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污染防治与新常态下经济发展契合性研究
中国主要城市空气质量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研究的开题报告
中国主要城市空气质量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研究的开
题报告
首先,我们要明确研究的目的是探讨中国主要城市空气质量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可通过以下步骤开展研究:
1. 研究背景分析
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获取中国主要城市空气质量与经济发展现状的情况和数据。
结合政策法规等方面的解读,引出研究问题。
2. 研究问题
中国主要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越高,能源消耗与排放量就越大,空气污染的程度也相应越严重。
那么,中国主要城市空气质量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是如何的? 经济增长是否对空气质量的改善产生了影响?
3. 研究方法
我们将通过统计分析和回归分析方法研究中国主要城市空气质量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统计分析方法:通过收集各个城市的经济数据和空气质量数据,进行比较和统计分析,排出极值,寻找相互之间的相关性。
回归分析方法:选取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和其他因素作为自变量,选取空气质量数据作为因变量,建立回归模型进行分析,得出经济发展与空气质量之间的相关性。
4. 研究意义
通过探讨中国主要城市空气质量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经济发展与环境的关系,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以促进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协调发展。
以上是我们的开题报告,若有其他问题和需要,可以补充完善。
空气污染治理与社会经济效益研究
空气污染治理与社会经济效益研究一、介绍空气污染是当今社会普遍存在的问题,它不仅严重影响着人类的健康,也给环境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由于空气污染对人类健康的影响越来越严重,空气污染治理也成为当代社会的一个热点问题。
本文将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方面对空气污染治理进行研究,探究空气污染治理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方面的作用。
二、空气污染治理的经济效益1. 呼吸系统疾病治疗费用减少空气污染对呼吸系统的影响非常严重,长期的污染会导致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率不断增加。
如果进行空气污染治理,不仅可以降低呼吸系统疾病的患病率,同时还可以减少呼吸系统疾病治疗费用的支出。
这些费用的减少将直接或间接地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2. 健康状况改善空气污染往往影响人们的健康,特别是有呼吸系统问题的人更加容易受到污染的影响。
通过空气治理,整个社会的健康状况将得到改善。
一个更加健康的工作人口意味着更高的生产力和更低的医疗支出,从而促进了社会的经济发展。
3. 增加用能效率由于空气污染导致的能源浪费问题是十分严重的,由此导致的损失也是不小的。
通过进行空气污染治理,可以减少能源浪费,节约能源,同时也可以降低了制造污染物的产生,从而降低了制造污染物的成本,进而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
三、空气污染治理的社会效益1. 改善城市形象空气污染对城市形象的影响是非常直接和显著的。
如果把城市空气污染治理得更好了,人们的生活环境将得到改善,城市形象也会更加吸引人。
这些都会对旅游产业和商业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2. 提高人们的居住满意度社区居民对于空气污染治理是十分重要的,通过空气污染治理,可以提高居民的居住满意度。
同时,在治理过程中,居民也会更加积极地参与,形成监督、管理、共治的良好局面。
3. 提高居民的健康素质空气污染治理的另一个社会效益是提高人们的身体健康素质。
这对公民社会的健康和生产力的提高有着非常大的推动作用,从而对社会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四、空气污染治理的生态效益1. 保护植被和生态系统空气污染治理可以减少大气污染物对植物的破坏,增强植物的抗病能力,促进植被的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
空气污染与中国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之间的关系
空气污染与中国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之间的关系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空气污染问题也日益凸显。
空气污染对人类健康和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威胁,同时也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产生了负面影响。
本文将就空气污染与中国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
首先,在中国快速的经济增长过程中,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加快,导致大量的工业废气、汽车尾气和燃煤排放物直接排放到大气中,严重污染了空气。
这种空气污染不仅对人们的健康带来了危害,还威胁到了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
例如,空气污染可能导致农作物减产、水土流失等问题,进而影响到农业生产的稳定性和持续性。
因此,空气污染与中国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其次,空气污染对中国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变提出了挑战。
中国在长期以来以高投入、高能耗、高污染为特征的发展模式下取得了快速增长,但这种模式已经不可持续。
随着环境问题引起的社会压力不断增加,中国政府开始推动从“数量型增长”向“质量型增长”转变,提倡绿色发展。
然而,要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并非易事。
应对空气污染问题需要投入大量资金用于环境治理,这可能会在短期内对经济增长产生一定的影响。
因此,我们必须认识到,空气污染与中国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之间是一种复杂而又相互制约的关系。
此外,空气污染还影响到了中国在全球经济竞争中的形象和竞争力。
空气污染严重的情况下,国际社会对中国的环境形象评价低于期望,这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对中国产品的认可度和消费者的购买意愿。
因此,加强环境保护,减少空气污染,不仅是中国履行国际环境责任的需求,也是提升中国在全球经济中的竞争力的重要举措。
为了解决空气污染问题,中国政府已经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例如,减少对高污染产业的支持,加大环境保护投入,提高污染物排放标准,加强环境治理等。
这些措施的实施,对于改善空气质量和促进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具有积极意义。
然而,要解决空气污染问题,还需要更加全面地推动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
中国环境问题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分析以大气污染为例
