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规律1教学文档
数学《找规律》优秀教案(精选10篇)
数学《找规律》优秀教案〔精选10篇〕数学《找规律》优秀教案〔精选10篇〕数学《找规律》优秀教案篇1教学目的:1. 通过看一看、说一说、摆一摆、涂一涂、想一想等活动,使学生能根据图形之间的排列认识物体的一些简单规律。
2. 理解一些事物排列有一定的规律,掌握寻找规律的方法,并能运用找到的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才能和逻辑推理才能。
3. 培养学生仔细观察事物寻找规律的习惯,感受数学其实就在我们身边。
利用所学知识能自己创造规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会找图形的简单排列规律,并能用语言简单描绘规律。
教学难点:找出事物的简单规律的方法,并学会创造规律。
教学过程:课前游戏:1.你们喜欢做游戏吗?先和老师做个游戏,仔细观察我是怎么做的,看懂了就和老师一起玩。
拍手、拍肩……拍手,猜一猜接下去应该做什么动作呢?你是怎么想到的?评价:你们真会观察。
2.谁能像老师这样领着大家也做一个这样有趣的游戏?(2个)好玩吗?一会课上会有更有趣的游戏等着你们呢。
准备好了吗?上课。
一、比赛中感知规律(这样的设计,从学生角度出发,充分地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正确把握学生的起点,给学生的学习提供了考虑、尝试的时机,在游戏中感知规律存在的同时,初步感知了规律的价值。
)激趣导入,感知规律:1.同学们,我们先来男女生比赛,比比谁的记忆力好,老师这里有两组图片,看谁能以最快的速度按顺序都记下来,男生记第一组,女生记第二组,开场。
预设:女生记得快。
问:女生记得这么快?为什么男生记不下来?生1:女生记得是重复的或者有规律的。
生2:女生记得简单。
男生记得乱。
小结:奧,原来不是男生的记忆差,是女生总是记得兔蘑菇,兔蘑菇是有规律的。
2.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多事物都是有规律排列的,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去找规律。
(补充板书:找规律)二、情境中发现规律1、创设情境:再过几天,就是“六一”儿童节了,看(出示主题图),这些孩子把教室布置得多漂亮呀,他们都是用什么布置的?在漂亮的彩旗、灯笼、小花中还藏着数学机密呢。
找规律第一课时教案(精选五篇)
找规律第一课时教案(精选五篇)第一篇:找规律第一课时教案一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找规律第一课时图形规律教案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一年级下册第85页。
教学目标:1.通过物品的有序排列,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排列规律,会根据规律指出下一个物体。
2.通过简单的律动活动以及排队游戏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3.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数学的价值,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难点重点:发现事物(图形)的排列规律,掌握找规律的方法。
难点:体会一组图形规律,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述找出的规律。
教具:课件一套、卡片若干教学内容:一.游戏中感知规律1、律动游戏师:同学们都喜欢做游戏吗?(喜欢)师:那么跟着老师一起做,边做边观察思考。
(拍手——拍肩——拍桌)四次师:同学们谁学会了,可以继续做下去呢?(拍手——拍肩——拍桌)师:同学们真棒,这么快就学会了,谁来说一说为什么这么快就学会了这个游戏生:因为游戏是有顺序的(适时表扬)生:因为游戏是有规律的师:你说的真棒,(板书:规律)因为这个游戏是有规律的,其实不只这个游戏有规律,我们生活中也有很多有规律的事和物,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找规律”的方法。
(补齐板书:找规律)二、引导探索、认识规律1、课件出示情境图——小朋友在跳舞。
师:这里有一些小朋友在跳舞,仔细观察,你在这幅图中看到了什么?生:看到了小朋友、彩旗、花、灯笼师:这些人和物都是乱七八糟排列的吗?生:不是,他们都是有规律的师:真棒,那现在我们就先来找一找彩旗的规律(出示彩旗图)师:谁来说一说彩旗是怎么排列的?生1:是一面红一面黄再一面红一面黄排列的生2:是按红黄红黄排列的师:同学们观察的真仔细,我们把一红一黄作为一组,而小旗就是按照一红一黄重复出现的规律排列的(板书:一红一黄重复出现的规律排列)师:谁知道重复出现是什么意思?生:就是一次又一次的出现师:同学们太棒了,那现在如果老师让你们把小旗重复出现的部分,也就是他的规律圈出来,应该怎么圈呢?生:把一面红一面黄圈在一起师:那我们一起按照小旗的排列规律读一下师:那如果再挂一面小旗,应该挂什么颜色的呢?生:红色的师:刚才我们已经找出了他的规律,现在谁再来填一填这个空呢?指名回答。
一年级下册《找规律》第一课时教案
一年级下册《找规律》第一课时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等方法,发现简单的图形排列规律,并能用语言表达出来。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趣味性和魅力。
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等方法,发现简单的图形排列规律,并能用语言表达出来。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发现规律、用语言表达规律的能力。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内容包括教材中的相关例题和练习题。
2. 学生准备练习本,用于记录自己的想法和答案。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PPT展示一组图形,让学生观察并找出其中的规律。
2. 学生积极思考,尝试用语言表达出观察到的规律。
二、自主探究(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尝试自主找出图形排列的规律。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发现和想法。
