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安方言
地道的黄冈方言
地道的黄冈方言
1.扣(聪明):这伢好扣
2.勺(苯,蠢):勺货
3.结根(罗嗦,唠叨):你老婆真结根
4.耐塞(不卫生)你身上好耐塞,快拍哈子
5.贴于(特地,特意)你老公帖于从上海过来看你
6.冒搓得(欠揍的意思)你冒搓得
8.落鸟(掉了,丢了)手机落鸟
10. 麻木(摩的)
11. 老头儿(爸爸)
12. 老娘(妈妈)
13. 哟老头(岳父)
14. 嘎婆(岳母,或外婆)
15. 米国(美国)
16. 苕七哈涨(暴饮暴食)
18. 林新(漂亮或聪明)
19. 翻(指别人不服你)你再翻,老子一耳巴子起你
20. 真这(今天)真这礼拜1
21.门这(明天)门这礼拜2
22.后碗儿(后天)后碗儿礼拜3
24.日白、扯白(撒谎)你这伢,好地不学,学到日白25咩(很,蛮的意思)我老娘捂的饭咩好七
26.借哈(这里)过来,到借哈来
27.等一哈(等一会)等一哈就来
28.告垮子(讨饭的)
29.哈不得(可怜的意思)这个爹爹真伤心,我咩哈不得他
30.喝八行(感叹词,意想不到的意思)
31.躲眯猫(捉迷藏)
32.么四(什么)。
一部搜罗宏富,融汇古今的方言大词典
一部搜罗宏富,融汇古今的方言大词典作者:邢向东来源:《辞书研究》2020年第04期摘要《汉语方言大词典》修訂本语料宏富,能收尽收,收录了所能搜集到的汉语方言语料;它融汇古今方言于一炉,能够帮助语言学者、爱好者知今稽古,竟委穷源。
修订本对1999年版查误补漏,改字订音,做了细致的修订,而且索引齐备,查检方便。
该词典具有鲜明的特点和极高的学术价值,是汉语方言词汇研究的重大成果。
关键词《汉语方言大词典》评述现代方言古代方言由中日两国合作编纂、许宝华教授和宫田一郎教授联合主编的《汉语方言大词典》(以下简称《大词典》)修订本出版了。
《大词典》修订本搜罗宏富,融汇古今,具有鲜明的特点和极高的学术价值。
这是汉语方言词汇研究的重大成果,它的出版是方言学研究的重大喜讯。
一、语料宏富,能收尽收打开《大词典》修订本,第一个强烈印象就是语料来源广泛。
从第十卷所附长达41页的《本词典引用古今语言文字类文献目录》、共1200多部(篇)引用文献,即可看出其语料来源之广、之全。
《大词典》对现代方言材料能收尽收。
1989年,笔者参加陈章太、李行健先生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北方话基本词汇”的语料汇总和《普通话基础方言基本词汇集》的编写工作,这个项目从1986年开始调查,共有官话、晋语、徽语的96个方言点、3200多条词语的田野调查记录,总共约30万条数据。
当时许宝华先生领导的团队正在编纂《大词典》,他们跟陈章太、李行健先生联系,通过正常程序,一次性地获得了“北方话基本词汇”项目的所有语料及刊用授权。
在《大词典》中,这批材料根据地点作为“未刊稿”列入了“引用文献目录”,调查者作为著作人一一著录。
由此可见《大词典》在方言语料上所做的努力和对调查者的尊重。
《大词典》修订本共收录方言词语208623条,可谓宏富,是不可多得的工具书。
作为一个专业工作者,最关心的是自己想查的词条,词典是否收录,地域分布如何。
下面以“佮”为例。
陕北神木话把人缘好叫“佮群儿”,内蒙古丰镇一带把“人缘儿不好”叫“不佮人”,把关系不好叫“佮不住”,还把“连菜带面一起煮的面”叫“佮锅面”。
湖北红安方言中的否定差比句
湖北红安方言中的否定差比句本文主要考察了湖北省红安方言否定差比句的基本形式和语义、语用的特点。
根据现有的调查材料,对红安方言否定差比句的基本格式进行了描写,同时从语义和语用的角度初步分析其句法特点,包括各种形式否定差比句的使用条件和语用价值等等。
标签:红安方言否定差比句一、引言红安县是湖北省黄冈地区辖县,原名黄安县,位于湖北省东北部,大别山脉南麓,鄂豫两省交界处,东邻麻城,西接黄阪、大悟,南连新洲,北靠河南省新县。
根据《中国语言地图集》和《湖北历史文化地理研究》所做的归类,红安方言属于北方方言江淮官话区的黄孝片。
我们在分析事物的过程中常常需要将两种事物的行为或者形状进行比较以分辨它们的异同和高下,比较的表达方式是多种多样的。
马建忠在《马氏文通》里把比较的范畴分为三级:平比、差比和极比,用来表示比较的异同和高下。
湖北红安方言的比较范畴也存在这样三级,其中否定差比句的表达形式最有特色,所以本文主要根据现有的调查材料,对红安方言否定差比句的基本格式进行描写,同时从语义和语用的角度初步分析其句法特点,包括各种形式否定差比句的使用条件和语用价值等等。
差比句指的是用于比较两种不同事物在性质、状态、数量、行为等某一方面的不同程度值。
差比句一般由比较项、比较点和比较值三项共同组成。
为了下文描写的方便,本文拟采用如下代号:A——用来表示比较中的主比项B——用来表示比较中的被比项W——用来表示比较值,即比较点的程度值。
(比较点是指比较的内容,如:事物的性质、数量、状态、行为、态度等等)Z——用来表示有些差比句带上的表示比较程度的量化值二、否定差比句的几种主要形式红安方言属于北方方言江淮官话区,红安方言里的否定差比句存在着和普通话一样的表达形式,但同时也存在着几种比较特殊的形式,它们在形式和用法上都有其独特性。
