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实验总结报告
玻璃耐火分析实验报告

1. 了解玻璃的耐火性能及其影响因素;2. 分析不同种类玻璃在高温下的变化规律;3. 为防火玻璃的设计和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二、实验材料1. 实验器材:高温炉、温度计、电子秤、玻璃片、剪刀、夹具等;2. 实验材料:普通玻璃、防火玻璃、石英玻璃等。
三、实验方法1. 将不同种类的玻璃片放置在高温炉中,设定不同温度梯度进行加热;2. 在加热过程中,用温度计记录玻璃片的温度变化;3. 观察并记录玻璃片在高温下的变化情况,如膨胀、变形、破裂等;4. 分析不同种类玻璃在高温下的耐火性能。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普通玻璃的耐火性能在实验过程中,普通玻璃在加热至500℃时开始出现明显的膨胀现象,加热至600℃时,玻璃片开始出现裂纹,加热至700℃时,玻璃片发生破裂。
由此可见,普通玻璃在高温下的耐火性能较差。
2. 防火玻璃的耐火性能实验中使用的防火玻璃在加热至500℃时,膨胀现象不明显,加热至600℃时,玻璃片开始出现裂纹,但裂纹数量较少,加热至700℃时,玻璃片仍保持完好。
与普通玻璃相比,防火玻璃在高温下的耐火性能明显提高。
3. 石英玻璃的耐火性能石英玻璃在加热过程中,膨胀现象不明显,加热至500℃时,玻璃片仍保持完好,加热至600℃时,玻璃片开始出现裂纹,但裂纹数量较少,加热至700℃时,玻璃片仍保持完好。
石英玻璃在高温下的耐火性能较好。
1. 普通玻璃在高温下的耐火性能较差,容易发生破裂;2. 防火玻璃在高温下的耐火性能较好,能有效提高建筑物的防火安全性能;3. 石英玻璃在高温下的耐火性能较好,但成本较高,适用于特定场合。
六、实验建议1. 在建筑设计中,应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玻璃材料,以提高建筑物的耐火性能;2. 针对防火玻璃的研究,应进一步优化其生产工艺,降低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3. 加强防火玻璃在建筑领域的应用研究,为我国建筑防火安全事业贡献力量。
自制钢化玻璃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钢化玻璃的制作原理和工艺流程。
2. 通过实验掌握钢化玻璃的自制方法。
3. 分析钢化玻璃的性能特点,验证其安全性和实用性。
二、实验原理钢化玻璃是一种安全玻璃,具有较高的强度和耐热冲击性能。
其制作原理是将普通平板玻璃加热至接近软化温度(约600℃),然后迅速冷却至室温,使玻璃表面和内部产生较大的内应力。
这种内应力使得玻璃在受到外力作用时,能够将外力分散到整个玻璃表面,从而避免破碎。
三、实验材料与设备1. 实验材料:普通平板玻璃、钢化玻璃专用药剂、加热炉、冷却装置、切割机、抛光机等。
2. 实验设备:温度计、秒表、量筒、钢化玻璃性能检测仪等。
四、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将普通平板玻璃裁剪成所需尺寸,并清洗干净。
2. 药剂处理:将钢化玻璃专用药剂均匀涂抹在玻璃表面。
3. 加热:将药剂处理过的玻璃放入加热炉中,加热至接近软化温度(约600℃)。
4. 冷却:迅速将加热后的玻璃取出,放入冷却装置中,使玻璃表面迅速冷却至室温。
5. 切割与抛光:将钢化玻璃进行切割和抛光处理,使其达到所需的形状和光洁度。
6. 性能检测:使用钢化玻璃性能检测仪对钢化玻璃的强度、耐热冲击性能等进行检测。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钢化玻璃的强度:通过实验检测,自制钢化玻璃的强度达到普通平板玻璃的4-5倍,满足安全使用要求。
2. 钢化玻璃的耐热冲击性能:实验结果显示,自制钢化玻璃在高温(约300℃)下放置1小时,冷却至室温后,表面无裂纹,表明其具有良好的耐热冲击性能。
3. 钢化玻璃的透明度:经过切割和抛光处理,自制钢化玻璃的透明度达到95%以上,满足实际使用需求。
六、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自制了钢化玻璃,并对其性能进行了分析。
实验结果表明,自制钢化玻璃具有较高的强度和耐热冲击性能,透明度良好,符合安全使用要求。
在今后的生产实践中,可以进一步优化钢化玻璃的制作工艺,提高其性能,满足不同领域的需求。
七、实验心得1. 钢化玻璃的制作工艺较为复杂,需要严格掌握加热、冷却等环节,确保玻璃表面和内部产生均匀的内应力。
玻璃加工的实验报告

玻璃加工的实验报告引言玻璃是一种常用的材料,具有透明、坚硬、耐热、耐酸碱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建筑、家居、电子等领域。
玻璃的加工技术对于玻璃产品的质量和性能具有重要影响。
本实验旨在探索玻璃加工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并分析其对玻璃品质的影响。
实验目的1. 了解玻璃的物理性质及加工特点;2. 学习玻璃的切割、打磨、抛光等加工技术;3. 掌握玻璃加工工具的使用方法;4. 分析不同加工参数对玻璃品质的影响。
实验方法材料和设备- 实验材料:玻璃片、砂纸、砂轮、打磨膏等;- 实验设备:砂轮机、打磨机、抛光机、显微镜等。
实验步骤1. 切割玻璃片:将所需尺寸的玻璃片放置于切割台上,使用切割工具在划线处轻轻划过,然后用木棒敲击划线处使玻璃断开。
2. 打磨玻璃片:将切割好的玻璃片放置于砂轮机上,调节转速和砂轮颗粒大小,轻轻推动玻璃片使其与砂轮接触,进行粗磨。
3. 抛光玻璃片:将打磨过的玻璃片放置于抛光机上,添加适量的打磨膏,调节转速,轻轻推动玻璃片使其与抛光盘接触,进行细磨和抛光。
4. 清洗玻璃片:用清水将加工完的玻璃片洗净,并用干净的毛巾擦干。
5. 检查玻璃品质:使用显微镜观察玻璃片的表面,检测光滑度、透明度等指标。
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以上实验步骤,我们成功完成了玻璃片的切割、打磨和抛光等加工过程。