3. 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解决问题,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观点。
三、总结规律(5分钟)1. 教师邀请几名学生分享自己找到的规律。
2. 教师引导学生用简洁的语言总结规律,并板书在黑板上。
四、巩固练习(10分钟)1. 教师通过PPT展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 学生完成后,教师选取部分答案进行讲解和评价。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总结规律的找法。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教师给予肯定和鼓励。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等方法,让学生找出图形排列的规律。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观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教师要及时给予反馈和评价,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六、课堂拓展(10分钟)1. 教师通过PPT展示一些更具挑战性的图形排列规律题目,让学生独立思考和解答。
2. 学生完成后,教师选取部分答案进行讲解和评价。
《找规律》教学设计[5篇范例]
《找规律》教学设计[5篇范例]第一篇:《找规律》教学设计《找规律》讲课教案教学内容:九年制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85页,《找规律》例1。
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猜测、推理等活动发现事物中简单的排列规律,初步会根据规律知道下一个物体。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推理能力。
3、培养学生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及发现和欣赏数学规律美的意识。
教学重点:理解规律的含义,掌握找规律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能够表达发现的规律,并会运用规律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学情分析:首先学生对于规律已有初步的感知基础,他们生活中已经多多少少接触到了一些规律性的现象,只是没有把他作为专项知识进行学习和研究,还没有上升到理论的角度。
课堂上老师想办法引领学生从数学的角度探索、领悟、创造规律,将是本节课的重点。
教学过程:一、激趣引入,感悟规律。
师:同学们,我听说咱们班的小朋友记忆力非常好!现在我要搞一场男女生比赛,比比谁的的记忆力最强!男生先来,还是女生先来?师:女士优先,女生先来吧。
记住了吗?看回放,完全正确!师:男生请看题!记住了吗?看回放,男生错误。
师:男生不急,咱们再来一轮。
女生准备,请看题,开始!女生记住了吗?看回放,完全正确!师:男生准备,请看题!记住了吗?看回放,男生错误。
师:两次都是女生正确,我宣布:女生获胜!师:男生不开心啦!有话要说吗?生:她们的有规律,我们的没有规律。
师:看来,有规律就好记,没规律就不好记。
规律重要不重要!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找规律(板书)二、置身情景,探究规律。
(一)置身情境。
师:听说我们学习找规律,数学小精灵聪聪也来了。
聪聪:大家好!我是聪聪。
师:聪聪要带我们去参加一个联欢会,一起去看看吧!(播放)哇,布置的好漂亮!同学们又唱又跳,玩的真开心!(二)探究规律。
1、揭示意义,总结方法。
(研究小旗的排列规律)师:仔细观察,你看到了什么?谁来汇报?生:有小朋友、小旗、花朵、灯笼。
小学数学一年级下《找规律》教案范文
小学数学一年级下《找规律》教案范文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发现简单图形和数字的排列规律。
2.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培养学生运用规律解决问题的意识。
教学重点:1.发现并描述图形和数字的排列规律。
2.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1.发现并描述图形和数字的排列规律。
2.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1.教师出示一张有规律的图形,让学生观察并说出规律。
2.学生分享观察到的规律。
二、探究新知1.活动一:找规律(1)教师出示一系列有规律的图形,让学生找出规律。
(2)学生分组讨论,找出规律并分享。
2.活动二:规律的应用(1)教师出示一道题目,让学生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2)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解决问题。
(1)教师出示一些生活中的规律现象,让学生观察并描述。
(2)学生分享观察到的规律。
三、巩固练习1.教师出示一些有规律的图形和数字,让学生找出规律。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分享解题过程。
四、课堂小结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
教学评价:1.课后作业:布置一些有关规律的题目,检测学生对课堂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
2.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合作意识、表达能力等。
具体教案如下:一、导入1.出示图形,让学生观察并说出规律。
2.学生分享观察到的规律。
二、探究新知1.活动一:找规律(1)出示图形,让学生找出规律。
(2)学生分组讨论,找出规律并分享。
(1)出示题目,让学生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2)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解决问题。
