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生殖免疫及免疫检验(免疫学)
免疫学检验试题(附答案)

免疫学检验试题(一)1.免疫监视功能低下时易发生()。
A.自身免疫病B.超敏反应C.肿瘤D.免疫缺陷病E.移植排斥反应答案C解析免疫系统的功能之一是对自身偶尔产生的有癌变倾向的细胞进行清除,此即免疫监视功能,免疫监视功能低下时易发生肿瘤。
2.免疫自稳功能异常可发生()。
A.病毒持续感染B.肿瘤C.超敏反应D.自身免疫病E.免疫缺陷病答案D解析免疫系统的功能之一是对自身衰老的组织细胞进行清除,此即免疫自稳功能,免疫自稳功能异常可发生自身免疫病。
3.既具有抗原加工提呈作用又具有杀菌作用的细胞是()。
A.树突状细胞B.巨噬细胞C.中性粒细胞D.B细胞E.T细胞答案B解析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和B细胞都有抗原加工提呈作用,但只有巨噬细胞兼有吞噬杀菌作用。
4.免疫应答过程不包括()。
A.T细胞在胸腺内分化成熟B.B细胞对抗原的特异性识别C.巨噬细胞对抗原的处理和提呈D.T细胞和B细胞的活化、增殖和分化E.效应细胞和效应分子的产生和作用答案A解析免疫应答过程指免疫系统针对抗原的反应过程,不包括免疫细胞的发育过程。
5.关于外周免疫器官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包括淋巴结、脾和黏膜相关淋巴组织. B.发生发育的时间晚于中枢免疫器官C.是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D.是免疫细胞发生和成熟的场所E.是所有淋巴细胞定居的场所答案D解析免疫细胞发生和成熟的场所在中枢免疫器官,故D项不正确。
5.在正常血清中,含量最高的补体成分是()。
A.C1B.C3C.C4D.C5E.C4Bp答案B解析在正常血清中含量最高的补体成分是C3。
7.细胞因子不包括()。
A.单核因子B.淋巴因子C.生长因子D.抗体E.集落刺激因子答案D解析细胞因子是生物活性的小分子多肽,抗体不是。
)。
8.体内抗病毒、抗毒素、抗细菌最重要的抗体为(A.IgMB.IgAC.IgGD.IgEE.IgD答案C解析IgG是体内抗感染的最主要的抗体。
9.免疫接种后首先产生的抗体是()。
免疫学视角下的生殖免疫学研究

免疫学视角下的生殖免疫学研究生殖免疫学是一门研究在生殖系统中免疫系统和免疫反应的科学。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生殖系统和免疫系统关注的深入,生殖免疫学逐渐成为前沿研究领域。
本文从免疫学视角下,分析生殖免疫学的研究进展和未来发展方向。
一、生殖系统的免疫特性生殖系统在发育和功能方面的多样性使得其受到一系列的免疫变化和调节,这些调节是通过生殖道、生殖细胞和生殖激素的交互作用来实现的。
1. 生殖道免疫生殖道表现出高度的抗原性和免疫调节功能。
女性生殖道中存在一系列的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如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巨噬细胞、肥大细胞、抗体分泌B细胞和CD4+T细胞等。
这些细胞发挥了控制生殖道内微生物和外来感染的作用。
同时,阴道黏膜上皮细胞和管壁细胞表达的特定识别分子和分泌物能够中和、杀死和清除大多数致病微生物,维护了生殖道微生物的稳态。
此外,它们还参与调节免疫应答的性质和水平,并控制着免疫系统的进入和出口。
2. 生殖细胞免疫生殖细胞的免疫调节可以通过调节细胞表面表达的分子和细胞因子释放来实现。
在睾丸中,生发细胞和生精细胞通过MHC类分子和分泌的TGF-β,MIF等因子等来抑制免疫反应。
在卵巢中,卵细胞、颗粒细胞和黄体细胞分泌细胞因子来调节卵巢免疫反应。
这些细胞因子中的一些已经被证明在生殖过程的正常进行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因此,免疫细胞可以影响生殖细胞数量和生命力;另一方面,生殖细胞可以通过调节免疫系统并抵消潜在的免疫学敌手的进攻,维护自身的数量。
3. 生殖激素免疫生殖激素对免疫抑制产生了影响。
男性雄激素和女性雌激素可以通过调节免疫细胞的数量和功能来抑制免疫反应。
根据报道,雌激素和孕激素可以增加特定抗原的免疫耐受性,在某些情况下,如妊娠期间,甚至可以抑制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并高度选择性地缩小抗原范围。
二、生殖免疫系统的破坏不幸的是,某些疾病或情况可能导致生殖免疫系统的破坏,导致不育和前列腺疾病等。
1. 免疫性不育免疫性不育被认为是生殖健康领域中最困难和令人困扰的问题之一。
(完整版)免疫学及免疫学检验学+题库答案

一、名词解释第1章概论1.免疫学:2.免疫分子:3.补体:4.临床免疫学:第2章抗原抗体反应5.抗原抗体反应:6.抗原抗体反应特异性7.可逆性8.比例性9.抗原抗体反应的等价带(zoneofequivalence)10.最适比(optimalratio)11.带现象(zonephenomenon)第3章免疫原和抗血清的制备12.免疫原(immunogen)13.半抗原14.免疫佐剂15.多克隆抗体(polyclonal antibody, pcAb)第5章凝集反应16.凝集反应17.直接凝集反应18.间接凝集反应19.明胶凝集试验第6章沉淀反应免疫学及免疫学检验试卷第1页(共13页)20.沉淀反应21.絮状沉淀试验22.免疫浊度测定23.凝胶内沉淀试验24.单项扩散试验25.双向扩散试验26.免疫电泳技术27.对流免疫电泳28.火箭免疫电泳29.免疫电泳30.免疫固定电泳第19章补体检测及应用31.补体32.免疫溶血法33.补体结合试验第22章感染性疾病与感染免疫检测34.感染第23章超敏反应性疾病及其免疫检测35.超敏反应36.