,造型洗练简洁,色泽明朗,装修注重本土特色,朴实素秀,构成一种不似北方之壮丽,江南园林的纤秀,而具有轻盈,自在与敞开的岭南特色。
园林布局随意性强,商贾所建,自由灵巧,构图清晰,较少江南园林的深庭曲院的空间构设,也不是北方园林那种厚重荣华富贵的气氛,风雅朴素,而是一种岭南风情融彻全园,以畅朗轻盈的乡土格调取胜,洒脱风采,建筑高低错落,建筑装修,保持乡土格调,又能吸收外来因素和西洋古典。
如可园清一色的水磨青砖,高底错落,廊庑萦回,充满了岭南园林那种清静、典雅的美感。
又如在中式传统建筑中采用罗马式的拱形门窗和巴洛式的柱头,用条石彻筑规则整形式水池,厅堂外设铸铁花架等,都反映出中西兼容的岭南文化特色。
园林占地面积少,建筑园中园比重大,引庭外风光入室,方达“志远怀畅”之意。
第四,园林建筑形式:一是体型轻盈,通透,朴实,体量较小;如余荫山房园林布局便显得尤为精细、别致——园、台、池、馆与游廊、拱桥、假山花径交相穿插,构成曲折幽深、小中见大的庭苑空间,凸现了“小巧玲珑、布局巧妙”的构思与手法,被视为岭南造园艺术的代表作。
岭南园林的风格特色及其形成原因
岭南园林的风格特⾊及其形成原因岭南园林的风格特⾊及其形成原因岭南园林式由⾃然景观所形成的⾃然园林和适合于岭南⼈⽣活习惯的私家园林,岭南园林反映了⼴东⼈热爱⾃然,热爱⽣活的美好情趣,构成了⼈与⾃然⾼度融合的⽣动画⾯,这种将四⽅古典雕塑⼿法和中国⾃然⼭⽔布局相结合的艺术创作,充分体现了岭南园林兼收并蓄,博采众长的特点.其不同北⽅园林的壮丽,江南园林的纤秀,⽽具有轻盈,⾃在与敞开的岭南特⾊.据历料记载,岭南园林始建于南越帝赵陀在位期间,其效仿秦皇宫花园,在越都番禺⼤举兴建宫苑.现存的九曜园前⾝就是仙湖遗迹,把岭南皇家宫苑推上了顶峰,尔后随着割据政权的衰亡,岭南皇家园林也就销声匿迹.随着岭南社会经济的逐步上升,⽂化艺术的发展和海外⽇益频繁的交流,岭南园林逐渐呈现出越来越浓厚的地⽅民间⾊彩.岭南园林式中国传统造园艺术中的三⼤流派之⼀,对中国造园的发展,特别是对中国近现代园林的创新和发展,有着举⾜轻重的作⽤.作为岭南园林代表的⼴东传统园林,在造园⼿法上集中反映了岭南园林的艺术⽔平;⽽特点的形成,则很⼤程度上取决于所处的地⽅环境.随着⼴东传统园林造园⼿法的丰富和发展,其园林艺术则必将散发出更为独特的魅⼒.1 造园特点岭南园林的营建,最重视的是选址,⽽选址也最能表现出建园者的审美取向和⽣活意趣.岭南的建园原则是尽可能离开闹市,把园林宅第建在真⼭真⽔的⼤⾃然环境中,甚⾄降宅园融⼊⼤⾃然,成为其中⼀部分.建园者崇尚⾃然,追求平凡,不太重视⼈⼯制造的假⼭流⽔, 也不羡慕江南园林那种在咫尺中营造⼭林的巧构.保留⾄今的粤中四⼤名园,清晖园、梁园建在⼩镇边缘,可园、余荫⼭房则建在乡村,以求得良好的环境条件.顺德清晖园岭南园林的规模⽐较⼩,且多数是宅园,⼀般为庭院和庭园的组合,建筑的⽐重⽐较⼤.庭院和庭园的形式多样,它们的组合较之江南园林更为密集、紧凑,旺旺连宇成⽚.这是为了适应炎热⽓候⽽取得遮阴的效果,同时也便于⾬季的内部联系和防御台风袭击.建筑物的平屋顶多有作成"天台花园"的现象,这样做既能降低室内温度,⼜可美化园林环境.为了室内降温⽽需要良好的⾃然通风,故建筑物的通透开敞更胜于江南,其外观形象当然也就更富于轻快活泼的意趣.建筑的局部、细部很精致,尤其以装修、壁塑、细⽊雕⼯见长,⽽且多有运⽤西⽅样式的装饰,如栏杆、柱式、套式玻璃等细部;甚⾄整座的西洋古典建筑配以传统的叠⼭理⽔,别有风趣.