中国环境问题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分析以大气污染为例一、本文概述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问题日益凸显,尤其是大气污染问题已经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
本文旨在探讨中国环境问题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并以大气污染为例进行深入分析。
我们将首先概述中国经济发展和环境问题的现状,然后探讨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机制,最后提出应对环境问题的策略和建议。
我们将回顾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过程,分析其带来的环境压力和挑战。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加速推进,中国的大气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已经成为影响人民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
我们将通过数据和案例,展示中国大气污染的现状和趋势。
我们将深入探讨中国环境问题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我们将分析经济发展对环境的影响机制,包括产业结构、能源结构、城市化等因素对大气污染的影响。
我们也将探讨环境问题对经济发展的反作用,包括环境污染对经济效率、社会福利和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我们将提出应对环境问题的策略和建议。
我们将从政策制定、技术进步、公众参与等多个方面,探讨如何平衡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我们希望通过本文的分析和探讨,为中国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二、中国环境问题概述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问题日益凸显,尤其是大气污染问题更是备受关注。
中国的大气污染主要来源于工业排放、交通运输、农业活动以及城市化进程中的各类活动。
这些活动排放的大量废气,包括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等有害物质,严重污染了空气,给人们的健康和生活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在大气污染的空间分布上,中国呈现出明显的区域性特征。
北方地区由于煤炭消费量大,工业密集,大气污染问题尤为严重。
同时,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南方地区的大气污染问题也逐渐凸显。
时间上,冬季由于气象条件不利于污染物扩散,大气污染问题往往更为严重。
中国的大气污染问题不仅影响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也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
酸雨、雾霾等大气污染现象频发,给农业生产、自然景观以及生物多样性带来了严重威胁。
大气环境质量与经济发展关系研究
大气环境质量与经济发展关系研究随着经济的发展,大气环境质量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在许多地方,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推进,大气污染成为了一个突出的困扰。
然而,有人认为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是相互矛盾的,对此,我们需要进行深入的研究来探索大气环境质量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首先,大气环境质量与经济发展之间确实存在着一定的冲突。
传统工业化进程中,大量的工业废气排放、能源消耗和汽车尾气等污染源对大气环境质量造成了巨大的压力。
经济发展带动了产业增长和城市化进程,但也加重了大气污染的负担。
这种冲突表明,经济发展必须面对大气环境质量问题,而环境保护需要在经济发展中得到重视。
然而,在实际情况中,大气环境质量和经济发展也可以相互促进。
首先,环保产业的发展为经济增长提供了新的动力。
通过加大环境保护投资和技术改造,推动清洁能源的开发和应用,可以激发绿色产业的发展,创造新的就业机会,并推动经济结构的升级。
同时,环保产业的发展也有助于大气环境质量的改善,降低了污染物排放和能源消耗的水平。
其次,改善大气环境质量有利于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
大气污染对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带来了巨大的影响,而低质量的环境也会对经济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改善大气环境质量可以保护人民的健康,提高生产效率,为经济发展创造更加良好的条件。
审慎地平衡经济发展和大气环境质量,寻找可持续性发展的路径,是一个更加合理和长远的选择。
在探索大气环境质量和经济发展关系的过程中,政府和企业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政府需要制定和执行环境保护政策和法规,监管和管理大气污染源,提供环境信息和技术支持。
同时,企业要重视环境责任,加强环境管理和监测,推动绿色生产方式的普及,积极履行社会责任。
政府和企业的合作与协调对于促进经济发展和大气环境质量的改善至关重要。
综上所述,大气环境质量与经济发展之间既存在冲突,又存在相互促进的可能。
经济发展必须重视大气环境质量问题,而改善大气环境质量又有利于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
河南省通过大气污染防治以实现经济增长的路径研究
112河南省通过大气污染防治以实现经济增长的路径研究吴海江作者简介:吴海江(1974-),男,河南新乡人,河南师范大学商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宏观经济。
(河南师范大学河南新乡453007)摘要:本文从研究大气污染防治与经济发展关系理论入手,分析了河南省通过大气污染防治影响经济增长的现状,目前在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中存在产业结构不合理、监管措施缺失、失业安置不当等不利于经济增长的问题,分别从调整产业结构、完善监管措施、合理安置就业等路径出发提出了治理大气污染以实现经济平稳增长的措施。
关键词:大气污染防治;经济增长;产业结构一、引言近年来,河南省的大气情况不容乐观。
自2005年以来,尽管二氧化硫、烟尘粉尘排放量一直呈下降趋势,但由于原污染物排放量基数比较大,2016年全省二氧化硫排放量仍有41.5万吨,烟尘粉尘排放量仍有42.92万吨①,且单位环境治理成本一致呈上升趋势,严峻的大气污染形势影响着经济增长。
为了防治大气污染,采取了排查整治取缔“散乱污”企业,查封取缔黑加油站点和实行机动车限号等一系列措施进行防治,这些措施的实施虽然对空气质量的改善起到一定的作用,但也对经济的增长造成了影响。
严峻的雾霾天气迫切需要加大防治力度,而节能减排与经济增长存在着不可规避的冲突,当前通过大气污染防治以实现经济增长已成为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二、大气污染防治与经济增长的理论研究根据环境库兹涅茨曲线(Grossman and Krueger ,1991),大气污染与经济增长呈倒U 型曲线的关系。
具体而言,在经济发展初期,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大气污染会随着人均收入水平的增加而逐渐加剧,而在到达某个临界点后,经济进一步发展,大气污染形势严峻,人们对大气污染防治会比经济发展更重视,从而大气污染恶化形势得以控制。
大气污染防治与经济平稳增长的关系可以从以下两方面进行分析:短期来看大气污染防治不利于经济增长。
一方面,大气污染的治理会对部分企业不仅提出限产、停产、减产的要求,而且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这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生产成本、生产效率。
中国空气污染环境治理与经济发展的平衡
中国空气污染环境治理与经济发展的平衡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空气污染问题也日益突出,对人民生活质量和健康造成了巨大的威胁。