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一)A+冇得+B+W这里“冇得”是表示否定意义的动词,与动词“有”相对,所以这个句式相当于普通话中表示平比的句式“A+有+B+W”的否定形式“A+没有+B+W”,比较的语义重点是A项和B项程度上的差别,它们的性状应该是相同的。
红安县语言文字工作实施办法
红安县语言文字工作实施办法为加强红安对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应用的管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湖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办法》、《黄冈市语言文字工作实施办法》及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县实际,制定本实施办法。
第一条凡在本县行政区域内,从事各种社会活动的单位和个人,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均须遵守本实施办法。
第二条本实施办法所称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指普通话和规范汉字。
第三条推广普通话和推行规范汉字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第四条县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负责本县区域内语言文字的监督管理工作,下设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其职责是:(一)贯彻执行有关语言文字方面的法律、法规;(二)制定语言文字工作的实施规划和具体措施;(三)综合、协调、指导汉语言文字管理工作;(四)督促、检查汉语言文字的学习和使用情况;(五)做好汉语言文字工作的宣传教育、培训、测试、咨询和服务。
县工商、新闻出版、广播电视、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住建、交通、贸易、旅游等有关部门应当积极配合语言文字工作部门推广普通话和推行规范汉字,按照各自职责做好相关监督管理工作。
第五条下列人员在工作或学习过程中,必须使用普通话:(一)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二)学校师生及其他教育机构的工作人员;(三)报社、电视台、广播电台记者、编辑、播音员、节目主持人;(四)商业、邮政、电信、铁路、交通、旅游、文化、餐饮、娱乐、银行、保险、医疗卫生及其他面向社会公众服务的行业人员;(五)各类文化、商贸及其他公开宣传活动中的主持人、宣讲人。
第六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使用方言:(一)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执行公务时,需要使用方言的;(二)艺术形式中确有必要的;(三)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况。
第七条推行普通话水平等级持证上岗制度。
以普通话为工作语言的播音员、节目主持人和影视话剧演员、教师、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公共服务行业从业人员以及大中专院校相关专业学生的普通话水平应当分别达到国家和省规定的等级标准。
“妇”之考——精选推荐
“妇”之考“妇”之考[1]黎显慧“妇”字“从⼥持帚”,为千古定论。
然⽽,在甲⾻⽂和⾦⽂中“妇”字的原始写法既不从⼥,也不从帚,⽽是有如风动之⽊。
甲⾻⽂中的“⽊”、“帝”与之形近。
⽽“⽊”、“帝”均为先民的崇拜对象,“妇”与之形近表明其也曾为先民所崇拜。
妇为⽊,为风。
古⼈崇拜⽊,更崇拜风,因为⽊为有形之物,⽽风为⽆形,有⽣于⽆,⽆形为物之⼤祖。
“⽊”、“风”、“妇”同源,可以互训。
“妇”本为神名,后引作对⼥性的尊称。
在男权社会⾥,“妇”逐渐演变为卑称,成为持帚之⼥性。
“妇”字的发⽣与演变记录了中国的性史、⽂化史的变迁。
“妇”由繁体字“婦”⽽来。
⼈们所熟悉的训诂,是在构形上将“妇”释为“从⼥持帚”,许慎将“帚”释为“粪,从⼜持⼱,扫⼌内”。
段⽟裁改“粪”为“所以粪”。
基于此,《说⽂》、《⽟篇》以及新编的《汉语⼤字典》都将“妇”字归于⼱部。
“妇”从⼥持帚,“帚”从⼜持⼱,已成千古定论,代代相沿。
然⽽,繁体字的“婦”并⾮“妇”字的最初形态。
在甲⾻⽂和⾦⽂中,“婦”字较原始的书写形式主要有以下两种:“”(合⼋○⼆)和“”(妇好觚)。