Ⅰ型超敏反应37.Ⅱ型超敏反应38.Ⅲ型超敏反应39.Ⅳ型超敏反应第24章自身免疫性疾病及其免疫检测40.自身耐受41.自身免疫免疫学及免疫学检验试卷第2页(共8页)42.自身免疫病43.自身抗体44.抗核抗体第25章免疫增殖性疾病及其免疫检测45.免疫增殖性疾病46.免疫球蛋白增殖病47.本周蛋白48.血清区带电泳49.免疫电泳50.免疫固定电泳第26章免疫缺陷性疾病及其免疫检验51.免疫缺陷病52.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第27章肿瘤免疫与免疫学检验53.肿瘤免疫学54.肿瘤抗原55.肿瘤标志物第28章移植免疫及其免疫检测56.移植57.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58.移植排斥反应59.移植物抗宿主反应(GVHR)60.血清学分型法二、填空题。
免疫学及免疫学检验试卷第3页(共13页)第1章概论1.推动现代生命科学前进的三架战车:分子生物学、免疫学、细胞生物学。
生殖免疫的研究内容

生殖免疫的内容
目前正常和病理妊娠的胎盘局部和外周免疫 的免疫调节机制仍是生殖免疫学深入研究的根本 问题,近些年尽管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主要是停 留在实验室阶段,如何将这些研究结论应用于临床, 用于免疫干预解决生殖疾病,还有一定的距离;临床 生殖免疫学研究要注意同元性,对于发病机制的研 究要搞好疾病的分类和分型诊断,尽量将同元性病 因的病例集中研究,排除非同元性病例混杂其中,这 样能保证研究结果的可靠性。
生殖免疫的概论
生殖免疫学是随着生殖医学及免疫学进展 而发展起来的一门重要的边缘学科,涉及生 殖生理、妊娠生理、病理妊娠以及生殖控 制等,已在医学和畜牧业生产的应用中产生 了许多有意义的效果。
生殖免疫的免疫过程
人体黏膜免疫组织包括生殖道、消化道、 泌尿道、呼吸道等黏膜组织,统称为黏膜 相关淋巴组织(MALT)。男性生殖道(包括女 性生殖道)藉黏膜直接和外界相通。因此, 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的免疫功能直接影响生 殖系统的免疫状态,并影响生殖功能。
尖锐湿疣
引起尖锐湿疣的病因是人乳头瘤病毒 (human papilloma virus,HPV)。HPV广 泛存在于自然界,人类对HPV的易感性因个 体差异而有所不同。 尖锐湿疣患者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都有不 同程度的改变,目前研究最多的是尖锐湿 疣的细胞免疫,认为其是尖锐湿疣重要的 免疫学变化。
2反复自然流产的免疫学
(1)母-胎同种免疫识别低下型反复自然 流产的免疫发病机制 (2)母-胎免疫识别过度型反复自然流产 的免疫发病机制 (3)母-胎免疫识别紊乱型反复自然流产 的免疫发病机制
3体外受精的免疫学
1.受精的基本过程 2.抗精子抗体 3.抗精子抗体对于IVF-ET的影响
5.性传播疾病的免疫学
免疫学及免疫学检验学题库答案

一、名词解释第1章概论1.免疫学:2.免疫分子:3.补体:4.临床免疫学:第2章抗原抗体反应5.抗原抗体反应:6.抗原抗体反应特异性7.可逆性8.比例性9.抗原抗体反应的等价带zoneofequivalence10.最适比optimalratio11.带现象zonephenomenon第3章免疫原和抗血清的制备12.免疫原immunogen13.半抗原14.免疫佐剂15.多克隆抗体polyclonal antibody, pcAb第5章凝集反应16.凝集反应17.直接凝集反应18.间接凝集反应19.明胶凝集试验第6章沉淀反应20.沉淀反应21.絮状沉淀试验22.免疫浊度测定23.凝胶内沉淀试验24.单项扩散试验25.双向扩散试验26.免疫电泳技术27.对流免疫电泳28.火箭免疫电泳29.免疫电泳30.免疫固定电泳第19章补体检测及应用31.补体32.免疫溶血法33.补体结合试验第22章感染性疾病与感染免疫检测34.感染第23章超敏反应性疾病及其免疫检测35.超敏反应36.Ⅰ型超敏反应37.Ⅱ型超敏反应38.Ⅲ型超敏反应39.Ⅳ型超敏反应第24章自身免疫性疾病及其免疫检测40.自身耐受41.自身免疫42.自身免疫病43.自身抗体44.抗核抗体第25章免疫增殖性疾病及其免疫检测45.免疫增殖性疾病46.免疫球蛋白增殖病47.本周蛋白48.血清区带电泳49.免疫电泳50.免疫固定电泳第26章免疫缺陷性疾病及其免疫检验51.免疫缺陷病52.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第27章肿瘤免疫与免疫学检验53.肿瘤免疫学54.肿瘤抗原55.肿瘤标志物第28章移植免疫及其免疫检测56.移植57.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58.移植排斥反应59.移植物抗宿主反应GVHR60.血清学分型法二、填空题;第1章概论1.推动现代生命科学前进的三架战车:分子生物学、免疫学、细胞生物学;2.免疫学的发展历史可分为三个时期:经验时期、免疫学科形成时期、现代免疫学时期;3.为保持机体内环境稳定,免疫系统的三大生理功能分别是:免疫防御、免疫自稳、免疫监视;4.免疫应答的过程主要分为:识别阶段、活化阶段、效应阶段5.免疫系统的组成包括三部分,分别是: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分子;6.补体的三条激活途径分别是:经典途径、甘露糖结合凝集素途径、旁路途径;第2章抗原抗体反应7.在抗原抗体反应中,主要的结合力有:静电引力、范德华力、氢键、疏水作用力;8.在抗原抗体反应中,主要的特点有:特异性、可逆性、比例性、阶段性;第3章免疫原和抗血清的制备9.组织细胞或培养细胞可溶性抗原的制备过程中,常用的方法有:反复冻融法、超声破碎法、自溶法、酶处理法、表面活性剂处理法任写出二种均可得分;10.