因此,如何平衡空气污染环境治理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成为了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探讨中国在此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和面临的挑战。
一、中国的空气污染治理成果中国政府高度重视空气污染治理问题,并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措施。
首先,加强环境法律法规建设,强化了对污染企业的监管力度。
其次,大力发展清洁能源产业,推动了能源结构的转型升级。
同时,加强大气污染物排放减控,限制高污染排放行业的生产发展。
这些措施相继实施后,中国的空气质量逐渐得到了改善,一些重点城市的PM2.5浓度下降明显。
二、中国空气污染治理面临的挑战然而,中国在空气污染治理方面仍面临着一些困难和挑战。
首先,经济发展与环境治理之间的矛盾仍然存在。
为了保持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一些地方政府对环境污染控制不力,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换取短期经济利益。
其次,技术和资金的不足也是一个制约因素。
空气污染治理需要大量的技术支持和巨额的投入,但是目前我国在这方面仍然存在一定的短板。
三、平衡空气污染环境治理与经济发展的路径为了平衡空气污染环境治理与经济发展,中国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
首先,加大环境保护投入,增加环境污染治理的资金支持。
其次,完善法律法规,严格执法力度,确保企业和个人的环境责任落实。
同时,加强技术创新,发展清洁能源产业,并推动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
此外,还可以加强国际合作,借鉴他国的先进经验和技术,实现共赢发展。
通过这些措施的综合应用,中国可以在空气污染治理和经济发展之间达到更好的平衡。
结论中国空气污染环境治理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平衡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任务。
在取得一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认识到仍然存在的挑战和问题。
只有通过不懈的努力和坚定的决心,我们才能够实现空气污染环境治理与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为人民创造一个更为健康和宜居的生活环境。
大气环境治理与经济发展的协调研究
大气环境治理与经济发展的协调研究在当代社会,大气污染已成为一个严重的全球性问题,对人们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威胁。
然而,在大气环境治理的过程中,需要同时关注经济发展,这给国家和政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和责任。
本文将探讨大气环境治理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协调研究,以期为解决现实问题提供一些思考。
首先,大气环境治理是必不可少的。
大气污染对人类的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空气中的有害气体排放导致空气质量下降,引发疾病和健康问题。
此外,大气污染也对环境产生了重大影响,造成了气候变化和生物多样性丧失等问题。
因此,保护大气环境是维护生态平衡和人民福祉的重要任务。
然而,同时推动经济发展也是一个国家的责任。
经济的发展为国家提供了财力和资源,促进了技术进步和社会进步。
面对快速发展的市场和人口的需求,政府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方针和政策,确保经济的可持续性和稳定性。
因此,在大气环境治理的过程中,必须考虑经济发展的需求和影响。
为了实现大气环境治理与经济发展的协调,需要一系列的措施和方法。
首先,政府应该制定严格的环境保护法律和政策,提高企业和个人的环保意识,推动节能减排的措施。
同样重要的是,政府应该加强监管和执法力度,严格惩罚环境违法行为,确保环保措施的有效执行。
此外,技术创新也是解决大气环境问题的关键。
政府应该加大对环保技术研发和应用的支持力度,推动清洁能源的发展和利用。
例如,加大对太阳能和风能等可再生能源的投资,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
同时,发展新的环保技术和设备,如燃煤电厂脱硫、脱硝和除尘技术,以减少排放的污染物。
除了政府的责任和作用,企业和公众也应积极参与大气环境治理。
企业应该加强自律,遵守环保法律法规,推动绿色生产和可持续发展。
公众应提高环保意识,充分了解大气污染对健康和环境的危害,并采取积极的行动,如节约能源和使用环保产品。
然而,大气环境治理与经济发展的协调也存在一些挑战和矛盾。
首先,经济发展需要大量的资源和能源,而资源的开采和利用又可能导致环境破坏和污染。
大气污染治理中的经济政策研究
大气污染治理中的经济政策研究大气污染是近年来全球面临的一大挑战,对人类健康和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各国采取了不同的经济政策,以减少大气污染并推动环境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探讨大气污染治理中的经济政策,并分析其效果和可持续性。
一、排放交易制度排放交易制度是一种市场化的经济政策,它以排放权为核心,在市场上进行交易。
这种政策通过设立排放限额和分配排放权进行大气污染的管理。
排放限额的设立使污染物的排放总量受到限制,而通过排放权的交易,企业可以灵活地完成其污染减排任务,并获得经济回报。
排放交易制度的优点在于其经济效益明显。
首先,它可以激励企业积极采取减排措施,因为减少排放将使得企业拥有多余的排放权,可以在市场上进行交易,获取经济利益。
其次,该制度还可以促进资源的有效配置。
企业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决定是减少排放还是购买更多的排放权,从而实现资源的最优分配。
然而,排放交易制度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排放权的分配问题是一个争议点。
如何公平地分配有限的排放权,是一个需要综合考量政策目标、企业实际情况和社会公平性等因素的复杂过程。
其次,排放交易市场的监管和完善也是一个挑战。
监管不力可能导致市场失灵,使污染减排效果不尽如人意。
二、环境税收另一种常见的大气污染治理经济政策是环境税收。
环境税收是指对排放污染物加以征税,以激励企业减少大气污染排放。
税收的设立可以通过增加企业减排成本,引导企业采取减排技术,从而减少大气污染。
环境税收的优势在于其简洁明了的激励方式。
企业通过支付税费来弥补其对环境造成的损害,可以明确地看到经济成本与环境影响之间的直接关系。
此外,环境税收还可以为政府增加收入,用于环境治理和可持续发展的投资。
然而,环境税收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首先,税收水平和税基的设定需要综合考虑,以避免给企业过重的负担和扭曲市场竞争。
其次,环境税收在实践中可能面临企业逃避税收的问题。
一些企业可能会转移产业或使用更为低效的减排方式,以规避税收。
中国大气污染问题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分析
中国大气污染问题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分析摘要:环境是影响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而一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实力,也从客观上影响环境的改善。
本文介绍了我国经济和环境的状况及特点,以大气污染为例,分析我国大气污染的库兹涅茨曲线的特性,发现我国的大气污染问题具有自身独特的特征,并用先进的统计分析方法来分析和验证这种关系,从数量上具体描绘出两者互为影响的关系。
关键词:经济发展;大气污染;空间状态模型一、我国现今环境问题的特点当代中国社会正处于从传统向现代加速转型的历史时期。
在社会发展的这一特定阶段,作为社会问题之一的环境问题,也具有鲜明的社会特征。
首先,最为显著的是随着社会转型的加速进行,环境问题日趋严重。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11条的规定,国家环保局从1990年起,每年6月5日前后发布上一年的环境情况公报。
