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感音乐低频声波对健康人肾经及膀胱经五输穴微循环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体感音乐低频声波对健康人肾经及膀胱经五输穴微循环的影响
目的观察体感音乐低频声波(16~160 Hz)对健康人肾经及膀胱经循经微循环的影响,探讨体感音乐治疗疾病的经络生物物理机制。
方法在30例健康人的肾经及膀胱经附近,按顺序播放体感音乐低频声波,同时以激光多普勒血流仪分析循经穴位的微循环变化。
结果不同频率的低频声波对肾经及膀胱经有不同影响,差异显著。
同一频率对同一经络上的不同穴位影响相似。
其中G1音(49.00 Hz)对肾经影响最显著(P<0.01),G2音(98.00 Hz)对膀胱经影响最显著(P <0.01)。
结论肾经及膀胱经对不同频率的低频声波具有选择性吸收特性,特定频率声波可引起肾经及膀胱经谐频共振。
标签:低频声波;肾经;膀胱经;体感音乐
体感音乐疗法是建立在现代音乐疗法之上的新兴生态绿色疗法。
该疗法将音乐的低频信号(对人体
有益的16~160 Hz波段)分离,经过信号放大增幅及物理换能,作用于人体的传导感知系统(皮肤、骨骼、神经等),激活大脑古皮质区域和旧皮质的功能,起到改善人体基础代谢(呼吸、血压、皮温、心率等)、改善机体微循环、调节机体植物神经系统功能等作用[1]。
笔者认为,基于中医理论探讨体感音乐低频声波对人
体的影响可用“经络共振”来概括。
为此,笔者观察了体感音乐低频声波对十二经络的影响,现将肾经及膀胱经部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13年1-12月期间,随机选取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06医院后勤及医护人员30例,其中男性17例,女性13例;年龄21~54岁,平均(23.18±6.27)岁。
近期体检(3个月内)身体健康。
1.2 实验方法
选取被测试者右侧肾经、膀胱经的五输穴。
观察体感音乐不同频率低频声波对穴位微循环的影响。
1.2.1 实验条件准备①排除室温对实验数据的影响:控制室内温度为(20±2)℃,必要时用空调调控。
②排除空气对流、散热对人体的影响:检查门窗,避免明显的空气对流。
③排除光线干扰:避免日光及强光直射。
④排除电磁干扰:关闭手机等电子设备,检查室内无明显电磁波辐射。
⑤排除穿着对人体循环的影响:被测试者着宽松衣服,静卧休息20 min,保持情绪稳定。
⑥排除药物、
食物影响:被测试者24 h内不得吸烟、饮酒、进食刺激性食物;避免服用有扩张血管作用的药物。
1.2.2 穴位定位暴露被测试者右侧下肢,由经过培训的特定人员选取穴位并标记。
1.2.3 实验及观察工具5寸有源低音炮;帕瑞公司PF5001激光多普勒血流仪。
1.2.4 实验过程①选定频率:参照国际标准十二平均律频率表,选择其中体感音乐低频波段(16~160 Hz)的音波,如C0(16.35 Hz)、D0(18.35 Hz)、D3#(155.56 Hz)等共计40个。
②用电脑软件生成乐音序列:应用COOLEDIT2.1软件,将选定的40个音波生成正弦乐音,每个音符长度为60 s,相邻2个音符之间用静音间隔20 s,存储为声音文件。
静音的作用是排除之前声波对经络微循环的影响,使之回归基线。
③经电脑播放软件media player播放乐音序列,用5寸有源低音炮进行信号放大。
低音炮置于观察穴位外5 cm,周围以纸板进行音波聚拢。
④测试并记录实验数据:将PF5001激光多普勒血流仪探头贴于测试穴位处,观察并记录乐音播放过程中,该穴位的微循环变化曲线及数据变化。
1.3 观察指标
将30例被测试者同一穴位、相同声波影响下的微循环改变量组成1组。
观察测试穴位在播放乐音序列时,微循环量相对于基线的改变,以微循环量增加的百分比表示。
该数值由PF5001激光多普勒血流仪的配套软件完成计算和分析。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
计量资料以
—x±s表示,采用配对t检验。
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不同频率低频声波对肾经及膀胱经穴位微循环的影响