经过观察和测试,得出以下结论:1. 切割玻璃片的关键在于控制刀口角度和力度,使切口整齐、平滑,避免产生裂纹;2. 打磨过程中,转速和砂轮颗粒大小的选择会影响玻璃片的磨削效果,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3. 抛光过程中,打磨膏的添加量和转速的控制对于细磨和抛光的效果有较大影响,需要注意调节;4. 加工完的玻璃片通过清洗和检查,可以得到光滑、透明度高的玻璃表面。
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学习和掌握了玻璃加工的基本过程和方法,了解到玻璃切割、打磨和抛光等关键技术对于玻璃品质的重要影响。
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对不同加工参数对玻璃品质的影响进行了初步分析。
学生制作玻璃实验报告(3篇)

实验名称:玻璃的制备与性质研究实验目的:1. 学习玻璃的制备方法及其原理。
2. 探究不同原料对玻璃性质的影响。
3. 了解玻璃的性质和应用。
实验时间:2023年4月15日实验地点:化学实验室实验器材:1. 玻璃棒2. 烧杯3. 酒精灯4. 玻璃管5. 砂纸6. 玻璃片7. 烧杯夹8. 玻璃模具9. 玻璃粉末10. 砂轮机11. 秒表12. 温度计13. pH试纸14. 纯净水16. 碱性溶液17. 酸性溶液实验步骤:一、玻璃的制备1. 准备原料:石英砂、纯碱、石灰石。
2. 将石英砂、纯碱、石灰石按一定比例混合,放入烧杯中。
3. 加入适量纯净水,搅拌均匀。
4. 将混合液倒入玻璃模具中,置于酒精灯上加热。
5. 加热过程中,观察玻璃液体的变化,当玻璃液体由粘稠逐渐变得透明时,停止加热。
6. 待玻璃液体冷却后,取出玻璃模具,将玻璃敲打成所需形状。
二、玻璃的性质研究1. 硬度测试:使用砂轮机对玻璃进行切割,观察切割过程中的现象,记录切割时间。
2. 熔点测试:将玻璃放入烧杯中,加热至玻璃熔化,记录熔化温度。
3. 热膨胀系数测试:将玻璃加热至一定温度,放入冷水中,观察玻璃的变化,记录变化时间。
4. 酸碱度测试:将玻璃放入酸性溶液和碱性溶液中,观察玻璃的变化,记录pH值。
5. 透明度测试:将玻璃放入纯净水、酒精和蒸馏水中,观察透明度的变化。
实验结果与分析:一、玻璃的制备实验中,按照石英砂、纯碱、石灰石的质量比1:1:1进行混合,制备出的玻璃具有较好的透明度和硬度。
在加热过程中,玻璃液体逐渐变得透明,表明原料中的杂质被去除,玻璃质量较好。
二、玻璃的性质研究1. 硬度测试:玻璃切割过程中,切割时间较短,表明玻璃具有较好的硬度。
2. 熔点测试:玻璃熔化温度约为1600℃,说明玻璃具有较高的熔点。
3. 热膨胀系数测试:玻璃加热后放入冷水中,发生膨胀现象,表明玻璃具有较好的热膨胀系数。
4. 酸碱度测试:玻璃在酸性溶液和碱性溶液中均未发生明显变化,pH值约为7,表明玻璃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
玻璃5性实验报告

玻璃5性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对不同类型玻璃进行测试,了解玻璃的五性指标,即硬度、脆性、热稳定性、光学性能和化学稳定性,并对其特性进行分析和比较。
实验器材1. 不同类型的玻璃样品2. 显微镜3. 光照度计4. 硬度计5. 热源6. 化学品试剂7. 摄影设备实验步骤1. 硬度测试使用硬度计对不同玻璃样品进行测试,记录测试结果。
通过对比不同样品的硬度值,分析不同类型玻璃的硬度特点和相对优劣。
2. 脆性测试将不同玻璃样品置于固定高度,重复落下一个固定质量的钢球,记录玻璃样品破裂的高度。
通过比较不同样品的破裂高度,评估不同类型玻璃的脆性表现。
3. 热稳定性测试将不同玻璃样品置于热源附近,使用光照度计测量玻璃表面的温度变化。
通过记录不同时间间隔下玻璃表面温度的变化情况,分析不同类型玻璃的热稳定性特征。
4. 光学性能测试在光照条件下,使用显微镜观察不同玻璃样品的透光性、折射率和颜色等特性。
通过观察和比较不同玻璃样品的光学性能,分析不同类型玻璃的优势和劣势。
5. 化学稳定性测试将不同玻璃样品置于不同化学试剂中,记录样品的表面变化和重量变化。
通过比较不同玻璃样品在不同化学试剂中的表现,评估不同类型玻璃的化学稳定性。
实验结果1. 硬度测试结果玻璃样品硬度值A型玻璃8B型玻璃 6C型玻璃92. 脆性测试结果玻璃样品破裂高度A型玻璃 1.2mB型玻璃0.8mC型玻璃 1.5m3. 热稳定性测试结果玻璃样品温度变化()-A型玻璃 3B型玻璃 6C型玻璃 24. 光学性能测试结果玻璃样品透光性折射率颜色A型玻璃高 1.5 透明B型玻璃中 1.6 白色C型玻璃低 1.4 绿色5. 化学稳定性测试结果玻璃样品表面变化重量变化-A型玻璃无0.2gB型玻璃微小氧化斑点0.1gC型玻璃明显腐蚀0.5g分析与讨论根据实验结果,对不同类型玻璃的五性进行分析和比较。
通过硬度测试,发现A型玻璃具有最高的硬度值,因而具备较强的耐磨性;而B 型玻璃相对较低的硬度值表明其易受磨损;C型玻璃的硬度值最高,可用于制作较耐磨损的产品。
夹砂玻璃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夹砂玻璃的制作原理和工艺流程。
2. 掌握夹砂玻璃的性能特点及其应用领域。
3. 通过实验验证夹砂玻璃的强度、耐热性和透光性等性能。
二、实验原理夹砂玻璃是一种在玻璃表面形成一层均匀的砂粒层,从而具有特殊性能的玻璃材料。
其制作原理是在玻璃表面涂覆一层特殊的胶粘剂,然后将砂粒均匀撒在胶粘剂上,经过加热固化后,形成一层坚固的砂粒层。
夹砂玻璃具有良好的强度、耐热性和透光性,广泛应用于建筑、家具、装饰等领域。
三、实验材料与设备1. 实验材料:平板玻璃、胶粘剂、砂粒、清洗剂等。
2. 实验设备:玻璃加工设备、加热设备、清洗设备等。
四、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将平板玻璃清洗干净,确保表面无油污、灰尘等杂质。
2. 涂覆胶粘剂:将胶粘剂均匀涂覆在平板玻璃表面,厚度适中。
3. 撒砂粒:将砂粒均匀撒在胶粘剂上,注意不要重叠或堆积。
4. 固化:将涂覆胶粘剂和砂粒的玻璃放入加热设备中,按照规定的温度和时间进行固化。
5. 冷却:固化后的玻璃自然冷却至室温。
6. 清洗:将冷却后的玻璃放入清洗设备中,用清洗剂清洗干净。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强度测试:将夹砂玻璃样品进行强度测试,结果显示其抗折强度和抗压强度均达到国家标准要求。
2. 耐热性测试:将夹砂玻璃样品在高温下进行耐热性测试,结果显示其耐热性良好,无裂纹、变形等现象。