1995年和1996年连续两年的《中国环境状况公报》都指出:总体上讲,我国“以城市为中心的环境污染仍在发展,并向农村蔓延;生态破坏的范围仍在扩大。
”1997年的《中国环境状况公报》继续指出:“部分地区环境质量有所改善”,“部分地区生态环境继续恶化”。
从数量的角度看,我国环境也呈恶化趋势,从下表可以看出这种趋势。
表1若干年份工业“三废”排放、产生情况资料来源:曲格平,李金昌:《中国人口与环境》,第3639页;《中国环境年鉴》,1993、1995年并且近几年来,我国耕地呈连续减少的趋势。
尽管耕地的递减量呈减少趋势,但是总的来说我国耕地的绝对数量在持续下降。
同时,我国的森林覆盖率为13.92%,仅占世界森林面积的3%~4%。
更重要的是,由于长期的开发和破坏,原始森林面积大大减少,森林结构不合理。
因此,随着社会转型的加速推进,我国环境状况,无论是环境污染还是生态破坏,都有继续恶化的趋势,而且这种趋势还将持续相当长一段时间。
其次,环境问题越来越表现为人与人之间的矛盾。
当今环境问题不仅反映了人与自然关系的失调,而且越来越反映出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失调。
大气污染对城市经济发展的影响与应对策略研究
大气污染对城市经济发展的影响与应对策略研究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大气污染问题日益凸显,对城市经济发展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大气污染不仅损害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还给城市的经济造成了一系列负面影响。
本文旨在探讨大气污染对城市经济发展的具体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
首先,大气污染对城市经济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首先,空气质量的恶化直接影响到人们的健康状况,导致健康问题的增加,从而增加了医疗资源的需求。
这不仅对个人家庭经济构成了负担,也对城市的医疗系统造成了巨大压力。
其次,大气污染还对旅游业产生了强烈的负面影响。
城市的旅游业通常以城市的美丽环境为卖点,吸引着大量的游客。
而大气污染恶化了城市的环境质量,使得游客减少,旅游业的收入也随之下降。
此外,大气污染对于航空业和农业产业链条的影响也是显著的。
空气污染会削弱航空公司的客流量,对航空公司的经济利益产生了直接的冲击。
同样,大气污染也会对农作物产量和质量产生不利影响,从而影响农业的发展。
面对大气污染对城市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必须采取一系列应对策略。
首先,城市应加强大气污染监测和数据收集。
只有建立准确、全面的数据体系,才能更好地了解大气污染的状况和趋势,为制定相应政策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其次,要加强大气污染治理力度,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通过减少污染物排放和加大环境治理投入,来改善空气质量。
此外,应加强对重污染行业的整治力度,引导企业转型升级,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推动城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另外,城市应加强环境保护宣传和教育,提高市民的环境保护意识。
通过开展环境保护知识普及活动,提高市民的环境保护意识和行动,形成全民参与大气污染治理的良好氛围。
此外,城市还应加强国际合作,吸引外资和引入国际先进技术,共同应对大气污染问题。
通过合作交流和借鉴外国的治理经验,可以更好地解决城市大气污染问题,提升城市的环境质量。
在执行应对策略的同时,政府还需加强大气污染治理的监管和执法力度。
大气污染物排放与经济发展关系分析
大气污染物排放与经济发展关系分析近年来,大气污染问题日益凸显,引起人们普遍关注。
大气污染问题不仅对环境造成严重破坏,还对经济发展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大气污染物排放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首先,大气污染物排放对经济发展带来的直接影响是环境质量下降。
空气中的污染物,例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颗粒物等,对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产生了负面影响。
这些污染物会降低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损害城市居民的健康,也会造成旅游业的疲弱和萎缩。
尤其对于发展中的国家来说,大气污染问题对经济发展的阻碍更为显著。
其次,大气污染物排放与经济发展之间还存在着一定的间接关系。
一方面,大气污染问题的解决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和技术,这对于经济发展来说可能会造成一定的负担。
例如,企业需要采购环保设备、加强污染治理,这些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
另一方面,大气污染物的减排也需要对产业结构进行调整和优化。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很多国家的经济发展主要依赖重工业和高污染产业,这导致了大气污染问题的加剧。
为了实现大规模的大气污染物减排,需要调整产业结构,向清洁能源和绿色产业转型。
这种转型不仅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还需要企业和政府加强合作,提升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大气污染物排放也对经济发展产生了一些积极的影响。
例如,大气污染治理需要用到的设备和技术的研发和应用,为相关行业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
清洁能源产业的快速崛起,不仅促进了经济增长,还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
同时,大气污染治理也可以强化企业的环保责任感,提升企业的公众形象和竞争力。
这些积极因素既对经济发展产生了刺激,也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
综上所述,大气污染物排放与经济发展之间存在着复杂而微妙的关系。
大气污染问题对经济发展带来了直接和间接的负面影响,但同时也创造了新的机遇。
为了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我们需要加大环境治理力度,推动清洁能源和绿色产业的发展,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
大气污染治理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分析
大气污染治理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分析近年来,大气污染问题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对经济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中国的经济快速发展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增长,然而也伴随着严重的大气污染问题。
大气污染治理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备受关注。
首先,大气污染对经济发展带来了负面影响。
大气污染导致空气质量下降,直接影响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研究表明,呼吸道疾病和心血管疾病与空气污染之间存在密切关系,大气污染还会导致生产力下降和工作效率降低。
例如,密集的雾霾天气不仅影响人们的出行和活动,还会对工业生产和农作物产量造成负面影响,给经济带来直接损失。
然而,大气污染治理也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机遇。
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和对大气污染治理的重视,环保产业逐渐发展壮大,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治理大气污染不仅意味着减少污染物排放,还需要投资于绿色技术和清洁能源的研发和应用。