在免疫原和抗血清的制备过程中,可溶性抗原的纯化方法:超速离心法、选择性沉淀法、凝胶过滤法、离子交换层析法、亲和层析法等任写出二种均可得分;11.在免疫原和抗血清的制备过程中,纯化抗原的鉴定的内容主要有:蛋白含量测定、分子量测定、纯度鉴定、免疫活性鉴定;12.在免疫原和抗血清的制备过程中,抗血清的鉴定内容有:抗体特异性的鉴定、抗体效价的鉴定、抗体纯度的鉴定、抗体亲合力的鉴定;第5章凝集反应13.在凝集反应中,间接凝集反应的类型主要有:正向间接凝集反应、反向间接凝集反应、间接凝集抑制反应、协同凝集反应;14.抗球蛋白试验,又称Coombs试验,是检测抗红细胞不完全抗体的一种方法;第6章沉淀反应15.免疫电泳技术类型主要包括:对流免疫电泳、火箭免疫电泳、免疫电泳、免疫固定电泳;第14章免疫细胞的分离及其表面标志检测技术16.在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分离实验中,对分离介质的基本要求有:对细胞无毒、基本等渗、不溶于血浆或分离物质、有一定密度;17.在淋巴细胞分离过程中,其中的单核细胞去除方法有:贴壁黏附法、吸附柱过滤法、磁铁吸引法、Percoll分层液法; 第15章免疫细胞功能检测技术18.在免疫细胞功能检测技术方面,针对T细胞功能检测方法有:T细胞增殖试验、 T细胞分泌功能测定、T细胞介导的细胞毒试验、体内试验;第19章补体检测及应用第22章感染性疾病与感染免疫检测19.目前公认的肝炎病毒至少有5种:甲型肝炎病毒HAV、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丁型肝炎病毒HDV、戊型肝炎病毒HEV;20.在乙肝病毒检测的过程中,主要检测的五项指标有:HBsAg、抗HBs、抗HBc、HBeAg、抗HBe;21.在先天性感染中,临床上将以上4种病原菌称为“TORCH”,为产前检查的重点项目,分别是:弓形体、巨细胞病毒、风疹病毒、单纯疱疹病毒;第23章超敏反应性疾病及其免疫检测22.根据免疫反应的速度和组织损伤的机制不同,将超敏反应分为四种类型,分别是:第 I 型速发型超敏反应、第II 型细胞毒或溶细胞型超敏反应、第III型免疫复合物型超敏反应、第IV 型延缓型或迟发型超敏反应;第24章自身免疫性疾病及其免疫检测23.在抗核抗体ANA检测方法中,常见的ANA荧光图形有:周边型核膜性、均质性、斑点性、核仁型、着丝点型;第25章免疫增殖性疾病及其免疫检测24.在免疫增殖性疾病中,常见的单克隆免疫球蛋白病有:多发性骨髓瘤、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重链病、轻链病、良性单克隆免疫球蛋白病;25.在免疫增殖性疾病中,免疫球蛋白异常增生常用的免疫检测方法有:血清区带电泳、免疫电泳、免疫固定电泳、血清免疫球蛋白定量、本周蛋白的检测;第26章免疫缺陷性疾病及其免疫检验26.在免疫缺陷性疾病中,常见的免疫缺陷病一般特征包括:反复感染、恶性肿瘤、伴发自身免疫病、遗传倾向、多系统病变;27.在免疫缺陷性疾病中,原发性免疫缺陷性疾病主要有:原发性B细胞缺陷病、原发性T细胞缺陷病、原发性联合免疫缺陷病、原发性吞噬细胞缺陷病、原发性补体系统缺陷病;28.在免疫缺陷性疾病中,继发性免疫缺陷性疾病主要有:继发性T细胞功能缺陷、继发性低丙球蛋白血症、继发性吞噬细胞功能缺陷、继发性补体缺陷;第27章肿瘤免疫与免疫学检验29.在常见肿瘤标志物中,胚胎抗原类肿瘤标志物主要有:甲胎蛋白、癌胚抗原;30.在常见肿瘤标志物中,酶类肿瘤标志物主要有: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α-L-岩藻糖苷酶测定AFU;31.在常见肿瘤标志物中,激素类肿瘤标志物主要有: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hCG、降钙素calcitonin, CT;32.在常见肿瘤标志物中,蛋白质类肿瘤标志物主要有:β2-微球蛋白β2M 、铁蛋白;第28章移植免疫及其免疫检测33.在移植免疫实验中,排斥反应类型主要包括四种,分别是:超急性排斥反应、急性排斥反应、慢性排斥反应、移植物抗宿主反应GVHR;34.常见的组织或器官移植有:肾脏移植、肝脏移植、心脏移植与心肺联合移植、骨髓与其他来源的干细胞移植;三、单项选择题1.免疫应答是一个复杂的连续过程,依次分为哪几个阶段AA. 识别阶段、活化阶段、效应阶段B. 效应阶段、识别阶段、活化阶段C. 活化阶段、效应阶段、识别阶段D. 活化阶段、识别阶段、效应阶段2.抗原抗体反应形成明显沉淀物的最佳条件为CA. 抗体略多于抗原B. 抗原略多于抗体C. 抗原抗体比例合适D. 抗体显着多于抗原3.用已知抗原或抗体检测相应的抗体或抗原,是根据抗原抗体反应的AA. 特异性B. 比例性C. 可逆性D. 阶段性4.弗氏不完全佐剂的组成包括 BA. 液状石蜡、羊毛脂、卡介苗B. 液状石蜡、羊毛脂C. 液状石蜡、卡介苗D. 羊毛脂、卡介苗5.沉淀反应中的钩状效应是因为BA. 抗体过量B. 抗原过量C. pH浓度过高D. pH浓度过低6.细胞活力测定常用的简便方法是BA. 伊红染色B. 台盼蓝染色C. HE染色D. 美蓝染色7.正常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转化率为CA. <40%B. 40%~50%C. 60%~80%D. 80%8.在CH50试验中,溶血程度和补体含量之间的关系为 BA. 直线B. S形曲线C. 抛物线D. 正态分布曲线9.正常血清中,补体含量最高的是CA. C1B. C2C. C3D. C410.发生III型超敏反应性疾病的始动环节是 BA. 大分子免疫复合物沉积在毛细血管基底膜B. 中等大小分子免疫复合物沉积在毛细血管基底膜C. 小分子免疫复合物沉积在毛细血管基底膜D. 补体激活11.用免疫荧光法检测ANA有多种核型,不正确的是DA. 周边型B. 均质型C. 斑点型或颗粒型D. 原生质型12.血清中检测到M蛋白不提示下列疾病DA. 多发性骨髓瘤B. 