3. 透光性测试:将夹砂玻璃样品进行透光性测试,结果显示其透光性达到国家标准要求。
4. 应用性能测试:将夹砂玻璃样品应用于实际工程中,如建筑门窗、家具装饰等,结果显示其性能稳定,使用寿命长。
六、实验结论1. 夹砂玻璃具有良好的强度、耐热性和透光性,符合国家标准要求。
2. 夹砂玻璃在建筑、家具、装饰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3. 通过本次实验,掌握了夹砂玻璃的制作原理和工艺流程,为实际生产提供了技术支持。
七、实验建议1. 优化胶粘剂配方,提高夹砂玻璃的强度和耐热性。
2. 研究新型砂粒材料,提高夹砂玻璃的透光性和装饰效果。
单项玻璃鉴别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一系列物理和化学性质的测试,对不同类型的玻璃进行鉴别,加深对玻璃物理和化学特性的理解,并掌握基本的玻璃鉴别方法。
二、实验原理玻璃是一种非晶态无机非金属材料,其物理和化学性质因成分和制备工艺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本实验通过观察玻璃的密度、硬度、折射率、热膨胀系数等物理性质,以及与酸、碱等化学试剂的反应,来鉴别不同类型的玻璃。
三、实验材料1. 实验器材:电子天平、硬度计、折射仪、热膨胀仪、滴定管、烧杯、试管等。
2. 实验样品:不同类型的玻璃样品(如普通玻璃、钢化玻璃、玻璃纤维、石英玻璃等)。
四、实验步骤1. 密度测定- 使用电子天平分别称量不同玻璃样品的质量。
- 使用量筒分别测量样品的体积。
- 计算样品的密度(密度 = 质量 / 体积)。
2. 硬度测试- 使用硬度计对不同玻璃样品进行硬度测试。
- 记录不同样品的硬度值。
3. 折射率测定- 使用折射仪测定不同玻璃样品的折射率。
- 记录不同样品的折射率值。
4. 热膨胀系数测定- 使用热膨胀仪测定不同玻璃样品的热膨胀系数。
- 记录不同样品的热膨胀系数。
5. 化学性质测试- 将不同玻璃样品分别放入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盐酸或稀硫酸。
- 观察样品与酸的反应情况,记录是否有气泡产生、颜色变化等。
- 将样品放入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 观察样品与碱的反应情况,记录是否有沉淀产生、颜色变化等。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密度测定结果- 普通玻璃的密度约为2.5 g/cm³。
- 钢化玻璃的密度略高于普通玻璃,约为2.6 g/cm³。
- 玻璃纤维的密度较低,约为1.8 g/cm³。
- 石英玻璃的密度最高,约为2.6 g/cm³。
2. 硬度测试结果- 普通玻璃的硬度约为5.5。
- 钢化玻璃的硬度约为7。
- 玻璃纤维的硬度约为6.5。
- 石英玻璃的硬度约为7。
3. 折射率测定结果- 普通玻璃的折射率约为1.5。
玻璃重融实验报告

玻璃重融实验报告实验目的通过玻璃重融实验,了解玻璃的重融过程以及其在环境保护和资源循环利用方面的应用。
实验原理玻璃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建筑、包装、仪器仪表等领域的材料。
在正常情况下,玻璃在高温下可以熔化成液体,然后通过冷却和凝固过程形成固体。
然而,由于玻璃的特殊性质,我们可以通过一定的条件和方法,将废弃的玻璃制品进行再次加热和熔化,使其重新变成玻璃原料,用于制造新的玻璃制品。
玻璃重融的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收集废弃玻璃制品,如废瓶、碎玻璃等。
2. 清洗和分类处理废弃玻璃制品,去除杂质和附着物,确保纯净度。
3. 将清洗后的玻璃制品放入熔窑中,提高温度,使其熔化成液体。
4. 控制熔融玻璃的温度和时间,以达到适合制作玻璃制品的要求。
5. 对熔融玻璃进行冷却和凝固,形成新的玻璃制品。
6. 对新制成的玻璃制品进行质量检测和包装。
实验步骤1. 收集废弃玻璃制品,如废瓶、碎玻璃等,并进行分类处理。
2. 将废弃玻璃制品放入清洗槽中,使用适当的清洗剂和工具进行清洗,去除附着物和污垢。
3. 将清洗后的玻璃制品晾干并进行分类,按照颜色、种类等进行分组。
4. 预热熔窑,并调整温度到适当的水平(通常为1450)。
5. 将清洗后的玻璃制品小心地放入熔窑中,确保不产生碰撞和损坏。
6. 控制熔融玻璃的温度和时间,根据所需的玻璃制品要求进行调整。
7. 当玻璃完全熔化后,调整熔窑的温度和冷却速度,使熔融玻璃逐渐冷却和凝固。
8. 当玻璃完全凝固后,从熔窑中取出新制成的玻璃制品。
9. 对新制成的玻璃制品进行质量检测,包括外观、尺寸、强度等方面。
10. 进行玻璃制品的包装,确保安全运输和储存。
实验结果经过玻璃重融实验,我们成功将废弃的玻璃制品重新加热和熔化,形成了新的玻璃制品。
通过质量检测,我们发现新制成的玻璃制品的质量符合相关标准,可以正常使用。
实验分析玻璃重融可以有效地解决废弃玻璃的处理问题并减少资源浪费。
废弃玻璃制品经过重融后可以重新变成玻璃原料,用于制造新的玻璃制品。
有机玻璃实验报告

有机玻璃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合成有机玻璃,并对其物理性质及应用进行测试,以了解有机玻璃的特点和用途。
实验原理有机玻璃是一种无色透明的材料,主要成分是甲基甲酸酯等聚合物。
它具有多种优良特性,如透光性好、耐热性高、机械强度大等。
有机玻璃可通过聚合反应合成,并通过特定的工艺加工成各种形状。
实验步骤1. 预处理:将适量的甲基甲酸酯放入宽口烧瓶中,并加入适量的过硫酸铵作为引发剂。
2. 反应:将烧瓶置于温水浴中,调节水温为60摄氏度,保持30分钟,使甲基甲酸酯发生聚合反应。
3. 形状塑造:将反应得到的有机玻璃糊状物倒入预先准备好的模具中,并用特定工具塑形。
4. 固化:将模具连同糊状物放入烘箱中,以80摄氏度的温度固化2小时,使有机玻璃完全凝固。
5. 取样:将固化好的有机玻璃取出,并根据需求切割成小块。
实验结果经过实验步骤得到的有机玻璃样品具有以下物理性质:1. 透光性好:经实验证明,有机玻璃样品在可见光波段内的透光率高达90%以上。
2. 耐热性高:有机玻璃样品在温度为100摄氏度时仍能保持完好无损。
3. 机械强度大:有机玻璃样品的抗拉强度为100MPa以上,具有较高的耐压性。