这些投资和创新不仅可以改善空气质量,还能为经济发展带来新的增长动力。
例如,中国在大气污染治理方面积极推动了电动汽车的发展,推动了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崛起,为经济转型升级提供了新的机会。
然而,大气污染治理也面临经济发展中的种种挑战。
一方面,治理大气污染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和技术支持。
这对经济发展而言是一项重要的负担,尤其对发展中国家而言更加困难。
治理大气污染需要建设污染治理设施,改造排污工艺,并加大环境监管力度,这些都需要庞大的投资。
同时,大气污染治理还面临着技术难题。
目前,减少大气污染排放的技术并不成熟,对一些污染物还缺乏有效的处理方法。
另一方面,大气污染治理也可能对一些传统产业造成冲击。
一些高污染、高能耗的产业可能会受到限制或淘汰,这将对当地经济发展带来一定的冲击。
然而,我们不能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对立起来,而应当通过转变经济发展模式来实现可持续发展。
通过引导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新的产业和经济增长点,可以实现经济发展与大气污染治理的双赢。
总之,大气污染治理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二者既有相互制约的一面,也有相互促进的一面。
大气污染控制技术的可行性与经济性分析
大气污染控制技术的可行性与经济性分析引言大气污染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问题,对环境和人类健康带来了严重影响。
本文将探讨大气污染控制技术的可行性与经济性,并分析其在环保领域的重要性。
一、现行大气污染控制技术目前大气污染控制技术主要分为两类:一是预防型措施,包括源头减排和清洁生产技术;二是治理型措施,包括烟气净化技术和大气监测技术。
这些技术在大气污染源的管理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可行性分析1. 技术可行性大气污染控制技术在实践中已经得到广泛应用,尤其是烟气净化技术,在电力、钢铁、化工等行业获得了良好的效果。
通过降低污染物排放量,这些技术有效改善了大气环境质量,保护了生态系统的健康。
2. 经济可行性大气污染控制技术的经济可行性是企业和政府采取相关措施的重要考虑因素。
虽然投入和运营成本较高,但其长期收益值得期待。
通过减少环境事故和法律诉讼的风险,提高企业形象和社会声誉,企业可以获得更长远的商业利益。
此外,政府可以通过制定环保政策,引导企业提高环保技术水平,刺激经济增长并降低社会成本。
三、控制技术的局限性虽然大气污染控制技术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和经济性,但仍然存在一些局限性。
一方面,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需要投入大量研发和实验费用,对中小企业而言可能难以负担。
另一方面,技术的成熟度和适应性对各行业和地区有所差异。
因此,在实施大气污染控制技术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和优化。
四、大气污染控制技术的前景大气污染是全球性问题,需要跨国合作。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环保意识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开始注重大气污染控制。
可行性与经济性对于推动各国开展环境保护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值得注意的是,大气污染控制技术的应用还需要与其他领域相结合,例如清洁能源的开发和利用,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结论综上所述,大气污染控制技术具有可行性和经济性,并且在环境保护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尽管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但其前景仍然广阔。
我们应该加强国际合作,加大投入,推动大气污染控制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共同保护地球的蓝天。
《我国空气污染与经济增长的空间效应探究》
《我国空气污染与经济增长的空间效应探究》一、引言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在取得显著的经济增长成就的同时,也面临着日益严峻的空气污染问题。
空气污染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在空间上的相互影响效应,成为了当下亟待探究的重要议题。
本文将就此进行深入探究,旨在为我国空气污染防治与经济增长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二、我国空气污染与经济增长的现状近年来,我国经济保持了高速增长的态势,但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
尤其是在一些经济发达地区,如京津冀、长三角等地区,空气污染问题尤为突出。
根据环保部门的数据显示,我国部分地区的PM2.5、PM10等主要污染物浓度严重超标,严重影响了居民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然而,在追求经济增长的过程中,我们也看到了科技进步与产业结构调整带来的积极影响。
如,通过推动清洁能源、绿色产业等的发展,部分地区在经济增长的同时,空气质量也得到了明显改善。
这表明经济增长与空气污染之间并非完全的负相关关系,而是存在着复杂的空间效应。
三、空气污染与经济增长的空间效应分析1. 区域间相互影响:我国各地区间的经济联系紧密,一个地区的空气污染可能对周边地区产生一定的影响。
例如,工业发达地区的污染物排放可能对周边地区的空气质量造成影响。
同时,一些地区的空气污染治理措施也可能对周边地区产生积极的示范效应。
2. 空间溢出效应:经济增长与空气污染之间存在着空间溢出效应。
一方面,经济增长可能带动周边地区的产业发展,从而影响其空气质量;另一方面,一个地区的空气污染治理措施也可能对周边地区产生积极的溢出效应,如清洁能源的推广使用等。
3. 政策与规划的引导作用:政府在制定区域发展政策与规划时,应充分考虑空气污染与经济增长的空间效应。
通过科学合理的政策引导和规划布局,促进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例如,加强跨区域合作,共同推动清洁能源、绿色产业的发展等。
四、对策建议针对我国空气污染与经济增长的空间效应问题,提出以下对策建议:1. 加强区域合作:各地区应加强合作与交流,共同应对空气污染问题。
大气环境保护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研究
大气环境保护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研究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人类活动的持续增加,大气环境问题日益凸显。
空气质量恶化、气候变化加剧等问题不仅给人类社会带来了严重的健康和经济风险,也对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巨大挑战。
因此,研究大气环境保护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大气环境保护对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起到了基础性作用。
清洁的大气环境是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
空气质量好的地区,人们能够更好地保持健康,提高工作效率,促进经济增长。
相反,如果大气污染严重,健康问题将会凸显,导致医疗费用增加,并减低了劳动力有效投入率,进而影响社会经济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其次,大气环境保护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相互促进。
环境污染治理和可持续发展之间不存在对立关系,而是相互促进关系。
通过加强环境保护措施,推动绿色产业发展,不仅可以有效减少污染物排放,改善环境质量,还能够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和经济效益。
