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策略研究概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策略研究概述
中学生认知策略培养的研究课题组
姚吕英执笔
一、学习策略的概念界定
关于学习策略的概念,目前还没有一个统一的界定。
一些专门从事学习策略研究的心理学家,对学习策略的概念分别从学习需要的不同角度作了如下界定:杜菲认为:“学习策略是内隐的学习规则系统”。
奈斯比特和舒克史密斯认为:“学习策略是选择、整合、应用学习技巧的一套操作过程。
”丹塞雷认为:“学习策略是能够促进知识的获得和贮存、以及信息利用的一系列过程或步骤”。
他指出,学习策略应该包括两类相互联系的策略:主策略和辅策略。
主策略为具体地直接操作信息,即学习方法。
它包括:(1)理解——保持策略;(2)检索——应用策略。
辅策略则作用于个体,用来帮助学习者维持一种合适的内部心理定向,以保证主策略有效地使用。
它包括下列技能:(1)目标定向和时间筹划;(2)注意力分配,包括激活和维护积极的学习情绪的策略;(3)自我监控和诊断,其作用是引导学习者定期检查自己的学习情况,必要时调整自己的理解、注意和情绪,另外也包括控制和修正正在操作中的各种主策略。
凯尔比森认为:“学习策略是一系列学习过程,而不是简单的学习事件。
”梅耶认为:“学习策略是产、在学习过程中用以提高学习效率的任何活动。
”如:记忆术、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建立新知识内部联系、做笔记、在书上评注、画线等促进学习的一切活动。
琼斯、艾米伦和凯蒂姆斯认为:“学习策略是被用于编码、分析和提取信息的智力活动或思维步骤。
”里格尼认为:“学习策略是学生用于获取、保持和提取知识与作业的各种操作的程序。
”
我们分析一下上述各种学习策略概念的界定,可发现关于“什么是学习策略”的问题,在国外心理学界,大致有以下四种观点:
(1)梅耶、琼斯、艾米伦、凯蒂姆斯和里格尼等人,把学习策略看作是具体的学习方法或技能。
(2)奈斯比特、舒克史密斯、凯尔比森把学习策略看作是学习调节的控制技能。
(3)杜菲把学习策略看作是内隐的学习规则系统。
(4)丹塞雷把学习策略看作是学习方法和学习的调节与控制的有机统一体。
上述观点揭示了学习策略的如下特征(性质):
(1)学习策略是伴随着学习活动的展开而形成的;
(2)学习策略是帮助学习者学习方法和学习内容进行沟通的操作系统;
(3)个体的学习策略是随着学习者对学习目标期望和学习内容的难易程度的改变而发生变化。
学习策略的本质属性是对学习进行自我调节和控制。
对于上述四种并不完全相同的观点,我国有些学者认为,可以用“图式”把他们统一起来。
他们指出:从抽象意义上来讲,学习策略是一种“内隐的学习规则系统”。
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学习策略表现为“学习方法和学习的调节与控制的有机统一体”。
也就是说,学习策略是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为根据自身的学习状况、学习对象的难易和情境的不同而自觉调节和控制自身学习内容的时间、次序、步骤和方法的自我体验而进行的自我调节与监控,也就是所谓的元认知。
它是一种交各种具体的学习方法层次更高的对认知活动起指向性调节与控制的学习活动方式。
更确切地说,学习策略是便用学习方法的方法。
就学习策略促进学习过程的性质而言,我国有些学者认为,学习策略是学生在形成概念和知识结构过程中,如何运用各种认知过程及其不同的组合形式开展学习活动的技术和方法。
二、学习策略的构成
研究学习策略的构成,是近10多年来探索的重点之一。
对此,国内外不少研究者从不
同的角度对学习策略的构成作了研究。
奈斯比特和舒克史密斯认为,学习策略由以下因素构成:1.提问;2.计划;3.调控;4.审核;5矫正;6.自检。
丹塞雷等认为,构成学习策略的因素有:1.情绪;2.理解;3.回忆;4.检查;5.间述;6.复述。
以上学者是从狭义的学习过程来考察学习策略的结构,难免有一定的局限性。
温斯坦认为,学习策略构成因素包括:1.认知信息加工策略,如,精细加工策略;2.积极学习策略,如应试策略;3.辅助性策略,如处理焦虑;4.元认知策略,如监控新信息的获得。
迈克卡等人对学习策略的构成成分进行了总结。
他们认为,学习策略包括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学习资源管理策略三部分。
学习资源管理策略是辅助学生管理可用的环境和资源的策略,对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具有重要的作用。
成功的学生使用这些策略,帮助他们适应环境以及调节环境以适应自己的需要。
国内一些学者认为,学习过程是一项综合的心智活动过程,它是学生在主体意识下通过接受外界刺激(主要是“教”的影响及教影响下的“学”),经过复杂的信息加工过程,最终以编码的形式贮存和提取。