3.活动三:规律的拓展(1)出示生活中的规律现象,让学生观察并描述。
(2)学生分享观察到的规律。
三、巩固练习1.出示图形和数字,让学生找出规律。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分享解题过程。
四、课堂小结1.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
教学反思:重难点补充: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自主发现图形和数字的排列规律。
人教版新课标一年级数学下册7 《找规律》教案1
人教版新课标一年级数学下册7 《找规律》教案1一、教学目标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找规律”的概念。
2.能够通过观察图形或数字找出规律,并加以表达。
3.能够独立完成简单的找规律题目。
4.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观察能力。
二、教学重点1.理解“找规律”的概念。
2.掌握找规律的方法和技巧。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好课件和教学素材。
2.学生每人准备一本练习册和一支铅笔。
3.教室环境整洁,桌椅有序摆放。
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复习之前的知识。
2.提出问题:你们知道什么是“找规律”吗?请简单描述一下。
第二步:讲解1.通过例题引导学生理解“找规律”的概念。
2.教师讲解找规律的方法和技巧,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和总结。
第三步:练习1.让学生分组进行练习,观察给出的图形或数字,找出规律并写出规律表达式。
2.师生互动,纠正和指导学生的练习过程。
第四步:拓展1.提出更具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动手实践,进一步提高他们的找规律能力。
2.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思考和解题过程,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五、课堂小结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强调“找规律”在数学中的重要性。
2.鼓励学生在课后多加练习,加深对“找规律”的理解和掌握。
六、作业布置1.布置相关的练习题,巩固课堂所学知识。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学习,积极思考,在找规律的过程中提升自己的数学能力。
《找规律》教案5篇
《找规律》教案5篇《找规律》教案1教学目标:1.使学生结合详细情境,用平移的方法探究并发觉简洁图形掩盖现象中的规律,能依据把图形平移的次数推算被该图形掩盖的总次数,解决相应的简洁实际问题。
2.使学生主动经受自主探究与合作沟通的过程,体会有序列举和列表思索等解决问题的策略,进一步培育发觉和概括规律的力量。
3.使学生在他人的鼓舞和帮忙下,努力克制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究性和挑战性,获得胜利的体验。
教学重、难点:探究简洁图形沿一个方向进展平移后掩盖次数的规律。
能依据把图形平移的次数推算被该图形掩盖的总次数,解决相应的简洁实际问题。
教学预备:学生每人一张填有1一10这10个数的单行数表,一张填有1一15这15个数的单行数表;每人4个用硬纸做的长方形框,分别可以框2个数、3个数、4个数和5个数。
教学过程:一、初步经受探究规律的过程,感知规律。
1、出示10个数:谈话:这里有1-10共10个数,1和2是两个相邻的数,你还能找出像这样相邻的两个数吗?(指名答复)2、假如把相邻的两个数加起来,一共可以得到多少个不同的”和?(出示)请同学们用你喜爱的方法试一试。
3、指名汇报。
学生可能想到的方法有:(1)列表排一排1+2=3,2+3=59+10=19,一共可以得到9个不同的和。
这是什么方法?(一一列举)相机引导:一一列举的方法要留意什么?(有序思索,不重复、不遗漏)(2)用方框框9次,得到9个不同的和。
引导:你能把你用方框框数的过程演示给大家看吗?结合学生的演示,强调:从哪里开头框起?每次框几个数?然后怎样?这个方法就是(平移)。
方框依次向哪个方向平移?每次向右平移几格?(平移)至10,问:还能再往右平移吗?为什么?一共平移了几次?得到几个不同的和?(结合板书)为什么只平移了8次却得到了9个不同的和?说明:第一次只是框,并没有平移,这样才算平移的第一次。
(演示)4、平移的方法把握了吗?自己再试试看。
5、刚刚我们用了一一列举和平移的方法解决了这个问题,比拟两种方法,你觉得哪种更简便?(第一种要算出每个详细的和,第2种方法只要考虑把长方形平移多少次就行了。
数学《找规律》优秀教案(精选
数学《找规律》优秀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材第十一章《找规律》的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详细包括:通过观察、操作、实验等活动,引导学生发现一些简单图形和数字的规律,并能运用发现的规律解决相关问题。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通过观察、操作、实验等方法,找出图形和数字的规律,并能用语言或算式表达出来。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对数学美的感受。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实验等活动,发现图形和数字的规律。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或算式表达出发现的规律,并运用规律解决相关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练习本、铅笔、直尺。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一组有规律的图形和数字,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规律。