叠⼭常⽤姿态嶙峋、繁密的适应包镶,即所谓"塑⽯"的激发,因⽽⼭体的可塑性强、姿态丰富,具有⽔云流畅的形象,在沿海⼀带也有⽤⽯蛋和珊瑚礁⽯叠⼭的,则⼜别具⼀格.叠⼭⽽成的⽯景⼜可以分为"壁型"和"峰型"两⼤类:前者的主要特征是逶迤平阔,由⼏组峰⽯连绵相接⽽成,没有显著突出的主峰;后者的主要特征是顶峰突出.⼭径盘旋,造型险峻⽽富于动势.可园此外,还有由若⼲形象各异的单块⽯头的特置⽽构成⽯庭,著名的如佛⼭梁园的群星草堂⽯庭.⼩型叠⼭或⽯峰特置与⼩型⽔体相结合⽽成的⽔⽯庭、⽔局,尺度亲切⽽婀娜多姿,乃岭南园林⼀绝.理⽔的⼿法多样丰富,不拘⼀格,少数⽔池为⽅整⼏何形式,则是受到西⽅园林的影响.岭南地处亚热带,观赏植物品种繁多,园内⼀年四季都是花团锦簇,绿荫葱翠.除了亚热带的花⽊之外,还⼤量引进外来的植物,⽽乡⼟树种如红棉、乌榄、仁⾯、⽩兰、黄兰、鸡蛋花、⽔蓊、⽔松、榕树等,乡⼟花卉如炮仗花、夜⾹、鹰⽖、簕杜鹃、麒麟尾等,更是江南和北⽅所没有的植物.⽼榕树⼤⾯积覆盖遮蔽的阴凉效果尤为宜⼈,堪称岭南园林之⼀绝.2 形成原因地理环境是⽂化发展的基础和条件,任何⽂化现象都是受地理环境的影响并在⼈⽂景观或⾃然景观中烙⼊地理特征.岭南园林作为⼀种⽂化现象,其发展和变迁受特定的时代背景和区域环境的影响,不同的区域地理环境造成了岭南异于其它的造园艺术风格.岭南园林既具有中国传统园林的基本风格,⼜在布局形式、建筑装修、植物造景、⽔⽯运⽤和花⽊配置等⽅⾯独具地⽅特⾊,构成⼀种不似北⽅园林之壮丽、不似江南园林之纤细的通透典雅、轻盈畅朗的岭南格调.岭南位于南部沿海地带,处于海洋腹地与⼤陆腹地相接触的区域,是⼤陆和⼤洋的过渡区。
岭南园林的营造手法与艺术特色
1、顺应地域和自然环境,是创造独特风格的重要因素。
岭南园林多采用庭园(或庭院)式布局,最为重要的原因就是受气候条件的影响,岭南地区气候炎热多雨、台风肆虐,用建筑围合而成的庭园(或庭院)可减弱强风暴对园林的侵袭,庭园所形成的大面积阴影区也可减少热辐射,起到较好的降温效果。地域性材料的应用和地域性植物的栽培对园林风格的形成起了很大作用。如广东四大名园之一的余荫山房园地虽不足2000平方米,但亭桥楼榭,曲径回栏,荷池石山,名花异卉等,一应俱全。
岭南园林的营造手法与艺术特色
摘要:岭南园林主要植根于民间,园景构图根据生活内容的需要适当处置,随机应变,各种设施求实重效,顺从人意。本文结合岭南古典园林余荫山房从多方面阐述了岭南园林的形因、独特的营造手法和艺术特色。
关键词:岭南园林营造艺术
岭南园林作为中国三大园林体系的一个分支,继承了中国古典园林的传统思想,但由于岭南地区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和开放兼容的文化性,形成了岭南园林的独特风格。
三、岭南园林的艺术特色
中国的传统造园是以自然取胜,通过叠山理水,植物配置,浓缩自然山水美景。而岭南园林则强调以建筑、装饰、小品、植被综合取得的艺术效果,而这种效果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人工的艺术。
1、岭南园林中的建筑艺术
