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中国保健品回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年中国保健品回顾

佚名

中国保健品行业从20世纪80年代兴起以来,至今已先后经历了两次波峰两次浪谷,而每次起落的背后都与行业强势企业的兴衰分不开,而这些保健品强势企业的生命周期大多较短,“其兴也勃,其亡也忽”。纵观中国保健品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保健品企业你争我夺、此起彼伏的争霸史,三株、飞龙、哈慈、太阳神等称雄一时的企业衰落了,但太太口服液、昂立一号等保健品行业的实力派,依然稳居高位。

中国保健品行业年谱

1987年:蜂王浆出现,拉开了中国保健品市场的帷幕。

代表企业:杭州保灵。

1988年:广东太阳神推出生物健口服液、杭州娃哈哈推出儿童营养液。

代表企业:广东太阳神、杭州娃哈哈。

1989年:振华851在福州、昂立一号在上海问世。

振华851的畅销掀起了中国保健品市场的消费热潮,其庞大的代理商中有不少人成为后来保健品市场的弄潮儿,最著名的就是创建三株的吴柄新。

1990年:沈阳飞龙以飞燕减肥茶和延生护宝液起家,并在保健品市场上崭露头角。

1991年:保健品市场突破100亿元。

1992年:深圳太太集团成立。

娃哈哈转型饮料市场,淡出保健品市场。

以太阳神担纲领头的中国保健品走向巅峰。

1993年:“马家军”的赫赫战绩使马俊仁的“中华鳖精”走红保健品市场。

乐百氏耗资1000万元从马俊仁手中购得一纸配方,推出“生命核能”。

史玉柱创建康元保健品公司,脑黄金问世。

飞龙用1亿元的广告投入,换来了2亿元的利润,飞龙开始腾飞。

武汉红桃K集团成立。

太阳神创造了13个亿的销售纪录和高达63%的市场份额的行业“神话”,成为中国保健品行业的第一代霸主。

1994年:红桃K的卟啉铁工艺,被国家科委列为该年度火炬计划项目。

三株口服液在济南问世。

从1993年到1995年初,中国保健品行业进入了第一个高速发展时期,保健品消费市场火爆异常。在这一阶段,由于保健品的高额利润和相对较低的政策壁垒和技术壁垒,全国保健品生产厂家也从几十家激增至3000多家,产品品种更是多达2.8万种,年产值也由16亿多增至300亿以上,短短两三年间,生产企业增加30倍,年销售额增长了10多倍。

1995年:史玉柱推出12种保健新产品,生产总值超过1亿元。

下半年,卫生部对212种口服液进行抽查,宣布合格率仅30%,舆论为之哗然,保健品市场滑入低谷。

1996年:巨人集团“巨不肥”销量大幅攀升,但史玉柱受地产开发之累,巨人破产。

姜伟发表《总裁的20大失误》。

太阳神销量大幅下滑。

三株口服液在农村市场获得巨大成功,年销售额高达80亿元。

太太口服液达到2亿多元的销售额。

6月1日,《保健食品管理办法》实施。

1997年:深圳太太控股“丽珠集团”,成为综合性医药企业集团。

5月1日,国家技术监督局实施《保健(功能)食品通用标准》。

1998年:3月31日,常德事件暴发,三株口服液一落千丈。

从1995年到1998年,保健品行业经历了一个漫长的低谷期,企业数量和销售额大面积缩水,仅剩下1000家左右的生产厂家和总共100多亿元的年产值。其中60%左右的是中小型企业。

1999年:常德事件三株胜诉,但已无力回天。

4月,太阳神推出“风景减肥胶囊”,试图东山再起。

姜伟重出江湖,推出“伟哥开泰胶囊”。

7月,健特生物在上海成立,史玉柱推出“脑白金”,年底,实现销售收入2.5亿元。

2000年:脑白金销售收入8.01亿元,位居全国同行前列。

前10个月,太太集团的太太口服液和静心口服液的销售额分别高在2.7亿元和1.3亿元。

自1996年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有关保健品行业的制度规定后,从1998年开始保健品行业逐渐走出低谷起,保健品行业又进入了新一轮高速发展期,到2000年,生产厂家恢复到3000多家,年产值超过500亿元,企业数量和年产值都达到了历史最高点。

从2000年的3000多家保健品企业来看,投资总额在1亿元以上的大型企业只占1.45%;投资总额在1亿元以下5000万元以上的中型企业占38%;投资在5000万元以下100万元以上的企业占6.66%;投资在100万元以下10万元以上的小型企业占41.39%;投资不足10万元的作坊式企业占12.5%。

2001年: 脑白金仅1月份单品销量就高达2个多亿元,创下了中国保健品行业单品单月的销售新纪录,同年前6个月实现产值4.1亿元,利润1.05亿元。

史玉柱推出黄金搭挡。

6月,太太药业在上交易所上市,成为中国第一个保健品上市企业,朱保国坐拥54亿。

7月,交大昂立在上交所上市。

2002年:安利纽崔莱销量高达30亿元,占中国保健品总销售量的1/6,安利公司成为中国保健品市场的当然老大。

在2000~2002年间,交大昂立精心运作华东市场,年销售额连年超过5亿元,成为保健品行业名符其实的常青树。

11月,上海健特把"脑白金"商标以1.46亿元卖给上市公司健特生物。

中国保健品发展现状

从2000年开始,保健品市场总额不断缩水,保健品消费一路走低。最新的统计资料显示,2001年保健品市场的年销售额只有2000年的一半,约250亿元,而2002年,保健品销售额再度下降至200亿元左右。

但中国保健品消费市场的增长空间极大,近20年来,中国保健品消费支出的增长速度为15%~30%,远远高于发达国家13%的增长率,1999年全国保健品消费额为400亿元,仅占当年社会总体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47%,人均支出仅为31元/年,是美国的1/17,日本的1/12。

同时,令人担忧的是,在目前4000多家保健品生产企业中,2/3以上属于中小企业。上市公司不超过6家,年销售额达到1亿元的不超过18家。在4000多种保健品中,90%以上属于第一、二代产品,2/3的产品功能集中在免疫调节、抗疲劳和调节血脂上,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低水平重复和恶性竞争的加剧。再加上假冒伪劣产品和虚假广告的泛滥,使国内保健品企业面临整体信誉危机。

与此同时,外资纷纷涌入中国保健品行业。到2001年底,已有近400个进口保健食品获准陆续登陆我国保健品市场。安利、宝洁、美国全球健康联盟、杜邦等一批保健品跨国公司或在中国设厂、或在中国推出产品,吹响了进军中国保健品市场的号角。据统计,近5年来,洋品牌在中国市场上的销量以平均每年12%以上的速度增长。作为全球营养保健品巨头的安利公司,自1999年推出纽崔莱营养保健食品以来,已连续3年位居中国保健食品销量第一名,而在2002年中国保健食品业193亿的总销售收入中,安利(中国)保健食品的销售就占了近1/6,高达30亿元,而这些产品还只是安利向中国推出的少数营养保健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