2. 例题讲解(1)找出图形的规律展示教材中的例题1,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实验等方法找出图形的规律。
(2)找出数字的规律展示教材中的例题2,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计算等方法找出数字的规律。
3. 随堂练习(1)让学生独立完成教材第61页的练习题1,然后进行讲解。
(2)让学生合作完成教材第61页的练习题2,然后进行讲解。
5. 知识拓展(1)引导学生思考:除了教材中的规律,你们还能发现其他的规律吗?(2)让学生尝试解决教材第62页的思考题。
六、板书设计1. 图形的规律2. 数字的规律3. 练习题答案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教材第63页练习题1、2、3。
2. 答案:见教材第64页。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寻找有规律的事物,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
2.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
3. 板书设计。
4. 作业设计。
一年级下册《找规律》第一课时教案
一年级下册《找规律》第一课时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等方法,发现简单的数学规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2. 培养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达规律,提高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1. 认识规律:通过观察图片,找出图片排列的规律。
2. 寻找规律:学生自主探究,发现数字、图形等排列的规律。
3. 表达规律: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达所发现的规律。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等方法,发现简单的数学规律。
难点:培养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达规律。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观察法、操作法、讨论法、归纳法等教学方法。
2.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出示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图片排列的规律。
2. 自主探究:学生分组讨论,寻找数字、图形等排列的规律。
3. 汇报交流:学生代表汇报本组发现的规律,其他学生补充。
5. 巩固练习:教师设计相关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规律解决问题。
7. 作业布置: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合作交流能力以及思维过程。
2. 作业评价:检查学生作业完成情况,评价学生对规律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学生自评和互评:鼓励学生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和团队意识。
七、教学资源:1. 图片素材:用于引导学生观察和发现规律的图片。
2. 学习单:用于学生自主探究和记录发现的内容。
3. 教学PPT:用于展示和引导学生思考的问题。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课时:认识规律、寻找规律、表达规律。
九、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应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参与程度、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教学方法的适用性等,以便于改进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十、课后作业:1. 请学生回家后,尝试找出生活中的规律,并用数学语言表达出来。
《找规律》教案公开课
《找规律》教案公开课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找规律的方法和技巧。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创新能力。
3. 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规律的定义和重要性2. 找规律的方法和技巧3. 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找规律的方法和技巧,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发现并总结规律,创新性地解决问题。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发现规律。
2. 使用案例分析和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考力和创新能力。
3. 进行实践练习,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有趣的谜语或问题,引发学生对找规律的兴趣。
2. 讲解规律的定义和重要性,让学生明白找规律的意义。
3. 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并总结给出的例子中的规律。
4. 分享与总结:每组分享他们的发现,全班一起总结规律的方法和技巧。
5. 实践练习:给学生发放一些实际问题,让他们运用找规律的方法解决。
6. 反馈与评价:学生互相评价,教师给予指导和反馈。
7. 总结与展望: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强调找规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教学准备1. 准备一些有趣的案例和问题,用于引导学生找规律。
