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安市低丘缓坡规划

合集下载

低丘缓坡地建设方案模版(3篇)

低丘缓坡地建设方案模版(3篇)

低丘缓坡地建设方案模版根据《国土资源部___开展低丘缓坡荒滩等未利用地开发利用试点工作___》精神,省被列入全国部份省(区)开展低丘缓坡荒滩等未利用地开发试点,根据省___的部署安排,初定我区低丘缓坡用地面积___亩,其中核心区用地___亩,拓展区用地___亩。

为做好我区低丘缓坡用地申报工作,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规划范围根据___年___月___日区政府专题会议精神,将地处我区市区周边的大坂(含东南山)、焦溪、海鑫金属材料市场后山地块连片列入区低丘缓坡用地范围,并根据区域地形条件分别设立大坂(含东南山)文化创意产业功能区、焦溪职业技术教育产业功能区、海鑫金属材料市场仓储功能区,划定面积___亩(详见规划红线图),列入市台江新区(二期)用地规划,由市台江新区管委会按试点项目实施方案做好用地申报工作。

适用政策1.做好区域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评估修改。

对已列入我区低丘缓坡用地开发的区域,要纳入土地利用整体规划的评估修改,经评估需要调整建设用地规模和布局的要进行科学论证,依据所在地城镇常住人口、用地标准及建设条件从严核定,并依法定程序修改和报批。

2.严格控制开发建设规模。

在国土部门核定的限额指标内根据本区实际和前期工作基础将试点建设项目落实到具体地块,对试点建设开发行为进行控制和引导,确保规范有序运作。

3.完善用地审批管理方式。

低丘缓坡用地开发建设应按统一规划、分期开发的原则,按国土部门下达的控制指标要求,依法办理土地征收和农转用审批手续。

试点项目范围内保留的地貌景观和生态保护用地,可只办理土地征收手续。

4.做好土地变更调整和确权登记。

开发前须完成土地确权登记,开发后要与年度土地变更调查和登记发证工作相衔接,试点项目范围内的土地对推填平整实施建设的,按建设用地认定变更。

实施步骤1.核实规划区内的权属地类。

要按照批准的试点工作方案,依据土地调整成果认定地类,做好试点项目范围内土地的勘测定界,对土地利用现状和权属状况进行核实和确认,权属有存在争议的要依法做好调处工作,做到地类和面积准确、界址和权属清楚。

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低丘缓坡综合开发利用工作的通知-浙政发[2006]20号

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低丘缓坡综合开发利用工作的通知-浙政发[2006]20号

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低丘缓坡综合开发利用工作的通知正文:---------------------------------------------------------------------------------------------------------------------------------------------------- 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低丘缓坡综合开发利用工作的通知(浙政发〔2006〕20号)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直属各单位:为加强低丘缓坡综合开发利用工作,缓解我省土地供需紧张矛盾,实现全省耕地占补平衡,促进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地发展,根据《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国发〔2004〕28号)和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统一思想,切实提高对低丘缓坡综合开发利用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我省耕地资源相对匮乏,人均占有耕地不到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土地供需矛盾十分突出。

但是,我省山地特别是低丘缓坡面积较大,是我省重要的土地后备资源。

近年来,各地、各部门积极开展低丘缓坡综合开发利用,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为实现全省耕地占补平衡、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实践证明,综合开发利用低丘缓坡,是实现耕地占补平衡的主要途径,是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对土地合理需求的有效手段,是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

因此,各地、各部门要从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出发,充分认识推进低丘缓坡综合开发利用工作的重要性,科学开发和合理利用低丘缓坡,拓展土地开发利用空间,挖掘土地开发利用潜力,努力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对土地的合理需求。

二、因地制宜,科学制定低丘缓坡综合开发利用规划(一)坚持“保护、开发、利用”的原则。

保护,就是要保护好耕地和生态环境。

开发,就是要根据低丘缓坡的自然属性和区位条件,合理、适度地开发低丘缓坡和推进村庄整治。

利用,就是要节约集约利用低丘缓坡资源,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

浅谈城市低丘缓坡用地规划

浅谈城市低丘缓坡用地规划

浅谈城市低丘缓坡用地规划随着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城市发展和资源环境保护的矛盾日益突出,城市建设用地的迅速扩张对优质耕地的保护形成了巨大威胁,在用地资源相对缺乏的山地城镇,城乡建设与耕地保护之间的矛盾尤为突出。

为减少城镇建设对农耕地的冲击,统筹协调好城乡建设与耕地保护之间的矛盾,国土资源部于2012 年 3 月出台了《低丘缓坡荒滩等未利用土地开发利用试点工作指导意见》,并确定11 个省(市、自治区)作为政策实施的试点。

相对于平原地区,山地生态条件脆弱敏感,因而在对地球缓坡用地的开发中,不能只强调城市自身的发展而忽略自然生态系统对城市的影响,而应以保护生态环境、防治生态风险为基础,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1 低丘缓坡用地开发面临的问题1.1过度开发造成生态风险低丘缓坡地区的生态敏感性决定了其使用具有很大风险,盲目开发带来地质灾害的隐忧,不考虑原有地形、大挖大填的野蛮建设方式,造成地域环境特色的丧失,也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

1.2盲目开发导致山地景观文化资源的破坏在低丘缓坡用地的利用过程中,以简单追求建设用地面积为目的“上山”行为常常导致项目仓促上马,由于缺少对山地景观文化的思考,导致岩石裸露,山地景观破碎化,破坏了本应优美的城市绿色界面。

1.3低效开发导致土地资源的浪费山地城镇化的发展,由于各个区域的地形地貌不一,地质情况复杂,罔顾地形的盲目改造,会使开发建设成本大幅增加。

同时,不恰当的改造方式反而会降低土地的使用效率,片面追求土地面积的情况下,反而人为造成了大量边坡等不易使用的地,降低了资源利用效率。

2 生态优先视角下低丘缓坡用地的规划路径生态优先要求指在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中要优先考虑生态环境的保护,合理利用生态资源,以长远的眼光看待人与自然的关系,实现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因此,对低丘缓坡用地的开发应在保护生态屏障、维护生态安全的原则下,从城市空间、道路交通、景观环境塑造等方面沿着生态优先、人地和谐的方向发展。

