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电视新闻评论要点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东人民广播电台广播评论 《“以徳养商”是一种基本的要求》( 02年 ) “听众朋友,如果有人在报纸上公开宣称 ‘9.18是一个开心的日子’,您会如何感受 ?如果有一巨幅美女的图像,上面打着‘等 你来包’这几个大字,您第一时间又会想到 什么呢?这是广东某些商家打出的两则广告 !”
上述形式演变,从写作方面,都还只是文稿 的形式演进。这种写作的特殊性,表面上当 是“口语化”的写作;但从传播规律来看, 实际上是要进入“模拟语境”。也有学者以 “类交流”这样一个概念来描述这种文体的 特征,就是强调由传播一方“创造类似双方 交流的语言环境”。
(原文):
我们不妨先来看看1月14日我们“说礼”节 目播出节目《从微笑和祝福开始》的一个小 片断。
(改后):
我们不妨先来看看1月14日我们“说礼”节目 的一个小片断。那一期节目叫做《从微笑和 祝福开始》。
(原文):
这是香山南营村68号院子里的一间小平 房,从安徽来京打工的倪国青和妻子就 租住在这间临时搭建的不足10平方米的 房间里。
1947年6月10日,新华社语言广播部在一份工作总结 中谈到“编辑的几点经验”。其中专门有一节“关于 口语化”,提到以下五点:
1.尽量用单句。 2.用容易听懂而且念出来响亮的词,避免用听起来容
易混淆的词。
3、简语只能适当地用,如“阎军”、“歼敌” 4、避免用单字作词 5一般听众易懂的成语口语可以用。
我国台湾学者林大椿在《新闻评论学》中概括 广播电视评论的语言特点:
是说话,不是文章。 是听的,不是看的。 是活的,不是死的。
他还列举了一些广播电视评论口语化的注意事项: ①照说话的惯例用字造句。 ②能浅近处,力求浅近。 ③决不能为省力少写一个必须的字。 ④少用易于引起误解的文字或成语。 ⑤多用声音响亮的字。 ⑥避免用同音字。 ⑦避免使用古怪生涩的字句。
新闻评论
授课教师:刘洁
第八章 广播电视新闻评论
第一节 广播评论
广播电视新闻评论由于其传播信道和表达符 号与纸媒不同,所以有一些特定的经验和规 律。
一、“类交流”的语言特征
广播评论20世纪40年代就已经存在了,但长期以来 是以报刊评论文本为主导的评论
20世纪50年代胡乔木提出广播“要学会走自己的路 ”,60年代曾经有过一段对广播独特语言规律的探索 和实践。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涂光晋
吉林梨树县广播站新闻节目《致富路上说 养猪》( 1984年8月7日)
“农民朋友!今年上半年,咱县生猪存栏数比头年 下降不少。原因是一些农民觉得眼下来钱道有的是 ,养猪是零钱凑整钱,没帐算。说起来,这话也不 是一点道理也没有。大凡出手一头猪,总得个一年 半截的工夫,少说也得用四五百斤苞米,确实是零 钱凑整钱。可话又说回来,零钱也是不能小看的, 零钱能堆金山。这个理儿过去咱都经着过,不少人 家不就是靠养猪的零钱凑成的整钱娶了媳妇、渡过 了难关吗?今天,咱们走上了致富路,也有养猪的 一份功劳。……”
(改后):
在香山南营村68号院子里,有一间临时搭 建的小平房,不足10平方米。从安徽来京 打工的倪国青和妻子就租住在这里。
写作广播电视评论文稿的人,要“念着写 ”,只有念出声来的过程,才能发现评论 文本与口语实践的距离。有一些很好的评 论句子,是只适合“看”而不适合“说” 的,一说就会觉得别扭。在上个世纪50年 代,这种方法被叶圣陶称为“读改法”, 至今它仍是修改广播稿件的主要方法之一 。
另一方面,单个主持人的“类交流评论” (口播评论),比起多个评论主体的交流 型评论,成本较低
此外,“类交流评论”还有线索清晰、叙 事完整、适合中国人“听评书”的传统等 优点,肯定还会有生命力。特别是“类交 流评论”的文本写作,在较长的时间里仍 然会是广播评论写作的基础。
二、口语化的文稿写作
广播电视评论节目所具有的动态、不可逆 的“一次性”传播的特征,使得受众不可 能像报纸评论那样对一段文字、一个句子 乃至一个词反复琢磨。它要求接受与理解 在瞬间完成,因此对评论语言提出,尽量避免书面 化的语言,用最通俗的方法来表达你想表现的内容。 因为广播是一次过的艺术,你必须让他一次就能听明 白你在说什么。熟能生巧,你必须经过实践的锻炼。 你用几种不同表达方式的语言来遍同一篇稿子,自己 播,自己听,就会有不同的感觉,就会明白哪种方式 更易于听众的接收,更适合于广播。”
广播的“正在收听”的情境,决定了广播评 论语言的“类交流”特征。这是广播评论区 别于早期口播报刊评论文本而获得的第一个 属于自己的特性。
从观念与形态演进的角度来看,“类交流 ”是在当代越来越多的“交流型评论”之 前产生的,是在观念和技术上不能实现真 正交流条件下的“交流意识”。因此,它 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会被后起的“交流型评 论”所替代;
20世纪80年代初,才重新提出“建设广播体”—— 一种与报刊新闻文体不同的广播语体的概念。
在这种背景下,广播评论自身的特性,也是在这种 摸索之中不断演进的。
“1982年3月11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市长换 锅的启示》是最早把报纸上的小言论与广播中 的谈话方式结合在一起的广播评论之一,此后 ,‘广播谈话’逐渐成长发育为广播评论的一 种特殊样式。1985年8月9日上海人民广播电台 播出的《关心老年人的精神生活》是最早用两 人对话方式写作和播出的广播评论之一。”
修改例句:
(原文):
童谣是孩子成长期的一种重要的教育形式, 具备任何动画、玩具所不替代的滋养心灵的 作用。
(改后):童谣是孩子成长期的一种重要的 教育形式,有着任何动画、玩具代替不了的 滋养心灵的作用。
(原文):
咱们北京本身就是个水资源匮乏的城市,市 区水面很少,就显得尤为宝贵。人们喜欢亲 近水,喜欢在水边、水里嬉戏。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闻纵横”栏目的记者刘天 思
【案例】: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 《央广新闻▪第一评论》点评周杰伦歌
曲入语文课本 ( 2014.06.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