2. 准备实践练习的问题,涉及不同领域的实际应用。
3. 准备教学PPT或黑板,用于展示案例和问题。
七、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讨论和解决问题时的表现,了解他们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收集学生的实践练习成果,评估他们的应用能力。
3. 进行课堂问卷调查或小组讨论,了解学生对找规律的兴趣和认识。
八、教学拓展1. 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或从业者,进行专题讲座或案例分享,拓宽学生的视野。
2. 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或调研,了解规律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
3. 引导学生参与相关竞赛或活动,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九、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确保符合学生的实际需求和认知水平。
2023年一年级数学下册《找规律(第一课时)》教案(精选3篇)
2023年一年级数学下册《找规律(第一课时)》教案(精选3篇)教案一: 找规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 了解什么是找规律。
2. 能够通过观察和总结找到数列的规律。
3. 能够运用找规律的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教具和学具。
2. 学生练习册、作业册。
教学过程:Step 1: 引入新知识将一个简单的数列分解成数字的形式展示给学生,向学生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规律吗?”,学生就根据观察给出自己的答案。
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到通过观察,我们可以找到数列的规律。
Step 2: 学习找规律教师通过几个简单的例子向学生展示如何找到数列的规律。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图形或者数字来帮助学生理解。
Step 3: 操练找规律教师让学生分组合作,利用找规律的方法来解答问题。
教师可以设置一些简单的问题,让学生合作讨论并找出规律。
Step 4: 总结归纳教师让学生将找规律的方法进行总结归纳,并分组展示自己的总结。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总结,如数的变化、图形的变化等。
Step 5: 练习巩固教师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练习,巩固所学内容。
Step 6: 拓展延伸教师挑选一些稍微复杂一些的问题,让学生尝试利用找规律的方法解决。
教师鼓励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索,提高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案二: 找规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 了解什么是找规律。
2. 能够观察并总结数列的规律。
3. 能够通过找规律解决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教具和学具。
2. 学生练习册、作业册。
教学过程:Step 1: 引入新知识向学生提问“什么是规律?你们在生活中见过什么样的规律?”,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回答。
然后,教师通过几个简单的例子向学生展示找规律的重要性,并引导学生思考它在日常生活和数学中的应用。
Step 2: 学习找规律教师通过一些例子向学生展示如何找到数列的规律。
教师可以使用具体的例子、图形或者数字来帮助学生理解。
《找规律》教案完美版
《找规律》教案-完美版第一章:认识规律1.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规律的概念。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
1.2 教学内容:规律的定义与举例。
观察生活中的规律。
1.3 教学步骤:1. 引入话题:讨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规律,如日出日落、四季变化等。
2. 讲解规律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规律是一种固有的、可预测的模式。
3. 举例说明:通过具体的例子,如数学序列、季节变化等,让学生理解规律的存在。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观察并分析生活中的规律,分享各自的发现。
第二章:数学规律2.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规律。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2.2 教学内容:数学序列的规律。
数列的分类与特点。
2.3 教学步骤:1. 引入话题:讨论数学中的规律,如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等。
2. 讲解数学序列的规律:引导学生理解数学序列的规律性。
3. 举例说明:通过具体的数学序列,如1, 2, 3, 4, 5等,让学生观察并找出规律。
4. 练习题目:布置一些练习题目,让学生应用所学的规律解决问题。
第三章:生活中的规律3.1 教学目标:让学生认识到规律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运用规律解决问题的能力。
3.2 教学内容:生活中的规律举例。
规律在生活中的应用。
3.3 教学步骤:1. 引入话题:讨论规律在生活中的应用,如时间表、日程安排等。
2. 讲解生活中的规律:引导学生认识到规律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3. 举例说明:通过具体的生活实例,如制定时间表、安排日程等,让学生理解规律的应用。
4. 小组活动:让学生分组,讨论并分享自己在生活中应用规律的例子。