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浙江省低丘缓坡重点区块开发规划(2010-2020年)的通知

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浙江省低丘缓坡重点区块开发规划(2010-2020年)的通知

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浙江省低丘缓坡重点区块开发规划(2010-2020年)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浙江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0.03.01•【字号】浙政办发[2010]19号•【施行日期】2010.03.0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土地资源正文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浙江省低丘缓坡重点区块开发规划(2010-2020年)的通知(浙政办发[2010]19号)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直属各单位:《浙江省低丘缓坡重点区块开发规划(2010-2020年)》已经省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实施。

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二0一0年三月一日浙江省低丘缓坡重点区块开发规划(2010-2020年) 为科学合理、有序开发利用低丘缓坡资源,根据《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低丘缓坡综合开发利用工作的通知》(浙政发[2006]20号)和《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低丘缓坡综合开发利用工作的通知》(浙政办发[2008]84号)要求,特编制浙江省低丘缓坡重点区块开发规划。

本规划中的低丘缓坡重点区块包括建设用地和耕地垦造两类。

其中,建设用地重点区块是指区位交通条件较好,有较强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较好的基础设施配套,适宜作为建设用地开发,规模不小于1000亩的低丘缓坡地;耕地垦造重点区块是指区位交通、气候条件、土壤肥力、灌溉等条件较好,适宜作为耕地垦造,规模不小于500亩的低丘缓坡地。

规划范围为全省具有低丘缓坡资源的重点地区。

规划基准年为2008年,规划期为 2010年到2020年,其中近期至2012年。

一、开发基础(一)开发意义。

我省耕地资源相对匮乏,但山地资源特别是低丘缓坡面积较大,是重要的土地后备资源。

当前,我省处于新型城市化、新型工业化快速发展阶段,城镇工矿用地、区域性基础设施用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用地等,将在相当长时期内保持较大需求,土地供需矛盾十分突出。

2024年低丘缓坡地建设方案(2篇)

2024年低丘缓坡地建设方案(2篇)

2024年低丘缓坡地建设方案____年低丘缓坡地建设方案一、项目背景低丘缓坡地是指相对于高山地区而言,地势相对较低的山地地形。

该地形通常具有一定的坡度,并且地势平缓,非常适合进行农业和建设。

在____年,低丘缓坡地建设是一个重要且具有挑战性的任务。

本文将提出一种全面且可持续的低丘缓坡地建设方案。

二、项目目标1. 实现低丘缓坡地的可持续利用,促进农业和建设的发展。

2. 保护低丘缓坡地的自然生态系统,提高生态环境质量。

3. 提高低丘缓坡地的防灾能力,减少自然灾害风险。

4. 优化低丘缓坡地的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5. 促进低丘缓坡地的经济发展,增加居民收入。

三、项目内容1. 生态修复与保护低丘缓坡地的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容易遭受土壤侵蚀、水源枯竭等问题。

因此,项目将重点进行生态修复和保护工作,包括植被恢复、水源保护、土地保育等方面的工作。

同时,制定严格的生态保护政策和法规,加强对养殖、种植等经济活动的管控,确保低丘缓坡地的生态环境能够得到有效保护。

2. 农业发展低丘缓坡地的温度适宜、土壤肥沃,非常适合进行农业生产。

因此,项目将重点发展农业产业,包括开展绿色农业、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推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等方面的工作。

同时,加强农业技术研究和推广,提高低丘缓坡地农业的科技水平和生产效益。

3. 建设规划根据低丘缓坡地的地形特点和建设需求,制定详细的建设规划。

重点考虑低丘缓坡地的建筑布局、交通规划、公共设施建设等方面的问题。

同时,注重保护低丘缓坡地的自然风貌,避免不必要的土地扰动和破坏。

4. 防灾减灾低丘缓坡地容易受到土石流、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影响。

因此,项目将重点进行防灾减灾工作,包括加强山体监测预警、建设防护工程等方面的工作。

同时,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居民的自救能力和防灾意识。

5. 经济发展低丘缓坡地的经济发展潜力巨大,项目将重点推动低丘缓坡地的产业发展和就业创业。

通过引进外来投资、开展合作项目等方式,培育壮大低丘缓坡地的特色产业,提升低丘缓坡地的经济实力和竞争力。

在“低丘缓坡”上拓展保护与保障新空间

在“低丘缓坡”上拓展保护与保障新空间
青山湖科技城以生态、科技筑巢,吸引了一批优秀 企业与项目:杭州制氧机集团、杭州叉车集团、万马药 业、西子联合电梯等一批知名度高的高新技术企业搬迁 或设厂落户至此。2012年,杭州叉车集团和杭州制氧
机集团合计销售超过100亿元,实现税收近5亿元。据 杭州叉车集团负责介绍,该集团项目一二期项目全部实 施 达 产 后 , 预 计 可 实 现 年 销 售 近 50亿 元 , 年 缴 税 金 22亿余元。据统计,目前青山湖科技城中高新技术产 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逾67%。
水利、生态环境、地质灾害等一系列问题,涉及的地类 多,归属部门分散,必须切实加强领导,确保低丘缓坡 开发利用土地顺利推进。一是建立健全部门协同机制。 通过定期召开部门协调会,强化沟通,促进协作,充分 对各部门的用地指标,用地布局以及发展计划进行整 合,做好开发中涉及审批问题的协调工作,积极争取上 级部门的支持。同时要杜绝开发过程中出现未批先用, 批而不用的情况。二是建立健全长效监督机制。低丘缓 坡开发及资金量大,用地单位多,必须建立严格的用地 开发审核制度,资金使用管理制度,施工监理制度,竣 工交付验收制度和考核制度,确保按批准面积,批准用 途进行低丘缓坡的开发利用。
值得一提的是,临安市通过发展工业经济,在地方 财力得到了逐步增强的同时,加大了工业反哺农业的力 度。2012年,该市试行自筹资金垦造耕地工作,对全 市坡度在25°以下、交通条件较好且具备土壤和水利 条件等适合开发为耕地的区域进行适度开发,并着力加 大表土剥离垦造耕地的力度,以提高新垦造耕地肥力。 同时,在宜种植林地区,加大种植力度,仅2012年, 该市就完成了碳汇造林5023亩、森林抚育经营3万亩。
为了将来之不易的土地资源利用好,青山湖科技城 自设立以来,就坚持规划引领和“产城融合”开发理 念,在自身建设与项目引进中都严格按照“生态、科 技”的标准,并坚持产业链与创新链对接协同推进。如 推广运用水地源热泵结合冰蓄冷节能环保技术,确保 2.07平方公里首期启动区块内实现集中供冷供热基础 上,力争三年内将这一技术推广应用至整个核心区,着 力实现科技城的生态、科技建设与运营。而通过引进产 研结合度高的企业研发中心、院所和高层次人才,重点 打造浙商研发总部和科技型中小企业产业化基地,则为 推进高新技术经济发展提供智力与平台支持。目前,国 内24个著名高校、科研院所和30个知名企业在此设立 了研究院、研发中心和技术中心,院士工作站、博士后 工作站有9个,为全省加强产学研合作,提升生态保护 加快经济转型升级提供强大的科技支撑。