例如,发展清洁能源技术不仅可以减少绝对污染物排放量,还可以为经济结构的升级提供动力,在可持续能源的基础上推动经济的长期发展。
另外,大气环境保护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也存在一些挑战与矛盾。
一方面,环境治理成本高昂,对于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来说是一项巨大的挑战。
另一方面,一些传统产业的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存在着矛盾。
为了保护环境,可能需要对一些高排放、高能耗的产业进行限制,这对于一些地方政府和企业来说可能是一个难题。
因此,解决这些矛盾,平衡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方共同努力。
为了实现大气环境保护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统一,我们需要提出科学合理的政策和措施。
首先,应加强环境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打击环境违法行为,维护大气环境的良好状态。
其次,应大力推动科技创新,鼓励发展清洁能源和环保技术,减少污染物排放。
同时,应加强环境教育和宣传,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倡导绿色生活方式。
此外,政府还应建立健全的环境监测和评估体系,完善环境保护目标和指标,确保环境治理效果的可衡量性和可监测性。
大气环境质量与经济发展关联性分析
大气环境质量与经济发展关联性分析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大气环境质量的问题日益凸显。
大气污染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然而,环境质量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关联性却存在着一定的复杂性。
首先,环境质量与经济发展之间存在着相互促进的关系。
在经济腾飞的同时,人们追求更高的生活质量,这就对大气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了满足人们的需求,企业和政府投入大量资源进行环境治理和控制污染。
这种环保投资不仅能够改善环境质量,还能够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推动经济增长。
其次,大气环境质量对经济发展也有一定的制约作用。
环境恶化会导致公共卫生问题的加剧,如空气污染引发的呼吸系统疾病。
这将增加医疗支出,降低劳动力的质量和效率,对经济产生负面影响。
此外,环境质量较差还可能引发资源匮乏和生态系统的退化,给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带来挑战。
因此,为了长远的经济发展,保护大气环境质量势在必行。
另外,大气环境质量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联性还体现在区域性差异方面。
在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地区之间的经济发展水平差别较大,环境质量也存在明显差异。
沿海城市由于发展早且受益于开放政策,经济水平较高,而大气环境污染也相对较严重。
而内陆地区由于经济相对落后,大气环境质量相对较好。
因此,合理调整地区间的经济发展布局,促进环境质量的均衡发展,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向。
如何实现大气环境质量与经济发展之间的良性互动?首先,政府需要加大环境治理投入,在制定政策时要充分考虑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同时,应该加强环境监管和执法,依法惩处环境犯罪行为,提高企业环保意识。
其次,企业也应该担负起环境责任,采取更加清洁和节能的生产方式,推动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此外,公众也应该加强环保意识,改变过度消费的生活方式,提倡绿色出行和低碳生活。
综上所述,大气环境质量与经济发展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关联性。
它们既可以相互促进,也可以相互制约。
理解和把握这种关系,是推动经济持续发展和环境质量改善的关键。
通过加强环境治理、调整区域经济发展布局以及提高公众环保意识,我们可以实现经济与环境的良性循环,为人类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
空气污染治理技术与政策的社会经济效益研究
空气污染治理技术与政策的社会经济效益研究一、引言在当今社会,空气污染问题已成为严重挑战。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和城市化的不断扩张,空气质量的恶化对人类健康和经济发展产生了严重影响。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许多国家采取了一系列空气污染治理技术和政策,旨在减少大气污染物的排放并提高空气质量。
本文对空气污染治理技术与政策的社会经济效益进行研究,以探讨其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二、空气污染治理技术的社会经济效益1.大气污染物减排技术大气污染物减排技术是空气污染治理的核心内容之一。
通过采用先进的燃烧技术、废气处理技术以及污染物捕集和尾气净化技术等,可以有效减少大气污染物的排放。
这些技术的应用,不仅有助于改善空气质量,还能减少环境破坏和健康问题的发生,从而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
此外,大气污染物减排技术的应用还带来了经济效益。
一方面,减少污染物的排放降低了环境治理成本,例如降低了污水处理厂的运营费用。
另一方面,这些技术的应用也推动了环保技术产业的发展,带动了相关产业链的增长,促进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新能源技术新能源技术是实现低碳经济和清洁能源的关键。
采用新能源技术,如太阳能、风能和地热能等,可以替代传统的化石燃料,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
研究表明,新能源技术的应用能够显著改善空气质量,降低空气污染物的浓度,并减轻大气污染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同时,新能源技术的推广还带来了经济效益。
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推动了相关产业链的增长,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
此外,通过减少对进口化石燃料的依赖,新能源技术的应用还有助于改善国家的能源安全,降低了经济发展受到能源供应波动的风险。
三、空气污染治理政策的社会经济效益1.排放标准与监管政策政府通过制定严格的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和加强监管,强化了对污染源的管控,推动了污染物减排的工作。
这些政策的实施,不仅提高了空气质量,也促进了企业的技术改造和设备升级,推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
同时,排放标准与监管政策的实施还为污染治理产业带来了商机。
大气污染防治与经济发展协同机制研究
大气污染防治与经济发展协同机制研究近年来,大气污染成为全球范围内备受瞩目的问题。
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气污染愈发严重,对环境和人类健康带来了巨大威胁。
为了解决大气污染问题,保护环境,一个协同机制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大气污染防治与经济发展的协同机制在政策层面上的研究是关键。
政府应该出台相关政策和法规,对企业和个人进行约束和引导。
例如,提高污染物排放标准,对超标企业进行罚款或关停等措施,能够明显降低大气污染物的排放。
同时,政府还需要鼓励和支持环保产业的发展,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使其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动能。
通过建立激励机制,鼓励企业投资环保设施和技术创新,可以实现大气污染防治与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