许慎等有如上之训,也许是因为尔等没有看到甲⾻⽂。
但看到甲⾻⽂的⼈也⼀样如是说。
罗振⽟在《增订殷虚书契考释》中认为“”象扫帚形状。
⽇本的岛邦男也说,当劳动⼯具被视为⼈类学现实的符号时,便出现了另⼀个鉴别的可能性。
例如:字,即扫帚,是妇⼥在家⾥劳动的⼯具,便成了妇⼥(妻⼦)的符号。
[2]笔者通过近年来对甲⾻⽂的研读,认为“婦”字与扫帚本⽆联系。
“妇”是尊称,《礼记·曲礼》“⼠⽈妇⼈,庶⼈⽈妻”可作证明。
在甲⾻⽂中并不是所有的⼥⼦都能称“妇”,凡称“妇”的,“在商代的地位相当崇⾼,并有实权,如指挥将领、带兵征伐、负责祭祀、农业、国防等等”[3],这与持扫帚之“妇”截然不同。
安阳殷墟五号墓青铜器铭⽂[4]安阳殷墟五号墓青铜器铬⽂中,“妇”字⾼⾼在上,绝⾮⼿持之扫帚。
罗振⽟等现代权威之论,恐怕是受了古代经典权威先⼊为主的影响。
我和我的红安话剧观后感
我和我的红安话剧观后感前几天看了一场关于红安的话剧,那感觉就像是被卷入了一股红色的旋风,震撼又激动。
一进场,那舞台布置就把我给吸引住了。
红安的那种独特风情仿佛透过那些简单又充满巧思的道具展现在眼前。
我心里就琢磨着,这小小的舞台,看来是要展开大大的故事了。
话剧开始后,演员们一亮相,我就知道这事儿不简单。
他们就像是从红安的历史长河里直接走出来的人物一样。
那些方言台词一冒出来,那股子亲切劲儿和地方特色,就像把红安的大街小巷直接搬到了舞台上。
我感觉自己就像个串门的邻居,在听他们讲述自己的故事。
故事那叫一个精彩。
讲的是红安人民在战争年代的英勇事迹,有热血的战斗场景,战士们在台上跑来跑去,那气势就像真的在战场上冲锋陷阵一样。
我在台下看得热血沸腾,差点就想跟着一块儿喊口号冲上去了。
还有那些老百姓的故事,虽然他们没有在前线打仗,但是在后方的支持也是相当给力。
妇女们做鞋做衣服,男人们帮忙运输物资,整个红安就像一个紧密的大家庭,大家齐心协力为了胜利。
中间有个情节特别感人。
一位母亲送自己的儿子去参军,那母亲眼里的不舍,儿子眼神里的坚定,被演员演得那叫一个绝。
我看到周围好多人都偷偷抹眼泪呢,我也忍不住眼眶泛红。
在那种战争年代,这种离别可能就是永别,但是他们为了更伟大的理想,毫不犹豫地做出了选择。
这让我深刻感受到红安人民的那种牺牲精神和大无畏的情怀。
看完这个话剧,我就像被打了一针强心剂。
我想,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真的是来之不易啊。
红安人民的这些故事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我们现在有时候的脆弱和矫情。
他们那时候面对那么多困难都能勇往直前,我们在生活中遇到点小挫折又算得了什么呢?而且我还特别佩服这些话剧演员,他们肯定下了不少功夫。
把红安的历史、红安的精神通过表演传达给我们,就像一群文化的使者。
这个话剧不只是一场表演,更是一次对红安精神的传递和弘扬。
我从剧院出来的时候,满脑子都是话剧中的场景,感觉自己像是和红安有了一次灵魂的碰撞。
我想我得把红安的故事讲给更多的人听,让大家都知道这个地方曾经有过多么了不起的历史,这里的人民有着多么伟大的灵魂。
湖北土话
湖北土话—湖北方言集锦(一)(不详)麻要剥,人要学。
(不详)生成一半,学成一半。
(松滋)世事学而会,不是生来会。
(不详)快刀是磨出来的,本事是学出来的。
(汉川)蚕不吃桑不吐丝,人不学习不知理。
(崇阳)刀不快要磨,人不精要学。
(竹溪)铜锣不敲生绿锈,人不学习要落后。
(当阳)鼓儿再大,不打不响,人再聪明,不学不懂。
书是灌撞榜的药。
(巴东)要想肚里有货,就得到处打货。
(麻城)学别人的东西有味,嚼别人的粑粑冇味。
(公安)粮食养身,书籍养心。
(郧县)书中乾坤大,笔下天地阔,(天门)话中有才,书中有智。
(枝城)书能化愚,财能长志。
(蒲圻)书是良药,善读可以治愚。
(石首)书告乖人。
(不详)巧从勤里出,人从书里乖。
(蒲圻)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
庄稼无牛空早起,学习无书枉费心。
(石首)田里长谷,书里出金。
(枝城)积金万两不如藏书万卷。
藏书不读如藏木。
(潜江)买书不折本。
(仙桃)买书为藏书,借书才看书。
(监利)宁可卖居,不可卖书,(不详)刀到砍时方知钝,书到用时方恨少。
(建始)要知天下事,须读人间书。
(石首)能读百卷书,方知天下事。
读的书多,学的乖多。
(郧县)岁月用年算,历史用书传;要通古今事,须读五车书。
(襄樊)挖多少土,得多少水;读多少书,知多少理。
(襄阳)识文断字,读书知理。
(黄冈)灯添油,照满屋;人识字,亮一世。
(长阳)读哒诗书眼睛亮。
(远安)花弹三遍泡,书读三遍刁。
(英山)喝过几瓶墨水,做事不会失悔。
(不详)酒多人癫,书多人贤。
(黄梅)饭冇得错吃的,书冇得错读的。
(不详)读不完的诗书,睡不完的瞌睡。
(洪湖)积肥如积金,读书如聚银。
(十堰)喝酒望醉,读书望贵。
(宜昌)当年富的喂猪,十年富的读书。
(荆州)农夫若是识了字,好比老虎添了翅。
(巴东)人不读书一抹黑。
家无读书娃,满屋睁眼瞎。