结果显示,不同频率的低频声波对同一穴位微循环的影响不同,差别十分显著。
①G1音(49.00 Hz)对肾经穴位(涌泉、然谷、太溪、复溜、阴谷)的微循环改变最显著,增加量最高可达(122.85±11.23)%,与其他乐音序列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此外,与该音为倍频关系的同名音G0(24.50 Hz)、G2(98.00 Hz)也能很好地提高这些穴位的微循环量。
②G0、G1、G2音上下的半音,即F0#、G0#、F1#、G1#、F2#、G2#,对肾经穴位的微循环也有一定的提高作用,但比较微弱,微循环增加量约11%~19%。
③其他乐音对肾经各穴位微循环的影响在5%以内,基本在基线附近波动。
④G2音(98.00 Hz)对膀胱经穴位(至阴、足通谷、束骨、昆仑、委中)的微循环改变最显著,增加量最
高可达(130.34±20.65)%,与其他乐音系列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此外,与该音为倍频关系的同名音G0(24.50 Hz)、G1(49.00 Hz)影响也比较显著,能很好地提高这些穴位的微循环量。
⑤G0、G1、G2音上下的半音,即F0#、G0#、F1#、G1#、F2#、G2#,对膀胱经穴位的微循环也有一定的提高作用,但比较微弱,微循环增加量约11%~19%。
⑥其他乐音对膀胱经各穴位微循环的影响在5%以内,基本在基线附近波动。
⑦同样为同名音,相隔2个八度的音影响作用类似。
即G0、G1对肾经及膀胱经穴位影响程度相近,这与笔者之前的理论推断(4倍倍频关系的音对脏腑共振影响相似)相符[2]。
此外,同一频率的声波对同一经络(肾经或膀胱经)不同穴位的影响大致相似,即能引起肾经(或膀胱经)上某个穴位产生共振的频率也能引起该经其他穴位共振,反之亦然。
体现了同一经络经气属性相同,一气贯通的特性。
不同频率低频声波对肾经、膀胱经五输穴微循环的影响见表1、表2。
2.2 低频声波对穴位微循环变化的典型曲线
多数声波对穴位微循环的影响不大,大致波动在基线附近;当接近、达到特定频率,即该穴位的谐频共振频率时,穴位的微循环量会有质的飞跃。
表明不同经络穴位对体感音乐低频声波具有选择性吸收的特性,只有特定频率才能把能量传递给特定穴位。
见图1、图2。
图1 低频声波对肾经腧穴太溪微循环的影响曲线
图2 低频声波对膀胱经腧穴委中微循环的影响曲线
3 讨论
本研究中,有9例被测试者在播放G0、G1、G2乐音时有明显的经络感传现象,循行路线与《灵枢·经脉》描述的肾经、膀胱经走向大致相同,最远可到后头部或胸部。
7例在播放G0、G1、G2乐音时,有腿部后侧发热或麻木感觉,并向躯干传导;1例经络敏感者,感觉肾经的经气在肾区附近内部分支,向右到肝区,向上到肺部,继续上行至喉咙,最终入脑干附近;膀胱经的经气在膀胱俞附近分支,一支入小腹到同侧膀胱附近,二支沿体表绕行至胞肓入腹,再下行至膀胱附近。
经络者,所以载气血者也。
无形之气难以观测,但有形之血可以观测。
当经络发生共振时,气血震荡加剧,必然导致局部血流即微循环显著增加,故微循环的显著改变可以代表经络共振现象。
本研究表明,不同经络、腧穴具有各自的谐频共振频率,该频率的声波能使该经络腧穴的气血循环发生显著变化。
其中肾经的共振频率为G1音(49.00 Hz),膀胱经的共振频率为G2音(98.00 Hz)。
本研究为系统阐述体感音乐的中医经络学原理奠定了基础。
今后笔者将继续研究低频声波对其他经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许继宗,李玉华,李月明,等.健康人足三里穴对体感音乐低频声波选择性吸收的相关研究[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29(31):3441-3443.
[2] 许继宗,乔宪春,石玉君,等.从脏腑经络共振角度确定中国古代音乐标准音[J].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10,32(4):148-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