其次,大气污染防治与经济发展的协同机制在科技创新层面上的研究是关键。
科技创新能够为大气污染防治提供新的技术手段和解决方案。
例如,通过研发新型清洁能源技术,替代传统的燃煤能源,减少大气污染物的排放。
此外,开发高效的大气污染监测技术,能够实时监测大气污染物的浓度和分布,为精确的污染物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科技创新,可以提高大气污染防治的效率和成本效益,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
再次,大气污染防治与经济发展的协同机制在公众参与层面上的研究是关键。
公众的环保意识和参与是推动大气污染防治的重要力量。
政府和企业应该加强对公众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和责任心。
同时,通过利益共享和信息公开,让公众参与决策和监督,确保大气污染防治的公平和公正。
公众可以通过举报和投诉渠道,监督企业和政府的环境行为,促进大气污染防治与经济发展的协同。
最后,大气污染防治与经济发展的协同机制研究还需要加强国际合作。
大气污染是全球性问题,各国之间应该加强合作,分享经验和技术。
可以通过组织国际会议和研讨会,促进不同国家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同时,全球范围内的减排目标和行动也需要制定和落实,通过减少大气污染,共同保护地球家园。
综上所述,大气污染防治与经济发展的协同机制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大气污染防治与新常态下经济发展契合性研究
大气污染防治与新常态下经济发展契合性研究摘要:关于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增长的关系历来学界有所争议。
有学者认为,经济增长不可避免的带来生态环境的破坏;还有人认为,生态环境的保护需要经济的零增长,原生态。
以上观点不免有些极端,抑或许在特定历史条件下也许有存在的空间,本文结合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特定时期,认为环境保护和经济增长是不矛盾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可以更好保护环境,增加环保产业投入也能促进经济增长,从而使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协同一致,真正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大气污染环境新常态经济发展经济增长一、引言2015年2月28日,前央视记者柴静制作的雾霾调查纪录片《穹顶之下》在人民网上映,雾霾又进入公众的视界,唤起了人们的环保意识。
笔者也第一时间观看了此纪录片,时隔不久又重新看了一遍,镜头中的那些数字简直触目惊心,看到雾霾的种种危害感到惊悚、恐惧。
柴静的《穹顶之下》通过调研发现,我国目前的能源结构主要是煤炭、石油,由于我国的经济增长方式是粗放式的,导致能源消耗量大、利用率低、缺少前端清洁处理,造成了严重的大气污染问题。
在通向文明发展的道路上,英美发达国家都曾发生过严重的大气污染事件,造成的损失远比中国目前情形严重,由此说明雾霾不是不可以治理,只是需要政府和社会共同付出努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开发新能源,提高煤炭、石油的利用效率,通过宏观层面的货币和财政的政策支持环保行业的发展,加大环保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调整产业结构转向污染较少的服务业等。
去年在北京召开亚太经合组织峰会期间,中美发表联合声明,对中国节能减排和中国的能源结构调整规定了最后的期限限制,这实际上是一个倒逼机制,通过环境污染压力倒逼经济增长模式的改革,以可持续发展理念来发展低碳经济、绿色经济。
当前中国经济发展下行压力很大,笔者认为中国目前正处于“刘易斯拐点”,传统的人口红利已渐去渐远,科学技术虽有较大突破但生产率仍低下,产能严重过剩,社会总需求不足,能源结构单一,严重制约了中国经济发展速度,中央决策层把经济发展的这一阶段称为新常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气污染防治与新常态下经济发展契合性研究摘要:关于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增长的关系历来学界有所争议。
有学者认为,经济增长不可避免的带来生态环境的破坏;还有人认为,生态环境的保护需要经济的零增长,原生态。
以上观点不免有些极端,抑或许在特定历史条件下也许有存在的空间,本文结合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特定时期,认为环境保护和经济增长是不矛盾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可以更好保护环境,增加环保产业投入也能促进经济增长,从而使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协同一致,真正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大气污染环境新常态经济发展经济增长一、引言2015年2月28日,前央视记者柴静制作的雾霾调查纪录片《穹顶之下》在人民网上映,雾霾又进入公众的视界,唤起了人们的环保意识。
笔者也第一时间观看了此纪录片,时隔不久又重新看了一遍,镜头中的那些数字简直触目惊心,看到雾霾的种种危害感到惊悚、恐惧。
柴静的《穹顶之下》通过调研发现,我国目前的能源结构主要是煤炭、石油,由于我国的经济增长方式是粗放式的,导致能源消耗量大、利用率低、缺少前端清洁处理,造成了严重的大气污染问题。
在通向文明发展的道路上,英美发达国家都曾发生过严重的大气污染事件,造成的损失远比中国目前情形严重,由此说明雾霾不是不可以治理,只是需要政府和社会共同付出努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开发新能源,提高煤炭、石油的利用效率,通过宏观层面的货币和财政的政策支持环保行业的发展,加大环保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调整产业结构转向污染较少的服务业等。
去年在北京召开亚太经合组织峰会期间,中美发表联合声明,对中国节能减排和中国的能源结构调整规定了最后的期限限制,这实际上是一个倒逼机制,通过环境污染压力倒逼经济增长模式的改革,以可持续发展理念来发展低碳经济、绿色经济。
当前中国经济发展下行压力很大,笔者认为中国目前正处于“刘易斯拐点”,传统的人口红利已渐去渐远,科学技术虽有较大突破但生产率仍低下,产能严重过剩,社会总需求不足,能源结构单一,严重制约了中国经济发展速度,中央决策层把经济发展的这一阶段称为新常态。
新中国成立以来,对于一个发展落后的大国,人们迫切的渴望发展重工业,发展经济,忽视了经济高速发展过程中的环境保护问题,因此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
新常态下的中国经济发展呈现出从传统粗放型的发展方式向资源友好型发展方式的重大转变,从依靠低廉的劳动力促进发展向依靠高新技术创新促进发展的转变,从传统的高污染的重工业为基础逐步转向依靠服务业带动经济发展。
始终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到市场经济发展中去,以低碳、绿色、可持续理念拉动经济发展,以经济发展和生产力的进步反作用于生态文明建设,只有两者协同、共同发展,才能真正为广大人民谋福祉,才能真正实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生态文明内在统一,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二、经济发展的新常态经济增长表示经济总产量的增加,通常是经济增长“量”上的要求,可以用一些指标加以衡量,如衡量国内生产总值的指标GDP。
而经济发展在保证经济增长的“量”上的要求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经济增长“质”上的要求。
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主要有两大类,劳动、资本等生产要素投入量和生产要素生产率,即产量与投入量之比。
其中劳动力的增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相当大,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飞速发展主要就是依赖我国低廉的劳动力,时至今日,新常态下的中国经济出现人口老龄化现象,劳动力数量越来越少,纵然劳动力知识水平有较大提高,劳动力生产效率有明显进步,但劳动力市场仍然是供不应求的局面,使得劳动力成本急剧提高。