(长阳)种田不好误一年,读书不好误一生。
(鄂西)田不种,荒一塆,人不学,蠢一生。
(不详)学则如禾如稻,不学如蒿如草。
(通城)人有凌云志,不学不成事。
南县家乡特色的话
南县家乡特色的话
普通话方言
怎么搞何里的、何里搞、哪门搞、搞么得占便宜占香赢、得哒路
坏了事拐了场、拐打
素来一路来、一缭世
毒药闹药
讲好话灌洋米汤
爱表扬爱恰蕻菜子
十炮
合伙搅火
快麻利、风快的
办法类子、主意
干净索利
愚蠢二百五
门角弯门旮旯
失误塌场、拐哒场
斧头开门子、开山子
烤火向火、烘火、炸火
朋友们朋友三四
不要紧怕懒得
开始架势、架场
开玩笑斗把、逗把
所有的一捕捞扫
不讲究邋垮
呆头呆脑猪头闷衬
踏踏实实一尺十寸
疯疯癫癫神不能通
诚实稳重诚真默实
名堂多鬼搞十七
专门把事
伶俐灵泛
骗子撮巴子、拐子
立即流水
聪明怪气、滑手
节约细目、舍不得
笨木脑壳
欺骗呷宝
聚餐打平伙
帮忙了难
赖皮赖骗
大手大脚抛皮
不讲理蛮绊筋
爱讲话响蚌壳、大炮大方四海
没关系系化得
小偷贼牯子
裤子小衣
一起的一砣的
嘻嘻哈哈策得很
生日长尾巴
扯皮扯麻纱
游泳洗泡泅
玩圈套戴笼子
扯谎扯白、咧白
吃酒席吃场伙,吃缴饮清澈的沸清的
很香的喷香的
漂亮乖
人情来往人情南北。
红安话
一吧:算了
麦嘿:不想信
仰个八叉:四脚朝天
任道的:想的
苕货:蠢人,笨人
假嘛的:骗人的
你得的吻:就是你妈的xxxxx的意思。
烟菜:夹菜吃或夹菜给别人吃的意思。
算烟:发烟给别人抽的意思。
赖斗 : 赖哈蟆
克码 :青蛙
儿伢:男孩
女伢:女孩
仇蛇:蚯蚓
麻姑楼子,屎干片:小鱼,小虾等的意思。
锣嗯- 骗你
说媒:作媒人,牵红线。给人家介绍朋友或老婆的意思。
落雨:下雨
嘎嘎:外婆。家家的意思。
马股:石头的意思。
果子:油条的意思。
耸 :笨,傻的意思。
线车:自行车的意思。
半调子:二百五,不聪明的意思。
一大抱:很多,一个人拿不了的意思。
么勒呢:什么,或者询问人家要干什么的意思。
门着:明天的意思。
搭到:摔倒了的意思。
7冒:吃饭没的意思,
灵心:聪明
发毛:生气
痛人:可爱
炕粑:烧机灵、狡猾
答卦:交谈
江特:台阶
冲担:用作挑稻谷的一种工具
要子:一种用稻草编织起来的绳子
神付:动物的头部
特:爷爷的父(母)亲
起夜:晚上起来上厕所
打皮鼾:冷热交加
皮了:指某种东东不脆了
长得好哈:指某人不机灵
痛几:接吻
打拍:聊天
欠:想念
背时:倒霉
风皮:头屑
得辛:幸亏
聊撇:简便,方便
扯皮捞筋:纠缠不休
乌漆八黑:脏而黑;黑暗
鲁到的:使劲的
欠欠糊:差一点点
湖北七大方言分区
湖北方言七大分区一.江汉平原方言区(北方方言--西南官话)1.天仙潜方言(西南官话--武天片)主要通行于湖北省内广阔的江汉平原以及周边地区,主要有:天仙潜三市、汉川、云梦、沙洋、武汉蔡甸、洪湖,大部分在长江北部。
如果非要拿出一种方言来代表湖北特色的话,我个人的看法那就是江汉平原的“天仙潜方言”了,它不但分布广,而且荆楚特色很浓厚,不过说道这个“荆楚特色”,我也不知道哪个年代的的湖北特色才是“荆楚特色”,不过好像很多的湖北老乡也是这么认为的,可能是古代的“湖广熟,天下足”美称吧,江汉平原一带在古代如此之富庶,难免就被代表了湖北特色了,就好比《洪湖水浪打浪一样》也被代表湖北了。
不过说道听感,这一地区的方言还是可以的,蛮舒服,软中带硬。
不过该方言正逐渐向武汉话靠拢。
2.荆沙话(西南官话--常鹤片)主要是荆州地区的方言,这里的方言大体上还是属于江汉平原方言吧,只是有一点略微的差别,和南边湖南的常德方言几乎差不多,划分为西南官话常鹤片。
不过沙市清代就被强开为通商口岸,有“小汉口”之称,有大量的武汉移民,但是如今过了一百多年,虽然口音上略有武汉话的味道,但是差别还是有的,现在的武汉话也并不是清代的那种武汉话了。
不过现在逐渐有向武汉口音靠拢的趋势。
3.鄂中颤舌方言(西南官话—鄂北片大部、武天片部分地区)虽然是江汉平原一带的方言,但是又和其他两者有很大的不同,因为该地区有汉语所没有颤舌音,就是当地人俗称的“弹舌头”,跟那些俄罗斯人,蒙古人一样弹舌头。
主要分布鄂中和鄂北的部分地区:荆门、京山、钟祥、宜城、当阳、房县等地区。
我在荆门也呆过三年,大体的也了解了一下这个荆门的“弹舌头”,其实大部分的颤舌音都是“子”字发出来的。
“鸡子”,“杯子”等后面的“子”就是弹舌头了,说来也怪,荆门话中什么东西都要带“子”,因此我们外地人听起来几乎是句句话都在弹舌头,比如说“狗”,我们这的方言一般都一个“狗”字就代替,荆门话非要“狗子”,还有“钱包”,它是“钱夹子”,“子”这个字在荆门话中可以说是无处不在吧,因此有时候我经常调侃我的那些荆门朋友,听你们说话就感觉在开摩托车。
孝感方言与周边地区方言的比较
基本概况孝感,简称:孝,外文名称:Xiaogan,湖北省区域中心城市,是距离武汉市最近的城市。
具有“湖北孝文化之乡”的称号。
孝感地处湖北省东北部。
位于长江以北、江汉平原中部、汉水之东。
南邻“九省通衢”的武汉市,北濒河南省的南大门信阳,东连武汉市、黄冈,西接随州、荆门。
同时在武汉城市圈也属于核心圈层,距离武汉市中心50公里,距离武汉天河机场32公里,与武汉城市资源共享。