4. 耐化学腐蚀性能好:有机玻璃样品在大部分酸、碱溶液中都能保持稳定性。
5. 安全性高:有机玻璃样品不含铅、汞等有害物质,在环保方面具有优势。
实验讨论通过上述实验结果可得知,有机玻璃具有多种优点,如透明度高、耐热性好、机械强度大等。
因此,有机玻璃被广泛应用于医疗器械、装饰材料、光学仪器等领域。
然而,有机玻璃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首先,有机玻璃相对较脆,容易发生破裂;其次,有机玻璃的价格较高,制造工艺相对复杂。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综合考虑材料的优势与局限性。
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合成了一种有机玻璃样品,并测试了其物理性质。
实验结果表明,有机玻璃具有诸多优点,可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然而,也需要注意有机玻璃的脆性和价格较高的问题。
玻璃制作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玻璃的成分和性质;2. 掌握玻璃的熔制方法;3. 学习玻璃制品的制作工艺;4. 提高动手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实验原理玻璃是一种非晶态的固体,主要由硅酸盐、硼酸盐、碳酸盐等化合物组成。
在高温下,这些化合物熔融后,通过冷却和固化形成玻璃。
玻璃具有良好的透明度、硬度、耐热性等特性,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
三、实验器材1. 玻璃熔炉;2. 玻璃棒;3. 玻璃模具;4. 玻璃原料(如:石英砂、硼砂、碳酸钠等);5. 搅拌棒;6. 防护眼镜;7. 实验记录本。
四、实验步骤1. 玻璃熔制(1)称取适量的玻璃原料,放入玻璃熔炉中;(2)点燃熔炉,调节温度至约1500℃;(3)用玻璃棒搅拌熔融的玻璃,使其充分混合均匀;(4)观察玻璃熔融状态,当熔融的玻璃呈清澈透明时,表示玻璃已熔制完成。
2. 玻璃成型(1)将熔融的玻璃倒入玻璃模具中;(2)用玻璃棒轻轻搅拌,使玻璃在模具中均匀分布;(3)待玻璃冷却固化后,取出玻璃制品。
3. 玻璃制品的加工(1)用磨砂纸对玻璃制品表面进行打磨,去除气泡和杂质;(2)用抛光膏对玻璃制品进行抛光,提高其透明度和光泽度;(3)根据需要,对玻璃制品进行切割、雕刻等加工。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制作出玻璃制品,并对其进行了加工。
实验过程中,我们掌握了玻璃的熔制方法、成型工艺和加工技术。
2. 实验分析(1)玻璃熔制过程中,温度的控制至关重要。
过高或过低的温度都会影响玻璃的熔融质量和成型效果;(2)玻璃成型过程中,玻璃的流动性和冷却速度会影响制品的形状和尺寸。
因此,要合理选择模具和冷却条件;(3)玻璃制品的加工过程中,磨砂、抛光等工艺对制品的外观和质量有很大影响。
要掌握合适的加工参数,以达到理想的加工效果。
六、实验总结本次玻璃制作实验,使我们了解了玻璃的成分、性质和制作工艺。
通过实验,我们掌握了玻璃熔制、成型和加工的基本技能,提高了动手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燃烧窗户玻璃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观察窗户玻璃在燃烧过程中的变化。
2. 探究窗户玻璃燃烧的特性及其影响因素。
3. 分析窗户玻璃燃烧过程中的热量传递。
二、实验原理窗户玻璃主要成分为硅酸盐,具有较高的熔点。
当窗户玻璃受到高温作用时,会发生熔融、软化、膨胀、燃烧等现象。
本实验通过观察窗户玻璃在燃烧过程中的变化,分析其燃烧特性。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窗户玻璃、酒精灯、石棉网、镊子、温度计、计时器、酒精、蒸馏水、硫酸铜、硫酸锌等。
2. 实验仪器:实验台、铁架台、铁夹、试管、烧杯、漏斗、蒸发皿、三角瓶、酒精灯等。
四、实验步骤1. 将窗户玻璃切成一定尺寸的样品,用镊子夹取样品,放在石棉网上。
2. 点燃酒精灯,将火焰调至微弱,将窗户玻璃样品置于火焰上方,观察燃烧现象。
3. 记录燃烧过程中的温度变化,观察样品熔融、软化、膨胀等现象。
4. 当窗户玻璃样品燃烧完毕后,关闭酒精灯,等待样品冷却。
5. 将燃烧后的窗户玻璃样品放入烧杯中,加入蒸馏水,观察样品在水中溶解情况。
6. 用硫酸铜、硫酸锌等化学试剂检测窗户玻璃样品中的成分变化。
五、实验现象1. 窗户玻璃样品在火焰上方燃烧时,先发生熔融,随后软化、膨胀。
2. 燃烧过程中,窗户玻璃样品表面出现气泡,部分样品表面出现裂纹。
3. 燃烧后的窗户玻璃样品在水中溶解,溶液呈淡蓝色。
4. 化学试剂检测结果显示,窗户玻璃样品中硅酸盐成分发生变化。
六、实验数据与分析1. 温度变化:在燃烧过程中,窗户玻璃样品温度逐渐升高,最终达到熔点,发生熔融、软化、膨胀等现象。
2. 热量传递:窗户玻璃样品在燃烧过程中,热量从火焰传递至样品,使其温度升高,最终发生燃烧。
3. 成分变化:窗户玻璃样品在燃烧过程中,硅酸盐成分发生变化,部分成分溶解于水中,溶液呈淡蓝色。
七、实验结论1. 窗户玻璃在燃烧过程中,先发生熔融、软化、膨胀等现象,最终燃烧完毕。
2. 燃烧过程中的热量传递对窗户玻璃的燃烧特性有重要影响。
3. 燃烧后的窗户玻璃样品中硅酸盐成分发生变化,部分成分溶解于水中。
测试玻璃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通过实验,掌握插针法测定玻璃折射率的原理和方法。
2. 了解光发生折射时入射角和折射角的确定方法。
3. 培养实验操作技能,提高对光学原理的理解。
二、实验原理当光线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由于两种介质的光速不同,光线会发生折射。
折射率是描述光线折射程度的一个物理量,定义为光线在真空中的速度与在介质中的速度之比。
本实验采用插针法测定玻璃的折射率。
通过观察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确定入射角和折射角,进而计算出玻璃的折射率。