基于GIS的临安市低丘缓坡资源调查与评价研究的开题报告

基于GIS的临安市低丘缓坡资源调查与评价研究的开题报告

基于GIS的临安市低丘缓坡资源调查与评价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临安市是浙江省下辖的一个县级市,位于杭州市西南部,是浙江省内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和风景旅游城市。

该市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丰富的自然资源,其中低丘缓坡地是该市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

低丘缓坡地是指海拔在50-200米之间的缓坡地形,包括一些农用地、园林绿化用地、生态林地等,具有很高的利用价值。

然而,由于近年来城市化进程快速推进和人口不断增加,低丘缓坡地的资源状况受到了极大的压力和挑战。

如何科学评价和合理利用低丘缓坡资源,成为临安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

为此,本研究选择基于GIS的方法,对临安市的低丘缓坡资源进行调查和评价研究,旨在为临安市低丘缓坡资源的规划、管理和保护提供科学的依据和参考。

二、主要的研究内容(一)低丘缓坡地资源调查通过现场实地考察和调查,收集低丘缓坡地的地形、土地利用、地貌地物、水资源、植被覆盖等相关信息,建立低丘缓坡地资源数据库。

(二)低丘缓坡地资源评价利用GIS技术和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对低丘缓坡地的土地利用效益、生态环境保护价值、景观价值、开发利用潜力等方面进行评价,确立低丘缓坡地的开发和管理方针。

(三)低丘缓坡地资源管理策略结合低丘缓坡地的实际情况和评价结果,提出低丘缓坡地的资源管理策略,包括保护和开发利用两个方面,为临安市低丘缓坡资源的规划和管理提供科学的指导和建议。

三、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本研究主要采用以下方法和技术:(一)GIS技术借助ArcGIS软件,建立低丘缓坡地资源数据库,实现低丘缓坡地的空间分析和可视化呈现。

(二)实地调查法进入低丘缓坡地的实地进行考察和调查,分类标注低丘缓坡地的土壤类型、植被覆盖、原有建筑、地貌地物等。

(三)多指标综合评价法通过构建低丘缓坡地资源的多指标综合评价模型,并确定合理的指标权重,对低丘缓坡地进行综合评价。

四、研究预期成果(一)建立低丘缓坡地资源数据库通过实地调查和GIS技术,建立低丘缓坡地资源数据库,收集了低丘缓坡地的基本信息和相关数据,为低丘缓坡地资源的管理和利用提供数据基础。

2023年低丘缓坡地建设方案

2023年低丘缓坡地建设方案

2023年低丘缓坡地建设方案一、项目背景低丘缓坡地是指地势较为平坦,坡度较小的山坡地区。

这类地区常常具有较为丰富的自然资源,并且适宜发展农业、旅游等产业。

为了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我们制定了2023年低丘缓坡地建设方案。

二、项目目标1. 开发利用地区资源:通过合理规划和科学利用,充分挖掘地区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的潜力,推动经济发展。

2. 增加农业产值:通过提高农业产量和质量,加强农产品加工和销售,提高农民收入水平。

3. 促进农村旅游发展:通过开展农村旅游业,提高农民收入,改善农村居民生活水平。

4. 保护生态环境:通过可持续发展的方式,保护低丘缓坡地区的自然环境,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三、项目内容1.土地整治和规划根据低丘缓坡地区的自然地形和资源分布特点,进行土地整治和规划,确保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

重点包括护坡、做好防汛措施、保护水源等。

2.农业发展通过科学种植、提高产量和质量,加强农产品加工和销售,提高低丘缓坡地区农业产值。

重点推广科技示范农田,培训农民技术,引导农民发展高效农业。

3.农村旅游发展利用低丘缓坡地区的优美自然环境和丰富的人文资源,开展农村旅游业。

重点发展乡村民宿、农家乐、农庄等农村旅游项目,提高农村旅游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4.生态环境保护加强对低丘缓坡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推动生态修复和生态建设。

重点保护生物多样性,恢复生态平衡,增加植被覆盖率,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四、项目实施1.成立项目管理团队由地方政府牵头成立项目管理团队,统筹协调项目实施工作,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和目标。