所属地区:中国华中地区(中部地区)湖北省孝南区、云梦县、孝昌县、大悟县、应城市、安陆市、汉川市。
孝感语种的全浊声母今读塞音、塞擦音时,大部分为不送气清音,n,l相混(一般全为n),“书虚”,“篆镌”同音,en eng,in ing相混,老派古咸山摄三分,新派古咸山摄字韵与普通话同,入声长调。
声调一般为六个阴平33 阳平21 上声52 阴去35阳去44 入声13。
此外因水系问题语种也有武汉话在内。
20世纪30年代,出赵元任等《湖北方言调查报告》,刨分为: 第一区(西南官话区): 武汉,凛江陵,列恩施,凨陨阳等31县市;第二区-----典型的楚语区: 孝感,凝黄冈,凢黄石,凝竹山,凋竹溪,凇陨西等19个县市;第三区(归入赣方言区的): 大冶,刢通城,凷咸宁等8个县市;第四区(特殊方言区): 鹤峰,松滋,公安,石首,监利。
但到了20世纪60年代湖北方言概况被分为三个区:西南官话区: 武汉,刁江陵,凿潜江,凩松滋,刑公安,刨石首,凒襄阳,凮陨阳,凬宜昌,刃恩施,凼鹤峰等49个县市;楚语言区孝感黄冈,刕黄石,刔竹山,凿竹溪,凸陨西等21个县市;鄂南语区大冶,刀咸宁,凧通城,刍嘉鱼,刞监利等八个县市。
鄂东北(孝感、黄冈、随州)的方言的比较鄂东北的方言俗语鄂东北以低山丘陵为主,西有大洪山,北有桐柏山、大别山,南以长江为界,组成一个相对独立的区域地理单位,鄂东北包括黄冈、孝感两个地区和随州市,这里的居民方言有特殊的风格,属于“楚语区”。
“楚语区”居民的风土习尚质朴淳厚。
湖北红安方言的反复问句
湖北红安方言的反复 问句①
项 菊
( 黄冈师范学院 文学 院 , 湖北 黄 冈 4 80 ) 300 摘 要: 红安方言反复问句可归纳为两种基本类 型 :V ng” V —nl V ?。根据其 否定 词的 “ P— e? 和“ P e — P ” l
不 同或宾语 的有无 , 又可将之 分为 “ O有 ? “ V ” V有 V ? “ O ” V不 V ? “ O不 V ” V O”V ? “ O不 ? “ P有 ( P ? ”V V )” “ P ( P ?等几个次类 , V 不 V )” 其句法 形式 、 语法意义 、 语义倾 向及其使 用都存在一定 的差异。 关键词 : 红安方言 ; 问句 ; 反复 语义倾 向
没有这本书, 所问的是 已然事实。B句 问的是一 种变化了的事实, 已知被问者过去没有这本书, 询
问 的焦点是 “ 在是 否有 了 ” 强 调 了一 个 从无 到 现 ,
此式中的宾语 出现在第一个动词后。此式对 谓语 动词有一定 的限制 , 一般“ ” V 为单音节动词 ,
当“ ” V 为复杂形式 时, 人们倾 向于选择用 “ V不 V ?, O ” 因为这种句式既能突 出重点 , 强调 动作行 为, 又能节省力气 。“ V不 V ? 和“ O不 V ” O” V ? 两 种句式在红安话 中并存 , 从语言事实看 , V “ O不
态助词“ 的隐现对句式的意义影响较大。如 : 了”
作者简介 : 项
菊( 9 6 ) 女 。 16 一 。 江苏 苏州人 , 黄冈师范学院文学院副教授 。
①基金项 目: 省教育厅人文社科 研究重点项 目(0 5 1 1 ; 湖北 2 0 Z 8 ) 中国修辞学 会 2 0 0 ?两种基本句式 , e— O ” 同时还存在 “ V “ P—
麻城方言[新版]
麻城方言麻城方言的历史麻城方言是最古色古香的,大量原汁原味的古汉语词汇和用法,像“企”(读ji,站着)、“吃”(读qi)、“颈”(脖子)、“冇”(没有)、等等,读起来儒雅之至,白话文早就没人这样用了,可在麻城方言里,还大行其道,成为市井坊间的日常口语,使人不禁拍案惊奇。
我看完了国学大师易中天先生关于地方方言的专着,对各地的方言有了些总体的了解。
我也研究了自己讲的方言。
有人认为麻城方言是土蛤蟆,其实正是这种未被污染的土蛤蟆保留了古汉语的古风余韵,使古汉语虽废犹存。
在麻城人的家庭里,把外婆叫“家婆”读ga po),把外公叫“家公”(读ga gong),既保留了古代的称谓,也显得亲切。
叫外婆外公,从字面看总显得见外了。
可以说麻城方言是我国古代普通话的活化石,对我国古代文化和语言研究有着不可替代的价值。
任何方言的形成是个非常长期的过程,其中有大量历史文化和政治的因素在内。
麻城方言属于属于北方方言区的江淮方言里的黄孝片。
黄孝片方言有19个县市区,他们是:黄陂、孝感、黄州、团风、罗田、蕲春、应山、英山、浠水、麻城、鄂州、红安、安陆、应城、黄梅、武穴、云梦、九江、瑞昌。
黄孝方言基本上都保持了古汉语的入声。
本来黄孝方言应该属于楚语。
楚地的方言本来因该算是绝对的南方语系。
在春秋五霸或者战国七雄中,楚国是唯一地处南方的。
大量的南方小国的融合,使其形成了独树一帜的文化和语言。
后自楚灭吴越后,吴语的影响也出现在了楚语中。
楚都所在的现湖北地区正是楚语的中心地区。
然后,在历次北方文化语言的南侵过程中,地处南方最北端的湖北地区也是首当其冲。
因此从近几百年开始,在湖北地区真正的楚地方言已经慢慢遗失掉了。
而在南部的湖南地区,楚语经演变,衍生出了湘语。
现在湖北地区的方言从东到西体现了很完美的方言地域渐变性。