巨球蛋白血症C. 重链病或轻链病D. 肾病13.本-周蛋白的本质是BA. 尿中微球蛋白B. 尿中游离的免疫球蛋白轻链C. 尿中游离的白蛋白D. 尿中游离的管型物14.多发性骨髓瘤属于哪种细胞异常CA. T细胞B. B细胞C. 浆细胞D. 单核细胞15.血清中免疫球蛋白含量缺乏,一般应考虑何种病 CA. 轻链病B. 重链病C. 免疫缺陷病D. 免疫增殖病16.切除胸腺的新生动物的淋巴结中缺乏何种细胞 BA. B淋巴细胞B. T淋巴细胞C. 粒细胞D. 巨噬细胞17.沉淀反应中抗体过量的现象称为AA. 前带B. 后带C. 等价带D. 带现象18.弗氏完全佐剂的组成包括AA. 液状石蜡、羊毛脂、卡介苗B. 液状石蜡、羊毛脂C. 液状石蜡、卡介苗D. 羊毛脂、卡介苗19.直接Coombs试验检测的抗体是AA. 结合在红细胞表面的IgGB. 游离的IgGC. 结合在红细胞表面的IgMD. 游离的IgM20.单项扩散试验出现双环的沉淀线是因为DA. 两种抗原B. 两种抗体C. 抗体为多克隆抗体D. 抗原为性质相同的两个组分扩散率不同21.Ficoll液单次密度梯度离心后外周血细胞分布由上至下依次为CA. 单个核细胞、血小板和血浆、粒细胞、红细胞B. 血小板和血浆、粒细胞、单个核细胞、红细胞C. 血小板和血浆、单个核细胞、粒细胞、红细胞D. 血小板和血浆、单个核细胞、红细胞、粒细胞22.淋巴细胞转化为淋巴母细胞后,其形态学特征为BA. 细胞大小由大变小B. 出现核仁1~4个C. 胞浆内空泡逐渐消失D. 细胞伪足消失23.溶血空斑试验用于检测下列何种细胞的功能BA. T细胞B. B细胞C. NK细胞D. 吞噬细胞24.Boyden小室常用于测定 BA. 白细胞吞噬功能B. 中性粒细胞趋化功能C. 白细胞杀伤功能D. 淋巴细胞抑制功能25.在溶血反应中检测试剂中,加入少量钙、镁离子的目的是CA. 使反应液保持等渗B. 抑制补体的活性C. 有助于补体激活D. 维持反应液的pH值26.乙型肝炎感染后最早出现的病毒标志物是AA. HBsAgB. HBeAgC. HBcAgD. 抗-HBs27.新生儿溶血症发生的条件是CA. 母亲Rh+、胎儿Rh+B. 母亲Rh+、胎儿Rh-C. 母亲Rh-、胎儿Rh+D. 母亲Rh-、胎儿Rh-28.造成系统性红斑狼疮病人免疫损伤的主要机制是 CA. I超敏反应B. II超敏反应C. III超敏反应D. IV超敏反应29.人类MHC位于第几对染色体上 CA. 第12对染色体短臂B. 第12对染色体长臂C. 第6对染色体短臂D. 第6对染色体长臂30.HLA交叉配型的目的是 BA. 检测供者血清有无抗受者HLA抗体B. 检测受者血清有无抗供者HLA抗体C. 检测供者淋巴细胞表面的HLA抗原D. 检测受者淋巴细胞表面的HLA抗原四、简答题第1章概论1.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和NK细胞的主要功能分别是什么2.在临床免疫学与免疫检验中,现代免疫学检验技术包括哪些方法第2章抗原抗体反应3.抗原抗体反应有哪些影响因素4.什么是标记免疫技术标记免疫技术按检测现象可分为哪些类型第3章免疫原和抗血清的制备5.常用的细胞破碎方法有哪些6.连接半抗原的载体有哪些制备半抗原性免疫原的方法有哪些7.免疫佐剂有哪些种类其作用机制是什么8.动物采血有哪些方法9.抗血清的鉴定包括哪些内容第5章凝集反应10.什么叫直接凝集反应什么叫间接凝集反应它们之间有何不同11.叙述抗球蛋白试验的类型、特点以及临床应用第6章沉淀反应12.单向扩散试验的概念和应用13.平板法双向免疫扩散试验的概念和应用14.免疫固定电泳的概念及临床应用15.抗原性质分析出现哪三种结果现象结果解释第14章免疫细胞的分离及其表面标志检测技术16.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分离,其分离介质的基本要求是什么17.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悬液富含淋巴细胞,但又混杂有单核细胞、红细胞和血小板,请问去除单核细胞的方法有哪些第15章免疫细胞功能检测技术18.T细胞功能检测内容有哪些19.B细胞功能检测内容有哪些20.NK细胞活性测定方法有哪些21.在检测T细胞的功能时,可选择T细胞增殖试验,请回答其基本原理第19章补体检测及应用22.在补体总活性测定中,一般采用CH50测定法,请说明其基本原理;23.在单个补体成分的测定中,一般采用免疫溶血法,请简述其概念及原理;24.请简述补体结合试验的概念、实验原理及结果解释第22章感染性疾病与感染免疫检测25.请列出目前公认的肝炎病毒种类26.乙型肝炎的诊断标志物主要检测指标有哪些27.在临床中,乙肝病毒检测常见的指标俗称:两对半有哪些28.什么叫先天性感染常见的病原菌“TORCH”只要只的是哪些病毒第23章超敏反应性疾病及其免疫检测29.试比较Ⅰ~Ⅳ型超敏反应特点30.使用青霉素可能引起哪些类型超敏反应简述其发病机制; 答:青霉素临床应用时有可能引起的超敏反应类型有:I、II、III、IV型;1I 型超敏反应:指青霉素过敏性休克,其发病机制是青霉素本身并无免疫原性,其降解产物为半抗原,与体内蛋白质结合而产生免疫原性,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IgE,使机体处于致敏状态;当机体再次使用青霉素时,可发生过敏性休克;2II 型超敏反应:指青霉素过敏性血细胞减少症,其发病机制是青霉素降解产物能与血细胞膜蛋白或血浆蛋白结合获得免疫原性,从而刺激机体产生抗体;这种抗体与和药物结合的红细胞、粒细胞和血小板作用,引起药物性溶血性贫血、粒细胞减少症和血小板减少性紫癜;3III型超敏反应:指使用大剂量青霉素等药物可引起类似血清病样的反应,其发病机制是因为患者体内已产生特异性抗体,而大剂量药物尚未完全排除,两者结合形成中等大小免疫复合物所致;4IV型超敏反应:指青霉素引起的接触性皮炎,其发病机制是青霉素小分子半抗原与体内蛋白质结合成完全抗原,使T细胞致敏;当机体再次接触青霉素时,可发生接触性皮炎;31.