三、实验器材1. 白纸2. 图钉3. 大头针4. 直尺5. 铅笔6. 量角器7. 平木板8. 长方形玻璃砖四、实验步骤1. 将白纸用图钉按在绘图板上。
2. 在白纸上画出一条直线aa'作为界面(线),过aa'上的一点O画出界面的法线NN',并画一条线段AO作为入射光线。
3. 把长方形玻璃砖放在白纸上,使它的长边跟aa'对齐,画出玻璃砖的另一边NN'。
4. 在直线AO上竖直插上两枚大头针P1、P2,透过玻璃砖观察大头针P1、P2的像,调整视线方向,直到P2档住P1的像。
再在观察的这一侧插两枚大头针P3、P4,使P3档住P1、P2的像,P4档住P3及P1、P2的像,记下P3、P4的位置。
5. 移去大头针和玻璃砖,过P3、P4所在处作直线O'B,与bb'交于O',直线O'B就代表了沿AO方向入射的光线通过玻璃砖后的传播方向。
6. 连接OO',测量入射角aAON和折射角bO'N。
7. 根据折射定律,计算玻璃的折射率。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通过实验,测量出入射角aAON为30°,折射角bO'N为20°。
2. 根据折射定律,计算玻璃的折射率:n = sin(aAON) / sin(bO'N) = sin(30°) / sin(20°) ≈ 1.7323. 对比实验结果与理论值,实验测得的玻璃折射率约为1.732,与理论值较为接近。
制备玻璃的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玻璃的制备过程及其原理。
2. 掌握玻璃熔制、成型、退火等基本工艺。
3. 学习玻璃的化学成分对其性能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玻璃是一种非晶态固体,主要由硅酸盐、氧化物等组成。
制备玻璃的基本原理是:将原料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在高温下熔融,然后通过成型、退火等工艺制成各种玻璃制品。
三、实验材料1. 原料:石英砂、石灰石、长石、纯碱等。
2. 设备:高温熔炉、成型模具、退火炉、实验台等。
3. 仪器:天平、温度计、秒表等。
四、实验步骤1. 配制玻璃原料:按照实验配方,准确称取石英砂、石灰石、长石、纯碱等原料。
2. 熔制玻璃:将称量好的原料放入高温熔炉中,加热至熔融状态。
熔融温度一般为1500℃左右。
3. 成型:将熔融的玻璃液倒入成型模具中,冷却凝固后取出玻璃制品。
4. 退火:将成型后的玻璃制品放入退火炉中,逐渐升温至一定温度(如500℃左右),保持一段时间,然后缓慢降温至室温。
5. 实验数据处理:记录实验过程中各阶段的温度、时间等数据,分析玻璃的制备过程。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1)玻璃熔融温度:实验中玻璃熔融温度为1500℃左右。
(2)玻璃制品外观:制备的玻璃制品表面光滑,无气泡、裂纹等缺陷。
(3)退火温度:实验中退火温度为500℃左右。
2. 结果分析(1)玻璃熔融温度:玻璃熔融温度取决于原料的化学成分和熔融过程。
实验中,采用高温熔炉,确保玻璃熔融充分。
(2)玻璃制品外观:玻璃制品外观质量与原料质量、熔制工艺、成型模具等因素有关。
本实验中,通过严格控制原料质量和熔制工艺,制备的玻璃制品外观质量较好。
(3)退火温度:退火温度对玻璃制品的性能有重要影响。
实验中,退火温度为500℃左右,有利于消除玻璃制品的内应力,提高其机械强度。
六、实验结论1. 通过本实验,掌握了玻璃的制备过程及其原理。
2. 掌握了玻璃熔制、成型、退火等基本工艺。
3. 玻璃的化学成分对其性能有重要影响,本实验中通过调整原料比例,制备了性能较好的玻璃制品。
玻璃工作实验报告范文(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玻璃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 掌握玻璃的制作工艺和加工方法。
3. 学习玻璃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二、实验原理玻璃是一种非晶态固体,主要由硅酸盐类化合物组成。
在高温下,硅酸盐类化合物熔融,经过冷却和固化形成玻璃。
玻璃具有优良的透明度、硬度和化学稳定性,广泛应用于建筑、电子、光学等领域。
三、实验器材1. 玻璃原料:石英砂、石灰石、纯碱等。
2. 熔炉:电炉、燃气炉等。
3. 玻璃加工设备:玻璃切割机、磨边机、抛光机等。
4. 其他:玻璃模具、冷却水池、热电偶等。
四、实验步骤1. 玻璃熔制(1)将石英砂、石灰石、纯碱等原料按照一定比例混合,放入熔炉中。
(2)开启熔炉,升温至约1500℃,使原料熔融。
(3)维持高温,使熔融的原料充分反应,形成均匀的玻璃液。
(4)将玻璃液倒入模具中,进行初步成型。
2. 玻璃加工(1)切割:将成型的玻璃板放入玻璃切割机中,按照设计尺寸进行切割。
(2)磨边:将切割好的玻璃板放入磨边机中,进行磨边处理。
(3)抛光:将磨边后的玻璃板放入抛光机中,进行抛光处理。
(4)清洗:将抛光后的玻璃板放入清洗池中,进行清洗。
3. 玻璃制品检测(1)检测玻璃的物理性质:透明度、硬度、化学稳定性等。
(2)检测玻璃制品的尺寸和形状。
(3)检测玻璃制品的表面质量。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玻璃熔制实验过程中,玻璃原料在高温下熔融,形成均匀的玻璃液。
通过控制熔炉温度和原料比例,可以制备出不同成分和性质的玻璃。
2. 玻璃加工实验中,通过切割、磨边、抛光等加工方法,将玻璃板加工成所需尺寸和形状。
加工过程中,要确保玻璃制品的表面质量,避免出现划痕、气泡等缺陷。
3. 玻璃制品检测实验结果显示,玻璃制品具有良好的透明度、硬度和化学稳定性。
尺寸和形状符合设计要求,表面质量良好。
六、实验结论1. 玻璃是一种非晶态固体,具有优良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2. 玻璃的制作工艺主要包括熔制、加工和检测等环节。
关于玻璃的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玻璃折射率的物理概念和测量方法;2. 掌握使用插针法测定玻璃折射率的实验步骤;3. 通过实验验证折射定律,加深对光学原理的理解。
二、实验原理当光线从一种介质(如空气)进入另一种介质(如玻璃)时,光线会发生折射现象。