岭南园林大多是生活区和园林区相互融合,以建筑空间为主的岭南庭园主要有建筑绕庭、前庭后院、书斋侧庭、前宅后庭等布局方式,常用连房广厦的形式通过连廊将船厅、亭榭、楼阁等联成一片,形成既分隔又连通的庭园有机空间。园林建筑体形明朗轻快,通透开敞,特别注重装饰装修艺术,运用小木作装修与木雕、砖雕、石雕、灰塑、陶塑、嵌瓷等工艺,通过塑形、图案、色彩、陈设等装饰艺术手段来强调园林建筑的艺术美感。余荫山房的建筑艺术极精美。园中不论花坛、墙壁、台阶、地面都有雕刻图案,精细素雅、玲珑可品。余荫山房屋梁上雕刻的花鸟人物木雕装饰建筑,经过一百三十多年后,还保存完好。
岭南园林的风格特色及其形成原因
岭南园林的风格特色及其形成原因岭南园林是不同北方园林的壮丽,江南园林的纤秀,而具有轻盈,自在与敞开的岭南特色的私家园林。
另外也分析了它的形成原因。
岭南,系我国南方五岭之南的概称,其境域主要涉及福建南部、广东全部、广西东部及南部,具有优良的气候条件,山清水秀,植物繁茂,一年四季郁郁葱葱,呈现出一派典型的亚热带和热带自然景观,被誉为南国风光而驰名中外。
由自然景观所形成的自然园林和适合于岭南人生活习惯的私家园林,其基本特征与北方和江南私家园林有着很不同的地方特色。
具体表现为:一、岭南园林的风格特色第一,强调园林自然特质,依势而设,充分利用山泉,湖岛优势及山石景观的特色,以清新旷达,素朴生动取胜。
第二,园林选址多在城镇居民建筑内,有些在城郊环境优美的地方,造园因意立构,由外而内,叠山理水,各具特色。
叠山而成的石景分为“壁型”与“峰型”两大类:前者的主要特征是逶迤平阔,由几组峰石连绵相接组成,没有显著突出的主峰;后者的主要特征是顶峰突出,山径盘旋,造型险峻而富于动势。
此外,还有由若干形象各异的单块石头的特置而构成石庭,著名的如佛山梁园的群星草堂石庭。
小型叠山或石峰特置与小型水体相结合而成的水石庭、水局,尺度亲切而婀娜多姿,乃是岭南园林之一绝。
理水的手法多样丰富,不拘一格,少数水池为方整几何形式,则是受到西方园林的影响第三,园林布局平易开朗,庭园潇洒,层次分明。
建筑重视选址,造型洗练简洁,色泽明朗,装修注重本土特色,朴实素秀,构成一种不似北方之壮丽,江南园林的纤秀,而具有轻盈,自在与敞开的岭南特色。
园林布局随意性强,商贾所建,自由灵巧,构图清晰,较少江南园林的深庭曲院的空间构设,也不是北方园林那种厚重荣华富贵的气氛,风雅朴素,而是一种岭南风情融彻全园,以畅朗轻盈的乡土格调取胜,洒脱风采,建筑高低错落,建筑装修,保持乡土格调,又能吸收外来因素和西洋古典。
如可园清一色的水磨青砖,高底错落,廊庑萦回,充满了岭南园林那种清静、典雅的美感。
岭南园林的风格特色及成因
岭南园林的风格特色及成因摘要中国园林享有“世界园林之母”的美称,早在皇帝时期,我国就已经开始兴建古典园林。
而在我国现有的园林文化中,岭南园林更是因其得天独厚的优势将中国园林的山水之美发挥到了极致。
岭南园林是中国传统造园艺术的三大流派之一,对中国造园的发展,特别是对中国近现代园林的创新和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本文主要是浅谈岭南园林的风格特色及成因。
关键字岭南园林形成时期发展岭南特色正文岭南,是我国南方五岭之南的概称,其境域主要涉及福建南部、广东全部、广西东部及南部。
北回归线横贯境内,由于受惠于季风的调节,这里仍然是山清水秀,植物繁茂,一年四季郁郁葱葱,呈现出一派典型的亚热带和热带自然景观,被誉为南国风光。
由自然景观所形成的自然园林和适合于岭南人生活习惯的私家园林,也不同北方园林的壮丽,江南园林的纤秀,而具有轻盈,自在与敞开的岭南特色。