2.加大投资力度组织相关资金,向低丘缓坡地区投入资金,用于土地整治、农田改造、农业发展、农村旅游业的建设等方面。

3.加强科技支持建立科技支持团队,提供农业生产技术指导和培训,帮助农民提高种植、养殖等技术水平,推广科技示范项目,提高农业产能和质量。

4.鼓励合作发展通过政府扶持和引导,鼓励农民参与合作,组织成农民合作社或农业企业,共同经营农田、农业加工等,提高农民收入和居民生活水平。

低丘缓坡地带工业园区市政配套设计要点

低丘缓坡地带工业园区市政配套设计要点
要方面。
皱带 , 浙闽隆起 区, 地貌 以中山广布 , 峡谷 众多 , 间 夹 山问 盆地 为基 本特 征 。地 质复 杂 , 多属 于 基 岩 山 区, 山谷 、 盆地 则土质 、 岩质交替 , 山谷地带还存在 局 部 软 弱 地 基 ,有 些 地 方 的开 挖 易 引 起 泥 石 流 等 地质灾害 ,这些都对项 目选址和建设 的技术方案 选 择 有重 大 影 响 。 此外 , 园 区开 发 建 设 的土 石 方 量 巨大 , 是 影 响 总体工程造价 的主要 因素 ,进而影响土地是否值 得 开 发 。通 常 每 平 方 公 里 的 土 方 工 程 费 用 与 其 他 市 政设 施 投 入 费用 相 当 。
既需要通过试验来确定 ,也要 结合 当地的经验作 修正 。松填系数 的细小变化 , 会导致 土方总量 的重 大差 别 , 进而影响到总投资 , 而 原 先 基 本 平 衡 的计 算 结 果 也会 出现 不 平 衡 的现 象 , 导致 缺 土 或 多 土 , 对 园 区开 发 的进 度及 政 策 处 理造 成影 响 。 场平中 , 不 合 理 的 山体 开 挖 , 易 导 致 严 重 的地
低 丘 缓 坡 ,顾 名 思 义 是 指 低 矮 丘 陵 及 山地 的 缓坡地带 , 根 据 浙 江省 林 业 厅 的研 究 , 一 般 指 海 拔 3 0 0 1 T I 以下 的 丘 陵 区上 的坡 度 5 。~ 1 4 。的坡 地 , 广 义 低 丘 缓 坡 则 可 以包 括 海 拔 1 0 — 3 0 0 m, 坡度 5 。一
制 具 有重 要 意 义 。
3 5 。 的山坡地 。考虑到浙西南地区海拔特点, 坡度及 地块面积是控制低丘缓坡开发利用的主要因素。
2 低 丘缓 坡 的地 质特点

临安总体规划

临安总体规划

第一章总则第1条规划背景经济全球化、区域一体化为临安的城市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重新审视、开阔临安城市发展思路,促进临安经济社会发展,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编制《临安市城市总体规划(2002—2020)》(以下简称为本规划)。

本规划为上一轮总体规划的修编。

第2条规划目标通过对临安市社会、经济、环境条件的综合分析和合理预测,以跨世纪城市规划和面向21世纪、面向现代化的战略思想为指导,以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为目标,以加快发展生态经济和产业结构调整为主线,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逐步把临安城市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科教发达、环境优美、生活富裕的现代化生态经济强市。

第3条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3、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及其实施细则4、浙江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办法5、《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6、《临安市城镇体系规划》(1999-2020)7、《临安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8、《临安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20)9、《临安市经济社会发展“十五”计划纲要》10、建设部、浙江省其他有关编制城市总体规划的技术规范标准及相关法律、法规第4条规划原则1、区域协调发展的原则2、生态型发展原则3、可持续发展原则4、历史文化保护的原则5、远期发展与近期建设相结合的原则第5条规划期限临安市总体规划的期限为:2002—2020年。

其中近期:2002—2005年。

中期:2006—2010年。

远期:2011—2020年。

远景:2020年以后。

第6条规划范围1、市域城镇体系规划范围市域城镇体系规划以临安市整个行政区域为规划区范围,面积为3126.8平方公里。

2、城市规划区范围临安城市规划区范围包括:锦城街道办事处的11个社区及新民、胜利、长桥、东湖、平山、回龙、马溪、竹林、西墅、东门、横潭、兰锦、西瓜、锦桥、青龙、横街、新溪、吴马、大马、集贤、青贤、市坞、陈家坞、新联、余村、泥山湾等26个村;青山湖街道办事处的岳山、蒋阳、新村、青山、研口、研里、民主、朱村、锦里、坎头、石泉、胜联、宫里等13个村;上甘街道办事处的柯家、杨岱、上畔、樟村等4个村;玲珑街道办事处的玲珑、沙地里、卦畈、石山、高坎、店基头、徐家坞、东山、祥里、夏禹桥、乌渡、上引坞、上泉、雅坞等14个村;板桥乡的平峰村和青山湖水面。

低丘缓坡地建设方案范文

低丘缓坡地建设方案范文

低丘缓坡地建设方案范文摘要:低丘缓坡地是指地形起伏不明显、坡度较平缓的地区。

由于其地形特点,低丘缓坡地具有一定的建设和利用潜力。

本文就低丘缓坡地的地质、水文、生态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合理利用低丘缓坡地的建设方案,旨在实现其可持续发展。

1. 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土地资源的稀缺性越来越突出。

因此,合理利用各类土地资源,实现其可持续发展,对于人类社会的发展至关重要。

低丘缓坡地作为一种常见的土地资源类型,具有一定的建设和利用潜力。

本文旨在探讨低丘缓坡地的地质、水文、生态等方面特点,并提出相应的建设方案。

2. 低丘缓坡地的特点低丘缓坡地是指地形起伏不明显、坡度较平缓的地区。

其地质特征主要表现为地层组合简单、地质结构相对稳定,通常由沉积层和风化层组成。

水文特征上,低丘缓坡地具有较好的自然排水条件,独特的地形构造使其具备蓄水能力和保护岩层的能力。

生态特征上,低丘缓坡地通常具有较好的植被覆盖,土壤质量较好,适宜农作物种植和生物多样性的维持。

3. 低丘缓坡地的建设方案3.1 农田建设低丘缓坡地具有较好的土壤质量和排水条件,非常适合进行农田建设。

通过合理布局农田,调整田块大小,可以最大程度地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

此外,农田建设还需要注意合理利用水资源,选择合适的灌溉方式,保持土壤肥力,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

3.2 林业建设低丘缓坡地的植被覆盖较好,生态环境较为稳定,非常适合进行林业建设。

通过引进适宜的树种,进行合理的造林和更新,可以提高土地的生物多样性,改善气候环境,保护土壤和水资源。

同时,林业建设还可以为当地居民提供木材、果实等资源,增加经济收入。

3.3 旅游开发低丘缓坡地通常具有优美的自然景观和独特的地貌特点,非常适合进行旅游开发。

通过开发旅游景点、建设休闲度假村等,可以吸引更多的游客,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此外,旅游开发还可以提高当地居民的就业机会,改善居民生活品质。