因此,探索学习策略的构成势必不能脱离教学指导、学习过程、学习结果和学习操作活动这四个因素,一定要把它们综合起来进行整体分析。
史耀芳等学者认为,构成学习策略的因素包括:1.注意集中;2.学习组织;3.联想策略;4.情境推理;5.反省思维;6.动机和情绪;7.计划和监控。
学习策略一般出现在学习活动中,但它决不是刻板地按以上顺序先后出现,而是以一种交叉形式表现的。
以上七种学习策略的构成因素,前五种因素是作为基本的学习策略体现在学习活动中,它直接对学习发生影响,后二种因素是作为辅助的策略因素反映在学习活动中,间接对学习发生影响。
蒯超英指出,构成学习策略的主要因素,一般认为有以下三个:1.学习方法。
2.学习的调节和控制。
3.元认知(反省认知)。
在学习策略系统中,学习方法、学习的调节和控制仅仅是学习策略具体地执行的活动,而要自觉地、有计划地执行这种活动。
其先决条件就是要对活动中的各种因素及其相互间的关系有所认识和体验。
也就是说:在具体的学习中,在元认知的作用下,人对学什么、如何学、何时学、为何学、学习受何因素的影响及
各因素的关系产生明晰的自我意识和自我体验。
而学习方法、学习的调节和控制的执行过程仅仅是元认知活动的结果。
这也就是说,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必须有学习方法、学习的调节和控制,元认知的交互作用,才能真正形成学习策略。
由上述国内外学者的观点可见,一般认为,构成学习策略的核心是认知策略与元认知。
前者是指对学习材料进行直接分析、转换或综合的策略;后者是指对学习起间接影响的策略,它包括对自己的认知加工过程进行计划、监控、调节、评估等。
三、学习策略的教学
(一)学习策略教学的王要内容
美国心理学家加涅认为,学习策略教学应包括以下四个方面内容:(1)对教学刺激最具信息的方面给予选择性注意的策略;(2)对新材料进行有效编码以便日后易于提取的策略;(3)教给学生知道在何种条件下,使用何种策略才生效的策略;(4)检查自己学习有效性的策略。
有学者认为,学习策略的教学包括三个方面内容:
1.获得陈述性知识的策略。
陈述性知识是关于事实的知识(说明是什么)。
获得某一学科的基本概念和事实是学习的基础。
促进陈述性知识的理解和保持必须将其纳人良好的认知结构之中才能保证学生有效地运用这些知识。
这就要教给学生根据实情提取信息处理问题的技巧(策略)。
具体涉及以下三个方面技巧:
(1)集中注意的技巧:一般分为两种。
一种是简单的注意,如集中注意于课文内容,一种是结构性的注意,如集中注意于大、小标题,各段的主题句或者导言,总结性的段落。
二者都可以采用划线法辅助注意。
将两种注意方法结合起来运用,有助于在掌握事实知识的同时形成一定的概念结构。
(2)概括的技巧:也分为两种。
一种是总结课文的主要论点的概括,涉及分
段总结的基础上进行整体总结,识别关键性的词句、段落等技巧;一种是构筑知识框架的概括,即以表格、网络图或摘要的形式提炼出某一专题、章节乃至学科的重要观点及其各种观念之间的关系,这种方法有助于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并形成一定的理论框架和知识网络。
(3)联想的技巧:即将新知识与原有的知识联系起来的技巧,这种联系可以通过心理意象(视觉信号、听觉信号、记忆表征等)和逻辑上的关系来建立。
2.获得程序性知识的学习策略。
程序性知识是关于事物怎么样的知识(说明为什么)。
程序性知识学习不仅包括了解如何贯彻每一步骤,并要把个别技能整合为整体技能,而且还包括明确程序模式适用的条件。
获得程序性知识的学习策略涉及的具体技能包括:
(1)掌握程序模式的技巧
①了解某一程序模式特点的技巧。
在学习某一程序性知识时,可以通过观察、推测,对程序模式提出某种假设,并进一步考查以检验这一假设是否正确。
或者直接采用由书本或他人提供的理想模式,分析其特点。
②选择有效序列的技巧。
完成某一任务可以有不同的途径,确定理想的程序模式必须选择有效序列。
如采用目标分析法,寻求相应的步骤并形成序列。
或者运用归因法,分析各阶段采取步骤成败的原因,确定每一步骤对完成学习课题的相应性,都有助于掌握程序模式的适用条件,将选择有效序列与学习情境联系起来。
(2)练习的技巧
技能的学习离不开反复的练习。
首先通过局部技能练习达到自动化,再将各阶段有机地溶为一体,反复练习,使其中有的序列可以同时发挥作用。
将局部技能合为整体技能后,将这一程序模式运用于各种性质的学习材料,以增强其迁移力。
(3)反馈——矫正的技巧
将自己活动的结果与他人提出的或理想模式内化的标准相对照,及时发现不足并分析原因,然后针对问题及时采取改进措施。
此外,矫正还包括根据学习情境和自己的特点灵活转换有效序列的方式。
不断地反馈——矫正可以促使认知技能逐渐完善。
还有学者认为,学习策略的教学内容包括:
(1)学习策略知识的指导:①学习方法的指导;②学习的调控。
(2)学习策略运用的指导:①制订学习计划;②检查、评价计划执行情况;