根据斯涅尔定律,入射角和折射角之间存在以下关系:n1 sin(θ1) = n2 sin(θ2)其中,n1和n2分别为两种介质的折射率,θ1和θ2分别为入射角和折射角。
在本实验中,光线从空气进入玻璃,因此n1为空气的折射率(近似为1),n2为玻璃的折射率。
三、实验器材1. 白纸2. 图钉3. 大头针4. 直尺5. 铅笔6. 量角器7. 平木板8. 长方形玻璃砖四、实验步骤1. 将白纸用图钉按在绘图板上,画出一条直线作为界面,并过直线上的某一点画出界面的法线。
2. 在白纸上画出一条线段作为入射光线,过入射光线的起点和终点分别插入两枚大头针P1和P2。
3. 把长方形玻璃砖放在白纸上,使其长边与界面对齐,画出玻璃砖的另一边。
4. 将大头针P1和P2通过玻璃砖观察,调整视线方向,直到P2档住P1的像。
5. 在观察的这一侧插入两枚大头针P3和P4,使P3档住P1和P2的像,P4档住P3及P1、P2的像,记录P3和P4的位置。
6. 移去大头针和玻璃砖,过P3和P4所在处作直线O'B,与bb'交于O',直线O'B 代表入射光线通过玻璃砖后的传播方向。
7. 连接OO',测量入射角aAON和折射角bBON。
8. 根据斯涅尔定律计算玻璃的折射率。
五、实验数据及结果1. 入射角aAON = 30°2. 折射角bBON = 20°3. 玻璃的折射率n = n2 = sin(bBON) / sin(aAON) ≈ 1.5六、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测量了玻璃的折射率,并验证了斯涅尔定律。
实验结果表明,玻璃的折射率约为1.5,与实际值相符。
玻璃实验报告

玻璃实验报告实验报告:玻璃的特性与应用引言:玻璃是一种常见且重要的材料,具有透明、硬度高、耐腐蚀等特点,在各种工业和日常生活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本实验旨在探究玻璃的特性及其应用,了解其独特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成分。
一、实验材料与仪器本实验所用材料包括玻璃管、玻璃杯、玻璃棒等。
实验仪器包括显微镜、电子天平、热敏电阻温度计等。
二、玻璃的物理性质1. 透明性:玻璃具有良好的透明性,能够传递光线,使人眼能够看到背后的物体。
2. 硬度:玻璃在摩氏硬度试验中得分高,其硬度仅次于钻石,属于硬质物质。
3. 抗拉强度:玻璃具有较高的抗拉强度,能够抵抗一定的外力作用,不易变形或破碎。
4. 导热性:玻璃的导热系数较低,因此可以用作保温和隔热材料。
5. 导电性:玻璃是一种绝缘材料,不导电。
三、玻璃的化学成分玻璃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SiO2),其含量通常为70%以上。
除了二氧化硅,玻璃还含有一些助熔剂和变性剂,如钠氧化物(Na2O)、钙氧化物(CaO)等。
四、玻璃的应用1. 建筑领域:玻璃常用于建筑中的窗户、玻璃幕墙等,能够增加采光度和景观视野。
2. 医疗领域:玻璃被用于制作试管、药瓶等医疗器械,因为它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
3. 光学仪器:许多光学仪器,如显微镜、望远镜、眼镜等都使用玻璃镜片,以使图像更加清晰可见。
4. 化学实验室:玻璃容器常被应用于化学实验室,用于储存、混合和加热各种试剂。
5. 食品包装:玻璃制品如瓶罐、饭盒等在食品包装中广泛应用,能够保持食品的新鲜度和口感。
6. 电子产业:玻璃的绝缘性质使其成为电子产业中的重要材料,如液晶显示器、太阳能电池板等。
结论:本实验研究了玻璃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成分,探究了其在建筑、医疗、光学、化学实验室、食品包装和电子产业等领域的广泛应用。
玻璃作为一种重要材料,其独特的特性使其在现代社会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实验结果对进一步了解和利用玻璃具有重要的学术和实际意义。
化学玻璃实验报告总结

化学玻璃实验报告总结
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目的是通过制备和观察化学玻璃,加深对化学原理的理解,并探究化学玻璃在实验室中的应用。
实验步骤:首先,我们按照实验指导书的要求准备好所需的试剂和器材。
接下来,我们按照实验步骤依次将试剂加入试管中,搅拌均匀,然后将试管放入炉子中进行加热处理。
在加热过程中,我们密切观察试管中的颜色变化和形态变化。
实验结果:经过实验,我们成功制备和观察到了化学玻璃。
在加热过程中,试管中的试剂发生了化学反应,产生了颜色变化和形态变化。
通过实验,我们观察到了不同试剂在不同温度下的反应情况。
实验讨论: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发现具体的实验条件(如温度和试剂浓度等)会对化学玻璃的制备和观察结果产生较大的影响。
此外,我们还注意到不同试剂之间的相互作用情况,以及加热过程中试管的颜色变化与反应进行的关系。
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化学玻璃的制备和观察过程。
化学玻璃作为一种重要的实验工具,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能够帮助实验人员进行实验操作和观察。
同时,我们也了解到化学玻璃的制备和观察需要严格控制实验条件,以确保实验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总体而言,本次实验使我们更加熟悉了化学玻璃的制备和观察方法,并加深了对实验操作和化学原理的理解。
通过不断的实
践和探索,我们相信化学玻璃的应用前景将会更加广阔,并为科研工作提供更多可能性。
玻璃检验个人总结

玻璃检验个人总结引言作为玻璃生产行业的从业者,玻璃检验是我们日常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通过对玻璃产品进行合格与否的判断,确保产品质量,提供给客户优质的玻璃产品。
由于玻璃的特殊性质以及广泛的应用领域,玻璃检验的准确性和细致程度要求较高。
在这篇文档中,我将分享我在玻璃检验方面的个人总结和经验。
玻璃检验的目的和重要性玻璃检验的主要目的是确认玻璃产品是否符合相关的标准和要求。
合格的玻璃产品具有均匀的厚度、无明显的瑕疵和缺陷,以及良好的光学性能。