然而总体而言,现代的湖北方言已经变成了一种带有南方腔调的北方方言了。
从语法上而言,基本上与北方话无较大差异,所以归入北方方言中的江淮方言,属江淮方言中的一个大的分支--黄孝片。
《方言》中的“知”与“晓”
《方言》中的“知”与“晓”《方言》中有三处“知”的用法,分别有智慧、病愈、聪慧的含义。
卷一第1 条:党,晓,哲,知也。
楚谓之党,或曰晓。
卷三第52 条:差、间、知,愈也。
南楚疾愈者谓之差,或谓之间,或谓之知。
知,通语也。
卷十二第3条:?小17.拢?知也。
第一处戴震《方言疏证》云:“知读为智。
”“知”,即智慧,是汉代扬雄时代的通语。
第二处“知”是楚地方言,因“知”有“知觉”义,病情痊愈渐有知觉,所以病愈称作“知”。
第三处“知” 同“智”,即聪慧。
《方言》中有五处“晓”的用法,分别有智慧、明快、天明的含义。
卷一第 1 条:党,晓,哲,知也。
楚谓之党,或曰晓。
卷三第13条:逞、晓、?k、苦,快也。
自关而东或曰晓,或曰逞。
卷十三第83 条:毗,晓,明也。
卷十三第100条:晓,过也。
卷十三第101 条:晓,嬴也。
第一处“晓”是当时楚地方言,与“知”相同,表示智慧。
第二处王念孙《疏证》:“、晓皆明快之义。
”此处“晓”就是通达、明快之义。
第三处“晓”本指日明,引申为天明。
第四、五处只见于《方言》一书,无其他佐证材料。
本文主要探讨“知”和“晓”分别在“知道”含义上的用法,比较它们在古今汉语方言中区域分布的变化,介绍“知晓” 一词出现的脉络,分析现代汉语方言中含有“知”或“晓”语素的表示“知道”含义的方言词在地域上的分布情况。
《方言》卷一:“党,晓,哲,知也。
”“知”在汉代扬雄时期是通行各地表示“智慧”的通语。
《说文?矢部》:“知,词也。
”段玉裁注:“‘词'也之上当有‘识'字。
”《论语? 子罕》:“吾有知乎哉?无知也。
”《汉书?魏相传》:“臣相知能浅薄。
”这两处的“知”是一个名词,表示“知识”的含义。
“知”还有一个常用义项,表示“知道”。
最早在上古周朝就出现过这种用法,中古和近代使用也很普遍:“知悔则有以动其补过之心。
”(《周易》)“知,识也。
”(南朝梁顾野王《玉篇?矢部》)“及其至也,虽圣人亦有所不知焉。
红安方言
红安方言与普通话对照表黄伦2013级汉语言文学2班学号:201301010212红安方言前言:红安方言的特点雅俗文化的融合:一、从语音方面来讲,在日常交流中与普通话相比,红安话约有40%的语音与普通话相近,约60%的语音与普通话差异较大,这些差异主要是由红安话不同于普通话发音的三个韵母ê、ü、?0?3与声母组合形成的,以及红安话自身的方言发音习惯造成,如红安话把韵母ei、ui发成“i”,把韵母"ao"大多数时间读“o”,卷舌音zh、ch、sh一般发z、c、s等,而且红安话还保留了一些原始音(应为楚语),这些音大多为模拟事物发音,通过简化逐渐转化为红安话词汇,如红安话“牛”(yong)、“羊”(y?0?3)、“猫”(mor)、“猪”(zhü)“水”(shü)、“咬”(音ê )、的读音基本上都属于模拟音,模拟音与现代汉语差异相当大,体现了原始性,另外红安话还保留着一些古汉语的读音,如“街”读“gai”,“ 下”读“h?0?3”等,由于红安话保留了一定的古汉语发音,因此有些古诗词用普通话读不压韵的诗词用红安话来读就比较压韵。
因此从音韵上来讲,红安话比普通话要好听。
表现力要丰富。
更抑扬顿挫。
(吴语有7个声调、闽南语有8个声调、粤语有9个身调、因此,用闽南语和粤语演唱的歌曲比普通话要好听的多,原因就在于其方言声调多,表现力丰富),由于红安话比普通话音调要多,因此同音字数量比普通话相对要少,在交往中,出现“表达失误“的几率较普通话要小。
由于声调较普通话多,因此用红安话正常交往时说话的语速较普通话要略快一些。
红安话声调的魅力还不仅于此,同一个词,音调不同,表达的意思也不同,如在普通话中“你的”中的“你” 一般只读一个声调(上声),意思为“这东西是你的(属于你所有)”,而在红安话中“你的”中的“你” (读n)有两个声调,当读入声时,表示这个东西是你的(属于你个人所有),当读阳平时,表示这个东西是你家的(属于你家人所有),而无须象普通话说“你家的”那么烦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红安方言与普通话对照表黄伦2013级汉语言文学2班学号:0212红安方言前言:红安方言的特点雅俗文化的融合:一、从语音方面来讲,在日常交流中与普通话相比,红安话约有40%的语音与普通话相近,约60%的语音与普通话差异较大,这些差异主要是由红安话不同于普通话发音的三个韵母ê、ü、03与声母组合形成的,以及红安话自身的方言发音习惯造成,如红安话把韵母ei、ui发成“i”,把韵母"ao"大多数时间读“o”,卷舌音zh、ch、sh一般发z、c、s等,而且红安话还保留了一些原始音(应为楚语),这些音大多为模拟事物发音,通过简化逐渐转化为红安话词汇,如红安话“牛”(yong)、“羊”(y03)、“猫”(mor)、“猪”(zhü)“水”(shü)、“咬”(音ê )、的读音基本上都属于模拟音,模拟音与现代汉语差异相当大,体现了原始性,另外红安话还保留着一些古汉语的读音,如“街”读“gai”,“ 下”读“h03”等,由于红安话保留了一定的古汉语发音,因此有些古诗词用普通话读不压韵的诗词用红安话来读就比较压韵。