第四章:寻找隐藏的规律4.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推理的能力。
让学生学会寻找隐藏的规律。
4.2 教学内容:寻找隐藏规律的方法。
隐藏规律的实例分析。
4.3 教学步骤:1. 引入话题:讨论在某些情况下,规律可能不是一目了然的,需要仔细寻找。
2. 讲解寻找隐藏规律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分析、推理。
《找规律》教案完美版
《找规律》教案-完美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和应用,发现并总结简单的数学规律。
2.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观察力和创新能力。
3. 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数字规律:观察一系列数字,找出它们之间的规律。
2. 图形规律:观察一系列图形,找出它们之间的变化规律。
3. 组合规律:观察一系列组合,找出它们之间的特点和规律。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能够发现并总结简单的数学规律。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运用逻辑思维,归纳和应用规律解决问题。
四、教学方法:1. 观察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发现数字和图形之间的规律。
2. 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发现和思考。
3. 实践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验证规律并解决问题。
五、教学准备:1. 数字和图形示例:准备一些数字和图形,用于引导学生观察和发现规律。
2. 练习题:准备一些练习题,用于巩固学生对规律的理解和应用。
3. 教学工具:准备黑板、粉笔、投影仪等教学工具,用于展示和讲解。
教案示例:第一节:数字规律1. 导入:引导学生观察一组数字:2, 4, 6, 8, 10。
让学生找出它们之间的规律。
2. 学生观察并讨论,发现规律:每个数字都比前一个数字大2。
3. 总结规律:连续的偶数。
4. 练习:让学生解决一些类似的数字规律问题。
第二节:图形规律1. 导入:引导学生观察一组图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
让学生找出它们之间的规律。
2. 学生观察并讨论,发现规律:图形依次重复出现。
3. 总结规律:图形的重复规律。
4. 练习:让学生解决一些类似的图形规律问题。
第三节:组合规律1. 导入:引导学生观察一组组合:红、蓝、黄、红、蓝、黄。
让学生找出它们之间的规律。
2. 学生观察并讨论,发现规律:颜色依次重复出现。
3. 总结规律:颜色的重复规律。
4. 练习:让学生解决一些类似的组合规律问题。
人教版一下数学《找规律(一)》教案公开课课件教案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一课时《找规律(一)》教案看吧。
(出示一些有规律的图片)摆放、地板、天花板、衣服、一年四季、每个星期等等。
学生自由说一说,如:教室课桌椅的摆放、地板、天花板、衣服、一年四季、每个星期等等。
课堂小结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学生自由说一说, 教师适当加以引导与补充。
通过自由说一说, 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与表述、归纳概括的能力。
板书找规律(1)图形数字规律一组重复以下资料为班级建设资料, 有需要可以用: 《滴水精神》主题班会活动目的: 教育学生懂得“水”这一宝贵资源对于我们来说是极为珍贵的, 每个人都要保护它, 做到节约每一滴水, 造福子孙万代。
活动过程:1.主持人上场, 神秘地说: “我让大家猜个谜语, 你们愿意吗?”大家回答: “愿意!”主持人口述谜语:“双手抓不起, 一刀劈不开,煮饭和洗衣, 都要请它来。
”主持人问: “谁知道这是什么?”生答: “水!”一生戴上水的头饰上场说: “我就是同学们猜到的水。
听大家说, 我的用处可大了, 是真的吗?”主持人: 我宣布: “水”是万物之源主题班会现在开始。
水说: “同学们, 你们知道我有多重要吗?”齐答: “知道。
”甲: 如果没有水, 我们人类就无法生存。
小熊说: 我们动物可喜欢你了, 没有水我们会死掉的。
花说: 我们花草树木更喜欢和你做朋友, 没有水, 我们早就枯死了, 就不能为美化环境做贡献了。
主持人: 下面请听快板《水的用处真叫大》竹板一敲来说话, 水的用处真叫大;洗衣服, 洗碗筷, 洗脸洗手又洗脚,煮饭洗菜又沏茶, 生活处处离不开它。
栽小树, 种庄稼, 农民伯伯把它夸;鱼儿河马大对虾, 日日夜夜不离它;采煤发电要靠它, 京城美化更要它。
主持人: 同学们, 听完了这个快板, 你们说水的用处大不大?甲说: 看了他们的快板表演, 我知道日常生活种离不了水。
乙说: 看了表演后, 我知道水对庄稼、植物是非常重要的。
丙说: 我还知道水对美化城市起很大作用。
一年级下册《找规律》第一课时教案15篇.pptx
板 书 计 找规律 画想算 教 后 记 教和学的过程 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导入 二、新授新课之前我们先来欣赏几幅图片。 1、夜幕中的东方明珠电视塔,在彩灯的映衬下更加迷人。 2,这是一次展销活动,主办方经常会用飘扬的彩旗来营造热闹的氛围。
3、商场常见的促销宣传,打折的宣传卡一串串挂满了整个商场。 观察这三幅图,说一说你都发现了什么? 说一说排列的规律。 象这样周而复始、循环出现的规律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排列规律。 1.提出问题:在图中,我们看到8盆花。照这样摆下去,左起 第15盆花是什么颜色的?自己试一试。 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待大多数学生形成初步的认识之后,再组织学生在小组里交流。 2.全班交流。 引导:同学们已经在小组里交流了自己的想法,谁愿意把你们 小组的意见介绍给全班同学? 学生小组可能提出如下的想法: (1)画图的第珞:。∙。∙。∙。∙。∙。∙。∙。(。表示蓝花,•表示红花)第15盆是篮花。 提问:你一共画了多少个“圆”? (2)例举的策略:左起,第1、3,5……盆都是蓝花,第2.4.
