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一法师”李叔同作文素材积累与运用示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弘一法师”李叔同作文素材积累与运用示例

【导语】李叔同用他纷繁多彩的人生向我们展示了一幅丰满的人生画卷,更为我们展示了一代大师大智慧、大慈悲的魅力人生。李叔同之所以能够超越时空、跨越国界,成为僧俗两界共同的示范,这与他人格魅力中诸多的精神特质是分不开的。而对这些精神特质的分析和挖掘,有助于我们对李叔同的人格魅力有一个更全面、更清晰也更准确的认识。

认真

认真是李叔同贯穿一生的不二法门。

一个人,一事认真不难,一时认真也不难,难的是对人生中的每一件事都认真地去做,用心地去做好。李叔同就是这样一个一丝不苟、事事认真、认真了一辈子的人。

李叔同的认真在他那个时代是出了名的。丰子恺在《为青年说弘一法师》一文中说:“李先生一生的最大特点,是‘凡事认真'。他对于一件事,不做则已,要做就非做得彻底不可。”民国初,浙江两级师范学校开设图画手工专业,当时国内学校艺术师资缺乏,经亨颐校长首先想到

了刚从东京美术学校学成归国的李叔同,便恳请他来校担任该专业的图画及全校的音乐教师。李叔同的上课风格可以用“认真”二字来概括,为了提高课堂授课效率,他每次上课总是早早就来

到教室,在两块黑板上把授课的内容全部写好,摆放好乐谱,解开琴衣,一切都准备停当,然后端坐着,等着上课铃响,看着学生们进教室。据说上第一堂课时,他不用看点名册,就能准确叫出每个座位上学生们的名字。有次,一位学生上音乐课时把痰吐在地板上。但李叔同见此并不立

刻责备,下课后,他用很轻但却严肃的声音郑重地说:“这位同学等一等出去。”那位同学只得站着。等到别的学生都出去了,李叔同又用轻而严肃的声音和气地向这位学生指出缺点,说过之后他微微一鞠躬,表示你出去吧。被批评的同学羞愧无比,以后课堂上再也没有出现过这种坏习惯。又有一次,下课后,最后出去的人把门一拉,碰得太重,发出很大的声音。李叔同走出门来,满面和气地把那人叫回教室,然后用轻而严肃的声音和气地说:“下次走出教室,轻轻地关门。” 说完对他一鞠躬,送他出门,自己轻轻地把门关上。李叔同这种言传身教、身体力行和认真严谨得近乎挑剔的“温而厉” 的教育方法让每一个学生为之折服。有这样认真的老师,能不出高徒吗?正是在李叔同认真精神的培育和感召下,他的学生如刘质平、丰子恺、吴梦非、李鸿梁、黄寄慈、沈本千、曹聚仁、潘天寿等等,后来都成为一代大家。

丰子恺说他的老师是每做一种人,都做得十分像。而且,李叔同的做人岂止是像,他是每做一种人,都必须做得十分彻底。他做学生,就是个十足的学子;他做文艺,就是个纯粹的艺术家;他做老师,就是个模范的教师;一旦出家,就是个彻底的法师。如此的认真精神,这世上还有什么样的障碍不能除?有什么样的困难不能破?有什么样的坎坷不能过?有什么样的疑问不能解?有什么样的事业不能成?

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而李叔同就是最讲认真。李叔同的认真精神,是他人格魅力的第一特质,

也成就了他丰厚人生的累累硕果和完美成就。他的认真已成为一种精神的象征和生命动力

的符号,为今人乃至后人树立了如何做人、怎样做事的榜样,成为僧俗两界共同学习的楷模。

律己

律己是李叔同人格升华的修行之道。

“戒律是拿来律己的,不是拿来律人的。”这是弘一法师常常说的一句话,他不仅常常说,而且时时刻刻这样去做,他将律己作为自己人格升华的修行之道。

1937 年夏天,虚法师请他到青岛湛山寺安居讲律,弘一提出接待要一切从简,不得铺张,并约法三章:一、不为人师;二、不开欢迎会;三、不登报吹嘘。到了湛山寺后,虚法师知道弘一持戒甚严,就没准备什么好菜,用餐时只给做了四个普通的菜送去,但弘一一点也没动;第二次备了次一点的,还是没动;第三次只送去两个菜,还是不吃;末了只送去一个标准最低的菜,弘一问端饭的侍者,是不是僧众都吃这个,如果是的话他才吃,若不是,他还是不吃。在弘一法师的素菜之中,菜心、冬笋、香菇等都是不吃的,理由是它们的价格比其他素菜要贵几倍,所以