血清病与血清过敏性休克分属哪型超敏反应比较发病机制;第24章自身免疫性疾病及其免疫检测32.自身免疫病都具有哪些共同特性33.什么叫自身抗体,其主要特点有哪些第25章免疫增殖性疾病及其免疫检测34.在免疫增殖性疾病中,常见的单克隆免疫球蛋白病有哪些35.在免疫增殖性疾病中,免疫球蛋白异常增生常用的免疫检测方法有哪些第26章免疫缺陷性疾病及其免疫检验36.请列出免疫缺陷病的一般特征37.原发性免疫缺陷性疾病有哪些38.继发性免疫缺陷病有哪些39.什么叫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其临床特点及典型特征是什么第27章肿瘤免疫与免疫学检验40.什么叫肿瘤抗原,其产生的可能机制有哪些41.什么叫肿瘤标志物,理想的肿瘤标志物具有哪些特性第28章移植免疫及其免疫检测42.什么叫移植排斥反应,根据排斥反应发生的时间、免疫损伤机制和组织病理改变,如何进行分类43.常见的组织或器官移植有哪些44.排斥反应的免疫监测包括哪些方面。
免疫学各章节知识要点总结

免疫学各章节知识要点总结Baby诺安目录第一章免疫学概论 (2)第二章免疫组织与器官 (4)第三章抗原 (8)第四章免疫球蛋白 (14)第五章细胞因子 (19)第六章白细胞分化抗原和黏附分子 (21)第七章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及其编码分子 (23)第八章B淋巴细胞 (26)第九章T淋巴细胞 (30)第十章抗原提呈细胞与抗原的处理及提呈 (34)第十一章T淋巴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应答 (37)第十二章B淋巴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应答 (41)第十三章固有免疫系统及其应答 (44)第十四章免疫耐受 (50)第十五章免疫调节 (54)第十六章超敏反应 (59)第十七章自身免疫性疾病 (61)第一章免疫学概论一、免疫系统的基本功能免疫(immunity)是免疫系统抵御抗原异物的侵入,识别“自己”和“非己”的抗原,对“自己”的抗原形成天然免疫耐受,对“非己”抗原进行排除,维持机体内环境平衡和稳定的生理功能。
免疫系统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分子机体的免疫功能概括为①免疫防御②免疫监视③免疫自身稳定二、免疫应答的种类及其特点免疫应答(immuneresponse)是指免疫系统识别和清除抗原的整个过程。
分为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⒈固有免疫(innate immunity)也称先天性免疫或非特异性免疫,是生物长期进化中逐步形成的,是机体抵御病原体入侵的第一道防线特点先天具有,无免疫记忆,无特异性。
⒉适应性免疫(adaptive immunity)亦称获得性免疫或特异性免疫。
由T、B淋巴细胞介导,通过其表面的抗原受体特异性识别抗原后,T、B淋巴细胞活化、增殖并发挥免疫效应、清除抗原;须经历克隆增殖;分为三个阶段①识别阶段②活化增殖阶段③效应阶段三个主要特点①特异性②耐受性③记忆性第二章免疫组织与器官免疫系统(ImmuneSystem)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构成。
第一节中枢免疫器官和组织中枢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发生、分化、发育和成熟的场所一、骨髓是各种血细胞和免疫细胞发生及成熟的场所㈠骨髓的功能⒈各类血细胞和免疫细胞发生的场所⒉B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⒊体液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再次体液免疫应答的主要部位二、胸腺是T细胞分化、发育、成熟的场所㈠胸腺的结构胸腺分为皮质和髓质。
第29章 生殖免疫及其免疫检测

一、不孕症的生殖免疫学检测
不孕症:指婚后未避孕,同居2年未曾受孕者。抗精 子抗体,抗透明带抗体是其中重要的免疫性因素。
一、不孕症的生殖免疫学检测
(一)抗精子抗体(AsAb) 1.抗精子抗体产生机制: (1)男性抗精子抗体:自身抗体; (2)女性抗精子抗体:同种异体抗体; 2.抗精子抗体类型: (1)生殖道分泌物中主要为分泌型IgA,血清中以 IgG和IgM为主; (2)临床上通常检测的是血清中的IgG。
(4)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 是不孕不育的一项初筛试验; 敏感性高,重复性好。
人抗精子抗体ELISA试剂盒
一、不孕症的生殖免疫学检测
(二)抗透明带抗体(AzpAb) 1. AzpAb产生机制 透明带具有抗原性,感染或育龄妇女排卵过程中 透明带反复破裂和吸收,机体处于抗原刺激的敏感状 态,产生AzpAb;
支原体示意图
三、生殖系感染的免疫学检测
3.检测方法 (1) 病原培养 采用间接培养法 (2) 血清学试验 1) 特异性血清学检测方法: 补体结合试验 2) 非特异性血清学检测方 法:肺炎支原体冷凝集试验等
支原体培养基
三、生殖系感染的免疫学检测
(3) 抗原检测 ELISA、间接免疫荧光法、反向间接血凝法等直接 检测分泌物和体液中支原体抗原,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 灵敏度。
(一)封闭抗体(blocking antibodies)
1. 定义:是人类白细胞抗(HLA)、滋养层及淋巴 细胞交叉反应抗原(TLX)等刺激母体免疫系统所产生的 一类IgG型抗体。 2. 分类:①抗HLA-DR抗 体②抗TLX抗体; ③抗Fc
受体抗体; ④抗基因抗体; ⑤抗冷B细胞抗体。
二、反复自然流产的免疫学检测