.想一想:有有什么规律?(出示例5) .做一做:自己涂出有规律的颜色。
三、联系实际,巩固新知 1.找一找。小朋友们真聪明,都会按规律摆,生活中也有一些东西是有规律的。 (1)找生活中的规律。 ①你的周围有没有什么是按规律排的? ②小朋友想一想,你还在什么地方或什么东西看见过有规律的排列师:生活中这么多东西都有规律,小朋友们 平时要多留心观察,还会发现更多有规律的东西呢! (2)小组活动:你们小组能按一定规律进行表演吗?比一比,哪组表演得好。 小组汇报表演。 四、全课小结 小朋友,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知识? M2:苏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小松鼠找花生果》第一球时裁案 教学目标 1.认识十二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知道花生生长的小常识,培养小朋友枳累知识的兴趣。
《找规律》教案(通用20篇)
《找规律》教案《找规律》教案(通用20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找规律》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找规律》教案篇1活动设计背景作为中班下学期的孩子,已经有过规律排序的教学活动,所以具备粗浅的规律排序经验,已掌握了 aabaab、abbabb的排序能力,本次教学活动既在帮助孩子巩固对已学知识的掌握,能通过自己的观察,发现事物的排列规律,也通过本次教学活动,学习新的排序规律。
活动目标认知目标:能主动发现排列的规律aabaab、abbabb和abcabc,学习按规律aabbcc的方法进行排列。
情感目标:在做珠帘、欣赏珠帘的过程中感受规律美。
技能目标:提高观察能力和思维的敏捷性。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能主动发现排列的规律教学难点:学习按规律aabbcc的方法进行排列。
活动准备1、教具:小熊、小猴、小猪、小猫的图片;三条有规律的路;三个已粘有部分aabbcc规律的盘子;一根长绳子,上面穿有夹子;一条有aabbcc规律的围巾图片。
2、学具:人手一根长纸条,一个固体胶、各色小圆片若干。
3、经验准备:幼儿已有aababb、abbabb的排序认知经验。
活动过程(一)复习规律aabaab、abbabb,引出规律abcabc1、出示三种动物图片。
2、逐一出示三条路,引导孩子发现aababb、abbabb和abcabc排列规律。
(二)学习新规律aabbcc1、出示围巾图片,引导孩子观察、发现aabbcc的规律。
2、观察围巾上的花纹有几种颜色?每种颜色又有几个并排放在一起?3、引导孩子发现盘子上的规律,并接下去往下排。
第一个集体排,还有两个请两个孩子上来比赛排,检查是否排对。
4、小结:原来这三个盘子上的花纹也都是有规律地排列的。
(三)操作,进一步巩固规律aabbcc1、做一串珠帘,要三种颜色有顺序地排。
找规律教学设计教学教案(精选7篇)
找规律教学设计教学教案(精选7篇)找规律教学设计教学教案篇1教材分析1、义务教育教科书,第七单元《找规律》第一课时。
2、“探索规律”是数学课程标准中“数与代数”领域内容的一部分,在第一学段和第二学段都规定了这部分内容。
本单元式学生正式系统地学习“找规律”的开始。
3、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对于培养学生的符号感,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及数学推理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学情分析在此之前,规律这块知识在教科书第一册中就已经对学生进行了大量的渗透。
比如:1、通过1个1个,2个2个,5个5个的数数,让学生体验,发现并描述数数过程的规律。
2、在整理10以内的加减法以及20以内的加减法时,出现的加法减法表,就要求孩子去寻找规律,让学生探索计算中的规律。
3、在认识图形中,也渗透了最简单的图形的排列规律。
4、在一年级下册中的“认识图形(二)”“100以内数的认识”等单元中也渗透探索规律的内容。
这些都为学生学习找规律,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猜测、欣赏、操作、交流等活动,发现图形的一些简单排列规律,会根据规律指出下一个物体。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及推理能力。