寺里僧众也只好满他的愿。

待人以春风,对己似秋霜,严以律己,宽以待人,这是弘一法师的律己之道。他平时的持戒,

就是以律己为要。口里不臧否人物,不说人是非长短。就是他的学僧,如果有犯戒做错了事,弘一也不会拿着戒律去律他,从不因此而生对方的气,而是一味地律己和自责,深深地惭愧自己没

有教化好对方,责备自己德性不够,不能去感化对方。弘一法师有一个“批评人”的方法,就是不吃饭。他的不吃饭并不是存心跟人怄气,而是在替那做错事的人忏悔,是借事磨心。所以跟他

常在一起的人,知道他的脾气,每逢他不吃饭时,就知道自己一定有做错的事或说错的话了,赶紧反省,马上改正。一次两次,一天两天,你什么时候把错改正过来了,他才吃饭。至于你的错处,他一句也不说,而让你自己去说。弘一常说,如果用戒律去“律人”,而不是去“律己”,那就失去了戒律的意义。

弘一法师的律己,是学习之自觉,反省之深刻,改过之彻底的律己。所以,他的律己,不是苦行,不是难行,而是能行,而是极乐。他的律己是不断实现人格品质升华的“学、盛改”的过程。他是在借律己之事来磨炼自己的心,他的律己已彻底挣脱了世间种种名利的桎梏,是完全摆

脱了尘世之累的无上清凉。

大爱

大爱是李叔同至善至美的人生境界。

李叔同的爱国、爱教、爱众生的大爱精神是有口皆碑的,而且,在其一生中一以贯之。

《我的老师李叔同》中有这么一段话:

有一次他到我家。我请他藤椅子里坐。他把藤椅子轻轻摇动,然后慢慢地坐下去。起先我不

敢问。后来看他每次都如此,我就启问。法师回答我说:“这椅子里头,两根藤之间,也许有小

虫伏着。突然坐下去,要把它们压死,所以先摇动一下,慢慢地坐下去,好让它们走避。”读者听到这话,也许要笑。但这正是做人极度认真的表示。

从这段话中,我们可以看岀弘一法师对自然界的大爱精神。

【立意角度与运用示例】立意角度一:一枝一叶一世界

运用示例:一枝见佛性,一叶见禅心,一枝一叶足见丰富的内心世界。

弘一法师是大家,精通诗画、书法、戏剧,但一枝一叶的平凡小事中足以显现其真性情。他

到丰子恺家做客,落座前总是先轻摇藤椅,先让蛰居的小虫走避,然后才安然落座。法师修佛真

是到了至高境界,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心中皆装着佛,皆装着万千生灵。这一枝一叶的举动中足见其心胸之博大,这一点一滴的细节中足见其心中的大千世界。

立意角度二:入乎其内,岀乎其外

运用示例:万事万物只有“入乎其内”深入探究,弄懂其中蕴含的哲理,才能“岀乎其外”,表现在一言一行中,弘一法师每次到丰子恺家中做客,总是先轻摇藤椅,让里面的小虫走避,然

后才安然落座。

大师之所以有这种“岀乎其外”的表现,做岀这种匪夷所思的举动,全在于它“入乎其内”,

参悟天人合一、自然和谐的至理。用心灵感知生命,才能用行动尊重生命。大师“岀乎其外”的举动,正是源于他“入乎其内”的参悟。

立意角度三:宁静与诗意

生活中,有时不是缺少宁静,而是缺少体会;不是缺少诗意,而是缺少发现。做人当如黄药师,你尽可顽皮,尽可邪气,但你一定要拥有自己的桃花岛一一宁静与诗意。

“问余何适,廓尔忘言。华枝春满,天心月圆。”弘一法师用他自己的方式阐释了宁静的深意。闲庭信步,花开花落,云卷云舒。这是何等的境界!虽有家国之痛,但弘一法师的心中仍然有如莲花般的宁静岛屿。心存莲花,寻找内心深处的宁静,又怎会不得其真谛呢?

立意角度四:宁静的栖息

巴尔蒙特说:“为了看看阳光,我来到世界。”多么简单而美好的愿望,他在这个浮躁的时代选择简单、安静地生活。

即使环境改变,即使社会的功名与竞争的热浪向我们袭来,但一切都在于我们的内心,选择宁静地栖息,迎接别样的生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