新常态下的中国资本市场,资本使用成本一直居高不下,很多中小企业面临融资难、融资贵的困境,虽然央行从去年以来,多次降息降准,但由于受中国金融体系流动性不足、银行存贷比、投资渠道狭窄等多因素制约,央行释放的资金大都留在银行体系内部或者进入了最近一直火热的中国股市,流入实体经济的资金还是较少的。
因此,新常态下的中国经济应提高生产要素的生产率,影响生产率的因素也有许多,比如:劳动力受教育水平、人均拥有的物质资本、科学技术的进步等。
经济增长通常以国内生产总值GDP进行核算,国内生产总值主要用社会总需求即消费、投资、出口来进行衡量,新常态下的中国经济社会总需求不足,其中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既有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人均收入较低引起的消费的疲敝,又有严重的产能过剩、房地产支柱产业萧条带来的投资的不足,还有中国外汇升值、产品价格上涨等抑制国外出口消费的影响。
以传统的GDP进行国民经济核算的体系受到各种批评,体现在环境领域主要不足有:未能准确计量资源环境的存量状态;经济活动的环境成本没有被计入国民账户或者被严重低估了,这些成本包括资源消耗、资源降级、环境污染损失等;治理环境污染的防治和环境的改善等的投入,在传统的国民账户中被看做国民收入。
当务之急,我们的政府可以通过“一带一路”的良好发展机遇,将中国的产能过剩输送到国外基础设施建设欠发达的经济体,将中国的部分低端制造业转移到劳动力成本低廉的经济体,既能带动其他经济体的发展,又能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解决新常态下的环境污染问题。
国内方面,政府可以通过积极的财政政策,对环保企业进行税收减免或者转移支付来从宏观层面支持环保产业的发展,其作用也是促进中国的经济发展,又能有效解决发展路上的环境污染问题。
中央提出的城镇化的发展规划,是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发展疲敝后的又一增长动力,中国农业人口多,城镇化直接或者间接带来的经济规模是非常大的,按照中央的计划,新型城镇化是中国未来二十至三十年经济发展的引擎,但是人口的过度集中,总会带来和现在一样的环境污染问题,城市机动车数量的增多,城市供暖的燃煤燃油带来的大气污染等,因此,城镇化如果不加以重新考虑环境问题而任由其按照现在的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模式发展,我们有理由相信,以后的污染问题较今天有过之而无不及,所以,在发展之前应从长计议,从城市的精细化管理、环保产业的支持等方面打好基础,才能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三、大气污染及污染源大气是生物生存所必须的气体,其组成成分包括恒定成分(如氮、氧、氦、氖、氩、氪、氙等气体)和不定成分(如甲烷、二氧化氮、二氧化硫、硫化氢、臭氧等)。
不定成分与地壳演变和大气污染是有关联的。
所谓大气污染是指由于人们的生产活动和其他活动,向大气环境排放有毒、有害物质,使其物理、化学、生物或者放射性等特性改变,导致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质量下降,进而危害人体健康、生命安全和财产损害的现象。
[1]从该概念不难看出,大气污染[1]蔡守秋主编:《环境资源法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第221页。
与人类的活动有着必然的联系,人类是污染大气的实施主体,而大气污染则是人类向自然界排放各种废弃物质的必然结果。
[2](一)工业污染源燃烧是人们获得能量,赖以生存的主要方式之一,燃烧给人们带来了热量,带来了生机勃勃,带来了光明,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污染,带来了致病因素,带来了致癌物质。
工业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煤和石油是造成大气污染的罪魁祸首,他们的燃烧气体不仅自身具有很强的毒性,而且在大气中经过复杂的生化反应,形成新的复合的污染物,毒性更强,对人体健康构成较大威胁。
而进入空气中的主要污染物,主要是煤、石油及天然气的未然成分。
煤和石油都是经过漫长的岁月,在地下受到地心热力和地壳压力的作用逐渐分解而成。
成煤的原始物质,一般是陆生植物,尤其是陆生高等植物,而石油的先体是海生和陆生低等植物。
煤和石油的化学成分主要是碳氢化合物即烃类。
除主要成分之外,还含有不饱和烃、芳香烃以及他们的衍生物、含氮化合物和含硫化合物等。
用煤量最大的部门是火力发电、冶金、化工、机械、轻工、建材等。
这些部门用煤量占消耗量的70%以上。
燃料除可燃成分外,还含有各种杂质。
煤的主要杂质是硫化物,此外还有氟、砷、钙、铁、镉等元素的化合物。
石油是烷烃、环烷烃、芳香烃的混合物,主要杂质有硫化物和氮化物,其中也含有极少量金属元素的化合物。
[3](二)交通运输污染源交通运输污染主要是指由于汽油、柴油的燃烧不完全所引起的污染,特别是汽车尾气已经成为都市大气污染的重要污染源。
随着工业的迅速发展,我国机动车的持有量增长很快,机动车使用内燃机,内燃机燃烧所产生的有害气体是大气的主要污染源,由于是从机动车后通过气管排出的,所以汽车排放的废气称为尾气。
尾气成分主要包括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烟气和碳氢化合物等污染物。
[2]高桂林、于钧泓、罗晨煜:《大气污染防治法理论与实务》,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第3页。
[3]高桂林、于钧泓、罗晨煜:《大气污染防治法理论与实务》,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第152页。
(三)生活污染源生活污染源主要是燃煤废气污染,不仅是城市居民污染,广大农村居民区也会造成污染。
现在在中国的很大一部分农村还是用的灶台做饭,通过灶台燃料的燃烧利用率仅仅20%左右,很多没有经过充分燃烧就排放到大气中,形成白色污染。
在人们的生活中,燃煤占据很大的比例,煤炭是中国目前的主要能源,其中生活燃煤大概占据煤炭消耗总量的25%。
农村大部分使用生物性燃料做饭、取暖的,这些燃料燃烧时能产生大量的颗粒物以及气体污染物。
四、大气污染防治与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契合性大气污染防治与经济发展的契合性是环境法的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共赢原则在大气污染治理领域的体现。
所谓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共赢原则,是指环境保护同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必须统筹规划、协调发展,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协调,达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我国环境法以直接规定的方式确立了协调发展原则。
我国《环境保护法》第4条规定:“国家制定的环境保护规划必须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国家采取有利于环境保护的经济、技术政策和措施,使环境保护工作同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相协调。
”[4]中国经济经历了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高速增长,受到环境、人口、科学技术、资本等因素的限制,逐渐进入到中高速增长阶段,被称为经济发展新常态。
新常态下经济结构的调整、产业结构变迁、科学技术的进步、绿色发展的理念等是环境质量发生明显改善的主要原因。
经济发展到高级阶段,经济结构中的污染行业减少以及转移到其他国家,城镇化发展使城市具有越来越完善和集中的污染控制措施,都会使污染水平开始下降。
因此,新常态下的经济发展和日益严重的大气污染问题的治理呈现出一定的契合性特征,两者不是此消彼长的关系,如能正确把握中国经济新常态下经济转型的契机,使以后经济发展模式转为绿色发展、低碳发展、循环发展、可持续发展,笔者相信,环境污染治理和经济可持续发展一定可以相互促进、相辅相成、实现目标的内在统一。
笔者下文从造成大气污染的污染源治理的角度,分析其与经济发展的内在一致的契合性。
(一)以科技创新加快技术改造[4]高桂林、刘向宁、李珊珊:《环境法:原理与案例》,知识产权出版社2012年版,第4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