3、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体会数学的价值,激发学生感受数学,发现美的情趣,体会数学就在身边,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使学生在活动中找出事物的变化规律;难点:理解规律的含义,能描述和表示规律,会根据发现的规律进行推理,推理出后面的图形。
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1、情景教学法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
因此情景的创设要立足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
新课开始,创设森林运动会小动物排队情境,为初步认识简单的排列规律,我积极创设主题图情景,用对比的方法让学生初步感知规律的美,并掀起了探究规律的高潮。
2、发现法这部分内容的活动性和探究性比较强,在教学时,我采用学生独立思考和探究实验的方式,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发现:彩旗是怎么排列的?花的排列有什么规律呢?会场里还有什么是有规律的,什么规律呢?接着让学生进行汇报交流,使学生在探索中学习新知,亲历探索过程,激发学生发现美的情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校对表格的情况。
2、第二题:
说说各自观察后的发现。
小结:两种物品一一间隔排列,排在两端的物品要比只排在中间得物品多1个。
3、第三题:
举例子说说日常生活中类似的现象。
预设:5个手指4个空档;4排课桌3条跑道;
4、第四题:
(1)依次回答所提出的问题。
《找规律1》课时教学计划
主备人:凌辉施教时期:2010年 月 日
教学内容
P48“试一试”、“想一想”、第49页“想想做做”。
共几课时
1
课型
练习
第几课时
1
教学
目标
1、认识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个数关系的规律,以及类似现象的规律;
2、通过预习师生共同找出:“两个物体一一间隔排列时,在两端相同的情况下两端的物体比中间的物体多1个;在两端不同的情况下,两种物体一样多。”
3、能够利用这一规律解释生活中的现象,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4、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观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及合作交流能力。
教学
重难点
教学重点:发现规律并能用这一规律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教学难点:观察并发现规律。
教学
资源
间隔现象在生活中普遍存在,几乎每一个学生都接触过间隔现象,间隔现象的要素不多,规律比较浅显。
布置学生进行预习,让学生在课前感知间隔规律
预习设计
见预习作业单。
学 程 预 设
导 学 策 略
调整与反思
一、揭示课题,明确目标(预设1分)
1、明确课题。
2、认定目标。
二、交流预习作业。(预设6分)
1、小组长组织交流,并做好相应的记录。
2、学习成果展示。
三、全班交流,内化提升。(预设13分钟)
1、交流第一题。
【板块四】
1、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教师组织交流,请学生说清楚想法。
2、第2、3题。
集体交流。强调:一定要先画图。
3、第4题。
注意封闭图形和开放图形的区别。
【板块五】
你有什么收获?
作业
设计
一、课堂作业:(预设10分钟)
必做:《一课一练》第37页中的习题。
选做:《一课一练》第37页中的智力冲浪。
二、家庭作业:
独立解答,小组交流。
五、课堂小结
学生自主回顾总结。
【板块一】
1、板书课题指导,进行必要的指导。
【板块三】
1、交流第一题。
(1)介绍:他们是一一间隔排列的。
(2)校对结果。
2、第4题。
引导学生说说各自的发现。相互完善。
3、第三题。
引导学生举例子说明。
4、第四题。
引导学生相互点评,相互完善答案。
《补充习题》第45页中相关的习题。
(2)说说自己发现的规律。
四、分层练习,内化提升。(预设10分钟)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小提示:先读题,再观察图。要把图和题意联系起来思考。
2、完成第2、3题。
小提示:根据题意先画出示意图,再解答。
学生独立完成。
3、完成第4题。
强调:一定要根据题意先画出示意图。
注意关键词——圆形池塘。思考:在圆形池塘里德规律和平时的有什么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