4. 建设方案的实施为了有效实施以上建设方案,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

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推进低丘缓坡开发利用工作的实施意见-杭政办函〔2016〕82号_1

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推进低丘缓坡开发利用工作的实施意见-杭政办函〔2016〕82号_1

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推进低丘缓坡开发利用工作的实施意见正文:----------------------------------------------------------------------------------------------------------------------------------------------------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推进低丘缓坡开发利用工作的实施意见杭政办函〔2016〕82号各区、县(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单位:为进一步推进我市低丘缓坡开发利用工作,根据《浙江省国土资源厅等9部门关于开展“坡地村镇”建设用地试点工作的通知》(浙土资发〔2015〕13号)、《杭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扩大有效投资的若干意见》(杭政函〔2015〕111号)精神,经市政府同意,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一)主要目标。

落实“耕地要保护、生态更优美、项目见成效、人民得实惠”的工作要求,力争用五年时间,进一步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强化耕地保护、深化节约用地,实现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多赢目标。

(二)基本原则。

1.政府主导、部门协作。

建立健全政府负责、部门协同、公众参与、上下联动的工作机制,加强组织领导,营造共同推进的浓厚氛围。

2.科学规划、合理布局。

摸清低丘缓坡资源禀赋,强化与各类规划的衔接,科学合理确定低丘缓坡开发利用项目的布局、规模、用途和时序。

3.节约集约、因地制宜。

严格遵循节约集约用地标准,坚决摒弃“削峰填谷、大开大挖”模式,结合当地实际,科学合理开展项目建设,切实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和“圈地”行为。

4.生态优先、保建并重。

将地质灾害和水土流失防治、生态环境保护置于优先位置,加大林相改造、水土保持、景观营造的力度,确保低丘缓坡开发利用成果符合我市“美丽中国先行区”建设要求。

二、推进低丘缓坡有效开发利用(一)控制标准,合理开发。

台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低丘缓坡综合开发利用工作的若干意见

台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低丘缓坡综合开发利用工作的若干意见

台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低丘缓坡综合开发利用工作的若干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台州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8.01.03•【字号】台政发[2008]1号•【施行日期】2008.01.03•【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海洋资源正文台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低丘缓坡综合开发利用工作的若干意见(台政发〔2008〕1号)为加强低丘缓坡综合开发利用工作,拓展发展空间,缓解我市土地供需紧张矛盾,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根据《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低丘缓坡综合开发利用工作的通知》(浙政发〔2006〕20号)及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结合我市实际,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低丘缓坡综合开发利用工作的重要性我市人多地少,耕地资源相对匮乏,土地供需矛盾十分突出。

开发利用低丘缓坡是节约耕地,缓解土地供需紧张矛盾,实现耕地占补平衡的主要途径。

各地各有关部门要提高认识,科学开发和合理利用低丘缓坡,挖掘土地开发利用潜力,努力保障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对土地的合理需求。

二、认真做好低丘缓坡开发利用规划各县(市、区)政府要组织发展改革、建设规划、林业、国土、农业、水利等部门,开展调查工作,摸清低丘缓坡的区位、面积、权属、自然现状、开发利用条件等情况,建立数据库。

根据调查结果,在当地县(市)域总体规划、建制镇总体规划、村庄布局规划、水土保持总体规划、生态功能区划及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指导下,制定低丘缓坡综合开发利用专项规划,包括开发建设用地规划、村庄搬迁和整治复垦规划、开发耕地规划等内容,并按照先易后难原则制定近期(3年内)、中期(5年内)、远期(10年内)分期实施计划,科学划定分期实施范围。

三、因地制宜适度开发利用低丘缓坡资源我市的低丘缓坡主要分布在天台、仙居、三门、临海部分地区和黄岩西部等地,要因地制宜利用低丘缓坡资源,做到宜建则建、宜农则农、宜林则林。

对集镇和村庄周边的低丘缓坡,适宜开发建设的,要确定为建设用地,并依法纳入县(市)域总体规划、建制镇总体规划、村庄布局规划及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土层厚、有水源保障的地块可开发为水田,灌溉水源条件相对较差的开发成旱地;对林木生长茂盛的成片林地,要保持林地现状。

2024低丘缓坡地建设方案

2024低丘缓坡地建设方案

2024低丘缓坡地建设方案一、背景分析低丘缓坡地是指海拔较低、地形相对平缓的地区。

由于其地势的特点,低丘缓坡地具备较好的耕作条件和水源资源,适宜进行农田开发和人居建设。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口的增加,低丘缓坡地的建设需求日益提升。

因此,制定2024年低丘缓坡地建设方案,对于推动地区经济发展和提升人民生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二、目标及原则1.目标:本建设方案的目标是合理规划和利用低丘缓坡地资源,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双赢。

2.原则:(1)可持续性原则:在规划和建设过程中,要充分考虑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保护。

(2)多元化原则:建设方案要充分发挥低丘缓坡地的多元化功能,发展农业、旅游、生态等多个产业。

(3)科学性原则:建设方案要基于科学研究和专业评估,确保在低丘缓坡地进行建设的可行性和可持续性。

(4)参与性原则:建设方案要积极引导当地群众参与规划和决策过程,确保公众利益的最大化。

三、重点任务1.土地开发与利用(1)确定合理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将低丘缓坡地划分为农用地、城市建设用地、生态保护地等区域。

(2)优化农业结构,推进农田整理、节水灌溉等农业生产方式的改进,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农产品质量。

(3)合理配置城市建设用地,发展新型城镇化,提升低丘缓坡地的城市规模和功能。

(4)加强对生态保护地的管理,完善生态保护制度,保护低丘缓坡地的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

2.基础设施建设(1)加快农田水利建设,提升灌溉设施、水源保护和排水系统建设水平,增加农田灌溉面积,提高农业产能。

(2)完善交通网络,提升低丘缓坡地的交通便捷性,缓解交通压力,促进农副产品的流通和旅游业的发展。

(3)提供优质的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设施,提高低丘缓坡地的人口素质和生活品质。