内 分 泌 异 常
生殖免疫学总论(研究生)

HLA-Ia分子分布于有核细胞表面,包括生 殖细胞。但不表达于滋养层细胞。
Ib分子的表达于少数特定组织,如滋养层。 Ⅱ类分子仅表达于B细胞、Mф 细胞以及 其它抗原递呈细胞、胸腺上皮细胞、血管 内皮细胞,精子细胞和某些活化T细胞。
HLA遗传特性: 单倍型遗传 共显性遗传 高度多态性 连锁不平衡
女性生殖道的免疫防御
一、女性生殖道局部免疫
(一)阴道与子宫颈局部免疫
阴道与宫颈具备典型的黏膜免疫系统。
抗原提呈:上皮层呈树突状的巨噬细胞 B细胞:阴道、宫颈阴道部和宫颈管粘膜上 皮 均 有 分 布 , 主 要 是 IgA 型 , 分 泌 SIgA (70%),受E、P影响;部分B细胞合成IgM 或 IgG。
(三)输卵管局部免疫
具备粘膜免疫系统。对直接进入输卵管
的抗原可引起粘膜免疫应答,产生分泌型
抗体。全身免疫反应产生的抗体在输卵管
的效价较低,只有血清效价的10%左右。
小结
生殖道的粘膜免疫应答是一种特殊的免疫功能。
其主要特点是以分泌性IgA起作用,在局部清除外 来抗原,对免疫系统有重要的保护作用。
透明带上的精子受体对精子具有种族 识别的特异性。
由于透明带在胚胎期尚未形成,青春期 后,卵透明带可成为自身抗原,生殖道的 炎症、损伤则可能促进了这种自身免疫反 应。透明带抗体可能是导致不孕或卵巢早 衰的免疫性因素。
卵巢颗粒细胞和卵泡膜细胞抗原:
一些自身免疫病患者可产生针对卵巢的 特异性抗体,导致自身免疫性卵巢衰竭。
存在于精子表面,通过抗精子单克隆抗 体分离提纯出一种精子膜蛋白抗原 —— 受精抗原( FA-1 ),具有细胞特异性、 非种族特异性。
《医学免疫学》习题集(题库+答案)

免疫学习题集和参考答案第一章免疫学发展简史及其展望一、选择题【A型题】1.免疫是指A.机体排除病原微生物的功能B.机体清除损伤和衰老细胞的功能C.机体抗感染的防御功能D.机体识别和排除抗原性异物的功能E.机体识别和清除自身突变细胞的功能2. 最早用人痘苗预防天花的国家是A.法国B.中国C.英国D.美国E.印度3. 免疫对机体是A.有害的B.有利的C.有害无利D.有利无害E.正常条件下有利,异常条件下有害4. 机体免疫监视功能低下时易发生A.肿瘤B.超敏反应C.移植排斥反应D.免疫耐受E.自身免疫病5. 针对特定抗原的免疫应答过强易导致A.肿瘤B.超敏反应C.移植排斥反应D.反复感染E.免疫缺陷病6. 机体抵抗病原微生物感染的功能称为A.免疫监视B.免疫自稳C.免疫耐受D.免疫防御E.免疫调节7. 机体免疫系统识别和清除突变细胞的功能称为A.免疫监视B.免疫缺陷C.免疫耐受D.免疫防御E.免疫调节8. 首次用于人工被动免疫的制剂是A.破伤风抗毒素B.破伤风类素素C.肉毒类毒素D.白喉类素素E.白喉抗毒素9. 首次应用类毒素进行预防接种的科学家是A.PasteurB.BehringC.JennerD.BorderE.Burner10.最早发明减毒活疫苗的科学家是A.JennerB.KochC.PorterD.BurnetE.Pasteur11.英国科学家Jenner发明了A. 白喉抗毒素B.狂犬疫苗C.人痘苗D.牛痘苗E.卡介苗12.创建杂交瘤技术制备单克隆抗体的学者是A. .Koch和PasteurB. Miller和GoodC. Milstein和KöhlerD. Tislius和KabatE. Porter和Edelman13.最早提出克隆选择学说的科学家是A. BurnetB. BorderC.PorterD. JennerE.Pasteur14.免疫系统的组成是A、中枢免疫器官、周围免疫器官B、免疫细胞、粘附免疫系统、中枢免疫器官C、中枢免疫器官、免疫细胞、皮肤免疫系统D、免疫分子、粘附免疫系统、皮肤免疫系统E、免疫器官、免疫组织、免疫细胞、免疫分子【X型题】1.免疫细胞包括A.淋巴细胞B.单核-巨噬细胞C.抗原提呈细胞D.粒细胞E.红细胞2.下列哪些细胞具有特异性识别抗原的能力?A.巨噬细胞B.T细胞C.B细胞D.NK细胞E.树突状细胞3.下列哪些细胞属于固有免疫应答细胞A.单核-巨噬细胞B.NK细胞C.B细胞D.T细胞E.多形核中性粒细胞4.执行适应性免疫应答的细胞是A.T细胞B.B细胞C.NK细胞D.单核-巨噬细胞E.肥大细胞5.免疫学的研究内容包括A.免疫系统的组成与结构B.免疫系统的功能C.免疫应答的发生机制和过程D.预防、诊断和治疗疾病的免疫学措施E.某些免疫性疾病的发病机制二、名词解释1. 免疫2. 免疫防御3. 免疫监视4. 免疫自稳三、问答题1. 简述免疫系统具有双重功能(防御、致病)的理论基础。
主管检验师资格考试临床免疫学和免疫检验复习习题 第二十七章 肿瘤免疫与免疫学检验(附答案解析 )

主管检验师资格考试临床免疫学和免疫检验复习习题第二十七章肿瘤免疫与免疫学检验(附答案解析)一、A1型题1、胰腺癌患者实验室检测不升高的标志物是()。
A、PSAB、CA19-9C、CA50D、CA125E、CEA2、由活化的T细胞产生的是()。
A、multi-CSFB、G-CSFC、M-CSFD、EpoE、SCP3、属于肿瘤主被动生物治疗方法的是()。
A、LAK细胞治疗B、化疗C、TIL治疗法D、接种肿瘤疫苗E、放射性核素标记mAb4、下列何种情况血清AFP一般不升高()。
A、原发性肝癌B、产妇分娩后C、妊娠妇女D、卵巢癌E、急性肝炎5、关于肿瘤抗原正确的是()。
A、TSA是肿瘤细胞所特有的新抗原,它只表达于肿瘤细胞B、TAA是指非肿瘤细胞所特有的,正常组织或细胞也可表达的抗原物质C、TSA可存在于不同个体的同一组织学类型的肿瘤中D、肿瘤细胞表达TAA仅表现为量的变化,而无严格肿瘤特异性E、以上说法都正确6、血浆蛋白质中AFP的中文名称为()。
A、清蛋白B、总蛋白C、甲胎蛋白D、免疫球蛋白E、甲状腺激素7、结直肠癌诊治的最佳肿瘤标志物是()。
A、CEAB、CA50C、AFPD、CA724E、CA1538、用于前列腺癌初筛的首选肿瘤标志物是()。
A、AFPB、PSAC、CEAD、CA199E、HCG9、血浆蛋白质中AFP的中文名称为()。