据历史记载,岭南园林始建于南越帝赵陀,效仿秦皇宫室园囿,在越都番禺大举兴宫筑苑,把岭南的皇家宫苑推上了顶峰,但是随着割据政权的衰亡,岭南皇家园林也就销声匿迹;后随着岭南社会经济的逐步上升、文化艺术的发展和海内外日益频繁的交流,岭南园林逐渐呈现越来越浓厚的地方民间色彩。
一极具特色的园林文化的形成岭南园林文化有因自然而上升的文化,有因人工而积淀的文化,前者可归结为海岸文化和热带文化,后者可归结为远儒文化和世俗文化、享乐文化和商业文化,开放文化和兼容文化,贬谪文化和务实文化。
远儒文化是岭南学者对岭南园林文化最精辟的阐释,如果说江南园林和北方园林的儒意较浓的话,岭南园林的儒家意味则很淡。
岭南人远离政治中心的忤逆和反叛表现于古典园林建筑梁架的不规范和现代园林文联匾对的不重视,另长期处于南疆的“蛮夷之族”的传统造就了武家文化,表现于清代园林的碉楼形式和近代园林的“肥胖”立面和简朴粗柱。
岭南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和中原文化一脉相承。
但是,由于五岭的阻隔,地理环境相对封闭的缘故,使中原文化对岭南的影响相对脆弱,所以使岭南某些原生文化元素没有被强势的中原文化所消解;另外,岭南有临海之利,又有悠久的海外通商历史,使岭南不仅接触了各路各方的海外文化,商业也随之繁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岭南园林的风格特色及成因
摘要中国园林享有“世界园林之母”的美称,早在皇帝时期,我国就已经开始兴建古
典园林。
而在我国现有的园林文化中,岭南园林更是因其得天独厚的优势将中国园林的山水之美发挥到了极致。
岭南园林是中国传统造园艺术的三大流派之一,对中国造园的发展,特别是对中国近现代园林的创新和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本文主要是浅谈岭南园林的风格特色及成因。
关键字岭南园林形成时期发展岭南特色
正文岭南,是我国南方五岭之南的概称,其境域主要涉及福建南部、广东全部、广西
东部及南部。
北回归线横贯境内,由于受惠于季风的调节,这里仍然是山清水秀,植物繁茂,一年四季郁郁葱葱,呈现出一派典型的亚热带和热带自然景观,被誉为南国风光。
由自然景观所形成的自然园林和适合于岭南人生活习惯的私家园林,也不同北方园林的壮丽,江南园林的纤秀,而具有轻盈,自在与敞开的岭南特色。
据历史记载,岭南园林始建于南越帝赵陀,效仿秦皇宫室园囿,在越都番禺大举兴宫筑苑,把岭南的皇家宫苑推上了顶峰,但是随着割据政权的衰亡,岭南皇家园林也就销声匿迹;后随着岭南社会经济的逐步上升、文化艺术的发展和海内外日益频繁的交流,岭南园林逐渐呈现越来越浓厚的地方民间色彩。
一极具特色的园林文化的形成
岭南园林文化有因自然而上升的文化,有因人工而积淀的文化,前者可归结为海岸文化和热带文化,后者可归结为远儒文化和世俗文化、享乐文化和商业文化,开放文化和兼容文化,贬谪文化和务实文化。
远儒文化是岭南学者对岭南园林文化最精辟的阐释,如果说江南园林和北方园林的儒意较浓的话,岭南园林的儒家意味则很淡。
岭南人远离政治中心的忤逆和反叛表现于古典园林建筑梁架的不规范和现代园林文联匾对的不重视,另长期处于南疆的“蛮夷之族”的传统造就了武家文化,表现于清代园林的碉楼形式和近代园林的“肥胖”立面和简朴粗柱。