因此从音韵上来讲,红安话比普通话要好听。
表现力要丰富。
更抑扬顿挫。
(吴语有7个声调、闽南语有8个声调、粤语有9个身调、因此,用闽南语和粤语演唱的歌曲比普通话要好听的多,原因就在于其方言声调多,表现力丰富),由于红安话比普通话音调要多,因此同音字数量比普通话相对要少,在交往中,出现“表达失误“的几率较普通话要小。
由于声调较普通话多,因此用红安话正常交往时说话的语速较普通话要略快一些。
红安话声调的魅力还不仅于此,同一个词,音调不同,表达的意思也不同,如在普通话中“你的”中的“你” 一般只读一个声调(上声),意思为“这东西是你的(属于你所有)”,而在红安话中“你的”中的“你” (读n)有两个声调,当读入声时,表示这个东西是你的(属于你个人所有),当读阳平时,表示这个东西是你家的(属于你家人所有),而无须象普通话说“你家的”那么烦琐。
诸如此类词汇还有“我的”、“他的”、“好吃”、捏大(音 lied03 通过音调不同来准确表达“这里”还是“那里”意思)、那大(通过音调表化表示“那里”还是“哪里”的意思)、讲(音gang 通过音调不同表示“吵嘴”还是“吵架”<;惹祸>等等。
二、从词汇方面讲,与普通话相比,红安大多数名词与普通话差异较小,但日常生活中所使用的惯有名词与普通话差异较大,而在动词和形容词与普通话相比则差异相当大,通过对红安话词汇方面的浅显研究得出,红安话词汇方面的构成主要有四点,一是照搬原封不动吸收现代汉语词汇,如手机、电视机、经济、文化、银行等,二是约定俗成的方言俚语,如斗嘴(接吻)、一吧(算了)、黑人(形容很脏)、嚼舌根(胡说八道)、恶噻的(形容词很很的)、高脚浪扛(形容词表示很瘦)等,三是红安话保留了大量的古汉语,如“撩(挑逗)、困(睡觉)、熨贴(舒服)、末了(最后)、特如(县东把“特”读“tie”故意的意思)等,四是红安话保留了大量古楚语词汇(包括发音)如伢(小孩)、塞头波(膝盖)、牛(念yong)、羊(y03)、猫(念mor)等,这里要单独说一下红安的古汉语词汇和楚语(土语)词汇,红安的古汉语词汇的来源应该是源于南北朝末期汉族对五水蛮的同化,以及明初的江西移民,楚语则为红安地区最早的原始语言,在红安话所保留的古汉语词汇中,均可找出于其相对应的汉字,而红安话所保留的楚语大多无法找出相应合适的的汉字对应,如红安人把膝盖称为“塞头波”,这几乎是一个多音节词汇,如果把他分开“ 塞-头-波”单个音是没有任何意义,只有快速的联读,才明白他指的是人的膝盖。
楚语词汇应该是属于红安所保留的“化石”语言了。
当然大多数楚语词汇已经融入了现代汉语词汇里面,成为现代汉语不可获缺的一部分,秦灭六国后建立中国最早的中央集权的统一王朝,经过数朝数代,中原地区大量汉人移居原楚地,楚语逐渐和原始汉语融合,大量楚语经过语音变化已经融入进现代汉语之中,如楚人称小孩为伢(ya),中原汉人称呼小孩为仔(zai),伢是一个形声字,最原始的发音应为“03”(和英语单元音“[03]”读音比较接近,后逐渐变化为“03”—“a”—“ya”—“wa”(娃)等,而当时华夏人称小孩为“仔”其为会意字,“仔”(zi)经过汉语语音变化变成现代的崽(zai)、“孩” (hai),在中国的方言中,将小孩说成“03”、“阿”、“伢”、“娃”的民系大多受过楚语的影响,而说成崽、仔、孩则大多是受原始华夏语影响的。
如今,不论是伢、娃、仔、孩都属于现代汉语范畴。
三、红安方言的句式习惯,和普通话相比,红安话有一些特殊的句式习惯,由于知识所限,仅例举常见的几种:1.在普通话中,表示疑问通常用“吗”,如普通话: a.你吃饭吗b.你吃饭了吗c.你没有吃饭吗d.你难道没有吃饭吗(语气加强)在红安话中是没有用“吗”来表示疑问的习惯的,第一句“你吃饭吗”红安话这么说“你(n)吃(qi)饭(qi)不咧”第二句“你吃饭了吗”红安话“你吃饭冇咧”第三句话“你没有吃饭吗”红安话“你冇吃饭(来)社”第四句“你难道没有吃饭吗”红安话“你未冇吃饭(来)社”在这些疑问句中,“咧”为语气词,看似多余,其实少了就不符合红安日常用语的习惯2.在普通话中,“被”字句是现代汉语的一种句式,用介词“被”构成的表示被动意义的句子,其结构模式可以记作:甲被(乙)怎么样在红安话中,表示“被”用“经”、“把得”来表示,如普通话“他被别人打了”红安话一般说“他经人家打(g03)了”再如普通话“书被老鼠咬了”红安话“书把得老鼠咬(念e)了(nio)” 又如“雪下大了,别让孩子出去,”红安话则为“雪落大了(nio),莫经伢出去(qi)”3.在红安方言中征求对方意见所使用的问句也较普通话有所不同,如普通话中“我先走了,行吗”红安话说成“我先走了,哈”其中“哈”的语气要加强,表示征求对方意见,4.在红安话中表示对对方话语表示怀疑和普通话表达方式也有所不同,如普通话甲方告诉乙方某事,乙方表示怀疑通常会说“真的吗”、“不会把”而在红安话中表示对对方告知的事情表示怀疑则为“麦哈(读m03 h03)”如甲方告诉乙方“你考上了清华大学”,这时乙方怀疑的对甲方说:“真的吗,不会把,”而红安人听到这个消息时会说:“麦哈”表示不相信对方所说的事情。