A、清蛋白B、总蛋白C、甲胎蛋白D、免疫球蛋白E、甲状腺激素10、被称为卵巢癌相关抗原的是()。
A、CA153B、CA125C、CA199D、CA50E、NSE11、用于小细胞肺癌诊断最好的指标是()。
A、AFPB、CEAC、PSAD、CA125E、NSE12、微量淋巴细胞毒试验检测HLA的方法又称()。
A、沉淀反应B、凝集反应C、补体结合实验D、补体依赖的细胞毒试验E、以上均不对13、能用细胞学分型法检测的HLA抗原是()。
A、HLA-BB、HLA-DR.DQC、HLA-DPD、HLA-A.DPE、以上均不对14、下面描述与胚胎抗原无关的是()。
生殖免疫学教案课件

自身抗体的产生和效应。
免疫调节在子宫内膜异位症治疗中的应用
03
介绍免疫调节剂在子宫内膜异位症治疗中的应用及其
效果。
习惯性流产与免疫应答关系
习惯性流产的免疫学发病 机制
阐述习惯性流产如何引发机体免疫应答,包 括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的激活。
习惯性流产与自身免疫反应
基于生殖免疫学研究成果,开发新型 的诊断技术和治疗方法,提高生殖相 关疾病的诊疗水平。
THANKS
感谢观看
特点
生殖免疫学具有跨学科性,涉及免疫学、生殖医学、妇产科学等多个领域;同 时,生殖免疫学研究具有临床实用性,对于解决不孕不育、反复流产等生殖问 题具有重要意义。
生殖系统与免疫系统关系
解剖结构上的联系
生殖器官与免疫器官在解剖结构上存 在紧密联系,如卵巢、子宫等与淋巴 结、脾脏等免疫器官相邻。
生理功能上的相互作用
卵巢炎免疫治疗策略及进展
卵巢炎免疫治疗策略
通过免疫调节剂、抗炎药物等手段,抑制卵巢局部免疫反应,减 轻炎症损伤。
常用免疫治疗方法
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
免疫治疗进展
针对特定炎症因子的生物制剂、细胞疗法等新型治疗方法正在研 究中。
其他相关疾病免疫治疗策略及进展
复发性流产免疫治疗策略
通过免疫调节剂、淋巴细胞主动免疫治疗等手段,调节母体免疫状 态,提高胎儿存活率。
分析习惯性流产中自身免疫反应的发生机制,如自 身抗体的产生和效应。
免疫调节在习惯性流产治 疗中的应用
介绍免疫调节剂在习惯性流产治疗中的应用 及其效果。
04 生殖免疫学检查 方法及临床意义
精液免疫学检查方法及临床意义
28生殖免疫及其免疫检测

(1)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IGF) (2) 转化生长因子 (TGF-β) (3) 表皮生长因子 (EGF)
二、妊娠与免疫
(一) 配子免疫
1.精子抗原
(1) 膜抗原 (2) 结构抗原 (3) 血型抗原 (4) 组织相容性抗原 (5) 精子内部各种酶系抗原
2. 卵细胞---透明带抗原
由颗粒细胞分泌并包裹于卵 细胞膜表面的一层基质,为 糖蛋白,在受精过程中起重 要作用。透明带抗原可诱发 免疫系统产生抗透明带抗体, 当抗体与透明带结合可影响 卵细胞的受精及着床。
(2) 细胞免疫与复发性流产
Th1/ Th)泌乳素
性质:垂体激素; 分布:以胸腺、卵巢、淋巴细胞为主; 作用:促进胸腺内T细胞分化成促进B细胞的分化和成熟,也是NK细胞的重要调节因子。
(二)孕激素
孕酮通过识别胎儿来源的抗原,活化γ/δTCR+形成孕酮受体对妊娠的免疫保护作用; 孕酮通过 PIBF干扰花生四烯酸的代谢和诱导免疫反应向TH2偏移,降低NK细胞活性, 有助于妊娠维持。
精子凝集图
一、不孕症的生殖免疫学检测
(3) 免疫珠结合法
原理:用抗人免疫球蛋白抗体包被的聚丙烯酰胺能结合于结 合了精子抗体的精子表面,在相差显微镜可见此种免疫珠随 精子前进而移动。 特点:此法可靠性好但敏感性难以肯定,不能进行定量测定。
(4) 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
是不孕不育的一项初筛试验; 敏感性高,重复性好。
(四) 胎盘免疫
1. 胎盘机械屏障作用; 2. 胎盘限制大分子抗原物质进入胎儿血液循环; 3. 滋养层细胞表达的HLA-G抗原发挥免疫抑制作用; 4. 胎盘分泌多种具有免疫抑制作用的蛋白质及激素。
三、自然流产与免疫 免疫机制
免疫学知识点

免疫学知识点免疫学是一门研究生物体如何识别和抵御病原体、异物以及自身异常细胞的科学。
它对于理解人体健康和疾病的机制至关重要。
免疫系统就像是我们身体的“保卫部队”,时刻准备着应对各种“外敌入侵”和“内部叛乱”。
它由多个部分组成,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
免疫器官是免疫系统的“基地”。
其中,中枢免疫器官有骨髓和胸腺。
骨髓是各种血细胞和免疫细胞发生和分化的场所,就像是一个“新兵训练营”,为免疫系统不断输送“新兵”。
胸腺则是 T 细胞成熟的地方,T细胞在这里接受“训练”,成长为能够战斗的“勇士”。
外周免疫器官包括淋巴结、脾脏和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等。
淋巴结是淋巴细胞定居和增殖的场所,也是抗原提呈细胞与 T 细胞和 B 细胞相互作用的部位,就像战场上的“指挥所”,协调着免疫细胞的作战行动。
脾脏是人体最大的外周免疫器官,它可以过滤血液中的病原体和衰老的血细胞,同时也是免疫细胞增殖和产生免疫应答的重要部位,堪称免疫系统的“大后方”。
黏膜相关淋巴组织分布在呼吸道、消化道和泌尿生殖道的黏膜固有层和上皮细胞下,是机体抵御病原体入侵的第一道防线,如同“边境防线”,时刻警惕着外界的威胁。
免疫细胞是免疫系统的“士兵”,它们种类繁多,各司其职。
T 细胞和 B 细胞是免疫系统中的“主力军”。
T 细胞分为多个亚群,如辅助性 T细胞(Th)、细胞毒性 T 细胞(CTL)和调节性 T 细胞(Treg)等。
Th 细胞能够分泌细胞因子,协助其他免疫细胞发挥功能;CTL 细胞则可以直接杀伤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或肿瘤细胞;Treg 细胞则起着调节免疫反应、避免过度免疫损伤的作用。