③养成预、复习习惯,学会记笔记;④设立“错题集”,提高作业质量;⑤改进记忆方法;⑥学会使用工具书。
3.学习动机自我激发的策略
只有保持良好的学习态度和持久的学习兴趣,创造一种积极的认知气氛,才能顺利地开展学习活动。
学生有必要在学会意识和分析自己的学习动机的基础上学会自我调控学习情感的技能。
(1)情绪调节技能:可以采用自我激励、自我奖赏、自我放松、积极的自我暗示等方法,保持良好的学习情绪,保证适中的学习紧张度,形成对学习课题的积极态度,树立积极的自我观念。
一旦发现自己产生了否定性的情绪状态,立即予以调节。
(2)自我控制技能:确立长、中、短期学习目标,制订学习计划,合理安排学习时间,排除干扰集中注意于当前学习;适时地中断学习,以消除思维定势的障碍;不断运用反馈——矫正策略,自觉地调整学习活动;保证克服困难的信心等都是保持良好的学习动机的自我控制技能。
(二)学习策略教学的途径方法
已有研究表明,关于学习策略教学的途径方法,归纳起来有如下一些:
1.教师结合自己所教学科,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学习策略的教学。
2.根据学习指导教材,系统地向学生传授一般的学习原理和学习方法。
3.根据学生的学习需要,采取专题形式定期或不定期地向学生进行学习策略的教学指导。
4.教师采用诊断治疗的方式,在帮助学生具体分析影响自己学习效果的因素,找出主要问题的同时,有针对性地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办法。
5.教师在遵循学习规律的基础上,采用规程训练的方式,帮助学生制定出包括学习程度和方法的学习规程,要求学生按既定规程实践,并逐步形成习惯。
6.教师根据经过学科设计的课堂教学结构,采用自学辅导的形式,指导学生有序地进行自学的方法。
7.组织学生总结自己学习上的成功经验,采用经验交流方式,促进学生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三)学习策略教学的三种不同观点
1.直接训练与间接训练
许多人认为,策略可以离开教材内容单独训练。
因此,在许多国家出现了各种各样的专门训练思维方法的程序。
也有些心理学家认为,策略不能离开教材内容单独训练。
例如,加涅认为,认知策略能力不象其他认知能力那样,可以直接训练,必须通过教材内容迂回教学。
这是因为“认知策略的内在组织性意味着,教学条件只能对其获得与改进产生间接影响”。
经过系统的研究后,一般的看法是:策略教学以与教材内容学习相结合为宜。
2.一般思维方法训练与具体解决问题技能训练
在历史上,许多人认为,可以训练单一的、一般的思维策略,通过这种训练后,这些能力可以产生广泛的迁移。
例如教育史上的形式训练说就持这样的特点。
经过长期系统的实验研究后,一般的看法是:当训练材料由具体的和个别的解决问题的技能构成时,训练效果最好,而且这样习得的能力易于在类似的任务中迁移。
长期、系统的研究表明,形式训练说的观点不能成立。
3.通过规则运用的训练与通过实例训练
在传统上,学校试图通过规则的运用来教会学生的思维方法。
长期和系统的研究发现,通过分析解决问题的实例,激发、净化感情,使人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美的熏陶,在愉快的情境中受到教育,在潜移默化中培养高尚的情操。
这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启发学生对优秀音乐及与音乐相关事物在表现形式上和人(有一定审美修养的人)的感觉相适应的“合适性”的适应,这是音乐教学中对学生实现审美教育的关键。
只有不断引导学生对包括音乐在内的有关事物在表现形式上一定层次的“合适性”的适应,并从对美的形式的感受中体验到愉悦和乐趣,才有可能培养他们自觉地去追求、去感受、体验高层次和不断的更高层次的美的形式,包括美的形式所承载的美的内容;逐步树立受教育者正确、健康的审美观,并逐步获得鉴别音乐美丑的较高审美能力。
不仅追求至美的艺术形式,而且追求至善的艺术内容,不仅从音乐中获得健康的感官享受,而且要获得高尚情操和美好思想的熏陶和教育。
在这个过程中,使自己对美好事物的感觉完善起来,并产
生按照美的规律进行创造的愿望。
综上所述,音乐课教学中要实现对学生的美育,教师必须通过有效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审美实践活动,以积极的状态欣赏音乐、演奏、演唱优美的乐曲、歌曲,在音乐声中跳舞、唱游等等,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启发和引导学生在客体(以音乐为主的和与其相关的美的事物)的表现形式及内容上与主体(有一定审美修养的人)的感觉相适应的“合适性”的适应。
要强调教师在教学中的创造性,这种创造性要着眼于对学生学习兴趣的调动,使学生对客体从原来的陌生、不适应,不喜欢上升为熟悉、适应和喜欢、潜移默化地提高审美能力和审美水平,这就是音乐教学中美育的实现。
[张建勋广东珠海市教委教研室519000]。