岭南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和中原文化一脉相承。
但是,由于五岭的阻隔,地理环境相对封闭的缘故,使中原文化对岭南的影响相对脆弱,所以使岭南某些原生文化元素没有被强势的中原文化所消解;另外,岭南有临海之利,又有悠久的海外通商历史,使岭南不仅接触了各路各方的海外文化,商业也随之繁荣。
很早就受到了西方文化的影响,可谓“得风气之先”。
鸦片战争后,明清以前,岭南园林只是根据自身的自然环境和条件,或汲取一点江南文人园林的风格,但几乎没有借鉴过西方园林建筑的内容,但在明清时期,岭南地区与西方交流更为密切,经济发达,造园活动也达到了一个高潮,在这个时期,岭南园林在汲取西方文化进行中西文化交流的对话中,选择了统一调和、博采众长、为我所用的积极策略,在以中国传统园林为基础的条件下,吸收了大量西方文化,而近代岭南园林的创新发展也是
以西方文化的输入为契机的。
二具有岭南特色的造园手法
岭南园林的营建,最重视的是选址,而选址也最能表现出建园者的审美取向和生活意趣.岭南的建园原则是尽可能离开闹市,把园林宅第建在真山真水的大自然环境中,甚至降宅园融入大自然,成为其中一部分.建园者崇尚自然,追求平凡,不太重视人工制造的假山流水,也不羡
慕江南园林那种在咫尺中营造山林的巧构.保留至今的粤中四大名园,清晖园、梁园建在小镇边缘,可园、余荫山房则建在乡村,以求得良好的环境条件.
私家园林的布局,通常有两种形式:一种为园林包围着建筑,这类园林的特点是:造园面积较大,追求人格化的自然山水,建筑在园林中只是起陪衬、点缀作用。
私家园林布局的另一种形式,是建筑包围着园林,而这类园林的特点是以建筑空间为主的庭园造园,宅居和园林融为一体,表现在园主人追求日常生活中的实在,庭园设置不在乎大与全,而在于实用。
这两种造园的形式和指导思想,也就是岭南庭园和江南园林本质上的区别。
岭南庭园由于占地面积小所以常将建筑物沿外围边线成群成组地布置,用“连房广厦”的方式围成内庭园林空间,使庭园空间与日常生活空间紧密结合起来。
造园用地虽然不多,但园内石沼桥廊、古木花藤,布置得幽深别致,形成独特的造园风格:“满院绿荫人迹少,半窗红日鸟声多
三岭南园林的形成所依靠的外部条件
温润特征明显的南国气候
岭南属东亚季风气候区南部,具有热带、亚热带季风海洋性气候特点,岭南的大部分属亚热带时运季风气候,大部分地区夏长冬短,终年不见霜雪。
太阳辐射量较多,日照时间较长,以广东省为例,全省各地的平均日照时数载1450小时-2300小时之间。
岭南为典型的季风气候区,风向随季节交替变更。
因全年气温较高,加上雨水充沛,所以林木茂盛,四季常青,百花争艳,各种果实终年不绝。
植物资源非常丰富。
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
岭南域内两大水系为珠江水系和韩江水系。
两大水系形成以珠江下游广州为中心的广府文化、以韩江下游汕头为中心的潮汕文化和以韩江上游梅州为中心的客家文化,三个文化圈形成两处园林中心:广府园林和潮汕园林,前者有四大名园,后者有磊园和西塘等。
优异奇特的山水要素
(山)岭南园林非属山性,园山有几种:一是崖瀑潭局中的悬崖,如清晖园的九狮山和凤来峰;二是鼓石潭局的鼓石岛,如万石植物园的万石湖中真鼓石和南湖公园中的塑鼓石;三是海礁局的礁岛,如佛山梁园中的龟石和湖心石;四是一般的堆山,如海口五公祠中的珊瑚石山。