5.和普通话相比,红安话有时候允许颠倒词序,有一些特殊的句式结构,如普通话“现在什么时间”红安话可以说“什么时间,现在”(么门作,顶门)再如普通话“这个小孩叫什么名字”红安话可以说成“叫什么名字,这个小孩(叫么事,咧个伢)”又如请对方吃苹果,普通话通常会说“你吃苹果呀”而红安话可以说“苹果你吃(she )”又如普通话“借给我一支笔”红安话可以说“借支笔我”还有普通话“我想抱他一下”,红安话可以说成“我想抱一下他”。
这些词序颠倒的用法在普通话中如果这么说对方听起来会比较别扭,而在红安话则比较随便,当然现在这么词序颠倒的叫法已经越来越少了。
更多的和普通话已经几乎一致,只有乡下的60岁以上老农好保留着这种口语习惯。
6.和普通话相比,红安话表示肯定与普通话有所不同,普通话表示肯定通常用“是的”(表示否定用不是),红安话表示肯定通常用“n”表示,如普通话甲说:“你今天不回去把“,乙回答说:“是的,不回去“,而红安话表达说:“n,不回去啊”在这里“ n” 表示肯定,但现在由于电视的普及,红安人表示肯定逐渐用“是的”代替通过红安话句式浅显的对比,发现,红安话与普通话在组词造句上有差异,通过与中国现有方言的比对,与红安话在句式上最接近的是湘语(湖南话),虽然彼此音调韵律上差异较大,但句式和土语词汇上有很多相似性。
四、红安方言韵律特点,韵律特点是把方言进行归属的一个重要标准,同一个方言,其韵律(音、声调调值)一般较为相近,彼此相差不大,红安所在的黄冈地区韵律特殊,其方言归属历来颇受争议,民国时期,著名语言学家赵元任教授在考察黄冈地区后,把红安所在黄冈方言划入标准楚语区,作为汉语的一个独立方言与中国其他方言并存,解放后到90年代前,红安所在的黄冈方言和咸宁方言被划入赣语,90年代后至今,官方正式把红安所在的黄冈方言、孝感方言划入江淮官话黄孝片,但一直备受争议,现在又有学者倾向于把黄冈方言划人西南官话区,其实红安所在的黄冈地区本身其方言韵律就存在巨大的差异,就红安县来说,县东、县西韵律也存在差异,红安县东,当入声字出现在阴去字或另一入声字前时,变读为阴平;西半部变读为阳平。
把红安及其所在黄冈地区方言独立成一个方言区是比较科学的,可以叫楚方言,随着以后黄冈地区方言的继续官话化(普通话化,读音逐渐与普通话接近,土语消失),可把黄冈方言列为大别山官话,或者鄂东官话。
一、称谓普通话音近字方言音标爷爷特 [i23]奶奶勒 [l i23] 外公大嘎嘎(或家家) [2153]外婆小嘎嘎(或家家) [þiau235353]伯父伯 [pai24]伯母娘 [ni23]叔叔小父 [þiau23fu32]婶婶嬷 [mo24]姑父姑伯 [ku44pai24]哥哥郭郭 [ko55ko55]姐姐姊 [si34]嫂子搜 [s34]姐夫姐夫 [ʨ34fu53]舅舅舅舅 [t iou51t iou53]岳父药父 [jo34fu43] 岳母药母 [jo34mu213]你恩 [n34] 我鹅 [o34] 他他 [53] 小孩细伢 [ɕi5324] 朋友玩的好 [uan34ti53xau34] 男孩儿伢 [3453] 女孩女伢 [½u3453] 婴儿奶伢 [n i21453] 年轻人后生家 [xou5n5353] 男人男将 [nan35tþia51] 女人女将 [½u34tþia51] 乞丐告发子 [k u34f53si55] 你们恩皆 [n21ʨ55]他们他皆 [55ʨ55]二、常用动词站立寄倒 [tþi54to55]蹲下夸倒 [k h u34to55]躺下困倒 [k h u n53to55]卧倒扑倒 [p h u52to55]锄草蒿草 [xao55ts h ao214]打捞楼 [lou34]吵架纲几 [k34tþi213]夸卡 [k h34]拔扯 [§i34]倒倒 [to35]堵斗 [tou213]三、节日过年过年 [kuo34ni n35]元宵节过时务[kuo34§i3354]清明清明[tþin55min34]端午节丹午 [an5554]腊八腊八 [l53p55]寒食节三月三[san55y52san55]元旦元日 [yuan3453]四、节气立春立春[li53§uan55]雨水雨水[y212§uei213]春分春分[§u n55n55]清明清明[tþin55min34]谷雨谷雨 [ku212y212]立夏立夏[li53þi53]小满小满[þi u212man212]五、时间后年后年[xou52ni n35]前年前年[tþi n34ni n34]大前年向前年[þi53tþi n34ni n35]年底年底[ni n35i213]年初年粗[ni n35u55]今天真儿[§n55]昨天昨儿 [suo34]明天明儿 [min34]后天后儿 [xou52]大后天大后儿[t53xou52]前天前儿[tþi xn34]黄昏房分[f34f n55]六、俗语1、对天河漂流——出艇注音:[tei53][t i n55][xo34][p h i u55][liou34]——[§u55][in212]注释:出艇:因强出头而导致的出洋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