3.产业发展(1)支持农业产业发展,加大科技投入,推进农业现代化,培育特色农业品牌,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2)发展生态旅游业,打造低丘缓坡地的旅游品牌,吸引更多游客来此游览和消费。

2023年低丘缓坡地开发实施计划

2023年低丘缓坡地开发实施计划

2023年低丘缓坡地开发实施计划一、背景介绍低丘缓坡地是指地势较平缓、倾斜度较小的山地地带,具有开发潜力和生态保护价值。

为了促进经济发展和保护生态环境,制定2023年低丘缓坡地开发实施计划,将有助于低丘缓坡地的合理利用与保护。

二、目标与任务1. 目标:通过开发利用低丘缓坡地,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双重目标。

2. 任务:- 制定低丘缓坡地开发规划,确定各类用地的布局和开发程度。

- 实施低丘缓坡地的合理利用,推动农田、林地、水域等资源的开发。

-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确保低丘缓坡地的生态功能和生物多样性得到保护。

- 提高低丘缓坡地的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水平,增强开发利用的便利性。

三、重点工作与措施1. 制定低丘缓坡地开发规划:- 调研低丘缓坡地的地貌特征、土壤水质、气候条件等,制定开发利用的生态环境限制指标。

- 根据低丘缓坡地的资源特点和市场需求,确定各类用地的开发程度和布局。

- 制定低丘缓坡地开发的时间序列计划,确保开发进度与目标协调一致。

2. 实施低丘缓坡地的合理利用:- 鼓励农民参与农田资源的开发利用,通过土地流转等方式增加耕地面积。

- 提高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水平,增加灌溉面积,提高农作物产量。

- 推动林地资源的合理开发和保护,鼓励开展生态修复和森林经营项目。

- 开展水域资源的合理开发,推动河流治理和水环境保护工作。

3.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制定低丘缓坡地的生态保护措施,包括植被恢复、水土保持、物种保护等方面。

- 加强对环境敏感区的生态保护,严控污染排放,保护水源地和河流水质。

- 建立自然保护区和生态公园,保护低丘缓坡地的自然景观和生态系统。

4. 提高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水平:- 加强道路交通建设,提升低丘缓坡地的交通便利性,提高物资运输效率。

- 推动水利设施建设,加强水库、水渠等项目的建设与改造,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 完善电力供应和通讯网络,提高低丘缓坡地的能源供应和信息传输能力。

四、资源保障与支持1. 资金保障:加大对低丘缓坡地开发的资金投入,通过政府财政拨款、金融支持等方式,提供开发所需的资金保障。

加快临安低丘缓坡综合开发利用的对策

加快临安低丘缓坡综合开发利用的对策

加快临安低丘缓坡综合开发利用的对策
管星火;王治政;郭立新
【期刊名称】《杭州(周刊)》
【年(卷),期】2007(000)008
【摘要】临安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

近年来,一方面经济快速发展对土地的需求量不断增大,另一方面国家对土地实行最严格的控制,临安工业发展的空间越来越狭窄。

如何在不占用耕地的前提下,突破土地要素瓶颈,为发展腾出更多的
【总页数】1页(P52-52)
【作者】管星火;王治政;郭立新
【作者单位】临安市委政策研究室;临安市委政策研究室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301
【相关文献】
1.低丘缓坡土地综合开发利用方案研究--以青州市低丘缓坡综合治理为例 [J], 李玉臻
2.综合开发低丘缓坡统筹保障发展与保护耕地——丽水市低丘缓坡综合开发利用试点的实践和启示 [J], 黄志华
3.加快推进低丘缓坡综合开发利用工作——婺城区低丘缓坡综合开发利用现状、问题和对策探讨 [J], 王铁生;黄敏
4.积极开展低丘缓坡综合开发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在全省低丘缓坡综合开发利用工作现场会上的发言 [J], 王松林
5.桐庐县低丘缓坡综合开发利用对策探索 [J], 黄志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临安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临安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临安⾼新技术产业园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录1.现状概况与分析 (1)1.1 区域位置 (1)1.1.1 临安市区位 (1)1.1.2 ⾼新园区位 (1)1.2 规划范围 (1)1.3 基地周边条件 (1)1.3.1 环境条件 (1)1.3.2 交通条件 (2)1.4 基地⾃然条件 (2)1.4.1地形地貌 (2)1.4.2 ⽓候条件 (2)1.5 基地建设现状 (2)1.5.1 建筑现状 (2)1.5.2 道路交通现状 (2)1.5.3 ⼟地使⽤现状 (3)1.6 ⽤地适宜性分析 (3)1.7 发展条件分析 (4)1.8 现状概况总结 (4)2. 规划总则 (5)2.1 规划依据与原则 (5)2.1.1规划依据及参考⽂件 (5)2.1.2规划原则 (5)2.2 规划⽬标、定位与规模 (5)2.2.1规划⽬标 (5)2.2.2规划定位 (6)2.2.3规划规模 (6)2.3 规划理念 (6)3. 规划⽅案说明 (6)3.1 策划体系 (6)3.1.1 产业策划 (6)3.1.2 功能策划 (6)3.2 规划结构 (7)3.3 ⼟地使⽤规划 (7)3.3.1 ⼯业⽤地 (7)3.3.2 居住⽤地 (8)3.3.3 公共设施⽤地 (8)3.3.4 道路⼴场⽤地 (8)3.3.5 市政公⽤设施⽤地 (8)3.3.6 绿地 (8)3.3.7 ⽔域和其它⽤地 (8)3.4 道路交通系统及竖向规划 (10) 3.4.1 对外交通组织 (10)3.4.2 内部交通组织 (10)3.4.3 道路等级 (10)3.4.4 交通设施 (11)3.4.5 步⾏系统 (11)3.4.6 竖向规划 (12)3.5 公共配套设施规划 (12)3.5.1教育设施 (12)3.5.2医疗卫⽣设施 (12)3.5.3⽂化娱乐设施 (12)3.5.4体育设施 (12)3.5.5⾏政管理与社区服务设施 (13) 3.5.6商业设施 (13)3.5.7市政公⽤设施 (13)3.5.8其它设施 (13)3.6 绿化景观系统规划 (13)3.6.1 规划原则 (13)3.6.2 绿化系统规划 (14)3.6.3 景观系统规划 (14)3.7城市设计导引 (14)3.7.1 风貌分区 (14)3.7.2 界⾯控制 (14)3.7.3 建筑要素控制 (15)3.7.4 环境要素控制 (15)3.7.5 岸线处理形式 (15)3.8⼟地开发控制 (15)3.8.1 地块划分 (15)3.8.2 控制指标 (15)3.8.3 开发强度 (15)3.8.4 ⾼度控制 (16)3.8.5 建筑退线 (16)3.8.6 建筑间距 (17)3.9分期实施建议 (17)4. 市政⼯程规划 (17)4.1 给⽔⼯程规划 (17)4.2 污⽔⼯程规划 (19)4.3 ⾬⽔⼯程规划 (19)4.4 电⼒⼯程规划 (20)4.5 通信⼯程规划 (20)4.6 燃⽓⼯程规划 (22)4.7 市政⼯程管线综合规划 (23)1.现状概况与分析1.1 区域位置1.1.1 临安市区位临安市位于浙江省杭州市以西31公⾥处,距离杭州市中⼼约30分钟车程,距离萧⼭国际机场仅1⼩时车程,距离上海也仅2⼩时车程,处于浙江省“两⼩时交通、经济、⽣活圈”的核⼼圈层,城市对外交流联系⼗分⽅便快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安市低丘缓坡规划第一章基本概况1.1 自然环境概况1.1.1 地理位置临安市位于浙江省西北部,天目山脉南麓。