岭南园林较少以土堆山,即便是现代公园也是如此,多因水为水,因山为山,如桂林园林中的真山水,几乎不改造。
(水)在西方造园思想的影响下,岭南园林的理水手法不同于江南园林那样,用自然的池形水面,其理水方式是以聚为主,池岸和水池形式较为规整。
例如岭南名园番禺余荫山房是由两个规整形状的水池并列组成水庭,面积约有二百多平方米,水池的规整几何形状显然是受到西方园林水池布置的影响。
深柳堂前廊伸出西式铁铸通花花檐,堂前月台左右各植炮仗花(迎春花)树一株,经一百多年风雨,古藤缠绕,茂盛苍劲,每逢春节期间满檐红花烂漫,宛如红雨一片,点缀山房景色,堪称一艳。
(石)石是岭南园林中的一个重要的造景要素,因所处地理位置的关系,形成了岭南人酷爱石头并将千姿百态,玲珑奇巧的石头作为园中的一景,几乎是无园不石,而岭南园林叠石的手法也有很强的人工味。
石材和理石与江南及北方园林不同,石材有广西湖石、广东黄腊石和英石、闽南花岗石、海南珊瑚石、台湾咕咾石等。
岭南理石不向上堆叠,而向水平展开,分为置石法、堆石法、挂壁法、塑石法。
置石法为黄腊石、湖石和花岗石,分平置、抛石和埋石三法。
石身置于土上,如随意抛置而成,故云抛置,如金茶花公园;石根入土半截以下,称为平置,如湖里公园;石根超过一半没入土中称为埋石,如南山寺。
堆石法多为用
于湖石或珊瑚石,如汕头中山公园海礁石山、海口五公祠珊瑚石山、台湾吴园咕咾石山。
叠石法主要用于英石的壁山做法,称挂壁法,最富岭南风韵,如广州宾馆三叠泉,可用于室外室内,前者如广州流花湖公园茶室的壁山,后者如白天鹅宾馆石室中的壁山。
塑石法用灰泥和水泥仿石,节省石材,现代公园里儿童游乐区的古洞探险几乎都用塑石,最好当属闽南塑鼓石,如厦门南湖公园。
(建筑)而岭南园林的建筑一共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是明清时期的书院,祠堂建筑;第二个阶段是清末明初的西关大屋,竹简屋和商业七楼建筑;第三阶段是西洋建筑的传入,中外建筑师将中西建筑融合起来,第四阶段是新中国成立以后,中西建筑技术融合,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使岭南建筑逐渐进入到了现代建筑的发展阶段,形成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岭南派建筑新风格!岭南园林大多是生活区和园林区相互融合,以建筑空间为主的岭南庭园主要有建筑绕庭、前庭后院、书斋侧庭、前宅后庭等布局方式,常用连房广厦的形式通过连廊将船厅、亭榭、楼阁等联成一片,形成既分隔又连通的庭园有机空间。
园林建筑体形明朗轻快,通透开敞,特别注重装饰装修艺术,运用小木作装修与木雕、砖雕、石雕、灰塑、陶塑、嵌瓷等工艺,通过塑形、图案、色彩、陈设等装饰艺术手段来强调园林建筑的艺术美感。
余荫山房的建筑艺术极精美。
园中不论花坛、墙壁、台阶、地面都有雕刻图案,精细素雅、玲珑可品。
余荫山房屋梁上雕刻的花鸟人物木雕装饰建筑,经过一百三十多年后,还保存完好。
(植物)岭南文化独具特色,气候高温多雨,地貌复杂,植被丛生,野生植物超过一万种,园林植物超过两千种形态上:岭南园林中的植物具热带植物特点,如木本植物多气根、板根现象,植物多宽大、肥厚的叶子,花色较鲜艳等。
习性上来说多为终年常绿、不耐寒,喜潮湿空气,多附生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