B 细胞在受到抗原刺激后会分化为浆细胞,产生抗体,抗体能够与病原体结合,从而使其失去致病性。
除了 T 细胞和 B 细胞,还有自然杀伤细胞(NK 细胞)、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DC)等。
NK 细胞不需要事先致敏就能直接杀伤肿瘤细胞和病毒感染细胞,是免疫系统中的“特种部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免疫性不孕
一、不孕的概念及原因
不孕定义(infertility): 婚后未避孕、同居二 年而未曾受孕者
免疫性不孕症的定义
• 免疫性不孕:是由针对生殖系统抗原的自身免疫 或同种异体免疫引起,例如针对精子、精浆、卵 子透明带等抗原产生的免疫应答。
男性睾丸每天产生数亿个精子
女性每个月产生成熟一个卵细胞
透明带:由颗粒细胞产生分泌并包裹于卵 细胞膜表面,为糖蛋白在受精过程中起重 要作用(诱导顶体反应、促进精子的黏附、 阻止多精子受精等)
透明带抗原 是研究较多的卵细胞抗原 透明带抗原含量低常导致免疫耐受 当抗原产生变性或病原体抗原与透明带
互作用对精子存活及功能的影响。
三、抗透明带免疫不孕
1. 透明带的生物学特征 是围绕在卵细胞外的一层基质 作用 (1) 结合精子,介导受精 (2) 保护受精卵发育,防止受精卵融解 (3) 保证受精卵输送 透明带 (4) 避免二次受精 2. 透明带的生化特征 为唾液酸、含硫蛋白
3. 抗透明带抗体的产生机制 透明带具有抗原性 可能是旁路活化途径产生抗体 4. 抗透明带抗体对生殖的影响
性则可确诊。
• 不育状态能否持续取决于免疫力与生育力 之间的相互作用,若免疫力强于生育力, 则不孕发生,若后者强于前者 ,则妊娠发 生。
• 不孕常是多种因素同时存在,免疫因素可 以是其中唯一一种病因也可以与其他因素 同时存在。
二、抗精子免疫不孕
(一)精液中的抗原 精浆中的抗原:血型抗原、HLA抗原、其他 精子抗原:膜抗原(受精抗原-1/2、卵裂信
干扰精子与透明带的结合,影响受精过程; 阻止透明带脱落; 5. 抗透明带抗体的检测 ELISA:以猪透明带抗原检测 6. 治疗
尚无成功报道,中药治疗有一定效果。
四、免疫性不孕的诊断标准
不孕期超过3年 无其他不孕原因 检测出体内存在抗生育抗体 体外试验证实抗生育抗体干扰精子和卵子
的结合 前3项阳性可诊断为免疫性不孕,4项全阳
受精卵
内细胞群
四十周的胎儿
滋养层 第八周的胎儿
胚泡
胚泡腔 羊膜囊
生殖与免疫
配子免疫 胎盘免疫
生殖免疫
• 免疫学和生殖医学发展形成的一门重要的 边缘学科;
• 从免疫学角度研究生殖医学问题,涉及生 殖生理、妊娠生理、病理妊娠以及生殖控 制等;
• 育龄妇女中不孕患者占10%左右,其中30% 左右缘于免疫因素(WHO)。
2. 影响精子穿过透明带及精卵融合
3. 影响精子酶的活力,抑制透明带和放射冠 的分散作用。
(五)抗精子抗体免疫不孕的诊断 1. 检测抗精子抗体的适应症 男性:精子自发凝集、睾丸损伤、输精管堵
塞、输精管手术史生殖道感染。 女性:不明原因不孕、生殖道感染等。
2. 抗精子抗体的检测方法 体液中抗体的检测:ELISA、BA-ELISA 混合抗球蛋白反应: 免疫珠试验: 精子与宫颈黏液接触试验: 性交后试验:检测精子与宫颈黏液间的相
生殖免疫与免疫学检验
Reproductive Immunology
Department of Clinical Immunology Guangdong Medical College, Dongguan
人的生殖过程及图示 第一次分裂
许多精子穿过放射冠
只有一个精子能进入卵细胞
精子
放射冠
卵子
新生儿
透明带
细胞核 细胞质
精子
卵细胞
一、配子免疫
(一)精液 1. 精子抗原 精子抗原的种类:膜抗原(主要为糖蛋白)、表面抗
原、胞质抗原、核抗原; 精浆:血型抗原、组织相容性抗原, 2. 男性抗精子自身抗体的产生: 3. 女性对精子的免疫封闭:精浆中含有免疫抑制因
子、精浆中的酶干扰精子抗原表达、女性生殖道中 蛋白包裹精子、进入宫颈腔的精子数量极少。 4. 女性抗精子抗体的产生
号-1)、 一般抗原: DNA多聚酶、CPK、c-myc等
(二)男性生殖系统的免疫屏障和免 疫抑制物
1. 血-睾屏障(Blood testis barrier) 在生精小管和血液之间存在的防止二者之间大分
子物质交换的结构. 包括:毛细血管内皮和基膜、生精上皮基膜和支
持细胞紧密连接. 紧密连接是构成血-睾屏障的主要结构。
• 免疫性不孕症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广义的免疫性不孕症是指机体对下丘脑——垂 体——卵巢(睾丸)轴任一组织抗原产生免疫, 女性可表现为无排卵、闭经,男性可表现为精 子减少或精子活力降低。
–通常所指的免疫性不孕是指狭义的,即不孕夫 妇除存在抗精子免疫和抗透明带免疫外,其他 方面均正常。
• 免疫不孕是相对概念,是指免疫使生育力 降低,导致暂时不育。
2. 男性生殖道组织内淋巴细胞屏障 T细胞的分布:主要在前列腺、附睾和输精
管,在睾丸网、输精管壶腹和精囊中很少。 T细胞呈分隔化分布:上皮内主要为CD8+,
间质结缔组织内主要为Th( CD4+),能阻 止自身抗精子免疫发生。 B细胞的分布:前列腺间质内。
3. 精浆中的免疫抑制物 精浆抑制物:前列腺素、酸性磷酸酶等。 作用:进入女性生殖道后能抑制女性局
部或全身免疫应答,使精子和受精卵免 遭排斥,并保护受精卵着床。
(三)抗精子抗体的产生机制 1. 男性抗精子抗体 血-睾屏障破坏 细胞免疫功能改变 生殖道感染 精浆中免疫抑制物失效 2. 女性抗精子抗体 精浆中缺乏免疫抑制物 生殖道感染或性传播疾病 生殖道黏膜破损
(四)抗精子抗体对生殖的影响 1. 对精子运动的影响 阻止精子穿过宫颈黏液 组织精子在女性生殖道内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