地理位置处于北纬29°56´—30°23´,东经118°51´—119°52´。

市境东连余杭区,南接富阳市、桐庐县、淳安县,西毗安徽省的歙县,北邻安吉县和安徽省的绩溪、宁国县。

全境东西长约100公里,南北宽约50公里。

市域总面积3126.8平方公里。

1.1.2地形地貌本市地形西北高、东南低,自西北向东南倾斜。

西北部天目山脉和西南部昱岭山脉呈北东—南西向,构成西北、西南崇山峻岭,沟谷幽深;中部、东南部山势渐趋低缓,地貌破碎,低山、丘陵相互交接,山间盆地、宽谷盆地错列其间;东部为杭嘉湖平原西南边缘,地势低平,多为冲积平原。

全市呈现中山—深谷、低山丘陵—宽谷、河谷平原三类梯级地貌特征。

市域最高点位于西部的清凉峰,海拔1787.4米;最低点处于东部的青山街道石泉村,海拔仅9米,相对高差达1778米。

1.1.3气候水文临安市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暖湿润,日照充足,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6℃,活动积温5774.6℃,极端最高温42.1℃(1995年7月20日),极端最低温度-13.4℃(1991年12月29日),多年平均无霜期237天;多年平均降雨量1613.9mm,年降水总量49.34亿立方米。

全市灾害性气候主要有:春播期低温阴雨、倒春寒和晚霜冻;初夏梅汛期暴雨洪涝;盛夏干旱、台风和暴雨;春、夏、秋三季局部地区的强雷雨、大风和冰雹;秋季低温冷害;冬季寒潮、冰冻和大雪等。

临安市水系流向复杂,昌化溪、天目溪、中苕溪、南苕溪分属钱塘江、长江二大水系。

中苕溪、南苕溪向东流出注入太湖,属于长江水系;昌化溪、天目溪向南流出汇入分水江,三口水向南流出汇入绿渚江,属于钱塘江水系。

主要溪流均发源于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脉,河道径流量主要受降水影响,时空变化同降水相似。

全市现有山塘水库5067个,总蓄水量40009万立方米。

其中:大型水库(青山水库)1座,总库容21500万立方米;中型水库13座,总库容11222万立方米;小(一)型水库13座,总库容2090.8万立方米;小(二)型水库112座,总库容3007.8万立方米;大塘720个,蓄水量1874.8万立方米;小塘4218个,蓄水量313.6万立方米。

1.2 社会经济概况1.2.1行政区划本市隶属杭州市管辖,市政府驻地锦城街道,偏于市域东部,距杭州市中心50公里。

全市现设锦城、玲珑、青山、上甘4个街道办事处,三口、横畈、高虹、太湖源、於潜、藻溪、太阳、潜川、昌化、龙岗、河桥、湍口、清凉峰、岛石、大峡谷15个镇,板桥、西天目、千洪、横路、乐平、马啸、新桥7个乡,,全市共有11个社区、15个居民委员会、651个村民委员会。

1.2.2人口与劳动力资源2006年末全市总人口526117人,其中农业人口417719万人,占总人口的79.4%;全市总户数183055户,其中从事农业生产户数153000户,占总户数的83.6%;全市从业人员361000人,其中农林牧渔业从业人员96700人,占26.8%。

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168.3人,锦城街道作为临安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其人口密度达每平方公里803.9 人。

1.2.3国民经济状况临安市是浙江省第一批小康县之一,为全省经济“十七强”县市。

获得的荣誉有全国生态示范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省级文明城市、国家森林城市等殊荣。

2004、2005年连续闯入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和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行列。

根据临安市2007年统计年鉴统计数据,全市2006年实现生产总值162.37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6.5%。

人均生产总值30967元,比上年增长15.7%。

全年实现财政总收入14.7亿元,比上年增长23.9%,其中地方财政收入8.04亿元,增长19.5%。

国民生产总值中,第一产业生产总值18.40亿元,占生产总值的11.3%,增长9.07%;第二产业生产总值94.55亿元,占56.1%,增长19.4%;第三产业生产总值42.49亿元,占31.4%,增长17.7%。

2006年,全市狠抓工业经济第一经济,加快工业平台建设,积极培育块状经济,营造发展氛围,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438.29亿元,比上年增长20%;农业总产值26.7亿元,比上年增长12.2%,其中林业产值12.77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47.8%,比上年增长16.2%。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8011元,人均生活消费支出6507元,分别增长10.3%、15.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360元,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2153元,分别增长10.1%、8.2%,年未城乡居民储蓄余额66.2亿元,增长17.9%,人均储蓄余额12582元,增长17.1%。