通过玻璃检验,可以及时发现并排除不合格产品,确保出厂产品的质量。
玻璃产品广泛应用于建筑、家居、汽车、电子等各个领域,其质量对于安全性和使用寿命至关重要。
不合格的玻璃产品可能存在裂纹、双层、气泡等问题,如果未能及时发现和处理可能会引发严重后果。
因此,玻璃检验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玻璃检验的方法和工具目视检查目视检查是玻璃检验中最基本也是最常用的方法。
通过人眼观察玻璃表面和边缘,检查是否存在明显的瑕疵和缺陷。
常见的瑕疵包括气泡、裂纹、划痕等。
目视检查需要在恰当的光线条件下进行,并且需要经验丰富的检验人员来判断。
光学仪器检测光学仪器检测是一种更精确和科学的玻璃检验方法。
常用的光学仪器包括显微镜、拉曼光谱仪、激光干涉仪等。
这些仪器可以帮助检测人员观察到更微小的缺陷和瑕疵,提高检测的准确性。
特殊试验除了目视检查和光学仪器检测外,还有一些特殊试验可以用于玻璃检验。
例如,可通过温度差试验来检测玻璃的热稳定性,通过化学测试来检测玻璃的成分和含量等。
这些特殊试验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如特殊用途的玻璃产品,或者对玻璃的某些特性有更严格要求时,是必要的。
玻璃检验的步骤和注意事项步骤1.准备工作:确保检验工作区域清洁整齐,所需要的仪器和工具准备齐全。
2.目视检查:在适当的光线下,仔细观察玻璃表面和边缘,寻找可能存在的瑕疵和缺陷。
3.光学仪器检测:根据需要使用适当的光学仪器,观察玻璃的微小缺陷和特征。
玻璃载片实验总结

玻璃载片实验总结引言玻璃载片实验是生物学研究中常见的实验方法之一,它用于制备和固定细胞、组织等生物样品,以便进行显微观察和分析。
本文总结了在玻璃载片实验过程中的操作步骤、注意事项以及实验结果的分析。
实验步骤1.准备玻璃载片–清洗玻璃载片:使用去离子水和洗涤剂,将玻璃载片浸泡、清洗干净,并用纸巾擦干表面水分。
–空气干燥:将清洗后的玻璃载片放置在洁净的玻璃板上,让其自然空气干燥。
2.样本固定–取得生物样品:从细胞培养物中或活体组织中获取需要固定的样本。
–固定液处理:将样本浸泡在4%的Paraformaldehyde(PFA)固定液中,一般固定时间为15-30分钟。
–清洗样本:将样本从固定液中取出,用PBS缓冲液对样本进行3次5分钟的洗涤,以去除固定液中的残留物质。
3.制备载片–加载样本:将洗净的样本放在玻璃载片上,可以使用显微针或移液器小心地将样品滴在载片表面上。
–平均分布:使用显微针小心地将液滴在载片表面平均分布,避免出现过多或不均匀的样本。
–干燥载片:将载片放置于洁净的环境中自然干燥,避免外界污染。
4.染色–选择染色剂:根据需要选择适合的染色剂,如荧光染料或组织染色剂。
–加入染色液:将染色液滴在载片上,避免溢出或滴到载片的边缘。
–反应时间:根据染色剂的要求,在适当的温度和时间下进行染色反应。
–洗净载片:使用PBS缓冲液对载片进行3次5分钟的洗涤,以去除未结合的染色剂。
5.封片–制备封片溶液:在合适的比例下,将聚丙烯酸盐或类似物溶解在有机溶剂中制成封片溶液。
–加入封片剂:将封片溶液滴在载片上,使其覆盖整个载片表面。
–放置载片:将载片放置在平板或覆盖玻片上,静置一段时间以完成封片过程。
实验注意事项•操作环境:实验中应确保操作环境干净、无尘,以避免样品污染。
•样本处理:在固定样本前,应将样本处理至活性状态,以确保实验结果准确。
•实验仪器:使用前应检查和确保实验仪器的正常工作状态,避免实验过程中出现故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玻璃综合性设计实验——实验总结报告湖蓝色玻璃材料的制备及性能测定
班级:无非0901
姓名:班硕、林世泽、姜雪涛、侯喜财、陈洪辉
指导老师:***
日期:2012年12月14日
沈阳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一、实验原料、仪器、设备
原料:碳酸钠(Na2CO3);硼酸(H3BO3);氧化铜(CuO);
设备:SSG-12-16C电阻炉、SM-2.8-12马弗炉、天平、切割机、小电炉、G2X-9146MBE数显鼓风干燥箱、2A系列密度天平、分光光度计;
仪器:研钵、筛子、白纸、瓷质坩埚(20ml、50ml)、坩埚钳、石棉手套、护目镜、加料勺、成型模具、样品袋、砂纸(100目、360目)、烧杯、抛光介质(铁粉)、滴定瓶(25ml)。
二、实验方案
本实验为Na2O-B2O3二元系统,设计不同的Na20/B2O3(结合硼反常现象观察不同含量的Na20对玻璃的真密度、表观密度的影响),得表:
表1 mol%
根据不同含量的着色剂,以1#、2#组分为基础,添加不同含量的氧化铜(用以观察不同含量的着色剂对玻璃透光率的影响),得表:
表2 mol%
三、配方计算
以熔制100g玻璃为基准,1#的配方计算过程如下:
将1#中组分的摩尔分数转换为质量分数(B2O3相对分子质量为70,Na2O为62);
m:B2O3—84X70=5880g;
m:Na2O—16X62=992g;
∑:5880+992=6872g;
质量分数:w(Na 2O)—9926872X 100%=14.44%
w(B 2O 3)—58806872
X100%=85.56% B 2O 3由硼酸引入(H 3BO 3),Na 20由NaCO 3引入;
需要硼酸的质量为:85.56%X100X 2X 6270=151.56g;
需要碳酸钠的质量为:14.44%X100X
10662=24.69g;
∑:151.56+24.69=176.25g
以相同的计算过程计算2#、3#、4#、5#、6#,得其原料质量如表:
表3 g
四、玻璃的熔制
1、玻璃配合料的制备
由表3所计算的配方,将所用的各原料按照一定比列称量、混合,具体步骤如下:
①将以准备好的硼酸和碳酸钠按照测量的顺序放在天平旁待测。
②校准天平,要求精确到0.01g ,同时准备好配合料研磨所需要的器具,研钵、白纸、研磨棒。
③依照表3计算的原料质量进行准确称取,称量后放在白纸上并做上标记。
④将称量好的原料倒入研钵中,进行充分的研磨,搅拌均匀。
2、玻璃的熔制、成型、退火
Na 2O-B 2O 3二元系统玻璃的熔制温度在650~800℃,坩埚炉设置程序为1000℃将混合好的各组原料分别加入到50ml 的瓷质坩埚中,在1000℃时放入坩埚炉.间隔5min 加料一次,共加料3次,在1000℃保温10min, 10min 后取出倒入以预热的模具中,稍许,放入450℃的马弗炉中进行退火处理,退火30min.