1.2.4交通状况临安地处长江三角洲经济区南缘,位于杭州黄山两大国际旅游城市之间的黄金旅游线上,与沪杭等大城市的联系较为紧密。

临安市交通以公路为主,因此陆路交通运输较为便利,杭徽高速公路与02省道从东至西贯通全境。

至2006年底,全市通车公路里程已达2797.907公里。

其中省道267.326公里,县道546.388公里,乡道及专用公路781.22公里,高速公路103.988公里,村道1098.985公里。

13省道锦城至里畈段路基基本贯通,16省道乐平至於潜段基本完成路基工程,昌文线临安段动工建设,全年完成02、13、14省道等四个项目的干线公路专项整治工程和16、18省道路面大修工程,完成投资5360万元。

除公路外,市内无铁路、航空等运输方式,仅有市域东部青山航道水路运输29.5公里。

1.3调查规划概况根据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低丘缓坡综合开发利用工作的要求,临安市委市人民政府成立了临安市低丘缓坡综合开发领导小组,组织市发展和改革局、林业局、国土局、建设局、经济发展局、农业局、交通局、水利局等有关部门编制《临安市低丘缓坡综合开发利用总体规划》,指定市发展和改革局为规划牵头单位、市林业局为规划编制单位、其他有关部门配合。

市林业局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组织拟定了《临安市低丘缓坡林地综合开发利用调查规划技术操作细则》,分别举办了低丘缓坡规划试点和低丘缓坡规划培训班,在全市以乡镇街道为单位成立了26个低丘缓坡野外调查工作小组,并抽调技术骨干组成规划编写组。

规划分四个阶段:(1)、准备阶段:市领导组织了各类调研活动,落实规划编制任务,制定规划工作方案,组织规划试点和培训班。

(2)、外业调查阶段:以森林资源小班调查记载的海拔、坡度为基础,并根据调查技术方案的要求进行补充调查核对,组织各乡镇开展低丘缓坡资源调查,查清低丘缓坡资源分布、提出低丘缓坡资源利用方向。

(3)、内业统计阶段:对全市低丘缓坡资源进行现状和规划利用方向的统计,绘制低丘缓坡资源分布和规划图,研建《临安市低丘缓坡综合开发利用地理信息系统》。

(4)、规划编制阶段:拟定《临安市低丘缓坡综合开发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大纲,提交市低丘缓坡综合开发利用领导小组审定。

依据大纲编写《临安市低丘缓坡综合开发利用总体规划》,组织邀请省市专家领导评审后,由临安市人民政府批准实施。

第二章规划总则2.1 规划必要性2006年3月,浙江省人民政府根据我省耕地资源相对匮乏,人均占有耕地不到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土地供需矛盾十分突出的实际情况,下发了浙政发[2006]20号《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低丘缓坡综合开发利用工作的通知》。

《通知》要求:凡有低丘缓坡资源的市、县(市、区)和乡(镇),都要对资源状况进行调查摸底,查清低丘缓坡的区位、面积、权属、自然条件、利用状况、适宜用途等情况,并在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县(市、区)域村庄布局规划、建制镇总体规划的前提下,根据“保护、开发、利用”的原则,制定综合开发利用低丘缓坡专项规划,编制每个开发区块的开发利用规划。

临安市委市政府根据省政府20号文件精神,要求市发展和改革局、国土资源局、林业局、建设局、经济发展局等有关部门抓紧按照省政府文件,尽快编制《临安市低丘缓坡综合开发利用总体规划》,争取将我市列入省政府低丘缓坡综合开发利用试点县(市),以争取省政府和省有关部门的政策支持和技术帮助,促进我市低丘缓坡综合开发利用工作依法有序进行。

2.1.1 实现耕地占补平衡的需要临安是一个耕地资源相对匮乏的山区县市,人均占有耕地不到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基本农田保护任务艰巨。

在我国实行的是世界上最严格的土地保护制度,要求各项建设不占或少占耕地,保证全国18亿亩耕地底线。

根据《临安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1-2010年),规划期内全市基本农田保有量不得少于27927.92 hm2。

因此,全市各类非农建设经批准占用耕地的,建设单位必须补充数量、质量相当的耕地。

最近五年来我市利用低丘缓坡开发共垦造耕地554.6公顷,实现了全市耕地占补基本平衡的目标。

实践证明综合开发利用低丘缓坡,是我市今后一个时期实现耕地占补平衡的主要途径。

2.1.2 缓解土地供需紧张矛盾的需要目前临安市土地供需矛盾十分突出。

而全市林地资源相对比较丰富,林地面积占了国土面积的83%,海拔300米以下、坡度25度以下的低丘缓坡林地有59337.4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8.9%。

因此,因此,通过对低丘缓坡资源可供建设用地的可行性分析,制定低丘缓坡开发建设用地规划,充分利用我市丰富的山地资源和低丘缓坡资源,是贯彻落实好省政府20号文件、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对土地合理需求的有效手段。

2.1.3 推进新农村建设事业发展的需要目前,城乡之间、工农之间反差很大,表现在城乡居民收入、城乡社会事业发展、城乡基础设施、城乡公共资源分配上存在巨大反差。

通过低丘缓坡综合开发利用,实施低丘缓坡“宜农则农、宜建则建、宜林则林”的综合开发利用方针,从而提高低丘缓坡开发利用的综合效益,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加快山区经济发展,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消除城乡之间、工农之间过大差异,维护社会公正,推进新农村建设事业发展。

2.1.4 加快农村城镇化发展步伐的需要目前,我国坚持走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道路。

根据临安实际,要坚持把城镇化建设同加快工业化步伐结合起来,坚持把城镇化建设同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

城镇化发展必须以经济发展为前提,特别是工业和服务业发展,只有工业和服务业真正发展起来,才能增强城镇吸纳就业,集聚人口的能力。

通过低丘缓坡重点开发区块的综合开发利用,加快临安中心城区(四个街道)和两个副中心(於潜镇、昌化镇)建设,带动二、三产业发展。

城镇化的重点在于减少农民,通过低丘缓坡综合开发利用将农村劳动力向当地低丘缓坡开发区块的工业、服务业转移,提高农民生活质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