工艺制度如图:
图1
3、玻璃试样的制备
本实验共测了三种不同性质,分别为表观密度、真密度、光谱。
①针对表征密度,将实验过程中的部分废品,如不成形的小块儿进行测量,
所以不需要加工。
②真密度的测量,用滴定瓶和水浴的方法操作,将以标记的样品进行研磨,
并过6目的筛子,将玻璃试样砸碎并研磨成细小颗粒。
③光谱的测定要求较高,研磨成宽X长为14X35mm的玻璃样,由于厚度太薄,
不好操作,遂厚度未处理,然后再研磨机上进行研磨,分别用100目、360目研磨,研磨之后再抛光机上进行抛光(抛光采用毛毡材质的抛光盘和铁
粉作为介质),将处理好的样品保留,待测。
五、玻璃的性能测试
⑴、表观密度(本实验采用2A系列密度天平)
①1#、2#、3#的样品准备,用酒精擦洗,烘干待用。
(1#、2#、3#各三
个样品)。
②本实验采用的是真密度天平,实验开始前组装设备,并进行预热处理。
③将实验设备中的烧杯装满水放置在设备底座上,组装好仪器,小托盘和漏网装置好。
④调整模式,出现solid-1,待出现0.000g 时,将待测样品放置在测量托盘上,稳定后置零,再次显示solid-2,当出现0.000g 时,将托盘上的样品小心的取下并放在没在水中的漏网上,屏幕将显示solid-3,待稳定后,将出现一个非零数据,记录该数据。
⑤每个组分有三个样品,分别测量即每个样品测量三次,取平均数。
⑥将测量好的数据记录在表。
表4
(2)真密度(本实验采用G2X-9146MBE 鼓风烘干机、电炉、分析天平)
① 将1#、2#、3#样品各一份砸碎,研磨,并过6目的筛子,用纸包包好。
② 三份基础玻璃颗粒在分析天平上称重(2g ),每份称取两份。
③ 将比重瓶(25ml )放在真空烘干箱中烘干,并将大烧杯盛满水在电炉上煮沸,
排除其中的气泡。
④ 待比重瓶烘干后,将2g 的各样品放在比重瓶中,并在分析天平上称量,记
录数据。
⑤ 将排完气的水(冷却以后)倒入装满样品的比重瓶中,并在电炉上排气,片
刻之后,待比重瓶中的试样排完气之后,放在室温下,冷却。
⑥ 冷却之后,将比重瓶放在分析天平上称量,记录数据。
⑦
将比重瓶洗净,在真空烘箱内烘干,取出后,往比重瓶中倒入排过气的水,
并在分析天平上称重,记录数据。
⑧ 数据处理
表5 g
——空瓶+水质量;
由公式:
对表格中的数据进行计算,得出下表:
表6
(3)光谱(本实验采用分光光度计)
① 在2#、4#、5#、7#样品中选择无缺陷,表观完好的样品,在研磨机
上研磨,分别用100目和360目的磨片研磨,研磨成 长X 宽为35X14mm
的片状,之后用铁粉在毛毡上进行抛光,抛光成表面光滑,无条纹。
② 打开分光光度计,对分光光度计进行预热20min 。
③ 用蘸有酒精的棉花擦洗样品表面,手持样品边缘,将其插入到暗盒内的
第二个卡槽内,将一起调整在测量光谱的模式下,将没有样品的卡槽推
至光路中,设定波长为380nm ,校准,调整,当“0”和“100%”位稳
定后,将第二个卡槽拉至光路中,屏幕显示数据即为相应波长下样品的
透光率。
④ 将波长范围定在380-760nm 间,每次测量波长的间隙为20nm,记录该组
数据。
⑤
整理列表。
表7
nm %
光谱图样:图2
图3
图4
六、实验结果讨论与分析
讨论与分析:
通过对实验熔制的玻璃进行的性能测试,得出以下结论:
①当基础玻璃的组分不同时,加入等量的铜离子是,颜色变化不太大,即影响
颜色变化的主要因素为铜离子的量的多少。
②密度实验结果讨论与分析:
由数据说明玻璃体的表观密度和真密度均随着钠离子含量的增加而增加,这与
硼反常现行有紧密的关系,玻璃中的氧三角体和氧四面体之间的量变引起玻璃
性质突变,当钠离子含量达到15%~16%时,桥氧离子平均数开始减小,比体
积达到最小值,密度将达到最大值,这与实验结果不符合,说明实验存在误差,而真密度要大于表观密度说明玻璃中存在气泡,说明熔制澄清阶段不是很好。
③光谱实验结果讨论与分析
在光谱试验中,针对铜离子的光谱图样和实验所测的光谱分析,实验所测的光
谱与铜离子着色的光谱基本吻合,随着波长的变大而逐渐减小,但吸收峰的位
置有所改变,相对铜离子的理论吸收峰范围发生蓝移,这与实验样品的厚度存
在极大地关系,误差较大,而实验样品中的2#与7#对比可以看出当玻璃中加入着色剂时透光率将变大,而且存在吸收峰;4#与7#对比可以看出当不同组
分的基础玻璃加入含量相同的着色剂时,透光率的发改变相同,吸收峰出现在
同样的位置,但是深浅不同,这与钠离子的含量相关;4#与5#对比可以看出,同组分的基础玻璃加入不同含量的着色剂时,将改变吸收峰的位置,当着色剂
的含量增加时,吸收峰发生蓝移,深度将变深。
七、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①测量光谱时,要求切成薄片,由于玻璃有少量裂纹,存在碎裂的危险,故只
是进行了打磨和抛光,厚度没有考虑,表面的抛光程度和研磨程度可能达不到
实验要求,存在误差。
②真密度的测定,要求为水浴排气,由于没有进行水浴条件,而在小电炉上手
动加热排气,对水的排气亦是如此,过筛过程中可能会漏掉一些样品或者掺入
新的杂质,对样品的纯度和含量有影响,对实验结果造成误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